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六年級數學學習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知識要點:1、數的意義(5月20日)
①注意小數與分數的意義對照,小數實際上是分母為10、100、1000……的分數,在寫法上與整數相同。
②明確百分數的意義與分數、小數的意義有所不同,不能帶有單位名稱。
③明確數位和位數的區別。各個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位數是一個自然數含有數位的個數。
④強調幾位小數的判斷與幾位自然數的判斷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數部分是兩位小數。
2、數的讀法和寫法(5月20日)
①在數的讀法、寫法訓練時,要著重突出自然數中間、末尾有0的讀寫方法。
3、數的改寫:(5月20日)
(1)把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有兩種情況,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寫成以萬、億作單位的數,不滿萬或億的尾數直接改寫成小數。
b 如要求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就要把原來的多位數按照“四舍五入”法寫成它的近似數
4 、數的大小比較(5月20日)
(1) 在比較數的大小時,要著重訓練,學生能把幾種不同的數化成相同的數再進行比較的能力。
5 數的整除(5月21日)
(1) 借助書中P86概念之間的聯系網絡圖,幫助學生掌握概念之間的聯系。
(2) 重點區分好質數、質因數與互質數這三個學生極易混淆的概念。
6 、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5月22日)
借助教材P87 理解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內在聯系然后得以應用。
7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5月23日)
(1) 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 復習好如何對加、減、乘、除的計算進行驗算。
(3 )增加一些利用四則計算各部分之間關系,求 未知數X的練習題
8 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5月23日)
(1) 運用實例,復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讓學生體會到整數,小數,分數都可以運用運算定律。
2 )通過實際應用使學生體會到一些定律可以擴展或逆反運用,減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質可以用來簡算。
9、 四則混合運算(5月24日)
(1)對于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立足于正確計算,得到正確計算結果。
(2)對于一般學生重點訓練審題能力,能夠確定題目中是否隱含著有關定律的因素。
(3)對于學習有余力的學生,重點訓練他們在計算過程中靈活地選用比較簡單方法的能力。特別是根據題目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使計算簡便的能力。
二.代數初步知識 (第13周 5月27~5月31日)
知識要點:
1.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方法 (5月27日)
(1)能熟練地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使之有進一步地理解和認識。
(2)使學生建立起字母不單純地表示某個數,他表示的是一種特定的量的意識。
(3)能夠熟練地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的方法。(5月28日)
(1)通過對式子地判斷使學生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關的概念。
(3)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熟練地解簡易方程。但同時還要訓練學生能夠將原方程經過整理成為符合四則運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種方法。
a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 可以直接用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數x的項看作一個數,然后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會有未知數的x項看作一個數,待求出它們的值之后,.再按四則計算當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則運算的順序先計算,使方程 改變形式,然后再解,
如:4x-3.5 ×4=10
3/5 ×3.5-x=1.4 要先求出 3.5 ×4, 3/5× 3.5的積,使方程分別變形為:4x-14=10 2.1-x=1.4 再解。
d、選利用運算定律使方程變形,然后再解
如:2/3 x+1/2x=42, x-0.8x-6=32等,先利用運算定律使方程變形為(2/3+1/2)x=42,(1-0.8)x-6=32,然后計算括號內的運算,使方程變形為:11/6x=42, 0.2x-6=32,最后再解。
3、比例的性質(5月29日)
(1)加深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理解比與分數、除法間的關系。
(2)做好比與分數、比和除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三者是有聯系的,但絕不能認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數,它們是有區別的。比是表示兩種量之間的某種關系的。除法則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
(3)引導學生建立比與分數自覺轉化的意識。如:甲、乙兩數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數與甲數的比是4:5,乙數相當甲數的 4/5,甲數則是乙數的1.25倍,甲數是甲、乙兩數之和的 5/9 ,乙數則是這兩個數和的 4/9等等。這樣對于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益處。
4、化簡比和求比值的方法(5月29日)
( 1)能夠熟練地化簡比和求比值
(2)正確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化簡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項與后項的商,結果可是整數、小數、分數。
5、比例尺的意義及其應用(5月30日)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能熟練地解比例。
(2)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使熟練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比例的知識。正確地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共3頁,當前第1頁1
(3)在學習比例尺中,要突出“圖上距離 / 實際距離=比例尺”這個關系式,比例尺與一般度量長度的尺不同,它是個比,不應帶有單位名稱。
(4)訓練學生會看圖上附有的注有數量的線段的比例尺,以及后項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項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到圖上,后項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實際長度放大的現象。
(5)注意比和比例的區別,它們都是表示關系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項和后項間相除的關系的,所以它只有兩項;比例是表示兩個比相等關系的,所以它有四項:
6、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5月13日)
(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了解比、比例、 正反比例間的 聯系與區別。
