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c語言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c語言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c語言論文

篇1

感謝我的朋友Louis,Dick,Iris,Tracy,Sawyer,Joe,Jason,IceBear,以及更多我無法逐一列出名字的朋友,他們給了我無數的關心和鼓勵,也讓我的研究生生活充滿了溫暖和歡樂。我非常珍視和他們的友誼!

感覺計算機學院研028班的我的同學,感謝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我的幫助。

篇2

2.1C語言的特有函數在計算機軟件編程中,每一個函數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而在C語言編程過程中,需要應用一些特有函數。對于函數而言,函數名對函數功能進行反映,因此,在定義函數的過程中,程序員需要定義函數名字、參數名、返回值類型等。同時,由于在編程過程中,C編譯系統提供庫函數,且該系統首先定義好了這些函數,因此在調用程序時,程序員通過#include指令”,在所有文件中引入相關的頭文件,從而便可實現程序調用。例如,在運用程序時,當應用到sqrt函數時,頭文件中必須包含#include“string.h”,以此確保程序的正常運行。

2.2指針的靈活運用在軟件編程中,指針的使用極為重要,賦值的實現需要指針的控制,從而建立變量關系,且編程的難度與指針運用的大小密切相關。因此,在復雜編程工作的完成中,程序員需要熟練運用指針,明確指針使用的作用,進行編程。指針是特殊類型變量的一種,可幫助程序員解決程序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其具有指針名、值、指針類型3要素。在編程過程中,使用者需要對指針類型、指針名進行合理、科學定義,對其賦值,從而對指針、變量進行區分。同時,在指針調用過程中,利用C語言的特有函數科學、準確定義函數,并按照算法編程的方式,利用流程圖表達算法內容。此外,在函數編程過程中,程序員具體設置函數的名字、參數名、返回值類型,設置好指令,且在C語言設置過程中,具體確定文件知識、位運算,確保其滿足程序中的具體要求,明確二進制的對象。對于文件中包含的程序文件、數據文件,應將它們之間的步驟設置好,從而為數據查找提供方便。

2.3位運算及算法技巧在計算機高級語言的運算方法中,C語言的重要特點是位運算。位運算的對象是二進制,具有唯一性、獨特性,是計算機軟件編程、程序運行的基礎,其根據相關程序要求的進行符合要求的運算。同時,運算、程序運行過程中,程序文件必不可少,在編程中,程序設計員需要在文件中存儲程序,方便數據查找,提高運行效率。此外,在程序設計中,程序的靈魂是算法,算法技巧的掌握對程序設計極為關鍵。算法可用自然語言、流程圖表述,而在用流程圖表示算法時,要求程序員對流程圖符號進行熟練掌握,并具備牢固的數學知識,提高編程效率。

3計算機軟件編程中C語言、匯編語言的結合

3.1匯編語言的嵌入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軟件不斷更新,而C語言、匯編語言兩種語言的混合編程是計算機軟件開發中常使用的方式,以此提高計算機編程、程序開發效率,實現難度較高的編程任務。在具體編程中,在C語言程序中嵌入匯編語言,在寄存器的存儲、轉換作用下是實現匯編語言的運行。例如,如果在C語言源程序中嵌入一組匯編語句,就需要用大括號擴充嵌入程序,進而添加“asm”,且需要在asm前面放入指令代碼,并用分隔符“:”區分正常的C語言、匯編語言。其中,嵌入語言以大括號來表示,通過該形式的編程對編程的過程進行簡化。當匯編程序嵌入后,程序員定義程序,根據C語言指出函數,定義函數,并對不同的函數進行區分,根據不同模塊的使用特點,對目標文件進行分析,提高編程的可靠性。

3.2鏈接C語言、匯編語言在C語言、匯編語言程序編寫中,需要獨立設置編譯目標代碼,然后實現鏈接。由于C語言、匯編語言程序能夠相互調用,且多個功能模塊共同組成一個任務,合適的語言獨立編程功能模塊。因此,在編程中,程序員應根據每個模塊特點,設置編程,形成目標文件,使其成為可執行文件。同時,在C語言編程過程中,匯編程序需要調用函數、定義變量,這樣,程序員就需要對寄存器的使用、參數傳遞、子程序的返回值、變量及函數調用、存儲模式等問題進行考慮,特別需要注意參數傳遞問題。在編程中,根據堆棧匯編程序傳遞參數,并按照參數傳遞原則進行程序編程。例如,在Voidaa(char*p,inti)函數中,利用匯編語言編寫該函數,在系統調用在小內存模式下進行,寫為aa(&q,n)。而在系統運行中,在堆棧中壓入n,并為了實現對存儲數據的存取,傳遞參數。此外,由于C語言程序、調用的子程序的編程使用的是同一個堆棧,這樣,就會產生pushbppopbp、sp兩個執行指令,設置這兩個指令,為執行過程的使用提供方便。

3.3C語言、匯編語言混合編程實驗分析在混合軟件具體編程中,一般情況下,在5個數中比較程序功能,從而對最小數值進行確定。由于匯編的子程序、主程序共同組成了所編程序,運用C語言編寫主程序,利用匯編語言編寫子程序,而最小數值通過主程序的調用得到確定。在編程中,用min.c*表示主程序,用qiumin.asm表示子程序,C語言、匯編語言結合,軟件之間進行交流,從而使程序運行速度得以提高。在程序運行中,需要具體編程程序設計過程中的內存模式、寄存器分配等,確保程序設計語言的相互協同,使外部接口處于正常使用狀況,為編程中的外部調用功能的實現提供保障。

4C語言多項式除法的程序設計

4.1設計流程在軟件編程中利用C語言,對計算機軟件的實用性進行探索。在C語言多項式除法的程序設計中,實驗設計的建立依據循環冗余的結構進行,設置循環冗余驗碼編制軟件程序。在此過程中,程序員需先對函數名稱進行定義,了解函數,對函數的初始位置進行確定,進而建立數據庫。此后,在C語言的基礎上,程序員編程、計算函數,并在此過程中,一個冗余余數在系統中自動生成,在remainder文件中存儲余數,確定程序的起始文件。最后,根據系統運行的結果,結合軟件需求,程序員科學分析計算機軟件實驗,此時,如果計算結果能夠滿足軟件運行需求,則說明軟性運行正常。如果計算結果不能夠滿足軟件運行需求,則需要程序員仔細檢查軟件編程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C語言基礎上,對軟件編程實驗流程進行設計,簡化編程過程,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4.2程序應用很多領域的發展過程都需要運用到C語言多項式除法程序的編程,該編程使軟件應用的實際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并拓寬了混合語言在多項式除法的應用范圍。在C語言、編程語言混合語言的使用中,程序員應及時定義函數,通過函數名對函數性質進行準確體現,獲取準確的余數結果,確保計算機軟性系統高效運行。

篇3

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CSCL)雖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但卻已經發展成為教育技術學與學習科學重要的分支領域。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國外CSCL研究領域理論演進的路徑是什么?目前研究的前沿問題有哪些?研究的熱點問題又有哪些?本文借助知識可視化理論與方法,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以期為國內教育技術研究者更全面地把握CSCL提供參考。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在知識可視化研究領域,圖書情報學科將信息可視化技術與科學計量學有機結合起來,成為當今知識可視化研究的重要分支。這方面國際上公認走在最前沿的是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本研究采用陳超美開發的知識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 II,應用其繪制CSCL知識圖譜,提取關鍵節點文獻,并運用其“突現詞”探測與“主題詞”聚類功能分析國外CSCL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

