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文科技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文科技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文科技論文

篇1

Feature Selection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Technology Text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HEN Pin

(Automation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16005,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 Chinese technology texts are full of the whole Net in the form of electronic text. So, Chinese technology text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a hot theme in the information domain. This paper set up a new feature selection model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based on this model, analyses in terms of syntax ,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

Key words: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eature Selection;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1 引言

從50年代的機器翻譯和人工智能研究開始,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簡稱NLP)已有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自然語言處理是研究如何讓計算機理解和生成人們日常所使用的語言(如漢語,英語等)。目的在于建立起一種人與機器之間的密切而友好的關系,使之能進行高度的信息傳遞與認知活動。[1]

本文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理論及方法[1][2],以及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其自身較強的領域特征,建立了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并從語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來分析處理,同時也用于解決自然語言中的多義、同義和相關性問題。

2 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很自然會遇到自然語言的各種問題。因此構建一個優秀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3],是我們有效處理自然語言的關鍵所在,具有深刻的意義。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由詞匯層特征向量輸入、語法分析、語義分析、語用分析和概念層特征向量輸出等部分組成。模型結構如圖1所示。

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過程如下:首先輸入詞匯層特征是已經經過預處理后的詞匯,包括詞性標注、句子編號等等。然后對相同句子編號的詞匯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進行語法分析,即組塊分析。再是利用已經經過處理的語料庫中的詞匯建立領域概念樹,并基于領域概念樹進行概念語義分析。最后是語用分析,利用詞間相似度和關聯度進行語境分析。整個模型中,隨著語法層面到語義層面再到語用層面,語言的處理程度逐步趨于細化,其精度也隨之提高。

圖1 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

3 語法分析

語法分析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發展,但仍然是一個瓶頸問題。因此目前通常采用“分而治之”的原則,來降低完全句法分析的難度,進行部分的句法分析,我們也稱之為組塊分析。因此,本文結合Abney組塊描述體系[4],定義漢語語法基本成分為各組塊形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詞性判斷規則的組塊分析策略,用于解決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分類過程中的自然語言問題。

其中,組塊標記集如表1所示。

表1 組塊標記集

詞性標記集如表2所示。

表2 詞性標記集

在本論文中,我們分析組塊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基于詞性判斷規則的組塊分析策略(Chunk Analysis base on Part of speech Rule,簡稱CABPos):

設組塊標記(Chunk Sign)記為CS;詞性標記(Pos Sign)記為PS;->表示前后標記符,如s->p表示主語組塊在謂語組塊前;每一個進行語法分析的句子(即詞串),記為Seni=ti1ti2…tim,其中seni為第i個句子,tij為第i個句子中的第j個詞匯;把每個句子等分為前、中、后三部分,分別記為Ti1,Ti2,Ti3;關聯詞表為RT。

判斷規則如下:

4 語義分析

目前,比較成熟的語義分析手段主要有格語法,語義網絡,義素分析法,優選語義學和蒙塔格語法等等[6]。本文將結合中文科技論文文本的強領域特征在原有概念樹模型的基礎上創建一個領域概念樹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概念語義分析。從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自然語言的同義現象和相關性問題,提高了文本分類的準確率。

4.1 領域概念樹

從語義角度上分析,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往往具有強的領域特征。比如說,“禪宗”、“僧人”等詞匯就明顯地帶有強烈的“人文科學-宗教-佛教”領域的詞匯色彩;而“中超”、“切爾西”、“角球”等詞匯就明顯地帶有濃郁的“人文科學-體育-足球”領域的詞匯色彩。因此,本文在傳統概念樹基礎上結合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強領域特征構建一個新的語義模型――領域概念樹。如圖2所示。

圖2 領域概念樹

4.2 基于領域概念樹模型的概念語義分析算法

向量空間模型是文本分類特征提取中用得最多的特征模型,因為它夠簡單,而且特征提取的效果也不錯。那么在VSM中,如何才能把領域概念樹中的概念反映到特征項中,我們是這樣處理的。

在數學上,詞匯層映射到概念層,可用下式表示:

(8)

式中,T0為詞匯層特征向量,Ts為概念特征向量,T可以用標題名B、作者情況Z、中文摘要W、關鍵詞G、正文ZW和參考文獻CK等替代。

基于領域概念樹的概念語義分析算法主要包括下列操作:

設概念領域樹中各概念詞匯集,標記為CDS。

Step1 輸入詞匯層特征向量:

(9)

式中Fi表示特征向量中的第i個特征項。該特征項函數主要變量是ti、wi和CS(ti),也可以包含其他特征項信息;其中ti是特征詞匯;wi是特征詞匯的權重,CS(ti)是詞匯ti的組塊標注。

Step2 對詞匯層特征向量中各特征詞匯,通過領域概念路徑以及組塊標注歸并屬于同一概念層次的特征詞匯。

式中T′i表示屬于同一概念層次的詞匯;ci表示歸并后Ti概念層次代碼標記。

Step3 計算屬于同一概念層次的特征詞匯T′i所對應的概念權重。

式中ρi表示同一概念層特征詞匯T′i的概念權重。

Step4 輸出基于領域概念樹的概念層特征向量:

