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盈利能力分析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原訓練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將運動員組織到具有適宜海拔高度的地區,進行定期的專項運動訓練的方法[1]。國內外訓練工作者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訓練得到國內外體育界的普遍重視[2],同時高原訓練的方法也不斷改進,并采取了一些新的訓練手段及模擬訓練方法(如:高住低練訓練法、間歇性低氧訓練、低壓氧倉訓練、呼吸低氧混合氣體、模擬高原訓練場館、可調氧分壓式睡倉等)。參與高原訓練的項目已由原來的一些主要耐力運動項目,如中長跑[3]、競走[4]、自行車[5]等,發展到幾乎所有的奧運會項目。因此,高原訓練仍是目前體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熱點。
1高原訓練對運動能力的影響機制
高原訓練對機體產生的生理反應是極其復雜的,并且存在著不同的適應規律。一般認為,人在高原低氧條件下,紅細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環功能增強是機體在該條件下進行的生理性代償的基本方式,而循環功能的增強是這種代償反應最重要的表現,機體通過神經反射和高層次神經中樞的調節、控制作用使心輸出量和循環血容量增加,補償細胞內降低了的氧含量,從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適應惡劣的低氧環境,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6]。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分析,高原訓練對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高原訓練可改善心臟功能及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傳送;同時,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濃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細血管數量和形態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釋放和彌散,從而導致機體的V[,o[,2]max]增加。另外,高原訓練可使骨骼肌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升高,導致機體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以上綜合作用使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得到提高[1]。
1.1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的影響機制
1.1.1高原訓練使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
由于高原自然環境相對缺氧,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首先缺氧較早的反應是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組織釋放大量的紅細胞,使血紅蛋白值增加,以便攜帶和運送更多的氧氣到體內各組織,適應機體的需氧量,所以,高原訓練期間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紅蛋白。我國中長跑、游泳、自行車、滑冰等項目多年來高原訓練的實踐表明,高原訓練期間,運動員晨脈下降,血紅蛋白增多,乳酸曲線右移值逐周遞減,筆者跟隨甘肅中長跑、自行車隊高原訓練期間對運動員主要生理指標的探測也證明了這一點。血紅蛋白值的增加,并不是呈直線的,而是呈螺旋狀的,總的趨勢上升,但隨著強度的加大而間或下降[7]。
1.1.2高原訓練影響紅細胞的因素
研究表明,高原可導致機體紅細胞(RBC)和血紅蛋白(Hb)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關于高原訓練期間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并不一致[8]。馮連世[9]等通過系統觀察高原訓練期間優秀中長跑運動員血清EPO、RBC、Hb、網織紅細胞(RC)及血球壓(HCT)的變化規律,探討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生成的作用,為科學地進行高原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1.1.2.1高原訓練缺氧與EPOEPO是一種調節紅系祖細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濃度隨血氧含量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以維持機體在低氧或高氧環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當它的血氧濃度過高或過低時,會引起紅細胞增多或紅細胞生成不足。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濃度下降持續4小時以上,就會刺激體內EPO合成的數量增加,繼之血液中EPO濃度增加,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壓積增高[10]。當機體處于缺氧狀態下,血中EPO濃度會急劇上升,甚至超過正?;€1000倍以上,但這種變化只在缺氧時間超過4小時以上時才會發生。
1.1.2.2高原環境與紅細胞生成紅細胞生成增加,通過網織紅細胞(RC)數量的增加,血清鐵和鐵蛋白的減少得以表現[11]。與單純地在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相比,高原訓練似乎更能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研究發現,在中等海拔訓練和久居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之間,前者的RC明顯增加。這表明缺氧和運動這兩種刺激是分別起作用的,紅細胞生成的促進因素不僅只與缺氧程度有關。另外,在升到海拔4000m高度的過程中Hb濃度會直線上升,當EPO的活性和血氧飽和度降到低于60%時,Hb濃度又顯著降低[12]。
1.1.3高原訓練與2,3-二磷酸甘油酸
高原訓練可增加紅細胞的生成,從而提高紅細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紅細胞的數量穩定,由于幼稚紅細胞更易變形,運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細胞更高,所以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就會提高,這可部分地歸因于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濃度在幼稚紅細胞中較高,它使收縮肌存在部分氧壓時,血紅蛋白對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紅蛋白釋放氧的能力,從而使肌體獲得更多的氧。高原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紅細胞中2,3-DPG水平,以彌補紅細胞的破壞對運動能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9]。
1.2高原訓練與線粒體
1.2.1低氧對線粒體的影響
低氧及在Ca[2+]存在的條件下,可激活黃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黃嘌呤的反應,分子氧單電子還原為超氧自由基,并引發線粒體膜過氧化反應而損害呼吸氧化磷酸化[13]。研究指出[14],長期高原缺氧導致骨骼肌橫斷面和線粒體明顯下降。通過適宜的高原訓練,促進了氧運輸系統的改善,增加毛細血管分布和線粒體的數量和體積,提高了氧化酶的活性等[9]。
1.2.2高原訓練與蘋果酸脫氧酶(MDH)
MDH是機體有氧代謝途徑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實驗表明,有訓練者MDH活性的提高與SDH(琥珀酸脫氫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選用MDH作為有氧氧化途徑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機體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擬不同海拔高度進行1周耐力訓練后,平原效應期間,大鼠腓腸肌有氧代謝能力的變化趨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顯著回升。其中,2000m組MDH活性變化較穩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并顯著高于平原訓練的對照組,表明高原訓練有利于提高線粒體的活性。
1.3高原訓練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1.3.1高原訓練對心臟的影響
心電圖對高原訓練運動員心電圖的研究[5]發現,高原訓練期間及返回平原后運動員左右心室電圖壓均較比上高原前顯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環境下訓練負荷使心室容積負荷增加,是心臟代償適應的結果。另外,經高原訓練后,運動員普遍呈竇性心動過緩,這種傾向更為明顯[4]。
心率李樺等對中日競走運動員在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進行一系列生理測試,結果表明:高原訓練后期心率明顯低于高原訓練前期。運動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達到通常公認的極限下負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高原訓練期間,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卻有所下降,說明高原訓練對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訓練可增加心臟的負擔,但可減輕骨骼肌的損傷程度[16]。
1.3.2高原訓練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低氧與肺血管結構重建肺血管結構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癥等損傷因子發生的血管結構改變。肺血管壁的內皮細胞(EC)、平滑肌細胞(SMC)和成纖維細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多與堆積等變化是肺血管結構成分對缺氧刺激的反應。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減少是肺動脈壁增厚和順應性降低的代償性反應[17]。
肺通氣功能劉海平[18]等通過對9名世居高原的運動員從高原下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測試發現,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處于良好狀態,在通常指標的變化圖上,出現了一個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氣功能有所加強。
最大攝氧量對高原的效應許多學者眾說紛紜,如BuskirER[19]等認為低氧訓練可增加平原時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車運動員在海拔2300米高原訓練后V[,o[,2]max]卻下降??娝乩さ萚5]研究發現,高原訓練兩周后,V[,o[,2]max]絕對值和相對值較平原分別下降,返回平原2周后,V[,o[,2]max]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顯提高。
緩沖系統運動員初到高原,緩沖系統偏酸。到了后期脫離了偏酸狀態,說明通過高原訓練緩沖系統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高原訓練對血乳酸的影響
高原訓練后期與前期相比,乳酸代謝明顯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線右移[4]。還表現在以相同強度運動時,高原的乳酸值明顯高于平原,以及高原訓練后乳酸濃度下降,逐漸接原安靜值。推測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遲;(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強;(3)緩沖系統功能提高[4]。
2小結
高原訓練的效果受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時間長短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有關高原訓練的研究結果,會有許多分歧和爭議。在機體對高原訓練的生理適應研究中,EPO的變化規律及其適應機制、紅細胞升高的機理、蛋白質的代謝特點及激素的變化與調節,高原訓練的營養與恢復等問題,仍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馮連世.高原訓練[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4):1
[2]付遠揚,等.高原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3]Kijinkim.Effectsofthreeweeksofaltitudetrainingonaerobiccapacityofelitemarathoners.[J].The5thinternationalcourseandconferenceonPhysiologicalChemistryandNutritionofexerciseandTraining.Beijing,China,1995
[4]李樺,等.中日競走運動員高原訓練的生理機能及運動能力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5,15(5):30-39
[5]繆素坤,等.高原訓練對優秀自行車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2,12(1):47-50
[6]衛小紅,等.人體低氧狀態心血管功能代償水平的個體差異[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8,19(1):49-51
[7]韓佐生,等.高原訓練結束至下高原參賽間隔時間的探討[J].體育科學,1998,18(2):52-54
[8]SatinB.Biologicalfindingsondevelopmentalbyaltitudetraining-maindirectionsofactivationandeffectiveapplicationofthemedicineandmasaleresearch[J].IHighAltitudeTrainingConference.Apain,1997
[9]馮連世.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紅細胞生成的作用[J].體育科學,1998,18(4):78-81
[10]李佳音.紅系生成素[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91,14(2):84-86
[11]MairbaurlH,etal.Unchangedinvivop50athighaltitudedespitedecreasedredcellandelevated2,3-DPG[J].J.ApplPhysiol,1990,68(3):1186-1194
[12]MairbaurlH.Red bloodcellfunctioninhypoxiaataltitudeandexercise[J].IntJSportsMed,1994,15:51-63
[13]ZhangY,etal.EffectofacuteexerciseonrespiratoyChinaofmyocardiummitochondriainrats[J].11thInternationalBiophysicsesCongeses,Budapest,Abstracts,1993.204
[14]Cerretlip,etal.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tothestudyoftheeffectsofaltitudeonmusclestructureandfunction.Int.J.SportsMed,1009,11(1):2
[15]王榮輝,等.模擬不同海拔高度低氧訓練對大鼠腓腸肌LDH和MDH活性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5-78
[16]趙中應,等.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0-73
