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銀行紀委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代征工作勢在必行
每年的元月和月初、季首,車主為繳納一輛車的養路費,排隊等待幾小時。整個征費廳人滿為患,繳完費的車主只能從人縫中艱難地擠出。因交費停在路邊的車輛由于堵塞道路,又被交警部門排障、處罰,車主怨氣可想而知。投訴電話、批評信紛至而來,強烈要求解決繳費難問題的呼聲此伏彼起。引發繳費難的問題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市區域面積小,機動車輛飽有量大。現全市車輛飽有量已達××余輛,且每年仍以××余輛的速度遞增,年征收養路費已達××億元,較年前凈增車輛近萬輛,養路費增加××億元,而由于客觀因素影響,我們的養路費征收站點和人員配置仍基本保持原狀,嚴重滯后于車輛的增長。我處現有個征稽所、個站點、養路費征收人員××名,人均年征收養路費××萬元,管理車輛××余輛。即使我們的工作人員滿負荷工作,中午不休息,延長下班時間,增設收費點,開發計算機征收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開展科技練兵活動,使平均收一筆養路費的時間由原來的分鐘減少到一分半鐘,仍難以滿足車主繳費需求,更談不上為車主服務。車主繳費難問題已經成為××市發展進程中的不和諧音符,直接影響了征稽部門乃至交通部門的社會形象。調整收費方式、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已勢在必行。
二、銀行代征的優越性
眾所周知,作為國家專業銀行代征養路費具有很大的優勢:
⒈銀行網點多,遍布××市城鄉,可最大限度的分流繳費車主,徹底解決繳費難的問題。
⒉銀行系統有嚴密、規范的票據管理手段,養路費票據可納入其票據管理范疇。銀行方面具有良好的服務傳統、服務手段廣泛、措施到位,可為繳費車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⒊隨著社會的發展,銀行可以為車主提供多種繳費方式,如電話繳費、網上繳費、自動劃款等,使養路費征收實現現代化管理。
⒋銀行代征養路費,我們可以節省新建征稽所、站及增加收費人員的較大投資。如××市新建一個收費點,初步測算,征地建房,或購房,增加收費人員每年需投入××萬元。
⒌近幾年來,由于針對金融系統的暴力刑事案件呈上升趨勢,且手段日益兇殘,在這種特殊環境下,繳費人和征費單位的資金安全問題也時時困擾著我們。實現銀行代征,可減少風險,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護繳費人和收費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⒍銀行代征,可以提高我們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將征稽工作重點由征費轉向稽查堵漏,增強管理力度,實現由車主單位被動型向主動型繳費的轉變,讓征費工作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三、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
率先在××處試行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的工作,廳黨組非常重視,要求征稽局和××處組織相關人員赴××征稽處考察學習××征稽處是全國首家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的征稽部門,有許多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在考察過程中,××征稽處給予了我們大力支持,為我們后來在這項工作的具體開展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征稽處現有的計算機軟、硬件均為年開始使用的,其系統的數據安全性、完整性都已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要實現與銀行聯網代征養路費,就必須開發新的計算機征費網絡系統。為了在真正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下選擇計算機征費系統軟件開發公司和做好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的其他工作,廳黨組專門成立了以××副廳長任組長,××局長任副組長的“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領導小組”。還聘請了位業內專家組成評標小組,在征稽局紀委的嚴格監督下進行開標、評標,對××××、××××、××、××××等家技術力量雄厚且資質較高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就其計算機征費方案、研發力量、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認真評審,最終確定××××作為我們的合作單位,為我們開發《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
《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的開發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它的完善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的順利與否;直接關系到今后在征稽管理過程中杜絕違規現象的程度如何。對此,我們多次組織精通征管業務的人員研究、討論,力圖將《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的漏洞控制到最小。××××公司根據我們的要求,開發出了幾近完美的《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確保了征費數據的安全性,提高了征費界面的可操控性,把內部重要數據的可操控性降低為零。征費數據和新車入戶、車輛轉出等重要征費業務專門設立數據管理中心作重控管理。
《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的正常運行,必須得到強有力的硬件、軟件(計算機硬件設備、工具軟件,即《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運行平臺)技術支持,為此,必須尋找一家合適的工具軟件供應商。再則,我們考慮到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投入、工具軟件的購買、系統建立后的運行成本、工作人員的培訓、數據中心的設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雖說有上級部門的撥款,但是怎樣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錢把事情辦好,成了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我們腦中的大事。經過反復思索和多次研究,我們選擇了讓銀行來實現我們愿望的辦法。即讓銀行承擔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費用和條專線年的租賃費用。作為回報,我處可將養路費資金在銀行賬戶上沉淀××天,同時按筆數付給銀行代征手續費。當然,我們還將銀行的網點、管理、服務等作為我們主要的考查條件。最終,我們通過政府采購部門為我們指定的招標公司,以競爭性談判的形式,選擇了報價最低、售后服務較可靠的××公司作為我們的工具軟件供應商;確定了由營業網點多、收取代征手續費較合理的農業銀行××××營業部作為我們的合作銀行,并且經過雙方一段時間的磋商,在十分友好,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最終達成了共識,也便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當然,在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的整個籌備過程中,我們與農業銀行、征收系統軟件開發公司、工具軟件供應商等進行了多次談判、反復修改合同初稿。個中的艱辛只有那些戰斗在一線負責具體操作的同志和為此日夜操勞的領導知曉。在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贅述,只把這項工作的主要內容、大的框架展現給我們的征稽同仁,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篇2
篇3
一、代征工作勢在必行
每年的元月和月初、季首,車主為繳納一輛車的養路費,排隊等待幾小時。整個征費廳人滿為患,繳完費的車主只能從人縫中艱難地擠出。因交費停在路邊的車輛由于堵塞道路,又被交警部門排障、處罰,車主怨氣可想而知。投訴電話、批評信紛至而來,強烈要求解決繳費難問題的呼聲此伏彼起。引發繳費難的問題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市區域面積小,機動車輛飽有量大。現全市車輛飽有量已達××余輛,且每年仍以××余輛的速度遞增,年征收養路費已達××億元,較年前凈增車輛近萬輛,養路費增加××億元,而由于客觀因素影響,我們的養路費征收站點和人員配置仍基本保持原狀,嚴重滯后于車輛的增長。我處現有個征稽所、個站點、養路費征收人員××名,人均年征收養路費××萬元,管理車輛××余輛。即使我們的工作人員滿負荷工作,中午不休息,延長下班時間,增設收費點,開發計算機征收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開展科技練兵活動,使平均收一筆養路費的時間由原來的分鐘減少到一分半鐘,仍難以滿足車主繳費需求,更談不上為車主服務。車主繳費難問題已經成為××市發展進程中的不和諧音符,直接影響了征稽部門乃至交通部門的社會形象。調整收費方式、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已勢在必行。
二、銀行代征的優越性
眾所周知,作為國家專業銀行代征養路費具有很大的優勢:
⒈銀行網點多,遍布××市城鄉,可最大限度的分流繳費車主,徹底解決繳費難的問題。
⒉銀行系統有嚴密、規范的票據管理手段,養路費票據可納入其票據管理范疇。銀行方面具有良好的服務傳統、服務手段廣泛、措施到位,可為繳費車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⒊隨著社會的發展,銀行可以為車主提供多種繳費方式,如電話繳費、網上繳費、自動劃款等,使養路費征收實現現代化管理。
⒋銀行代征養路費,我們可以節省新建征稽所、站及增加收費人員的較大投資。如××市新建一個收費點,初步測算,征地建房,或購房,增加收費人員每年需投入××萬元。
⒌近幾年來,由于針對金融系統的暴力刑事案件呈上升趨勢,且手段日益兇殘,在這種特殊環境下,繳費人和征費單位的資金安全問題也時時困擾著我們。實現銀行代征,可減少風險,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護繳費人和收費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⒍銀行代征,可以提高我們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將征稽工作重點由征費轉向稽查堵漏,增強管理力度,實現由車主單位被動型向主動型繳費的轉變,讓征費工作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三、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
率先在××處試行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的工作,廳黨組非常重視,要求征稽局和××處組織相關人員赴××征稽處考察學習××征稽處是全國首家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的征稽部門,有許多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在考察過程中,××征稽處給予了我們大力支持,為我們后來在這項工作的具體開展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征稽處現有的計算機軟、硬件均為年開始使用的,其系統的數據安全性、完整性都已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要實現與銀行聯網代征養路費,就必須開發新的計算機征費網絡系統。為了在真正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下選擇計算機征費系統軟件開發公司和做好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的其他工作,廳黨組專門成立了以××副廳長任組長,××局長任副組長的“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領導小組”。還聘請了位業內專家組成評標小組,在征稽局紀委的嚴格監督下進行開標、評標,對××××、××××、××、××××等家技術力量雄厚且資質較高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就其計算機征費方案、研發力量、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認真評審,最終確定××××作為我們的合作單位,為我們開發《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
