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華中科技大學專業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校2012年藝術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招生復試已全部結束,參加復試的考生可登錄華中科技大學在線報名系統(點擊登錄)查詢本人復試成績。
我校按照招生計劃的4倍確定合格人數,根據考生復試成績,劃定分數線為118.4分。對于專業考試合格的考生,我們將會隨后寄發《藝術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考試合格通知單》。
成績查詢網址:ms315.com/html/20120229/201202291743081.htm
篇2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新聞傳播理論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知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特性,能從事播音與主持、節目編導與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專業人才。
畢業生可勝任廣播電視媒體、影視制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播音、節目主持、配音及新聞采編、出鏡報道、節目編導、禮儀傳播等工作,亦可進一步深造,從事播音與主持專業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招生計劃
面向全國招收藝術類本科生25名,文理兼招,學制4年。
招生對象和報名條件
符合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報名條件并滿足以下條件者均可報名:
1、身體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氣質佳;
篇3
中英校際交流班:為華中科技大學與英國伯明翰大學之間的校際交流項目。
招生專業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涉及電子材料、電子器件、電子系統的研究。以材料為基礎,以電子器件的設計與制造為核心,以系統應用為方向。培養在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貯以及顯示等領域的一個或兩個方向具有特色,能在相關領域從事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的高級人才。
課程設置:以伯明翰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各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基礎。項目進行期間,華中科技大學邀請伯明翰大學或者其他名校教授到華中科技大學為項目內學生短期全英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學校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華中科技大學決定籌劃建設一個網絡實驗室。規劃中的實驗室主要針對學校計算機、電子等涉及網絡專業課程的學生,旨在提高學生在網絡方面的知識、技能、管理和實際操作能力等,進而把他們培養成具有專業的網絡技能,能夠直接進行網絡設計、安裝、調試的技術型人才。
對于該項目具體方案的制定,華中科技大學方面非常嚴謹,提出的需求幾近“苛刻”。他們要求,建成后的網絡實驗室既能在本地實驗室進行網絡實驗,同時還能通過遠程登錄認證進入實驗室進行網絡實驗;要使用現有PC機作為網絡終端,同時PC機也要接入Internet,網絡實驗室內部能完成所有實驗的驗證工作;實驗平臺必須能滿足80人同時進行實驗;必須達到10組配置,其中要求包括5組基礎實驗臺、2組安全實驗臺、1組VOIP實驗臺、2組無線實驗臺;實驗室具有對設備的一鍵恢復功能,可以對一臺或一組實驗設備進行出廠設置初始化和恢復到一個指定的配置環境;整個實驗平臺要具有預約實驗時間、計費、賬號密碼等管理功能。
通過細致的規劃和多次論證,華中科技大學最終確定采用銳捷網絡提供的網絡實驗室解決方案及設備。具體網絡實驗室結構如上圖所示。
此次華中科技大學網絡實驗室建設采用的網絡設備,由實驗組這一網絡實驗基本單元組成。銳捷網絡根據華中科技大學的實際需求,為其配備了基本實驗臺5組、安全實驗臺2組、無線實驗臺2組、語音實驗臺1組,每個實驗臺既可單獨進行相關的實驗,也可以配合實驗,從而完成更為復雜的網絡環境下的實驗。同時,銳捷網絡還為華中科技大學網絡實驗室在實驗室出口配置了一臺RG-LIMP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可實現遠程實驗和預約、提交實驗結果等功能。
專注實驗教學
銳捷網絡在高校網絡教學方面擁有多年的經驗積累,以供華中科技大學全面地吸收和消化。在教學形式上,銳捷網絡倡導不僅要有一定的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而且還要有大量的實驗、實習、設計、實訓等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銳捷網絡主張實施雙向化策略,即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為學生學習提供資料、咨詢等方面的支持;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探求者,教和學形成雙向式教學過程;在教學手段上,要求實現現代化。銳捷網絡始終認為,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會迅速、高效地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提供各種所需信息,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為了對高校的日常網絡教學有個更具體、更細致的指導,銳捷網絡還專門為網絡實驗室配套了內容豐富的專業實驗手冊,以供教學參考。實驗手冊對每個實驗的教學目的、實驗的真實環境描述、實驗的設備、實驗設備間相連的網絡拓撲、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結果及驗證等內容,描述詳盡、圖文并茂,學校可以直接用作教材。
另外,銳捷網絡為了滿足學生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習需求,決定向校方提供來自實際案例的綜合性實驗。例如在綜合性實驗中告訴學生某一個大型企業的相關情況――共有多少人、有哪些部門、地理分布如何、管理水平如何等,讓學生根據這些背景,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設計這個大型企業的拓撲;同時,銳捷網絡還要求學生使用實驗室里的設備,按照自己設計的拓撲來把這個企業的拓撲搭建起來;之后,再要求學生把搭建的企業網調通;最后,還需要他們以綜合掌握的技能去優化這個網絡,比如要配ACL、QOS等。這樣,學生才算完成這個綜合性實驗。這種“案例型”綜合性實驗對學生來說,不僅能極大地鍛煉實戰技能,對他們將來的就業及在工作崗位上的成長都是極有幫助的。
教學管理便捷安全,網絡實驗高枕無憂
網絡實驗室建成了,那么應用了銳捷網絡實驗室解決方案的華中科技大學在教學管理方面又有怎樣的優勢呢?