[17]蔡英年.肺血管結構重建在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形成中的作用[J].生物學通報,1996,31(11):1-3
[18]劉海平,等.世居高原競走運動員在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動態觀察[J].體育科學,1994,14(3):68-71
篇2
一、狀態估計覆蓋率低的問題
本文所指狀態估計覆蓋率低,并不是指某些變電所沒有數據采集裝置,而是指本地調管轄范圍內的一些220kv供電小區的電源來自無量測的外網。例如,該地調管轄的安平供電小區。該小區的安平220kv變電所的兩條220kv進線分別來自外網的東寺220kv變電所和束鹿220kv變電所,與電廠主網沒有任何電氣連接。在狀態估計時由于軟件th2100系統只估計最大的可觀測島,國外有些軟件可以估計兩個以上的可觀測島,但由于兩個可觀測島無電氣連接,即使能計算,其所得的某些數據,例如相角等結果也多是不準確的,所以安平小區就成為死島。直接導致狀態估計覆蓋率低于實用化要求指標,后經與省調多次協商,決定采用三級數據網將該電網所需的全部外網數據傳至地調主站端。使狀態估計覆蓋率達到100%。
二、各220kv變電所主變檔位的采集
在ems的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由于220kv變電所是所在供電小區的電壓支點,220kv主變檔位是否正確直接影響遙測合格率的高低,而遙測合格率是保證高級應用軟件正常工作的關鍵指標。試運行初期,檔位僅靠調度員來手工置位,這對于負荷峰谷變化和電壓變化較大的電網是力不從心的。所以我們自行研制簡易主變檔位采集裝置分期分批將所轄10臺220kv主變中的9臺檔位全部采集至調度端(另外1臺是無載調壓)。僅此一項,將ems的遙測合格率平均提高近5個百分點。
三、提高測點冗余度
實現了各110kv主變高壓側量測的采集,由于早期建設的110kv變電所高壓側均未設量測點,一般取中、低壓側p、q值相加代替高壓側量測,實踐證明誤差較大,特別是q值受主變阻抗角的影響,制約著遙測合格率的提高。我們分別配合主變停電檢修的機會從主變高壓側套管ta備用二次線圈處將量測值采集上來,使測點冗余度明顯提高。
四、等值負荷、線路電納
將220kv變電所的35kv側和110kv變電所的10kv側的線路按負荷或等值負荷處理,是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簡化工程量的好辦法;線路的電納參數最好填入,因為它對處理單端開斷的支路是有影響的,其參數值可以通過上級調度部門和實測得到。五、scada斷面實時映射
我們知道,ems在實踐中更側重于電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的分析,而不注重數據采集的實時性,也就是說,scada的量測數據不必實時傳輸至ems。電廠ems以ftp文件傳輸方式每5min由scada請求一個斷面,這樣就保證了ems大部分功能的正常需要,又不至于使scada主系統的服務器負荷率過高。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又發現,在進行電網解合環等操作過程中,拉合斷路器的操作時間間隔很短,映射斷面還來不及刷新,因而調度員也就來不及進行潮流分析,為此,我們修改了scada軟件,增加了手動截取斷面文件的功能。實踐證明,該功能實現方法雖然簡單,卻為潮流計算等功能模塊的真正實用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隔離開關問題
隔離開關數量遠遠多于斷路器,全部實時采集是不可能的,但若維護不及時則會導致計算母線模型與實際運行方式不同,造成計算結果不收斂或精度差。為此,我們修改了系統軟件,增加了離線隔離開關置位功能,并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對電網內所有在運行的隔離開關全部進行了置初位。同時,制定嚴格的運行管理制度,電網每次進行操作和方式改變時,由運方人員及時通知ems維護人員,在scada系統上進行相應的置位。這樣,既保證了scada實時信息的可讀性,又大大提高了ems的各項相應指標。
七、人員的培訓
ems是遠動、調度和自動化等多專業融合在一起的一門邊緣科學技術,要想真正應用好ems,需要電網、計算機、自動化甚至包括通信等多學科專業,近年來,我們先后組織人員多次到金華地調、南通地調、清華大學、煙臺等地學習ems新技術,同時加強人員培訓,組織專題講座,使各相關專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更好地開展ems實用化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
八、程序質量
篇3
高原訓練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將運動員組織到具有適宜海拔高度的地區,進行定期的專項運動訓練的方法[1]。國內外訓練工作者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訓練得到國內外體育界的普遍重視[2],同時高原訓練的方法也不斷改進,并采取了一些新的訓練手段及模擬訓練方法(如:高住低練訓練法、間歇性低氧訓練、低壓氧倉訓練、呼吸低氧混合氣體、模擬高原訓練場館、可調氧分壓式睡倉等)。參與高原訓練的項目已由原來的一些主要耐力運動項目,如中長跑[3]、競走[4]、自行車[5]等,發展到幾乎所有的奧運會項目。因此,高原訓練仍是目前體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熱點。
1高原訓練對運動能力的影響機制
高原訓練對機體產生的生理反應是極其復雜的,并且存在著不同的適應規律。一般認為,人在高原低氧條件下,紅細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環功能增強是機體在該條件下進行的生理性代償的基本方式,而循環功能的增強是這種代償反應最重要的表現,機體通過神經反射和高層次神經中樞的調節、控制作用使心輸出量和循環血容量增加,補償細胞內降低了的氧含量,從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適應惡劣的低氧環境,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6]。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分析,高原訓練對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高原訓練可改善心臟功能及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傳送;同時,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濃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細血管數量和形態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釋放和彌散,從而導致機體的V[,o[,2]max]增加。另外,高原訓練可使骨骼肌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升高,導致機體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以上綜合作用使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得到提高[1]。
1.1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的影響機制
1.1.1高原訓練使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
由于高原自然環境相對缺氧,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首先缺氧較早的反應是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組織釋放大量的紅細胞,使血紅蛋白值增加,以便攜帶和運送更多的氧氣到體內各組織,適應機體的需氧量,所以,高原訓練期間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紅蛋白。我國中長跑、游泳、自行車、滑冰等項目多年來高原訓練的實踐表明,高原訓練期間,運動員晨脈下降,血紅蛋白增多,乳酸曲線右移值逐周遞減,筆者跟隨甘肅中長跑、自行車隊高原訓練期間對運動員主要生理指標的探測也證明了這一點。血紅蛋白值的增加,并不是呈直線的,而是呈螺旋狀的,總的趨勢上升,但隨著強度的加大而間或下降[7]。
1.1.2高原訓練影響紅細胞的因素
研究表明,高原可導致機體紅細胞(RBC)和血紅蛋白(Hb)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關于高原訓練期間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并不一致[8]。馮連世[9]等通過系統觀察高原訓練期間優秀中長跑運動員血清EPO、RBC、Hb、網織紅細胞(RC)及血球壓(HCT)的變化規律,探討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生成的作用,為科學地進行高原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1.1.2.1高原訓練缺氧與EPOEPO是一種調節紅系祖細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濃度隨血氧含量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以維持機體在低氧或高氧環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當它的血氧濃度過高或過低時,會引起紅細胞增多或紅細胞生成不足。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濃度下降持續4小時以上,就會刺激體內EPO合成的數量增加,繼之血液中EPO濃度增加,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壓積增高[10]。當機體處于缺氧狀態下,血中EPO濃度會急劇上升,甚至超過正?;€1000倍以上,但這種變化只在缺氧時間超過4小時以上時才會發生。
1.1.2.2高原環境與紅細胞生成紅細胞生成增加,通過網織紅細胞(RC)數量的增加,血清鐵和鐵蛋白的減少得以表現[11]。與單純地在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相比,高原訓練似乎更能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研究發現,在中等海拔訓練和久居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之間,前者的RC明顯增加。這表明缺氧和運動這兩種刺激是分別起作用的,紅細胞生成的促進因素不僅只與缺氧程度有關。另外,在升到海拔4000m高度的過程中Hb濃度會直線上升,當EPO的活性和血氧飽和度降到低于60%時,Hb濃度又顯著降低[12]。
1.1.3高原訓練與2,3-二磷酸甘油酸
高原訓練可增加紅細胞的生成,從而提高紅細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紅細胞的數量穩定,由于幼稚紅細胞更易變形,運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細胞更高,所以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就會提高,這可部分地歸因于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濃度在幼稚紅細胞中較高,它使收縮肌存在部分氧壓時,血紅蛋白對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紅蛋白釋放氧的能力,從而使肌體獲得更多的氧。高原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紅細胞中2,3-DPG水平,以彌補紅細胞的破壞對運動能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9]。
1.2高原訓練與線粒體
1.2.1低氧對線粒體的影響
低氧及在Ca[2+]存在的條件下,可激活黃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黃嘌呤的反應,分子氧單電子還原為超氧自由基,并引發線粒體膜過氧化反應而損害呼吸氧化磷酸化[13]。研究指出[14],長期高原缺氧導致骨骼肌橫斷面和線粒體明顯下降。通過適宜的高原訓練,促進了氧運輸系統的改善,增加毛細血管分布和線粒體的數量和體積,提高了氧化酶的活性等[9]。
1.2.2高原訓練與蘋果酸脫氧酶(MDH)
MDH是機體有氧代謝途徑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實驗表明,有訓練者MDH活性的提高與SDH(琥珀酸脫氫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選用MDH作為有氧氧化途徑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機體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擬不同海拔高度進行1周耐力訓練后,平原效應期間,大鼠腓腸肌有氧代謝能力的變化趨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顯著回升。其中,2000m組MDH活性變化較穩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并顯著高于平原訓練的對照組,表明高原訓練有利于提高線粒體的活性。
1.3高原訓練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1.3.1高原訓練對心臟的影響
心電圖對高原訓練運動員心電圖的研究[5]發現,高原訓練期間及返回平原后運動員左右心室電圖壓均較比上高原前顯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環境下訓練負荷使心室容積負荷增加,是心臟代償適應的結果。另外,經高原訓練后,運動員普遍呈竇性心動過緩,這種傾向更為明顯[4]。
心率李樺等對中日競走運動員在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進行一系列生理測試,結果表明:高原訓練后期心率明顯低于高原訓練前期。運動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達到通常公認的極限下負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高原訓練期間,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卻有所下降,說明高原訓練對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訓練可增加心臟的負擔,但可減輕骨骼肌的損傷程度[16]。
1.3.2高原訓練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低氧與肺血管結構重建肺血管結構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癥等損傷因子發生的血管結構改變。肺血管壁的內皮細胞(EC)、平滑肌細胞(SMC)和成纖維細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多與堆積等變化是肺血管結構成分對缺氧刺激的反應。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減少是肺動脈壁增厚和順應性降低的代償性反應[17]。
肺通氣功能劉海平[18]等通過對9名世居高原的運動員從高原下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測試發現,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處于良好狀態,在通常指標的變化圖上,出現了一個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氣功能有所加強。
最大攝氧量對高原的效應許多學者眾說紛紜,如BuskirER[19]等認為低氧訓練可增加平原時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車運動員在海拔2300米高原訓練后V[,o[,2]max]卻下降??娝乩さ萚5]研究發現,高原訓練兩周后,V[,o[,2]max]絕對值和相對值較平原分別下降,返回平原2周后,V[,o[,2]max]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顯提高。
緩沖系統運動員初到高原,緩沖系統偏酸。到了后期脫離了偏酸狀態,說明通過高原訓練緩沖系統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高原訓練對血乳酸的影響
高原訓練后期與前期相比,乳酸代謝明顯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線右移[4]。還表現在以相同強度運動時,高原的乳酸值明顯高于平原,以及高原訓練后乳酸濃度下降,逐漸接原安靜值。推測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遲;(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強;(3)緩沖系統功能提高[4]。