《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的開發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它的完善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的順利與否;直接關系到今后在征稽管理過程中杜絕違規現象的程度如何。對此,我們多次組織精通征管業務的人員研究、討論,力圖將《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的漏洞控制到最小。××××公司根據我們的要求,開發出了幾近完美的《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確保了征費數據的安全性,提高了征費界面的可操控性,把內部重要數據的可操控性降低為零。征費數據和新車入戶、車輛轉出等重要征費業務專門設立數據管理中心作重控管理。
《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軟件的正常運行,必須得到強有力的硬件、軟件(計算機硬件設備、工具軟件,即《養路費征收計算機管理系統》運行平臺)技術支持,為此,必須尋找一家合適的工具軟件供應商。再則,我們考慮到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投入、工具軟件的購買、系統建立后的運行成本、工作人員的培訓、數據中心的設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雖說有上級部門的撥款,但是怎樣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錢把事情辦好,成了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我們腦中的大事。經過反復思索和多次研究,我們選擇了讓銀行來實現我們愿望的辦法。即讓銀行承擔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費用和條專線年的租賃費用。作為回報,我處可將養路費資金在銀行賬戶上沉淀××天,同時按筆數付給銀行代征手續費。當然,我們還將銀行的網點、管理、服務等作為我們主要的考查條件。最終,我們通過政府采購部門為我們指定的招標公司,以競爭性談判的形式,選擇了報價最低、售后服務較可靠的××公司作為我們的工具軟件供應商;確定了由營業網點多、收取代征手續費較合理的農業銀行××××營業部作為我們的合作銀行,并且經過雙方一段時間的磋商,在十分友好,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最終達成了共識,也便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當然,在委托銀行代征養路費工作的整個籌備過程中,我們與農業銀行、征收系統軟件開發公司、工具軟件供應商等進行了多次談判、反復修改合同初稿。個中的艱辛只有那些戰斗在一線負責具體操作的同志和為此日夜操勞的領導知曉。在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贅述,只把這項工作的主要內容、大的框架展現給我們的征稽同仁,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篇4
基層人民銀行“崗位廉政”可以理解為人民銀行工作人員正確運用法律賦予的權力,為履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等法定職責而制定的法規、制度以及執行法規制度的總和。
風險是指某一行動有多種可能的結果,而且事先估計到采取某種行動可能導致的結果以及每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但行動的真正結果究竟如何不能事先知道。風險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和檢查等活動來阻止防范風險損失的發生,削弱損失發生的影響程度,以獲取最大利益。風險防控是指利用科學的方法識別出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各類風險,通過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進行評估,確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最終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的系統性工程。
綜上所述,崗位(廉政)風險動態防控機制就是:動態地構建權責清晰、流程規范、風險明確、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預警及時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違規行為、腐敗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二、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現狀
(一)崗位(廉政)風險防范的意識不強
基層人行認為基層行職責單一、權力弱小、接觸較少,崗位、廉政風險不突出,甚至沒有風險,風險防范機制建設是形式主義。因而,常常出現以感情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原則的情況,沒有牢固樹立崗位(廉政)風險防范的意識,成為崗位(廉政)風險隱患,可能會給人民銀行帶來巨大資金損失或聲譽損失,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各類案件的發生。大理中支在2013年開展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活動中,小部分單位參與的主動性不強,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主體意識,思想上存在不愿做、不想做的現象,被動應付,消極防控,流于形式。
(二)割斷崗位(廉政)風險的密切聯系
基層人行認為廉政風險是黨風廉政建設的范疇,如何防范廉政風險是紀委的事。崗位工作只要按業務制度、流程操作即可。對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將風險點和防控責任落實到業務(權力)流程的具體崗位,通過具體崗位、具體人員的具體防范措施來實現”的概念認識不清,理解不到位,導致將崗位風險防控和廉政風險防控的密切關系斷然割裂。大理中支在2013年開展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活動中,小部分單位在梳理崗位職責職權環節,僅梳理業務崗位風險點和防控措施,沒有將廉政風險點和防控措施融入其中,兩者關系沒有緊密相扣。
(三)兩類風險防控機制的關系模糊
基層人行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與業務風險控管機制兩者之間的關系既互相聯系,缺一不可,但又有所區別,側重點不同的認識不清晰。大理中支部分單位認為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由紀委建立、實施,業務風險控管機制由業務部門建立、運行,兩類風險防控機制獨立建立實施運行,沒有實現兩者運行方向一致性的目標。
(四)風險防控機制建設仍不夠完善
近年來,基層人行在廉政、崗位業務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方面不斷探索,取得了實效,但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制度建設滯后。大部分制度設計往往針對已出現的某項風險出臺,屬事后制度。為防范風險預制定的事前制度,少之又少。有的制度多年未隨業務工作發展變化更新,有的制度脫離實際,層層照抄照搬上級制度,有的制度標準模糊,缺乏實效性、針對性、操作性。
(五)風險防控機制執行落實不到位
防控機制執行落實不到位一方面由于風險防控制度缺乏規范、健全的操作性,制度設置流于形式,使制度難落實,風險難發現,違規難處理。另一方面由于各項機制共享不充分,如風險排查制度、監督檢查制度、考核評估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等,沒有實現信息和成果共享,制度效率作用、防范風險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三、建立崗位(廉政)風險動態防控機制的思考
(一)建立動態崗位(廉政)教育,樹立風險防控意識
一是崗位教育和廉政教育動態結合。隨著崗位業務發展變化,業務風險點也隨之變化,基層央行在抓職業道德教育、廉政教育時要更新觀念,針對新的業務風險點,精密地設計崗位廉政教育方案,形成崗位教育和廉政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推進、相互依托的綜合教育體系。二是樹立牢固的風險防控意識。將崗位(廉政)教育列入央行文化建設主要內容,納入領導干部中心組理論學習、干部職工政治思想教育、職工培訓教育、教育實踐活動中,引導干部職工既理性看待崗位(廉政)風險存在的必然性、客觀性,又充分認識防范風險的必要性、重要性。要讓職工意識到崗位風險一旦發展為廉政風險,形成違規違紀行為,將對本人及其單位、家庭帶來嚴重的損害后果。通過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引導基層央行干部職工樹立崗位(廉政)防范意識,潛移默化地提高自我防范、自我防控的能力。
(二)理清崗位(廉政)風險關系,奠定風險防控基礎
一是兩類風險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崗位風險普遍由崗位操作人員業務熟悉程度、操作熟悉程度、執行制度等因素造成,相對來說是可預料的,表現形式也相對固定。廉政風險一般由思想道德、外部環境等因素造成,表現形式更具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二是兩類風險防范措施各有所側重。崗位業務操作注重的是業務按什么流程做、按什么程序做,因而在風險防控措施方面,應該強調業務操作環節的安全性、穩定性、規范性。而廉政風險防范側重從腐敗的角度思考,綜合考慮權利是否可能被利用,什么環節容易出現權利,以及權利被利用的可能性,因而在風險防范方面,更具有針對性,靈活性,因而強調權力運行如何管、怎么防的問題。三是將兩類風險防范緊密結合。在防范崗位風險的同時,充分考慮廉政風險防范,兩類防范措施雙管齊下,同步運作。如在人民銀行綜合執法檢查中,要規避部門檢查項目的立項建議權風險(崗位風險),可以在審批環節,充分考慮立項的目的、依據,在具體方法上可以采取立項前談話、質詢、提醒等多種形式(廉政風險防范),起到預防的作用,從而將兩類風險防范有機地統一起來。四是梳理兩類風險防控機制的關系。業務(崗位)防控機制是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基礎,兩者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如權力運行流程圖是以業務操作流程圖為基礎的,權力運行環節存在于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兩者運行方向一致。但又側重點不同,業務防控機制,如業務操作流程圖側重于業務各個環節及其完整性,有程序性、嚴密性的特點;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權力運行流程圖則側重于易發生廉政風險的環節,如項目立項權、現場檢查權和整改處理權。
(三)圍繞基層央行中心工作,建立動態防控機制
1.建立動態發展的崗位(廉政)制度建設機制。從教育、制度、監督等方面入手,以職權梳理和風險排查情況為重點,制度更新要經常性、及時性、科學性,動態思維,結合實際,修訂已不適應業務發展的各項制度,解決制度滯后的問題,建立健全隨著業務發展而產生的各項新制度,解決制度缺乏的問題。可以將制度分為三類完善:綜合管理類,主要涉及全行性的管理類制度,構建決策、監督體系;業務管理類,主要涉及各職能部門的業務管理和操作制度,構建業務規范管理體系;職責職權類,涉及所有工作人員,將業務職責(職權)和風險管理責任細化到崗、到人,構建職責權限管理體系。
