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綠色政治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首先是財政稅收政策實行的分稅制,不利于宏觀調控的實施。當前的分稅制,使各地方政府獨立征稅,投資分散,重復建設,發展趨同,根本無法形成大宗產業鏈條和規模,比如,在各個城市都有汽車制造產業,但是規模大小不一,重復制造不勝枚舉。其次是財政稅收政策不完善,整體的稅收環境還是適合于傳統的產業,對綠色產業的稅收優惠和稅種相對較少、分散、不成體系。比如,沒有“環境稅”這一稅種,對于排污的企業達不到懲治的目的,對于環保的企業沒有大力度的優惠和鼓勵。再次是政府對綠色產業的財政預算較少,重視度不夠高,科目設置尚待完善,綠色產業投資難以透明和監督。比如,對環保和綠色產業的支出沒有相應獨立的會計科目設置。
三、財政稅收政策的完善策略
(一)針對綠色農業的完善策略
首先,財政對農業補貼的支持力度應該加大,利用農業補貼對農民增產、農業增收來促進金融業的投入,為農業生產提供多元化的資金鏈。其次,農業基建設施的補貼應得到重視,建立健全農業基建設施對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增加農業作業的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應加強農業基建設施的財政補貼力度,如小型農業設施以貸款等方式自行解決,中大型農業設施由政府審查,根據實際規模給予一定比例的農業補貼。并且農業補貼要有針對性,我國目前農業補貼的對象品種繁多,單一品種得到的農業補貼金額少,因此,應該合理有效的利用現有資金,直接補貼直接促進我國重點扶持的農產品的培育和生產顯得尤為重要。最后,農業補貼的法律法規應得到完善,目前我國只是依賴政府出臺一些指令文件進行調控引導,并沒有明確的農業補貼具有法律效應的規定。應當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對現有的農業補貼法律規定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重新修訂,構建農業補貼法律制度,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導,具有長遠意義和統一的規劃,規范完整的農業補貼法律體系。
(二)針對綠色工業的完善策略
綠色工業要求投資、能源、資源的合理利用,投入較多的人力資源,在生產和消費環節不會產生污染物。類似軟件和集成電路的高新技術產業符合綠色工業的要求,這樣的產業人的智力投入多,自然資源投入少。因此,財政稅收政策可以向高新技術產業上傾斜,并且加大優惠力度,促進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首先,有針對性的進行稅收優惠,國家重點支持的類似于生物醫藥產品等項目,增值稅即征即退;對于高科技含量的部分產品降低增值稅率;提升高新技術再投資額在所得稅額中的扣除額度;對于非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產業,采取加速折舊、擴大加速折舊范圍、投資抵免等優惠政策。其次,國家以稅收信貸的形式向企業提供可抵免所得稅的技術開發基金。增加企業技術開發的積極性,降低風險。最后,通過免征個人所得稅等優惠方式,鼓勵從事科研創新和技術服務的人員,提高其研發的熱情,也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技術創新研究工作中去。
(三)針對綠色服務業的完善策略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需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從而逐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加快服務業發展壯大的步伐,要完善營業稅及增值稅制度,從而實現在政策上大力扶持綠色服務業。首先是完善稅目設置,制定劃分稅目的合理準則,杜絕交叉稅目,適當增減稅目,重新細化分類,對成本和盈利迥異的行業以差別稅率征收營業稅。其次是營業稅的征收由全額向差額轉變,將收入扣除費用后的余額作為計稅依據,并且將營業稅由5%降至更低,減輕服務業企業的納稅負擔。最后把對部分服務業征收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這樣就可以進項稅額抵扣,不但使增值稅和營業稅重復征收的現象得以扼制,還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大提高了服務業的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