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我的家庭生活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以前爸爸媽媽很忙,很少休息,我一直盼望著過雙休日,和爸爸媽媽好好享受一下家庭生活。機會終于來了!
星期六的早上,我們吃過早飯,媽媽就說:“中午我們要好好吃一頓大餐!”收拾過餐桌,媽媽就大步流星的去了菜市場。等媽媽回來,她手里提著排骨、大魚、白菜、雞腿……
媽媽對我和爸爸說:“我們分工,爸爸殺魚、剁肉,你和我擇菜、洗菜。”我連聲叫好。然后我拿起辣椒一擠,一顆辣椒籽蹦到了我的眼里,頓時我就辣得眼淚直流。爸爸媽媽看到我這樣樂得“咯咯”直笑,于是我就放下辣椒去擇青菜,爸爸則拿起刀幫魚脫掉銀鎧甲,忙了一上午,媽媽終于要做飯了。聞到飯香我和爸爸就坐不住了,立刻沖到了廚房,吃著我親手擇的菜,我心里開心極了!
爸爸看我這么開心,就對媽媽說:“以后我們可得多陪陪孩子,讓他快樂成長。”這就是我的家庭生活,非常溫馨吧?
區二小三(3)班 郭宇浩
篇2
篇3
“先是繞著小區跑一圈。”媽媽別跑邊說。
“我不想跑。”
“快跑。”媽媽瞪著眼赫赫的告訴我。
“一二一,一二一……”
終于,熬過了早晨,我回到家就做作業。媽媽爸爸就開始忙午飯。
廚房里
鍋碗瓢盆噼啪聲響,爸爸把準備好的材料下了鍋,媽媽則是在一旁做美味的番茄蛋湯,饞得我只好在一旁流口水,只好默默的告訴自己快好了,在等一會。
哈哈,熱騰騰飯菜終于端上了桌,惹的我直流口水。晚了沒有洗手就抓了一塊糖醋排骨到嘴里。哇!好燙,只好讓我不停的吹氣,爸爸見了,就笑呵呵說我這只小饞貓是自找苦吃,誰叫我是饞到家了呢。
下午了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看電視,上網,看書。有時爸爸還會和我一起下下棋,媽媽還會和我一起講幾句英語,提高一下我的英語水平。
一晃眼的功夫,又到了晚飯時間了,媽媽爸爸就去下廚了。
月色下
在月色下散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爸爸的左手媽媽的右手勾著我的雙手組成了和睦的一家子,我們都在笑。
夢鄉好甜
篇4
老物件再現檔案新生命
在回憶往事過程中,榮老拿起身邊的一件舊樂器,得意地告訴我:“這叫‘尤克里里’,是1945年抗戰勝利時的‘戰利品’。有一次我跟著爸爸到安定門大街遛彎,無意間看見了這把小琴,爸爸曾當過音樂教師對樂器比較喜歡,就買回了這件日本貨。回家后爸爸立刻裝了四根小提琴弦,可彈起來卻很難聽,于是就把它放在屋角了。這一晃兒六十多年過去了,在這次整理檔案的過程中,我再次發現了它。由于多年受潮、開膠,它已經變成了一堆碎木片。為了留住那段記憶,我決心把它修好,這可真費了不少工夫啊。花了幾周的時間才把這些碎片一點一點地粘好成型。我又查出它的學名叫‘尤克里里’,是個和聲樂器,并重裝了專用的琴弦,這回一彈還真好聽!經過幾個月的摸索,我慢慢地掌握了彈奏方法,在今年年初的社區春節聯歡會上,還用它為老伴表演的新疆舞伴奏,并自彈自唱了現在的流行歌曲。多虧這次的檔案整理,讓我家這老物件再現了新生命!”榮老說到興頭處,還和老伴兒一起即興為我彈奏了一段,看著兩位老人自娛自樂的神情,我感受到檔案帶給他們的快樂。
檔案就在我的生活里
當被問起以前是否接觸過檔案,榮老繼續說道:“小的時候,家里的老東西挺多,也常常見到舅姥爺們在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現在的北京一中)讀書時使用的油印老教材,算起來那應該是教科書中的老“檔案”了。那時候,總覺得那上面印的一切都很有趣。現在房子幾經翻建,那些珍貴的老教材早已不知去向了。如今家里留下來的只有原版的《三希堂法帖》和老版的《康熙字典》,以及一些老的畫帖等。這次接觸檔案知識后,才真正悟到那些老版教材的文化價值和建檔、存檔的重要性。早先沒有檔案的概念,那些老物件真是遺失的太可惜啦!”