2.建立動態的崗位(廉政)風險排查識別機制。從基層人民銀行的履職層面看,風險排查的重點包括關鍵部位、重點領域、職能分配、權力運行、資源配置、干部思想道德、工作職能和崗位職責等。隨著人民銀行業務發展變化,每個階段風險排查識別的重點也有所側重和不同。一是排查識別業務流程的規范性,從崗位風險的角度排查審核、審批環節、程序是否設置到位,從廉政風險的角度識別業務過程是否公開、決策是否民主、論證是否充分、監管是否到位、是否會導致廉政風險。二是排查識別崗位職責權限,緊隨業務發展變化,在業務流程不同節點上,重點關注自由裁量權大小等因素,查找出不履職、不盡職和越權行政、越權執法等方面存在的崗位廉政風險。三是排查識別崗位人員執行制度情況。排查崗位人員履行業務職責時執行規章制度是否到位,識別查找因制度空白、制度缺失、制度設計缺陷、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導致的廉政風險。四是排查識別崗位人員接受監督情況,對崗位人員履行業務職責所接受的監督情況進行排查,識別監督不到位而造成的廉政風險。
篇5
Gorton(1987)認為銀行資產價值受到銀行所特有的因素和宏觀經濟中的一般因素的雙重沖擊,而存款者只能根據他們所能觀測到的宏觀經濟沖擊來更新他們對銀行資產狀況的了解。因此,當他們害怕銀行系統中存在許多質量低下的資產組合時,就會選擇提取存款而不管他們的銀行是否也處于這種狀態。
在JacklinandBhattacharya(1988)的模型中,銀行不能得知存款者真實的流動性需求,而存款者也無法觀測到銀行資產的真正質量,當一些存款人收到有關銀行資產的負面消息時,特殊的銀行危機便發生了。而Chariandiagannathan(1988)認為,希望早消費的存款者的比例和銀行資產的狀況都是隨機的。存款者可能只是看到銀行門前等候提款的人排起了長隊而立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當中,而排隊的人可能得知了銀行資產的不利消息,也可能僅僅是希望早一點消費而提款。
AllenandGale(1998)對Diamond-Dybving的模型改進后提出,銀行持有的長期資產的價值具有總體的不確定性,從而將銀行危機與經濟周期聯系起來,認為危機一般發生在經濟周期的頂峰或接近頂峰時期。
CortonandHuang(2001)將銀行危機與銀行業的行業組織結構相聯系,認為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使銀行在資產質量低時反而參與更多道德風險,而存款者只能依靠提款來對銀行進行監督。
(二)其它危機理論
BhattacharyaandGale(1987)注重研究銀行間的相互聯系,包括銀行間的借貸系統和清算系統。他們認為銀行依賴在同業市場拆借來滿足無法預期的流動性需求,從而降低其在流動性資產上的投資。
AllenGale(2000)則著重研究了對銀行沖擊的傳導的這一類“傳染”性銀行危機。
由此可見,以往的銀行危機理論都普遍認為銀行危機的實質是流動性不足。他們強調銀行破產不是源于自身流動性不足就是因為銀行系統的總體流動性短缺。而本文是基于Diamond-Rajan模型,說明銀行破產本身也會造成流動性短缺。一些銀行的倒閉會導致一系列銀行的倒閉,甚至是整個銀行系統的徹底崩潰。在本文中,銀行倒閉的傳染性并不是由銀行間的契約或信息的聯系引起的,而是因為在政府干預下的銀行倒閉導致了總體流動性的收縮。
二、銀行危機模型的構建
本模型考慮社會中存在企業家、投資者和貸款人;經濟持續3個時期;存在兩種類型的商品:消費品(這里主要指現金形式)和生產品;每個企業家手頭都有一個項目,并要求在t=0時獲得1單位的現金進行投資;無論是早到期項目(t=1)還是晚到期項目(t=2)都會產生C的現金流。
企業家自己沒有資金須先向“關系”貸款人籌資。而當項目能產生γC收益時“關系”貸款人就會取代企業家,因為他知道對資產運用的次優選擇是不需要企業家的人力資本的。所以γC即貸款人要求企業家在項目完成時須支付的利息,剩下的(1-γ)C為企業家的投資收益。“關系”貸款人(或企業家)可以在任何時候重新調整資產項目結構立即獲得c(c<C)的現金流。
我們很容易假定“關系”貸款人本身沒有現金,并且這些項目所需資金超過了投資者所提供的資金,潛在的貸款人須從投資者手中籌集到資金。投資者在t=0時擁有資金卻只在t=1時進行消費(即他們只在t=1時有流動性需求)。在t=1時資金的唯一新來源是早到期項目產生的現金流。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現金,這意味著只有當實際收益率r≥1時投資者才會投資。
“關系”貸款人為非流動性貸款進行融資的途徑有兩條:一條是組建銀行發行未經保險的活期存款。因為未經保險的活期存款遵循“先來先服務”(first-come-first-serve)的原則,沒有存款人愿意在銀行還有剩余資產時做出讓步。相反,每個存款者都會迫使銀行賣掉資產來償還其全部的要求權。換句話說,存款人一旦認為他們未來將得到的資金比實際應該得到的少時,就會選擇抽逃存款;另一條是通過發行資本金對銀行可能發生的存款抽逃而面臨的脆弱性進行緩沖。使用資本金的好處在于它的支付可根據銀行的價值來調整。而它的不利之處在于銀行的股東要吸收一部分股息,假定資本融資至少有k的收益,則在t=1時,銀行家只承諾在t=2時付出γC/[1+K)r),而獲得余下作為股息收入(=γC-γC/(1+K)=γCk/(1+k))。
下面考慮調整銀行資產項目結構對總體流動性的影響。假定銀行在t=0時發放項目貸款,每筆貸款中的活期存款數為d=1;每家銀行有相同的活期存款和資本金構成;銀行只存在兩種類型:L型銀行與H型銀行。L型銀行指只有晚到期貸款項目的銀行,占銀行總數的。H型銀行是既有晚到期項目又有早到期項目的銀行,占銀行總數的1-.因為銀行所有的流動性資金都進行了投資(DiamondandRajan,2001),所以每類銀行的存在與否依賴于其是否能在t=1時籌措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存款者的流動性需求。
這時銀行系統中會存在兩個潛在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銀行可能因為沒有償付能力而破產。無論投資項目何時到期,從中獲取的現金總量是相等的,銀行僅能憑借晚到期項目所償還的資金來籌措新的資金。因此,當晚到期項目在銀行資產結構中比例不恰當時,銀行將無法在t=1時籌措到足夠的資金。當存款者預計到這種情形,就會在t=1/2時提走款項。大規模的提款迫使無償付能力的銀行調整所有的項目以立即獲得現金流。這種調整將從兩個方面影響總的流動性供給;如果銀行為只有晚到期項目的銀行,則提款會增加資金的總供給,因為原本晚到期項目的資金流必須立即轉化為現金;但是當銀行所持有的都是早到期項目時,提款將減少資金的總供給,因為在t=1時存款者沒有等待的耐心使得潛在資金流C被迫在t=1/2時分解為c.
第二問題是總的流動性供給會低于總的流動性需求,從而迫使時期t=1與t=2之間的利率提高,幫助銀行調整晚到期項目馬上獲得流動性,但利率的提高會使更多的銀行變得資不抵債,因為要支付存款人更多的利息。
在不存在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破產的多是將資金投資于晚到期項目的銀行,它們是內在最缺乏流動性,對流動性總供給的貢獻最小的銀行。由于它們在總體流動性短缺時倒閉,從而使總流動性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不均衡得以縮小,銀行系統的總體流動性狀況得到改善。但是當這些銀行被重新調整資本時,就需要從別處獲取流動性來滿足存款者的缺乏彈性的需求。如果沒有提供流動性的新來源,那么面臨破產的銀行就會由政府的保證和注入資金來支撐,而比它們更具流動性的銀行則會因為實際利率水平的上漲而最終破產。但是,這類銀行的破產不但不會增加整個系統的流動性反而會減少總體的流動性。因此,只有有限資金的政府調整缺乏流動性的銀行資產結構的必然后果是整個銀行系統的崩潰。
三、關于銀行危機的一個例證
銀行在t=1時所能籌集到的最大資金額由下式確定:
L型銀行的,只能籌集到γC/[1+k]r)=0.98/r<d=1.當這類銀行試圖通過調整所有的項目來維持支付時,項目的價值只為c=0.4.L型銀行在任何可行的利率水平下(r≥1),都不可能存在。
H型銀行的,能籌集到0.65×1.28+0.35max[4,0.98/r]的資金。可以看出對于任何的利率水平,r<2.05,該銀行都能償付所有的存款。他們通過直接(從早到期項目貸款中的收益)和間接(由有閑置資金的企業家進行再投資)的方法產生自身的流動性來維持運營,而無須調整資本結構,提前收回貸款。
(一)不存在政府救助下的均衡
如果沒有政府干預,L型銀行會因為無償付能力而在t=1/2時破產。在銀行破產前趕到的存款者將得到銀行調整后項目的所得c=0.4.而破產銀行不再獲取新的存款和賣出其他資產,結果是破產的L型銀行在t=1時對流動性的超額需求為零銀行危機與銀行救助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06-12-2213:42:00]作者:謝赤魏訶薇編輯:studa20
(二)存在政府救助的均衡
1.L型銀行經過資本調整后的均衡
假定現在L型銀行經過了資本的調整:最簡單的模型是政府對其存款進行了全額保險。結果是L型銀行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而繼續存在(在t=1籌集到d=1的資金)。如果L與H型銀行都存在,在t=1時對流動性需求為1,供給卻少于1.這將導致總體流動性短缺和利率的上漲。
在沒有晚到期項目被調整的情況下,總的流動性供給為:
L型:0.65C=0.65×1.6=1.04
H型:0(所有項目都為晚到期項目)
所以總的流動性為0.6×1.04=0.624.這說明L型銀行在r<0.25的任何利率水平下都能對存款進行償付,而保證兩類銀行都存在的流動性是不充足的。如果對L型銀行通過資產調整進行了救助而H型銀行沒有,L型銀行會從系統中吸收流動性,以致于總流動性減少而使H型銀行破產。一旦H型銀行破產,會使總體流動性大幅度減少到0.65×0.4=0.26.因為H型銀行所有早到期項目都被調整以應付所面臨的擠兌。
換句話說,因為流動性供給和流動性需求相對來說都是缺乏彈性的,對缺乏流動性的L銀行的救助將把問題轉移到比其更具流動性的H銀行上。但是流動性銀行H的破產對總體流動性更具危害,因為他們破產不僅不會增加系統的流動性反而會減少流動性。
如果利率上升的情況發生,那么政府也可能對H型銀行進行資產調整。當利率水平很高時,銀行會選擇對晚到期的項目進行調整來提高流動性。然而,即使這樣也不會有充足的流動性。
2.L與H型銀行都經過資本調整后的均衡
H型銀行:0.65C+0.35c=0.65×1.6+0.35×0.4=1.18
L型銀行:c=4
總流動性為0.4×0.4+0.6×1.18=0.868,少于總存款額1.因此,即使兩類銀行都進行了資本的結構調整,流動性的約束依然存在,市場不會出清。所以,如果政府對銀行救助應用的方法只是保證或注入資金,則兩類銀行都會破產——任何數量的注入資金都是不充足的,政府救助最終會受到預算的約束。
四、政府對銀行的救助
(一)銀行救助的含義與形式
對于非金融企業而言,一旦陷入資不抵債,通常的做法就是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當銀行面臨流動性困境,金融系統出現潛在危機時,政府為了實現金融系統的穩定,預防和避免大的金融動蕩,一般都會傾向于對問題銀行進行救助。銀行救助指的是不以關閉清算為前提的銀行事后管理,政府采用包括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制度和法律在內的一攬子措施,旨在改善銀行的流動性狀況,挽救問題銀行和銀行體系,使其具有可持續的金融清償能力、經營能力和贏利能力,從而達到使問題銀行持續經營,銀行體系穩健運行的救援或援助行動(王一林,2001)。
因為銀行系統外沒有閑置的資金,政府要實施任何救助行為都必須先對一部分人征稅并將稅收傳遞給需要救助的銀行。救助機構可以通過對現有商品(t=1)征稅來增加對金融系統或某個特定銀行外部資金的現時供給。如果資金是在既定的利率水平或當前市場利率水平下提供的,我們稱這種征稅和傳遞的救助行為為純流動性注入。純流動性注入通過盡量避免對流動性的超額需求而引起的利率上漲來防止銀行倒閉。如果政府運用征稅權力為特定銀行提供未來價值,例如t=2時對商品的征稅,則把這種救助行為定義為純資本注入。純資本注入允許經過資本調整的銀行在既定的甚至更高的利率水平下得到救助,以避免其倒閉對其他銀行的影響。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幾乎所有的對金融市場的干預行為都可以看作是純流動性注入和純資本注入的結合。其他形式的銀行救助還包括存款止付(suspensionofconvenibility)和存款保險(depositinsurance)等,在本文中對此不多加討論。
(二)政府對銀行救助的問題