高效管理的實驗室
在銳捷網絡提供的設計方案中,實驗室不用插拔配置線,最大限度地保護設備console口,同時也把學生的精力集中到如何配置設備的關鍵內容上。學生無需交換位置,便可在不同功能的實驗臺之間輕松切換。教師在教師機上即可登錄到學生實驗的設備上,指導、檢查學生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這樣就能輕松地管理多組實驗。該方案采用了目前實際工作環境中最常用的網絡配置方法,學生更容易貼近實際。在RCMS提供“一鍵清”的功能,可以方便地把實驗設備的配置配成缺省狀態。
安全管理的實驗室
由于網絡實驗被局限在實驗臺(RACK)內,任何兩組實驗設備之間沒有網絡連接,實驗過程互不干擾、實驗結果也更加清晰可信。另外,無論操作怎樣的實驗,均不會因協議震蕩而沖擊校園網。每個學生實驗的設備由教師指定,這就確保了整個實驗室都在教師的可控范圍之內。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該方案可以通過防火墻防范病毒,確保實驗室網絡安全。
開放的實驗室
一方面是指實驗內容的開放性。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計實驗內容,并在該實驗室內完成。另一方面,是指實驗方式的開放性。教師和學生通過遠程登錄的方式,可在異地進行預約和做網絡實驗。
篇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從整體來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整體規模、素質能力、結構分布、體制機制以及發展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如專業技術人員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亟待提高、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結構分布不盡合理等。華中科技大學作為國內高水平知名大學,發揮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專業和學科優勢,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為切入點,構建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臺,打造專業技術人員系列培訓,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和實踐,初步構建了國家級、省級、校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體系,打造了集中面授與平臺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開展了30余項4000余人次的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一、重視頂層設計,打造培訓、學歷提升和繼續教育網站三位一體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臺
(一)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系列培訓項目
為進一步提高湖北省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湖北省中部崛起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保障,華中科技大學與湖北省人社廳聯合打造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繼續教育項目。項目充分整合了人社廳主管部門行業優勢、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以及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優勢,依托學校優勢專業學科,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的需要,采取遠程學堂與集中面授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打造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系列培訓,努力實現培訓的高質量、低成本、大規模、可持續和有實效。系列培訓項目按層次分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高研班、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研修班和校級專業技術人員研修班。
(二)專業技術人員學歷提升項目
為滿足專業技術人員學歷提升需要,依托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繼續教育資源,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負責提供包括成人教育、網絡教育和自學考試教育在內的專科起點本科學歷繼續教育,學校相關專業院系提供相關專業在職研究生教育。
(三)建設湖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
正在建設之中的“湖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是一所能夠為全體社會成員提升學歷、更新知識、提高素養、陶冶情操、訓練技術、提高能力提供無所不在支持服務的網上虛擬大學;是面向全省的大型學習資源超市;是各種類型學習型網站的集群;是為各級各類教育實現縱向銜接和橫向溝通的云服務平臺。平臺以優質資源庫共建共享為中心,規劃建設一大門戶,即“湖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兩大管理系統,即針對非學歷教育培訓的管理系統、針對社區教育的管理系統;三大支撐平臺,即面向政府和企業的學習型組織平臺、面向社區教育的支撐平臺和面向全民的社會化網絡支撐平臺;四大庫,即底層支撐應用系統運行的學習者庫、資源庫、教師庫和項目庫等。整個大平臺的運行以“學分銀行”為紐帶,將全民學習以及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結合起來,從一定意義上真正實現全民學習,打造湖北省最大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
二、整合資源,初步構建國家級、省級、校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項目體系
(一)整合學校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項目體系
充分調動專業院系積極性,整合學校優質教育資源,與機械科學與技術學院等專業院系聯合打造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及制造技術高級研修班等19個一流水準的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項目,初步建立高研班項目體系。
(二)挖掘資源,打造省級和校級專業技術人員研修班項目體系
針對湖北省經濟發展對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提升的需要,基地整合院系培訓資源建設了湖北省咸寧市企業高管研修班、湖北銀行系列研修班、湖北能源集團投資管理人員研修班等一系列省級和校級專業技術人員研修班,涉及機械制造、能源、經濟等10多個行業領域,為湖北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保障。
