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考研英語學習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 模擬動感畫面 突破實驗難點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應用性較強的基礎學科,教師演示的實驗和學生所做的典型實驗在教學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很多實驗其反應的過程無法明確的顯示,這樣會使這些教學內容變得抽象和枯燥,說服力不強,造成學生難以理解,更達不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如果這時把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到相應的課堂教學中,借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多媒體工具制成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通過課件用多媒體畫面逐一展示其反應過程,模擬出實驗現象,使微觀現象“宏觀化”、動態過程“可視化”、空間想象“直觀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不僅能高度地吸引學生,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相關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達成實驗教學目標。
2.1 模擬生成有毒害物質的實驗 減少污染 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初中化學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實驗,要驗證如CO、NaNO2、甲醇等物質的毒害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講解,根本無法在課堂上用實驗展示,對其中涉及的原因更是無法讓學生去感知,這時可借助計算機三維動畫來實現。如我講授CO的毒性時,做了這樣一個課件:用動畫方式在一個比較大的容器中通入一段時間的CO,然后將一只活潑好動的小白鼠放入容器中,上面蓋上容器蓋,只見小白鼠先活動很快,然后慢慢走路有點跌跌撞撞,最后無力再動而倒在了容器底部。現象既生動又特別,緊接著又展示一個相應分析的過程,通過動畫形式將CO如何進入小白鼠體內,如何與小白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以及結合后血紅蛋白不能很好地與氧氣結合,造成小白鼠體內缺氧而逐漸死亡。經過這一過程的模擬展示,學生情緒高漲,可以說印象相當深刻。然后又聯系到生活中如燃氣熱水器為什么要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冬天用炭火取暖時一定不要緊閉門窗,生活燃料或交通工具的燃料盡量采用天然氣而不用煤炭,等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內容。通過這樣的形式和手段而進行的模擬實驗既減少了有毒、有害物質對學生的傷害,又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2.2 播放一些錯誤事例 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學生通過中學化學的學習常常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學會一些基礎的化學知識為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二是讓學生把所學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分析、處理一些具體事例。當我們在實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時,僅憑通過口頭說教往往沒有多大的說服力,而我們又無法在課堂上直接用人體或其他動物來做實驗,怎么辦?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比如,在講授濃硫酸的有關知識時,要展示和分析濃硫酸的腐蝕性,以及濃硫酸的稀釋方法不能反向操作等,我們采用先通過互聯網,有意識去搜尋一些關于濃硫酸毀容事件,濃硫酸使木材、紙張、蔗糖炭化的圖片或動畫片,并通過一定的程序制成相應的課件,在課堂上展示,然后演示一次具體的濃硫酸腐蝕木材、紙張的實驗給學生觀看,又趁熱打鐵通過這些危害來講解牢記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危險時的注意事項和處理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2.3 制作模擬動畫 揭示微觀本質 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把一些抽象的、微觀的化學過程模擬出來,從而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既避免了許多煩瑣的講解過程,又能大大增強表現力,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化學變化的實質”時,雖然通過前面的學習做了一些化學實驗,如水的電解實驗,但要理解“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是物質的分子不斷分解為原子,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的涵義,單靠語言和文字等傳統的教學手段來描述,學生難于理解和掌握,如果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相應的課件進行緩慢的動畫處理,就能生動形象地揭示和再現分子的分離和原子的重新組合,變抽象為直觀,變遐想為感知,從而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我們在處理這個內容時,以電解水的實驗為例,先演示一次真實的電解水的實驗,然后將電解水的動畫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顯地看到水分子是怎樣被破壞變成氫、氧原子的,氫原子和氧原子又是怎樣重新組合分別形成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通過這種微觀過程的模擬展現,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到了化學知識,又啟迪了學生的抽象思維。
3 再現實驗現象 增強對比性
我們在演示新實驗時,為了和以前做的相關實驗進行對比,我們也將新、舊實驗模擬成動畫在多媒體上展示,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不同,然后得出科學的結論。這樣做一方面通過實物模擬再現,喚起學生淡化的記憶,另一方面通過對比模擬實驗,可以加深對新舊知識的認識、對比和掌握。例如,在演示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后,提出問題:“鹽酸還能與什么物質反應?”學生回答:“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等”。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銀幕上出現四支試管,分別都盛有一定量的鹽酸,分別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放入金屬鋅粒、放入生銹的鐵釘,反應現象各不相同,學生一目了然,清楚可見,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相關化學知識的掌握更加清晰明朗。可見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幫助學生重現、歸納、復習、對比知識內容,也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
篇2
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究竟學些什么,應當有個大致計劃。下個月在學習上應解決哪幾個主要問題,心中是應當有數的。而本月的第一個星期要解決什么問題,第一個星期每天干什么,就應當制訂得具體些。這樣,就把在一個較長時間內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分到每周每天去了。這樣安排以后,在每天學習時,心中就會明白當天的學習任務在學習全局中的地位。
(3)要從學習實際出發
在制訂學習計劃時,不要脫離學習的實際情況,不少學生在制訂學習計劃時勁頭很足,但往往忽略了實際情況,結果實行起來感到困難重重,十分緊張。 什么是學習的實際呢?