長期以來,銀行救助被認為是一種優化機制,是在商業銀行失去清償能力時,使個別銀行或銀行體系整體恢復健康的必要措施,它同樣是存款動員,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穩健增長的基礎之一。然而,政府對銀行的救助都是沒有危害的嗎?中央銀行需要對其所選擇的銀行救助方式擔心嗎?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如果系統存在的是基礎流動性短缺問題,則無法實施可行的資本注入方式進行救助。這時,資本的注入只會迫使利率提高,導致對資本注入的更多需求。同樣,當系統存在根本清償能力短缺時,也會難以找到合適的流動性注入方式來救助所有的銀行。
正如本文以上所述,不完全的和方向錯誤的資本提供會使情況更加糟糕,例如,假定系統流動性緊縮,持有較少的早到期項目的銀行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會面臨倒閉,中央銀行通過改變資本結構對這類銀行進行救助,這種不調整銀行晚到期項目的救助會增加對流動性的超額需求,允許他們對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會提高整個市場的利率水平,這時比其更具流動性的銀行會因此而破產,從而導致銀行系統總體流動性的收縮,這對銀行系統的整體穩定更具危害,甚至可能引發銀行破產的“傳染”。
如果銀行既不是存在基礎流動性短缺問題,也不是根本清償能力不足,則無論進行流動性注入或資本注入對于挽救銀行系統都是有效的。但是,究竟選擇哪種方式仍然非常重要。因為救助本身是有成本的且成本隨救助規模的擴大而增加。有時候小規模的流動性注入能挽救整個系統,而為了達到同樣的效果卻可能需要注入大量的資本,反之亦然,例如,假定一個系統中存在少量的L型銀行,其余大多為H型銀行。當系統流動性短缺時,利率會上漲直到L型銀行倒閉,此時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下不會有流動性的增加直到利率上升到H型銀行認為調整晚到期項目是必要的。所以對于L型銀行來說,在高利率下維持其清償能力需要注入大量資本,而采用少量的流動性注入方法救助成本會少的多。
篇6
一、掌握信息、分析意向、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感悟,注意將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經驗。已經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去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和補充教材內容。
問卷調查法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心中的真實想法,也有利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種種問題。
比如:在上“交通法”這個內容時,我先設計了一個問卷,對學生自己違反交通法規的情況、掌握交通法規知識的情況以及學生對違反交通法規的一些真實想法等方面做了調查。調查結束后,我掌握了學生的普遍想法:大家認為所有人都在亂穿馬路,我為什么要遵守呢?覺得行人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沒什么大不了。之后我又讓學生分組上街進行問卷調查,第一組學生調查中學生有哪些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一般的行人有哪些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并盡量問清違反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組統計在某一路口一定時間內違反交通法規的百分比:第三組聯系學校附近的交警大隊,查詢一些違反交通法規造成的后果的資料。三組學生在調查問卷活動結束后,進行了課堂反饋,這時他們不僅熟悉了交通法規,而且也正視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還更清晰地了解了違反交通法規的后果。經過分析討論,學生表示無論是從建設文明城市提高自身素質,還是尊重生命的角度,我們都應該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再如,在“挫折”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回憶、交流自己曾經碰到的挫折,以及產生的種種心理反應,如緊張、消極、煩躁等來加深學生對挫折含義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交流已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成為拓展和深化生活經驗、提升生活經驗和能力、引導學生創造和體驗生活的過程。
二、激感、引導行為、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中年以后,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到一定的年齡時。我們都體驗了父輩祖輩們的種種艱辛,我們會突然很理解他們當初的行為,于是便有了共同語言。教師教育學生也是希望他們能盡早的理解長輩們的苦心,懂得如何正確面對社會上的種種行為和事件,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把握自己的行為。那么如何讓學生能夠和教師、家長產生共鳴,就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把學生帶到生活實踐中去激發他們的情感,引導他們的行為。
比如:我在“尊敬父母”這一課的教學中,就充分運用了體驗式教學方法。課前我把學生分成4組,其中有2組分別讓他們去模擬父母的種種生活,比如有模仿母親懷孕體驗孕婦感覺的,(讓一位同學在一周內回到家里就負重,在腹部綁上重物,每天增加,就像母親懷孕一樣。);有和父母一起上班體驗父母工作情況的;有在家和父母互換角色體驗父母在家做家務服侍老人、孩子的……兩組同學體驗活動結束后,在課堂反饋時,發自內心的說:“做父母太不容易了!”“父母真偉大”“我很慚愧以前那樣對待父母”。這些感慨不是虛假的,不是教師家長教他們這樣說的。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學生通過體驗活動,他們真的感到父母太辛苦了。
又如:在學習“環境狀況”這一主題時,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活動,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區有哪些環境問題,想一想這些環境問題對人們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應該如何解決,并設計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通過這樣一個參與體驗的過程,一方面將社會的鮮活材料請進了學校的小課堂,消除學生對學科知識的陌生感,從而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統一。
教學方式生活化,就是提倡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讓他們產生經驗與頓悟,在感情的體驗中學習。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三、突破書本、大膽創新、選擇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作為教師,我們一般總是以書本的知識為主而進行教學:而作為學生,他們也總是圍繞書本進行學習。但有時候書本并不能窮盡,甚至有時候書本的知識會與現實生活有矛盾,這時我們就要鼓勵學生突破書本。大膽創新了。
比如,在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一課時,書本上介紹了幾種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方法,其中包括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投訴等。但是學生通過調查發現通過消協解決問題的消費者并不多,而且有時候似乎消協也起不到什么作用。這個現實問題與書本上有很大的出,入,怎么辦?于是我讓學生廣泛采訪,收集消費者保護自己的好方法,最后學生們真的找到了一些書上沒有提到的方法,比如:打電話給電視臺曝光等。這樣一來既補充了書本的不足,也解決了現實問題。平時我在課堂上進行板書時,常常會增加一到兩點,用省略號表示,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省略號代表什么,他們還可以自己總結出哪些是書本上沒有的信息和知識。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不迷信書本,大膽創新的精神。
篇7
我們同時要看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還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1)商業銀行以吸收的存款為其資金運用的主要來源,其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2)高負債率的同時,商業銀行的資本金也十分龐大,股東數量多且相對分散,大股東往往持有較小的比例就能控股;(3)債權人(主要是存款人)數量巨大且極為分散,除了確保支付、到期還本付息外,債務契約對商業銀行的約束力普遍很小;(4)資金融通的信用基礎條件不平衡,導致商業銀行的大量貸款可能成為賬面上的“死賬”,資產的質量狀況將直接影響銀行的未來盈利和發展;(5)金融業務創新層出不窮,商業銀行會計即要應付原本就不確定的經濟事項,又要面對不斷創新的新業務,大大提高了商業銀行會計的不確定性,為會計選擇開辟了廣闊空間;(6)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特別是商業銀行,防范風險和加強監控成為政府監管的重要內容,同時,商業銀行一旦上市,證監會也隨之成為商業銀行的監管部門,多頭共管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特征;(7)與企業會計不同,商業銀行會計在銀行業務中屬于一種基礎的事務性工作,重復性高,憑證成千上萬且表現為單式的記賬形式,會計與財務相對分離,年度審計僅僅面對財務資料,許多審計程序難以全面展開;(8)“一級法人,分級管理”的經營管理體制,造成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具有集團財務的特征,內部的人問題比較突出,由總行集中披露的財務信息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淹沒性。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特點決定了其相應的會計選擇動機具有兩個鮮明特征:一是債務契約的約束力較小,二是應付各方監管的壓力很大。此時,為了謀求個人優化的經濟效用,下述動機便成為商業銀行管理當局會計選擇行為的根本出發點:
1、擴張資產規模。高負債意味著高風險,而規模大往往被認為抗風險能力強,因此,千方百計擴張資產規模成為商業銀行的強烈追求。同時,商業銀行經營的特點(如在信用基礎上的存貸款擴張效應),也給商業銀行擴張資產規模創造了條件;
2、平衡利潤收益。高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的重要特征,與之對應,人們通常把經營是否穩健,作為衡量商業銀行成功與否的一個標準。這樣,避免會計年度的收益水平劇烈波動,平衡各期的利潤收益便成為商業銀行會計選擇的動機之一;
3、迎合“達標”要求。央行、財政、稅務、證監會以及各級政府等機構的“齊抓共管”,給商業銀行(特別是上市銀行)的經營管理以很大的壓力,有關資本充足率、資產流動性、資產構成比例、貸款集中度以及資產收益率、收益費用率等等指標,都構成商業銀行實施一定選擇行為的目標;
4、籌劃稅收水平。目前國內的商業銀行不存在偷逃稅收的動機,但是現行的稅收政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還是客觀存在的,主要體現在所得稅、營業稅等稅收會顯著影響銀行的現金支出。同時所得稅的納稅調整對商業銀行業務開拓等費用支出有很大的約束。為了既不影響業務,又盡可能平衡現金流量,商業銀行往往會對稅收進行籌劃,從而對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加以選擇;
5、優化不良資產狀況。不良資產的形成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資產的質量狀況對于商業銀行的整體形象以及未來的融資、發展和盈利狀況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不良資產的不同管理方法,會導致應收項目、呆賬準備和壞賬準備等項目面目全非,從而直接影響資產規模和當期收益,所以,通過一定的會計選擇行為來對不良資產的狀況施加影響,也構成商業銀行會計選擇的重要動機。
