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國語學習材料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國語學習材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材料學科;教學模式;教學體系;開放實驗;實驗教學平臺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材料學科發展迅猛,社會對材料領域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趨向綜合型、創新型、實踐型人才,因此對高等教育的實驗實踐教學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于材料科學與工程這樣的理工科傳統專業,實驗實踐教學在專業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其作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合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已經受到越來越多高校教育者們的關注。因此,為適應社會和學科發展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并能為我國材料技術和經濟發展服務的創造性人才任務重大。

1材料專業實驗教學特點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理工科傳統專業,它要求有直觀的工程專業知識及背景。目前,材料學廣泛地應用于工業生產、農業種植等各個領域[1]。一般來說,學生在進行材料專業實驗初期階段,由于缺乏相關的感性認識,同時又因為面臨一些新設備或新的方法技術,很容易陷入理論與實踐脫節,理論無法聯系實際的困境。此外,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廣,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內容包括專業基礎實驗和專業實驗,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宗旨,具體來說就是培養學生進行材料研究、材料制備和材料生產等各個環節的基本能力。傳統實驗教學中,教學模式是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均取決于理論教學內容及其進度,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最明顯的缺點在于使各個實驗項目之間相對獨立,且每個實驗項目內容單一,難以融會貫通。另外,傳統的實驗教學,使教育者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以及如何操作儀器設備。此外,傳統的實驗項目類型多為演示型和驗證型實驗。這樣的實驗教學模式、內容和教學方法無法做到理論知識與實驗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更無法做到融會貫通。因此不能有效提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必須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深入思考,進一步實施實驗教學改革。

2實驗教學改革建議和探索

2.1教學模式推陳出新

傳統實驗教學是依附于理論課程,大多數的實驗課程形式單一,內容也常常出現重復、陳舊等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極大限制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進行問題式探討、案例式分析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并為學生設置問題,以完成項目的方式,使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參與解決實際問題[2]。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這一教學模式貫徹實施。改善傳統中單調、陳舊的授課模式,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積極討論來完成實驗課程的操作學習,并通過具體項目的完成,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是問題的能力。如此方能大大提高學生對于實驗課程的積極性。新的教學模式要求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同時相應地要求緊抓實驗室安全教育,改善實驗室管理。開放式實驗教學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開放式教學取代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真正做到實驗室面向學生開放,從實驗時間、實驗內容等方面實行開放化,使實驗教學模式從傳統的“被動填鴨式”向學生“主動探索式”轉變。在對實驗課進行改革、獨立設課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目標。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同時,引入了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將該系統與門禁管理系統相結合,共同對開放實驗室進行有效管理。實驗教學采用網上預習—審核通過—預約實驗—按時實驗—網絡評分的方式實施開放實驗。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實驗室相當多的儀器與高溫、高壓、重力、粉塵、化學品有關,開放運行風險較大[3-4],開放實驗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儀器安全隱患,在缺乏老師監管的情況下,學生面對危險情況可能不知如何應對。因此,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探索新型體制下實驗室監管模式應成為實驗教學改革中的頭等大事,為此我院對實驗室的使用與管理,也同時進行了相應改革,制定了一系列與開放實驗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并將這些制度做成規程牌上墻。另外,每年對新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從而得以在實現開放實驗的同時保證學生人身安全,保證儀器不被損壞。

2.2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構建與工程教育接軌的教學體系

在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背景下,實驗課程設置應進行統一規劃,按照課程內容分為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等類型,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關于實驗內容設置,盡量減少演示型、驗證型實驗,增加綜合型、設計型、創新型實驗項目[5]。綜合實驗項目由指導教師提供可選項目或由學生自己選擇實驗項目,并要求學生根據項目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查閱實驗步驟和所需要的儀器,以此為依據提出實驗申請,指導教師審核通過后,實驗室提供實驗場地及實驗儀器,并對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未來就業去向選擇實驗模塊,然后選擇該模塊中的某個實驗項目,通過這類實驗有助于學生了解材料專業前沿動態、熱點內容及創新方法和技術[6]。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角度,應兼顧到每個學生的培養和發展,就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實驗內容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使學生在實踐環節中的能力真正得到培養。以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我院借助省級、國家級創新性科研訓練項目,以及福州大學設置的校級創新性科研訓練項目,不斷把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進一步拓展學生探究未知空間的能力。我院向本科生開設了創新性實驗項目,這些項目一般是以教師的科研項目為依托,把科研課題中的部分科研項目引入到實驗教學中,讓學生以科研的模式完成實驗課程的內容[7]。通過本科生科研訓練類項目等方式,由科研一線的教師指導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中部分課題的研究。在此過程中,指導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和尋找機會,讓學生參與其最新的、較為前沿的研究項目。通過鼓勵教師指導本科生參與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如我院大型儀器設備包括場發射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和同步熱分析儀等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對全院及全校本科生開放,用于支持大學生使用大型儀器設備。大三以上學生即可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教師指導其進行相關的學習與研究,邊學邊用,活學活用。通過科研項目訓練,整合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產品開發意識和能力,培養綜合性的工程素質。通過這些大型加工設備和檢測儀器的引入與開放,一方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讓我們的儀器分析不再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接觸并使用這些儀器設備,有利于日后進入企業的順利過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通過大量的工程實踐,尤其是到生產車間或工程一線學習和現場實踐,才能夠對工程實際問題具有深入、系統、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才具備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條件。

2.3優化教學方法

優化實驗教學方法,同時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實驗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和科研素養,材料專業的實驗教學更是如此。根據實驗類別,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性的實驗可以采用比較傳統的實驗儀器設備,使學生能夠直接看見儀器的內部結構,了解其工作原理,更有助于學生對驗證性試驗的認知,鍛煉學生最基本的實驗動手能力;對于綜合性實驗,可以采用較為先進的實驗設備,由于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開放性相對差一些,但應要求學生能夠了解儀器工作原理,同時可以配備計算機進行輔助分析教學[8]。當今信息發達,技術先進,互聯網和多媒體已深入到各行各業。材料專業的實驗教學也可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將計算機應用和多媒體輔助引入教學。通過實際操作鍛煉,可以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和相關軟件處理數據、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教師可以利用圖形、圖像等軟件工具制備出形式多樣的實驗教學課件;制備出動態化的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演示流程圖或動畫;利用實驗教學錄像、網上課堂交流等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中心還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搭建了網絡實驗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對所有實驗項目的查詢,在實驗前預習實驗大綱、指導書,并通過觀看實驗錄像,了解儀器的構造、實驗原理、材料的制備過程和實驗操作步驟[9]。除以上方法外,為了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可適當提高實驗成績在學生總成績中的比重。同時可以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引起學生的重視。如實行單獨實驗考核,制定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實驗成績可由課前預習報告、實驗過程表現、實驗總結報告等各部分成績組成,并根據實際情況分配各部分比重。而針對綜合實驗考核,其重點在于檢查學生實驗方案的確定及材料、儀器等的合理選用及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2.4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有效協同,構建多功能實驗教學平臺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工科專業,在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背景下,更為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企業環境,一方面可以利用現有條件,模擬工業生產的工程實踐環境,建立校內實踐教學與工程創新的仿真工程實踐場地;另一方面與企業協商并簽約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直接將企業或企業的某些車間作為學生的實踐場所,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場地。學院鼓勵各位教師立足自身特色,積極聯系合作企業,推進校企合作培養工程人才。一方面積極配合企業共同建立各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構建以企業為基地的工程人才現場實習平臺;另一方面,拓展校內創新實踐平臺的外延,吸引企業共建工程人才培養的模擬實踐環境[10]。由于創新實踐平臺與企業密切合作,在模擬實際的仿真環境中,可以很好地解決大規模的學生實踐問題,真正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除了與相關制造企業合作共建校內的科研平臺以外,還主動與企業聯系,建立了校外企業的本科生實踐教學基地,考慮到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企業為學生提供部分車間作為其專業實習場所,同時將實習期間表現較好的學生納入招聘人才的優先考慮人選。而學院除了為企業提供了人才之外,還可借助教師們的科研經驗,為企業解決一些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可謂互惠互利,良性循環。

3結束語

實驗教學改革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為指導思想,需加快實驗教學改革步伐,切實提高實驗教學水平,改進實驗教學方法。這也是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材料專業實驗教學因其在工科專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備受關注,本篇根據材料專業實驗教學的特點,以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際經驗為例,著重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體系以及多功能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方面提出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改革建議。實驗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需要高校擯棄傳統舊觀念,大膽嘗試創新,樹立新思想,因材施教,不斷探索并總結經驗,使實驗教學發揮其最大作用,從而培養學生愛動手、勤動腦、好鉆研、喜創新的優良品質。

參考文獻

[1]胡茂良.以材料學專業為例淺析高校課堂的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4(1):34-36.