(4)要留有余地
計劃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步驟是在學習之前擬定的,是設想,畢竟還不是現實。要想把計劃變成現實,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思想可能會發生某些變化,學習的各種條件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學習計劃訂得再實際,也難免出現估計不到的情況。所以為了保證計劃的實現,學習計劃不要訂得太滿、太死、太緊,要留有機動時間,目標也不要訂得過高。在機動時間內安排一些一旦完不成對當時學習影響不大的學習任務,或者說,安排一些時間性不強的學習任務。
(5)要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早晨或晚上,或者說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可安排側重記憶的科目,如: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叮以安排做習題或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科目。學習和適當的體育活動交替安排,記憶和計算的科目可以交替進行,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起,等等。由于學習安排的不同,在同樣的學習時間內,就會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
(6)注重效果,及時調整
在計劃執行到一定階段以后,就應當檢查一下學習效果如何,以便及時調整計劃,使之更加切實可行。
xx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按照我們國家的傳統習慣,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應該辭舊迎新,應該比上一年度更加有作為,我們要牢牢記住現任****中央總書記、xxxx同志講的一句話:我們要既往開來,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們既要看到過去的...
學生的時候學期開始都會給自己定一個學習計劃,可計劃總是沒執行了多久就被拋在腦后,今年姑且再做一個計劃,且不論結果如何,能有個開頭也總歸是好事。
寒假已經臨近為了在寒假中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按時學習生活,做事有規律,更好地度過一個快樂,充實,有意義的寒假,特制定此寒假學習計劃1、每天足量學習6小時,內容包括:寒假各科作業:語文閱讀、數學練習、英語聽力等2、每日英語聽力或...
上一學期,學習生活部在院學生會、團委的帶領下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履行了自身職責,發揮了作用,受到了同學們、老師的一致好評。
一、內容方面:1.考研英語閱讀理解方面考研英語閱讀理解該怎么復習,之前可能同學們一直堅持著每天做兩篇或者四篇閱讀理解,最后一個月還需要堅持么?這個量和節奏該怎么把控?答:閱讀還是要堅持做的,在考試之前的日子里一定要讓自己保持...