另外,出于維持其從證券市場融資能力的考慮,商業銀行上市以后,會特別關注證券監管機構有關上市公司增發股票或者配股資格的條款,從而形成維護融資能力,甚至上市資格的會計選擇動機。
二、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的策略分析
在上述動機的驅使下,為達到一定的目的,商業銀行在實際工作中,會采取相應的策略以使財務資料符合特定的要求。應該看到,在目前沒有銀行業統一會計準則(只有1993年實施的比較寬泛的金融保險業財務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前提下,同時考慮到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以及銀行業務的特殊性,一定的會計選擇策略是十分必要的,通常的做法基本上也是合法、合規或者合理的。通過分析國內外商業銀行各種公開的財務資料,本文將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的一般策略總結為以下10個方面:
1、存、貸款管理策略。商業銀行的存貸款規模一般都有這樣一個規律,即臨近會計期末的數字會陡然上升,這樣會使報告期的資產規模相應擴大。欲做到這一點,在存款方面,可以臨時拉來大額短期的存款賬戶,或者從同業機構、行甚至央行拉來臨時存款;在貸款方面,可以臨時鼓勵批發客戶大規模借款,銀行再從其他渠道融資。資產負債表兩邊同時加大的后果,就是總資產規模的放大;
2、遞延資產管理策略。資產負債表中的遞延資產項目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項目,但在商業銀行的賬戶中,它又確實不可或缺。現行的財務制度規定,遞延資產指“應當在以后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等”,這個靈活籠統的定義,給遞延資產賬戶在實際應用中很大的選擇余地。當需要控制當期費用支出時,往往把其掛入遞延項目以便分期攤銷,這樣即可增加盈余,又可增加資產額,而且有時還可以達到降低固定資產的數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流動性的目的;
3、投資類項目管理策略。應該說,在分業經營的模式下,國內商業銀行的投資渠道是相當狹窄的。但即便如此,對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的不同確認方法,由于它可能導致不同的投資收益計量模式,并影響年度會計收益,因而成為會計選擇的重要策略之一。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中,將短期投資定義為“能夠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一年的投資”,長期投資則指“短期投資以外的投資”。對于企業而言,在主業突出的情況下,長、短期投資的目的比較好確定,但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持有的債券可以方便地到同業市場上變現,所以這個持有“是否準備超過一年”的界限便相當靈活。事實上,美國商業銀行業也一度存在這種情況。為此,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特定出臺了第115號準則(即《對債務和權益證券的特定投資》,1993年5月公布),要求銀行將持有的證券劃分為三大類:持有到期(Held-to-Maturity)、隨時準備出售(Available-for-Sale)和交易證券。這種管理方法,對我們完善銀行業會計準則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4、應計項目管理策略。應計項目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這些項目不僅對銀行業,即便對所有的企業來說,都是會計選擇行為實施的重點。但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它具有更特殊的意義。這主要是因為應計項目的金額大小與不良資產的管理方法密切相關。泛而言之,它不僅與商業銀行自身有關,還和國家的稅收政策和金融監管理念密切相關。有些貸款,明明已經無法收回,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了,但是它仍被掛在賬上,其利息還依然作為應收項目計入當期損益;然而,收緊應收利息的確認標準,又會大大降低國家的財政收入。問題的微秒性就出現了。同時,其他應收、應付項目,也經常成為掛賬的操作對象,以便調整費用水平,管理盈余狀況;
5、費用項目管理策略。財大氣粗,是商業銀行給別人的普遍印象。但是,國家的稅收政策對銀行的費用支出有很大的約束力。對于新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觀念已經初步樹立起來,銀行內部特別是總、分行等上級機構對下級分支機構的費用約束也逐步強硬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業務開拓、改善福利的費用支出和來自各方面的制約之間的矛盾,促使商業銀行(包括各級分支機構)對費用項目的管理極盡能事,花樣繁多,比如將本應計入業務招待費的支出計入其他費用科目等等。這些做法,只要賬務上沒有問題,事后很難核查出來,因而在表面上看來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6、準備金項目管理策略。由于商業銀行高風險性的行業特點,使得商業銀行的準備金項目比一般的企業要多一些,主要有壞賬準備金、呆賬準備金和投資風險準備金,以及稅后的特別撥備。在實行貸款五類分析管理的銀行,還存在依據不同的貸款類別分別計提的呆賬準備金。與此同時,不良資產確認標準的差異、壞賬確認標準的差異等也會導致準備金項目的財務表現大相徑庭。準備金的大小直接影響當期的營業利潤。由于它還對應收項目、貸款數量等資產項目產生抵減效應,所以少提準備金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虛增資產值。在這種效應影響下而存在的提與不提以及提多提少等的主觀選擇,使得商業銀行準備金項目的管理,比之一般的企業要復雜得多;
7、表外項目管理策略。表外科目是商業銀行會計所特有的一類會計科目。按照《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或有資產、或有負債應在表外科目核算”。同時指出,“對業務上使用的重要憑證或尚未起用的有價證券,金融企業也應設置表外科目進行登記,企業可視情況進行復式或單式記賬”。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銀行一般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設置表外科目,主要有再貼現、轉貼現、應付承兌匯票、應收未收利息等科目。表外科目核算的項目不進入會計報表予以披露。因此,在表內科目與表外科目結轉的時候,進行一定的選擇處理就會對財務報表的資產或者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的規定,或有資產一般不予以確認,且不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這樣,商業銀行假如把本應列入表外核算的或有資產轉入了表內,其財務報表的可比性和真實性就值得懷疑,穩健的銀行經營作風也可能招致損害;
8、一次易事項的管理策略。這是一種臨時性的交易項目,它通過對銀行所擁有或控制的資產進行一次性的處理,來對利潤進行管理。可用于一次易的資產主要有固定資產(包括分支機構資產)、抵押資產、抵債資產或者通過債務重組得到的資產等等。這些資產在變現的過程中,由于市場價值(公允價值)確認的不確定性,容易產生臨時性的大額收益,從而對當期盈利進行調整。有時,也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即在業務發生的當時可能是虧損的事項,在一定時間后卻產生巨額的利潤。美國銀行業歷史上非常著名的Lockheed公司債務重組案就是這樣的一個經典案例。但此類事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交易只進行一次,對企業業績的影響也是一次性的,并不能形成持續的現金流量;
9、會計科目管理策略。對于商業銀行的會計工作,雖然有1993年頒布實施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等相對統一但寬泛的制度規范,但由于金融業務的創新特點,各商業銀行總行一般都會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制訂其各自的會計科目。不僅如此,使用中的會計科目也是處于不斷地更正變化之中。這樣,就存在著會計科目的設計、啟用或停用是否及時合理、新的會計科目是否及時在報表中加以反映、已停用的會計科目是否已經被報表剔除以及會計科目在報表上的歸屬和披露是否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在此過程中,不免存在著特定的動機和利益趨向;
10、會計政策變更策略。這是對商業銀行原來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程序或者會計估計進行變更的一類策略,如改變壞賬和呆賬確認的標準、改變壞賬準備的計提標準、改變固定資產的折舊管理方法等。這種策略,只要在合法的原則下,不僅是商業銀行,而且是大多數企業都可能采用的策略。但應該注意的是,由于現行的規范對此類行為的管理要求相對明確,使得變更會計政策后的財務影響能夠比較方便的在財務報表上得到。因此,問題的關鍵便落到了為什么要變更會計政策以及變更會計政策采用何種損益調整方法這兩點上來了。
此外,從國外的實踐來看,還存在著對權益類資本的來源進行管理的策略,如發行優先股來提高凈收益和資產回報率。隨著加入WTO的臨近、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銀行業改革的深入,相信國內商業銀行對權益類資本來源進行管理的策略也會逐漸被推廣。
三、規范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的幾點建議
雖然商業銀行的會計選擇行為從各自的主體角度來說,是合法合理的,但是從提高商業銀行財務報表的可比性來說,必須規范商業銀行的會計選擇行為,堅持以加強可比性基礎上的適度靈活為會計選擇的管理目標。同時,面對商業銀行上市的潮流,以及加入WTO的競爭壓力,從利于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和增強國內商業銀行競爭實力的層面來看,規范商業銀行的會計選擇行為也是十分迫切的現實要求。為此,本文認為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1、重視并加快銀行業會計準則的建設進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規范會計選擇行為的基礎。從美國會計準則發展的經驗來看,雖然沒有單獨的銀行業會計準則,但FASB一般會制訂特定的準則專門用于商業銀行的會計處理。在我國由于商業銀行的行業特殊性,銀行業會計準則的制訂工作可以考慮由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其他商業銀行的人士共同參與,并廣泛征求銀行會計與財務工作從業人員的意見。保證會計準則的權威性與代表性,正是FASB取得成功的經驗之一。此外,鑒于金融業創新的特點,銀行業會計準則的制訂和實施要注意貫徹及時性和適應性原則,即一方面要快速反應,及時推出新的會計準則,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調研,適時修訂調整已頒布的會計準則;
2、加強上市商業銀行的年度審計工作。隨著商業銀行上市序幕的拉開,對上市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質量要求越發顯得重要。現在的情況是,大多數注冊會計師對企業業務相對比較熟悉,而對銀行業務普遍比較陌生,難以確定審計的重點在那里,也難以有效開展特定的審計程序。在這種情況下,審計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商業銀行管理當局針對外部審計的壓力也隨之減輕,致使會計選擇的隨意性加大。因此,有必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素質,加強后續教育,重點加強對商業銀行業務和銀行業財務報表的學習,提高熟悉程度。同時,出臺和完善針對上市產業銀行業務特點的獨立審計準則,研究實施特定的審計程序,從整體上確保和提高對銀行類上市公司的審計質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再有,證券監管機構也應針對商業銀行的特點,對上市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制訂專門的規范,以突出重點,加強外部投資者的監督壓力;