[2]孫君,程絲,王新波,等.“卓越計劃"背景下的材料學科實驗教學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6):75-76,143.

[3]楊延梅,楊清偉,周富春.高等學校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探討[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112(2):6-7.

[4]劉麗,易鋒,任呈強,等.材料科學與工程開放式實驗管理模式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3):164-165,174.

[5]何峰,謝峻林,金明芳,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綜合性實驗教學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4,17(2):116-120.

[6]史曉萍,孟君晟,唐鳳麗,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5,25(1):19-20.

[7]張桂霞,劉素花,馮鈉,等.高分子材料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6):40-41,75.

[8]李書權,嚴干貴,趙鈺婷.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東北電力學院學報,2005,25(3):55-58.

篇2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57-01

神經內科疾病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這種疾病機制復雜,誘因較多,患者發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引發呼吸衰竭等疾病,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目前,醫學界對于這種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規西醫治療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并發癥較多,藥物依從性較差。近年來,活血化瘀療法在神經內科疾病患者中使用較多,國內外學者對其研究也較多[1]。為了探討活血化瘀療法在神經內科疾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對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來我院診治的6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入院等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治療時間前后順序分為兩組,調研中,共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其年齡在39-84歲,平均年齡為49.51.5歲。患者中,17例腦干腦炎,5例格林巴利綜合征,20例腦血管意外,13例重癥肌無力,5例多發性硬化。兩組患病時間、家庭背景等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根據患者情況每天口服80g-300mg阿司匹林腸溶片(地奧集團成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603),患者每天一次,連續使用15天。實驗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方藥如下:紅花20g,生地20g,桃仁20g,當歸20g,赤芍15g,苦參15g,五倍子15g,川芎15g,地榆15g,血竭20g等。根據患者情況適當的增減藥物,患者每天熱敷1-2次,每次15min,連續使用10天(2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進行判定,痊愈:患者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工作、生活正常;有效:患者癥狀消失或得到明顯改善,但是仍需要繼續治療;無效:患者癥狀、體征和入院前沒有明顯變化,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實驗中,對患者治療時的數據進行搜集,利用SPSS16軟件進行分析,并進行檢驗,實驗結果采用(x±s)表示。

2 結果

本次調研中,實驗組93.3%治療效果比較理想,高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對比

3 討論

神經內科疾病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這種疾病類型較多,常見的有:腦血管病、神經系統變性病、腦炎腦膜炎、帕金森等。目前,醫學界對于這種疾病機制并不完全知曉,且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因此,臨床上探討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近年來,活血化瘀療法在神經內科疾病患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用藥后藥物能夠直達病灶,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偏頭痛、腦外傷綜合征等疾病中取得理想效果。活血化瘀是中醫中較有特色的一種治療方法,早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就有提及。藥方中藥物成分較多,如:桃仁、紅花、川芎、生地、赤芍、當歸、地榆等。藥方中桃仁能抗血栓,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紅花具有抗炎、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等功能。赤芍屬于清涼藥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實具通達氣血之功,“氣行則血行”;生地涼血養陰以養血,可使桃紅四物湯活血祛瘀而不傷血。五倍子能幫助患者收斂止癢。諸藥共奏,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病情,療效顯著[3]。

根據實驗結果顯示:活血化瘀法治療神經內科疾病科改善患者癥狀,如:頭暈、頭痛、睡眠不足、記憶力減退等;改善患者微循環,能夠在神經內科疾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藥物并不能改善人體血液流變。本次調研中,實驗組93.3%治療效果比較理想,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疾病發病率較高,機制復雜,誘因也比較多,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高慧,呂素君.益氣聰明湯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療效觀察.中國中醫急癥,2012,17(12):1660-1669.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eukocytes reduced apheresis platelets transfu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latelet reduction after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 and urinary system tumors. Methods 28 cases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 treated by chemotherapy in th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referred as hematology department group and 28 patients with urological tumors after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 were called urology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used leukocyte filter to transfuse platel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platelet reduction after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platelet activation rate and transfusion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86% in the hematology group and 71.43% in the urology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3826, P

[Key words] Leukocytes reduced apheresis platelets transfusions; Hematologic disease; Urological tumor; Chemotherapy; Platelet reduction

常的血液腫瘤主要包括各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以及惡性淋巴瘤。泌尿外科腫瘤主要以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為主,多以40歲以上為常見,由于男女生理解剖的差異性,男性患有泌尿系腫瘤多于女性,差異甚則1倍[1]。目前治療腫瘤以化療為主,因化療產生并發癥越來越得到臨床的重視[2]。化療后血小板減低則是并發癥之一,大量的化療藥物進入人體血液,作用于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代謝旺盛的骨髓造血環境及骨髓細胞有強烈的損傷,會引出骨髓抑制[3]。血小板是成熟骨髓細胞中巨核細胞質裂解而脫落下來的小塊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當骨髓抑制時血小板的生成和成熟明顯受到抑制,進而導致出血、血細胞減少、發熱等不良反應,引起凝血功能的障礙,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臨床治療中多采用手工輸注外源性血小板的治療方式,近年發展出輸注濾白機采血小板,為進一步探討輸注濾白機采血小板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及泌尿系惡性腫瘤的臨床有效率及血小板的活化率,對本院近兩年間56例采用輸注濾白機采血小板的血液科及泌尿系科患者進行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兩組研究對象均選自近兩年在我院收治的患者共56例。納入標準:經病理及影像學診斷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排除標準:患有傳染病及輸注禁忌證者。其中男34例(60.71%),女22例(39.29%);患病時間2~8年,平均(4.5±1.3)年;年齡35~74歲,平均(57.3±3.1)歲。血液科收治的惡性血液病經化療治療后28例患者為血液科組,患泌尿外科腫瘤經化療治療后收治28例患者為泌尿外組。兩組年齡、性別、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輸注及測定方法

入院后立即完善相關檢查,泌尿外組和血液科組均采用輸注濾白機采血小板,使用細胞分離機(北京順心萬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德國FRESENIUS血細胞分離機),在24 h內6個循環,循環血量4000~5000 mL,分離出220~250 mL的血小板懸液,所制得的血小板符合臨床使用標準后,采用血型相同方式進行輸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代表血小板活化率,其數值越高表示活化程度越好[5]。測定方法:采靜脈血于抗凝管內,采用由法國Tmmunotech公司生產的CD62p試劑,采用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生產型號為EPICS-XL四式熒光流式細胞儀檢測。