三、精心組織,精細管理,專業服務,積極開展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一)積極申報,精心組織,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高研班受到廣泛好評
兩年來,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先后申報承辦了4期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憑借系統的課程設置、一流的專業師資和專業化的管理服務獲得了參訓學員的一致好評。以《傳媒管理高層次人才能力建設高級研修班》項目為例,來自河南、山西、山東、青海、廣東、內蒙古、廣西、北京、浙江、湖北等12個省市的60余名傳媒管理人員參加培訓,大多數參訓學員是總編、社長或者責編。高研班按照傳媒管理高層次人才能力建設培訓需求,通過媒介發展與政治文明、媒體經營的品牌化戰略、省級衛視競爭態勢和二線衛視崛起路徑、風險社會的新媒體與社會管理創新等課程的學習,采取課堂授課、分組討論、實地參觀等形式,全面提升傳媒管理高層次人才綜合能力,挖掘傳媒管理人員的潛能,更新專業技術知識和理念,逐漸提升傳媒行業企業在國內、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訓課堂的管理采取專業化服務的模式,針對學員、授課教師分別實施專業化服務,在餐飲、住宿、報到接待環境設計、報到接待車輛調遣、報到接待語言問答、報到接待住房安排等細節方面,均采取統一標準化模式,并結合學員個人特點靈活處理。在教學組織和管理環節,嚴格按照企業模式操作,實行精細化管理,在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規范化上下足功夫,受到參訓學員的一致好評。湖北省十堰市電視臺的某位學員是第一次參加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他感觸頗深,下課后專程找項目組人員主動并交流學習心得及體會,由衷地感謝學校提供的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培訓,提出回到十堰后,要向更多的同行推薦傳媒管理高層次人才培訓班,這對于華中科技大學來說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鞭策。
(二)主動聯系,積極開展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研修班
在承擔國家級的培訓任務之余,基地還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為地方經濟建設出力,先后舉辦了由湖北省人社廳、咸寧市委市政府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舉辦的咸寧市首期企業高管人才研修班等20余項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研修班,取得良好的社會聲譽。
湖北銀行專業技術人員系列培訓是省級培訓項目和校企合作培訓的典范。湖北銀行作為一家2011年2月27日正式成立的地方性商業銀行,把組建一支懂經營、會管理、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專業化管理隊伍,作為湖北銀行打開新局面的突破口。華中科技大學繼續教育示范基地把滿足企業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整合優勢培訓資源,科學構建培訓課程體系,通過系統學習知識,豐富學員業務知識,同時結合實際工作,提升參訓學員綜合素質,開拓視野,更新思維,搭建拓展相互交流平臺。短短的2年內,華中科技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攜手湖北銀行人力資源部使支行行長、支行副行長、客戶經理等6個班次共計300多名參訓學員走進華中森林式校園,幾十名培訓授課專家通過培訓建立了長效溝通平臺,便于學員溝通交流,項目帶班班主任通過專業化服務成為了各位參訓學員的好朋友,更成為了湖北銀行的一部分。系列培訓獲得湖北銀行領導和參訓學員一致好評,稱贊華中科技大學組織的培訓是:“一流的高校、一流的老師、一流的課程、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同時校企合作的2年中,湖北銀行發展成為一家資產過千億、利潤過10億,分支機構布滿全省,資本充足、治理優良、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湖北省同業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中,湖北銀行存款增幅排在第一位。
篇6
報考學科門類(專業) 總分 基本要求 單科基本要求 政治 外國語 業務一 業務二 哲學[01]
300 50 50 90 90 經濟學[02]
360 55 55 90 90 法學[03]
360 50 50 90 90 教育學[04] (含體育學)
330 50 50 180
文學[05] (不含050404、0501)
360 55 55 90 90 歷史學[06]
300 50 50 170
理學[07]
300 50 50 80 80 工學[08](不含0801、0807、0815、0824)
330 50 50 80 80 力學[0801]、動力工程[0807]、
水利工程[0815]、船舶與海洋工程[0824]
300 45 45 80 80 醫學[10](不含1001)
330 50 50 180
管理學[12]
360 60 60 90 90 設計藝術學[050404]
335 45 45 90 90 中文[0501]
330 50 50 90 90 基礎醫學[1001]
295 50 50 180
強軍計劃
245 40 40 40 40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計劃
250 35 35 35 35
二、專業學位: 報考學科門類(專業) 總分 基本要求 單科基本要求 政治 外國語 業務一 業務二 金融碩士[025100]
310 50 50 90 90 應用統計碩士[025200]
300 50 50 80 80 國際商務碩士[025400]
310 50 50 90 90 資產評估碩士[025600]
310 50 50 90 90 法律碩士(非法學)[035101]
300 50 50 80 80 法律碩士(法學)[035102]
300 50 50 80 80 社會工作碩士[035200]
310 50 50 80 80 學科教學英語教育碩士[045108]
310 50 50 90 90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045300]
310 45 45 90 90 藝術碩士[055100]
335 45 45 90 90 翻譯碩士[055200]
355 55 55 90 90 新聞與傳播碩士[055300]
355 55 55 90 90 出版碩士[055400]
355 55 55 90 90 建筑學碩士[085100]
335 45 45 90 90 工程碩士[0852](不含085206、085214、085223、085212)
300 50 50 80 80 動力工程[085206]、 水利工程[085214]、 船舶與海洋工程[085223]
300 45 45 80 80 軟件工程[085212]
國家線【適用于工學、理學、經濟學(考數學)、管理學(考數學)各專業】 風景園林碩士[095300]
335 45 45 80 80 臨床醫學碩士[1051]
320 50 50 180
口腔醫學碩士[105200]
320 50 50 180
公共衛生碩士[105300]
320 50 50 180
護理碩士[105400]
320 50 50 180
中藥學碩士[105600]
320 50 50 180