學術期刊與國際會議論文可以視為研究領域主要的知識載體。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WOS)數據庫(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為數據源,以“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OR“CSCL”為主題進行檢索,學科范圍限定在“EDUCATION&EDUCATIONAL RESEARCH”、“PSYCHOLOGY”、“COMPUTER SCIENCE”等相關學科,檢索時間為“所有年份”,共命中以CSCL為主題的804條來源文獻,18978條有效引文數據。來源文獻包括:作者、標題、來源出版物、摘要、參考文獻字段。

將上述數據導入Citespaee,并進行相關參數設置。在WOS數據庫中檢索到最早的CSCL論文為1991年,所以在Citespace分析中,我們設置“Time Slicing”為“1991-2010”,時間分區為“2”年一個分區。在語詞來源“Term Source”選擇“Title”、“Abstract”、“Descriptors”和“Identifiers”。在節點類型“Node Types”中選擇“Cited Reference”,三個值引文數量(c)、共被引頻次(CC)、共被引系數(CCV)分別設定為(2.3.15)、(3.3.20)、(513.20)。二 CSCL理論的演進

“共引網絡圖譜中的關鍵節點是圖譜中連接兩個以上不同聚類,且中心度和被引頻次相對較高的節點。這些節點可能成為網絡中由一個時段向另一個時段過渡的關鍵點。”在Citespace分析中,一般以“中心度”來作為節點在網絡圖譜中連接作用大小的度量。在文獻共引網絡譜圖中,中心度大的節點文獻往往被視為具有在領域知識發展過程中起到知識“拐點”作用的關鍵文獻。通過梳理分析某知識領域的關鍵節點文獻的演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該知識領域核心理論的演進路線。

Citespace可以顯示聚類視圖(Cluster-View)和時區視圖(Time-Zone View)兩種不同的視圖方式。時區視圖可以顯示出共引網絡中節點隨時間變化的結構關系。依照上述設置,運行Citespace,繪制出CSCL研究領域文獻共引網絡圖譜的時區視圖(圖1),提取出中心度大于0.1的7篇關鍵節點文獻(表1)。

綜合圖1與表1,按時間順序我們可以梳理CSCL理論進的路徑,大致可以分為三階段。

醞釀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情境學習、社會共享認知等理論的提出為CSCL的醞釀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篇4

C語言是一種通用性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它兼有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的雙重優點,運用它既能編寫操作系統軟件,又能開發各個領域的應用軟件。C語言的實用性使之成為編程的首選語言。學好了C語言,再進一步深造C++/VC++,JAVA等言語,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但目前很多學生在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后,感覺讀程序還湊合,編程則“難于上青天”部分學生甚至毫無編程想法,僅僅是為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完全背離了高職教育的初衷。因此,如何在C語言教學中啟發并訓練學生的編程思維,是每個教師應深思的問理。以下是筆者在C語言教學中的一些看法,愿和同行探討。

二、上好第一堂課

如何上好第一堂《C語言程序設計》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都是初次接觸C語言,C語言對他們來說是神秘的,“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第一堂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對這門課產生興趣,所以我覺得第一堂課應為“趣味C語言導學課”。

(一)程序結果展示,激發興趣

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讓大家知道C語言的強大功能,利用它我們能編寫各種軟件,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各種結果畫面,例如從50年代玩的搖桿游戲到如今的電腦游戲。相信這時有些學生已經有些“蠢蠢欲動”了。恨不得立刻學好C語言。

(二)強調C語言的重要性

C語言是學生今后學好后繼課程的基礎,比如數據結構。C++,JAVA等。雖然程序設計語言更新很快,但如果真正掌握精了程序設計思想,具備了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言再更新可程序設計的本質不會變。

(三)傳授C語言的學習方法

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課程,要理論結合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方法上給以學生指導,告訴學生如何自學,如何聽課,如何動手實踐,明確一點:“C語言不是看會的,也不是聽會的,而是親自動手實踐練會的”,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四)認識C語言的編譯環境。

在visualstudio2005環境下,舉出幾個簡單的小程序演示給他們看,并逐一講解,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程序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改進的方式。熟悉C語言源程序到可執行文件的整個操作流程。讓他們仿照所列舉的幾個程序模仿著編一個小程序。

三、C語言教學方法

(一)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轉化

讓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有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所在,C語言本身是一門極其抽象難懂的學科,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本來枯燥無味的C語言變得魅力無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采用問題啟發式授課,激發自主學習

針對C語言概念多,語法繁的現狀,采用問題啟發式教學可以將難理解、難記憶的概念和規則變成一系列時而醒目、時而深奧的問題呈現在課堂教學中,這樣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教師自問自答為主,有問有答,互問互答,改變單調死板、照本宣科的牧師講法。這種啟發式、討論式、交流式的教法,不僅改變原來的灌輸式,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引申法”“框架法”和“求異法”相結合

所謂“引申法”是指是結合已經解決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解決相關聯的問題。“引申法”可以培養學生在程序設計方面的發散思維。提高程序設計中的應變能力。問題是活的,但程序是有章可循的。最終使學生明白,語法是有限的,可解決的問題是無限的。只有在分析實際向題的基礎上,以清晰的思路去設計算法,才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

“框架法”可培養學生的全局思維和算法的整體設計能力。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學生有了一點編程基礎后要利用偽代碼或流程圖,從算法設計的角度講解編程思路,而不應拘泥于語法細節,不分主次、逐條語句的講解代碼。通過此框架,可使初學者對函數設計的關鍵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利于從統籌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體現了程序設計逐步求精的思路。這樣可以層次分明,突出算法設計的關鍵,利于培養學生的編程思路。二是在學習重點章函數時,由于新的算法已很少,主要是學習用函數調用的方法來重新編制以前所熟悉的程序,那么我們可以把著眼點放在函數的設計框架上,體現參數設計、返回值設計等關鍵問題,而無需細講函數體的實現細節。

“求異法”:一個固定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可能不唯一,如果能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則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致。在C語言中一題多解的情況有很多,有意識地引導新思路,鼓勵新方法,以培養學生在編程中的求異思維,而不是死記硬背,墨守成規。超級秘書網

(四)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提高程序調試能力

對程序設計課來說,理論學習和上機要兩手抓,兩手都要抓硬。實驗課不能流于形式,讓學生照抄照搬,甚至身在曹營心在漢。必須給學生思考、創新的啟迪,訓練其實踐能力,實驗課要生動活潑,使學生既掌握書中的重點算法,又有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頓悟和創造的樂趣。在進行每一部分的學習的時候,都應該配有相應的學生上機實踐的機會。這樣學生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還應該讓學生養成上機前分析題目,決定算法與數據結構,并編出程序源代碼的好習慣,這樣在上機時,學生就有的放矢,主要精力放在調式程序上需。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提示、講解、演示以增加學生的印象。井及時檢查總結學生上機實驗的完成情況。

(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巧妙地引人軟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篇5

C語言與匯編語言之間的連接還需要解決參數關系、確定調用關系和模塊連接三個問題。參數關系是混合編程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多數程序員均采用堆棧方式解決參數傳遞問題,具體操作為:以匯編語言中的BP作為機制寄存器,以反序多為調用順序,將C語言中的參數壓入堆棧中,且BP根據參數加入相應的偏移量即可實現參數使用。而確定調用關系則需要說明要調用的函數或過程,并確定調用及其調用關系。外部模型可調用被調用的函數或被調用過程,調用程序需說明被引用的外部模塊的名稱。實現匯編程序與C程序模塊連接需要保證不同語言模塊的存儲模式相同以及遵守C兼容的函數及變量命名約定。