(2)能根據y/x=k(一定)和xy=k(一定)的關系式, 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關系,還是成反比例關系。
三 應用題 (第14周 6月3日~6月7日)
知識要點:
1 簡單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6月3日)
(1)在復習簡單應用題時,應著重加深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
(2) 通過改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位置,進行改編應用題地訓練。
2、 簡單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分析方法(6月3日)
(1) 使學生能夠按照題中的條件和問題之間的 數量關系,熟練地選擇計算方法解答簡單應用題。
( 2) 復習好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允許學生選擇 自己喜歡的方法分析應用題。
3 、復合應用題的結構和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 6月4日)
(1) 掌握復合應用題的結構,并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析應用題,正確確定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與步驟。
(2)不僅要重現應用題數量關系地訓練,也要重現幫助學生建立檢驗的意識,掌握應用題驗算的方法。
4、根據題意建立等量關系式(6月4日)
(1)根據題中數量關系,正確地建立等量關系式,并依關系式列出方程
(2)重點訓練是抓住題中最重要的等量關系建立等量關系式
(3)列方程思考方法和用算術方法解答有很大區別。注意習慣上用算術法的逆向思維。加強引導,以防學生思維定勢。
5、稍復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6月5日)
(1)能夠比較熟練地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2)復習百分數應用題著重以下兩方面的訓練
一是把哪個數看作單位“1”;
二是弄清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還是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使學生弄清稍復雜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了,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能夠正確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關系解答應用題的方法(6月6日)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2)著力訓練學生準確觀察題中兩個相關聯的量有沒有比例關系,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根據性質列出比例式的能力。
7、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6月7日)
(1)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來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解答應用題。
四、量與計量 (第15周 6月10日-----6月14日)
知識要點:
1、常用的長度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6月10日)
(1)掌握常用的公制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2)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而米與千米之間的進率卻是1000。
2、常用的面積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6月10日)
(1)掌握常用的面積、地積單位;掌握面積,地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2)復習面積、地積單位間的進率,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弄清楚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體積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6月10日)
掌握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掌握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4、 常用的重量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6月11日)
掌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單位,掌握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
5 、 常用的容積單位與相關體積單位間的換算(6月11日)
(1)升、毫米雖然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聯系,但絕不是說容積就是體積,這是兩種不同的計量單位。
(2)區別好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樹立正確使用相關計量單位的意識。
6、 常用的地積單位(6月11日)
掌握地積單位間的進率
7、常用的時間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6月11日)
(1)掌握常用的時間單位;掌握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
(2)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加強對進率的記憶。
8、 名數的改寫(6月10日)
(1)著重化聚方法的復習,特別是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的規律進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學生進行單名數與復名數互化的能力。
五、 幾何初步知識(第16周 6月17-----6月21日)
知識要點
1、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 (6、17)
(1)加深對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并了解他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6、17)
(1)加深對角的各部分名稱的認識,掌握角的分類,并能運用工具畫出所要求的各類角。
(2)教學角的概念時,應注意糾正學生把直線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誤識。要從角的意義出發,看待平角或周角。
3、認識垂直與平行(6、17)
(1)能使用工具比較熟練地畫出與一條直線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線和平行線。
(2)學生能夠正確判定兩條直線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認識。(6、18)
(1)掌握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將三角形進行分類的方法。共3頁,當前第2頁2
(2)能夠正確地找出與某一個底相對應的高(重點)
5、認識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6、18)
(1)認識平行四邊、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要注意對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的復習。
6、認識對稱圖形。
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6、18)
7、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6、19)