工商管理碩士[125100]
170
47 110
公共管理碩士[125200]
165
47 100
會計碩士[125300]
360 50 47 110 70 工程管理碩士[125600]
篇7
1.研究方法
為了解選課制在高校實施現狀,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選取湖北省武漢市三所“211工程”大學為調查對象。這三所大學分別為華中師范大學,文中用“I”表示;華中科技大學,文中用“II”表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中用“III”表示。三所大學中華中科技大學既是“211工程”大學也是“985工程”大學。調查問卷采用里克特量表,圍繞選課制實施現狀,總共設計38個問題。,本次問卷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05份,回收率為90.50%,其中有效問卷為829份,有效率為89.39%。
這三所學校的有效問卷分別是:華中師范大學302份,華中科技大學320份,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7份。本研究通過SPSS等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通過分析得出選課制在高校實施的現狀與問題。
2.研究結果
2.1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
課程結構設置是指學校開設的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數量及其比例。合理的課程結構既能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智力等各方面的差異又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本研究從“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程度”對課程結構設置加以分析。
筆者對這三所高校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程度進行調查。總共有33.2%認為目前學校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其中,華中科技大學比例最高,有36.2%認為目前學校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其次,華中師范大學有31.4%認為目前學校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比例最低,僅有21.2%認為目前學校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認為目前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合理的人數總共有33.2%。其中華中師范大學比例最高,共有33.4%認為目前學校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合理;其次是華中科技大學,有33.7%認為目前學校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合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比例最低,有66人認為目前學校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合理。總的來說,本科生對于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程度看法并不一致,三所學校之間也存在差異,這與每個學校每個專業對學分的要求不同有關,但認為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合理的人數僅占到總人數的33.2%,這說明高校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2.2選課方式不完善
選課方式是選課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選課方式有手工選課與網上選課兩種形式。網上選課是利用網上選課系統,計算機自行處理的新型選課方式。目前,我國高校普遍使用網上選課方式,因此本研究從“高校網上選課系統”這一方面對選課方式加以分析。
筆者對這三所高校網上選課系統方便程度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得出,學生對網上選課系統總體滿意度高,但各校系統優劣不齊。共有占43.5%認為網上選課系統方便,其中華中科技大學比例最高,有1占50.9%;其次是華中師范大學有占46.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最低,只有占27.5%。認為網上選課系統不方便的占23.6%,其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比例最高,有占31.4%;華中科技大學比例最低,僅有占16.6%。總的來看,接近43.5%人認為網上選課系統方便,說明網上選課這一方式基本上得到了本科生的肯定。然而,三所學校之間存在差異,中南財經大學僅有27.5%的學生認為該校的網上選課系統方便,而華中科技大學網上選課系統有超過半數的學生認可,華中師范大學網上選課系統也有接近半數的學生認可,這與各學校網上選課系統設計是否合理、方便有關。
2.3選課指導體系不健全
“選課指南”,又叫選課需知,主要包括如何操作網上選課系統和網上選課的各種注意事項等內容。旨在減輕學生選課時遇到的困難與阻礙,是提高網上選課效率的必要前提,是選課指導的綱領性文件。
筆者對三所高校本科生對選課指南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總共占33.9%滿意學校《選課指南》。其中,華中師范大學人數最多,占37.7%。不滿意學校《選課指南》的共有占24.3%。其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人數最多,占48.5%;其次是華中科技大學,占18.2%;華中師范大學人數最少,占其總人數的14.5%。其余41.9%的人認為《選課指南》一般。其中,華中科技大學有47.5%;華中師范大學有46.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有26.8%。總的來說,學校的《選課指南》還不能令學生完全滿意,總共只有33.9%的本科生滿意《選課指南》。其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滿意度與其它兩所高校相比最低,只有26.0%表示滿意,這與學校《選課指南》的設計是否清晰、明確有關。
3.改善選課制的對策建議
3.1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既是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也是選課方案的指導性文件。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保證選課制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然而,根據調查可知,大部分本科生都認為學校目前開設的選修課數量太少,且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不合理。高校的課程設置受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約。因此,合理設置課程體系的首要前提是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高校應根據各專業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綜合能力,規定必選和選修課程,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彈性。具體來看,必須減少必修課的數量,擴大選修課的比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比例一般為 5:3:2,必修課、限定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的比一般為6:2:2[2]。