篇6

美國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歷史最為悠久,從20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及其所屬準則制定機構就著手于概念框架的研究,以下就是由求學網為您提供的AICPA關于財務會計概念的研究。

經驗與教訓對于其繼任機構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以及包括中國在內其他國家的準則制定機構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本文以回顧與評介為題,簡要地對美國早期(FASB以前)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以下簡稱CF)的歷史、經驗及教訓進行回顧與評介。

作為規范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的公認標準,企業會計準則起源于現代企業的兩權分離和由此引起的企業內部管理當局(報告提供者)及企業外部投資人和其他利益關系集團(報告使用者)的信息不對稱。當然,由會計準則規范的財務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公允性,降低使用者用于尋覓信息的交易成本。高質量的財務報告需要高質量會計準則的指引。會計準則總是以會計的基本概念為基礎的,即需要連貫、協調、內在一致的理論體系來支撐。當1936年6月美國《會計評論》發表由美國會計學會組織撰寫的《公司財務報表所依據的會計原則的暫行說明》(1)以后,引起了熱烈的爭論。爭論主要表現在對涌現出的許多處理會計問題的建議和方法需要有評估,并尋找其中被普遍認可的方法的標準。因而基本概念、基本原則的研究就提到了議事日程。最早自覺研究用于評估會計準則理論的著作是Paton和Littleton的《公司會計準則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AAA專題研究報告第3號),其特點是:它不是直接闡述會計準則,而是以1936年的《暫行說明》為開端,對其中的基本概念展開詳盡而嚴謹的研究。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我們嘗試將會計的基本概念交織在一起,而不是像暫行說明那樣表述準則。我們的意圖是構建一個框架,隨后在此框架中建立起對公司會計準則的說明。在這里,會計理論被視為一個凝固(連貫)、協調、內在一致的理論體系,而且如果愿意的話,可以用準則的形式予以緊湊地表達出來(Paton/Littleton,1940)。所以毫不夸大地說,兩位作者提出的要有連貫(coherent)、協調(coordinated)、內在一致(consistent)的理論體系來指導會計準則也成為構成CF的基本要求。

現在,人們都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會員的七份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目前生效的有6份)作為CF的范本。美國CF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CF不同于一般的抽象會計理論,它是用來評估、發展會計準則的理論,而且在缺乏會計準則的情況下,根據CF的概念和原則,還能提出具有權威性的會計處理意見以解決新出現的會計問題。這樣,我們在研究CF的歷史發展時,會計理論界的意見,比如上述《公司會計準則導論》,畢竟只能作為參考,而準則制定機構有關會計準則的理論研究的態度、舉措及其成果才值得人們更加重視。

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了AICPA關于財務會計概念的研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7

(一)教學內容的重組首先,我們要選擇一本適合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的教材,該教材不是呆板木訥的傳統教科書,我們應該選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材料,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C語言課程教學的質量。老師要明確C語言與后續課程之間的關系,從而制定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另外,要根據社會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刪除和增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有在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微調。一個對教學內容重新確定,把知識的講解和實際編程相結合,以及進行一些有趣的競賽或者互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C語言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本科教學中,C課程語言的教學大多開設在大一,學生基礎普遍薄弱,沒有系統的只是結構,所以教學過程的設計至關重要。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未知的好奇心,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之前,大腦中都會閃現這樣一個念頭,學習這門課程對我有什么好處,老師在第一堂課時,應該直接明了的告訴學生學好C語言的好處,比如就業市場上對軟件人才的需求缺口比較大,學好C語言可以增加就業的砝碼,而且C語言是很多理工科專業的基礎課程,在以后還會學習很多后續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及時的為學生答疑解惑。C語言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循漸進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應該從簡單的語法學習入手,慢慢的積累知識,直到能自己獨立的編寫程序為止。

(三)C語言教學中學生和老師聯系目前的C語言教學中,比較普遍的是課堂學習和上機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是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麻木不仁的聽的刻板畫面,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差,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而作為本科學生的第一門編寫程序的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有的學生上著上著就走神,或者就產生了放棄學習的心里。另外,在上機實驗部分,老師要求學生進行的實踐往往是老師課堂上講過或者是指定的某些課后習題,學生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導致學生遇到困難就放棄,尋找答案,無法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可以通過案例帶動教學,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案例入手,再到一般的案例,最后到綜合應用案例。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加強團隊合作,鼓勵學生多提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發現問題并和同學的討論中,不但可以相互幫助解決問題,還增強了對概念的理解。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之余自學以擴展知識面,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媒體投影和現在的板書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缺點是每頁幻燈片包含的內容有限,不便于學生對前后兩頁幻燈片知識的聯系,還有就是幻燈片變換速度快,基礎差的同學跟不上老師的思路,而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教學方法可以很好的彌補多媒體教學的這個缺點,所以把二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上機操作調試的過程中,尤其應該注意學生創新和思考能力,最終獲得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環節應該以鞏固知識點為主線,結合趣味性和實用性,以循序漸進的任務驅動方式,達到提高自主編程能力的目的。

(四)新的成績考核制度除了在期末考試進行理論的考核外,還應該注意實際編程能力的考核,建立并執行創新鼓勵加分制度,對那些在課堂勇于探討問題,在編寫程序過程中創新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加分。提高C語言教學效果還應該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相互間的探討,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為中心,讓學生明白C語言課程的重要作用。這些方法使學生編寫程序的能力,上機調試程序的能力和編程習慣得到有效的改善,顯著的提高了C語言的教學質量。

篇8

一、CRSP各階段的實踐教育內容與方法

1.認知性實踐階段。認知性實踐一般安排在學生的第一學年的學期中或者暑假期間。實習的方式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實踐類課程(如旅游服務禮儀、溝通技巧等)專門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儀容儀表和行為舉止的塑造,針對學生文明禮貌、微笑服務、善于溝通、精于陳述的表達能力的訓練。第二,專業基礎課程和必修課(如管理學、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開發等)的理論教育中穿插的實踐教育環節,由于每門課程的教育內容不同、授課教師風格不同,實踐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如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網絡資料查詢、學習心得分享等。第三,為了加深學生對旅游業的感性認知,在學期中利用課程實踐教育環節、班級活動、學校組織的活動等機會,組織相關景區、旅游飯店、旅行社、博物館、旅游商品購物點等的參觀,組織學生觀摩市級、區級的飯店技能大賽和導游技能大賽,增加學生對旅游行業的感性認識。第四,利用節假日做旅游市場的觀察,觀察旅游者的流向、旅游者的消費等。2.調研性實踐階段。調研性實踐是在認知性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的升級。這個階段主要有兩種實踐教育方式。一是課程依托型,以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如旅游規劃、旅行社管理、旅游飯店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經濟學等)等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為主,學生以分組的形式確定不同的調研主題前往相關企業、旅游地進行資料收集、調查問卷設計及調查、統計等工作,以增加對行業的理性認識。二是學校所在地或更大區域的旅游業的專門調研實習,在我校這個實踐項目是被安排在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將集體前往昆明、楚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騰沖、瑞麗等地對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資源、旅游線路組合設計、旅游市場狀況、游客旅游體驗等進行觀察和調研,完成旅游資源問卷調查、旅游資源統計、旅行社座談等項目。3.技能性實踐階段。技能性實踐階段一般開始于學生二年級下學期的技能型課程,并延伸到二年級暑期或者三年級寒假。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實踐課程依托型學習,以部分技能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如旅行社管理、導游業務、飯店管理、飯店服務技能)為實踐課程,充分利用校內的實訓室,如飯店實訓室、導游講解實訓室等完成模擬狀態下的操作技能的訓練。第二,前往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實習單位進行“蹲點式”實際訓練,這要求實習學生將實訓室中模擬情景下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遷移到實習單位的實習工作當中。第三,利用會議展覽、大型活動等機會,動員學生進行“零星式”實習,讓學生參與會議服務、展覽組織、宴會服務、外事接待等活動,主要鍛煉學生應對大型活動和特殊活動的操作能力和協調能力。4.職業化實踐階段。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行的是四年級下學期全員全時段實習制度,即四年級上學期期末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四年級下學期不安排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畢業實習單位,深入到具體的業務部門全方位地熟悉相關領域的工作內容、規范和運作過程,促成知識向技能的初步轉化,并逐步達到融入。在實習期內或實習期結束,學生即可與實習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這大大縮短了學生的入職時間,為他們爭取到更多的職業機會和晉升機會。