家庭建檔讓我收獲太多的甜蜜回憶
說起這次參與家庭建檔的活動,榮老激動地告訴我:“2012年,東城區檔案館在社區尋找‘家庭建檔’住戶中,看到我家里的老物件挺多,就選中了我家。那時我還想這怎么整呀,家里這么亂?畢竟年齡大了,腿腳也不靈活了,做起整理工作可趕不上年輕人。后來在檔案館工作人員的專門輔導下,我逐步理解并掌握了建目錄、分類、篩選等檔案知識。幾個月下來,在我們全家齊心協力整理檔案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建立家庭檔案帶來的妙處:一來是鍛煉了頭腦,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二來是再一次感悟到人生的幸福;三來是通過建檔促使我不斷去學習。”
榮老還饒有興致地給我講了幾段在建檔過程中的小插曲。“有一次翻看這些舊紙堆時,我女兒找出了一張油印的舊紙片,上邊還貼著張舊照片,我仔細一看,原來是我1950年時的中學畢業證書。欣喜之余就對女兒說,‘你們看現在找工作多重視文憑,我們那時候的文憑就是這樣,太珍貴了。’這張老證件又一次讓我感受到家庭檔案意義所在!”
榮老微微停頓了一下,又說:“整理照片檔案還算簡單,重新編排再洗印就行啦。可音像資料還真讓我犯了難!過去我曾在電視臺做了22年的兒童教育節目主持人,也有心保存了些音像資料。可那些都是錄像帶,怎么才能按現在建檔的要求轉換成電子光盤呢?為此我還特意買了專門的設備,兒子也幫我找來了專業的轉換軟件。可我年紀大了,掌握這些技術比較慢,幾次都整不好,我心里急啊,最后決定采用最笨的辦法,利用家里的數碼攝像機重新一段一段地拍攝,再進行剪輯并配上音樂。終于,一張記錄幾十年我家歷史變遷的電子光盤檔案做好了。”說到這,榮老還給我播放了一段。
篇5
“先是繞著小區跑一圈。”媽媽別跑邊說。
“我不想跑。”
“快跑。”媽媽瞪著眼赫赫的告訴我。
“一二一,一二一……”
終于,熬過了早晨,我回到家就做作業。媽媽爸爸就開始忙午飯。
廚房里
鍋碗瓢盆噼啪聲響,爸爸把準備好的材料下了鍋,媽媽則是在一旁做美味的番茄蛋湯,饞得我只好在一旁流口水,只好默默的告訴自己快好了,在等一會。
哈哈,熱騰騰飯菜終于端上了桌,惹的我直流口水。晚了沒有洗手就抓了一塊糖醋排骨到嘴里。哇!好燙,只好讓我不停的吹氣,爸爸見了,就笑呵呵說我這只小饞貓是自找苦吃,誰叫我是饞到家了呢。
下午了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看電視,上網,看書。有時爸爸還會和我一起下下棋,媽媽還會和我一起講幾句英語,提高一下我的英語水平。
一晃眼的功夫,又到了晚飯時間了,媽媽爸爸就去下廚了。
月色下
在月色下散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爸爸的左手媽媽的右手勾著我的雙手組成了和睦的一家子,我們都在笑。
夢鄉好甜
篇6
有一次,媽媽和爸爸去上班了。我心想:哈哈!這會兒,我可好好玩玩了!我把家了一的東西擺的亂七八糟。我心想:哎呀!媽媽等會就要來了,她看到了,還不“毒”打我一頓?那我得趕快整理!