篇3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1-0103-02
一、引言
目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不高,尤其是內部學習動機不強,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差、英語綜合水平普遍較低。這具體表現在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行為散漫、不守紀律、不刻苦、經常逃課等不良行為,其直接結果是他們英語考試常常不及格或勉強及格,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綜合技能不能全面而良好的發展。這一不良現象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視。因此,如何有效地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就成為高校英語教師的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
二、學習動機的含義
1.學習動機的定義。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因素,是激勵、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許多不同種類的因素促成的,例如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學生對學習的必要性的認識程度、學習興趣、愛好或習慣等。同時學生還要有一定的學習目標,因為學習目標是學習的方向。
2.學習動機的類型。從學習動機的來源上看,學習動機可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如果學生具有強烈的內部動機的話,他們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同時,這類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面對學習中的一切挑戰,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外部動機是指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強的學生對學習所帶來的結果十分感興趣。當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時,學習動機就會隨著目標的實現而減弱。同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不敢面對失敗,因此有時會選擇一些挑戰性低的任務。
從動機的類型不難看出,內部動機在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扮演著主導的作用。學生只有真正對英語感興趣,有求知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接下來,本文就內部動機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做進一步的闡述。
三、內部動機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1.內部動機可以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英語。當前,很多大學生學英語的原因不是他們喜歡英語。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根本內在動力。學生只有打心底喜歡英語,對英語感興趣才能真正地學好英語。
2.內部動機可以使學生勇敢面對英語學習中困難的挑戰。在英語學習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知識方面的困難,對于那些內部動機不強的學生來說,也許就知難而退了,可是對于那些內部動機強的學生,他們認為學習中遇到困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從不因困難而退縮,他們能夠挑戰學習中遇到的一切困難,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3.內部動機可以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持久性。有的大學生在學英語時不能夠持之以恒,想學時猛學,不想學時一個月都不看一個英語單詞;有的學生這學期還不錯,但是因為考試沒考好,從而在下一學期就對英語失去了信心,結果成績一落千丈。如果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強的話,他們就不會這樣做。并且會在學習中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制訂一個嚴格的學習計劃,他們的英語學習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暫的,因為他們喜歡英語,對英語感興趣,每時每刻都想學好英語。
從以上所述的目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學習動機的含義以及內部學習動機的重要性來看,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而如何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是教師必須深思的一件事情。
四、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內部動機的策略
1.教師應培養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1)教師在教學中把中外文化結合起來講解,可以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研究表明,本民族文化知識同第二語言文化知識之間具有分歧或差距時,對引起學生的注意最為有效。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入中外文化的對比與講解,可以使學生受到中西文化的熏陶,從而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2)教師把英語教學與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講解,可以培養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數學系有許多學生都對英語不感興趣,故教師在數學系上課時可以多給學生講解一些與數學專業知識相關的英語知識,這樣的話,學生不僅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感興趣,而且慢慢地會對英語學習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2.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適當的英語學習目標。教師應幫助學生主要確立以下兩方面的學習目標:(1)教師要幫助大學生樹立長遠的英語學習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社會意義的時候,他們才能確立遠大而崇高的英語學習目標,從而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也得到了激發。(2)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幫助大學生樹立具體的、詳細的英語學習目標。只有當學生把近期具體的目標一個個實現的時候,才能談及自己長遠的目標。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制訂一些比如學期計劃、學年計劃、四六級考試計劃以及考研英語復習計劃等,通過這些短期目標的明確,學生會對英語學習漸漸產生興趣,開始探索英語的奧秘和樂趣,從而激發了他們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
3.教師應使自己的教學內容多樣化。當選編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時,教師應在深入分析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注重教材的多樣化和興趣化。在上課時,當一個知識反復練習了好多次時,往往使學生感到厭倦,伴隨著注意力不集中、聽課不專注等現象。所以,英語教學內容一定要安排得多樣化和趣味化。多樣化是指在一堂課或一個教學階段中的教材安排要靈活多樣,教材里的練習形式也應該多樣化。興趣化是教材的內容一定要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當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時候,學生自然對老師的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上課會變得專心致志,學生的內心就會喜歡這個老師,喜歡英語,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也就被徹底地激發出來。
4.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課、不同的教學環節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強烈的內部學習動機。比如在大學英語課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語法翻譯法、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分組教學法等傳統或目前盛行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教師的課才不會死氣沉沉,同時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生的內部動機也自然地被教師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出來。