(1)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2)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3)需充分發揮教材中網絡圖的作用,使學生對平面幾何面積計算能形成結構。
8、認識圓的特征及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6、19)
(1)認識圓的特征。
(2)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3)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出圓的周長和面積。
9、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征,以及它們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6、20)
(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征。
(2)理解它們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3)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10、在進行周長、面積、體積計算的復習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正確地使用各個數位和單位名稱。
(2)在需取近似值時,要依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許并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
六、簡單的統計(第17周6月24—28日)
知識要點:
1、解答求平均數應用題。(6、24)
(1)能夠正確地解答有關平均數的應用題。
(2)能夠熟練地解答較復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
(3)在求平均數時,遇到除不盡的情況,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求得結果。
2、收集、分析整理數據,繪制簡單的單式和復式統計表。(6、24)
掌握數據的分類,整理的方法,并能夠繪制簡單的單式和復式統計表。
3、繪制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
(1)掌握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并能根據需要繪制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
(2)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它們掌握繪制扇形統計圖的方法。
(3)繪制統計圖著重訓練學生能夠根據紙張的大小恰當的選取一定的長度來表示一定的數量。達到掌握技能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同步進行。
4、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回答相關的問題。(6、25)
(1)能夠比較熟練地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中提供的數據回答相關的問題。
篇2
1、數與代數: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量與計量、比和比例。重點:整、小、分數四則運算,混合運算和簡算,解方程和解比例。難點:使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常見數量關系系統化,并能融會貫通靈活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2、空間與圖形:圖形的認識、測量與計算、圖形的位置與變換;重點:圖形的計算及應用。難點:準確的進行計算。
3、統計與可能性:統計與可能性。
三、復習目標:
1、系統地整理知識。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復習中的系統整理,而小學畢業復習是讓學生在對知識的回顧與整理的過程中,掌握整理知識的方法,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轉載請保留
2、全面鞏固所學知識。畢業復習的本身是一種重新學習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加深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發展應用意識,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從掌握水平達到熟練掌握水平的程度。
3、查漏補缺。結合學生學情實際,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問題(特別是個別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欠缺,沒有空間想象能力---)。被學的組織培優補差,讓每個學困生都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四、總復習措施:
1、全面系統地對整冊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查漏補缺。
2、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組織討論、合作學習等多形式的組織復習活動,讓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鞏固已學過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3、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復習和整理,重視在學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則、性質的基礎上留意加強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法則、性質系統化。對于易混淆的內容要加強比較,(如求比值與化簡比)使學生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4、強化應用題的基本訓練,常見數量關系的積累和運用,使學生牢固掌握應用題的解題步驟和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解題能力。
五、復習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
⒈數和數的運算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⑴、數的意義、數的讀法和寫法
⑵、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
⑶、數的整除、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⑷、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⑸、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
⑹、四則混合運算
⒉代數的初步知識
本節重點內容應放在掌握簡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數
⑵、簡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解決問題
這節重點放在問題的分析和解題技能的發展上,難點內容是
分數的實際應用。
⑴、解決簡單問題
⑵、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⑶、列方程解決問題題
⑷、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⒋、量的計量
本節重點放在名數的改寫和實際觀念上。
⑴、長度、面積、體積、重量、時間單位
⑵、名數的改寫
⒌、幾何初步知識
本節重點放在對特征的辨析和對公式的應用上。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
⑵、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⑶、立體圖形的認識
⑷、立體圖形的面積和體積
⒍、簡單的統計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⑴、平均數
⑵、統計表
⑶、統計圖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訓練