由此可見,基于領域概念樹模型的概念語義分析,如果特征項中參數詞匯屬于領域概念樹中的某領域層的概念詞匯,那么該詞匯就能增強它在該領域層的權重系數,極大地解決了同義詞等語義問題,提高了分類的精確度。

5 語用分析

語用分析可以理解為詞匯的上下文語境的分析。本文中,自然語言處理在語義、語用層面上所描述的詞匯是基于領域概念樹中的概念詞匯。因此,本文基于詞匯間相似度和關聯度,提出了一種語境分析方法。

從數學角度上來分析,基于詞匯間相似度和關聯度的語境語用分析過程,可以用下式來表示:

式中Ts是概念語義分析后的特征向量,Tr是語境語用分析后的特征向量,T可以用標題名B、作者情況Z、中文摘要W、關鍵詞G、正文ZW和參考文獻CK等替代;ξ是詞匯間相似度的閾值;η是詞匯間關聯度的閾值。

基于詞匯間相似度和關聯度的語境分析算法主要包括下列操作:

Step1輸入概念語義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Step2對概念層中的詞匯進行詞間相似度計算,如公式(16)和(17):

Step3對概念層中的詞匯進行詞間關聯度計算,如公式(18)-(20):

Step4通過實驗獲得詞匯間相似度的閾值ξ和詞匯間關聯度的閾值η,取詞匯間相似度Simlexical(ti,tj)>ξ和關聯度Relaxical(ti,tj)>η的詞作為新的特征項。

Step5 輸出經過語境語用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此算法主要是通過詞間相似度和關聯度來判斷同一概念層次上詞匯間的相關性,從而進一步改善了自然語言處理過程的性能,來提高文本分類的準確率。

6 舉例

為了具體說明該方法,以某標題名來舉例說明,如下所示:

標題名:計算機病毒防治的協同理論與法律對策

設t1="計算機",t2="病毒",t3="防治",t4="協同",t5="理論",t6="法律",t7="對策"。B0表示標題名原始特征向量;Bs表示標題名經過語義分析后的特征向量;Br表示標題名經過語境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首先語法分析(組塊分析):

表3 組塊分析結果

然后語義分析:

標題中詞匯在領域概念樹模型中所對應的概念,如表4所示。

表4

所以該標題名的原始特征向量B0為:

最后語用分析:

詞間相似度關系(a=2),如表5所示。

表5 詞間相似度

詞間關聯度關系(K=4),如表6所示。

7 結論

本文利用自然語言處理的理論與技術,構建了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并從語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分析,使自然語言的處理程度逐步深化。語法層面上,我們利用了基于詞性判斷規則進行組塊分析;語義層面上,則結合中文科技論文文本的強領域特征創建了領域概念樹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概念語義分析;語用層面上,基于概念層上詞匯間的相似度和關聯度,進行了語境語用分析。

參考文獻:

[1]劉穎.計算語言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張春霞,郝天永.漢語自動分詞的研究現狀與困難[J].系統仿真學報,2005(17),1:138-145.

[3]Mladenic D, Grobelnik M.Feature selection for unbalanced class distribution and Na?ve Bayes [A].Proc of 16th Inter Conf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99[C].San Francisco, C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9:258-267.

[4]王怡,蓋杰,武港山等.基于潛在語義分析的中文文本層次分類技術[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8:151-154.

[5]姚天順.自然語言理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6]王曉龍.自然語言處理的若干問題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04

篇2

較之其他翻譯文本,科技文本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譯文要求兼顧精準性和規范性,這就對翻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情況中,作為中西方科技活動交流的主要媒介,科技論文由于其較強的專業性,使得英譯工作發展緩慢,無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專業翻譯者,都很難保證譯文質量,致使科技文英譯水平良莠不齊,這與中國的科技迅猛發展之勢形成落差,提高中文科技文獻英譯水平是適應中國科技“走出去”形勢的當務之急。

具體而言, 科技文英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英譯工作多著眼于單句詞語、語句或語段層面上的翻譯,如何將科技文英譯兼顧句法(包括語句內部的詞匯和語法)和篇章層面應作為研究重點。文本類型理論及翻譯目的論為探索科技文英譯技巧和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

2.功能翻譯理論

功能翻譯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德國學派整合了費米爾的目的論、賴斯的功能翻譯批評理論、曼塔利的翻譯行為理論及諾德的“功能加忠誠原則”。

其中,目的論現已成為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理論之一。該理論將翻譯闡述為承載著本身的目的,并通過沖破文化障礙促進文化間交流的行為。選擇翻譯方法或策略的標準在于翻譯本身的預期目標。目的論是建立在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忠實原則基礎上的[1]。

賴斯將語言學的文本功能理論遷移到翻譯行為的研究中,提出了功能翻譯批評理論。該理論建立在布勒的語言功能三分法基礎上,將文本分為信息型、表情型、感染型和視聽媒體型四種類型[2]。

翻譯行為理論是目的論的深化與發展。從翻譯過程出發,曼塔利將翻譯闡釋為一種“跨文化合作”的行為,認為其是有自身目的并注重結果的活動,翻譯過程則是文化轉化關聯的交流過程;從翻譯參與者行為及作用角度出發,曼塔利認為翻譯并不是單純的文字本身的翻譯,而是通過翻譯打破語言障礙,從而促進文化的交流[3]。