3.2完善網上選課方式
目前,我國各高校普遍使用網上選課方式。然而網上選課系統癱瘓的現象嚴重,這不僅降低選課效率而且影響學生的選課情緒。因此,加大硬件設施建設,完善網上選課系統是學生順利選課的基本保證。首先,學校在設計選課系統時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考慮到系統最大同一時間可以容納的人數,使設計更為合理和人性化。其次,學校應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在系統出現故障后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并不斷完善和改進網上選課系統。
3.3健全選課指導體系
選課指導是保證學生選課質量的基石。然而,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大部分學生都不滿意學校的《選課指南》且認為導師指導選課有效程度低。健全選課指導體系應從完善《選課指南》和加強導師指導出發。《選課指南》的設計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根據,盡可能明晰、完善。除了對選課流程的介紹外還應包括對各門課程的詳細介紹,包括需要用到哪些知識,具體將會涉及到哪門課程,以便讓學生更能全方位的了解課程內容,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篇8
主辦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4152
國內刊號:42-1154/R
郵發代號:38-34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護理學雜志》(半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護理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華中科技大學權威期刊。
辦刊宗旨
篇9
獨立學院與大學內部學院的重要區別還在于其完全的民辦性,獨立學院由于其獨立性,其經費來源不是來自國家撥款而是由學院的舉辦方通過各種方式籌集得到,在經費、學費和其他一些相關的管理上也都是按照民辦大學的方式進行。
榜單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最新公布的中國獨立學院排名中,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問鼎2013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榜首,這是該校連續第八年蟬聯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榜首;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列第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上升至第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列第四;四川大學錦江學院位居第五;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上升至第六;燕山大學里仁學院位居第七;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名列第八;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居第九;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列第十。
名列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大學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南京大學金陵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河北大學工商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和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今年對獨立學院的評價指標及權重進行了調整,新增加應屆畢業生考研上線率及人數、獲國家授權專利和科研經費投入等反映高校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質量指標,在社會聲譽指標中新增大學的網絡影響、網絡建設等指標;評價指標的調整主要引導獨立學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大對學術研究的投入和提升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大學一覽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校情概況:學校位于武漢市,始建于2000年8月,系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本科層次高校。學校按照獨立學院的新模式、新機制,由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軍威文化傳播集團合作舉辦。
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給水排水工程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校情概況:學校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珠海,依山傍海,校園環境優美,被譽為“亞洲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由北京師范大學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特色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家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與計算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校情概況:1999年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并與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共同發起創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學院依托浙江大學的綜合辦學優勢,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專業。被譽為中國獨立學院的辦學典范。
特色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工程、新聞學、土木工程、藥學、法學、工商管理