5.教師應幫助學生多參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教師經常積極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語言學習環境,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定期邀請英美國家的一些專家或者國內一些知名英語學者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活動,也可以組織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等活動。參加了這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后,學生會對英語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的興趣和內部動機會被激發出來,從而更加喜歡學習英語,學習成績也會進一步地提高。
五、結語
總而言之,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內部學習動機是當前高校英語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地探索一些可以使學生真正想學英語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把英語學習當做一種樂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洪玉,何一粟.學習動力[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篇4
教育部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地將自主學習能力列為大學英語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1]互聯網的發展為學生開展網絡自主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可能,許多高校開始建立英語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靈活的學習方式。
語言自主學習中心正是適應新時代外語教學改革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它由計算機網絡與數字化語言實驗室有機整合而成,教師既可以利用它的豐富資源授課,也可以有效地對學生們的自主學習過程監控并及時給予反饋。同時,語言自主學習中心憑借其多方面的優勢也可吸引并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并拓展自身的獨立學習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一、建立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理論基礎
基于網絡的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主要源自于自主學習和人本主義兩大理論的不斷發展進化。
1.自主學習理論。“學習者自主性”這一概念由Holec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他將自主學習定義為“能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他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五個方面: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速度、調整學習策略、監控學習過程以及評估學習效果。自主學習必須有兩個前提:一是學習者能決定自己的學習,二是必須有一個學習環境,使學習者能對自己的決定承擔起責任。[2]Gardner和Miller(1999)在此理論基礎上,從分析學生的需要出發,介紹了教師和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角色以及學習者如何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和利用學習中心的資源,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學習計劃和簽訂學習合同,并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學習效果,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3]
2.人本主義理論。自主學習的另外一個重要理論基礎為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A.Maslow)和羅杰斯(C.R.Rogers 1969)。該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意義學習,這種學習以個體的積極參與和投入為特征,是一種自發、自主、自覺的學習,主要包括四個要素:個人參與性、自發性、滲透性和自我評估性,提出要廢除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角色,以促進者的角色代替,促進者的任務就是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提供促進學習的氛圍,使學生知道如何學習。[4]
二、國內外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研究現狀
國內外學者對自主學習中心的相關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迄今已在自主學習中心的籌建、使用、資源、評估等諸多層面的研究上取得成果。Holec(1985)提出自主學習中心須滿足下列三個條件:①一個擁有合適資料與資源的基本設施;②接受過相應指導培訓的教師;③向使用中心的學習者提供有關該系統信息的有效渠道。[2]Fitzgerald(1999)在其文章中就自主學習中心的多媒體資源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在選擇軟件和選擇過程中需考慮的標準。[5]國內學者的研究集中在兩大類:①介紹和評論國外自主學習理論;②研究如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探索了外語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與途徑。華維芬(2001)就深圳大學的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建立向該校學生進行了調查,表明了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建立自主學習中心的必要性,探索了自主學習中心的功能與種類、構成要素及相關問題。[6]
隨著相關理論的深入發展,各國紛紛建立專門的自主學習中心。歐洲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學習中心是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語言中心。它們不僅提供大量的資料供學習者自學之用,同時也將指導、對話交流和課堂教學等與學習者的自學相結合。亞洲的自主學習中心多擁有聯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LL)和網絡輔助教學(WELL)資料,而且多從外語教育機構發展而來。[7]目前,我國國內如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多家院校都建立了網絡自主學習中心。同時,也有相當部分的高校正在積極籌建網絡語言自主學習中心。這些自主學習中心的建立為學習者大量吸收語言信息,加強語言習得,最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多種功能