諾德的“功能加忠誠原則”是對功能翻譯批評理論的補充,不僅強調翻譯本身的功能,還重視翻譯對原著及讀者的忠誠。在此,“功能”指譯文可以在目標語國家的文化體系中起到學術交流作用;“忠誠”指翻譯既要忠實原著又要兼顧讀者的語言習慣。這一理論給出了翻譯過程中經常碰到的一些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如哪些語句屬于可以保留,而哪些屬于必須保留并進行相應的改寫。

綜上,功能翻譯理論內部主流理論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系統解決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3.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科技文的翻譯

功能翻譯理論的某些特征能夠迎合科技文在句法翻譯(包括詞匯&語法)和整體篇章翻譯方面的特點。

3.1詞匯翻譯

3.1.1動詞名詞化

與漢語動詞使用的靈活性不同,英語中動詞的形態改變有嚴格限制,動詞名詞化的方式在不影響原文意義的同時,有利于句子結構的精簡。在忠實性原則指導下,科技文英譯傾向使用名詞化動詞,以順應目標語的表達習慣與文本特點。舉例如下:

原文:……打造醫療旅游資源的品牌價值,開拓醫療旅游市場的規模,提升醫療旅游服務與產品的質量……

譯文:…the building of brand valu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expansion of medical tourism marke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ourism services and products…(動詞的處理在此加粗標注)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多個并列動詞,使得句子更加簡短有力。翻譯時應將這些動詞名詞化(“打造”翻譯為“the building of”;“開拓”翻譯為“the expansion of”等),以保證句子結構與層次的清晰性,更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3.1.2渲染詞的省譯

為增強語氣,中文科技文通常帶有很多中國特色的渲染詞匯,是中國人獨特思維方式的體現;然而,科技英語更關注文章的周密嚴謹,用簡練的表達突出文章的重點信息。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將渲染詞省譯。舉例如下:

原文:……對我國醫療旅游資源的空間布局、特征、類型等更加深入地討論……有利于醫療旅游資源的合理使用,大力提高我國醫療旅游資源的市場競爭力,有針對性地創新更多的醫療旅游產品……

譯文:… the discuss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yp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hina’s unique medical resources are favorable to the us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improvement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creation of more medical tourism products…(省譯部分加粗標注)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很多渲染詞,例如“更加”、“深入地”、“合理”、“大力”、“有針對性地”等,都采取了省譯策略,使譯文更加簡潔易懂。

3.1.3術語的處理

科技論文專業性強,術語使用密度高,翻譯應當關注術語表達的準確性。舉例如下:

原文:該文主要運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包含網絡分析法、實地調研法、SWOT分析法等。

譯文: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the main method of this paper, including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field research method and 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analysis method.

分析:對于專業人士而言,原文中的SW OT分析法不難理解,但是考慮到非專業讀者的閱讀體驗,因此在括號中將各字母的含義表示出來。

3.2語法翻譯與篇章翻譯

語法翻譯通常融于篇章翻譯中,在此將二者結合闡述。較之其他文體,科技文英譯應注意的語法點主要在于主動變被動的處理。根據相關統計,在科技文教科書中,大約有將近一半的動詞使用了被動語態,而漢語中更習慣主動語態的使用。因此,為了使得譯文讀者更容易理解,在翻譯過程中要對語態作適當的轉換。舉例如下:

原文:……制訂合理的醫療旅游方案,深入挖掘我國醫療旅游的獨特優勢,并進行醫療旅游產品的設計與創新。

譯文:… a reasonable medical tourism scheme is develope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medical tourism are exploited, and medical tourism product is designed and created.

分析:由于原文較長,而且結構相對復雜,因此在翻譯時首先進行了斷句。在翻譯后半部分時,將漢語中的主動語態轉換成被動語態,將漢語主動語態“制訂”翻譯成英語被動語態的“is developed”,將漢語主動語態的“挖掘”翻譯成英語被動語態的“are exploited”,將漢語主動語態的“設計與創新”翻譯成英語被動語態的“is designed and created”。這種不具備感彩的翻譯方式,不但能夠客觀地將原文的語態特點表示出來,還能夠讓科技文的信息功能更加明顯。

4.結語

在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下,翻譯不僅僅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變,更是一種具備較強目的性的交際行為。在翻譯過程中,應當使用合理的處理策略,將譯文的信息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實現交際目標。科技文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以內容表達為目標的信息文本,為了將科技文的功能體現出來,需要運用交際翻譯的合理處理策略,在保持原文信息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實際語體的習慣與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轉換與刪減,從而使得科技文翻譯質量更高。

參考文獻:

篇3

軸壓功能梯度材料圓柱殼的彈、塑性屈曲分析

一種基片集成波導濾波器的快速設計方法

單壁碳納米管超聲裂解制備石墨烯納米帶

碳納米管增韌PHBV/TPU復合材料的研究

基于自聚焦BP的圓周SAR運動補償方法

用于CMOS圖像傳感器的AGC放大器設計

Sn薄膜沉積時間對首周鋰離子容量損失的影響

納米膠囊潛熱型熱流體的制備及傳熱性能

PET探測器晶置快速在線辨識算法

紅壤丘陵區土壤滲透性及其受植被影響分析

二苯并噻吩分子印跡聚合物中功能單體的篩選

基于能量算子解調法的軸系扭振的測量

太陽翼驅動機構滾動軸承加速壽命試驗方法

聯苯胺重排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永磁直線同步電機弦截法內模控制系統

計劃行為理論框架下城際出行方式選擇分析

基于陣列電極的電沉積銅層均勻度研究

P507鹽酸體系萃取分離鈰和鐠

高負荷低壓渦輪葉片邊界層損失機理

基于P2P的快速文件并行上載機制

納米結構氧化鋅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渦輪葉片的學科間溫度載荷傳遞方法研究

異構無線網絡節點性能與代價優化部署策略

Nb摻雜銳鈦礦TiO2室溫鐵磁性的載流子調控

盾構隧道的反應位移法與抗震性能指標

一種新的浮選泡沫圖像紋理特征提取方法

石墨烯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砂基膏體充填材料制備工藝及其物理性能

一種點相關統計特性的目標跟蹤方法

基于網絡編碼的波長沖突解決方法

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頭組織與性能

杯[4]芳烴冠醚的合成及其萃取Cs的進展

一種綜合的二階段無監督特征選擇方法

盾構隧道壁后注漿性能及效果監測研究

基于膠體晶體模板制備微透鏡陣列

基于多模態信息融合的語音意圖理解方法

柱形銅凸點在熱力耦合場中的原子遷移

灰霾期間氣溶膠化學特性研究進展

線段與三角形網格曲面指定距離點對快速計算

基于實測數據的地鐵基坑施工安全評判方法

裂殖酵母Hsp90多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

光穩定劑在提高染料光牢度中的應用

反距離權重插值因子對插值誤差影響分析

基于索力變化的斜拉橋主梁損傷識別方法

篇4

我班的學生中有養魚專業戶的子女,有菜農的子女,也有養雞、養兔專業戶的女子……這些學生都有著較城市學生甚至比教師豐富得多的直接生產、生活經驗,我把他們看作“小老師”,與他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例如:在講到“淡水養魚”一節時,我就請養魚專業戶的孩子走到講臺上,我坐到他們的位置上和其他同學一起悉聽學生講解有關淡水養魚的知識,如淡水魚的種類、混合放養的優點、如何喂養等,他講得頭頭是道,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學生還從家里帶來了鰱魚、鯽魚、鯉魚等淡水魚苗,指導大家如何辯認。最后,我加以簡單地概括小結。這種方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更能把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

3.利用自然優勢,實現學以致用

我校的學生中有較大部分是農民的孩子,如何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跨時代的新農民,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名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課本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講到“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節時,學生了解到黃瓜的花是單性花,雌雄同株,在開花后主要靠昆蟲進行異花傳粉,這種傳粉方式,在大田里是很容易進行的,而在北方冬季的塑料大棚里,這種昆蟲傳粉的機會就很少。我向學生講述了人工輔助授粉的原理后,鼓勵學生課后到有黃瓜大棚的同學家里看看,到這個天然的大實驗室去實踐、驗證。這樣,他們在學到了知識的同時,也分享了豐收的喜悅,更體會到知識的力量。

4.國情教育與課外科技活動有機結合

篇5

(二)課程教學設計的注意事項

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我認為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以下的幾個問題:

第一,要認真學習和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三維教學目標位基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要細致認真的觀察學生情況,從學生已有的基礎上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課程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對待。比如,同樣學習雙十二事件,初中和高中的側重點就應該是不同的,所以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注意統籌規劃,從實處著筆。

第三,要仔細深入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體系,如在實際課堂上可以根據需要收集整合文字、圖片等教學資源,通過教材展示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充分為實際教學服務。

第四,要讓具體的課程教學設計有可操作性,要結合目前的教師課堂教學現狀,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他們的優勢,處理好課程內容,才能夠及時彌補課程教學設計上的不足,進而形成獨特的教學設計思路。

二、中學歷史課程設計研究

(一)中學歷史課程設計研究現狀

近年來,歷史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隨著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現今的歷史課程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弊端,如課程目標過分的關注政治和思想教育方面,課程結構強調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課程內容知識偏陳舊,這樣的課程設計使得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灌輸教學現象明顯,長此以往,也不利于學生正確歷史觀念的形成。

(二)中學歷史課程設計思路的研究

全國現行的歷史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無論是人教版,還是蘇教版教材,在新課標理念的影響下,進行教材課程設計時都不只是想單純的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旨在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現就中學歷史課程的設計思路做如下分析:

1中學歷史課程設計的目標很明確

課程目標的制定方式可以很多樣,但必須有利于目標的實現。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把歷史課堂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與能力、教學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這說明雖然初中和高中歷史課程的內容結構不同,但在課程理念上卻是和諧統一的。