篇8
1、未簽約建行掌銀。使用建設銀行掌銀轉賬必須攜帶建設銀行銀行卡和身份證去建設銀行網點簽約,簽約后才能使用掌銀提供的全部服務,否則只能使用查詢類、賬戶管理、繳費支付及網點搜索等功能。
2、賬戶狀態異常。賬戶為凍結、止付等狀態時不可進行轉賬操作,戶主可撥打95533選擇“個人業務”進入人工服務,由工作人員驗證身份后,查詢卡狀態并解除異常狀態。
3、超出轉賬限額。建設銀行掌銀有單筆/單日轉賬限額,超過限額無法進行轉賬操作,戶主可攜帶身份證和銀行卡前往建設銀行網點辦理安全認證工具,辦理后即可調整轉賬限額。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據工信部2011年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7月底,我國手機用戶已突破9.3億。7月由CNNIC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提到,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達3.18億。另外,隨著Android智能手機的普及,其開放性和應用性得到廣大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的青睞。由于工作的原因,筆者接觸到不少學生由于對手機過度依賴而荒廢學業的情況。為此,筆者以重慶郵電大學為例,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手機成癮行為的調研。
一、手機成癮的界定
對于手機成癮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屠斌斌、章俊龍等人將其定義為由重復地使用手機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持續的需求感和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包括手機關系成癮、手機娛樂成癮、手機信息搜集成癮三種類型[2]。韓登亮對手機成癮的界定表述得比較完整,認為它的標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身心會出現一系列不適反應。國外的學者更傾向于用問題性手機使用或手機依賴等術語來表示手機成癮[34],Griffiths 認為手機成癮是一種包含人機互動和非生化的行為成癮[5]。基于上述學者的研究并結合訪談的情況,筆者將手機成癮(Mobile Phone Addiction)定義為:由于對手機的過度使用而產生的依賴,伴隨著這種依賴個體會出現強烈的心理體驗(感覺時刻不能離開手機等)和某些行為的不適(幻聽手機鈴聲、過量發送信息等)。
二、對手機成癮現狀的調研及分析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二)手機成癮現狀分析
根據問卷統計分析,總體的平均數得分為1219,標準差S為27,根據統計學標準將總分大于M+S的組定義為高分組,將M-S的組定義為低分組,然后界定高分組的極為手機成癮組,而低分組界定為非手機成癮組。經過列聯相關分析不同組的被試在手機使用狀況上的差異。
總體上看,在性別方面,通過比較,成癮組中女生所占的比例高于低分組中女生所占比例;在專業方面,成癮組文科生和理工科學生的比例基本持平,而在非成癮組中,理工科學生的比例大于文科學生。這些數據均未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水平,而在年級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1.成癮組的平均話費高于非成癮組
2.成癮組比非成癮組對手機缺失的反應更為敏感一些
當手機不在身邊時,成癮組兩個小時到半天出現不適反應的比例占31%,而非成癮組只有9%;一周才有反應的非成癮組有40%,遠高于成癮組的4%。成癮組會在早期就表現出較為明顯的不適感,這主要針對的是成癮組中的人際依賴傾向較為嚴重的,即成癮包括的維度之一就是手機在人際交往中的影響,電話多短信多會讓一些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更為充實,而同時,這些在他們看來更能體現個人價值。而一旦一段時間內沒有通過手機與其他人聯系,他們便會產生不適感,這體現出他們自身力量的弱小,需要通過外界來證明自己,同時害怕孤獨,時刻需要與周圍建立聯系才有確定感。
3.成癮組比非成癮組顯示出更強的戒斷綜合癥
在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及“如果某一天,你忘記帶手機有什么感覺”時,非成癮組的集中在選項“沒什么感覺”上(占71%)。在戒斷癥狀得分上,成癮組的人是非成癮組的兩倍。成癮組的人已經將手機內化為自己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會因為它的缺失而影響心情,導致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等,進而影響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反應出一系列的戒斷綜合癥。手機的使用已經滲透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那些可以不帶手機的場合,成癮組中大多數人還是將其隨身攜帶,一方面是擔心遺漏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會將手機作為一種娛樂工具,例如在洗澡時有些同學會用手機播放音樂,充分享用手機的各項功能。
三、手機成癮的成因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筆者選擇手機成癮量表分數較高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個別訪談。從訪談中可以看出,他們之所以對手機如此依賴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外界存在的客觀因素,包括手機本身的特點、社會交往模式的改變等,二是學生自身的心理狀態。
(一)客觀因素
1.手機自身的特點
第一,手機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調查數據看,目前大學生手機持有率為100%。第二,手機功能日趨豐富,在某些時候可以替代電腦的部分功能。尤其是現在的智能手機以及相應的軟件應用層出不窮,用戶可以根據其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三,手機的交流方式與面對面交流相比具有匿名性、即時性的特點,尤其是智能手機功能豐富,手機QQ、手機微信、手機微博等功能在改變著主流的交流模式,其新穎、時尚和便捷對大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2.社會交往模式的改變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運營商優惠套餐的推出,人們的交往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在不斷地發生變化[10]。當周圍的同學都使用如手機微信等新興功能時,當事人會由被動適應到主動接受推廣,部分自控力不強的學生就容易陷入其中而成癮。
3.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的改變
大學生活和中學生活有極大差別,更傾向于學生的自我管理,師生關系較為淡漠[11]。大學生擺脫了父母對自己的監控,對時間的支配有了更大的選擇性,給使用手機以致成癮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性。隨著新媒體出現的新問題,學校教師對它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這就存在著教育的滯后性。
4.家庭教育模式的不當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會影響子女人格特征和人際關系的發展,在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會在這些方面出現一些問題。當面對較為復雜的社會環境時,容易出現各種適應障礙,包括引起學生手機成癮的各種不良后果。
(二)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狀態
1.大學生發展的階段特點
大學生年齡處于18 至23歲之間,生理上不斷發育、心理上不斷成熟,對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大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在面對手機這種新媒介時,能夠產生興趣,也很容易手機成癮。
2.從眾心理的影響
每一個群體在特定環境中,群體成員都會產生行為準則和標準,我們稱為群體規范。當大學生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使用手機的多種功能時,對手機和其各種功能的使用便成為學生相互交流的話題,甚至使用某特定功能的學生形成自組織。例如微博,一個群體里90%的人都互為粉絲,每天更新自己的信息,了解別人的信息,如果其他10%的人不順從該群體的規則,就會被逐漸邊緣化。群體中的大學生在群體壓力下為了不被邊緣化,尋求解除自身與群體之間的沖突,增加自己在群體中的安全感,而不得不跟隨大家使用手機的各種新鮮功能。
3.自我控制感的缺失
自我控制是個人對自身心理與行為的主動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識的發展為基礎,以自身為對象的人的高級心理活動。自我控制使個體能夠為了理想的長遠目標而抵御眼前快樂的誘惑或承受眼前的不愉快。自我控制感的缺失使某些學生沉溺于使用手機的快樂之中而無法自拔,無法承受為了認真學習而不使用手機所帶來的眼前的不愉快,從而形成過度依賴。
4.滿足某些心理需求
手機功能的豐富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首先,人際交往的需求。手機的短信、手機QQ、手機微博等功能能夠滿足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需求。其次,自尊感的需求。智能手機可以下載大量游戲,手機游戲通關、高分帶來的自尊感和成就感在現實生活中不易獲得,使手機游戲玩家不斷下載新的游戲,快速通關、刷新分數,獲得滿足感。再次,新鮮感的需求。大學生喜歡走在時尚的前列,追求刺激和挑戰,智能手機的各種功能,如下載大量游戲、手機QQ、手機微博、手機微信等新功能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對新鮮感的需求。最后,及時獲得信息的需求。現在的手機都有上網功能,大學生不一定非要坐在電腦前才能獲得信息。手機的上網功能使信息的獲取隨時隨地都能夠進行,滿足了大學生及時獲得信息的需求。
四、對手機成癮行為的教育管理對策
(一)學校要引導學生正確和健康地使用手機 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和健康地使用手機。第一,學校可以定期組織相關的講座和宣傳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不要讓手機影響自己原本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第二,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團體心理輔導等技術,幫助“手機成癮群體”調整心態,逐步擺脫手機成癮的困境。第三,學校可以順應時代需求,建立手機報、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因勢利導,并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社團的優勢,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學生之間、學生彼此之間情感的交流,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意識與社會認同感,削弱他們對手機的依賴[12]。
(二)家長要與子女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抵制手機成癮 首先,手機成癮是青年成長中的發展性問題,作為家長要能夠正視它。其次,家長要尊重子女,平等溝通與交流。最后,父母要鼓勵子女多參加一些健康的活動,讓他們獲得輕松愉悅的感受。另外,還應該主動和老師、班長或同學聯系,了解自己子女的學習、生活和精神狀況,以便和子女及時溝通。
