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十佳大學生事跡材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無畏成長 唱響青春
何詩哲,男,漢族,入黨積極分子,湖北天門人,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土木卓越11801班大三學生。現在擔任土木卓越11801班學習委員,曾任城市建設學院學生會體育活動部副部長。
入學以來獲得過 “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城市建設學院魅力學子”、“優秀學生會干事”、“優秀學生會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一生渴望抵達的目標,給了我們一種積極進取的狀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和贊嘆。正因為如此,我時刻保持一種探索的熱情,激勵著自己,在各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且一直腳踏實地的前進著。我帶著初心進入大學,不僅增長著學識,也由青澀步入成熟,唱響著屬于我的青春旋律。
學習:拼搏主旋律
大學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地方,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才是我們達成理想的最佳途徑,所以我始終以學習為本,立足于自己的專業,不斷鞏固自己所學。學年綜合測評專業第一;一次性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英語四級548分;參加普通話等級測試,獲二級甲等。另外,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在第二屆國際大學生混凝土龍舟競賽中獲得三等獎,第五屆和第六屆長江大學“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創意組”校級二等獎。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被評為“城市建設學院魅力學子”和長江大學“三好學生”的稱號,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除了專業課方面的學習,我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極參加各項知識競賽,獲得長江大學大學生安全文明教育委員會安全知識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組織管理知識競賽“校級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職業發展大賽校級賽三等獎,第二屆全國高校創新英語挑戰活動綜合能力賽(大眾組)初賽優秀獎。
工作:蛻變伴奏曲
進入大學以來,我從未離開學干工作的平臺,參加初干班培訓并結業。無論是在班級擔任的學習委員,還是在院學生會擔任的體育活動部副部長,對于老師、同學交給我的事情,我都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也培養了我沉著冷靜、積極應對、不斷調整的良好能力。經過兩年多的鍛煉,我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能力。我協助組織并參加過18級城市建設學院新生杯籃球比賽、協助組織城市建設學院元旦晚會、組織學院的校運會選拔和參賽工作,都獲得了老師們的認可,獲得“優秀學生會工作者”和“優秀學生會干事”的稱號。在班級工作中,我積極配合老師,及時和老師、同學交流,擔任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中間人”的橋梁角色,獲得了同學們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篇2
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的根本途徑。促進教育公平,必須解決好農村和貧困家庭孩子教育問題,扶貧要扶智,治貧先治愚,想方設法解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面臨的實際困難[1]。2015年,《關于聯合開展高校學生資助情況調查與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定期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復核,并抽選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實地復核。將貧困生認定工作與經濟困難學生家訪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程序和工作體系,對改善高校資助工作現狀,探索符合高校實際情況的精準資助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現狀
(一)貧困生認定基本情況
貧困生認定工作是實現精準資助的基礎。學校根據困難學生本人及所在家庭所能籌集到的獎金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困難和特殊困難。家庭經濟困難(含一般困難)學生是指不能同時既提供學費、住宿費,又提供在校的生活費者,需要依靠貸款或其他資助完成學業。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指本學年學費、住宿費需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繳納,同時需要資助維持在校期間生活費者。
(二)貧困生家訪工作內容
為了解貧困生家庭情況,加強家校溝通,宣傳黨和國家的資助政策,學校持續開展貧困生家訪調研工作,資助工作人員赴重慶、四川綿陽等西部城市,以及宿遷、連云港等江蘇所轄區縣的部分貧困生家庭進行了實地家訪,截至2016年7月,一共走訪3省(市)62個區縣的貧困生家庭112戶。家訪對象以特殊困難的農村貧困生家庭為主,通過實地走訪,為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給予不同程度貧困生相應資助提供了參考依據。
1.家庭經濟情況核查。通過實地考察貧困學生家庭成員組成、住房條件、收入來源等實際經濟情況,了解家庭遭受自然災害或突發意外事件等情況,對所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等級進行復核,為進一步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提供真實依據和有效參考標準。家訪對象絕大多數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蘇北地區及其鄰近區域,經濟情況相對落后;從家庭戶口類型來看,19戶為城鎮戶口,93戶為農村戶口,受地理位置、文化教育等因素的限制,家庭經濟條件并不寬裕。
2.工作調研及政策宣傳。通過實地與受訪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加強對國家及學校資助政策的宣傳,探訪學生及家長對國家、學院及學院相關資助政策的了解情況,鼓勵學生爭取獲得更多的獎學金和其他渠道的資助。在與家訪對象的交流過程中,學生對國家資助政策以及學校資助工作的了解情況存在差異。學生或家長對資助政策比較了解的約1/4,絕大多數了解自己所獲獎、助學金;學生對資助工作的建議和意見中,近1/10的學生希望可以通過更多渠道加強對資助政策的了解。因此,工作人員在家訪過程中加強了對國家及學校資助政策的宣傳,重點介紹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各類獎、助學金及勤工助學等資助政策。
(三)家訪調研結果
1.困難等級認定結果準確度。112名學生中,共有低保家庭10戶,單親撫養的有11人。家庭人均年收入0.3萬元以下的28人,家庭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72人。多數農村家庭的房屋破舊、家具簡陋,城鎮家庭的房屋裝修簡單、電器和家具較陳舊;從學生家庭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與困難等級認定結果相一致。