二、CRSP階段漸進式實踐教育體系的保障因素

1.實踐教育的考核。按照CRSP階段漸進式模式所設計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育的方法很多,總結起來說主要包括獨立的實訓課程、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旅游資源調研專門實習、旅游企業技能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答辯、畢業實習等。對于獨立的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的考核,我們采用的是教育過程的評價方式,從教育目的、教育結構、教育準備、教育過程、教師素質和教育效果六個方面對教育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進行考核。考核項目中比較重視教育效果的評價和教育過程的組織,同時對教育前的準備工作也做了詳細的要求。對于調研性的專門實習、企業技能實習、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來說,我們不是評價實踐教育過程本身,而是評價實踐教育活動的指導教師,原因是以上的實習活動常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并指定了專門的指導教師。通過多年的觀察,指導教師的指導理念和指導行為對實習效果的影響非常深遠。在這個評價標準當中,將教師的教書育人、教育準備、技能訓練、指導方法、成績考核等作為評價標準,同時加上了實踐教育指導工作創新的評價項目,促進實習指導教師勤于思考,提高實習指導的成效。2.師資水平的提升。知識的形成離不開學習發生的具體環境,否則課堂上學習的東西難以應用和遷移于課堂之外的環境。課堂教育在實施理論講授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專業操作流程模擬與案例、場景,引導學生參與模擬操作、案例討論、情景創設,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相關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加強對相關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創造與實際環境相似的真實情境。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積累與各種教育資源尤其是社會資源將本專業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專業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就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求專業教師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熟悉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不同階段的課程安排及其關系做到心中有數,避免重復的實踐教育環節的設計和實踐教育活動的安排。第二要求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的講授和演示能力,而且具備實訓項目的設計能力和實踐活動的協調能力。第三要求專業教師是“雙師型”教師,并具有在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行政管理單位、旅游規劃設計單位等實踐的經歷,或具有相關培訓認證機構的培訓經歷和認證證書。第四要求專業教師擁有豐富的校外兼職機會,具有廣泛的人脈關系。3.實踐基地的建設。為保證教育實踐效果,應結合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建立校內和校外兩類實習基地。校內實習基地包括“情景導游實訓室”、“模擬前廳實訓室”、“模擬客房實訓室”、“模擬餐廳實訓室”、“模擬酒吧實驗室”、“旅游規劃設計室”等,并配備相關教育資料。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則更多地以旅游企事業單位為陣地,通過密切與各旅游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其實是不同的兩種情境,校內實訓基地大多是模擬型的情境,學生的操作失誤是被允許和被原諒的,也有一部分校內實訓基地是處于真實情境的。而校外實習基地卻不一樣,學生的操作失誤將會給實習基地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如何從模擬情境到真實情境的遷移是老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的問題。4.職業導師的設立。如果把校內的專業教師稱為指導教師,那么,我們認為還有必要在技能性實踐階段和職業化實踐階段設立職業導師。職業導師應具備豐富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絕大多數為曾經在旅游相關企業任職多年并表現突出者或者為正在公司擔任培訓、管理等職位的專業人士。職業導師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對學生實習進行恰當的計劃、組合與管理,以確保學生學習到更多企業所需的經驗、技能、能力,同時職業導師的個人技能、管理思想和處事態度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5.學生的參與。前面的設計再優秀,沒有實踐教育的參與主體———學生,一切都變成了徒勞。因此,我們激發學生對實踐教育的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設計讓學生有所收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收獲成就。努力與實習企業溝通,促使企業重視和愛護實習生,不簡單地把實習生當作企業的“短期廉價勞動力”,讓學生在實習單位有工作尊嚴、有生活保障。

作者:唐玲萍孟麗楊麗萍單位:玉溪師范學院

篇9

A Contrast of Connectives with Spoken Feature

BetweenWECCL and LOCNESS

ZHANG Jianwu,LI Dunzhi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A contrastive study is made by using a corpusbased method of connectives in WECCL and LOCNESS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connectives with spoken feature.The study found that Chinese English majors use significantly more connectives with spoken features than native college students do,intuitive judgement,insufficient i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l factor account for the finding.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instruction of EFL writing in terms of register of connectives.

Key Words:corpus;register;intuitive judgment;insufficient instruction;developmental factor

作為一種銜接手段,連接詞對于文章的連貫起著重要作用,是構建語篇不可缺少的要素。相比較而言,連接詞是中國學生使用比較頻繁的一種銜接手段。

與其他詞類一樣,語域的概念也同樣適用于連接詞。作為在英語寫作中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連接詞的語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文章的整體寫作風格。如果連接詞的風格與文章的其余部分不相匹配的話,那么整個文章的語體風格必將受到影響。英語議論文屬于正式的書面文體,也是大學階段使用較多的一種文體。在一定程度上,頻繁使用的連接詞,對于文章的風格肯定有所影響。

對于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而言,英語是他們的外語,其二語寫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目標語的模仿,包括連接詞使用。而模仿的前提是對本族語大學生作文中的連接詞語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基于這種認識,對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作文和本族語大學生的作文就所使用的連接詞的語體風格做一個比較,找出二者之間的差別,并給今后的英語教學以啟示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研究方法和程序

人們普遍接受的一個觀點就是不正式的詞語通常用于口頭英語,而正式的詞語則多用于書面語體中。連接詞也不例外。依據這個原則,可以通過對比出現于口頭英語和書面英語中連接詞的頻率的方法來判斷一個連接詞的正式與否。由于議論文屬正式語體,本文將采用語料庫的方法來調查具有口語特征連接詞的總量,以揭示出中外大學生英語作文中連接詞總的語域傾向。

(一)WECCL和LOCNESS語料庫簡介

本文所采用的語料庫為WECCL(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和LOCNESS(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有關兩個語料庫的詳情見表1。