1.3 療效評價標準

外周血小板計數小于75×109/L時可增加患者出血危險,是一種嚴重的腫瘤治療并發癥,血小板計數越低出血風險就越高,血小板計數小于50×109/L時,皮膚、黏膜存在可能出血的危險性;血小板小于20×109/L時,有自發性出血的高危性;血小板計數小于10×109/L時,則有自發性出血的極高危險性[4]。血小板計數增加校正指數(CCI)=(輸后血小板計數-輸前血小板計數)×體表面積/輸入的血小板總數。體表面積(m2)= 0.0061×身高(cm)+0.0128 ×體重(kg)- 0.01529。CCI是個相對值,沒有單位。實際血小板回收率PPR(%)=(輸后血小板計數-輸前血小板計數)/L×血容量(L)/(輸入血小板總量×2/3),由于輸入的血小板約有1/3進入脾臟血小板貯存池。輸注后測定1 h和24 h的PPR,輸注后1 h和24 h CCI分別為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數據相比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血小板輸注后臨床療效比較

輸注結束后血液科組的有效例數26例,占92.86%,無效2例,占7.14%。泌尿外組的有效例數20例,占71.43%,無效8例,占28.57%,血液科組有效率明顯高于泌尿外組,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826,P

2.2 兩組血小板活化率CD62p%比較

血液科組治療后血小板活化率CD62p%值為(32.79±12.17)%,泌尿外組血小板活化率CD62p%值為(15.34±5.2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583,P

3 討論

血小板是人體中唯一具有凝血功能的細胞[5,6],在傷口愈合及器官移植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輸入血小板會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減少出血量。但是血小板注射時,部分患者會發生免疫反應,這也是專家學者們在一直探討的問題。化療后血小板減低則是并發癥之一,大量的化療藥物進入人體血液,作用于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代謝旺盛的骨髓造血環境及骨髓細胞有強烈的損傷,會引出骨髓抑制[7,8]。外周血小板計數小于75×109/L時可增加患者出血危險,是一種嚴重的腫瘤治療并發癥。血小板計數越低,出血風險就越高,血小板計數小于50×109/L時,皮膚、黏膜存在可能出血的危險性;血小板小于20×109/L時,有自發性出血的高危性;血小板計數小于10×109/L時,則有自發性出血的極高危險性[9]。對于患者出現皮膚瘀斑瘀點[10]、鼻出血、牙齦出血等臨床癥狀時,應預防性輸注血小板,視網膜出血、血尿、月經量較多時亦應給予預防性血小板輸注[11]。在臨床治療中多采用手工輸注外源性血小板為治療方式,近年發展出輸注濾白機采血小板[12]。

本研究中,輸注結束后血液科組的有效例數26例,占92.86%,無效2例,占7.14%。泌尿外組的有效例數20例,占71.43%,無效8例,占28.57%,血液科組有效率明顯高于泌尿外組,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826,P

綜上所述,使用輸注濾白機采血小板對于血液科惡性腫瘤化療后的血小板減低的治療效果,優于泌尿科惡性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低。所以輸注濾白機采血小板治血液科惡性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低療效相對顯著,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提高預后質量,效果理想,值得臨床研究與推廣[13-15]。

[參考文獻]

[1] 石遠凱,孫燕.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315-325.

[2] 湯喜蘭,黃立新,曾治君,等.腫節風總黃酮對巨核系細胞體外擴增的作用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79-82.

[3] 尚廣彬,湯喜蘭,廖清花,等.腫節風總黃酮促進巨核細胞增殖的效應動力學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4,25(3):303-306.

[4] ⒂睿范麗昕,曲范杰,等.血康口服液防治非小細胞肺癌GP方案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9):2094.

[5] 易潔梅.腫節風的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新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1,14(6):523-524.

[6] 謝作聽,蔡雪嬌,鄭曉勇,等.血液病患者輻照血小板輸注效果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9):858-860.

[7] Asai T,Inaba S,Ohto H,et al.Guidelines for irradiation of irradiation of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s to prevent post-transfusion graft-vs-host disease in Janpan[J].Tranfus Med,2011,20(10):315-320.

[8] Shaiegan M,Pourfatollah AA,Namiri M,et al.Generation of IL-8 and TNF-alph in platelet concentrates during storage[J].A rch Iran Med,2011,9(1):61.

[9] 趙樹銘,林武存.輻照血液預防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1,40(8):822-824.

[10] 焦淑賢,遲曉云,馮智慧,等.青島地區已知HLA和HPA分型血小板供者庫建立及臨床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9):675-678.

[11] 沈勝建,趙明峰,張宇辰.血液病患者單采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及對策[J].山東醫藥,2014,54(37):4-7.

[12] Sacher RA,Kicker TS,Schiffer CA,et al.Management of patients refractory to platelet transfusion[J].Archiv Pathol Lab Med,2013,127(21):409-414.

[13] 伊黎.淺談手工法和機采法制備濃縮血小板質量與臨床不良反應[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1,5(11):691-692.

篇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Yiqi Yangyin Huoxue Decoction and Western medicine premature beat.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from August 2014 to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arrhythmia (VPCs) in 8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equally, the reference group (n=40,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40, Yiqi Yangyin Huoxue Decoction plus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urative effect and TCM syndrom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7.50% (P

[Key words] Yiqi Yangyin Huoxue Decoction; Western medicine;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Clinical effect

心律失常屬于心血管科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與高血壓性心臟病是引發該疾病出現的主要原因[1]。該疾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乏力、胸悶、心跳驟停以及心慌,嚴重的情況下還會促使患者暈厥。早搏屬于心律失常的一種,包括室性早搏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會促使患者出現心悸、心臟停跳感,部分患者還會伴有心前區不適、乏力、胸悶等現象出現,對患者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及時尋找一種有效方式對其進行治療[2]。該院采用益氣養陰活血湯與西藥治療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現方便選取2014年8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為29:11;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62.96±1.69)歲;重度為16例,中度為14例,輕度為10例;基礎疾病:6例為肺心病,10例為心肌炎,13例為高血壓,11例為冠心病。參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為27:13;年齡33~77歲,平均年齡(62.75±1.34)歲;重度為15例,中度為15例,輕度為10例;基礎疾病:7例為肺心病,9例為心肌炎,14例為高血壓,10例為冠心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及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全部入選病例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的《實用內科學》中的相關標準,癥狀方面,頻發患者具有胸悶、心悸、頭暈等癥狀,偶然發作患者無明顯癥狀。體征方面,聽診可觀察到患者存在心律不規則情況,脈搏觸診患者存在脫漏;給予患者超聲心動圖、24~48 h動態心電圖、12導聯體表心電圖等檢查。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心悸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相關標準,具有悸動不安的臨床表現。具有心血瘀阻證及氣陰兩虛證兩種證候[3]。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關于室性早搏的診斷標準,經過體征、心電圖等檢查確診。排除藥物過敏、器官衰竭、藥物所致心律失常、哺乳及妊娠、心功能不全等患者[4]。

1.3 治療方法

參照組(西藥治療):給予患者倍他樂克(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5390)口服,服用的劑量為25 mg/次,服用1次/d。實驗組(益氣養陰活血湯+西藥):在參照組基礎上采用益氣養陰活血湯對患者進行治療,具體藥方為:當歸15 g、丹參15 g、玄參15 g、炙甘草15 g、炒棗仁30 g、黨參30 g、黃芪30 g、麥冬30 g、生地黃30 g、黃連12 g、桂枝9 g、五味子9 g。在此基礎上,如果患者眩暈,則加半夏,天麻;如果患者胸部刺痛,則加五靈脂,三七,如果患者嚴重胸悶,則加薤白,瓜蔞;如果患者嚴重心慌,則加牡蠣、龍骨。將以上所有藥材加水煎煮,患者服用劑1/d,分成早晚兩次口服。

1.4 實驗指標

①療效評定:對患者進行治療后,Holter早搏減少幅度40%以下為無效;對患者進行治療后,Holter早搏減少幅度范圍介于40%與80%間,則判定為有效;對患者進行治療后,Holter早搏減少80%以上為顯效。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即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5]。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侯積分。在治療前后比較兩組中醫癥候評分變化情況,包括脈象、舌象、體征以及各類癥狀情況,按照嚴重程度評為1~6分,得分越高,癥候越嚴重[6]。③不良反應。給予患者肝功能、大小便常規等檢查,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嘔吐、惡心、頭暈等癥狀[7]。