⒈四則混合運算、簡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強化訓練。
⒉幾何形體公式的實際綜合應用。
⒊各類實際問題的訓練。
⒋填空題和判斷題的強化。
第三階段—&md
篇3
二、復習目標: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算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并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復習措施:
1、對本班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以及能力發展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學生學習中的缺陷、薄弱環節以及存在的其它問題,結合本單元各個復習板塊的教材編排情況,擬定具體的復習順序、重點、課時分配及適當的配套練習。
2、重視學生對概念、法則、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溝通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已有知識系統,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避免混淆。
3、在計算方面,要注意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幾何知識方面,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復習應用題時,要注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講究復習技巧,有效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要讓學生多說、多練習,互相促進,切實提高復習的效果。
四、具體復習內容分析與安排
(一)、數學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復習
這類習題主要通過填空、判斷、選擇來進行復習。他主要是考察學生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概念、性質、公式、法則理解的基礎上能進行綜合應用的能力。所以復習時要在學生掌握和理解各種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幫助學生弄清楚各種概念、法則、性質的聯系和區別,然后進行專項練習,讓學生見識各種不同題型,從而提高學生解答此類試題的能力。主要的復習方法就是通過典型例題的比較、分析對比后進行專項練習來進行。
如:數與代數中,要幫助學生弄清以下知識
(1)把950084000用億做單位寫作( ),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記做( )。區分改寫和省略的區別。
(2)1.497保留整數是( ),保留一位小數是( )保留兩位小數是( )在這關鍵要使學生明白保留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道理。
(3)把一根3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是這根鐵絲的/,每段長米。要向學生講清分數的意義與求每份數是多少單位一的介定。
(4)0.75=12 ( )=( ):12=75/( )=( )%。幫助學生弄清小數、分數、比、百分數之間的聯系,同時要讓他們掌握解答這類題的解答方法。
(5)在數的整除中主要是在理解各個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練習來進行。一個數的十位上是最小的質數,個位上是最小的合數,百分位是最大的一位數,千分位是能同時被2、3整除的數,其他各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精確到十分位是( )。
代數初步知識
(1)弄清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省略乘號的寫法a乘4.5寫作ax4.5。省略乘號寫作4.5a。
(2)弄清比與比值的區別。1噸:250千克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 ),比值是( )。
(3)比例的性質反過來應用的情況: 如果ax3=bx5,那么a:b=: b:a=:
(4)比例尺的概念的理解,如一種機器零件長3毫米。畫在圖紙上量的它的長是21厘米,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 )。
量與計量
主要讓學生弄清楚個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和一個單位的實際量是多少。如 :
(1) 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1.2( )。一種集裝箱的體積12( )。
(2)3千克50克=( )克 3.5千克=( )千克( )克.
幾何初步知識
(1)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如一個角45度,小明用放大鏡看這個角是( )度。
(2)面積與周長、體積之間的區別。
(3)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在幫助學生弄清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后進行填空、判斷、選擇題的專項練習。
(二)操作題
這類試題主要體現在空間圖形方面,主要考察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在試題設計時把常見的圖形計算改為先按要求作圖,通過畫和量的操作得到數據后再進行相關的計算。如在長方形中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1)這個梯形中最大的角是( )度。
(2)請量出相關數據,分別求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所以此類試題復習時要力求從問題情景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推廣的基本過程。
(三)、計算的復習
1、口算的復習:注意估算和混合運算順序的把握。
2、解方程和解比例:注意加減法以三位數為主,乘法因數不超過兩位數,除法中除數不超過兩位數。同時要讓學生掌握解方程和解比例的依據是什么。
3、混合運算,把握好難度,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四步,分數四則混合計算中不出現小數和帶分數,注意簡便方法的應用。
4、列式計算:注意列方程和算術的兩種方法應用。
以上試題復習現階段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方面要多下功夫。
(四)、應用題的復習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整數、小數應用題不超過三步,百分數、分數應用題不超過兩步的基本要求:其次應用題的選材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要注意多樣化,開放性,給應用題賦予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命因素,適應學生個性差異的心理需求。如甲、乙、丙三人做出租車回家,當行到全程的 時,甲下車;當行到全程的 時,乙下車;丙到中點才下車。他們3人共付車費144元,你認為甲、乙、丙3人怎樣付款最合理?簡要說明理由。等試題的練習。
1、復合應用題。主要特點是規律性不強,關鍵要讓學生認真讀題,采用分析法從問題入手,進行分析解答。
2、列方程解應用題。主要訓練學生找準題中的等量關系,然后進行列方程。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找準單位1的量,采用學生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
4、用比例解應用題。判斷成什么比例,然后寫出數量關系后列出比例。
5、幾何知識應用題。
篇4
是為了讓我的頭腦更清醒。
7;40分——-8;10分,吃早飯。
它能讓我的一天精力充沛。
8;10分——-8;40分寫暑假作業;語、數各一張。
為了鞏固上學期的知識 。
8;40分——-9;10分寫生字(一單元)。
為了提高我寫字能力。
9;10分——-9;40分自由活動。
為了保護我的眼睛。
9;40分——-10;20分寫日記。
為了提高我的寫作能力。
10;20分———12;30分上快樂學堂。
為了學到更多知識和傳作文。
12;30分———1;50分午睡。
午睡很重要哦!