2小結
高原訓練的效果受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時間長短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有關高原訓練的研究結果,會有許多分歧和爭議。在機體對高原訓練的生理適應研究中,EPO的變化規律及其適應機制、紅細胞升高的機理、蛋白質的代謝特點及激素的變化與調節,高原訓練的營養與恢復等問題,仍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馮連世.高原訓練[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4):1
[2]付遠揚,等.高原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3]Kijinkim.Effectsofthreeweeksofaltitudetrainingonaerobiccapacityofelitemarathoners.[J].The5thinternationalcourseandconferenceonPhysiologicalChemistryandNutritionofexerciseandTraining.Beijing,China,1995
[4]李樺,等.中日競走運動員高原訓練的生理機能及運動能力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5,15(5):30-39
[5]繆素坤,等.高原訓練對優秀自行車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2,12(1):47-50
[6]衛小紅,等.人體低氧狀態心血管功能代償水平的個體差異[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8,19(1):49-51
[7]韓佐生,等.高原訓練結束至下高原參賽間隔時間的探討[J].體育科學,1998,18(2):52-54
[8]SatinB.Biologicalfindingsondevelopmentalbyaltitudetraining-maindirectionsofactivationandeffectiveapplicationofthemedicineandmasaleresearch[J].IHighAltitudeTrainingConference.Apain,1997
[9]馮連世.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紅細胞生成的作用[J].體育科學,1998,18(4):78-81
[10]李佳音.紅系生成素[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91,14(2):84-86
[11]MairbaurlH,etal.Unchangedinvivop50athighaltitudedespitedecreasedredcellandelevated2,3-DPG[J].J.ApplPhysiol,1990,68(3):1186-1194
[12]MairbaurlH.Red bloodcellfunctioninhypoxiaataltitudeandexercise[J].IntJSportsMed,1994,15:51-63
[13]ZhangY,etal.EffectofacuteexerciseonrespiratoyChinaofmyocardiummitochondriainrats[J].11thInternationalBiophysicsesCongeses,Budapest,Abstracts,1993.204
[14]Cerretlip,etal.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tothestudyoftheeffectsofaltitudeonmusclestructureandfunction.Int.J.SportsMed,1009,11(1):2
[15]王榮輝,等.模擬不同海拔高度低氧訓練對大鼠腓腸肌LDH和MDH活性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5-78
[16]趙中應,等.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0-73
[17]蔡英年.肺血管結構重建在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形成中的作用[J].生物學通報,1996,31(11):1-3
[18]劉海平,等.世居高原競走運動員在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動態觀察[J].體育科學,1994,14(3):68-71
篇4
1、管理過程的連續性。一個完整的合理的核心能力管理過程應包括四個階段:核心能力的確定、培育、應用、評價與發展等階段。核心能力的確定是指根據企業的戰略展望等確定出為支撐企業發展戰略實施所應建立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培育是指積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能力,通過事先的統籌規劃在遵循一定的原則下以一定的方法有效地培育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應用是指如何尋找核心能力的應用機會,盡可能發揮核心能力的作用,為企業帶來優良的經營業績和競爭優勢,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核心能力的評價與發展是指企業定期或不定期地評價核心能力的適應性、領先性等,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企業核心能力保持與市場環境相適應的領先性,從而為企業帶來可持續競爭優勢。
2、管理的循環性。對核心能力的動態管理絕不是在評價完成之后便告結束,而是根據評價的結果再返回培育、確定或應用階段,即或在原有核心能力基礎上的單純強化提高,或是確定應培育的新的核心能力,或是加強核心能力的應用,通過每一次循環,核心能力的內涵和價值都將得到提升,從而形成一個動態的循環的并不斷提高核心能力的管理過程。
3、管理的實時性。對核心能力的四個階段的管理可能同時存在,由于管理的循環性和實時性存在于各管理階段中,對動態管理的管理手段就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并進行實時、動態管理進行操作。
二、對公司的核心能力進行保護
關于公司核心能力的可持續,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它進行充分有效的保護。所謂對公司的核心能力的有效保護,是指公司通過運用一定的管理方法或手段提高競爭對手的“模仿門檻”,使公司的核心能力保持對競爭對手的一定的領先距離,為公司的核心能力“制造”出一塊隔離帶或安全區。
1、核心技術的保密與壟斷。擁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對其核心技術都非常注重保密,因為他們深知核心技術一旦被競爭對手輕而易舉地掌握則意味著競爭優勢的喪失。因此,他們在核心技術的保密方面會堅持這樣的原則,即輸出產品不輸出技術;輸出非核心技術不輸出核心技術。如可口可樂公司在全世界有許多合資廠,也盡管其配方99%的成分都已被研究分析出來,就是剩余的1%(可稱為核心配方),可口可樂公司對外界從不公開。另外,許多擁有核心能力的公司,還通過注冊專利以使核心技術獲得壟斷地位來實現對其的有效保護。同時,制定大量的保密規則,對公司內部員工特別是掌握公司核心技術的人員的保密行為實行有效的約束,已成為這些公司的慣例。
2、核心技術的謹慎推出。擁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在制定市場戰略時注重在客戶需求和核心技術保護方面尋求平衡。對其核心技術的推出是謹慎的,并非一下子把核心技術都拿出來到市場上推廣。如IBM公司、微軟公司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技術戰略。他們以雄厚的人力、財力、研發能力等,貯備幾個檔次的新技術,但只推出比其他公司先進半步的技術,以保持技術領先和對核心技術的壟斷地位。對于尚未利用的技術或一時很難轉化為商品的技術,則讓技術保持原有的狀態加以儲存,絕不拿出來推廣或出售。
3、圍繞核心技術的經濟威懾。擁有核心能力的公司通常是搶在競爭對手之前對一項資產大規模投資。競爭對手盡管同樣可以使用這種資產,因為市場規模較小,以現在的盈利水平無法支持兩家廠商。顯然,通過圍繞核心技術的經濟威懾可能使潛在的競爭對手駐足不前,從而達到核心技術的可持續性。所以,我們經??梢杂^察到核心能力與大公司,特別與跨國公司是緊密相聯的。這是因為,大公司的發展需要核心能力的支持,而圍繞核心能力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又通常具有安全的收益。中小公司在某個時段上也不是沒有核心能力。但是,因其資源配置的規模較小,使其面臨競爭對手的“模仿式沖擊”所帶來的風險較大,因而中小公司的核心能力容易呈現出不穩定性。
三、對公司的核心能力進行投資
鑒于所有資源都會貶值,核心能力作為公司最具競爭力的資源也是如此。如果不保持對核心能力的持續投資,核心能力的喪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因此,有效的公司戰略需要不斷地對其核心能力保持高強度的投資。對公司的核心能力進行投資大體有三個方向:
1、對核心技術進行投資。公司核心能力在實體構成上,必須以作為無形資產的卓越品牌為主導,大力實施并推進第四代R&D戰略管理。實際上,品牌是以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的戰略性無形資產,它是企業核心技術的結晶,是消費者獲得高消費者剩余的產品的“身份證”。顧客可以從名牌獲得滿意,并同時避免了一系列消費風險。毫無疑問,實施品牌戰略、核心能力機制的打造及其整個新型戰略管理體系的構造,關乎整個現代社會生產價值鏈條,從產品設計開發、做成樣品、零部件生產、半成品組裝,到成品組裝、包裝、運輸、分銷,再到售后服務等所有環節。然而,這一整條價值鏈上的不同環節,不同部分對產品的價值增值功能是不同的。而最能增大價值的兩大環節之一就是上游的核心技術開發。
2、對人力資源特別是核心員工進行投資。公司核心能力的人格載體必須以知識資本化為主導。另一方面,以知識資本化為基本線索而具體實施的人力資本化戰略管理,將使公司戰略的有效推進獲得更深厚的人力資源基礎和保障。隨著整個經濟社會由傳統經濟向知識經濟演進步伐的加快,人力資本的社會經濟地位日益提高。知識正在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正在成為主導生產力,知識工作者正在成為資本。因此,對人力資源進行投資較之傳統經濟更為必要。核心能力理念最偉大的貢獻在于它認識到在具有傳統部門結構的公司,對公司的核心能力進行投資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核心能力確定了公司行政機構的關鍵角色應該是充當公司核心能力的保護人。有時,為做好保護工作,甚至可以指定一位管理人員,負責對核心能力的投資。公司對人力資源進行投資時,尤其要注重對核心員工的投資。因為,核心員工的喪失或其人力資本價值的下降,將意味著公司核心能力的喪失或下降。在這方面,必須關注的重點是:①從客戶層面考察,核心員工能為客戶、公司創造巨大價值。這種價值創造分別來源于核心員工的預見力與執行力。②相對競爭對手,專家可以出高薪聘請,但忠誠的核心員工無法用高薪招聘。擁有卓越預見力與執行力,又忠誠于企業的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但問題在于要時刻愛護員工的忠誠。③核心員工能力是公司自學習積累的結果,教育與培訓導致人力資源的不斷豐厚。公司必須建立基于“能本管理”的員工預見力、執行力開發機制。④為了使公司的命運不掌握在個別員工手里,必須倡導并實現人力資本向組織資本的轉化。通過結構化的知識平臺,構筑合理有效的知識分享機制與公司制度安排。
3、對核心營銷能力進行投資。核心能力的調整軌跡一般是以生產環節為起點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即向研發和營銷延伸。公司擁有核心技術不是目的所在,目的在于優化公司的利潤。而公司的營銷能力正是把“技術變為財富”的最后一站,因此,對公司的核心營銷能力進行投資也就成為必要。從為客戶創造新生活這一核心能力本質內涵的視角出發,公司核心能力亦即公司核心價值追求的最高目標就是獲得顧客的忠誠度,這是全部營銷管理的聚集點,也是公司核心能力的最本質內涵。營銷就是要使傳統的公司銷售經營化,在深刻認識和了解顧客的基礎上,使產品或服務完全適應客戶的需要,形成產品自我銷售。
四、對公司的核心能力進行升級
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能力正在被競爭對手所效仿,那么該如何保持維系公司的核心能力?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對公司的核心能力進行升級。
1、將核心能力升級到結構上更有吸引力的行業。夏普公司的做法為如何針對技術和產品的連續升級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提供了很好的示范。20世紀50年代,夏普公司是電視機和收音機的組裝公司,表面上屬于日本二類消費電氣公司。為打破這種局面,公司創始人早川篤治(ToKujiHayakaova)建立起研發機構。當日本通產省禁止夏普公司設計計算機時,公司在1964年利用其有限的技術生產出全球第一臺數字計算器。為鞏固其在該領域的地位,夏普公司向后集成,生產自己的專業化半導體,并大力投資開發新的液晶顯示技術。夏普公司押在LCD技術上的賭注得到了回報,并使其開發出一系列新產品,如Wizard電子管理器。一段時間后,其卓越的顯示技術令夏普公司在以前拼搏的領域(如便攜式攝像機)擁有了競爭優勢。
2、將核心能力移植到地域上更有吸引力的市場。如果說創新是發展核心能力的推動力,那么跨國經營則是催化核心能力的拉動力。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許多擁有核心能力的公司無不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力求在國際競爭中放大自身的核心能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如沃爾瑪、通用電氣公司、索尼公司等著名跨國公司,均是將核心能力移到地域上更有吸引力的海外市場,以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得到升級與放大,從而擺脫競爭對手的模仿威脅,有效地保持維系了公司的核心能力。
3、以公司核心能力為主線實施資本運作。能力學派管理專家指出:業務流程再造的關鍵是把公司的內部組織和產品——市場戰略有效聯結起來,就是變業務流程為戰略性資產。所謂戰略性資產亦可認定為具有核心能力的資產,因而以核心能力為主線進行資本運作的主旨在于:透過各個層面將資本運作直接同市場結構聯系起來。所以重組必須貫徹以下原則:產權重組以產業重組為導向,不能為重組而重組,產權重組只有按照產業結構進行重組才能體現核心能力的需求;產業結構重組以產品結構重組為導向;產品結構重組以市場開發結構重組為導向;市場開發結構重組以居民消費結構為導向。
4、將核心技術能力升級到核心管理能力。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之所以成為世界百年的旗幟公司,過去靠的是技術,現在其核心能力則在于管理,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通用電氣式培訓。從中國海爾公司的成長轉變也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點??梢哉f,世界著名的公司之所以長盛不衰的奧秘,也在于其完成了核心技術能力升級到核心管理能力的公司改造。在將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升級到核心管理能力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提升重點是公司的組織能力。因此,必須關注的方面是:①從客戶層面考察,核心管理能力能為公司創造巨大價值,這種價值源于公司的經營理念。②公司良好的界面管理機制是公司效率的關鍵。③必須解決好管理責任制問題,構造能上能下、持續上下的變動機制。④基礎管理水平是核心管理能力的基本功,也是競爭對手很難一時就能模仿的。
五、建立企業學習力的能力
企業核心能力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創新、積累、轉移和共享,這就要求企業應該成為一個學習型企業和知識型企業,在不斷修煉中增加企業的專用性資產和隱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識等。在新的競爭時代,光靠雄厚的資源和強大的規模并不能保證企業能夠在市場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學習的能力才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只有重視學習、用心學習,企業才能適應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的市場,才能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那么什么是學習力呢?