1.5 統計方法

將數據進行錄入,然后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庫的建立,計數資料進行方差齊性檢查之后,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則采用(x±s)進行表示,行t檢驗。

2 結果

2.1 對比療效

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參照組的67.5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侯積分

治療前,實驗組中醫證侯積分為(35.89±2.75)分,參照組為(35.46±3.65)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中醫證侯積分為(17.97±2.31)分,參照組為(26.65±1.56)分。可見,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都明顯下降(P

2.3 觀察不良反應

實驗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1/40),參照組為12.50%(5/40)(P

3 討論

3.1 室性早搏流行病學及發生機制

室性早搏屬于一類心律失常表現,指的是異位起搏點過早發出沖動造成的心臟異常搏動,可能在竇性心律或者異位性心律的基礎上發生。室性早搏的發生與器質性心臟病、自主神經功能、電解質失衡等因素具有密切相關性。在健康人群中,在標準12導聯心電圖(ECG)中,室性早搏在的發生率大約為1%,在常規的24 h或48 h動態心電圖中,其被檢測出的概率約為40%~70%。在一項多達122 043位年齡在16~50歲的健康男性的臨床觀察研究中,室性早搏在48 s的12導聯心電圖中檢測出的頻率為0.78%[8]。如果在患者情緒過于激動、藥物等因素作用下也會促使該疾病出現,該疾病可能會直接演變成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現象,例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這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癥狀較輕的患者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癥狀,也可能會偶發胸悶、心悸、乏力、短氣、不寐等;癥狀嚴重的患者會有頻發或陣發性心衰、心動過速、心悸,甚至可能出現心臟驟停,對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脅。

室性早搏可以來自右心室或左心室的心內膜,心肌或心外膜表面。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是特發性室性早搏起源的最常見部位,其他可能的位置包括左心室流出道(LVOT)、束狀、肌、主動脈瓣尖等。心室肌患者的自律性發生明顯變大,則會導致患者動作電位異常,進而導致患者電位4相發生變化,使其達到閾電位,最終發展為室性早搏。可見,自律性變化屬于該種疾病的發生機制。二是觸發激動。患者后除極也是引起患者室性早搏的原因之一,作用機制是通過時間早晚差異引起患者情緒出現異常激動,進而使其發展為室性早搏。三是是折返。該種說法屬于室性早搏的發生機制之一。動物(犬)模型研究證實,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與折返有關;聯律間期恒定的室性早搏為折返機制。無論在心臟結構正常還是存在結構性心臟病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室性早搏。因此,猜測室性早搏的產生機制是根據臨床情況的不同而變化的。流出道室性早搏有可能是AMP系統激活后增加了細胞內鈣水平相關的后去極化的觸發事件。另一方面,梗死后室性早搏往往發生在瘢痕或損傷的心肌區域,并且可能是由于增強的自律性,觸發的活動。

3.3 室性早搏臨床治療

中醫辨證認為心律失常屬于“怔忡”、“心悸”的范疇,通常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胸悶、氣短以及心悸不寧等,還有些患者會出現血壓下降、四肢冰涼以及厥脫等情況,病情嚴重時可直接導致心跳驟停。臨床上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西藥包括乙胺碘呋酮、慢心律以及異搏定等,但大部分患者需長期用藥,若停藥藥物則會使病情反復,因此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并不高。西醫治療室性早搏主要給予利尿、強心、擴血管等方式為主,雖然也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應明顯。西醫通常會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我國中醫認為“心主血”,心臟能夠對血液進行主宰。在心陽不足的情況下,會降低患者的心臟推動、溫煦效果,促使其出現胸悶、心慌等癥狀,在血行瘀滯、脈絡不通的情況下,會導致心失所養,進而出現心悸[9]。常見的致病因素有邪擾心、情志不暢、虛實夾雜、氣血失衡、因虛致悸等,心陽不振型是中醫中室性早搏的主要類型,這類患者會有持久性、頻繁、無規律、快速心律失常發作。機體由于沒有足夠陽氣,所以血液無法被推動,導致經脈凝滯,從而導致出現心脈痹阻,因此患者會有胸痛胸悶等癥狀。該次研究表明,實驗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1/40),參照組為12.50%(5/40),(P

綜上所述,益氣養陰活血湯與西藥治療室性早搏患者,可改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常喜,楊愛麗.心衰湯治療合并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259-5260.

[2] 黃富獻,鄧建春. 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48例臨床療效觀察[J]. 當代醫學,2011,17(19):10-12.

[3] 馬翮,蘇秀文. 中醫治療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72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288-289.

[4] 張慶華,黃敏. 中醫藥治療室性早搏臨床研究思考與探析[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0):1171-1174.

[5] 宋丹, 丁碧云. 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室性早搏的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藥, 2012, 25(3):60-61.

[6] 趙紅. 四參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13, 22(7):1110.

[7] 劉煒, 袁金英, 王清賢.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方治療室性早搏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13, 22(5):776-777.

[8] Hiss RG,Lamb LE.Electrocardiographic Findings in 122,043 Individuals[J]. Circulation,1962,25(6):947.

篇5

一、對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優勢的總結

1.學習時間上確保課內與課后學習相結合。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很好地將課內學習與課后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真正有效地使課后學習成為課內學習的延展。在課堂上,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統一開展自主學習,課后組成學習小組,制定課后學習計劃,包括自由安排的自主學習時間,以及統一固定的小組學習時間,彼此督促,有效地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完成學習任務。

2.學習內容在相同基礎上具有差異性拓展。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學習者在使用教師提供的本單元的學習材料開展學習的基礎上,課后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更多相關的學習內容。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是統一相同的,但同學們課后查找到的資料是各異的。這往往是由不同學習者的不同的閱讀習慣與閱讀喜好決定的。因而,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中,大家的學習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形成了基于相同的學習材料上的差異性拓展。

3.學習效果實現知識點的強化與互補。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學習小組通過互相指導,小組討論等活動,彼此陳述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強化了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從別人的發言中吸取到了新的觀點,促進對本單元問題的思考,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單純的自主學習模式往往重復著個人的的機械記憶和理解,少有與他人的交流,具有局限性。

4.教師的角色從積極介入向逐漸“隱身”轉變。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教師的角色也進一步發生著轉變。在傳統的課堂里教師主要是知識的傳授者,在自主學習模式里教師是學習的策劃者,指導者和評判者,而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教師角色要進一步由主導者向參與者做轉變。在自主―合作學習開展初期仍由教師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幫助學生確定持久的學習動機,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自學能力,可以自己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逐步“放手”、“隱身”,實現角色從主導者到輔助者、參與者的轉變。

二、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1.部分同學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且大班教學,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存在差異,水平參差不齊, 影響了自主―合作學習的開展。不少同學經過多年的應試教育,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的自覺性不強,面對突然放權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一時很難接受,無所適從。

2.在學習小組的活動中,部分組員有依賴思想。教師布置了一項小組任務,要求所有組員通力完成,可部分同學沒有能夠很好的參與其中,不愿意與他人開展合作。還有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小組活動中形成了“小權威”,主導了小組活動,集體的討論成了他的“一言堂”,大家只能聽到一個聲音,這也是不利于合作學習開展的。

3.教師角色的變化令部分老師產生了教學任務變輕了的錯誤認識,而事實上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是對教師提出了比以任何時候都要更高要求。教學的重點不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講解,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基本的課業的指導和評價以外,教師要更加要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自主與合作看似一對反義詞,但它們在我們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大學英語讀寫課程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說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方式。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而合作學習是檢驗自主學習效果、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極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徐錦芬,吳衛平.學生自主英語學習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84-86.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3]陳秀玲,陳效新.淺析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的教師介入[J].教育與職業,2011(9):102-103.