“叮冬……”門鈴響了,我正要跑去開門,就聽到一句粗粗的聲音:“開門!開門!”好像不是爸爸媽媽,那到底是誰?這時,我又聽到了一句:“喂!開門呀!”我不禁想起了電視上放的——壞人把小孩關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我急忙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媽媽!快過來啊,有一個陌生人!”媽媽連忙說:“哦!哦!媽媽過來!”我突然感覺有點不對勁,門外怎么會有媽媽的聲音?我連忙搬過椅子,看了看門上的貓眼,竟然看到了爸爸和媽媽在門外偷笑。我心想:好啊!竟敢合伙來騙我。我大搖大擺地說道:“我知道是你們了,快進來吧!”說完,我把門打開了。爸爸媽媽進門后,哈哈大笑起來。我好像也被他們的笑聲感染了,竟然也哈哈大笑起來。
瞧,我們一家。我生活在溫馨的家庭之中,有爸爸媽媽陪伴著我,雖然我們的房子不是很大,但是笑聲卻充滿了整個屋。
篇7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因為房間太大,還來不急跑出房間,就尿褲子了,所以,爸爸在我房間放了一臺小綿羊機車,好讓我能在10分鐘以內,沖出1000坪的房間,穿越5公里的走廊,到達800坪的廁所(我常常在走廊迷路);
爸爸又另外叫人加蓋了20間600坪里面有著250坪小廁所的破房間,說:以后如果尿濕了,直接換房間,如果房間不夠或是太小的話,再告訴爸爸,爸爸再叫來多蓋幾間,我們的生活很辛苦,你要忍著點!!現在想起來,爸爸真是個善良的人!!
還記得有一次,家里遭小偷,因為他用****炸壞了我爸的保險箱,使得里面的金幣不斷的往外滾出來,結果竟把那個小偷壓死了.......
我覺得那個小偷好可憐......
篇8
周末,我總是想多睡一會,但媽媽總是把我早早的叫醒,說我是太胖了,帶我晨練。
“先是繞著學校的操場跑三圈。”媽媽邊跑邊說。{因為我家住在學校旁邊!}
“我不想跑,好累啊!”
“快跑。”媽媽瞪著眼赫赫的告訴我。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要命啊!!!}
終于,熬過了早晨,我回到家就做作業。媽媽爸爸就開始忙午飯。
廚房里
鍋碗瓢盆噼啪聲響,爸爸把準備好的材料下了鍋,媽媽則是在一旁做美味的西紅柿炒蛋,饞得我只好在一旁流口水,只好默默的告訴自己快好了,在等一會吧,總會等到的。
哈哈,熱騰騰飯菜終于端上了桌,惹的我直流口水。沒有洗手就抓了一塊五味鵝的肉拼命的往嘴里塞。哇!好燙,只好讓我不停的吹氣,爸爸見了,就笑呵呵說我這只小饞貓是自找苦吃,誰叫我是饞到家了呢,哈哈!
下午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看電視,上網,看書,網購。有時爸爸還會和我一起下下圍棋,有時教媽媽一些英語小知識,提高一下媽媽的英語水平。
一晃眼的功夫,又到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就去下廚了。
月色下
在月色下散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爸爸的左手媽媽的右手勾著我的雙手組成了和睦的一家子,我們都在笑,笑得那么的甜!
夢鄉好甜
篇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orient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on the self-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OPD recruited from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were assigned chronologically 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hospital admission. Patients recruited from Nov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with patient-center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while those recruited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family-orient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corporating partnership of patients, their spouse and children. The intervention time was 6 months. The self-management scale, St. George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 and 6 minutes walking test (6MWT) were used to evaluat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ability.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symptom management, daily life management, emo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management and other scores and self management total score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After intervention, respiratory symptoms, activity limitations, disease effects and other scores and SGRQ total score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6MWT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chang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Family-center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an improve self-management skill,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OPD.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amily care; Self-management;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隨著急性加重次數的增多,患者運動能力逐漸下降,導致生活質量低下,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1]。有效的自我管理,可減少疾病急性加重的次數,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4]。家庭作為患者生存的環境,對患者自我管理有重要影響。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于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英國的學者率先提出,運用于兒科護理,通過家庭和專業人員的合作有效促進孩子健康[5]。目前國內外以家庭為中心的干預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對COPD患者、配偶及其子女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對COPD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住院COPD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011版COPD全球策略COPD診斷標準[6];②經治療,癥狀有效控制,無明顯呼吸困難;③B型尿鈉肽(BNP)50%;⑤根據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7],自理能力評分≥85分;⑥無溝通障礙;⑦年齡55~75歲,退休或無工作;⑧已婚且與配偶共同生活,配偶身體狀況良好,o認知障礙;⑨自愿加入自我管理項目。排除標準:認知障礙;合并癌癥;合并影響運動訓練的疾病;合并高血壓3級、惡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肌病等嚴重心血管疾病。COPD患者子女的納入標準:①與患者居住于同一個城市;②年齡35~45歲,高中及以上學歷;③有較好的溝通能力;④身體健康;⑤有時間并愿意參與患者自我管理項目。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集對照組,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集實驗組,每組各50例,所有研究對象(COPD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自我管理項目的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倫理要求,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干預方法