西 安 工 業 大 學 學 報 第3卷

成和王立非等人于2005年建成的一個學習者語料庫,總容量約200萬詞。WECCL語料庫是它的一個書面語子語料庫,本文采用其中所有的議論文,共約100萬詞。

LOCNESS 語料庫是由比利時Louvain大學的Sylviane Granger教授主持建立的一個英美本族語大學生作文的語料庫,其總容量約32萬。本文采用其中所有的議論文,共約24萬詞。

(二)第三方語料庫簡介

語料庫有許多功能。一個連接詞正式與否可以借助第三方語料庫來判斷。在眾多的語料庫中,BYUBNC (British National Corpus)語料庫因其巨大的容量和獨特的設計而被本文采用來判斷連接詞的語域。BYUBNC 是由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大學的MarkDavis 建立的在線語料庫,其網址是:corpus.byu.edu/bnc/。BYUBNC的總規模約1億詞,其中包括1000萬詞的口語語料和1530萬的學術英語語料。當出現BYUBNC不能判斷某些連接詞語域的情況時,則另一個語料庫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將被使用。COCA也是一個由Mark Davis 建立的在線語料庫,其網址是:省略/。該語料庫的總容量約3.85億詞,其中口語語料和學術英語語料分別為7880萬和7620萬詞。在這兩個容量如此巨大的語料庫的幫助下,每一個被選用的連接詞的總的語域趨勢將會被揭示出來。

之所以采用BYUBNC和COCA這兩個語料庫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們的特殊設計。在這兩個語料庫的界面上有許多區域劃分,如口語、小說、新聞和學術等,它們清楚的表明每一個檢索請求在這些區域中的分布情況。

(三)連接詞檢索及處理

經調查,在WECCL和LOCNESS中大約有70個經檢驗已經在原始頻率上達到顯著性差異的連接詞。這70個連接詞將被在BYUBNC或者COCA中使用檢索軟件AntConc 3.2進行檢索。由于這兩個語料庫的特殊設計,很容易獲得每一個連接詞在口語和學術英語兩個部分的分布情況,并計算這兩部分之間的顯著性差異,從而判斷出他們的語域。學術英語是典型的正式書面語,可以作為議論文的代表。所有具有口語特征的連接詞被集中以作進一步的研究(見表2)。

為了更加清楚地闡述這一研究方法,現以連接詞first of all為例來加以說明(見圖1)。圖1 展示了first of all 在BYUBNC語料庫中檢索以后在不同區域的分布情況。從柱狀圖的形狀上來看,first of all顯然多用于口語之中,有著很強的口語特征。但是為了避免主觀臆斷,保證研究可靠性,

本文使用對數似然性函數(Loglikelihood)以便從數據上進一步對連接詞的語域加以確認。對數似然性函數可以替代卡方檢驗,且比卡方檢驗更加可靠。在本文中P值設置為P

二、結 果

表3表明在WECCL中有25個連接詞具有口語特征,其總頻率是5448,占70個連接詞總頻率的45.98%;而在LOCNESS中有21個是具有這種特征的連接詞,其總頻率是360,占59個連接詞總頻率的32.72%。經對數似然性函數檢驗,對數似然性函數值為+61.89(P

研究結果表明,與本族語大學生相比,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的連接詞具有更強的口語特征,這表明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作文從連接詞方面講屬于口語和書面語的混合文體。盡管本族語大學生作文中也存在口語化連接詞,但相比之下,無論從類型還是數量上講,都少于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所使用的程度。

三、討 論

為了能使本研究結果對今后的英語寫作教學有所啟示,本文對兩類作文中連接詞語體風格所表現出的差異的原因進行了調查。

(一)直覺判斷

一般來說,中國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語體意識,但是對他們而言有時很難決定一個連接詞的語域,除非他們被明確告知或者有可以使用的語料庫或具有查閱語體功能的詞典可供使用。中國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判斷語域的主要方法是憑從實踐中得來的直覺感受,因為他們通常無法直接接觸到連接詞的語域。對于中國學生而言,一個看起來長而復雜的連接詞通常被視為正式的,但這種方法并不總是正確,基于這種原因,不同語體連接詞的混用在所難免。從這個角度上講,如何判斷一個連接詞的語域是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所面對的問題之一。

(二)不充分教學

在傳統的語言教學中,與語體的適當性相比,語法的精確性被認為更重要。這個問題也體現在連接詞的教學上。常見的事實是:許多連接詞被羅列在教科書中,很少或者沒有任何評論,給學習者的印象是這些連接詞可以相互替換。這種情況對中國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同樣適用。連接詞的簡單羅列忽略了連接詞之間具有的任何可能的差別。比如,so和therefore常被同時羅列出來,但卻沒有告知therefore比so更常用于學術文體,這可能就是so在WECCL中被過度使用的原因之一。缺乏語域的教學最終導致了口語連接詞和書面連接詞的混用,從而影響了議論文體的正式性特征。然而,這個問題依然被忽視。今后的連接詞教學應該重視發展學生的語體意識。

(三)發展因素

本族語大學生作文中也存在口語化連接詞的事實為作者提供了從語言發展角度來解釋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連接詞語域混用問題的線索。

對比中介語分析(Contrast Interlanguage Analysis CIA)是研究中介語的一種方法,它不是建立不同語種之間的比較,而是建立同一種語言學習者變體之間的對比(見圖2)。 對比中介語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對比同一種語言之間的變體以發現某種相同或不同的東西。考慮到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是英語學習者的一種變體,因此可以使用對比中介語分析理論來探索其口語化連接詞多用的原因。

本文已經發現:在包含379篇母語為英語的本族語大學生作文的LOCNESS中,口語化連接詞占32.72%,盡管這與WECCL相比要相對少(48.98%),但這個事實清楚地表明本族語大學生也有使用口語連接詞的趨勢。因此可以大膽假設:連接詞語域的混用是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是語言學習者由中介語邁向目標語過程中的一個必經的階段。這對本族語大學生如此,對于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更是如此。基于這種分析,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使用了多于本族語大學生所使用的口語化連接詞是一種正常現象。

四、教育意義

篇10

1 引言

漢語諺語是人們對客觀現實進行觀察、思考而形成的,它內容豐富、深刻,能以簡單通俗的語言反映出深

刻的道理。從交際角度看,諺語是流傳在人民群眾中的固定語句,意義大多已經固化(entrenched),我們在交際

中使用諺語可以委婉巧妙的表意以避免直接,從而達到維護面子的目的;而從認知角度看,人們喜歡使用諺語

是因為諺語是人們在實踐中所獲得的基本的經驗圖式,是屬于人們能夠把和理解的尺度。

目前,對漢語諺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性質、特點、形成、修辭、歷史文化等方面,都側重于對諺語本

身的靜態分析,代表人物有郭紹虞(1985),王德春(1983,1990)論文服務,崔希亮(1997),安德明(2000),武占坤

(2000)等,而從認知層面對動態的諺語意義構建過程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也缺乏系統的理論分析。

基于現狀,本文試圖從認知角度運用Fauconnier(1997)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對漢

語諺語的意義構建過程進行初步探討。

2 概念整合網絡

2.1基本概念

概念合成理論(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簡稱CBT)是一個包含區分、映射、結構投射以及動態的思維模擬的后臺認知系統,而概念整合網絡(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簡稱CIN)作為該理論的核心及其結構和動力原則的理論模型,充分解釋了促使概念合成的一系列心理空間的運行過程(Coulson & Oakley, 2000)。心理空間是潛在于語言表達式之下的動態實體,它們不是語言形式本身,而是人們在思考、交談時為了達到局部理解而構建的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s)。CIN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心理空間網絡,使其相互發生映射并形成新的空間。在我們的日常思維和交談中,我們都在有系統地、無意識地運用CIN機制構建在線意義,因為它普遍存在于我們的語言生活中(Fauconnier&Turner, 1998)。