1.真實語言情境功能。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將文字、聲音、音樂、圖形、動畫和聲像技術等多種多媒體形式與計算機集成起來。它所具有的交互性、集成性、形象性和自主性等特點尤其體現出自主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真實的語言情境可以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母語的依賴性,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引發自身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活動,從而有效增強英語實踐能力。[8]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可以提供系統平臺,充分支持大學生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自主訓練,集多種學習功能于一體,促進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形成。同時該平臺還支持學習路徑記錄、課程作業、在線考試、自主測試、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等功能。同時,自主學習中心可涵蓋大量的英語學習資源,包括各種大學英語教材,如考研英語,英語四、六級,英文電影,英語散文、英文小說、著名演講、英語新聞、英文歌曲等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學習者可以通過同步播放圖像、文本、聲音等多媒體英語資料而提高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在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2.自主學習功能。語言自主學習中心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利用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學習,學生的各種感官受到相應的刺激,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們可以自主地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和使用各種學習策略、查看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結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9]同時,自主學習中心淡化了人為的環境因素,有些學生由于性格羞怯、內向等原因,在傳統課堂上難以積極參與語言活動之中。但在語言學習中心,因為面對機器,可幫助其克服對于語言及周圍環境的恐懼感,從而有利于這部分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
3.師生互動功能。學習是學習者、導師之間相互影響的一項社會活動,因此,師生之間的交互活動非常重要。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建立,彌補了傳統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不足,使教師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提供更多指導和幫助。學習者通過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可以實現“人機對話”,進行聽說能力訓練;學習者還可通過聊天室、博客、論壇、E-mail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互動,還可以實現作業的網上提交,及時溝通、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定期地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與監督。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授課時間有限,課余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與評價,而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出現適時地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得師生可隨時對學習進行交流與探討,從而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4.監控、評估功能。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自學,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而進行。無論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自主學習,還是課堂外學生相對獨立的自主學習,教師都要以監控者的身份出現。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建立,真正將計算機技術與語言學習相結合,并可通過計算機系統來管理教學,將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具體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對教師的評估等。[6]評估的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策略與方法的調整。
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語言自主學習中心需注意的兩大問題
1.學生與教師各自角色的轉換。要真正發揮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對于英語學習的輔助作用,學生和教師都應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學生要突破自身傳統的角色約束,將自己從傳統英語課堂中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與主導者。自主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把自主學習中心當作一個大型現代圖書館,僅僅只是利用其中的資料完成老師規定的任務,而是自己掌控學習進度、自己選擇學習資料、自己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的角色也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轉換為指導者和促進者。即要幫助學習者確定語言學習目標,選擇適當的學習材料和設備,制定符合學習者自身學習特點、切實可行并能充分利用自主學習中心資源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習者適時地調整學習進程,參與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評估。[10]
2.完善的管理培訓。隨著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建立,除了相關的硬件設備,更應注重教師及管理人員的培訓。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也要熟悉網絡自主學習中心的軟、硬件配備狀況,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引和培訓。同時也要重視技術管理人員的培訓,只有他們熟悉自主學習中心的設施和運作,才能對學生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從而真正發揮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的作用。同時,教師和管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切實擔當起指導者的重任。學校應針對具體情況,多安排教師到其他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自主學習中心應用經驗的學校進行調研和學習,使其能更快地學習先進經驗,并應用到實際的新型教學模式中,以促進他們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
五、結語
伴隨著信息化新型教育環境的發展,改革傳統教學管理模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而要想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要的是提供一個資源豐富、操作便捷、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網絡平臺。由此可見,發展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對于外語教學來說是大勢所趨,也勢必將帶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但要真正使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出優勢特點,達到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還需要廣大的教育者們持之以恒地、不懈地努力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 H.On autonomy:some elementary concepts[M].London:Longman Group,1985:173-190.
[3]Gardner D & Miller L.Setting up Self-acces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8-230.
[4]汪軍,徐沂,嚴曉球.學習者自主的理論溯源[J].中國西部科技,2007,(6):90-91.
[5]Fitzgerald S.Multimedia provision in a self-access center[C].Hong Kong:HASALD, 1999:75.
[6]華維芬.自主學習中心——一種新型的語言學習環境[J].外語界,2001,(3):41-45.
[7]徐錦芬,占小海.國內外“學習者自主”研究評述[J].外語界,2004,(4):2-9.
[8]張云霞.自主學習中心-多媒體外語教學的有效輔助途徑[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113-114.
[9]唐韶鳳.關于建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探索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8,(4):142-143.