1.2.1 成立慢病管理小組 由主治醫生、營養師、心理咨詢師、康復治療師各一名及護士三名組成。所有成員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在相應專業領域工作5年及以上。為達到慢病管理的同質化,三名護士給予1個月培訓。
1.2.2 住院期間慢病管理指導 醫生及護士評估患者癥狀得到控制后,慢病管理小組成員進行慢病管理指導,指導內容包括自我管理的重要意義、COPD疾病及自我管理的相關知識,吸煙的危害及戒煙的重要性,呼吸功能訓練,藥物吸入技術,氣道管理、合理氧療,運動訓練,呼吸困難及咳嗽控制、急性加重風險防范、急性加重癥狀的早期識別與應對,睡眠指導、情緒管理,合理膳食及穩定期藥物治療方案等[8-10]。指導方法采用面授、演示、提供資料冊及視頻等,每天指導1.5~2 h,分2次進行。對照組對患者進行慢病管理指導,出院前與患者一起制訂慢病管理方案。實驗組對患者、患者配偶及參與項目的子女同時實施慢病管理指導,出院前與患者、患者配偶及參與項目的子女共同制訂慢病管理方案。
1.2.3 出院后慢病管理干預 出院后,兩組患者均按照慢病管理方案實施自我管理。實驗組要求患者配偶每天參與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運動訓練,幫助患者計數計時;參與項目的子女每周回家探望一次,對照視頻指導患者呼吸功能訓練及吸入技術,每周電話兩次,關心鼓勵患者。兩組患者的追蹤采用電話隨訪及家庭訪視。電話隨訪為第一個月每周一次,第二個月每兩周一次,第三個月每月一次,共隨訪10次;家庭訪視為每兩個月一次,共訪視3次。對照組僅對患者進行回訪,實驗組對患者及其子女進行回訪,并通過微信或短信的方式隨時與患者子女保持聯系,及時指導答疑。每次回訪,了解并記錄患者慢病管理方案執行情況及患者一般情況,實驗組同時了解患者配偶及子女參與情況。回訪后,慢病管理小組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方案。干預時間為6個月。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1.3.1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張彩虹[11]編制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包含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緒管理、信息管理、自我效能管理5個維度共51個條目。每個條目記分1~5分,總分范圍是51~255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92,信度系數為0.87,內容效度指數為0.9。
1.3.2 患者的生活質量 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12],包括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3個方面。以0~100分表示,得分越高表明疾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程度越大。
1.3.3 患者的運動能力 采用6 min步行試驗(6MWT)[13],以患者6 min內步行的最大距離為評價指標。
1.4 資料收集方法
慢病管理指導前及最后一次家庭訪視時,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生活質量評估及6MWT測定。評估過程中采用統一的指導語,盡量讓患者自行填寫問卷,如患者自行填寫困難,由責任護士解釋后代為填寫。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自我管理各項得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自我管理各項得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SGRQ各項得分、總分及6MW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SGRQ各項得分及總分均低于干預前,6MWT高于干預前,實驗組變化幅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3。
3 討論
3.1 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有利于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通過對家庭成員實施慢病管理指導,促進家庭成員為患者創造更好的家庭環境及物質條件,提供精神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其自我管理總分及5個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66.00±4.61)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者占54%(27/50);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65.46±6.49)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者占60%(30/50),提示COPD患者中以文化程度偏低的老年人居多。COPD患者的文化程度與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關[14],COPD家庭的疾病管理知識與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呈中度以上的正相關[15]。患者子女年齡輕,文化程度高,具備較強的獲取信息能力,更易于掌握和理解自我管理的內容和方法,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有效督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從性和效果。
3.2 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有利于提高COPD患者生活質量
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有利于COPD患者健康行為的建立,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6],武建梅等[17]研究顯示,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與他們的家庭支持相關系數為0.68。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SGRQ總分及各項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6MWT步行距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
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氣流受限持續存在,并呈進行性發展[18-21]。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種藥物能緩解肺功能下降,醫療機構也只能在短時間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療和指導,我國當前的社區康復雖已取得不少成績,但資源和基礎性建設仍較薄弱[22],不能為COPD患者疾病防控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患者需要長期面對疾病的自我管理。多元化的自我管理訓練對COPD疾病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干預策略[23],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的研究,強調家庭在COPD患者疾病管理中的作用,鼓勵家庭成員參與,與醫務人員合作,共同減緩COPD疾病的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臨床觀察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COPD的整體防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應積極建立以患者為中心,以家庭櫚ノ唬以社區為基本防治單元的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教育為一體的COPD防控體系,才能真正達到防控COPD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Murray CJL,Lopez AD,Mathers CD,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0 project:aims,methods and data sources [J].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2001,36:1-57.