篇5
一、培養財務能力的意義
金融危機是壘球經濟發展進程中難以繞開的坎。只有識別其特征、規律及危害并加以控制,運用自身的優勢化危為“機”,才能贏得生存與發展的機遇與空間,給自身可持續發展拼出一條“生”路。凡戰爭:就有勝方與敗方,金融危機有消極的影響,也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至少可以推動企業改善管理,增強駕馭風險的能力,而無動于衷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則是必然的結果。能夠沖破金融危機困境的企業,其管理經驗與抗風險能力必然比金融危機發生前大得多。
二、財務能力的基本構成
財務能力主要是體現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基本的籌資能力、生財能力、用財能力、管財能力等等。這些能力主要表現為;
(一)籌資能力企業在誕生之初就必須在《公司法》的框架下,修訂公司章程,并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及出資人的共同約定如實足額出資,為企業的生產活動提供足夠的啟動資金,
(二)理財能力理財能力是企業生存必備的要求。理財活動是企業的基本經濟活動。企業的資金形態:貨幣資金—存貨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結算(銷售)資金—債權資金(或者債務資金)—等等其構成與比重及狀態都得靠企業管理者運用會計科學技術與市場機制去科學合理調配。處理得當,企業可以獲得資金回籠與收益;處置不當,企業就可能承擔經濟風險與損失。
(三)生財能力就是組織生產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社會主義國家的各類企業(經濟組織)是以盈利為目的組織起來的。其生產目的就是為社會提供人民生產生活所需要的物質文化商品并獲得回報來滿足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要求。
(四)支付能力企業的支付能力是企業資金實力的具體體現。支付行為是企業資金分配中的最廣泛應用的財務行為之一。支付能力建立在企業管理調控能力基礎上,反過來又能對企業的調控能力產生積極的影響。
(五)積累能力資金的依法分配是企業經濟秩序穩定的保證。資金合法分配是支付能力培植的基本要求。企業的資金積累的來源是:生產經營利潤、固定資產折舊金、稅后利潤盈余提留、其他來源等等。企業依法積累,獲得現金流增長是企業資本金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抗風險能力的資金保證。
(六)投資能力投資能力是企業資金應用的基本表現。當企業貨幣資金或其他資產富余時,這時,企業持有貨幣資金(或其他閑置資產)受到通貨膨脹率影響或者存在其他經營風險時,選擇對外投資形式,轉嫁資金風險是一般企業都必須破解的難題。
(七)內部會計控制能力企業管理者必須依法駕馭企業的資源與財富、控制企業資金,搞好經濟核算和管理,御防企業外部與內部可能產生的問題給企業或國家或職工經濟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減少或損失,給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就是要依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落實經濟責任制,構筑“防火墻”,制定獎懲制度與責任追究制度。
(八)抗風險能力社會生產和管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機遇與風險同在。經濟的發展與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法律風險相伴,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企業的各項活動,企業投資人、經營者、職工、債權人(債務人、相關各方)各自應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要求,發現與規避各種風險。
三、培養企業的財務能力探討
財務能力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如果財務能力缺乏,必然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因此,培植企業的財務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如何培育企業的財務能力呢?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法制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競爭性經濟,開放性經濟。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只能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凡經濟行為都必須講究經濟效益。企業管理者與企業職工都要參與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首先,投資人要依法按照公司章程約定準時注入資本金;其次,企業管理層要制定企業規章制度,規范企業的經濟管理行為,保障公司的財產物資與生產活動有序進行;再次,企業員工要按照崗位責任制的規定履行職責。企業自身不得違法經營,如有違反。應自覺糾偏。
(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條件。職工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文化,提高政治覺悟需要文化。吸收運用新技術需要文化,建立與執行企業規章制度也需要文化基礎,當今世界,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如果沒有高文化素質的職工隊伍,企業要生產出符合人民生產生活所需要的物質文化商品則是決不可能的。培植企業的財務能力更需要高層次的管理人才。
(三)加強資金市場、人才市場、技術市場建設財務能力體現在企業資金管理與資金運作方面。先有舞臺,后有名演員;有了名演員,又可以創造出大舞臺。這就簡單地說明了資金與財務能力之間的關系。企業的資金是微量的,人才是有限的,技術是局域的。但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的資金、人才、技術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四)引進與應用先進的管理技術與生產技術培育企業的財務能力,著眼于企業內部條件是應該的,僅僅靠單個企業的資源、技術、管理方法,遠遠是不夠的。提高企業財務能力,要靠學習先進管理技術,靠管理者的技術水平,靠企業的管理設備裝備水平與職工的智慧,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企業財務能力與企業信譽的建設。
(五)保障與鞏固職工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職工是企業的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得明明白白。職工參與管理,參與理財對企業發展,意義深遠,不多贅訹。物質財富的生產需要職工的直接勞動,產品質量的控制需要職工嚴格把關,企業誠信建設需要職工付諸實施,企業管理行為需要職工監督,等等若干或所有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都離不開職工的勞動。
(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防范財務風險財務能力強,是建立在企業制度規范,員工崗位責任制完善,產品符合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的。合法規避企業風險,維護企業安全,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合法有序是企業生存必須破解的課題,一定要努力掌握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客觀經濟規律,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防范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使企業的財務能力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其特有的作用。
(七)科學合理搞好收益分配企業的經濟分配是正確處理國家、企業投資人,債權債務人,職工(包括企業管理者)、合作者等方面經濟關系的基本形式。通過收益分配與資金運作等管理行為,積極培育企業的再生產能力與創造力。
篇6
(1)研究背景
八十年代以利潤和產值為主要的盈利分析,評價分析的方法比較簡單單一,考慮的因素較少;九十年代以后綜合性的盈利能力評價體系開始應用,它對復雜的市場分析更加客觀和真實。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特別是股份制企業的建立,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良好的盈利能力來吸引股東投資,很多公司每年都會進行盈利能力的分析。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企業間面對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而且國外的企業的產品也進入到中國國內,因此企業要想生存壯大,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保證企業能夠盈利,持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發展的動力。盈利能力,是企業各個層面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對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實際上就是對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收益率等各項指標進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的強弱是通過企業利潤率來體現的。不管對經營者還是投資者來講,進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夠及時發現管理經營和投資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改進對策,促進利潤率的提高,從而獲得高額利潤。不管是企業的債權人還是股東,進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夠防止投資失敗的出現,從而實現投資資本的回收及增值。因此,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是對企業進行客觀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幫助企業對財務數據上的企業收入和利潤分析,量化企業短期內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過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企業長期的盈利質量,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成長性以及持續性進行重點描述,從而得出企業在長期的盈利能力的情況,對企業以及社會的穩定產生了絕大的幫助。另一方面,
盈利能力是企業外部和內部利益關注的方面,通過對其的分析對公司的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本選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本文首先對我國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進行整體分析,得出了格力電器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盈利現狀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并且根據這些信息發現格力電器經營中的問題,進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電器運營政策??梢詾槠渌髽I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2)研究意義
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幫助企業對財務數據上的企業收入和利潤分析,量化企業短期內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過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企業長期的盈利質量,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成長性以及持續性進行重點描述,從而得出企業在長期的盈利能力的情況,對企業以及社會的穩定產生了絕大的幫助。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企業外部和內部利益關注的方面,通過對其的分析對公司的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本選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本文首先對我國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進行整體分析,得出了格力電器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盈利現狀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并且根據這些信息發現格力電器經營中的問題,進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電器運營政策。可以為其他企業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3)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盈利能力問題是一個企業管理重要核心之一。這一問題在西方國家較早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國外學者對于盈利能力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對盈利能力進行了研究。
K.
Krausa(2017)在《跨國公司財務控制系統一實證調查》中出現了評價企業經營狀況的指標,即投資報酬率。他通過分析美國30多家跨國大型公司的業績狀況,總結出了企業績效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投資報酬率[1]。
Jun
Ye(2017)提出了企業可持續增長的觀點,即給可持續增長率下的定義為“公司銷售在不耗盡財務資源情況下能夠增長的最大比率”,該觀點的出發點是基于財務管理的角度[2]。
相對于西方國家,我國不少學者在吸收和學習國外盈利能力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孫語諾(2018)提出了“超額利潤增長率”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實力、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創新與發展能力進行評價[3]。每一個評價內容由若干個指標構成。這些指標最終反映的經營成果體現在“超額利潤增長率”上。
李明明(2018)選出4個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利用主成分法對其進行綜合得分評價[4]。
王海林(2018)中提出:將企業周期與盈利能力結合起來,以中小企業(奇瑞)、房地產行業、資產重組作為研究對象,選取與研究對象盈利能力及生命周期判斷有關的不同指標,建立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5]。通過財務、非財務指標最終能夠判斷企業處于哪個階段——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老化期。
俞旭芬(2018)從電力上市公司的市場背景和盈利現狀出發,依據盈利能力分析基礎理論,設計了一套適合電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標體系,包括利潤水平、現金流量和成長性三方面[6]。
王玉倫(2018)認為,“在企業的財務評價體系中,盈利能力是核心。盈利分析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活力和發展前途的重要內容[7]?!庇纱丝梢?,盈利能力分析在企業財務分析體系中具有關鍵重要的地位。
易文學(2018)認為盈利能力分析主要目的有三:從企業的角度看,經理人員可以利用盈利能力的相關指標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從債權人的角度看,投資者可以通過盈利能力分析判斷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從股東的角度看,股息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密切相關,盈利能力提升使股東們獲得更多的資本回報[8]。
李慧玲(2018)闡述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不論是所有者、債權人,還是企業的經營者,都非常重視和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因為利潤是所有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是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業績的集中體現,也是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不斷完善的重要來源[9]。
蘇欣(2018)運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發現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其資產負債率和短期負債率均表現出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10]。
田宇(2018)采用凈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為公司業績的指標進行實證檢驗,發現企業盈利能力越強,負債水平越高,但其與行業并無明顯的關系
[11]。
以上國內外學者對盈利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國內中小型公司的財務狀況,通過分析盈利能力的形成原因,從而制定有利于改善這一現象的制度,有利于公司對盈利能力這一環節的科學管理,從而持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實際經營利潤,以此來穩定甚至擴大公司自身的市場份額。
2.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驟及進度安排
(1)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以杜邦分析體系理論和盈利能力理論為指導,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對盈利能力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在研究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管理現狀及問題,進而對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改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管理的主要對策。
(2)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驟
文獻資料法:查閱的文獻資料,收集有關資料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的現狀。
分析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分析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
總結歸納法:根據論文的整體資料,提出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問題對應的對策。
(3)進度安排
2018年11月25日前:師生見面、確定論文選題;
2018年11月26日—2018年12月05日: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
2018年12月06日—2018年12月25日:文獻資料查閱,提交開題報告;
2018年12月26日—2019年03月31日:畢業論文初稿撰寫,畢業論文中期檢查;
2019年04月01日—2016年09月10日:畢業論文修改、定稿;
2019年05月11日—2016年09月01日:畢業論文重復率檢測,畢業生答辯資格審核;
20196年06月04日:畢業論文答辯;
2019年06月05日—2016年06月10日:成績評定及優秀論文評選,根據答辯意見修改畢業論文,形成終稿,完善相關資料、存檔。
3.本課題的重點、難點,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課題的重點:
1.基于杜邦分析體系的盈利能力的相關理論基礎;
2.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的現狀;
3.格力電器盈利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4.完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研究難點:對格力電器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以及完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形成“杜邦分析體系下的盈利能力分析-以格力電器為例”的論文。
4.指導教師意見(對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5.所在院(系部)審查意見
院(系部)主管領導:
篇7
對我國眾多中小企業來說,融資困難往往是因為自身資本實力較弱,受資金不足的困擾,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通常主要由流動資產組成,因難于在資本市場籌集長期資金,流動負債成為主要外源性融資渠道。因此,實施有效的營運資本[①]管理對中小企業尤其重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理論界對財務管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認識的趨同,營運資本管理的理論和實踐都取得了迅速發展,已經成為財務管理體系中與融資管理、投資管理和股利政策同樣重要的決策領域。營運資本管理的有效性,涉及流動性及其盈利性的權衡。流動性是蘊含于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動態意義上的償付能力企業管理論文,保持充分的流動性對規避經營風險和適應環境變化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流動性越強的資本其盈利性越弱,過度強調流動性必然會犧牲盈利性,而盈利性的提高又有賴于營運資本的加速周轉。營運資本管理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實施有效管理,在保證營運資本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結構上的合理搭配,并盡可能加速營運資本周轉,提高企業營運資本的盈利能力。
傳統營運資本管理理念認為,由于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期限結構和屬性結構很難做到完全匹配,而且存貨變現需要很長時間,很難做到精確的資本預測,因而企業必須持有一定量的營運資本,才能保證充分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然而,西方企業中“零營運資本”和“負營運資本”的理論與實踐對傳統的營運資本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戰。“零營運資本”理論對營運資本的界定為“存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認為保持流動性并不意味著必然要維持很高的營運資本,只要企業能夠合理安排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數量和期限,保證它們之間的銜接與匹配,并且加速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就可以通過對供應商應付賬款的延期支付提供存貨資金,動態地保證償債能力,將營運資本降至為零甚至為負的水平,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1]。
中小企業受管理者知識、理念和經驗的制約企業管理論文,在營運資金管理方面無論是觀念、方法、還是手段上都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中國學術期刊網。長期以來,財務管理研究的核心內容傾向于投資管理、融資管理和股利政策的研究,營運資本管理在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并未受到應有的關注,這是由于營運資本作為一個財務概念是1993年我國實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會計制度以后才引入我國的。全面實證考察中小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豐富我國營運資本管理的實證研究成果,為中小企業制定營運資本管理政策、提高營運資本管理效率提供理論依據。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假設