(三)大學生要自覺抵制手機成癮
大學生主動抵制手機成癮可以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提高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度,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努力學習,豐富課余生活,多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用其他娛樂方式轉移對手機的注意力,讓手機成為真正的工具。其次,與父母、老師、同學、室友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將生活的中心從手機轉移到現實生活真實的人際交往中。最后,大學生要自覺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
(四)社會應加強對大學生發展成長的關愛 完善的網絡法律體系是對網絡管理的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此,應該不斷加大立法,加強移動服務提供商(SP)的有效監管,從源頭上杜絕有害信息的傳播。另外,手機運營商、網監等相關部門應該對信息及手機業務進行協同管理,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手機文化環境,減少消極因素和垃圾短信等對學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BURGER J M.人格心理學[M].陳會昌,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125126.
[2] 屠斌斌,章俊龍,姜伊素.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問卷的初步編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4):2529.
[3] 羅玉華,黃彥萍,游敏惠.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226.
[4] 韓登亮,齊志斐.大學生手機成癮癥的心理學探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5(12):1216.
[5] GRIFFITHS M.“Internet addiction:Does it really exist?”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M].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8:6175.
[6] TODA M,MENDEN K,KUBO K,et al.Cellular phone dependence tendency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J].Japanese Journal of Hygiene,2004(59):383386.
[7] HAN D L,QI Z P.A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mobile phone addition in colleague students[J].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2005(12):3438.
[8] 徐華,吳玄娜,蘭彥婷,等.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123126.
[9] 熊婕,周宗奎,翟紫艷.大學生手機成癮:量表的編制及初步研究[C]//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 8,2010:167171.
篇10
人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感染是發生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宮頸癌的最主要病因。HPV16E6基因所表達的E6蛋白是重要原癌蛋白之一,高危型HPV16E6蛋白對p53蛋白的降解、滅活與宮頸癌發生有關的觀點已被廣泛接受。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對于HPV16E6蛋白所介導的P53蛋白的降解更敏感,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婦女較攜帶Arg/Pro基因型婦女患HPV相關宮頸癌的危險性更高,而p53 codon72Pro/Pro基因型與HPV相關宮頸癌發生的危險性無關[1]。國內外諸多學者就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結果不盡一致[2]。湖北省是宮頸癌的高發地區之一,研究發現,HPV16是該地區宮頸癌患者主要感染亞型(81.25%)[3]。p53基因第72位密碼子多態性與HPV16感染宮頸癌相關性對與宮頸癌基因水平的篩查有重大意義。本研究運用直接PCR法檢測p53基因3種基因型在HPV16陽性宮頸癌組及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炎組中的分布情況,探討湖北地區漢族人群中p53基因多態性與HPV16相關宮頸癌的聯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7月因宮頸病變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瘤科行宮頸活檢或手術的病例228例,包括156例宮頸癌,7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或宮頸炎,所有樣本均經病理診斷確診(鱗癌149例、腺癌7例、CINⅡ~Ⅲ54例、宮頸炎-CINⅠ18例),患者知情同意,術后新鮮組織標本保存于-70℃低溫冰箱中;所有病例經PCR檢測證實HPV16感染。患者均為長期居留于湖北地區的漢族女性。宮頸上皮內瘤變或宮頸炎者作為對照組,年齡25~48歲,平均41歲,宮頸癌組年齡28~64歲,平均43歲,各組樣本年齡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27)。
1.2 主要試劑
PCR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具體見表1;DNATaq酶及DNA maker DL500均購自北京天根公司。
1.3 DNA提取
用蛋白酶K-苯酚法提取樣品組織DNA,產物溶于TE緩沖液中,置-20℃冰箱中備用。提取基因組產物均經β-globin球蛋白引物行PCR擴增,驗證所提取DNA質量。
1.4 PCR擴增反應
總體系20 μL:DNA樣本1 μL、上游引物1 μL、下游引物1 μL、2×Taq PCR Mix試劑10 μL,去離子雙蒸水7 μL,于冰上混勻,礦物油封頂。PCR反應以p53 Arg/Pro雜合子樣本為陽性對照,雙蒸水為陰性對照。擴增程序為為:94℃預變性5 min;94℃變性30 s,60℃退火30 s,72℃延伸30 s,進行35個循環;72℃最后延伸5 min。
1.5 電泳
使用0.5×TBE電泳緩沖液,PCR產物在1.2%的瓊脂糖凝膠(含1%溴化乙錠)中電泳30 min(100 V,80 mA)。置于紫外燈下觀察,β-globin擴增者在267 bp處出現亮帶者為陽性,否則為陰性,β-globin陰性者則需再次行基因提取及擴增。p53基因多態性檢測中,擴增產物僅在141 bp處有亮帶則為Arg/Arg基因型,若擴增產物僅在177 bp處有亮帶則為Pro/Pro基因型,同時在141 bp處及177 bp處見亮帶則該樣本基因型為Arg/Pro。
1.6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3.0軟件行χ2檢驗及Fish精確檢驗統計分析,計算相關危險度及其95%置信區間以進行危險度評價,P < 0.05為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p53 codon72三種基因型Pro/Pro、Arg/Pro、Arg/Arg在HPV陽性宮頸癌樣本中所占比例分別是22.2%、47.2%、30.6%;三者在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炎組HPV16陽性樣本中的比例分別為32.7%、53.2%、14.1%,兩組總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0),見表2。
Arg/Arg基因型與Arg/Pro及Pro/Pro基因型二者總和比較,Arg/Arg基因型在HPV16陽性宮頸癌組中所占比例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04),其發生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度為2.680,95%置信區間為1.365~5.260。
3 討論
人狀瘤病毒感染是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的主要病因,宮頸癌患者的HPV檢出率達93%,其中HPV16型感染率超過50%,是CIN和宮頸癌中最常見的高危HPV亞型[4]。筆者在湖北地區研究發現HPV16亞型感染是本地區宮頸癌的主要高危因素[3,5],高于歐、美一些國家的研究結果(56.2%~64.1%)[6]。反映了湖北地區高危型HPV的流行具有其地域特點。
HPV16E6基因產物E6蛋白與細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是致癌的中心環節之一,HPV16E6蛋白能通過與細胞內抑癌蛋白p53作用抑制p53的功能,E6持續表達,從而引起細胞惡性轉化。p53基因第72位密碼子多態性在體內能改變E6、E6AP或泛素依賴途徑中其他成分與p53的聯結。Storey A等[1]報道,高危型HPV E6對Arg型p53的降解能力更強。國內、外研究結果不盡一致,歸因于p53 codon72基因型多態性存在對宮頸癌的影響存在種族和地域的差異[2]。Jee SH等[7]分析世界范圍內的70項研究得出結論: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與Arg/Pro基因型比例在HPV16陽性宮頸癌中的分布有差異(P = 0.002,OR = 1.5,95%CI = 1.2~1.9)。
本研究發現在湖北地區漢族人群中p53 codon72基因型比例在HPV16陽性宮頸病變不同進展階段中的分布有明顯差異,提示p53基因第72位密碼子多態性與HPV16相關的宮頸病變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國內四川[8]和貴州[9]的研究報道也支持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是HPV相關宮頸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廣東[10]和新疆[11]對漢族人群p53基因第72位密碼子基因多態性的研究則得出相反結論。對于漢族人群,國內各地區研究結果不盡一致,其主要原因應考慮各地域漢族人群基因差異和其他因素影響宮頸癌的發生。一方面,人群中Arg/Arg基因型比例對研究結果有明顯影響,支持Arg/Arg基因型是宮頸癌發病的遺傳易感因素的研究,如希臘[12]、南非[13]等人群中Arg/Arg基因型比例均較低(9%~20%);而在人群中Arg/Arg基因型比例高的美國白人(47%~56%)的研究[14]則顯示二者無相關性,國內研究也可發現類似特點。另一方面,還有高危型HPV16病毒E6基因變異影響,Duin MV等[15]認為在p53 Arg/Arg婦女中,感染HPV16E6 350T變異株發生宮頸癌風險更高;湖北地區主要流行的HPV16變異株為E6 D25E變異[16],對p53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的相關性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是湖北地區漢族女性發生HPV16相關宮頸癌的重要遺傳易感因素,對于制定基因水平的宮頸癌篩查策略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Storey A,Thomas M,Kalita A,et al. Role of a p53 polymorph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cancer[J]. Nature,1998,393:229-234.