篇5
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在各個高校掀起如火如荼的熱潮,為了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教育部于2007年頒布了修改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即“各高等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非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1]同時強調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必須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體現人文個性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能力。本文著重探討了大學英語選修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及如何利用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大學英語選修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作為高校花費時間最多的學科,教師和學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教學效果卻不斷受到社會各界的抨擊。多數大學畢業生經過了十多年的學習,仍然不具備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無法適應工作和社會的需要。在校的大學生也對大學英語教學不是很滿意,認為在大學英語課上什么也沒學到,甚至比起高中階段的英語水平和詞匯量都有所下降。針對這一現狀,曾有專家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學英語和中小學英語使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基本相同,大學英語作為高級階段的教學毫無特色可言。自從大學英語改革實施以來,涌現出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教學改革方法和措施,但多數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仍局限于傳統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課程設置上統一為兩年制的基礎必修課,課程類型只包括讀寫課和視聽課,教學模式仍然側重于傳統的詞匯教學和語言的基礎訓練,評價手段單一。英語必修階段結束之后,提高階段選修課程設置匱乏,內容重復,不僅忽視學生的多層次英語水平,而且忽略了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切實要求“根據學生的專業差異和個體差異設置不同的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際交流的增加,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1世紀,國家需要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過硬同時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目前大學英語必修課程仍然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主,課程設置上并不考慮學生專業的不同,缺乏社會需求導向,與學生未來的實際工作相脫節,因此大部分學生經過十多年的英語學習,雖然已積累了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很難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實際應用,難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需求。所以改革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通過開設多元化、層次化大學英語選修課程,培養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利用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動下,許多高等院校實行了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和入學的摸底考試按照一定比例將學生分成A、B、C三層,然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但實踐證明,這種分層教學只是部分地照顧了不同起點的學生,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數的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難以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難以滿足學生專業差異和個體差異。為此,各個高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紛紛開設形式多樣的英語選修課,一方面保證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做到大學四年英語學習不斷線;另一方面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去選修商務英語、實用英語寫作、影視欣賞、跨文化交際等應用型、實用型選修課程,以學生的專業為導向,充分發揮英語的工具性特點,把語言的優勢和專業知識相融合,不僅使其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了學生的就業平臺。雖然各個高校實際情況不同,所開設的英語選修課也各不相同,但總的說來,可以把選修課歸納為以下五大模塊:語言技能模塊(視聽說技巧,實用英語寫作);考研模塊(大學英語六級,考研英語);語言文化模塊(英美文化,中西文化對比);跨文化交際模塊(影視欣賞,商務英語);實用翻譯模塊(口筆譯,專業翻譯)五大類。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各異,大學英語選修課程設置應該多元化和層次化,充分考慮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設置與各專業對外語能力的要求相匹配,提供不同的語言學習模塊。
《課程要求》不僅強調了英語選修課設置的必要性,還明確提出“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1]所謂自主學習,顧名思義,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由學生獨立地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學習形式。選修課程的設置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也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有利的軟件和硬件環境,如:多媒體數字語言實驗室、自主學習平臺、網絡教學平臺。基于校園網創建的大學英語選修課的自學平臺將彌補和豐富傳統必修課教學內容的局限與不足,在此平臺上,建立課件下載、在線教學、輔導答疑、在線測試、視頻點播等板塊,從語音、語法、聽力、口語、翻譯、寫作到英美文學欣賞、跨文化交際、專門用途英語等課外閱讀材料都可以放置在數字語言實驗室自主學習平臺上。“開發、設置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連貫性的選修課教學體系,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間斷學習英語的良好條件和環境,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具有各層次英語技能的人才。”[3]
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日趨得到發展和完善,隨著社會對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為適應現實生活中大學生英語水平呈多樣化、層次化以及社會需求的多元化的特點,高校結合自己具體的辦學情況,把開設各類選修課程和培養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能力有機結合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
2.韓戈玲,祁小雯,戴煒華.立體化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實踐和研究[J].外語界,2009,(2)66-73.