營運資本是企業資本中最具有活力的組成部分,其投入和收回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實現營運資本的有效管理和運轉,才能保證銷各環節的銜接,中小企業才能得以生存與發展。反映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綜合指標是現金周期,Richard V.D.and E.J.Laughlin提出采用現金周期指標反映營運資金管理狀況的全貌,將現金周期定義為從供應商處購買原材料支付現金到向客戶銷售產品收回貨款之間的時間,等于應收賬款周轉期與存貨周轉期之和減去應付賬款周轉期[2],現金周轉期模型如圖1所示?,F金周期越長,營運資本投資越大,較長的現金周期通常源于應收賬款周轉期或存貨周轉期較長,或者應付賬款周轉期較短。應收賬款周轉期和存貨周轉期較長,可能帶來銷售收入的提高,但如果持有較高應收賬款和存貨投資的邊際成本超過邊際收益,則會帶來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應付賬款周轉期較短,通常表明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存貨中有些部分需要靠成本較高的長期資金維持,從而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
國外學者對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科學、系統的體系,其主要摘要素的最佳余額企業管理論文,有效管理應收賬款、存貨和應付賬款[5]。然而,大量投資于應收賬款和存貨會同時帶來機會成本、壞賬損失和管理費用的增加,降低資產使用效率,從而導致盈利能力下降。應付賬款是經營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資本來源,一般成本較低而且比較靈活,延遲應付賬款的支付可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然而,如果供應商提供早期付款折扣優惠,放棄現金折扣將具有很高的隱含融資成本。在使用現金周期作為綜合指標考察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方面,Shin and Soenen對美國企業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現金周期與盈利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即將現金周期降低至合理的較低水平可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為股東創造價值[6]。Deloof研究證明,存貨周轉期、應收賬款周轉期與盈利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企業可以通過縮短應收賬款周轉期和存貨周轉期提高盈利能力。研究還發現,盈利能力差的企業一般都會延期支付供應商貨款[7]。Lazaridis and Tryofonidis認為延期支付供應商貨款有助于提高企業盈利能力[8]。Garcia-teruel and Martinez-solano認為應付賬款周轉期對盈利能力沒有顯著影響[9]。
由于營運資本管理在我國起步較晚,探討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實證研究較少。毛付根最早采用規范方法對營運資本的結構管理進行分析,從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間的相互關系上著手,將流動資金的存量配置與其相應資金來源聯系起來,從總體上觀察和研究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以及兩者變動引起的盈利與風險之間的消長關系,據此制定合理的營運資金管理政策[10]。楊雄勝等結合中國現實分析了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指標在理論與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指出周轉額應是某一形態的墊支資金不斷回到其原有狀態的數額,建議將應收賬款周轉期改為應收賬款平均賬齡指標企業管理論文,并采用應收賬款逾期率作輔助指標,將存貨周轉期改為存貨平均占用期,并按其內容進行材料平均儲存期、在產品平均生產期以及產成品平均庫存期等指標細化,以揭示存貨在不同環節的營運效率[11]中國學術期刊網。王竹泉等提出將跨地區經營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轉移到渠道控制上的理念,倡導將營運資金管理研究與供應鏈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等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營運資本管理理論新框架[12]。汪平和閆甜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研究營運資本政策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為“零營運資本”概念與技術的運用提供經驗支持,并對營運資本政策決定因素進行了回歸分析和檢驗[13]??讓帉幍瓤疾炝酥圃炱髽I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認為公司盈利能力與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顯著負相關[14]。本文借鑒國外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企業盈利能力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當前資本市場環境,實證研究我國中小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績效之間的關系,考察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應付賬款周轉期和現金周期與盈利能力的相關性,提出以下基本假設:
H1:應收賬款周轉期與中小企業業績負相關
H2:存貨周轉期與中小企業業績負相關
H3:應付賬款周轉期與中小企業業績正相關
H4:現金周期與中小企業業績負相關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基于2007年我國開始實施新的會計準則,報表中各項指標的計算口徑和范圍按照一貫性原則的要求進行編制,數據具有可比性,可以消除異常樣本對研究結論的影響。因此,本文選取截止2006年上市的222家中小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樣本企業的具體篩選過程如下:①剔除每年被ST的上市中小企業5家;②剔除金融類上市的中小企業1家;③剔除研究所需樣本財務數據不完備的中小企業6家;④剔除各變量的1%異常值的上市中小企業11家。經過篩選,共獲得199家樣本中小企業597個有效觀測值。
文中數據來源于深市中小企業版網上信息披露平臺cninfo.com.cn/sme/gsgg/nb.html和巨潮資訊網提供的相關上市中小企業年報數據,具體財務指標由作者根據199家上市中小企業2007-2009年年報基礎財務數據整理和計算得出。
2.模型設計和變量安排
(1)模型設計
本文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我國中小企業實際情況,構建以下模型考察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績效的影響:
ROEit =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ARDit+μit(1)
ROEit =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INVDit+μ(2)
ROEit=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APDit+μit(3)
ROEit=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CCDit+μit(4)
其中,下標i代表各家公司(橫截面維度)企業管理論文,變動范圍為從1到199;t代表年數(時間序列維度),變動范圍為從l到3。
(2)變量安排
①因變量:中小企業績效指標
本文采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因變量來衡量中小企業的績效能力。從財務管理角度看,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標,作為企業銷售規模、成本控制、資產營運、籌資結構的綜合體現,是企業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綜合作用的結果,直接表明所有者擁有凈資產的獲利能力和收益水平,即企業盈利的真正績效。采用凈資產收益率績效指標,試圖更加準確地描述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中小企業業績的相關性。
②自變量: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評價指標
本文使用現金周期作為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衡量指標?,F金周期(CCD)是衡量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綜合指標,可以分解為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三個組成部分。本文使用主營業務收入作為計算應收賬款周轉期的周轉額,使用主營業務成本作為計算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的周轉額。為深入分析現金周期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本文進一步研究應收賬款周轉期(ARD)、存貨周轉期(INVD)和應付賬款周轉期(APD)對績效的影響,也將它們作為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衡量指標。應收賬款周轉期=[(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365]/[2×主營業務收入],存貨周轉期=[(期初存貨+期末存貨)×365]/[2×主營業務成本],應付賬款周轉期=[(期初應付賬款+期末應付賬款)×365]/[2×主營業務成本]。
③控制變量
第一,中小企業規模(Size)。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企業規??梢杂绊懡M織結構和決策能力,進而影響企業績效[15],因此本文把中小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納入模型。由于本文研究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中小企業績效的相關性,因此使用主營業務收入來控制企業規模和市場需求對績效影響,但考慮到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規模較大,對其取自然對數以減小不同年度之間主營業務收入差距,使數據更接近正態分布中國學術期刊網。
第二企業管理論文,財務杠桿(Lev)。財務杠桿水平的高低反映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程度。由于中小企業外源性融資主要采用借款等債務融資方式,財務杠桿反映了債權人和所有者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對企業績效具有較大影響。因此,本文在控制變量中引入財務杠桿,以控制不同財務狀況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使用平均負債總額/平均資產總額作為財務杠桿。
第三,銷售增長率(Sgrow)。銷售增長率反映企業的成長能力和發展速度,從動態角度體現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較高的銷售增長率表明企業具有較強的發展勢頭和盈利能力。
表1 變量描述與研究假設[②]
變量
描述
相關性假設
凈資產收益率(ROE)
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應收賬款周轉期(ARD)
平均應收賬款×365/主營業務收入
(-)
存貨周轉期(INVD)
平均存貨×365/主營業務成本
(-)
應付賬款周轉期(APD)
平均應付賬款×365/主營業務成本
(+)
現金周期(CCD)
ARD+ INVD- APD
(-)
企業規模(Size)
Ln(主營業務收入)
(+)
財務杠桿(Lev)
平均負債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
銷售增長率(Sgrow)
(本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
(+)
四、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對2007-2009年中小企業樣本觀測值利用SPSS13.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樣本觀測值描述性統計
變量
變量名
觀測值
均值
中位數
極小值
極大值
標準差
ROE
凈資產收益率
597
13.47%
11.44%
-26.28%
300.36%
18.25%
ARD
應收賬款周轉期
597
69.18
62.76
1.62
356.03
47.93
INVD
存貨周轉期
597
119.80
96.93
5.37
722.83
97.27
APD
應付賬款周轉期
597
66.28
61.94
2.14
680.45
54.09
CCD
現金周期
597
122.70
105.39
-156.74
787.98
106.55
Size
企業規模
597
20.42
20.40
17.42
24.79
0.98
Lev
財務杠桿
597
41.34%
41.69%
4.26%
80.82%
15.72%
Sgrow
銷售增長率
597
22.85%
16.23%
-49.50%
977.99%
57.03%
統計結果表明,凈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3.47%,反映出樣本總體的平均績效水平較低?,F金周期均值為122.7天,中位數為105.39天;應收賬款周轉期均值為69.18天,中位數為62.76天;存貨周轉期均值為119.80天,中位數為96.93天;應付賬款周轉期均值為66.28天,中位數為61.94天。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從供應商處獲得的平均信用期66.28天小于給予客戶的平均信用期69.18天,存貨的平均周轉期119.8天,周轉速度較慢。財務杠桿均值為41.34%,中位數為41.69%,說明中小企業總體債務水平適中,經營安全企業管理論文,風險水平不高;銷售增長率均值為22.85%,中位數為16.23%,說明中小企業的銷售額整體上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
2.變量相關性分析
表3列示了模型所有變量利用SPSS13.0運行的Pearson相關系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變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
ROE
ARD
INVD
APD
CCD
Size
Lev
Sgrow
ROE
1
ARD
-0.117**
(0.000)
1
INVD
0.021*
(0.603)
0.229**
(0.000)
1
APD
0.173**
(0.000)
0.346**
(0.000)
0.349**
(0.000)
1
CCD
-0.76
(0.063)
0.483**
(0.000)
0.839**
(0.000)
-0.033
(0.419)
1
Size
0.194**
(0.000)
-0.380**
(0.000)
-0.339**
(0.000)
-0.158**
(0.000)
-0.400**
(0.000)
1
Lev
0.013*
(0.757)
-0.167**
(0.000)
-0.158**
(0.000)
0.177**(0.000)
-0.198**
(0.000)
0.484**
(0.000)
1
Sgrow
0.148**
(0.000)
-0.069
(0.092)
-0.045
(0.277)
-0.034
(0.408)
-0.055
(0.184)
0.090*
(0.027)
0.075
(0.066)
1
注:**表示0.01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5的顯著性水平。
結果表明,績效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與營運資本管理效率指標應收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本文的預期相符,表明加速收款會提高中小企業績效。凈資產收益率與存貨周轉期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不相符,表明加速存貨周轉意味著存貨占用水平過低和頻繁發生存貨缺貨。凈資產收益率與應付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相符,表明延期支付貨款有助于績效水平的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與現金周期高度負相關,也與預期相符,表明縮短現金周期可以提高盈利能力,從而證實了有效的營運資本管理對績效的影響。凈資產收益率與控制變量中小企業規模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凈資產收益率與財務杠桿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負債率越高,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中小企業績效水平越好;凈資產收益率與銷售增長率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銷售增長越快中小企業的績效越好中國學術期刊網。各自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總體較弱,只有現金周期與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凈資產收益率的相關系數較高,分別為0.483、0.839和-0.76企業管理論文,為避免潛在共線性問題,需要在隨后的多元回歸分析中對此加以關注。
3.回歸分析
本文利用回歸分析考察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使用時間權重的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表4列示了采用Eviews6.0運行后模型1-4的回歸結果。
表4 回歸分析結果
Model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Prob.
(1)
C
Lev
Sgrow
Size
ARD
-0.7041
0.1681
0.0476
0.0432
-0.1632
0.1207
0.0335
0.0100
0.001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
C
Lev
Sgrow
Size
INVD
-0.6788
0.1671
0.0462
0.0421
0.0001
0.1185
0.0337
0.0100
0.006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628*
(3)
C
Lev
Sgrow
Size
APD
-0.6521
0.1662
0.0446
0.0405
0.1023
0.1153
0.0351
0.0100
0.0059
0.0009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
C
Lev
Sgrow
Size
CCD
-0.6549
0.1658
0.0472
0.0412
-0.1605
0.1218
0.0336
0.0101
0.0061
0.001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注:**表示0.01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5的顯著性水平。
從運行結果上看,績效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與應收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本文的預期相符,表明應收賬款回收的速度越快,資金被其他單位占用的時間越短,管理應收賬款的效率越高。但是奉行過于嚴格的信用政策,采取過于苛刻的信用標準和付款條件會限制銷售收入的擴大,造成存貨的積壓和流動資金周轉的緩慢。延長客戶付款期限可能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進而增加利潤水平,但同時會帶來資金成本和壞賬損失等費用的增加,對績效水平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通過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嚴格控制應收賬款的規模有助于提高績效水平。凈資產收益率與存貨周轉期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不符,表明延長存貨周轉期有助于提高中小企業盈利能力,也反映出存貨周轉率過快,存貨儲備水平不足企業管理論文,造成存貨缺乏、生產中斷或銷售緊張,影響供貨和銷售水平。凈資產收益率與應付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相符,表明延期支付貨款可以提升績效水平。然而,應付賬款規模和期限的大小不僅與自身的信用有關,而且與銷貨方提供的信用條件有關。如果中小企業意欲展延付款期拖欠貨款不還,就會導致因信譽惡化而喪失供應商乃至其他客戶的信用,或招致日后更加苛刻的信用條件。凈資產收益率與現金周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也與預期相符,表明治理機構可以通過縮短現金周期提高盈利能力。現金周期是對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的綜合分析。應收賬款周轉期與績效能力負相關對現金周期與績效能力的負相關關系具有正面影響,存貨周轉期與績效能力正相關、應付賬款周轉期與績效能力負相關對現金周期與績效能力的負相關關系具有負面影響?,F金周期與績效能力關系回歸結果的顯著負相關,表明應收賬款周轉期對現金周期的變動趨勢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
在時間權重的固定效應模型中,各控制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性均為顯著。中小企業績效與規模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有可能創造較高利潤。績效水平與財務杠桿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具有較高財務杠桿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好??冃脚c銷售增長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市場機會是企業得以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具有較高銷售增長率的中小企業績效能力更強。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選取截止2006年在我國深市上市的199家中小企業2007—2009報表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實證考察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績效能力之間的關系中國學術期刊網。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上市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應收賬款周轉期、現金周期顯著負相關;延長存貨周轉期、應付賬款周轉期有助于提升中小企業的績效;采取高負債利用財務杠桿融資策略會提升績效;擴大中小企業規模、提高銷售增長率有助于增強中小企業實力,進而增加盈利水平。
盡管本文研究結論的得出是基于上市中小企業的數據,但對其它非上市中小企業同樣具有借鑒意義。(1)中小企業管理者應將營運資本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部分,據以了解經營情況和管理水平。中小企業資本周轉狀況與供、產、銷各環節密切相關企業管理論文,采取恰當的信用政策、加強存貨的科學管理、選擇最優債務支付時機和支付方式等措施,將現金周期、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控制在合理的最優水平,在保證充分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營運資本的高效運轉。(2) 凈資產收益率與應收賬款周轉期負相關表明,對管理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來說,縮短收款時間可以有效降低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壞賬成本,其變現能力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3)凈資產收益率與應付賬款周轉期的正相關關系表明,中小企業因難于在資本市場籌集長期資金,正規金融和商業信用成為其主要外源融資渠道,會導致中小企業過于依賴甚至長期拖欠上游客戶賬款,進而影響自身的信譽狀況。因此,中小企業不宜片面追求延期付款帶來的成本收益,而應權衡在供應鏈中所處位置,制定適合自身的付款政策。(4) 凈資產收益率與現金周期的顯著負相關表明,應收賬款周轉期對現金周期的變動趨勢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應該通過加速應收賬款周轉和合理控制存貨水平實現對現金周期的最佳控制。
本文研究的主要缺陷:一是在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評價指標中,選擇現金周期及其組成部分作為衡量指標,可能會使研究結果存在一定測量偏差。二是研究資料僅涉及2007-2009三年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Eugene F.Brigham,Joel F.Houston.Fundamentals ofFinancial Management[M]. Cincinnati:South-Western CollegePub,2003:655-657.