篇6

由于英語日益成為國際商業和貿易以及科學和技術交流的首選語言,因此英語的地位日趨重要。眾所周知,詞匯是語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詞匯能力是各項語言能力的基礎。單詞的詞匯量是一個人英語能力及學習水平的重要體現,記憶單詞成為人們學習英語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因此英語學習者們都在尋找最省時省力的方式來記憶單詞。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而言,學習新單詞的過程就是對詞在短時記憶中進行加工,并使之進入長時記憶的過程。而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轉換的速度與質量決定了學習的效率。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心理學相關知識提高英語單詞記憶。

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19世紀后半期,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第一次應用實驗法來系統地研究記憶。為了減少以往經驗對學習的影響,他運用了一套毫無意義的音節進行實驗。他每次把8組由13個意義音節所組成的音節系列,學習到適度程度,過一定時間再進行重學。以重學時節約的誦讀時間或次數作為信息的指標,最后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如下表(表1)。

表1

時間間隔重學節省誦讀時間遺忘數量(%)最佳復習密度(次數)

20分鐘58.241.81

1小時44.255.82

8小時35.864.23

1日33.766.34

2日27.872.25

6日25.474.66

31日21.178.97

把實驗數據繪制成一條曲線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1),圖中縱坐標表示記憶的保持量,橫坐標表示記憶發生后的時間。

圖1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從面上的圖表和曲線中我們可以看出遺忘規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在學習的20分鐘以后,遺忘就達到了41.8%,可是在31天后,遺忘也只不過僅達到78.9%。

三、如何防止遺忘

遺忘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遺忘量。其中及時復習、采用有意義的記憶材料和不同性質的信息穿插輸入是三種主要的途徑。

(1)及時復習

對于必須記住的材料,要在第一時間安排第一輪復習,并及時安排以后的復習,當信息進入到短期儲存階段,只有經過強化復述之后,才能夠進入長時記憶。大量實驗研究證明,當記憶的信息剛要遺忘還沒有遺忘的時候,及時強化鞏固,要比信息完全忘掉以后再復習要節省許多時間。

(2)采用有意義的記憶材料

在透徹理解學習材料的基礎上,努力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運用編排故事等方法將那些看似毫無聯系的學習材料串聯起來,完成這一步時,學習者就會對學習材料有深刻的印象,對于日后的學習是非常有益的。

(3)不同性質的信息穿插輸入

對有些學習者而言,若把內容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學習會產生干擾,因此要注意把相似的材料分開學習,以免產生交互影響。

四、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對英語語言習得的啟示

學習材料需經過注意、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三個階段才會被學習。遺忘在注意后立即開始,若不及時加以復習,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就會被遺忘;若及時進行復習,短時記憶便轉化成長時記憶,在人腦中保持很長的時間。另外,理解記憶的記憶保持量大大高于機械記憶。因此,在英語語言習得中,要注重輸人信息的意義和可理解性,同時要提高輸入信息的頻率和強度。提高信息輸人強度對于詞匯習得而言,是指對一個詞從各個方位(如讀、聽、詞義、詞源、構詞法、近義詞、反義詞、相關閱讀、應用等)對學生進行刺激,以增加學生對該詞匯的理解認識。例如,一個單詞,不僅要讓學生聽其發音并跟著誦讀,分析其構成等,更要理解其含義和應用規則,這樣經過多項反復刺激后,遺忘率和遺忘速度都將下降,并逐漸成為長時記憶。

五、英語詞匯學習策略

英語詞匯學習要依靠各種行之有效的策略,而不能死記硬背。從前文來看,應當提高學習材料的可理解性,注意不同學習材料間的聯系。而常用的詞匯記憶方法有同音詞法、同義詞(反義詞)法、拆分法、構詞法等。

(1)同音詞法

即把發音相同的單詞放在一起記憶。如:

fill充滿-feel覺得 sea大海-see看見

(2)同義詞、反義詞記憶法

即將詞義相同或相反的單詞一起學習。如:

同義詞

lore-knowledge知識 needy-poor貧窮的

反義詞:

dauntless勇敢的-discouraged氣餒的 futile無效的-fruitful有效的

(3)拆分法

即將復合詞拆分為簡單詞匯。如:

heavenward可以分解成三個單詞:heave舉起、heaven天堂、heavenward向天空

(4)構詞法

即理解前后綴的意思,這樣即使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也可以根據前后綴進行猜測。如:

前綴:beC使 befool愚弄 becalm使不動

后綴:-ness將形容詞變為抽象名詞

friendliness友誼 wordiness冗長

六、總結

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遺忘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通過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了解,在進行及時復習的基礎上,我們還應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進行單詞的記憶。但是任何記憶規律或學習方法的有效性都要以人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因此,我們首先應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作者單位:寧夏大學)

參考文獻:

[1] 馮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單詞記憶中的應用[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篇7

“語言習得”理論最初由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S. D. Krashen)提出。他指出:成年人發展外語能力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習得(acquisition)與學習(learning)。“習得”指的是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而“學習”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過程。克拉申試圖通過習得與學習理論來解釋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一些現象。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了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學習過程、學習者差異等方面。本文擬從語言輸入、輸出及學習者個體差異三方面入手探討第二語言習得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關系。

二、語言輸入與中學英語教學

明白易懂的語言輸入是獲得新的語言知識的重要途徑。Krashen認為,學習者獲得與自己的語言水平大致相等的輸入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有助于提高語言能力,有助于學習者內部語言加工機制的運行,即,學習者接收的語言應該是他們能夠理解的,才能把輸入的語言轉變為吸收的語言。這就要求語言輸入必須符合一些必要的條件,即要輸入經常性的、豐富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

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為中學生提供地道的英語材料,標準的語音語調以及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為學習者創建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使真實交際成為可能,同時也使語言學習更富有連續性,以避免受母語的干擾而影響語言習得的效果。

三、語言輸出與高中英語教學

Swain在上世紀80年代針對Krashen的語言輸入提出了語言輸出理論。該研究發現: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接受了多年的法語為目標語的教學后,其法語水平有了極大地提高,但口頭語和書面語的表達仍停留在中介語的水平。基于該研究,Swain得出結論:可理解性輸入在習得過程中很重要,但還不足以使學習者二語水平得到全面發展。要使學習者二語流利又準確,不僅需要可理解性輸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輸出。Swain(1985)指出“單純的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是不夠的,學習者應該有機會使用語言,語言的輸出對語言習得也有積極意義。”

語言輸入能夠激活語言習得機制,但語言輸出對第二語言習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輸出對第二語言習得能產生多項積極的影響。顯而易見的一項功效就是輸出能夠提高學習者使用目標語的流利程度和準確程度。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強調學生對語言的輸出機制,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聽、說、讀、寫等多種語言技能的輸出,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

四、學習者個體差異與高中英語教學

個體差異著重指出了學習者在認知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強調了學習主體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對認知方式研究中,美國心理學家Witkin于1962年最早提出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的概念。場獨立和場依存代表了人們在處理信息方面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場獨立者往往依靠自己內部具有的知識框架,傾向于自己獨立分析問題。場依存者則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有關信息,傾向于從整體上認識事物。但是,場獨立和場依存對學習者個體來說并不是不變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學習者可以改變自己的風格。因此不能把教學按照單一、孤立模式進行。高中英語教學要能為學生提供大量適合場獨立者的學習材料,同時又能提供適合場依存的學習者的學習材料,從而解決第二語言學習方面的困難,為他們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隨著教育者逐漸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的個體差異越來越受重視。不同的學習者,在學習中的行為表現和參與意識各不相同。一般來說,性格開朗、自信、責任心強的學習者比性格內向、缺乏信心的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要好。內向型學習者經常會因為承受能力較差而刻意避免參加教學活動,以免因為犯錯而遭到別人嘲笑,進而喪失自信心,長久以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這樣做能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