篇10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黏膜病專業委員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1634
國內刊號:42-1182/R
郵發代號:38-11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期刊榮譽:
篇11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A等級的學校有: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貴州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南昌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河海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華僑大學 石河子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沈陽建筑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山東建筑大學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
長安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B+等級的學校有:
新疆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大慶石油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 青海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 西華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四川理工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長江大學 廣州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湖南工業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蘇州科技學院
長春工程學院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B專業等級的學校有:
濟南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東北電力大學
河北理工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福建工程學院 中原工學院 平頂山工學院 遼寧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浙江科技學院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大連水產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寶雞文理學院 江蘇工業學院 武漢科技學院 徐州工程學院 皖西學院 鹽城工學院
南昌工程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 吉林化工學院 黃石理工學院 湖南城市學院 北京城市學院
茂名學院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C+等級的學校有:
南陽理工學院 榆林學院 孝感學院 臺州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沈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裝飾學院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城建學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黑龍江東方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河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C等級的學校有:
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 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 蘇州科技學院天平學院 江蘇工業學院懷德學院
武漢科技學院外經貿學院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篇12
獨立學院與大學內部學院的重要區別還在于其完全的民辦性,獨立學院由于其獨立性,其經費來源不是來自國家撥款而是由學院的舉辦方通過各種方式籌集得到,在經費、學費和其他一些相關的管理上也都是按照民辦大學的方式進行。
在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最新公布的2012中國獨立學院排名中,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問鼎2012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榜首,這是該校連續第七年蟬聯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榜首;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列第二;海南大學三亞學院上升至第三;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列第四;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降至第五;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列第六;燕山大學里仁學院位居第七;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名列第八;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居第九;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列第十。
各地的獨立學院在數量雖上有所變化,總體趨勢卻是穩中有升。因此,同學們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獨立學院的實力,謹慎作出報考選擇。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給水排水工程等。
地址:(430064)湖北武漢市洪山汽校三村一號
電話:(027)88426013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特色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家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與計算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
地址:(519087)廣東珠海市唐家灣金鳳路
電話:(0756)6126787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特色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工程、新聞學、土木工程、藥學、法學、工商管理。