最基本的CIN模式是由四個空間構成的網絡:兩個輸入空間(input mental spaces),一個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一個合成空間(blended space),兩個輸入空間的共有結構及其共有信息被投射到第三個空間即類屬空間,同時,兩個輸入空間中的對應成分(counterparts)通過跨空間映現連接(cross-space mapping)被選擇地投射到第四個空間即合成空間,合成空間產生出輸入空間所不具備的層創結構(emergent structure),即新意義的誕生。整個過程形成一個網絡,概念整合正是在這樣一個網絡中,通過發生空間映射、激活背景知識以及利用思維模擬和想象得以進行的。如圖1所示:

(圖1:概念整合網絡模型)

2.2 四種整合網絡類型

Fauconnier&Turner(1998, 2002)根據概念整合網絡中組織性框架(organizing frame)在整合過程中的作用,認為四種整合網絡類型最為突出,即單型網絡(simplex network),照映網絡(mirror network),單疇網絡(single-scopenetwork)和雙疇網絡(double-scope network)。組織性框架為其組織的心理空間提供一種結構(topology),它包含該結構中最基本的抽象信息以及各信息之間的組織性關系。當兩個心理空間共享同一組織性框架時,它們便共享相應的結構論文服務,空間中成分的對應連接也較容易產生。單型網絡是整合網絡中最簡單的一種。在該網絡中,框架在一個輸入空間中,而具體成分在另一個輸入空間。框架中的抽象角色信息與具體成分發生跨空間映射并映現到合成空間中實現抽象―具體(或角色―成分)的連接和壓縮。

照映網絡是網絡中的四大空間共享一個組織性框架,兩個輸入空間中的具體成分不同但可以相互連接照映,最后投射到合成空間形成層創結構。

單疇網絡由兩個具有不同組織性框架的輸入空間組成,但只有一個空間中的框架能被映現到合成空間中并組織合成空間。該類網絡是典型的來源域到目標域的隱喻映現,來源域為合成空間提供組織性框架,而目標域才是理解的對象。

雙疇網絡的兩個輸入空間具有不同的組織性框架,但這兩個框架及其空間成分都同時部分地映現到合成空間并得到整合產生層創結構。

3概念整合與漢語諺語理解

3.1漢語諺語的認知分類與意義構建

一般說來,漢語諺語常為單句型如“真理戰無不勝”和對仗型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根據每條諺語中所

含組織性框架的異同,我們將漢語諺語分為與四種網絡類型相符合的四類,這種分類不僅能使我們更好的認識概

念整合網絡在漢語諺語意義構建中的體現和運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上從諺語形式(如單句型、對仗型、

排比型)和內容(如農業、氣候、事理、生活)等方面進行的分類。

單句型諺語一般屬于單型網絡,因為它們是框架與成分的連接和壓縮,如“千年古道變成河”;照映網絡型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該諺語只含有一個組織性框架,但具體成分卻不同;單疇網絡為隱喻映現,“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就屬該類,兩個分句具有不同的框架和成分,但后句的完整理解依賴于前句,前句是來源域,后句是目的域;雙疇網絡是最復雜的,諺語“小溪喧嘩,大海無聲”就屬此類,它含有不同的框架和成分論文服務,但諺語的涵義要綜合前后兩句推斷而出,它們各自的框架和成分都對該諺語的意義構建有貢獻。

3.2意義構建的認知過程

3.2.1 單型網絡諺語的意義構建

“千年古道變成河”,組織性框架為甲變化為乙,古道和河流作為具體成分填充角色甲和乙,從而與框架進行

連接和壓縮,具體認知過程如下圖:

此類諺語如“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清官難斷家務事”, “牽牛要牽牛鼻子”, “虎毒不食子”, “幫理不幫親”, “百聞不如一見”, “藥要敷在痛處”, “單槳搖船難過江”, “有賺就有賠”, “金鉤下耳釣鯉魚”, “死知府不如活老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貪食的魚易上鉤”等等,它們的理解過程都如上所示,都是進行框架―成分的連接和壓縮,從而得出諺語涵義。

3.2.2 照映網絡諺語的意義構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共享一個組織性框架(種植框架),該框架投射到類空間,而框架中的不

同成分則發生相互映射,在整合空間中進行完善、合成,其過程如下圖:

該類諺語還有:“打魚靠網,打狼靠棒”,“物有生死,理有存亡”,“愛上的猴子覺標志,看中的狗熊覺漂亮”,

“大海不譏笑水滴,高山不嘲諷小石”,“挨金似金,挨玉似玉”,“前怕狼,后怕虎”,“快織無好布,快紡無好紗”

“看自己一多花論文服務,看別人豆腐渣”,“成群的喜鵲能都鹿,齊心的螞蟻能食虎”等等。

3.2.3 單疇網絡諺語的意義構建

單疇網絡為隱喻映現,“做事沒計劃,盲人騎瞎馬”就屬該類,兩個分句具有不同的框架和成分,但其中一句

的完整理解依賴于另一句,一句是來源域,一句是目的域,如下圖:

該類諺語還有如“花在春天,人在青年”,“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泉水挑不干,知識學不完”,“刀在石上

磨,人在世上練”,“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衣”,“衡量輕

重用秤桿,檢驗真理靠實踐”, “黃金從礦石中練得,幸福從艱苦中取得”等等。

3.2.4 雙疇網絡諺語的意義構建

雙疇網絡是最復雜的,諺語“要學老牛勤耕地,莫學鸚哥盡練嘴”就屬此類,它含有不同的框架和成分論文服務,但諺語的涵義要綜合前后兩句推斷而出,它們各自的框架和成分都對該諺語的意義構建有貢獻。

該類諺語還有如“糖多不甜,膠多不粘”, “蔗無兩頭甜,針無兩頭尖”, “射箭看靶子,彈琴看觀眾”, “海闊任魚

躍,天高任鳥飛”, “船無水難行,鳥無翅難飛”, “姑娘講繡花,秀才講文章”, “馬到懸崖收韁晚,船在江心補漏遲”,

“萬丈高樓平地起,千年古樹靠根撐”, “鼻子雖靈聞不著頭,鋼刀雖快砍不斷水”,“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泉之魚死

于芳餌”等等。

4. 結語

盡管漢語諺語的意義大多已經固化在我們的頭腦之中,但其意義構建的認知過程是不可忽視的,這一認知過程

不僅可以充分展示諺語理解過程中動態的概念整合現象以揭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話語意義的幕后認知活動本質,

還可以使我們進一步認識語言與思維之間的認知關系。同時,從認知角度把漢語諺語進行分類也突破了傳統上從形

式、內容等方面進行的分類,為我們認識漢語諺語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Coulson, S. 2000. 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ulson, S. & T. Oakley. 2000. Blending basics. CognitiveLinguistics 11/3-4: 175-196.