2;10分———4;50分練跆拳道。
為了強身健體。
4;50分———5;10分在回家的路上。
真累啊!終于可以回家了。
5;10分———6;10分自由活動、吃晚飯。
真快樂!好幸福。
6;30分———7;10分下樓和媽媽去散步。
酷暑過去了,正是散步的好時光。
7;10分———9;15分看少兒頻道。
好好看哦!
9;15——-9;30分洗澡。
洗去一天的疲勞和灰塵,好爽啊!
篇5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
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也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對表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征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在統計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要求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31人,班級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也很積極,但學生之間的差距較明顯,兩級分化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于五年的數學知識掌握的扎實,計算正確,具有一定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但后進生落下的內容較多。
五、方法措施
1. 改進分數乘、除法的教學,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2. 改進百分數的教學,注意知識的遷移和聯系實際,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3. 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篇6
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
教科書第6頁例1,第7頁課堂活動第1~2題及練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極參與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的學習活動,體驗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
教學難點:理解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百分數計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教材第6頁情境圖。
請大家找出圖中的信息。
(1)我們監測了34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
(2)其中有35%的城市達到了二級標準。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空氣質量達到二級的城市有多少個?
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大膽進行猜想,教師引導學生回到已有的知識,類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來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340×35%
設疑:怎樣計算呢?
猜:要是能把35%化成分數或小數來計算就好了。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把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百分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出示教科書第6頁例1
把17%、40%化成分數
(1)學生先獨立嘗試將例題中的百分數化成分數,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師巡視指導,適時進行提示。
學生先獨立嘗試將例題中的百分數化成分數,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組長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小組匯報百分數化分數的方法。
生甲:我們把百分數看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把百分號寫出分母100,然后再加上分子。下面的我們化的結果:、40%=。
生乙:我們的化法和他們的相同,只是我們把化成的分數最后能約分的化成了最簡分數。
下面的我們化的結果:17%=、40%==。
抽小組到黑板上來匯報
小組匯報:
1號板書或展示17%=,2號講解1號的方法,3號板書或展示40%==,4號講解2號的方法,最后小組長總結他們這一小組的方法。
再提問:其他小組有補充或問題嗎?
最后根據小組的方法總結出百分數化分數的方法。
這個地方本來應該要突出處理的是40%最后的結果為什么跟前面不一樣,變成了五分之二,這里就只能看學生生成的情況,如果有沒化簡的情況出現最好,在巡視的時候注意看一下,如果有就抽那一組,不過這個內容估計已經上過了,基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里多半不會出現這個情況,只是看小組匯報和其他小組補充后,老師反問一下,重點突出能化簡的要化簡。
課件再出示百分數化分數的方法。
(3)同桌互相說一說百分數化分數的方法。
(4)
把百分數化成分數或整數。
8%=(
)
100%=(
)
120%=(
)
48%=(
)
125%=(
)
160%=(
)
12.5%=(
)
87.5%=(
)
49%=(
)
2.5%=(
)
這個內容,最好是在小組長的分配下,每人做兩道,然后小組檢查正確與否,匯報的時候,也是抽小組一起匯報,每人匯報2題,每人匯報后再問其他小組有不有問題或補充。這里可以不用到黑板上去,但小組一起站起來匯報。這里重點要解決的是后面兩個該如何化簡。
2.探究百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出示教科書第6頁例1
把46%、128%化成小數
(1)學生先獨立嘗試將例題中的百分數化成小數,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師巡視指導,適時進行提示。
學生先獨立嘗試將例題中的百分數化成分數,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組長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小組匯報百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生甲:我們把百分數看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把百分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數。下面的我們化的結果:46%==46÷100=0.46、128%==128÷100=1.28。
師:還有沒有其它的化法?
生乙:我們組直接去掉了百分號,然后把分子縮小100倍。
抽小組到黑板上來匯報
小組匯報:
1號板書或展示46%==46÷100=0.46,2號講解1號的方法,3號板書或展示128%==128÷100=1.28,4號講解2號的方法,最后小組長總結他們這一小組的方法。
再提問:其他小組有補充或問題嗎?