[2]RichardV.D.and E.J.Laughlin.A Cash Conversion Cycle Approach to Liquidity Analysis[J].FinancialManagement,1980,Spring:66-69.
[3]Blinder A.S., Maccini. The Resurgence of Inventory Research:What have We Learned[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1991,5:291-328.
[4]Ng C.K., J.K.Smith and R.L.Smith.Evidence on theDeterminants of Credit Terms Used in Interfirm Trade[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1109-1129.
[5]Gerg Filbeck,Thomas M.Krueger.An Analysis of WorkingCapital Management Results across Industries[J].Mid-American Journal ofBusiness,2005,20(2):11-18.
[6]Shin,H.H.,L.Soenen.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and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8(2):37-45.
[7]Deloof M..Doe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ffectProfitability of Belgian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ccounting,2003,April/May:573-587.
[8]Ioannis Lazaridis,Dimitrios Tryofonidis.Relationship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Athens Stock Exchange[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Analysis,2006,19(1):26-35.
[9]Pedro Juan Garcia-teruel,Pedro Martinez-solano.Effects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n SME Profi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agement Finance,2007,3:164-177.
[10]毛付根.論營運資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會計研究,1995,(1):38-40.
[11]楊雄勝.改進周轉率指標的現實思考[J].會計研究,2000,(4):47-51.
[12]王竹泉,逄詠梅,孫建強.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7,(2):85-90.
[13]汪平,閆甜.營運資本、營運資本政策與企業價值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3):27-36.
篇8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級社工班的學生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社區照顧理論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對策研究》。我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一是因為目前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關注養老服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我個人對養老服務的興趣。我的學年論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區照顧的,題為《從“我國老年人的戀家情結”視角看老年社區照顧的開展》,而畢業論文就是對學年論文的深入,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淺薄研究能夠為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肖云老師。從確定選題、擬定提綱、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師的精心細致指導,使我很快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方法,并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論文的寫作。不管今天答辯的結果如何,我都會由衷的感謝指導老師的辛勤勞動,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批評指正。
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子女數量的減少,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目前快速老齡化的現狀。在我國城市社區快速蓬勃發展,社區服務功能日益擴展和凸現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區為依托和載體,使之承擔和發揮其養老服務功能,成為理論和實踐上需要研究的問題。
近年來,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的研究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漸走向深入,研究視角也在不斷拓展。從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文獻來看,多數研究集中在社區的境況、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養老工作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優勢視角、增能理論也開始得到了初步應有。以社區照顧理論的視角來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運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見。雖然這些相關研究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都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數研究從社會調查的角度出發,比如對我國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狀況的調查等;問題的分析多數也僅僅局限在淺層次的空洞層面,分析還不夠深刻細致,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問題解決,太過注重養老的物質層面,而忽略內心和精神層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慮不夠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觀政策的層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體,也難以落實,同時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結合當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重點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社區照顧理論的分析、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社區照顧理論下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對策。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社區照顧理論的來源、相關概念、內涵及特點。旨在增加對該理論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獻的查閱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概括了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總體現狀。主要有: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方式呈現多樣;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環境日趨優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1)對社區養老服務認識不足(2)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較少(3)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服務質量不高(4)社區醫療有待加強(5)政策法制不健全(6)資金缺乏且來源渠道單一。并對其進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社區養老的意識2、豐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3、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培養,提高服務質量4、加強社區醫療水平5、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6、多渠道的籌集資金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比較分析與實證分析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情況下來進行寫作的。
其次,本人對重慶市部分社區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對象注意了地域代表性。最后,對大量的資料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原因,并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
本文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于人力和時間有限,不能對各社區進行大范圍的調查,改進與驗證。
最后,我的論文是在肖云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謹治學的態度給了我潛移默化地影響。同時,在撰寫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我的陳述完畢,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可行性分析: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的分析多是以文獻研究為主,參考我國現行的養老模式,及各模式存在的弊端,再根據老年人生命階段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此來為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探索合適的方式,以改善現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很少從社區照顧理論的觀點和意識來進行深入思考。因此,本文把社區作為養老服務的一個平臺,采用了文獻查閱法、比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等方法,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和所存在的問題,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既考慮到了物質層面也兼顧了精神層面,策略涉及宏觀政策也兼有微觀工作,從而更具全面性,也具可行性。
在查找文獻和收集數據方面,能夠通過適當的查找文獻方法可以較快獲得各種所需資料,相信能夠如期完成論文。在修改論文的過程中,本人一定會較多聽取督導老師建議,在文章結構上、論點論據的充分性上、文章邏輯等方面對文章進行修改完善??傊紤]到四年社會學、社會工作方法的學習積淀和本人對研究問題的興趣,相信自己一定能如期完成任務要求,實現預期目標。
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是:以社區為養老服務的一個平臺,采用文獻查閱法、比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等方法,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既考慮到了物質層面也兼顧了精神層面,策略涉及宏觀政策也兼有微觀工作,從而更具全面性。
解決的思路是:(1)采用文獻查閱法、比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等方法,首先,在綜述了國內外相關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強調了在現階段,研究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2)其次,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和所存在的問題,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二)
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是金融學專業***,非常感謝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導老師是***老師。下面我就論文的相關情況向各位老師作一下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民收入連續幾年獲得穩定增長,農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與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當前,農村是擴大內需的突破口,經濟增長的潛力在農村,而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農村市場的發展。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本課題通過分析農村消費信貸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策略,可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提供政策建議和理論依據,使我國農村需求潛力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村金融市場實現繁榮。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農村消費信貸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相應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當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狀況為切入點,定性的研究阻礙農村消費信貸發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從調研農村消費市場和消費信貸情況入手,深入分析新時期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狀況,針對制約我國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因素和農村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需求的特點,并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進而提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狀況,指出目前農村消費市場缺少足夠的信貸支持,從側面說明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過分析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現狀,提出目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還存在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資金投放不足、農村信貸產品創新落后于經濟的變化發展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第三部分針對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開拓創新,推出多樣化的信貸產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改善農村金融的外部環境等若干對策。
與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創新的之處是對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和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她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上午好!
我是**專升本**班的***,我的論文題目是《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研究》。這篇論文是在我的指導老師***老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段時間里,*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她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下面我將這篇論文的寫作研究意義、結構及主要內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師作簡要的陳述,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首先,我想談談為什么選這個題目及這篇文章的研究意義。
我當時之所以選擇《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研究》這個題目是因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很多企業都因為不能適應這種變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業既能保持目前的發展,又能在未來依然取得良好的發展勢頭等持續發展問題,引起各界越來越多的重視。因此,我們無論從社會財富創造、國民經濟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充裕就業機會、提升市場競爭力等哪一個方面去進行考察,都需要對其不斷地進行研究,以不斷提升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能力,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更快的發展。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我的論文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涵義,之后又從企業的生命周期角度闡述了企業一旦失去持續盈利的能力,根本就無法維持生命,突出了持續盈利能力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持續發展已成為企業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們應在企業消亡和終結前,盡可能地延長企業的壽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實現其最大的價值。這既是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概念的補充和完善,也為下文進行深入論述打下了基礎。
第二部分,著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響了企業保持持續盈利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惡心競爭;二、戰略規劃缺失;三、缺乏現代企業制度和科學管理體系;四、企業家浮躁的心態。
第三部分,主要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國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的現狀,并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對企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而真正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還是在于企業內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針對前文所提到的影響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的因素和現存企業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1.不斷創新,回避惡性競爭;2.加強企業的戰略規劃,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學管理體系;4.企業家要具有企業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態;5.塑造優秀企業文化;6.高瞻遠矚,樹立遠大發展意識。同時,也將論文的結構作了最后的收尾和完善,使論文整體結構完整,論述合理。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這篇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盡可能多的收集資料,雖然從中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由于自己學識淺薄,認識能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諸多偏頗和淺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論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邏輯不暢和辭不達意的問題;加之時間緊迫和自己的粗心,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許多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這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我將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使該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論文答辯自述,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級人力資源管理班的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指導老師是xxx。在我的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給予了悉心的指導,這才使得我的論文能夠如期順利完成,在此,我謹向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將論文的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個人的一些新的觀點與理解向各位老師做以匯報:
我當初之所以選擇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很大程度上同我對自身所選專業的濃厚興趣是分不開的,但更重要的是對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中小企業在許多行業和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第二,中小企業已成為大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中小企業在解決勞動就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四,中小企業在推動市場經濟發展中越來越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具體來說,我的論文通過對當今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地分析,找出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并找出影響高科技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行比較充分地分析,提出一些切實有用的對策建議,以對解決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產生積極的作用。整篇文章是我在查閱有關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權威學者著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和個人的理解,最終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的。在全文寫作過程中形成以下新的理解與突破:
對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
較深入的挖掘了影響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因素
針對目前我國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提出了意見
通過本次論文寫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論文寫作方面相關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在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這一課題上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識儲備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關觀點還不夠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錯誤觀點的情形。對此,我熱切希望能夠得到各位老師的指導。
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五)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學院中文系XX級XX班的學生XX。我的畢業論文的題目是《學術情結》,我的指導老師是宋聚軒教授。
我當初之所以選擇《學術情結》這個題目,初始原因是先生是我大學四年一直喜歡并深深羨慕的,每當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都會盡力淘本有關的書籍,以慰藉我與世格格不入的靈魂。,作為一個名詞更多地出現在五四中,出現在資產階級唯心派的行列中,其實我們從小就接受過他的思想教育,如以前的小學課本、現在的初一課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課》便是他最早的思想拙作,這種“亡了國做了奴隸的人們,只要不忘記自己語言就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體現了在戰亂年代學生學習的目的重要性,學生不是為國捐軀的尸體,更多的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
《學術情結》,這個題目在我的腦海中醞釀了很久,大約在大三暑假我就開始著手這方面的資料收集,但一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梢哉f那個時候,我是一名的狂熱追求者,他一生獲得美國35個榮譽博士稱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他一輩子徘徊在政治與學術的夾縫中,為民主為科學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在情感的痛苦煎熬中,又深刻展現了一個俗人的中庸心態,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影響著我,激勵著我?;謴驮谖覀冃哪恐械牡匚皇俏逸吜x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本文寫作第一目的。