五、結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S. D. 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及其相關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學習者差異”等理論及其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以符合第二語言習得語言輸入的基本條件,有效地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可以有效的優化二語習得。與此同時,深刻理解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并把已有的研究成果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中去,指導高中英語教學的開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篇8

一 引言

四級考試加大聽力理解部分的題量和比例,問題角度也兼容并蓄,既考明示信息,又考深層含義。這就意味著對聽力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聽力能力受到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視。

由于自然法強調在輕松的氛圍里,學生主動輸入與現實結合緊密可理解的材料,所以它在提高英語聽力習得能力有很大的應用。本文將結合作者幫助大一學生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的實踐,淺論自然法理念在聽力教學輔導中的可操作性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 自然法教學理論

自然教學法是美國語言學教授特雷西·D.特雷爾提出的,以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這個理論包括以下假設:習得-學習假設、自然順序假設、監察假設、輸入假設和情感過濾假設)為指導思想的一個新的外語教學理論。這一理論提出的大部分建議來源于在自然條件下習得第二語言的觀察和研究。語言知識來源于學習和習得兩個方面。學習(learning)是有意識地研究和用理智來理解第二語言的過程;而習得(acquisition)則是通過運用第二語言進行交際的實際經驗,無意識地、自然地掌握語言的過程。

自然教學法把交際看做語言的首要功能,語言交際的能力是語言學習的宗旨。以語言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的自然教學法理論認為,傳統教學法不成功的原因是它的模式違反了在自然語言習得中的一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對于有效的語言學習很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自然法強調了可接受性這一教學原則,主張所教內容是“可理解的”,考慮到教學的民主,以學生為主體。更為可貴的是,它考慮到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主張在口頭表達中不糾正學生的錯誤,而在筆頭作業中糾正。

因此,自然法作為一種新的外語教學理論,有許多理念和觀點可以借鑒并運用于實踐。

三 大一學生提高四級英語聽力的學習特點

結合作者對大一一個理科自然班學生的英語聽力輔導實踐,分析總結如下:

1.學習的功利性

功利性是大一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最大特征和主要動機。他們一般是為了提高聽力成績從而通過四級考試而學習,即使少部分希望提高自己聽說能力的學生,也是為了給未來的面試添彩。因此,教學中應適當引入非功利性和欣賞性的導向。

2.學生差異較大

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英語水平和能力差異很大,尤其表現在英語聽力能力上。由于有的省市高考不設聽力考核,更使得許多學生輕視聽力,聽力基礎差。而有些學生曾參加輔導班學習英語,詞匯量較大,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聽力技巧,英語水平較高。

3.英語語言詞匯上的困難

大部分大一學生詞匯量小、語法基礎弱,往往辨音速度慢,不能聽懂和抓住原文的主題思想。由于詞匯量小,學生經常在聽的過程中被某個生詞或似曾相識的多義詞卡住,理解速度慢,以至于不能聽懂聽力材料,或者聽力結束后記不住所聽到的內容。

4.英語背景知識的缺失

大一學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或上下文分析的能力,不能領會說者的提示,填補信息空缺。也就是說,聽者與之相關的認知語境不能被激活,認知推理出現偏差或中斷,影響了聽力理解。

5.心理暗示的干擾

有些大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很被動,心理暗示自己聽力材料很難,自己不能聽懂,這就影響了聽的效果。

四 自然法教學理論在大一英語聽力教學輔導中的應用

自然法教學理論在大一英語聽力教學輔導中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創造較小壓力的學習環境

根據情感過濾假設,只有具有較低的情感過濾,學習動機才強。因此對于普遍對聽力具有畏懼心理的大一學生,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允許他們用母語回應教師,但要讓他們自主決定是否發表個人意見。這樣能初步消除學生對英語聽力的抵觸,讓他們在較小壓力下,盡量自然習得培養英語聽力和自己的聽覺對英語的敏感。

2.讓學生反復接觸聽力材料,達到自然習得

根據自然法,教學輔導要讓學生反復接觸聽力材料,從開始照著材料聽,到先閱讀一遍材料再聽,到不看材料直接聽,最后到學生能隨著聽力適當記筆記和聽寫。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提示學生需要注意辨認的連讀、強弱音和文章關鍵詞,由學生自己決定何時由一個階段過渡到下一個階段,從而達到自然習得。

3.盡量選擇稍高于學生普遍水平的聽力材料

輸入假設認為,只有當人們理解稍高于現有水平的輸入達到足夠量,才能習得。所以選擇的材料要略高于學生的普遍水平。對于水平較差的學生,可通過增加參照材料逐漸過渡慢慢習得。而對于水平較高的同學,既可以直接聽寫,也可通過補充VOA慢速聽力幫助其提高。

4.學習材料的選擇來源于現實生活,易理解,交際程度高

自然法強調學習材料的交際性和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所以聽力材料的選擇必須讓學生可以理解,有話可說。也可針對學生應試的功利性,適當利用四級聽力原題,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利于盡早適應四級聽力的語音、語調和語速。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把自然法引入英語聽力教學輔導中,符合聽力理解和大一學生的特點,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時,自然法對學生的責任感和自覺性要求高,如果學生不按老師的要求進行,教學效果很難達到。同時,由于學生較多,“稍高于學生普遍水平”的要求難以掌握,所以自然法在大一學生英語聽力輔導的應用也存在其局限性。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C., T.S.Ro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178~191

[2]梁三云、豐玉芳.對傳統教學法的反思——自然教學法及其啟示[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53~56

篇9

從哲學角度來說,“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從理性認 識到實踐的辯證途徑實現的。”五步(復習、介紹、操練、練習、鞏固)教學法中,“介紹”這個環節就是教師將新的語言知識示范表演,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通過“操練”這一環節,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是認識的第一次飛躍;然后以“練習”這個環節,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從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最后鞏固階段,將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認識規律告訴我們:“對一個具體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五步教學法遵循的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過程。語言作為交際工具,語言的詞匯和語法必須經過語言環境的過濾,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否則就看不出其語言功能。書上的文字和老師的講解,只是語言知識,把知識化為能力,要經過反復練 習才能掌握,語文能力是培養出來的,五步教學法提倡把每節課大部分時間(大約35分鐘左右)交給學生,讓 學生在“游泳中學習游泳”,在言語操練中學習言語并形成熟巧。

2.五步教學法符合語言習得規律

美國語言學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論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外語學習理論,他提出關于外語學 習的五個假設:[1]習得是無意識地形成語言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非常近似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2]自然習得時,學習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預見的順序學會語法結構的;[3]習得在外語學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運用外語的能力的關鍵途徑;[4]主張外語教學的輸入,即學習材料應該超出學習者的現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為只有當學習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現有水平的語法結構時,習得才會產生,但學習材料必須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即學習者動機強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覺良好;心情輕松,焦慮程度低),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

3.五步教學法符合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規律?