[2]Koushik A,Plat RW,Franco EL.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and cervicalneoplasia:a meta-analysis review[J]. Cancer Epidemiol,2004,13:11-22.
[3]Cai HB, Ding XH, Zhou YF.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a case-control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gynaecological oncology,2008,29(1):72-75.
[4]Walboomers JM,Jacobs MV,Manos MM,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ve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J]. J Pathol,1999,189:12-19.
[5]Cai HB,Ding XH,Chen CC.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ursor lesions in Hubei,China[J]. Oncology,2009,76(3):157-161.
[6]Munoz N,Bosch FX.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3,348(6):518-527.
[7]Jee SH,Won SY,Yun JE,et al. Polymorphism p53 codon-72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 meta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4,85:301-308.
[8]HOU Min-min,XI Ming-rong,CAO Zo-yi,et al.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in Cervical Cancer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PV16,18E6[J]. Journal of West China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2006,37(3):404-407.
[9]Yao Ning,Zheng H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Codon72 Polymorphism and Cervical Cancer[J].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Zunyi,2008,3l(1):1-5.
[10]LI Can-Yu,LIU Ji-Hong,HUANG Bi-Jun.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and Tumorigenesis of Cervical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04,23(11S):1396-1399.
[11]ZHENG Xing-zheng,YANG An-qiang,PAN Xiao-lin,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53 Arg72Pro polymorphism and cervical carcinoma in Uigur and Han women in Xinjiang[J].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2007,36(8):511-515.
[12]Dokianakis DN,Spandidos DA.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as a risk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HPV-associated cervical cancer[J]. Mol Cell Biol Res Commun,2000,3:111-114.
[13]PegoraroRJ,Rom I,Lanning PA,et al.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in relation to cervical cancer inSouth African women[J]. Int J Gynecol Cancer,2002,12(4):383-388.
[14]Calhoun ES,McGovem RM,Janney CA,et al. Host genetic polymorphism analysis in cervical cancer[J]. Clin Chem,2002,48(8):1218-1224.
篇11
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健性狀況
我國銀監會根據相關依據,將我國的商業銀行具體分為了三個大類,分別是由5家大型國有銀行(如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組成的第一類,由12家股份制銀行(如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等)組成的第二類以及由地方性商業銀行(如寧波銀行等)組成的第三類。目前,國際上對于銀行穩健性的研究一般是以CAML的評級系統為參考依據,并分別從盈利水平、資本狀況與質量以及流動性等方面進行評估。然而,通過相關研究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健性大小有逐年下滑的趨勢。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同樣可以從那四個評估方面進行探討。首先,根據近年來各大銀行的資本狀況上面來看,目前各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07年相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一方面這是因為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銀行的各類業務(如業務、理財業務等)的收入有了明顯的減少,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受到了來自股票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對于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說,股票是進行資本金補充的良好方法,而股票市場的不景氣,使得商業銀行資金補充受到了影響,導致資本狀況不佳。除此之外,國家的貨幣政策也給銀行穩健性的保持帶來了不小的沖擊[2]。當然,除了資本狀況,資本質量、盈利狀況以及流動性水平的變化,給我國商業銀行穩健性同樣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比如說,資產質量中的不良貸款、盈利狀況中的盈利能力等,這些因素的大幅度波動,給我國商業銀行穩健性的保持帶來了不小的問題。而正因為這些問題的不斷出現,才使得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穩健性狀況不容樂觀。
三、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商業銀行穩健性帶來的影響
從1995年起,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危機的陰云就始終消散不去,不論是次貸危機還是房地產泡沫,都給全球的經濟穩定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中國的經濟市場想要獨善其身是十分困難的,特別是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他們需求的減弱使得我國產生了一系列如企業效益下降等問題,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速明顯有放緩的趨勢。銀行作為我國進行宏觀調整的最主要載體,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考驗[3]。從靜態方面來看,由于我國及時推出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方面,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暫時是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的,然而,根據相關數據表示,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指標部分已經快要接觸到警戒線,所以,調整相關的政策或是管理手段來穩定銀行的運營是十分有必要的。從動態方面看,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健性指標受到了來自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盈利水平的下降和貸款量的猛烈增速,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健性有了明顯的下降。國際市場上的股票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是影響其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國際上股票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狀況有所緩和,但其中存在的根本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所以,根據相關數據推測,未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健運營可能會受到這兩個市場所埋下隱患的強烈沖擊。當然,除了國際金融危機背景對我國商業銀行穩健性的影響之外,我國商業銀行自身存在問題也對穩健性的保持造成了影響,特別是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不良貸款、資金補充不及時等問題,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自我管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風險,而想要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有效穩定銀行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自我管理是不可忽視的。
篇12
為了規范內審人員對組織控制中風險管理狀況進行審查評價。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了《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本準則對風險管理的審計方法、評價標準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范,有助于內審人員提高風險管理審計的效率和效果,并能夠幫助組織建立并實施適當、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
在風險環節分析活動中,各級人民銀行的工作目標、戰略部署、計劃安排要合理地反映外部環境、可使用資源,要考慮到存在的主要風險。內審部門需要對中央銀行的“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評價。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辦公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控制人員逐步減少,風險的性質和影響程度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各大系統的成功上線和職能部門的應用系統上線運行,雖然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投入,但也給管理者和監督部門制造了更多的風險隱患,內審人員要分析這些環境因素的變化,才能進一步考慮組織機構的風險的變化和控制是否與形勢變化相符,并將分析結果反饋給管理層的審計報告中供行領導決策時參考。
2.風險環節識別和風險評估中的作用
風險識別就是能辨別出有可能發生的、影響單位實現其目標的重要事項(情況),即所有的風險。然后對風險隱患進行風險評估,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影響(損失)程度,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風險環節識別活動中,識別新型的風險環節和風險點是擺在中央銀行內審人員面前的一個新課題。中央銀行的管理層要識別內外部環境中所有的風險環節,不論大小都不能遺漏,保證風險輪廓勾勒的完整性。除了做個別風險分析,還要考慮同時發生某些風險的情況。內審人員可以采用通用的風險分析法,識別單位本身的風險和重要合作者帶來的風險。內審人員還可以運用“情景模擬”等方法,創造性地進行分析,判斷管理層是否完全識別了單位的所有風險,若有遺漏的風險要及時提醒管理層加以考慮。比如,上級主管可以出于整體考慮,認為某部門經營風險較高,二該部門負責人則認為風險在控制范圍之內,內審人員由于特有的獨立地位,可以從客觀的角度分析風險的假設條件、計算方法來評價風險,提供專業意見。
3.風險反應和控制中的作用
了解了風險的重要程度后,中央銀行的各級管理層應迅速做出“反應”,決定是否接受風險、避免風險,還是減輕風險。對于中央銀行完全不能接受的風險,比如違法違規經營的風險,一般是避免這種風險,即放棄帶來這個風險的工作計劃或行動安排,因為任何風險控制的措施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某些風險在中央銀行各業務部門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單位可以接受,不必再采取額外的措施。其他的風險有相對的風險回報,單位可以考慮接受,但要采取減輕風險的措施,才能將風險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獲得預先希望的回報。減輕風險的措施包括減少風險、轉移風險或分擔風險。內審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分析、評價風險回報的合理性、減少風險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接受風險轉移和風險分擔的另一方的風險。如果另一方不能接受該風險,則這種風險控制的措施是無效的。一般說來,內審人員在進行審計活動過程中,都要測試這些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也是內審工作的重要環節。
4.控制活動和風險信息溝通
篇13
3、第11位代表卡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