2.中學歷史課程設計的內容標準可操作性強

在展現課程內容的同時,也體現了課程目標的相關情況,因此課程設計的“內容標準”是“課程目標”的直接體現。例如,初中歷史課程具體內容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幾個部分,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學習重點,并在每個部分之前用引言的形式簡要介紹該部分歷史的總體學習內容和目標。這也就配合了課程目標中關于“知識與能力”目標的相關設計。并且中學歷史課程設計符合中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使歷史學科內容標準更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現實。但這樣的設計思路也相應的產生一些不足之處,劃分版塊學習就很容易割裂歷史,學生難以做到完整把握歷史的發展線索。例如,中國古代史中第三章的主題是“統一國家的建立”,主要是講述漢武帝大一統的史事內容,第四章的主題是“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主要是講述三國鼎立形成的相關史事。而對其中經歷的東漢時的史事卻沒有表述,這樣會使學生認為西漢之后便是三國鼎立,所以應該增加一些內容上的連續性,便于學生記憶。而且這樣的設計,也會讓學生因為主題過大,而產生難以建立因果關系的問題,如在世界古代史部分,關于學習中古亞歐文明這一內容時,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以及的主要事跡,但兩個內容之間似乎沒很么關聯,這樣讓學生在學習時就只能生硬的接受和理解,過于抽象的記憶很快就會不記得了,對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形成也會有很大影響。

3.中學歷史課程設計中劃分專題形式

中學歷史課程設計時做到了以歷史學科的特點為依據,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把更多的目光關注到了歷史學科的課程性上來。并且提倡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學習,豐富教學實踐活動形式,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學習專題,讓學生多方探索,解決歷史問題。

4.中學歷史課程設計構建了新的知識體系

中學歷史課程設計把每一個教學單元都圍繞著一個主要的時代主題構建知識體系,突出時代感和相關的重點問題,做重點闡釋。同時,也兼顧到了對課程內容的擇優精選,避免出現繁雜的知識點,盡可能的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5.改進建議

篇6

1.3境外品牌種業企業這類企業在我國形成時間也有10年以上,他們主要是通過境外公司的品種進行銷售,如廣東良種引進服務公司、青島黃瀧種子有限公司、上海惠和種子有限公司、廈門中廈種子有限公司等,主要以經營國(境)外種子為主,特別是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等地的主要蔬菜種子公司研究的品種,在中國境內進行銷售,其中日本公司的品種以日本包裝為主,而韓國和我國臺灣的蔬菜品種還可以通過采購散種子后自己包裝進行銷售。

1.4經營型種業企業國內的6500多家種子企業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這種類型,有些企業如種都種業、三千種業等通過正規途徑,向科研院所購買品種生產或經營權獲得新品種,這些是相對較大也比較正規的種企;但我國的大多數種子企業主要以個體、夫妻店形式的小微種企為主,雖然也自己包裝銷售(除常規蔬菜品種外),但也有很多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如偷取親本、套取別人生產的種子等等,不勞而獲地生產或經營別人的新品種,坐享其成。

2國內蔬菜種業企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2.1蔬菜品種知識產權保護作為農業科技重要載體的蔬菜品種,近年來卻廣泛地被復制、濫用和假冒,極大地損害了育種者的合法權益,挫傷種企和育種者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蔬菜產業的正常發展秩序。雖然農業部于2009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越來越多的蔬菜研發企業也開始申請植物品種權保護,但由于農產品的鑒定和檢測周期較長,往往在品種保護審定的3~4年的周期內都不得銷售該品種。而不法商販此時卻已經采取“盜用、竊取”種子的手段獲得該品種的親本材料或雜交種子并銷售,待品種真正的所屬單位或個人在拿到“品種權保護證書”后,往往因市場變化,并不能用“權力”得到應該享有的“利益”。此外,我國目前還有很多作物品種尚不能進行品種權保護,基因圖譜鑒定也得不到相關法律部門的認可。因此,國家相關管理與監督單位應加強對植物新品種權的實際保護力度,規范市場運行機制,同時也能敦促從業者重視產權,通過加強研發獲得新品種保護權來為企業獲取利益。建立蔬菜新品種保護制度,可極大地鼓勵蔬菜種企加大研發投入,促進育種者多出品種、快出品種、出好品種。

2.2蔬菜種業企業規劃作為全球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我國蔬菜的產量和產值均排在種植業的第1位,也是種植業中出口量最大的作物。但是,在國家產業規劃中,卻缺少對蔬菜種業的合理規劃和引導。我國不同地區栽培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種,應引導在特定的合適區域從事品種選育和篩選,才能保護地方特色;對我國一些種業基地條件較好、種業人員集聚、品種資源豐富的地區,如北京、天津、廣東、安徽等地,應加強種業支持;而對于種業需求大省,如山東、河北、廣東、海南等省,應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及規范。同時,國家種業規劃也應支持我國民營種企走出國門,讓國內企業加入國際蔬菜種業市場的競爭。安徽江淮園藝通過走出去戰略,先后與17個國家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近年來,引進了大量的國外資源,同時也把中國的甜瓜和西瓜推廣到東盟、南亞及南美市場,成為我國蔬菜種業對外合作的一朵奇葩。

2.3蔬菜制種基地規劃與保護制種基地的無序競爭和不規范,是種子市場混亂、親本流失的重要源頭。對于蔬菜種子生產大省,如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國家應出臺相應的基地保護政策,保障生產制種用地,提高制種基地的抗自然災害能力,加強制種企業的信用評級,確保制種基地健康有序的發展。另一方面,制種費用迅速增加,應出臺相關政策給予制種企業、制種所在地農戶等相關人員一定的補貼。