[2] Labrecque M,Rabhi K,Laurin C,et al. Can a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mprove quality of life?[J]. Can Respir J,2014,18(5):77-81.
[3] Cannon D,Buys N,Sriram KB,et al. The effec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on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COPD patients:a meta-analysis [J]. Respir Med,2016,121(11):81-90.
[4] Jonsdottir H,Amundadottir OR,Gudmundsson G,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partnership-based self-management programme for pati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J Adv Nurs,2015,71(11):2634-2649.
[5] Polly Arango. Family―Centred Care [J]. Acad Pediatr,2011, 11(2):97-99.
[6] 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1(1):1-12.
[7] Collin C,Wade DT,Davies S,et al. The Barthel ADL Index;a reliability study [J]. Int Disabil Stud,1988,10(2):61-63.
[8] 于書慧,郭愛敏,張香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9):1106-1109.
[9]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diagnosis,management,prevention of COPD [S]. 2011.http://www /Guidelineitem.asp.
[10] 紀霞,張為忠.慢性阻塞性肺病綜合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11] 張彩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1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13] 荊志成.六分鐘步行距離試驗的臨床應用[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4):381-384.
[14] 趙艷偉,尤麗麗.COPD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9(34):4402-4405.
[15] 史素麗,曹鳳英,羅永偉,等.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識和社區干預需求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257-261.
[16] 劉賢亮,譚景予,劉芳,等.自我管理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63-266.
[17] 武建梅,靳國萍,王建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家庭支持c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9):2467-2468.
[18] Niewoehner DE. The impact of severe exacerbation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m J Med,2006,119(10):38-45. [19] 簡巨英,劉燕.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6):164-166.
[20] 劉晶晶.全程綜合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6):180-182.
[21] 廖灶容,邵紅,李斯明,等.延續護理對COPD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 23(23):192-194.
篇10
可想而之,我的家庭生活是怎么樣的吧!
每天,都是廚房里的媽媽用鍋碗瓢盆把我從夢想叫起,使我從夢中回到了家。
家,是每個人值得依靠的地方,在我幼小的時候,媽媽常輕輕地唱著“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著宸宸,組成幸福家庭”的歌曲,哄著我進入甜蜜的夢鄉,每當回憶起在幼小時媽媽唱這支歌時,我不禁油然而生一種對家的眷戀之情。
周末時
周末,我總是想多睡一會,但媽媽總是把我早早的叫醒,誰叫我太胖了,我帶我晨練。
“先是繞著小區跑一圈。”媽媽邊跑邊說。
“我不想跑。”
“快跑。”媽媽瞪著眼赫赫的告訴我。
“一二一,一二一……”
終于,熬過了早晨,我回到家就做作業。媽媽爸爸就開始忙午飯。
廚房里
鍋碗瓢盆噼啪聲響,爸爸把準備好的材料下了鍋,媽媽則是在一旁做美味的番茄蛋湯,饞得我只好在一旁流口水,只好默默的告訴自己快好了,再等一會。
哈哈熱騰騰飯菜終于端上了桌,惹的我直流口水。晚了沒有洗手就抓了一塊糖醋排骨到嘴里。哇!好燙,只好讓我不停的吹氣,爸爸見了,就笑呵呵說我這只小饞貓是自找苦吃,誰叫我是饞到家了呢。
下午了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看電視,上網,看書。有時爸爸還會和我一起下下棋,媽媽還會和我一起講幾句英語,提高一下我的英語水平。
一晃眼的功夫,又到了晚飯時間了,媽媽爸爸就去下廚了。
月色下
在月色下散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爸爸的左手媽媽的右手勾著我的雙手組成了和睦的一家子,我們都在笑。
夢鄉好甜
篇11
二、建立家庭檔案的作用和意義
在社會生活中,把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檔案材料,分類妥善整理保存,對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家庭檔案是社會檔案財富的組成部份二、家庭檔案是落實政策、處理糾紛的重要依據三、家庭檔案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得力助手四、家庭檔案是休閑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五、家庭檔案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社會變遷的真實情況…
三、我是怎樣建立家庭檔案的?