篇9
很多學者都對油價波動對石油企業的資產盈利能力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資產盈利能力作為石油企業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標,受油價波動的影響十分敏感。為了將這種影響作用數量化,對這種影響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本文根據國際原油市場以及中石油公布的相關數據,運用回歸分析建立了國際油價波動對資產盈利能力的數量模型,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提高中石油應對油價波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
2 相關理論分析
2.1 油價波動理論
油價的波動由來已久,每次波動引起的石油危機對全球的影響都逐步加大。每次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的原因都不同。2000年以來,由于伊拉克戰爭,美元貶值等因素共同作用,油價一再攀升,2008年更是創下了147美元/桶的新高。此后由于危機爆發,油價下滑,國際市場油價波動總體回落。
一般而言,影響油價波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1)供求關系;(2)世界經濟發展水平;(3)OPEC國家的政策;(4)投機因素;(5)美元匯率;
此外,氣候因素、政治原因、替代能源的發展等都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
2.2 資產盈利能力概述
資產盈利能力可以用總資產盈利率和各種具體資產盈利率表示,由于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分析各種具體資產盈利率的重要性已經降低,故只需重點討論總資產盈利能力??傎Y產盈利能力由總資產報酬率指標來表示??傎Y產報酬率又稱總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3 油價波動對資產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
在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時,運用油價和資產報酬率的環比數據做分析,即:
RPWTI=PWTIt+1/PWTIt
RROA=ROAt+1/ROAt
本文擬以ROA作為因變量,以PWTI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
表1 擬合優度檢驗表Model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1
.799a
.639
.621
表2 回歸分析Model
Unstan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Error
Beta
1
(Constant)
-0.14652
5.225
.860
-2.804
5.577
.017
.000
RWTI
1.009
.197
得出模型如下:
RROA=1.009*RWTI-0.14652
需要說明的是,擬合優度R2僅有0.639,擬合度不高,模型的綜合解釋能力不強。這可能由以下幾點原因所致:
(1)資產報酬率在經營過程中所取得的各項數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呈現不規則分布。(2)在回歸模型中僅僅考慮到影響資產報酬率的一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模型的整體解釋能力。
4 提出的對策和建議
面對今后幾年出現的經濟形勢,針對我國石油企業的現實狀況以及前文在油價劇烈波動背景下對我國石油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就如何建立我國石油企業競爭優勢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我國石油企業以后的發展有所啟示。
加快國內油勘探
我國的石油勘探屬于中等成熟階段,待勘探的石油資源潛力巨大。但是,勘探的難度越來越大,開采環境越來越復雜。隨著中石油的幾大主力油田開采年限的不斷延長,各大油田都進入了開采后期,儲采比降低、開采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中石油的發展。面對后備資源不足、開采開采成本不斷升高的現實環境,今后,中石油應繼續推進西部油田的開發、深入挖掘東中部老油田的勘探潛力。
第二,利用期貨交易規避原油價格風險
我國每年的石油交易量巨大,但是并沒有成為國際油價的定價基礎,有資料顯示,中國石油的進口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6%,但其在影響石油定價權的權重卻不到1%,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沒有反映自己國內石油供需情況的石油期貨市場[1]。如果我國的石油企業和國家合作,構建東北亞的石油交易中心并使中國的原油期貨價格成為國際原油價格的參考之一,中石油就能擺脫國際資本的控制,加強中石油對油價的影響力,規避油價波動給中石油帶來的風險。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
近幾年,中石油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卻落后于跨國石油公司。今后中石油的技術改革和技術創新應該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需要相結合,把石油企業的技術創新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相結合,培育持久高效的企業創新能力。
篇10
原標題:運用杜邦模型分析新松機器人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收錄日期:2015年9月13日
一、公司簡介
新松公司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一家以機器人獨有技術為核心,致力于數字化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業。公司的機器人產品線涵蓋工業機器人、潔凈(真空)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五大系列。在高端智能裝備方面已形成智能物流、自動化成套裝備、潔凈裝備、激光技術裝備、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能源裝備、特種裝備產業群組化發展。公司以近150億元的市值成為沈陽最大的企業,是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廠商之一,也是國內機器人產業的領導企業。
二、運用杜邦分析法分析新松公司盈利能力
1、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杜邦財務分析系統是從評價企業績效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出發,層層分解至企業基本生產要素的使用,成本與費用的構成和企業風險,從而滿足經營者、投資者、財務分析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通過財務分析進行績效評價,了解企業主要效益指標發生變動原因的需要,更能準確地反映和理解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本質。(圖1)
在杜邦分析體系中,權益凈利率是杜邦系統的核心,反映了公司所有者對投入資金的獲利能力。資產凈利率反映公司全部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指標受公司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兩個因素的影響。權益乘數反映公司資產與權益之間的關系。該指標表明公司對負債經營的利用程度。權益乘數大,公司的負債程度高,公司可能獲得更多的杠桿收益。(表1)
2、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分析。新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在2011~2013年保持了穩定的增長。2012年的增幅為10.9%,2013年的增幅為3.8%,增長幅度有所減少,但是依然保持了較好的盈利能力。
3、對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的分析。(表2)通過分析可以發現,2012年總資產收益率比2011年上升是因為資產周轉率增長速度大于銷售凈利率減少速度。2013年總資產收益率比2012年有所下降是因為總資產周轉率上升幅度小于銷售凈利率下降幅度??傎Y產收益率的上升促進凈資產收益率的增加。
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實際反映的是資產負債率對其的影響。(表3)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新松的資產負債率呈逐年遞增的態勢。通過資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權益乘數的增加促進了凈資產收益率的增加。
4、對銷售凈利率的分析。銷售凈利率反映的是企業凈利潤與銷售凈額之間的關系,等于凈利潤除以銷售凈額。
新松公司2011~2013年銷售凈利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凈利潤的增長幅度小于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新松公司銷售凈利率2011~2012年的下降并未影響總資產凈利率的上升趨勢,2012~2013年銷售凈利率的下降引起總資產收益率的下降。
5、對總資產周轉率的分析??傎Y產周轉率是指企是用以衡量企業總資產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比率。(表4)
從表4中可以看出,新松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在2011~2013年的上升說明企業總資產利用效率有所提高。雖然總資產周轉率在2012~2013年依然保持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小于銷售凈利率的下降幅度,因而導致總資產凈利率的下降。
6、對凈利潤與銷售收入的分析。(表5)通過上面圖表可以得出企業2011~2012年凈利潤的增長率為27.2%,2012~2013年凈利潤增長率為16.374%。銷售收入2011~2012年的增長率為33.291%,2012~2013年的增長率為26.298%。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凈利潤在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的增長率均低于銷售收入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的增長率,因此使銷售凈利率在2011~2013年呈逐年下降態勢。
7、對資產總額及銷售收入的分析。(表6)。從上面資料可得出企業銷售收入2011~2012年的增長率為33.292%,2012~2013年的增長率為26.298%。企業資產總額2011~2012年的增長率為19.475%,2012~2013年的增長率為25.182%。因為銷售收入的增長率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均大于資產總額的增長率,因而使得總資產周轉率在2011~2013年呈現上升的狀態。
三、新松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結論
通過杜邦分析法對新松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可以較清楚地看出新松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并且得出如下結論:
1、公司資本實力逐漸增強。公司2011~2013年資產總額逐年上升說明企業資本實力逐漸增強。
2、公司盈利能力較好。公司2011~2013年凈資產收益率逐年增加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好。
3、銷售凈利率逐年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公司2011~2013年銷售凈利率逐年下降雖然幅度不大但是應該引起公司的注意,因為銷售凈利率直接影響資產凈利率,最終影響凈資產收益率。
四、新松公司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1、新松公司應該繼續加大品牌規模效應的宣傳和銷售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注重創新,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2、雖然資產負債率的增加使權益乘數增加最終使凈資產收益率增加,但是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大。因此,新松公司應保持適當的負債水平,使企業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
3、新松公司可以通過運用新技術提高生產率及開發新產品等途徑增加銷售收入,從而提高銷售凈利率。
主要參考文獻:
[1]胡晌輝.論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經濟分析的影響[J].中國外資,2013.
[2]曹岡主編.財務報表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3]中國注開會計師協會編.財務成本管理.經濟科學出版,2012.
[4]倪燕.企業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0.
[5]張志先.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6]何燭竹.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分析.商業時代,2012.33.
[7]程培先.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商場現代化,2012.21.
[8]田天,徐志堅.因子分析法對企業經營盈利能力分析的評價的應用.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6.
[9]施曉俊.我國上市公司成長、盈利能力與公司價值之間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2.8.
[10]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11]潘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盈利能力的比較[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
[12]張先治.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13]劉錦風,袁強.杜邦分析系統在萬科上市公司的應用[J].會計之友,2011.
[14]熊楚熊.財務報表分析[M].深圳出版社,2010.
[15]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財務成本管理[M].財政經濟出版,2010.
篇11
目前,我國大多數有關資本結構的研究,都是以盈利能力作為自變量,而資本結構作為被解釋變量,并且一般以銷售毛利率等單一指標衡量盈利能力。實際上,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有很多,以某一單一指標表示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且目前的研究很少以資本結構作為解釋變量,盈利能力作為被解釋變量。而礦業這一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本結構具有高負債率、內源融資少等特點,并且因礦產品的投資金額大、回收周期長等特點,礦業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和一般行業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對礦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進行研究,探討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反作用力。目前用于評價多重指標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層次分析法、平衡計分卡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為了對盈利能力綜合指標進行評價,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盈利能力綜合得分。
二、 研究假設
(一)樣本來源
本文的樣本對象是礦業上市公司,由于我國目前對礦業尚沒有具體的分類,首先根據2012年證監會修訂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參照主營業務收入大于等于50%及是否屬于B采礦業和C制造業這兩條標準,參照首創證券的證監會板塊,選取了六大行業板塊共155家上市公司作為本文的樣本。其次,為了保證財務數據的可靠性及可比性,本文剔除了ST股和*ST股等財務數據異常的公司、發行B股的上市公司、發行H股的上市公司、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上市公司,即將研究數據只局限于滬深主板A股。最終得出了共104家礦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其中煤炭采選業27家,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2家,黑色金屬礦采選業5家,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8家,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1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31家。
(二)研究假設及指標選取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我國礦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呈相關關系,即礦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則盈利能力越差。
反映礦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有很多,各個指標都側重于不同方面衡量其盈利能力。因此,單一的指標很難全面反映盈利能力。為了能夠更全面地反映盈利能力,本文以公布的2013年度礦業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為依據,選取7個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通過進行主成分分析降維并計算綜合得分以評價礦業上市公司的綜合盈利能力。這7個指標分別是基本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性現金流、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和銷售毛利率,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為了分析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選取資產負債率衡量資本結構,并以其為解釋變量,因子分析所得的盈利能力綜合得分作為被解釋變量,以研究礦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從表2描述性統計量可以看出,每股凈資產均值最高,達4.0294,而營業利潤率的均值較低,均值只有0.0792,其余變量的均值均在0.2左右;每股凈資產的離散程度也最大,標準差為2.08875,其次是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其標準差接近1,其余變量的標準差都遠小于1,并維持在0.5左右。另外,每股凈資產和銷售毛利率的極大值也較大,其余變量的極大值也維持在2左右。除此以外,樣本指標差異較小。
(二)主成分分析
為了使數據更加具有可比性,消除數據間的量綱關系,首先將相關指標進行Z標準化,可得ZX1、ZX2、ZX3、ZX4、ZX5、ZX6、ZX7。之后運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依次可得表3、表4、表5和表6。
(1)KMO 和 Bartlett的檢驗。由表3可以得出,KMO 的統計量取值為0.553>0.5,意味著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選取的反映盈利能力的7個指標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檢驗Sig.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即拒絕原假設,證明相關系數矩陣不是單位矩陣,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因此適合做因子分析。綜上所述,KMO和Bartlett 的檢驗均驗證了7個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
(2)相關性矩陣。由表4相關矩陣可得,ZX1基本每股收益和ZX4成本費用利潤率的相關性為0.369,ZX4成本費用利潤率和ZX5營業利潤率的相關性系數為0.779,相關性較為顯著。ZX7和其他指標的相關性較差,均維持在0.1左右,除此以外,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性系數都接近于0.3,因此選取某單一指標表達盈利能力具有片面性,需要進行主成分分析,并運用因子得分法綜合計算盈利能力的綜合指標。
(3)提取主成分。由表5可知,特征值大于1對應的主成分有三個,可得特征值分別為λ1=2.090,λ2=1.257,λ3=1.075,主成分貢獻率分別為r1=29.864%,r2=17.959%,r3=15.362%,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3.184%。
(4)計算特征向量矩陣及盈利能力的綜合得分。由下頁表6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可得相應主成分與對應變量的相關系數V1、V2 、V3,之后點擊SPSS 19.0統計軟件的轉換、計算變量按鈕,輸入公式F1= V1/SQRT(λ1)可得特征向量F1=0.425,-0.101,0.078,0.622,0.577,0.257,
0.132;同理可得,F2=0.412,0.414,0.551,
-1.614,-0.271,0.441,0.248;F3=0.048,
0.713,0.173,0.107,0.187,-0.591,0.258。將得到的特征向量與標準化后的數據相乘,可得各個主成分的得分,即Z1=F11×ZX1+F12×ZX2+F13×ZX3 +F14×ZX4+ F15×ZX5+F16×ZX6+F17×ZX7,同理可得Z2、Z3。最后,用各主成分得分乘以其各自貢獻率,可得綜合主成分得分,即Z=r1×Z1+ r2×Z2+r3×Z3,Z即盈利能力綜合得分。
(三)回歸分析與相關性檢驗
由上文已經得出盈利能力的綜合得分,以盈利能力為因變量,資產負債率為自變量,提出研究模型Z=α+βX+ε,其中Z代表礦業上市公司綜合盈利能力的指標,α是常數項,β是回歸系數,X代表資產負債率,ε表示隨機誤差項。由下頁表7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表可知,F值為8.154>0,P值≈0.004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選取了104家滬深主板A股的礦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對象,對其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進行實證研究。為了更全面地評價盈利能力,選取影響盈利能力的7個因素,并對其進行主成分分析,進而算出盈利能力綜合得分。實證結果表明,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呈負相關關系。由實證結果可知,資本結構是影響盈利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礦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礦業上市公司應該從兩方面著手提高盈利能力。
(一)優化礦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
為了優化礦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上市公司應該實現資本結構的內部優化和外部優化。
(1)資本結構的內部優化。礦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內部優化主要是希望礦業上市公司能夠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目標,即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及每股收益最大化,礦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優化應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這也是目前業界較為認可的方式。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應從以下方面進行資本結構的優化,上市公司一方面應該通過提高有形資產的比例,減少無形資產在變現時的損失,適當擴大資產數量和提高其質量,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進而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應當優化礦業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完善治理結構,改善目前其國有股持股過多的現狀,適當增加大眾持股比例,進行股權分散化,并且應該通過發行可轉化公司債券以改善目前融資方式。
(2)資本結構的外部優化。良好的資本結構離不開完善的資本市場,也離不開國家對資本市場各方面的支持。礦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外部的優化主要是指宏觀經濟的優化及國家等對金融市場、債券市場進行進一步完善,以促使礦業上市公司的融資來源多元化。因此為了實現資本結構的外部優化,我國應當完善資本市場,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逐步實現債券利率市場化、債券品種多樣化和債券法規完善化,以改善目前礦業上市公司單一依靠發行股票的融資方式;同時應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機構,使礦業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多樣化,推動礦業上市公司的發展。
(二)優化影響盈利能力的其他因素
提高礦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優化資本結構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通過建立良好的礦業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提高現有員工的效率;同時應當建立適當的內部激勵制度,吸引優秀人才,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以人才取勝。礦業上市公司還應當處理好股東、債權人和管理者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同時制定良好的內部員工考核制度,不斷促進礦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提高其盈利能力。Z
參考文獻:
1.江琴.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2.雷曦.我國礦業上市公司財務質量綜合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3.王長江,林晨.公司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的相關性研究――基于江蘇省上市公司的因子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15-18.