地址:(310015)浙江杭州市湖州街51號
電話:(0571)88018557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
特色專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展管理、工商管理等。
地址:(572022)海南省三亞市迎賓大道學院路
電話:(0898)88386666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
篇13
⑴“地名+大學”,如“武漢大學、湖北大學、江漢大學”等。
⑵“地名+專業名+大學”,如“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
⑶“地名+專業名+學院”,如“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湖北警官學院、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等。
⑷“大學名+地名+學院”,如“武漢大學珞珈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等。
⑸“大學名+地名+分校”,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等。
⑹“大學名+專業名+學院”,如“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武漢科技學院外經貿學院、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等。
⑺“大學名+特殊詞語+學院”,如“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等。
⑻“大學名+職業技術學院”,如“武漢科技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工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湖北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
⑼“地名+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如“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長江職業學院”等。
⑽“地名+專業名+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如“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武漢語言文化職業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等。
⑾“地名+特殊詞語+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如“湖北青年職業學院、湖北開放職業學院”等。
⑿“其他”,如“中南民族大學、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技術學院”等。
二.結構特點及規律
通過歸納出武漢91所高校的格式類型,可知武漢高校命名時結構上有一定的特點和規律。
(一)由通名和專名兩部分組成
高校名稱可以分為“通名”和“專名”兩部分。通名是指高校的機構類別,專名指區別元素,可以切分為“地名”、“專業名”、“特殊詞語”等幾類。
⑴通名用詞情況
武漢高校名稱的通名包括“大學”、“學院”、“分校”、“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院”和“高等技術學院”等七種類型。
⑵專名用詞情況
⒈地名。
①所在街名路名: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武漢市光谷創業街文華路一號)
②所在區名: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
③所在省市名:湖北大學、武漢大學
④所在地鄰近的山水名:江漢大學(長江和漢水)、武漢大學東湖分校、長江職業學院、武漢大學珞珈學院
⑤所在地的大區域名:中國地質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⑥別稱性地名: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江城是武漢的別稱)
⒉專業名。
專業名稱是高校辦學特色的主要體現,武漢70%高校名稱中包含專業名。武漢高校名稱中的專業名有“科技”、“師范”、“農業”、“地質”、“財經”、“工程”、“電力”、“航海”、“交通”、“生態工程”、“鐵路”、“工商”等51種。其中,5所高校名稱中包含有“科技”、4所高校名稱中包含有“工程”、2所高校名稱中包含有“工業”、“財經”、“工商”、“交通”等專業,可見這些專業的熱門度。
⒊特殊詞語。
有些高校為突出辦學的綜合性以及高校名稱的文化內涵,往往不采用專業名稱入名,而是采用一些特殊詞語入名。武漢高校名稱中的特殊詞語包括“華夏”、“知行”、“楚天”、“青年”、“開放”、“民族”等6種,這些詞語多含有濃厚的文化涵義。
(二)組合特點
⑴高校名稱不可缺少“地名”和“通名”,最簡潔的高校名稱是由“地名+通名”構成,如“武漢大學”、“長江職業學院”等。
⑵高校名稱不能同時出現“地名”、“專業名”、“特殊詞語”、“通名”4個部分,最多出現3個部分。“專業名”和“特殊詞語”不能同時使用,只能選擇其一。如“華中科技大學”已出現“專業名”,故不能再出現“特殊詞語”;“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已出現“特殊詞語”,故不能再出現“專業名”。
⑶獨立學院名稱前必須加上母體高校名稱,命名格式較為固定,一般采用“母體高校名+地名/專業名/特殊詞語+學院/分校”的格式。
(三)音節分布
武漢高校名稱的音節都較多。其中四音節的有3個,六音節的有16個,七音節的有2個,八音節的有21個,十音節的有31個,十一音節的有1個,十二音節的有15個,十三音節的有1個,十五音節的有1個。十音節的高校名稱個數最多,其中四音節、六音節、八音節、十音節、十二音節占總數的95%左右,說明雙音節在高校名稱中占主要地位。
(四)指稱性
⑴通名的指稱性
通名中的“大學”、“學院”、“分校”、“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院”和“高等技術學院”,是依據高校的學生規模、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而定的,均具有一定的指稱性。如“大學”一般指稱一本院校,“學院”一般指稱二本院校或獨立學院,“分校”一般指稱獨立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院”、“高等技術學院”一般都指稱專科院校。
⑵專名的指稱性
地名指稱高校所在的大致區域,專業名指稱高校的辦學特色、培養目標或主要的學科領域,特殊詞語一般指稱高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觀念。
(五)能產性
⑴“地名+通名”的格式演化出“地名+大學”、“地名+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格式;“地名+專業名+通名”的格式演化出“地名+專業名+大學”、“地名+專業名+學院”、“地名+專業名+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格式。
⑵12種格式類型包含了91所高校的名稱,其中很多結構格式的能產性高。如“地名+專業名+大學”格式包含了12所高校,“大學名+專業名+學院”格式包含了13所高校,“地名+專業名+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格式包含了27所高校。這些高校名稱相似度大,差別細微,充分說明了這12種結構類型的高能產性。