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與檔案聯系在一起,家庭雖小,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建立家庭檔案,讓檔案貼近生活,會給我們帶來諸多方便和快樂。那么,家庭究竟建立哪些檔案呢,根據我家實際情況我分為了以下幾種:
(一)我的榮譽檔案。自從我從事社區工作以來,經歷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秦皇島市優秀普查員、秦皇島市xx區優秀普查員榮譽證書;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級先進個人榮譽證書;河北省第一次經濟普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連續四年優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以及各種榮譽證書、獲獎證書、各種聘書。我的各種獲獎證書以及有紀念意義的獎品有幾十本、幾十樣,有時翻閱這些榮譽證書重溫獲獎經歷時的場面,不但能夠回味那光彩的時刻,又能激勵自己以后的人生。
(二)我家的理財檔案。我的家庭人口多,孩子們都很成才,我的家庭收入很高,每月的收入、支出、存款單、債券、發票、借條、合同、協議、保險單、工資卡、收據、各種交費的憑證、家庭各種家用電器的發票、合格證、保修卡、維修單、電路圖及維修點地址、聯系電話等。有時家電壞了,卻因找不到購物發票而無法享受保修待遇;買的東西不好用,卻因沒有發票而無法退換,因此,建立家庭檔案方便了我的生活。
(三)健康檔案。家庭成員的病歷、診斷書、化驗單、心電圖、b超、血型報告、住院記錄以及醫院處方、體檢表等,還有我孫女的出生證實和預防接種卡。
(四)照片、底片、聲像檔案:我一生愛好照相,我老公是遠洋船員,我保留著他在世界各國游覽的照片,各個時期的照片,我三個兒子,孩子們的結婚照、全家旅游觀光照片、各種聚會保險等活動的照片、錄像帶、保險光盤等資料。并按照日期進行了排列,底片和像片分別保管,我還制作成虛擬影集和幻燈片保存在保險里,分類制作成光盤,標寫上簡單的文字說明,歸檔后裝入檔案盒。這樣給自己多點回味及增添人生的風采,閑暇時翻閱欣賞一番,能夠引起美好的回憶。
(五)證件檔案。包括家庭保險證、戶口簿、家庭成員的學歷證、出生證、學生證、畢業證、學位證、工作證、退休證、結婚證、身份證、職稱資格證書、聘書、獨生子女證、技術資格等級證書。學習成績單、錄取通知書、糧證、代表證、等一些參與社會活動的證件。
(六)學習檔案。包括家庭成員在各個時期的日記、旅游記載、手稿、/article/dangtuan/" target="_blank">事跡材料,工作總結,述職報告,演講稿,媒體刊登的文字、照片,各種活動的照片,工作照片,并制作成了電子相冊保存。
四、家庭檔案的保管:
篇12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0-019-1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3—6歲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好模仿,重感情,因此我們所進行的關愛課程必須是真實的,滲透的,移情的,連續的。在“幼兒愛心潤化課程”的實踐探索中,筆者對課程的建構與實施策略思路如下。
一、“一個核心,三個要素”的建構框架
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宗旨引領下,我們對幼兒愛心潤化課程的核心—內容選擇,以及形式、環境、資源這三個構成要素進行審視。
(一)課程建構的核心——內容的生活性與連續性。
以往幼兒思品活動多比較孤立,穿插在各科教學活動之間,今天來談“尊敬老師”,明天又說“關心老人”。幼兒的感受不深入,經驗很零散,關愛情感從何而生?關愛行為如何實踐?因而,將活動有目的設計成系列,充分挖掘幼兒周圍生活中的素材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
(二)課程建構的要素之一——形式的靈活性
一個班級中的孩子來自于不同的家庭,他們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征各異。教師要成為孩子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必須要充分地了解他們各自的氣質類型和生活經驗,找到關愛課題的生成點和發展點。我們把幼兒關愛教育活動的形式大致分類:個人的探索、操作活動;小組的操作、討論活動;集體的交流活動。
(三)課程建構的要素之二——環境的多元性
環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一個健康、積極的環境是幼兒感受被愛,實踐關愛的有利依托。良好的環境包含了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多元結合。
1.教師自身修養是創設優質心理環境的前提。“身正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幼兒行為的一面明鏡。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潛移默化,逐步培養幼兒對他人的關愛。其次要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通過角色互換,讓孩子心中有他人。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有利于營造幼兒踐履關愛行為的心理氛圍。