4.付秋穎.房地產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的實證研究[D].沈陽大學,2012.
5.王斌,毛曉菲.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實證分析[C].第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2008.
6.羅翔,劉婷.資產結構、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相關性研究――基于我國稀土類上市公司經驗數據[J].財務與金融,2014,(01):76-80.
7.張瀟.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相關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
8.張帆.我國有色金屬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的實證研究[D].江蘇大學,2011.
篇12
本文使用的財務指標都是相對增長率而非絕對增量。本文采用總資產報酬率(ROA)指標作為因變量來衡量資產的收益,總資產報酬率是對企業資產整體獲取收益的能力進行評價的理想指標。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資產收益水平越高,企業資產質量越優良。在因變量的選取中,分別用凈資產不良資產率、固定資產率、總資產周轉率和資產現金回收率來表示資產的存在性、結構性、周轉能力和變現能力。本文將總資產的自然對數Ln(總資產)作為變量來考察公司規模的影響。變量的解釋和說明見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建立的模型如下:
Y=a0+a1X1+a2X2+a3X3+a4X4+a5X5+ε(1)
本文選定2010年188家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作為研究對象。樣本觀測值的所有財務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
2. 實證分析
筆者利用Eviews軟件對模型(1)進行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凈資產不良資產率、固定資產率、總資產周轉率和資產現金回收率與資產收益在整體上是高度顯著的。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良資產率對資產收益的影響并不顯著,其他變量對資產收益的影響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對回歸的模型進行White檢驗和GB檢驗,發現其存在異方差但不存在序列相關。通過對各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進行分析,筆者并沒有發現各解釋變量存在多重共線性。為了消除異方差,筆者以1/RESID∧2為權重對模型(1)進行加權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其結果如表1、2所示。表1反映出所選的5個解釋變量對資產收益的整體解釋力度非常高(R2高達0.99,P=0.00)。從表2中系數的符號可以看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各解釋變量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各變量與解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其中,不良資產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與資產收益顯著負相關;另外固定資產率、資產周轉率、資產現金回收率都在1%的顯著水平上與資產收益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但是在1%的水平下資產規模與資產收益之間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可能是由于資產的邊際報酬率遞減,企業的資產越多,增加的資產帶來的報酬率會下降。分析表2中系數的數值可以發現:所選的變量中資產現金回收率對資產收益的影響最大,其系數為0.40,這說明總資產現金回收率每上升1%,總資產報酬率就會上升0.4%;不良資產率的影響次之,其系數為-0.23,表明不良資產率上升1%,總資產報酬率就要下降0.23%;固定資產率、總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的影響甚微,其系數分別為0.036、0.068和-0.028。
結論
本文運用18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其2010年的財務數據為依據,選取總資產報酬率作為資產收益性的指標,并用該指標與企業資產質量指標建立回歸方程,研究了從資產的存在性質量、結構質量、有效性質量和變現能力質量四個方面對資產盈利能力的影響。現將本論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總結如下:(1)不良資產的存在是制約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資產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良資產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回報越低。(2)企業的資產結構越合理,企業成長能力越強。企業優化其資產結構,從而提高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3)資產周轉率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資產收益能力有促進作用,企業應基于自身行業特點和資產特性來調整資產的周轉效率,使之能有效提高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4)資產的變現能力與企業資產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系,說明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益越好,企業資產盈利能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而且在所選的變量中,資產的變現能力對資產的收益能力影響最大。(5)資產規模與企業資產的收益呈負相關關系,說明企業資產越多,總資產報酬率就越低。但是從回歸的結果來看,資產規模對資產收益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參考文獻:
[1] 劉殿強.企業資產質量評價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7.
[2]干勝道,王生兵.試論企業資產質量優化與評價[J].四川大學學報,2002,(5):49-52.
[3]王生兵,謝靜.淺析企業資產質量[J].軟科學,2000,(4):17-19.
[4]張春景.我國上市公司資產質量評價的實證分析相關[J].財會月刊,2006,(7):19-21.
[5]宋獻中,高志文.資產質量反映盈利能力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1,(4):78-81.
篇13
(二)企業價值企業價值的本質是未來的盈利能力。本文基于資源的視角,認為企業價值是企業通過對其擁有資源的系統整合和運用,由企業資源以及整合資源的能力所決定的未來盈利能力。這種盈利能力是對企業長期發展和增值潛力的市場預期,企業目前擁有或能夠控制的資源中蘊含著企業未來創造盈利的潛能。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本文選取的數據是混合數據,分別來自清華金融研究數據庫、CSMAR數據庫、巨潮資訊網站以及中國知識產權局網站。盈利預測數據來自巨靈金融數據庫中公布的達到市場共識的盈利預測數據,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再計算而形成的。
本文選取了2007年制造業 、信息技術業共1156家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的截面數據,按照本文的指標設計方案刪去ST公司、指標異常數據、凈資產為零的數據以及預測數據缺失的數據,最后得到305家上市公司的數據。之所以選擇制造業、信息技術業這兩個行業的數據,原因是這兩個行業對無形資產、開發支出的披露較其他行業要全面。
反映技術創新能力的數據是2007的數據,企業價值相關變量數據的選擇依據是有實際數據的年份,采用公司的實際值替代預測值;沒有實際數據的年份,則采用已達成共識的投資機構的預測數據,2009年、2010年的數據是預測數據。2006年是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重要一年;2006年財政部又頒布了新會計準則,首先在上市公司實行。因此本文選取了2007年后的數據,數據的規范化程度高,尤其是開發支出與無形資產賬面凈值的數據披露。研究中剔除了以下數據:數據缺失的公司;每股凈資產小于零的公司;數據異常的公司。數據通過SPSS13.0和EXCEL2003軟件處理。
(二)指標設計與變量說明 本文對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遵循普適性、客觀性、根本性、重要性的原則,提出衡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如表1所示。
本文根據對技術創新能力的界定,將衡量技術創新能力的指標設計為兩大維度:衡量技術創新直接產出效益的維度與衡量技術創新間接效益的維度。衡量技術創新直接產出效益的指標設計為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和營業利潤增長率;衡量技術創新間接效益的指標設計為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積累率,這兩個指標也分別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所帶來的直接效果是專利(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增加和企業無形資產的增加。當這些直接成果被應用于企業的生產、銷售環節,就會表現為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企業營業利潤的增長,進而帶來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提升。
對于企業價值的評估,本文采取Ohlson剩余收益(1995)模型,該模型是基于價值創造的視角衡量企業價值的最佳方法。本文采用的企業價值指標為預測期3年的每股企業價值(為了取消量綱的影響,采取每股數)。
EVpst=bvPSt+(1)
公式中,t是企業價值評估的時點,?子是預測期,預測期設定為3年;EVpst代表每股企業價值,bvPS代表每股凈資產。
(三)假設提出從宏觀、中觀領域看, 一個國家或特定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其經濟效益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從微觀領域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如何,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問題。在對大量文獻研究的基礎上, 本文提出的總體假設是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具體假設如下:
假設1:無形資產所占比例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假設2:勞動生產率變動率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假設3:營業利潤變動率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假設4:企業的盈利能力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假設5:企業的發展能力企業價值正相關
三、模型構建與回歸分析
(一)模型1回歸分析 根據研究假設構建回歸模型1:
EVps=?茁0+?茁1SOA+?茁2API+…+?茁6RCA+?著
模型中的SOA代表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反映企業的規模。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資產規模,而不同資產規模的企業在盈利能力、非財務信息披露程度也不一樣。資產規模大的企業相對來說,有更多的投資機會,也更重視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反之,資產規模較小的企業則可能因為資金等問題而無法把握一些投資機會,在信息披露方面也會為了節約披露成本而簡單地披露。因此,本文選取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反映公司規模。
模型1顯著性檢驗結果:
R=0.463, R2=0.214,Adjusted R2=0.199, F=13.602, P-value=
0.000,DW=1.900
模型1具體的回歸結果見表2。由模型1的回歸結果可見復相關系數是0.463,說明企業價值與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積累率之間具有較低的線性相關關系。模型擬合優度是0.214,修正后是0.199,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差,但模型顯著性檢驗通過。由表2可見模型中變量的回歸系數顯著性t檢驗的P值除資產規模、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積累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小于顯著性水平0.1外,其他變量均大于顯著性水平0.1,說明企業價值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之間的線性關系是不顯著的。
(二)模型2回歸分析將企業價值取對數之后與資產規模、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積累率建立回歸模型2:
ln(EVps)=?茁0+?茁1SOA+?茁2API+?茁3GRLP+?茁4GROP+?茁5ROE+?茁6RCA
+?著
模型2的具體回歸結果見表3。由模型2的回歸結果可見復相關系數是0.757,說明取對數之后的企業價值與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積累率之間具有較高的線性相關關系。模型擬合優度是0.603,修正后是0.561,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好,模型顯著性檢驗通過。由表3可見模型中所有變量的回歸系數顯著性t檢驗的P值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 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凈資產收益率小于顯著性水平0.01, 說明企業價值與所有變量的線性關系顯著,而且所有這些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也不存在自相關。因此,可以得出結論, 取對數后的企業價值與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勞動生產率增長率、 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積累率之間存在線性相關性, 可以證明本文的研究假設均成立。
模型2顯著性檢驗結果:
R=0.757, R2=0.603,Adjusted R2=0.561, F=39.152, P-value=
0.000,DW=1.861
通過技術創新能力各衡量指標與企業價值的回歸分析,得出如下結論:根據以上實證分析,驗證了有關技術創新能力與企業價值關系的五個假設中的四個假設。企業價值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各個衡量指標存在對數關系。按照標準回歸系數值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得出各因素對企業價值貢獻度的排序,依次是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 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積累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 其中營業利潤增長率對企業價值的作用程度幾乎為零,這說明上市公司營業利潤增長率對企業價值的作用還沒有顯現,這可能與本文選取截面數據分析有關,也可能與營業利潤增長率狀況尚未得到企業投資者的重視,這方面的疏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營業利潤增長率狀況對企業價值實現的效果。而反映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能力的無形資產凈值所占比例和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對企業價值的作用顯著,反映技術創新能力間接效應的的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積累率對企業價值的作用也顯著。而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資本積累率是反映企業發展能力的核心指標。因此, 技術創新過程中, 無形資產的形成、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業價值。
參考文獻:
[1]Ohlson James.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11(4): 661-687.
[2]Feltham G. A., J.A.Ohlson.Residual Earnings Valuation With Risk and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9, 74(4): 165-183.
[3]傅家驥:《技術創新學》,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楊忠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綜述》,《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第3期。
[5]焦玉燦、羅亞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綜述》,《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7期。
[6]李向前:《企業價值研究》,吉林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
[7]計軍恒:《基于技術創新的企業價值增長及評估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