2.家庭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根據家訪情況來看,這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主要包括父母收入低、家人中有患病、家中上學子女多、家中有零收入的老人需要贍養、家中有欠款以及家庭受自然災害使家庭財產損失較重。從整體來看,81%的家庭經濟困難原因是父母收入低,其次是家中有人患病,比例超過50%。此外,家里有零收入的老人需要贍養、上學子女多以及遭受自然災害等也是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合計比例約50%。家庭經濟困難往往由多個原因共同組成,53%的家庭貧困原因為二項,24%的家庭貧困則由三項及以上原因組成。
3.突發性事件對家庭經濟的影響。部分家庭遭受了對家庭經濟影響較大的意外情況,42戶家庭發生意外事件共57項次。其中,出現家人去世、傷殘情況的25戶,受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12戶,其他意外情況主要有意外事故、下崗、投資失敗等。這些突發性事件均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造成了較嚴重的影響,甚至是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
二、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路徑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的認定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核心和基礎,資格認定是否公平直接決定了整個制度的公平與否[2]。做好家庭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對于有效合理公正地分配使用有限的資助資金、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維護社會公平、建設和諧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3]。
(一)健全貧困生認定體系
1.完善貧困生認定體系。為更加科學地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應明確流程、細化標準,制定和完善相關學生經濟狀況認定的規章制度,開展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的研究,結合上級提供的指導性意見,以及在實地家訪過程中積累和總結的經驗,圍繞學生戶口類型、生源地、父母職業等家庭成員情況以及家庭收支情況等指標,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構建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高校貧困生認定綜合評價體系,為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認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實行貧困生資助數據動態化管理。為確保資助工作的持續性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應是一個保持基本穩定的信息庫,但也不排除部分學生家庭因突發事件等情況而使家庭經濟狀況有了較大的變化。因此,貧困生信息庫應該實行動態化管理模式,即在每學年或學期初進行認定審核,形成貧困學生信息庫,掌握所有貧困學生所獲資助的基本信息,調研學生在校期間消費情況,同時通過家訪等形式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所在地的建檔立卡情況,確保每一名貧困學生能夠及時、足額獲得相應資助。
(二)強化資助工作監管力度
1.加強資助工作隊伍建設。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一支以校級資助中心工作人員和學院輔導員為主體,以班主任、學生干部為輔助的資助工作隊伍,應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從而使工作人員在思想上重視貧困生認定和資助工作,依據認定流程和材料來進行綜合認定。同時強化資助監管工作,使資助政策真正落實到需要資助的學生身上,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此外,資助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加強理論研究,健全和完善學校資助育人體系。
2.探索參與式資助項目。參與式資助是以新時期教育發展為背景,以提高學生資助質量為核心,以資助項目管理為手段,通過師生互動、平等參與來推動實施的資助管理新模式。開展參與式資助項目應堅持陽光操作,并借助資助社團提供的感恩、實踐等育人平臺[4],探索資助育人的路徑,實現以資助育人效果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參與式資助在給予學生資金和物質幫扶的同時,還給予了學生認知上的指導幫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勵和情感上的互動,在支持學生成長的同時,通過方法上的指導,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促使他們積極樂觀地度過大學生活[5]。
(三)開展資助宣傳教育活動
1.開展誠信教育。不斷改進和創新宣傳方式,對國家資助政策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誠信教育為主體,組織開展畢業生誠信還貸宣傳等活動,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誠信意識,傳遞青春正能量。通過新媒體和“資助誠信”專題網站等宣傳平臺,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在貧困生認定、獎助學金申報及還貸過程中堅守誠信準則,確保精準資助工作實效。
2.加強感恩勵志教育。積極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評選“十佳學生”、開展資助系列主題征文活動,將優秀貧困生事跡材料匯編成冊予以表彰宣傳,樹立典型,
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勵志勤學的氛圍。并推進受助學生感恩教育,鼓勵受助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義務實踐工作,將感恩勵志教育有機滲透到教學和貧困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道德品質的培養過程中。
三、展望
實現貧困生精準資助,重點在于提高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精準度。目前的資助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開展貧困生家訪核查工作時,選擇便利抽樣法的形式,其隨機性較大,不能完全體現認定結果的準確性。開展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研究,通過與資助工作者訪談交流、貧困學生家訪及問卷調查等途徑,探究促進資助認定工作公平、公正的對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體系,進而實現對貧困生的精準資助。
參考文獻:
[1]翟振元.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深入 學習貫叵敖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 貫徹同志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 報,2014-09-10.
[2]吳迪.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及 建議[J].高教探索,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