二.高校命名時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通過全面分析武漢91所高校名稱的格式類型,總結其結構特點和規律,我們看到武漢高校命名時存在著若干問題及不足。
(一)指別功能不清
⑴異地同名問題
武漢高校名稱中,存在著與別地校名相同的情況,如“中國地質大學”有武漢、北京兩地,兩地使用相同的校標、校訓和校歌,相同的英文校名,但兩地校名的漢字書法不同。實際上兩地均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分為兩個獨立的辦學實體。兩個不同的高校取相同的名字,指別功能模糊。
⑵名地不符問題
地名起著指稱高校所在地的作用,但是武漢高校名稱中,存在著名地不符的情況。如“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校址不在漢口,卻在江夏區,名地不符大大削弱了地名作為一個專名的指別功能。
⑶簡稱相同問題
高校名稱是高校的標志,它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潛在的商業價值,是高校重要的無形資產。高校簡稱也是高校名稱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高校簡稱與其他地區高校簡稱也有重合的情況。如“華中師范大學”的簡稱是“華師大”,與廣州的“華南師范大學”和上海的“華東師范大學”的簡稱相同。又如“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的簡稱是“華工”,與廣州的“華南理工大學”的簡稱相同。簡稱相同,容易造成高校名稱的混淆。
⑷通名不統一問題
“大學”一般指稱一本院校,但是在武漢高校名稱中,有的二本院校也包含有“大學”,如“江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學院”一般指稱獨立學院,但有的二本院校和專科學校名稱中也包含有“學院”,如“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武漢商業服務學院”、“武漢電子信息專修學院”等。通名的不統一使得無法通過高校名稱,直接辨別出高校的性質。一本院校可使用“大學”或“學院”,二本院校也可使用“大學”或“學院”,三本院校可使用“學院”或“分校”,專科院校可使用“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院”、“高等技術學院”等。
(二)文化功能不足
近年來,許多高校想通過更換校名來吸引更多的考生。在全國1000多所公辦高校中,近一半高校改了校名,包括一部分院校并入知名院校而丟掉原名。更名者大多分為幾個趨向,一是學院改大學;二是紛紛去掉紡織、冶金、船舶等原有專業名稱的字眼,以顯示其綜合性;三是冠以大地域或名稱概念,從省份到華中、華東再到中國,應有盡有;四是科技、理工、工業、工程等橫行。武漢許多高校也是如此,如“湖北中醫學院”2010年改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武漢紡織工學院”1998年改名為“武漢科技學院”,2010年又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高校改名出于利益需要,以冠以名城或大地域為時尚,以熱門專業和行業為時尚,卻不考慮高校名稱蘊含的文化功能。
(三)音節過于復雜
語音是由人類器官發出來的用來負載信息的聲音。它是語言符號的第一物質外殼,是能夠用耳朵感知的語言的聽覺形式。語音也是高校名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形式又是手段。只有音節數量恰當、韻律和諧的高校名稱才符合人們在視覺上、聽覺上的修辭心理、審美要求及記憶規律。武漢高校名稱四音節到十五音節不等,超過八音節的占總數的54%左右。音節過于復雜不僅不利于記憶,而且會影響到高校名稱自身的運用。如普通的校徽,本來應該出現全稱,但上面又很難同時容納過多的字,只好運用簡稱。盡管簡稱與全稱所指相同,但在色彩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簡稱沒有全稱那么莊重。
四.對武漢高校命名的建議
(一)增強統一性
為加強高校名稱的指別功能,應對高校命名實施統一性管理。首先,應避免異地同名問題,實行一校一名制;其次,名地要相符,名地不符的高校在審批時不予通過;再次,要保護高校名稱的簡稱和縮寫,盡量避免簡稱的重復問題;最后,統一“通名”的指稱性,同一層次的學校最好使用同樣的通名,如專科院校的通名有“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院”、“高等技術學院”等5種,應加強其統一性。
(二)增強文化品位
一些高校校名中含有古詩文所用詞語,如“暨南大學”的“暨南”出自《尚書·夏書·禹貢》篇:“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又如“復旦大學”的“復旦”出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武漢高校可以借鑒這些高校的名稱,不要急功近利地改名來擴大招生,而應該加強校名的文化品位。
(三)限制校名字數
最早的高校校名,曾用“大學堂”、“公學”等名稱,改稱“大學”后,多為四個字,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這種組合節奏分明,齊整對稱,只有一個結構層次,易于形成簡稱,便于記憶,因此是高校名稱的最佳選擇。武漢高校名稱四音節的只有三個,大部分校名都過于冗長,結構層次復雜,應適當限制其字數。一些校名中,有可以不出現的詞語,可以進行刪減。
⑴“高等”
與高校層次有關的“高等”,有時是多余的。如“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院”,“專科”已經明確了高校的性質,可以區分于本科院校,故沒有必要加上“高等”一詞。
⑵“文理”
一些校名為強調其綜合性而加“文理”二字,“文”指代文科,“理”指科,如“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如果所有綜合性大學都需要“文理”二字來標明的話,那么“北京大學”就為“北京文理大學”,“文理”顯然是贅余的。
⑶多個專業出現在高校名稱中
有的高校為了在專業方面追求準確,在高校名稱中采取多個專業并列的方式。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這種校名帶有明顯的拼接痕跡,且有的專業之間存在著包含關系。如“水利”指“利用水力資源和防治水災的事業”,“水電”指“水力發電產生的電能”,“水利”包含了“水電”,故沒有必要在校名中出現“水電”。
武漢高校名稱類型眾多,格式特點及規律突出,代表了全國各地區高校命名的共性特征。同時,武漢高校名稱中出現的弊病也很有典型性,代表了全國各地區高校命名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此對武漢高校名稱的探究不僅具有社會語言學的意義,而且對全國高校名稱的探究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參考文獻:
[1]麻昌貴.淺析我國高校名稱的結構及用詞特點[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
[2]麻昌貴.我國高校命名存在的問題及規范[J].懷化學院學報,2008.
[3]馬穎章,苗正達.高校名稱法律保護的現狀和對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
[4]周虎城.高校為何興起改名風[N].南方日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