篇11

建立CDIO模式下煤礦地質學授課體系

建立CDIO模式下《煤礦地質學》的授課體系,關鍵是改變教師的傳統的教學理念,把CDIO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介紹煤礦生產中有關地質的基本知識和工作方法,通過實驗和實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參與科研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2]。把地質工作的新的理論和新方法引入到教學中,同時也要把一些傳統的內容壓縮或刪除,例如刪除課程中科普性的傳統內容,增加礦物巖石、構造地質、地層等相關方面的新理論、新知識;以新的國家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及編碼標準替代傳統A級、B級、C級、D級儲量分級標準等;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煤礦環境污染日益加重,保護礦區環境越來越受到重視,增加煤礦環境地質的新內容;隨著近年來地質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煤礦地質研究中,豐富了手段,提高了精度和可靠性,增加礦井地質信息技術及應用的教學環節,如運用計算機技術編制和管理各種地質圖件、介紹物探新知識和新儀器的應用原理和方法;更新傳統生產設計規范等[3]。本課程采用課堂講授教學為主,同時結合有關電視錄像片和野外、室內實習、實驗課等形式綜合進行。盡可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改革傳統板書的教學方法。

在講授過程中,將多媒體講授與板書講授有機結合,通過二者的優勢互補,實現有關知識的融合與最佳傳授。如利用地形地質圖編制地質剖面、編制煤層底板等高線圖等方面,均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結合進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實例式、啟發式、設疑式等教學方法,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潛能,達到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目的。這種形式可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煤礦地質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課程,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努力作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安排與設計各類實驗和實踐教學內容。為滿足精品課程的教學設計和內容,依據《煤礦地質學》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四個方面來設計實踐教學環節,一是實驗教學環節,這是一個認知性、驗證性的實驗教學環節,在完成理論課程講解后,對礦物、巖石等各類標本進行反復的觀察和描述,通過這樣的實驗使學生能掌握各類標本的鑒定特征,在實驗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報告;二是野外地質認識實習教學環節,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后,進行野外地質現象的認識和觀察,把課堂講解的內容和實際聯系在一起,要求學生依據野外實習的內容編寫實習報告;三是課堂及課下作業實踐教學環節,這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此環節要求學生能夠讀懂各種地質圖件并運用計算機軟件編制各種地質圖件、能夠從圖件中提取各種數據;四是科研實踐環節,這是一個提高創新能力的實踐環節,部分同學可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科研工作相結合,達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網絡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更能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加工、分析、創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網絡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把一些教學資源放到網上,為學生建立自學平臺。在網上和同學開辟網上留言、教師電子信箱、QQ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的學習平臺。建立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網絡學習課件,供學生課后學習。

CDIO模式下的課程教學質量監控

篇12

0 引言

近年由于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得到迅速發展。根據艾瑞咨詢公司2010年7月的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09 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630.0億元,預計2013年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1]。其中,B2C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新寵,跨文化B2C的發展更是使電子商務市場呈強勢增長之勢。

本文提出的跨文化B2C是指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上向別的國家或區域進行貿易的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它實現的基礎是網路信息技術、國際化物流和網上在線支付平臺的發展,是電子商務發展至今的產物。跨文化B2C區別以往的出口貿易和網絡交易平臺,它實現了中國制造利潤的最大化。在《產業鏈陰謀》中,郎咸平提出的“6+1”產業理論,整個產業鏈可分成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產品制造、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零售終端七個部分,而中國落在價值鏈的最低端——產品制造環節。跨文化B2C的發展,中國產品可以直接面對世界消費者,借此還能規避目前中國制造所遭遇的諸如反傾銷調查之類不公正待遇,中國制也就可以從低利潤的代工鏈中解脫。

早年就有學者意識到文化差異對交易活動的作用和影響,如洪登永(2000)論述了跨文化管理中文化差異在企業國際商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2]。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愛德華·泰勒認為文化是一個復合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人類社會在社會中所獲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在進行跨文化電子商務時,企業在消費者信任、銷售品類選擇及推廣策略、物流、售后服務等環節存在著一些跨文化誤區。4R營銷理論是基于關系營銷理論提出的最新理論,該理論著眼點是顧客,企業更加關注與顧客之間的持久關系。本文以最新的4R營銷思路為指導,研究差異性文化背景下跨文化B2C發展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營銷策略。

1 跨文化B2C的發展現狀

電子商務在國內發展迅速,根據易觀咨詢2010年7月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電子商務行業2010年的融資總額已高達10億美元,融資規模仍有增長趨勢,快節奏的競爭,電子商務發展不得不另辟蹊徑,而發展跨文化B2C尚屬那片藍海。

我國跨文化電子商務發展經歷了三次轉變,第一代跨文化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是整合信息流與資金流的B2B跨國交易平臺;第二代的跨文化電子商務平臺是在第一類B2B的基礎上整合物流和支付服務;而第三代的跨文化電子商務提出了整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客戶關系等全球在線零售的跨文化B2C。跨文化B2C行業面對的是全球消費者,對商品質量、倉儲、物流等都有較高要求,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先進的運營理念和豐富的操作經驗是跨文化B2C業務實現的關鍵。隨著全球營銷的發展,電子商務的不斷升級,我國跨文化B2C企業也開始崛起。

2 跨文化B2C發展中的問題

劉魏(2010)認為,跨文化管理就是企業要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發展目標,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促進異質文化之間的兼容,從而創造出獨特的企業文化的管理過程。這一過程是從企業外部包括供應者、顧客、競爭者、相關利益群體等和企業內部針對不同員工兩方面來研究跨文化管理[3]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發現,已有研究關注的問題包括電子商務渠道、模式、物流、影響因素等。鑒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將基于跨文化B2C交易建立的過程,從多方利益相關者角度探索消費者信任、產品選擇及推廣、物流、以及售后服務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篇13

電子商務,指的是在世界各地商業貿易中,借助互聯網這種不受國界限制的環境,依靠客戶終端或者服務器應用的形式,將不同地區的買家和商業聯系起來,讓他們開展各類商業貿易活動。同時,商家之間也會利用這一渠道完成網上支付并提供與之相關的服務,這是一種全新的、依托信息化方式建立起來的商業運營模式。伴隨網絡線路的延伸,使用網絡的人群逐漸壯大,電子商業的成交額在市場中所占的額度快速上升,在網上進行購物并用電子方式進行支付的消費模式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二)電子商務的特征

在網絡面積進一步擴展在背景下,電子商務順勢發展起來。網絡自身具備開放性、在全球范圍內應用、成本消耗較低、效率比較理想的特點。鑒于這些特征的存在,電子商務的發展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它不僅讓生產方式和運營模式有了巨大變動,而且管理途徑也有了明顯不同,而且這些改變所造成的影響極為深遠。在網絡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電子技術平臺不僅創造了更多的機遇,而且因為其相對開放也超越了傳統商務模式的局限性。有了電子商務之后,各種商貿活動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約束,人們可以更為靈活地進行信息溝通和貿易交流,貿易的范圍更廣,內容更為豐富。

從整體角度看,電子商務具備下面幾個方面的特征:和傳統商務流程相比,電子商務實現了貿易的電子化和數字化,交易成本明顯減少;電子商務具備開放性,交易范圍涉及全球;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電子商務的存在能夠提升其競爭優勢;電子商務的存在改變了傳統的商品流通方式;電子商務的出現擾亂了原本的商業格局;電子商務能夠更為便利地進行互動等。