上面這種情況預設是書上的方法,但是這個內容已經上過了,基本不會再出現這種方法,都是直接去百分號的方法。
課件再出示百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3)同桌互相說一說百分數化小數數的方法。
(4)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整數。
72%=(
)
985%=(
)
0.5%=(
)
300%=(
)
12.5%=(
)
3.歸納整理,小結提升.
教師:我們剛才經歷了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過程,那么,你
們能不能說一說怎樣把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呢?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同桌之間交流,最后全班集體交流.交
流時,引導學生說出:百分數化分數,先把百分數寫成分母是100的
分數,再化成最簡分數;百分數化小數,可以直接去掉百分號,同時將
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三)鞏固新知
1.
用自己的方法解決340×35%
2.畫一畫
完成教科書上的課堂活動第2題。
畫好后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要那樣畫?(引導學生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再涂畫)
(四)達標反饋
1.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分數。
14%
12%
25%
120%
2.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小數。
36%
13.6%
75%
30%
(五)課堂小結
篇7
一、引言
在學科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監控知識,有了它,學生就可以在學科學習中自己尋求獲取知識的策略,從而學會自學,這是學習能力和學科能力的最好體現。 通過對小學4—6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自我監控學習的調查,發現了小學生自我監控學習與數學成績之間一些有趣的現象。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數學成績顯著相關
對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數學成績進行相關分析,r值為0.477,屬于中度正相關,P值為0.001,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所以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數學成績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
通過進一步對數學學優生(班級數學成績排名前30%)與學困生(班級數學成績排名后30%)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進行差異分析,最后結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學優生與學困生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差異分析表
學優生 學困生 t P
M SD M SD
數學自我監 控學習能力 28.096 3.56 25.768 5.2 2.422* 0.004
注: *表示在.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由上表1可知,t值為2.422,P值為0.004,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認為學優生與學困生在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方面有顯著性差異,表現為:數學成績較好者,其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水平也較高,相對的,數學成績相對較差者,其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水平相對較低。
(二)不同性別在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上并無顯著區別
由下表2可知,t值為-0.528,P值為0.598,大于顯著性水平0.05,表示男女生性別在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上不存在顯著區別。
表2: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性別的差異分析表
男生 女生 t P
M SD M SD
數學自我監 控學習能力 25.134 3.129 25.768 2.796 -0.528 0.598
性別作為影響自我監控能力發展的個體因素之一,對自我監控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研究表明 ~ ,女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優于男生。但是,在本次調查研究的結果(表2)中,發現4—6年級學生的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性別之間不存在顯著的差異,且男生的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女生一樣處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三)不同年級在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上并無顯著區別,但在反饋性、補救性這兩個維度上有顯著性區別
對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年級做了方差齊性檢驗,P值為0.308,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認為不同年級總體方差是相等的,可以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如下表3所示:
表3: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與年級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SS df
F P
組間 2.344 2 1.172 0.131 0.877
組內 1248.475 140 8.918
總數 1250.819 142
由上表3可知,方差檢驗的F值為0.131,P值為0.877,大于顯著性水平0.05,表示不同年級與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之間不存在顯著區別。這與董奇等 研究發現兒童自我監控學習能力在10—13歲期間變化較小相符。
本研究進一步對數學自我監控學習能力各維度進行研究,將各維度分別與年級進行方差齊性檢驗。發現各維度的方差齊性檢驗P值都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可做單因素方差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如下表4所示:
表4:各維度與年級間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
計劃性 準備性 意識性 方法性 執行性 反饋性 補救性 總結性
年級間P值 0.850 0.378 0.293 0.129 0.707 0.001 0.029 0.462
由上表4可以發現,反饋性、補救性這兩個維度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這兩個維度與年級之間存在顯著性區別,其余六個維度與年級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區別。
圖1:反饋性均值與年級的線性關系 圖2:補救性均值與年級的線性關系
由圖1可知,在反饋性這一維度上,五年級的反饋性最優,六年級優于四年級。
由圖2可知,在補救性這一維度上,四年級與六年級差不多,兩者都優于五年級。
三、建議
(一)加強預習指導,制定學習計劃
實踐證明,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手段之一。新課前,教師應制定出明確的預習目標,這樣學生才能明確預習的方向。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給出的預習目標應根據班級的整體水平制定,保證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
例如在教授“軸對稱圖形”這一課內容前,教師可以先布置這樣一個任務:明天我們將要學習“軸對稱圖形”,你們先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被稱為“軸對稱圖形”,并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看是否能得到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就為課堂討論交流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學生會紛紛展示自己的預習結果。通過課前的觀察與動手實踐,學生已經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感受到了數學的美。