2.幼兒主體顯現是創設有效物質環境的因素。在學校中,將幼兒的作品作為環境布置的主角,體現幼兒關愛活動的心靈旅程。(1)幼兒的作品。這里主要是幼兒自制的關于家庭主題的手工作品。如:繪畫“我的家具”、折紙添畫“我的家”與家長合作完成的各種家具模型等。(2)家庭生活的照片。幼兒帶來從自家影集中精心挑選出來的與家人的合影。在他們看來,每一張都意義非凡。幼兒在看照片、與同伴談論照片的過程中對家庭生活的情感更加真摯與強烈。(3)家庭生活小記。幼兒把家庭生活中的趣事、樂事、煩惱事用繪畫或文字形式(請父母協作)記錄下來,并進行公布,讓小伙伴們一塊兒分享,一塊兒解決,加深了對家庭生活的印象,提高了幼兒分析理解問題與交往的能力。
(四)課程建構要素之三——資源的開放性。
幼兒關愛行為的萌發和培養需要現實的土壤。停留在口頭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家庭、自然環境、社區都是開展幼兒關愛教育的有利資源,我們力圖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將幼兒關愛行為的培養落到實處。《我愛我家》讓家長現身說法,讓幼兒換個角度走進家庭,體驗家庭生活的快樂和摩擦,感悟愛與被愛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資源被充分利用了起來。
二、“潤化無聲,滲透有情”的實施過程
幼兒關愛課程的開展是一個潛在的、浸潤的過程,在近兩年的實踐中,筆者陸續開展了一系列關愛他人的系列活動,大致包括主題活動和日常游戲活動。
(一)“浸潤愛心”的主題活動
1.主題內容的真實性。以幼兒熟悉、喜愛的周圍人群為對象,選擇關鍵事件為出發點,設計實施的一系列活動,包括“關愛同伴”、“關愛師長”和“關愛弱小”。如:《有朋友真好》、《你拍一,我拍一》。
2.主題過程的整合性。一個主題活動的實施不應單純地將目標訂在認識方面,而是通過活動的開展力圖去促進孩子在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并在此基礎上豐富幼兒對關愛對象的認識。教師應以認知和情感兩條主線為經,以各科活動的滲透開展為緯設計系列活動。
例: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中:社會活動“我的家人”使幼兒知道自己家里有幾個人,說出每個人的不同職責和喜好。增進了幼兒對家人的了解,激發幼兒去觀察家人的興趣;語言活動“家庭生活”讓幼兒了解家庭生活內容,豐富孩子對家庭生活內容的認知;社會活動“快樂家庭生活”讓幼兒感受家庭生活的快樂,體驗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心的情感。
(二)“遷移經驗”的日常游戲
3—6歲的幼兒有這樣一個特點:他知道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在情感上也愿意這樣做,但往往在實際生活中卻做不到或者有反復性。如果將主題活動僅僅停留在認知上,其教育價值是不完整的。只有進行行為練習,使幼兒在實踐過程中親自體驗,親身經歷,才可使愛心潤化課程的意義得以升華。游戲是眾所周知的幼兒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而在游戲中遷移幼兒關愛他人的行為是行之有效的。
1.角色游戲。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員,以“娃娃家”形式模擬家庭生活,使幼兒在游戲中練習家庭成員相互關心的行為,進而體驗家庭生活的快樂情感。
2.表演游戲。幼兒分成小組,分別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寶寶。以綜藝活動的形式,分別表演家庭個人才藝、成員互愛行為、家庭集體節目,使幼兒在游戲中練習關心家人的行為,體驗相互關心的愉悅。
篇13
本次習作,我們要通過回憶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挖掘反映家庭特點的典型事件,從瑣碎的生活中提煉典型材料,從而展現家庭的溫馨,抒發心中的真情實感。
快樂導航:
本篇習作最關鍵的在于選材,通過描寫家庭生活故事,借助家庭生活的一個個親情畫面,表現主題。你可以從一張照片、一場游戲、一個外出游玩展現和睦溫馨、趣味盎然、幸福美滿的家;也可以寫家庭成員的興趣或特點,表現豐富充實的家庭生活;還可以寫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的相處,表現家庭生活的溫暖可人……
我愛我家
上海市竹園小學龍陽校區四年級 王淇樂
有人說:“家是一張床。在你累的時候,可以躺上去,美美地睡一覺。在你醒來的時候,眼中就不會有血絲,心中就不再有酸楚,整個人就會精力充沛。”我說:“家是人生的港灣。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它會無私地為你抵擋風雨的襲擊。”我的家是個溫馨的三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媽媽和我。
“24點狂人”――老爸
我的老爸是一個瘋狂的24點迷,在單位里沒人能比得過他。你隨便報四個數字,他不到兩秒就能算出來。有一次,他一回家就對我說:“諾諾,快陪我玩24點。”不會吧,那我等于就是只螞蟻,老爸則是頭大象,一腳就能把我踩得粉身碎骨。果然,我一下連輸14盤,氣得我一下子扔下了東西回房間去了。可爸爸還在那兒慢慢地玩。等到晚上十二點我起床上洗手間,看見爸爸還在玩24點呢!現在經過爸爸的細心教導,我的水平在班上也算是數一數二了!