二、電子商務B2C市場的發展現狀

(一)綜合B2C網上零售占據行業主導位置

無論是從用戶數目,還是從商品類型,甚至是商貿交易的成交量和成交比率角度看,綜合B2C網上零售都占據行業主導位置,而且在市場上所占據的份額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大型的綜合零售商有雄厚的財力支持,能夠建立相對穩定的網上市場,更為容易爭取客戶。而且其商品種類比較豐富,能夠為客戶提供一條龍式的商務服務,管理質量得以優化。它們可以和傳統零售商展開直接競爭。

(二)垂直B2C網上零售企業發展迅速

在B2C電子商務企業中,垂直B2C零售企業發展尤其迅速。在3C、母嬰用品方面,更是超越各種綜合B2C零售商家,快速占領市場。有不少的垂直B2C零售企業已占據行業首位。

(三)傳統行業開始向B2C模式進軍

伴隨B2C規模的擴張,很多傳統行業也開始向這一行業進軍。比如,國美、家樂福等,它們在傳統行業中都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如今也先后在網上發展第二市場。隨著B2C發展的提速,今后還會有更多的傳統行業涉足B2C行業。如今,圖書、音像等行業業已在這一市場上占據穩定的地位。而保險、金融等行業則還剛開始進入這一市場,將來傳統行業和B2C行業的聯系將會更為緊密。

三、B2C 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體系的發展受到諸多限制

盡管國內物流系統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擴展,但是和國內B2C企業的發展速度相比,依然有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民營物流企業,它們的發展被很多政策要素所限制。在物流體系內,基本上沒有外資融入,這直接導致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的拓展受到掣肘。另外,國內物流市場競爭日漸劇烈,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很多機密內容不能被外界知曉,這些內容一旦被別的企業竊取,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信息的安全問題。想要為B2C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點必需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

(二)技術平臺的保障問題

目前,客戶對電子商務B2C企業的信任度普遍不高,大多數企業無法讓消費者對之忠誠。鑒于和傳統經濟活動之間存在差異,網上購物一般都是一些價值不高,規模較小的商品,自建物流體系的投入過大,其收入無法滿足開支。因此,大多B2C企業的物流體系均是采用外包的方式進行。如此一來,貨物損壞、丟失,送貨不及時的現象時有發生,消費者對企業的信心大受打擊。此外,網上購物和消費者實體購物的體驗也是不同的,很多消費者更加青睞進店購物的感受。

從市場的角度看,B2C企業的消費群體比較分散,他們在消費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貨比三家。這樣,穩定的消費群體就極難形成。

(三)庫存和服務問題

對于B2C企業而言,沒有一定的庫存,其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從當前的情形看,想要零庫存還能順利發展的B2C企業基本上不存在。此外,站在企業的角度,借助網絡來開展銷售,很多客戶都是不穩定的,而且消費規模較小。換句話說,客戶和企業之間的貿易也許僅有一次而已。所以,企業的庫存比較難以把握。同時,在此背景下,企業想要針對客戶開展個性化服務難度也比較大,整體服務品質比較不理想。

四、電子商務B2C企業的發展經營策略

(一)組建高效的電子商務平臺

對于電子商務企業而言,電子商務平臺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根基,它不僅能夠為企業和消費者建立交易的橋梁,而且還是企業在網上進行展示的窗口。因此,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是極為重要的。而組建一個高效的電子商務平臺,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付出努力:其一,將之智能化處理。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應該將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更多的B2C技術聯系起來,組建集圖片、文字和影像為一體的信息化商業網站。加之三維景象的輔助,組建網絡多媒體數據運用體系,以B2C為基礎,具備產品定制和導購功能;其二,打造個性化平臺。構建電子商務平臺,需要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盡可能的方便:即便是通過網絡,消費者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組合各類產品,減小企業和消費者中間的隔膜,讓客戶享受個性化服務;其三,構建集成化平臺。對于電子商務B2C企業而言,其構建的平臺必須是集成化;其四,必須有安全保障。構建高效電子商務平臺,需要將體系的安全放在整個平臺構建工作中的首位。只有系統足夠安全,系統能夠穩定、準確傳輸,其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消費者的信心,為電子商務B2C企業的發展提供更為更強的保障。

從B2C電子商務平臺自身而言,其應該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對外銷售系統。消費者在這些系統能夠查詢產品的相關資料,對產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決定是不是購買此產品。而這一系統的特征是:流暢的溝通界面、優美的內容設計、便捷的網絡操作。同時,這一系統還需要包含下面板塊:遞交申請、產品查詢、訂單狀態查詢、購物車管理、收銀臺、服務中心等。而另一部分是對內信息管理系統。企業的電子商務管理人員對此部分實施管理,及時更新企業資料和產品相關信息,負責網上產品的登記和修正等。

(二)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

電子商務B2C模式營造的是網絡環境,此種環境導致企業在競爭過程中陷入全面透明的狀態。如何爭取足夠忠誠的消費者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環節。企業想要在這一環節獲勝,必需實施更為優質的服務來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吸引更多的客戶完成更多的交易。在此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將客戶放在核心位置。消費者登錄網站瀏覽時,他們想要獲得的信息是企業能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產品和服務品質的好壞以及性價比的高低決定了他們的購買欲望是否能夠轉變為現實。所以,網站需要給消費者提供更為完善的產品資料,便于操作的程序以及具備感染力的設計,能夠盡可能地貼近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將進入網站瀏覽的潛在消費者轉變為真實消費者,推動銷售的完成,增加獲利的機會。

2.創造自屬品牌。電子商務B2C是一個消費模式,假如想讓其長久存在并確定更好的發展,必須激發企業的品牌意識,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對于電子商務B2C企業而言,其信譽包含品牌誠信度、知名度以及性價比和類型等多項內容。其中,誠信度和性價比的影響力最為深遠,這是決定消費者購買率的核心要素。而其知名度和種類則決定了企業的市場規模以及品牌的影響范圍。當前,大多數品牌的知名度均源自于各媒體的廣告,而其誠信度則是通過實際運營獲得的。假如B2C企業有實體企業作為支撐,其信譽將會有極強的保障。而對于那些沒有實體的中小B2C企業,它沒有自主品牌而想獲得極高的信譽,其難度是非常大的。對于這部分企業而言,它們應該盡量爭取和實體知名品牌的合作。借助他們的信譽來提升自身企業在電子商務貿易中的信譽,逐漸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而且,產品的性價比和其成本投入密切關聯。借助電子商務的銷售途徑能夠大大增加產品交易額,如此其交易的成本將會明顯降低。從運營的商品類型看,企業可以自身有優勢的產品入手,將之集合于某一類別,如此可以降低企業提升產品信譽度的難度,從某個角度而言,也能提升企業的信譽。

3.彌補誠信缺陷。通常情況下,B2C企業都只是一個網上店鋪,它們大多沒有實體店作為根基,沒有品牌作為保障,甚至發展資金也不太充足,其誠信問題一直都是限制它們自身發展的主要元素。從源頭上看,中國的電子商務B2C企業的發展比較混亂,網上企業所販賣的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很多時候消費者的網上消費都無法獲得好的體驗。這對企業而言并不是好的現象。而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電子商務B2C企業的誠信缺失。

(三)提升電子商務B2C企業的服務品質

當前,電子商務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并不是產品價格如何低廉,而是產品的性價比或者是產品的服務品質。事實上,對于消費者而言,并不是價格越低越好。假如電子商務B2C企業一味貫徹低價原則而不關注自身的服務品質的提升,其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企業需要提升對服務品質的關注,提高產品質量,優化服務程序,讓客戶得到更為舒心的購物體驗。

(四)打造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