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所以新課對他們的難易程度也是不同的。預習完后,有的學生會覺得簡單,有的會覺得學起來有困難。例如 “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有的同學很快就能發現對折一次后,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即是軸對稱圖形,而有的同學并不能發現這一點,他們只是憑感覺,猜測該圖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足來制定學習計劃,如上課時對哪些內容要著重聽講,哪些內容需要通過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學習時間的安排等。有了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學生就能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了。
(二)大聲思維,呈現解題方法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很少結合一些有效的數學方法進行解答。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依賴于數學方法的運用。因此可采用大聲思維法,通過自己或他人思維過程的呈現來認識比較不同的思維過程,從而選擇更為有效的方法或者幫助發散自己的思維。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大聲思維的訓練者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甚至可以是學生自己,由學生自己來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讓他們在與同齡人的比較中,更能加快其自我監控學習能力的發展,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
師:誰能告訴我,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生1:已知汽車產生的噪音是80分貝,通過綠化造林使噪音降低了1/8,由此我可以求出噪音降低了多少分貝,即80×1/8=10分貝。而原先的噪音是80分貝,減去降低的10分貝,即為現在人所聽到的分貝數:80—10=70分貝。
篇8
2.加強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在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強化數學思想的教學,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例如,學生學會了解各種方程的方法后,解應用題就是把實際問題轉化歸結為方程的知識來解決,不少同學都能總結出如下的規律:列方程解應用題實際上都是求一個或幾個未知數的解,只要設法利用已知條件建立起含有未知數的方程或方程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這就是方程思想。通過對學生進行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對數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幾年來,我改變了課堂教學滿堂灌的舊的教學模式,采用了復習、提高、精講、精練、講評、強化的教學模式,并把啟發式、探究式學習方法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貫穿于教學的過程,并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采用了靈活的教學方法,重點突出以下三個環節耕細作:( 1)預習:要求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提綱進行預習,同時了解本節課講了那些知識,在引入新知識的過程中應用了那些舊的知識,你對舊知識是否熟悉,新概念是否理解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以便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聽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預習能力。( 2)提問:每節課對學生進行提問或檢查或小測試,以檢查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預習情況,檢測時的內容一般先告訴學生,這樣大部分學生都會取得較好的成績,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心,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3)精講精練:所謂精講,就是起畫龍點睛的作用,然后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圍繞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精心設計各種訓練題目,組織學生訓練時采用多種方式,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一些綜合性題目要優秀生說出自己的思路,啟發學困生積極參與,使他們共同提高。
二、確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影響,長期以來,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智能得不到充分的開發,個性得不到全面發展,在“分數至上”的錯誤觀念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幾乎被扼殺。在這種情況下,我在教學中注重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簡單地說,就是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中學生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對學習興趣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進行了分類指導。
1.關心學生。心理學表明:差生的各種心理障礙、心理失蘅原因是多樣的,對初中生來講,主要是學生學習差,老師就不關心、疏遠,長期以往,學習越來越差,所以關心差生是轉化差生的前提,要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教師不僅要關心和愛護差生,而且要信任和尊重他們,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積極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促進師生的感情交流。只有這樣,差生才能全身心的去學習,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一個初三的學生在初一、初二學習代數時,成績也能說的過去,但是學習幾何時成績僅有二、三十分,因此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信心,特別是幾何,可以說是絲毫不感興趣。我利用課余時間經常找他座談,因勢利導幫他制定學習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成績有大幅度提高,同時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多,總之,這充分說明了關心學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成立課外興趣小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培養差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我并沒有放松對優秀生的培養,我引導學生成立了一個由班級數學成績較好的同學組成的數學課外興趣小組,小組的活動在課堂內容掌握好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在小組內建立了激勵和競爭機制,對在各種競賽活動中取得較好成績的同學以及對差生的幫助方面作出成績的同學給予表揚和鼓勵,把數學學習成績進步較快的學生及時吸收成為課外小組成員,并大力的表揚,這樣,使優秀生的學習成績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做好了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通過以上措施,使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加強,從而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