中國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心理、學習行為與西方國家的學習者不同:[1]中國學生普遍缺少語言環境,因為我國是單一語種的國度,平日學生除了漢語外,很少接觸外語;[2]學習材料來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師和教材;[3]進入青少年期的中國學生,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很大,兒童時期的“語言習得機制”逐步喪失,必須進行有意識的學習是中國學生習得外語的主要途徑;[4]我國經濟還不發達,教育還比較落后,缺乏先進的教學設備 。針對以上現狀,我國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要途徑是英語課堂。改革舊的課堂結構勢在必行,五步教學法的課堂 上教師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操練英語的機會,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五步教學法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怎樣運用五步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以及每個步驟教師應承擔的任務,《教師教學用書》中已闡述一清二楚 ,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也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這里簡單提一下采用五步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五步教學法與 傳統教學截然不同,每個環節的順序與時間要嚴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復習”是溫故知新,以往教師只是簡單概括上一節課內容,而五步教學法應采取提示、暗示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回顧所學知識,以對話形式既復習知 識又復習技能,時間不宜過長,約7、8分鐘;“介紹”是講解新課內容,時間只能占用1/4課時,否則又成了滿堂灌形式;關于“操練、練習、鞏固”是三個環節,不能混為一談,但有的老師沒有進行充分操練,就匆匆進行倆倆對話,結果學生不知所措、課堂亂哄哄;有的害怕“練習”階段自由對話、做游戲會影響課堂紀律,干脆取消練習;有的認為五步教學法就是口語練習,整堂課熱熱鬧鬧,忘了“鞏固”階段應落實到書面練習上。綜上所述,五步教學法在實施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往往會變成穿新鞋走老路。要正確地運用五步教學法,必須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具有扎實的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具有一套訓練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學方法;還必須努力鉆研教學,熟練駕馭教材,才能使五步教學法充分發揮其優越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

三、五步教學法的意義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五步教學法相比:

1.傳統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五步教學課堂以學生為中心。

篇10

我的英語快速學習法是指對某種范圍的英語學習希望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法。

諸如旅游英語,餐館英語,辦公室英語等等。對這些英語已經有專門的單詞列供學員記憶,若能快速記到一定程度已經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這里又提出了快速英語學習就是說不僅僅在于單詞的記憶的快速上,而是希望能聯系到有關專題的課文的學習上。

換句話說,這個課題是從英文專題著手探討出一套方法使這個英文專題能在短期學習到一定的程度。

基本原理:任何專題都是以文章組成,本課題不涉及文章本身的專業性,邏輯性,語法結構,只涉及文章是由單詞組成的這個方面,把該專題有關文章的所有單詞列出(至于怎樣列出單詞已經有專門程序解決,一般情況下1-2天能完成)。把這些單詞用于我們已經系統化的單詞測定與識記的程度進行高速有效地記憶,再回到有關文章進行閱讀學習,這種閱讀與單詞記憶可以分段進行以配合不同情況,通過實驗確實能達到快速學習的目的。

操作過程

1.拿到學習材料;

2.列出材料中所有單詞;

3.配所有單詞的中文意義;

4.把帶有中文意義(必要時可帶上詞性與音標)的所有單詞寫入數據庫;

5.用單詞測定與識記記憶程度的程序,對以上數據庫進行測定與訓練;

6.訓練到一定程度后閱讀學習材料;

7.配以其他學習資源以達到必要的學習效果。

實例:有位教師英文程度很差(大學學的是俄語),想輔導學生SAT數學,但SAT的數學英文名詞很生疏,用字典反復對照學習進步很慢,一天學不了幾頁紙,前面查過字典的單詞到后面還要查,幾年下來仍然無法順利讀通SAT的數學教材。

借用英語快速學習法,把SAT的每一個章節的英語單詞做成單詞列,一個章節總共有1000個單詞左右,用測定與訓練程序作第一次測定,每一個單詞用4秒鐘判斷知與不知,4000秒后選到500是不知或不熟的,另500個是簡單的,這4秒鐘判斷過程是電腦化的,接下來對500個單詞進行識記訓練,第一次訓練是每6秒鐘識記一個單詞,花時3000秒鐘,再測試一次亦是3000秒,只剩下200單詞是比較難的了,再用同一程序用6秒(或長或短)左右進行識記訓練,再測定一次,只剩下40個單詞總是不能記到有信心的地步,最后對此40個單詞使用索引法記憶花時1小時,再把500個單詞進行測定已能達到95%的記憶程度了,記錯的5%單詞在程序里有儲存,再識記幾遍就進入這一章節的英文閱讀,發現大部分的數學題都能理解了,只有少數的題目因英文與中文的說法上的差異而卡住,經熟手一指點就通了,幾年都無法解決的英文學習問題2天里就解決了。

到第二章的學習,因為有第一章學習后的個體單詞數據庫的存在,當拿到第二章大約1000單詞后與個體數據庫做一下“差分”,拿到的差分單詞庫只有400單詞了。

篇11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新課程標準中,在實踐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教育確實存在著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例如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師憑借主觀的經驗,從考試著眼,大學入學考試的“指揮棒”教育;教師經常布置的作業多是書面的練習題和教科書,而很少布置如觀察、制作、實驗、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少有自己的理解和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

中學的語文教育中運用自主學習戰略研究不多,相應的成果,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畢生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在很多國語的授課依然以教師為中心,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目標。這個傳統的“注入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從根本上改變,也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自主學習理論研究來說,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海外,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而且國內教育實踐中也有應用的范圍很廣,但沒有進展,特別是國語教育在這個領域內幾乎空白。上述的現狀,自主學習模式運用國語教育中,學生的水平提高,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能學習陸續新人總結,學生自主學習國語的策略,即學生的學習。

二、自主學習的含義

自主學習以下3方面的意義,一是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戰略等因素綜合一種主導的學習內容的機制,學習者的指導和控制的能力;二是自主學習,學習者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及使用學習材料的控制,學習者在這些方面的自由選擇的程度;三是自主學習是一種模式,也就是學習者全體的教育目標的宏觀控制下,教師的指導下,自身的條件的不同,需要完成指定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從縱向和橫向的兩個緯度定義的自主學習。橫向是學習各方面,學習動機是自我激勵,內容是自己選擇,策略是自我調節,時間是自我管理,學生自發地學習有用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并且學習結果自我判斷和評價的學習,縱是學習過程的定義,學習者的學習目標,自訂研究計劃,準備好學習,學習活動中學習進展,學習方法自我監視,自我的反饋,自我調整的結果,學習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的學習。

綜上所述,雖然各種觀點對自主學習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每個觀點都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能“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它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重點突出了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等特征。

三、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自主學習戰略的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文獻比較豐富,幾乎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科目,本文研究的需要,初中的語文教育,不僅僅是自主學習策略為例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行分析闡述。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歷年來一直受到教育界廣大學者的關注,很多的專家、學者一直致力于語文寫作教學的理論及實踐研究。

中學的語文教育中運用自主學習戰略研究不多,相應的成果,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畢生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在很多國語的授課依然以教師為中心,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目標的課堂。

這個傳統的“注入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教育觀從根本上改變,也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自主學習理論研究來說,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海外,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而且國內教育實踐中也有所應用的范圍很廣,但沒有進展,特別是國語教育的在這個領域內幾乎空白。上述的現狀,自主學習模式運用國語教育中,學生的水平提高,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能學習陸續新人總結,學生自主學習國語的策略,即學生的學習。

自主學習方面策略實施語文自主學習分析,近年來的國語教育改革的聲音一直高,特別是自主學習的方式在提倡教育界關注的問題的熱,教育部門采取的具體的改革措施,縱觀整個語文教育的實際狀況,大多數仍處于一種“換湯不換藥”、“穿著新鞋走老路”的狀態,課堂上仍是以教師的條分縷析為主,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其原因在于教師對語文自主學習這一新理念的具體操作實施缺乏認識和了解。

在自主學習的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分別從學生,教師和學校的三個角度影響自主學習策略實施的因素,老師,學生、教育的3個方面是語文自主學習貫穿各國語教育的一環,最后現實存在很多的語文自主學習的理解,分析相應的對策。是關于自主學習策略實施研究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研究和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雖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證明自主學習方式高中語文作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總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戰略的“自主性”和“開放性”、“強調學生主體地位”。也會在學校教育中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叔萍.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發微[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02)

[2]郭壽良,秦小艷.語文寫作教學策略集思[J].江西教育. 2007(06)

[3]劉穎.語文寫作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內江科技.2005(S1)