篇6
據英國醫學會研究理事羅杰?考克斯介紹,這一研究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僅僅鍛煉或節食來對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員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過藥物或者其它方法“關閉”這種基因,從而在根本上解決減肥反彈問題。
手機影響心理健康
“喂,喂,你說什么?信號不好,聽不見!”類似的場景無論在電視上還是生活中都很常見。研究發現,手機對現代人的影響超過錢包,手機丟了,大多數人不到一小時就會發現,而錢包丟了,可能一兩天才會發現。日前,某雜志撰文指出,手機不僅拿在手里,也可能“長”在心里,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不少人老是聽到手機在響,掏出手機看,卻并沒有來電或短信。這是一種“手機幻聽癥”,在高級白領、媒體人員以及銷售業務人員中很常見。長時間的幻聽,會使人過度緊張,產生煩躁、焦慮等情緒。因此,癥狀較輕者,不妨養成睡覺前關機的習慣,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機,更好地緩解壓力。情況嚴重者,則應該考慮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煙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夜貓子”(喜歡熬夜的人)比“百靈鳥”(喜歡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煙上癮,而且戒煙難度更大。
研究人員對23000多對雙胞胎進行了長達3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夜貓子”成為癮君子的可能性比“百靈鳥”更大,吸煙上癮后戒煙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產生尼古丁依賴癥。
研究人員表示,一種可能是,由于尼古丁會讓吸煙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狀態,因此“夜貓子”更可能用吸煙來提神。另一種可能是,“夜貓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館等吸煙環境,這也增加了他們吸煙上癮和戒煙難的可能性。另外,“夜貓子”尋求上癮行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腦中的多巴胺和類鴉片物質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夜貓子”要想徹底戒煙,最好改變“睡眠模式”,嚴格早睡早起,這必然會大大提高戒煙成功率。
電腦族常吃黃花菜可預防電腦臉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經常與電腦打交道的人,由于長時間面對沒有生命的電腦屏幕,而與人的交流越來越少,會在不知不覺中生出一張表情淡漠、冷峻的“電腦臉”。
國外兒科醫生新近發現,人的笑容與鐵質有關聯。研究資料顯示,凡是面帶微笑、眼球靈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嬰兒,其體內的鐵貯存多數正常;相反,面孔嚴肅、呆板,或1小時內僅發笑1~2次的寶寶,血中鐵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為體內缺鐵的一個早期警報。
人們都知道菠菜富含鐵,其實,黃花菜中所含的鐵是菠菜的幾十倍。古人曾給黃花菜(金針菜)起名叫忘憂、療愁,這足以說明黃花菜的功效。在我國的徐州,有道傳統名菜“軟炸黃花菜”,用黃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雞蛋糊裹炸,食之軟嫩而得名,最適合“電腦族”們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過敏
英國《流行病和公共衛生雜志》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秋天出生的孩子發生食物過敏危險更大。
芬蘭奧盧大學研究人員調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蘭東南部的近6000名兒童。研究發現,在母親子宮內11周時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過敏幾率為11%。而母親懷孕11周時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過敏發病率只有6%。
研究人員對研究期間花粉水平進行分析發現,4~5月份正是樺樹和赤楊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發現,孕期接觸花粉會增加孩子食物過敏危險。研究人員發現, 4~5月份母親妊娠11周的時候接觸花粉最多,孩子發生牛奶和雞蛋過敏的危險,比母親妊娠11周時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減慢呼吸有助緩解疼痛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減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緩解疼痛感。研究人員分別選取了兩組年齡在45歲至65歲之間的女性進行研究,其中一組為受到慢性疼痛困擾的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另一組為健康女性作為對照。
實驗過程中,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減半狀態下,其手掌分別受到適度的熱脈沖的沖擊。每一次熱脈沖之后,研究人員都會記錄下她們報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緒的變化等參數。結果發現,對于健康女性來說,當減慢呼吸時,她們感覺到的疼痛程度也隨之降低。而對于患病一組的女性來說,整體上的作用不很明顯,但那些情緒相對樂觀的患者,也能借助減慢呼吸緩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員說,這一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解釋為何瑜珈等一些活動通過調整呼吸來放松身心,提升情緒。
烤肉醬汁能減少致癌物質
肉類在烤、煎、炸等高溫烹調時,會產生一種叫做雜環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在體內蓄積,可能誘發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癥。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鮮牛肉和用調料腌過的牛肉燒烤后,對比二者的雜環胺含量。發現腌過的肉高溫燒烤后,所含雜環胺比未經腌制的低40%以上。經過對多種調料的測試發現,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過的肉,高溫烹調后產生的致癌物最少。這是因為,烤肉醬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熱的時候首先吸收熱量,可以保護中間的肉塊不會驟然受到高溫,從而減少了致癌物質產生的機會。另外,烤肉醬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礙致癌物質產生的原因。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預防高溫加熱食物對人體的危害。
因此,建議在燒烤、煎炸肉類前,放些調料腌半小時,不僅味道好,還可減少致癌物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