2.4蔬菜育種體制和機制國內農業科研院所數量多,據統計,地級以上蔬菜育種機構有179個,他們設置的分支機構部分還高度重復,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茄果類、西瓜甜瓜、豆類等作物上。國家的育種資源和科研經費長期由農業科研院所壟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單位體制固化,機制不活,育種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和利用,研究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強。農業科研院所創辦的種業公司,大多數沒有真正的市場化,無法真正形成大規模的商業化育種。而民營蔬菜種業,幾乎得不到科研項目支持,資源匱乏,高層次人才不愿進入民營企業,加之蔬菜作物品種分散,單一作物特別是具體到品種的種子量更少,并且由于市場保護不力,很少有單位愿意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進行蔬菜作物的品種研發。因此,國家應創新蔬菜育種體制和機制,將政策傾斜于能夠實現自主創新的民營蔬菜育種企業,引導其做大做強,創造更多成果促進我國蔬菜種業發展。同時積極鼓勵科研院所與民營育種企業間人才和資源的有效流動,共同促進成果轉化與創新。

2.5品種審定形式國內蔬菜品種存在品種審定、認定和登記3種形式。在一個省通過審定的品種,到另一個省推廣,還得重新審定;有的省份品種審定的周期很長,蔬菜品種的市場變化節奏快,等品種審定下來,已經錯過推廣的最佳時期,而多數品種的審定,只是以審定名義行地方保護之實,阻礙新品種的推廣。因此,國家針對品種審定,應出臺更符合品種推廣且更便于實際操作的品種審定制度,促進優質品種得到更大面積推廣,惠及更多農民。

篇7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Y線能量與X線能量得到提高,在利用兩者進行放射治療時,能夠有效的殺死大量的癌細胞,阻止癌細胞的擴散,從而增強治療的效果。但是,當著兩個射線進入到人體之后,會沿著軌跡行進,其傳遞能量比較的小,被稱為低LET,在靜止期細胞、缺氧細胞方面,要通過低LET將其殺滅是不可能的。為此,人們開始注重對高LET射線的研究。對于細胞分裂、細胞氧含量各期的依賴,高LET射線的生物效應程度比較的小,即使在低氧、缺氧的狀態下,殺滅腫瘤細胞都是可以實現的。近年問世的儀器包括重粒子、快中子、質子等,雖然已開始應用于臨床,但多為研究階段。在國內,臨床對中子刀的應用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治療經驗。而質子的治療還處于試運階段,由于器械的造價較為昂貴,為此在短期內普及還比較困難。在高LET治療中,能量釋放最為猛烈的是硼中子俘獲治療系統,它是利用原子核爆炸,將腫瘤細胞內的腫瘤細胞摧毀,得到有效治療的一種手段。在治療過程中,對一種含非放射性的自然元素硼進行注射,其與腫瘤細胞的親和力非常的強,作為一種特殊的化合物,其進入人體后能在腫瘤細胞內迅速凝聚,之后借助超低能中子射線進行照射,硼元素在腫瘤細胞內與中子射線發生核反應,而一種具高線性能量轉換的α粒子由此得到釋放,即使α粒子的釋放是少量的,也能夠起到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

3近距離治療(后裝機)

自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了鐳(Ra)元素之后,1905年開始了第一例組織間Ra插植治療。1930年Paterson和Packer建立了Ra針插植規則及劑量計算方法,正式開始了近距離治療。直到20世紀80年代近距離放射治療技術(后裝機)取代了傳統的近距離放射治療。后裝機采用遠距離操作,計算機控制,能夠勾劃出清晰的圖像和劑量曲線分布。無論從安全性、可靠性、防護性和病人舒適程度考慮,明顯提高了精度和治療效果,從而迅速推廣。近距離治療有多種方式,因腫瘤位置或解剖結構的差異,可采取不同的照射技術,空腔臟器常用腔內治療,實質性腫塊采取組織間植入,近幾年又開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配合其他治療手段治療前列腺癌、胰腺癌、甚至某些類型的肺癌、腦瘤等,取得良好效果。這也是繼近距離放療后的進一步發展,過去有些模具或敷貼器治療現在已為淺層X線或電子束所取代,術中置管術因受條件限制,國內僅有少數單位作過報道。近距離治療常用的核素種類繁多,源型各異,(管、針、液、膠囊等劑型)能量和半衰期也不同,除鈷能量較高外,多數為低能含γ和β的混合線。放射線經金屬外殼過濾后成單一的γ線能譜。它照射的范圍有限,損傷危險性很小,是重要的輔助放射治療工具。

篇8

一、緊扣教學目標,巧妙發問

課堂提問不能脫離了教學目標,應該緊扣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及難點。要做好提問工作,教師應該先做好備課工作。備課時一定要精心設計,什么地方該提問應該心中有數,切忌課堂提問太隨意。比如,在講解《藥》這篇課文時,筆者就針對教學目標設計了下面這樣一個問題:“人血饅頭可以當藥嗎?哪些人相信它可以當藥,這說明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一拋出,很快就吸引了學生,將學生的注意力給予迅速集中起來了,進而激發出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經學生認真思考,學生得出了問題的準確答案:老栓夫婦、康大叔、花白胡子等人相信人血饅頭可以當藥。隨后,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為何出現這種結果,進行原因分析。如此一來,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就更全面、更深刻,學生也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與觸類旁通等學習能力。