“蜜蜂達人”――老媽
我的老媽是個名副其實的“小蜜蜂”,整天忙個不停。媽媽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務,下班回來放下包就一頭扎進廚房,一刻不停。媽媽每天早晨5點30分就起床擦地板,叫我起床后便給我熱早飯、梳頭、穿衣,總是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我去上學后她還要去買菜。一天過去了,媽媽下班了。回家后還要洗菜、做飯。吃好晚飯后,還要擦窗戶、洗衣服……這樣一忙,準得到晚上12點才能睡覺。我為我有這樣勤勞的媽媽而感到驕傲!
“小書蟲”―― 我
我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個小書蟲。有一次,我在家看書,媽媽出去買東西,回來時發現沒帶鑰匙,便按門鈴。按一下,沒反應。按兩下,沒反應。按三下,還是沒反應。這下媽媽急了。打電話到家,電話鈴聲響了我還是沒聽見,仍在書的海洋中暢游。后來媽媽打電話到奶奶家借來鑰匙才把門打開。從此媽媽規定我看書超過1個小時,便要休息10分鐘。
我愛我家!我愛家里的每一個成員,更愛家里的每一個故事!
有人說:“家是一張床。在你累的時候,可以躺上去,美美地睡一覺。在你醒來的時候,眼中就不會有血絲,心中就不再有酸楚,整個人就會精力充沛。”我說:“家是人生的港灣。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它會無私地為你抵擋風雨的襲擊。”我的家是個溫馨的三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媽媽和我。
“24點狂人”――老爸
我的老爸是一個瘋狂的24點迷,在單位里沒人能比得過他。你隨便報四個數字,他不到兩秒就能算出來。有一次,他一回家就對我說:“諾諾,快陪我玩24點。”不會吧,那我等于就是只螞蟻,老爸則是頭大象,一腳就能把我踩得粉身碎骨。果然,我一下連輸14盤,氣得我一下子扔下了東西回房間去了。可爸爸還在那兒慢慢地玩。等到晚上十二點我起床上洗手間,看見爸爸還在玩24點呢!現在經過爸爸的細心教導,我的水平在班上也算是數一數二了!
“蜜蜂達人”――老媽
我的老媽是個名副其實的“小蜜蜂”,整天忙個不停。媽媽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務,下班回來放下包就一頭扎進廚房,一刻不停。媽媽每天早晨5點30分就起床擦地板,叫我起床后便給我熱早飯、梳頭、穿衣,總是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我去上學后她還要去買菜。一天過去了,媽媽下班了。回家后還要洗菜、做飯。吃好晚飯后,還要擦窗戶、洗衣服……這樣一忙,準得到晚上12點才能睡覺。我為我有這樣勤勞的媽媽而感到驕傲!
“小書蟲”―― 我
我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個小書蟲。有一次,我在家看書,媽媽出去買東西,回來時發現沒帶鑰匙,便按門鈴。按一下,沒反應。按兩下,沒反應。按三下,還是沒反應。這下媽媽急了。打電話到家,電話鈴聲響了我還是沒聽見,仍在書的海洋中暢游。后來媽媽打電話到奶奶家借來鑰匙才把門打開。從此媽媽規定我看書超過1個小時,便要休息10分鐘。
我愛我家!我愛家里的每一個成員,更愛家里的每一個故事!
句子加油站: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美]愛默生
我寧愿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也不愿用幾大船家具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
――[德國]海涅
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法國]居里夫人
詞語加油站:
和睦溫馨 活潑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