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代理銷售合同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對徐州市某小學四年級4個班186名學生進行調查,發放問卷186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收回有效問卷179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85人,女生94人,年齡9~12歲,平均年齡10.5±0.7歲,均為城市人口。
1.2研究方法
1.2.1測查前培訓作為《受虐待兒童的心理病理學特征及其干預方案的研究》的一部分,調查前由2名主任醫師對參與研究人員進行集中培訓,統一指導語,以提高調查的一致性。
1.2.2調查工具(1)兒童期虐待史自評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根據WHO的兒童虐待定義編制[2]。①分為軀體虐待、情感虐待、待和忽視4個分量表,共有19個條目,其中情感虐待7個條目,其余分量表各4個。②每個條目均進行頻度評定,采用Likert“1~5”分5級評分法。③每個條目均進行傷害程度的評估,要求被試根據虐待行為造成的后果和當時內心感受來評分,采用Likert“1~5”分5級評分法。④分量表內部各條目之和作為分量表分,把各分量表分之和作為總量表分。⑤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研究編號、施虐者身份、受虐待時間、首次發生虐待時間、城鄉來源等。該量表各因子和總分的第4周重測信度為0.46~0.70,Cronbach’s a系數為0.73~0.99,具有良好的信度,內容效度和校標效度也較好[3]。(2)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Sensory IntegrativeFunction Scale,SIFS):經王玉鳳、任桂英等人翻譯修訂,共有58個條目,分為5個因子,由兒童父母填寫,信度和效度均良好,由于本研究中大部分兒童在10歲及以下,第五因子不適用,故未評定[1]。
1.2.3現場調查 向各班班主任說明調查的目的及意義,由班主任招集學生父母,以考試形式發放問卷,按指導語填寫,不明白的問題由專業人員現場解釋,為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可靠性,均不填寫姓名,根據學生的學號進行問卷編號。
1.2.4統計方法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不同組別小學生感覺統合能力的比較見表1。
對男女兩組小學生進行t檢驗,發現兩組之間感覺統合能力的各個維度均沒有明顯差異。對9~10歲組與11~12歲組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發現,除學習能力發展不良外,兩組之間的感覺統合能力沒有明顯差異。
按有虐待與無虐待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感覺統合能力的差異,結果發現,有虐待小學生的感覺統合能力各個維度均低于無虐待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兒童虐待與感覺統合能力的相關分析見表2。
將兒童虐待各因子分和總分與感覺統合能力各因子作相關分析,發現除大肌肉及平衡與軀體虐待無相關性外,兒童虐待各因子與感覺統合能力各因子之間均存在顯著負相關,具有統計學意義(r=-0.154~-0.513)。
2.3兒童虐待對感覺統合能力的回歸分析見表3。
以感覺統合能力量表各因子作為因變量,以兒童虐待量表各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忽視對大肌肉及平衡、觸覺防御及情緒、本體感不佳和學習能力發展不良均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待對大肌肉及平衡、本體感不佳和學習能力發展不良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情感虐待對觸覺防御及情緒和學習能力發展不良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本研究中未發現軀體虐待有任何預測作用。
3 討論
兒童期受虐待經歷對兒童心理發展有不良影響,與成人期精神障礙有密切關系[4,5]。本研究發現,有虐待經歷小學生的感覺統合能力各個維度分均低于無虐待者,說明受虐待經歷對小學生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各個維度均有不良影響,有虐待經歷者感覺統合能力水平較低。男女生之間感覺統合能力沒有明顯差異。
前期研究表明,9~10歲和11~12歲兩個年齡段學生受虐待始發年齡均在10歲之前,兩組受虐待發生率無差異,11~12歲組受虐待次數和程度均大于9~10歲組[3],而在本研究中發現,11~12歲組學生在學習能力發展不良維度的得分低于9~10歲組,這提示兒童虐待對學習能力發展的不良影響可能存在時效關系和量效關系,虐待持續的時間越長學習能力水平越低,受虐待程度越重學習能力水平越低。
將兒童虐待各維度與感覺統合能力量表各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兒童虐待各因子分及總分與感覺統合能力量表各因子分呈負相關,表明各種形式的兒童虐待均可造成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不良,且受虐待程度越重,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水平越低。
以感覺統合能力量表各因子作為因變量,以兒童虐待量表各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分別有情感虐待、忽視和待進入了回歸方程式,并且,忽視對大肌肉及平衡、觸覺防御及情緒、本體感不佳和學習能力發展不良均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待對大肌肉及平衡、本體感不佳和學習能力發展不良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情感虐待對觸覺防御及情緒和學習能力發展不良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本研究中未發現軀體虐待有任何預測作用。這表明忽視、待和情感虐待對個體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均可產生不良的影響;其中,忽視對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影響最為明顯,各個維度均可出現偏異。在本研究中,軀體虐待對感覺統合能力各維度未顯示出預測作用,可能與文化因素的影響有關,在中國,傳統的養育觀認為:“子不教,父之過”、“棒子下面出孝子”等,長輩對未成年人的軀體傷害行為常常被當作一種能被容許或接受的教育方式[6],容易使兒童從心理上認同對他(她)實施的虐待行為[7],從而減輕產生傷害感的頻率和程度,在調查過程中就發現一部分有受虐待經歷的兒童,雖然承認父母經常對他(她)進行身體傷害,但否認有內心受傷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