二、講究問題的趣味性,巧設問題

興趣可以說是學生學生的主要動力,也是激發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的主要動力。只有增強提問的趣味性,才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如何才能讓問題更具有趣味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語文教師闡述問題必須用語規范,問題難度與適度必須適中,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第二,設計問題則應該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邏輯,應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設計,引導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中來。一般來說,簡單的問題可針對差生進行提問,較難的問題可以針對優秀的學生進行提問,中等難度的題目可以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進行提問。比如,在傳授《胡同文化》這篇課文時時,筆者就首先開辦了一個學生喜歡的講座,讓他們了解胡同建筑―――四合院的特點,并讓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當地建筑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讓學生體會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這樣學生不但習得了分析問題的方法,還享受了語文帶來的快樂。

三、運用發散思維,啟發誘導

可以采用啟發性提問,這種提問屬于啟發式教學之靈魂。通過啟發性提問,可以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而發散思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深入研究問題,啟發學生獲得比較多的方案或者結論。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平時對學生注重發散思維的鍛煉與培養,則可以讓問題較快地迎刃而解。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就嘗試應用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答。比如,筆者在教《天凈沙?秋思》時,要求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像,并畫一幅能夠表達詩意的圖畫。而學生在作畫時就如何表達“小橋流水人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應在房子前畫一座橋,再畫一條小溪繞屋而過,有的學生認為不應繞屋而過……這樣,學生的想像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得到訓練,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本詩的寓意。

四、結合板書進行提問

課堂上離不開板書的書寫,而板書如果設計新穎,則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厘清文章的脈絡,讓教師更好地“教”,令學生輕松地“學”。比如,在傳授《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可以在總結課文的時候設計如下幾個問題:為什么說“這里”是“鳥的天堂”?為什么“這里”會成為鳥的天堂?學生可以按照板書信息給出答案:從鳥的數量和品種多、鳥兒在這里自由自在生活以及無比歡樂的情景就可以說“這里”是“鳥的天堂”;又從榕樹之大、環境之美以及人們對鳥兒之愛這 3 個方面來說明“這里”會成為鳥的天堂。結合板書進行提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美的熏陶;另一方面突破了該單元教學的重難點,順利完成了學習目標.

五、重視總結,綜合評價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上,一旦提問結束,則教師應該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進行總結,在總結中指出學生回答問題的優點,也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筆者就非常重視總結這個環節,提問結束就給予學生評價,主要是從從“掌握知識的廣度、理解知識的深度、知識的鞏固程度、錯誤的數量與性質、口頭表達能力,是否有創見性”等方面給予綜合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千萬不要草率地行事,也不要用“對”或“錯”進行應付,不能采用放縱的態度進行總結與評價,否則會挫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失去回答課堂提問的熱情。

六、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有許多教師還是在照本宣科,沒有科學掌握提問的思路與提問的方法,所提出的問題缺乏新意,沒有緊扣教學大綱,這樣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進行提問,而是應該掌握一定的提問藝術,靈活巧妙地進行提問。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科學地提出問題并正確引導學生作答。相信教師只要平時注意積累課堂提問的技巧,則肯定可以做到巧妙提問,發揮出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問題討論,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 竇冰,蘇政波.對中職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提問技巧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 2015(24).

[2] 張彩霞.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 2015(6).

篇9

C037 光子學報

H272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G027 廣東藥學院學報

G026 廣東醫學

A042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535 廣西科學

A062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28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G816 廣西醫學

F028 廣西植物

G030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V572 規劃師

T004 硅酸鹽通報

T005 硅酸鹽學報

M048 貴金屬

G031 貴陽醫學院學報

A077 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75 貴州農業科學

A527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808 貴州醫藥

M033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A040 國防科技大學學報

G495 國際病毒學雜志

G350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

V529 國際城市規劃

G936 國際兒科學雜志

G436 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G659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G498 國際骨科學雜志

G938 國際呼吸雜志

G967 國際護理學雜志

G929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G997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G930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G975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G349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G983 國際免疫學雜志

G939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G415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

G889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

G426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G928 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S157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

B525 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

G954 國際外科學雜志

G660 國際消化病雜志

G940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Q911 國際眼科雜志

G933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

G661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G499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

G984 國際遺傳學雜志

G934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G937 國際腫瘤學雜志

E578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E591 國土資源遙感

R683 國外電子測量技術

篇10

H199 江蘇農業學報

G046 江蘇醫藥

G397 江蘇中醫藥

H283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H701 江西農業學報

A112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X002 交通科學與工程

X020 交通信息與安全

X672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X685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L587 節能技術

W567 節水灌溉

K553 潔凈煤技術

V049 結構工程師

G869 結直腸外科

G316 解放軍護理雜志

A121 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295 解放軍藥學學報

G048 解放軍醫學雜志

G671 解放軍醫藥雜志

G315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G961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G507 解剖科學進展