篇12

一、自主學習的界定

Holec最早提出了自主學習,并將其定義為“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即由學生自主控制和調節學習材料和信息,并根據需要隨時返回重復認識加工,從而使學習過程由容量和時間有限的短時記憶轉為容量和時間近乎無限的長時記憶,從而增強學習效能和積極性。國內學者在自主學習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徐錦芬對自主學習的概念和應用方面進行了相關探索。陳曉湘全面闡述了自主學習,她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綜合的主導學習內在機制,包括學習者的動機、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等。筆者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以及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將自主學習界定為學習者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選擇合適的學習地點和方式,有效地監控學習過程,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檢查評估并能夠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的一種學習模式。

二、自主學習在翻譯能力培養中的積極作用

1.有效激發學習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讓學習成為一種興趣,那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但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傳統翻譯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完成指定翻譯練習為輔,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但如果在自主學習理論指導下,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來選擇課外翻譯實踐內容,課堂采用小組合作、討論和競爭等方式,并在課堂上適當增加一些影音文件的字幕翻譯,廣告圖片上的商品信息翻譯,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從 “必須學”轉變為“樂于W”。

2.有效拓展學習資源。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在教室對學生進行講解,課堂教學主要依賴紙質教材,教學資源和方法手段也極其有限,學習者無法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師生都可以突破時間、空間和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從各種渠道靈活選擇學習材料,根據實際能力來選擇學習內容滿足自身的學習需要。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建立教學資源庫,可以在課堂上調用教學資源中的各種素材,如文本、動畫、視頻、圖片等;學生可以在課外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特點自主選擇翻譯實踐內容,如最喜歡的電影對白翻譯,最愛的英文歌曲歌詞翻譯、最美的中國古詩詞翻譯等,以鞏固翻譯理論,提高翻譯能力。

3.有效轉變師生角色。眾所周知,翻譯重在實踐。而目前的翻譯教學中還是以教師輸出為主,輸出內容以翻譯理論講解為主,再配以少量的課堂翻譯練習,即構成翻譯課堂。教師是培訓師和評估者,學生只是單純的培訓對象。自主學習的引入可以有效調整師生角色,教師還可以是設計者、協調者、釋疑者和評估者,學生可以是學習任務的自我決策者,學習任務的自我監督者,教學過程中的合作者,學習結果的自我評估者。自主學習模式下,既強調了學生的中心地位.也肯定了教師的重要作用。

三、結束語

翻譯能力對于現代傳播專業學生至關重要,而學生的翻譯能力并非教師在課堂內講授出來的,是依靠學習者堅持不懈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培養出來的。因此,翻譯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和探索,反復揣摩,不斷修改,才能逐漸培養翻譯思維,提高翻譯能力。

參考文獻:

[1]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UK:Pergamon Press,1981.

[3]陳曉湘,張昔陽.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50-52.

篇13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全新視角,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網絡技術相結合,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做出了高校應該探索基于網絡和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的規定。

同時,一些有較高或更高學習目標的學生,會有提高英語各項能力和完成ESP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但是受到大學英語的基礎課程性質和課時等客觀原因的限制,現有的課程顯得捉襟見肘。因此,開設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課程也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途徑。

二、基于局域網教學平臺自主學習課程的問題

目前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課程多為在局域網內搭建教學平臺(如BlackBoard平臺)的模式,這種課程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

1.與傳統課堂學習模式的同質化。教師在教學平臺上,通過上傳課件和作業,把課堂內容搬到網絡平臺上,學生沒有太多的自主選擇權,更多的是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2.學習內容和學習材料的單一化。平臺上的主要學習內容為教師根據大學英語教材制作的教學課件,甚至為教材原本內容,并最終淪為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網絡復制版本;輔助學習材料一般為簡單的網絡鏈接或者過時的錄音。

3.學習主體的模糊化。教學平臺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從課程目標的確立到學習內容的選擇,從學習方式的確定到學習效果的評價,均以教師作為主導,學生只在學習時間上有相對的自由,其他環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也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課程設計

鑒于現有網絡教學平臺的問題,本文提出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課程,并通過開設選修課《互聯網學英語》進行初步探索,課程設計如下:

1.課程目標:學生能夠通過本課程,系統掌握互聯網工具,協助完成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夠根據學習需求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和內容,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并對學習效果作出評價。

2.學習主體: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有較高或更高學習要求的學生均可選修本課程。

3.課程內容和學習方式:課程分為搜索引擎、電郵寫作、社交網絡、在線工具、大眾媒體、專題網站、網絡課程和學術研究板塊,教師通過板塊主題講座和局域網教學平臺進行課上和線上指導,并提供相應工具下載;學生依據課程設置,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并建立學習檔案,分成學習小組,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和課下自主完成學習目標。

學習使用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培養英語信息獲取能力。學生能夠搜索到自己感興趣的英語閱讀和聽力材料,這些學習材料都直接來源于英語為母語者且極具時效性,學生對材料的興趣程度遠遠大于傳統教材上的課文。Google的發展歷程和企業文化的學習也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思維。

電郵寫作板塊介紹英語電子郵件的常用格式、語言的組織和電郵禮節。通過大量的電郵范例學習,學生掌握了相應的寫作能力。在實踐操作中,學生在鍛煉語言能力的同時,還體驗了跨文化交流過程。

社交網絡與即時通訊工具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真實情境下的即時語言交流。微博等社交網絡工具給了學生了解英語當下世界的機會;課程內的同學可以在微博上互相關注,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學習成果。Skype等即時通訊工具讓學生可以與英語母語者面對面交流,在完全真實的語境中提高聽說能力。

使用大英百科、維基百科等在線百科全書查找英語概念。這些百科全書呈現的內容即為閱讀材料,可以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學習英語文化概況。

英美大眾媒體網站,如BBC、CNN等,不但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英語聽讀材料,而且為其打開了了解世界最新資訊的窗口。另外,一些媒體網站,如《經濟學人》和《金融時報》等,是ESP學習的必備網站。

英語學習專題網站提供了練習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海量材料。課程指導學生篩選適合自身水平、滿足自身學習需求的部分,使其能夠完成英語學習的長期目標。

網絡公開課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是未來云課堂的雛形。課程可以介紹世界知名大學的公開課程,使學生了解MOOC概念,培養其適應未來的教育模式,并塑造其終身學習的理念。網絡公開課的內容可以滿足學生ESP的學習需求,并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學生對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導論和TED講座反應都比較熱烈。

學術研究包括英語學術文獻搜索、英語數據庫使用和英語摘要和論文寫作等內容。課程可以介紹常用的英語文獻數據庫,展示文獻搜索方法,利用范例介紹英語論文的常見格式和寫作策略,以此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思維,并增強其英語學術寫作能力,以便助其更好地完成將來的畢業論文摘要寫作和其他學術研究。另外,本課程的學期論文需要按照習得的格式組織,并基于對某一板塊相關課題的研究。

4.評價方式:課程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學生對自己在每一板塊的學習目標完成情況作出自評,并通過社交網絡工具和教學平成小組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和課下學習情況作出評價記錄,并結合學期論文質量評定作出綜合評價。

四、結語

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課程,使學生能夠掌握自主創設全英語的學習環境的工具,便捷地獲取最新的學習材料,完成各種語言技能的訓練,培養以學術為目的的信息檢索能力。同時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有傳統大學英語課程無法創造的驅動力。學生的自主學習方案可發展成為終身學習。但是,課程的設置還需要實證研究的證明;學習環境需要計算機和網絡硬件保障;互聯網信息量龐大紛雜,教師指導學生選擇正確適宜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尤為重要。總之,本課程的探索對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培養多元化的英語復合人才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Benson,P.& P.Voller (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

[2]George C.Going to the Mall: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06(10),9-16.

[3]高吉利.國內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綜述[J].外語教學,2005(1):60-63.

[4]郭繼榮,戴煒棟.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