G049 解剖學報

G358 解剖學研究

G050 解剖學雜志

G886 介入放射學雜志

N048 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

M051 金屬功能材料

K022 金屬礦山

N083 金屬熱處理

M012 金屬學報

E599 經濟地理

H266 經濟林研究

N749 精密制造與自動化

G953 精神醫學雜志

T102 精細化工

T955 精細化工中間體

T542 精細石油化工

G677 頸腰痛雜志

Z553 凈水技術

G553 局解手術學雜志

T512 聚氨酯工業

R016 絕緣材料

G052 軍事醫學

J056 軍械工程學院學報

G187 軍醫進修學院學報

F018 菌物學報

M018 勘察科學技術

A645 科技導報

S812 科技管理研究

R588 科技進步與對策

A083 科技通報

W027 科技與法律

A537 科學技術與工程

A075 科學通報

篇11

T508 電鍍與精飾

T598 電鍍與涂飾

R010 電工電能新技術

R043 電工技術學報

R740 電光與控制

N067 電焊機

D036 電化學

R088 電機與控制學報

R045 電機與控制應用

N027 電加工與模具

R011 電力電子技術

A199 電力建設

R654 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

N102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R071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

S019 電力系統自動化

R750 電力需求側管理

R090 電力自動化設備

R516 電路與系統學報

R044 電氣傳動

R058 電氣自動化

R039 電網技術

R116 電網與清潔能源

R684 電信科學

R754 電訊技術

R019 電源技術

R055 電子測量技術

R021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R079 電子測試

R651 電子產品世界

R067 電子技術應用

R036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R512 電子器件

R724 電子設計工程

R001 電子顯微學報

R006 電子學報

R022 電子與信息學報

R020 電子元件與材料

J023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62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H006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A030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U014 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E002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57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J028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944 東南國防醫藥

P003 動力工程學報

P018 動力學與控制學報

F014 動物分類學報

F022 動物學研究

F043 動物學雜志

F231 動物營養學報

X034 都市快軌交通

G542 毒理學雜志

T241 斷塊油氣田

N070 鍛壓技術

N082 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

G920 兒科藥學雜志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C071 發光學報

G874 法醫學雜志

U013 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

U053 紡織學報

G893 放射免疫學雜志

G608 放射學實踐

Y006 飛行力學

Y571 飛航導彈

K002 非金屬礦

D022 分析測試學報

D005 分析化學

D026 分析科學學報

D004 分析試驗室

D062 分析儀器

D015 分子催化

D035 分子科學學報

H845 分子植物育種

V052 粉煤灰綜合利用

M105 粉末冶金工業

M039 粉末冶金技術

Q006 輻射防護

Q005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H051 福建林學院學報

H268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65 福建農業學報

A078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24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

A029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M003 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

M505 腐蝕與防護

G068 復旦學報醫學版

A001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Y019 復合材料學報

B029 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

G957 腹部外科

G338 腹腔鏡外科雜志

A034 甘肅科學學報

H844 甘蔗糖業

G879 肝膽外科雜志

G690 肝膽胰外科雜志

G803 肝臟

G392 感染•炎癥•修復

H045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E048 干旱氣象

E020 干旱區地理

E105 干旱區研究

M050 鋼鐵

M013 鋼鐵釩鈦

M027 鋼鐵研究

M019 鋼鐵研究學報

X028 港工技術

D020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B002 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R038 高電壓技術

T001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T002 高分子通報

D021 高分子學報

篇12

G508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G076 天津醫藥

G626 天津中醫藥

* G914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T611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L518 天然氣地球科學

L029 天然氣工業

T074 天然氣化工

E023 天文學報

E114 天文學進展

X517 鐵道標準設計

X521 鐵道工程學報

X545 鐵道建筑

X007 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

X005 鐵道學報

G238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 R042 通信技術

R065 通信學報

G965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J032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Q003 同位素

N061 圖學學報

T103 涂料工業

V029 土木工程學報

V035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

V019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

H043 土壤

H057 土壤通報

H012 土壤學報

Y025 推進技術

G601 外科理論與實踐

G996 皖南醫學院學報

R070 微波學報

S005 微處理機

R057 微電機

R064 微電子學

R004 微電子學與計算機

R098 微納電子技術

F004 微生物學報

F011 微生物學通報

F225 微生物學雜志

G651 微生物與感染

R085 微特電機

E052 微體古生物學報

S033 微型電腦應用

G210 微循環學雜志

G079 衛生研究

G800 胃腸病學

G326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G702 溫州醫學院學報

D003 無機材料學報

D023 無機化學學報

T072 無機鹽工業

N044 無損檢測

W014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A024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

篇13

G300 現代婦產科進展

T063 現代化工

G653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N100 現代科學儀器

G321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R087 現代雷達

G438 現代臨床護理

* G798 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

G341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G067 現代免疫學

H417 現代農藥

F250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U010 現代食品科技

T929 現代塑料加工應用

X673 現代隧道技術

G451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G421 現代藥物與臨床

G223 現代醫學

N115 現代儀器

G963 現代預防醫學

N111 現代制造工程

G951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G486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G826 現代腫瘤醫學

M011 現代鑄鐵

T073 香料香精化妝品

A018 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W024 項目管理技術

T064 橡膠工業

T953 消防科學與技術

P010 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

S027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G083 心肺血管病雜志

E046 心理學報

G476 心腦血管病防治

G419 心血管病學進展

G578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G260 心臟雜志

N080 新技術新工藝

V026 新建筑

A087 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E159 新疆地質

H908 新疆農業大學學報

H276 新疆農業科學

L007 新疆石油地質

G980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G328 新鄉醫學院學報

V056 新型建筑材料

M102 新型炭材料

G721 新醫學

R034 信號處理

* R052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

R519 信息技術

R652 信息與電子工程

S002 信息與控制

A510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G565 徐州醫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