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大數據審計畢業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大數據審計畢業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數據審計畢業論文

篇1

3.云計算訪問控制技術研究綜述 

4.云計算采納行為研究現狀分析 

5.Google三大云計算技術對海量數據分析流程的技術改進優化研究

6.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 

7.虛擬化云計算平臺的能耗管理  

8.云計算環境下的分布存儲關鍵技術 

9.推動中國云計算技術與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思考 

10.云計算:體系架構與關鍵技術 

11.我國云計算教育應用的研究綜述  

12.云計算及云計算實施標準:綜述與探索

13.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 

14.云計算環境下的聯網審計實現方法探析 

15.云計算和云數據管理技術  

16.基于云計算的多源信息服務系統研究綜述 

17.云計算安全問題研究綜述 

18.云計算系統相空間分析模型及仿真研究 

19.云計算時代關鍵技術預測與戰略選擇

20.云計算方案分析研究  

21.基于云計算的B2C電子商務企業價值鏈優化  

22.面向圖書館的云計算研究綜述  

23.云計算時代的數據中心建設與發展 

24.基于Hadoop的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研究 

25.云計算研究現狀綜述 

26.基于云計算的智能電網信息平臺 

27.云計算資源調度研究綜述 

28.論云計算的服務質量 

29.我國云計算教育應用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30.云計算及其關鍵技術  

31.云計算技術發展分析及其應用探討 

32.云計算應用服務模式探討 

33.云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會計、審計的挑戰

34.構建云計算平臺的開源軟件綜述 

35.云計算安全研究 

36.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  

37.基于企業視角的云計算研究述評與未來展望  

38.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新能源應用:研究現狀與趨勢  

39.云計算環境下的電子文件遷移模型研究 

40.云計算:構建未來電力系統的核心計算平臺

41.移動云計算的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42.云計算中虛擬機放置的自適應管理與多目標優化 

43.云計算:概念、技術及應用研究綜述  

44.基于虛擬散列安全訪問路徑VHSAP的云計算路由平臺防御DDoS攻擊方法

45.云計算集群相空間負載均衡度優先調度算法研究 

46.電力系統云計算中心的研究與實踐 

47.云計算初探  

48.隨機任務在云計算平臺中能耗的優化管理方法 

49.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 

50.云計算與信息資源共享管理  

51.云計算中調度問題研究綜述

52.云計算給圖書館管理帶來挑戰

53.云計算安全研究綜述  

54.云計算中數據隱私保護研究進展  

55.云計算應用及其安全問題研究  

56.基于云計算的電力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及其關鍵技術 

57.基于云計算和極限學習機的分布式電力負荷預測算法 

58.美國聯邦政府云計算戰略  

59.基于云計算平臺的新型電子取證研究 

60.云計算信息安全分析與實踐 

61.基于Openstack的科研教學云計算平臺的構建與運用  

62.云計算安全關鍵技術分析  

63.云計算技術研究與應用綜述 

64.基于云計算的義務教育學科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模式 

65.面向云計算環境的能耗測量和管理方法 

66.基于云計算的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設計

67.云計算概念、模型和關鍵技術  

68.云計算環境下的審計業務模式變革研究 

69.基于Hadoop的分布式云計算/云存儲方案的研究與設計

70.云計算環境中綠色服務級目標的分析、量化、建模及評價

71.基于云計算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發展 

72.物聯網、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73.基于專利分析的我國云計算技術發展現狀研究 

74.云計算的價值創造及其機理  

75.云計算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76.寄心海上云:云計算環境下的知識管理 

77.基于云計算的居民用電行為分析模型研究 

78.云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存儲  

79.基于效用的云計算容錯策略和模型 

80.云計算環境下的智能決策研究綜述  

81.云計算安全風險因素挖掘及應對策略 

82.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及政策建議 

83.云計算安全需求分析研究 

84.智能電網中虛擬化云計算安全的研究 

85.云計算架構下的移動學習 

86.基于云計算的終身教育服務平臺設計 

87.云計算在電力系統數據災備業務中的應用研究 

88.云計算與圖書館:為云計算研究辯護 

89.淺談云計算技術  

90.云計算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91.云計算環境下的著作權制度:挑戰、機遇與未來展望 

92.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模型的研究 

93.云計算發展態勢與關鍵技術進展 

94.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 

95.國外云計算發展現狀綜述  

96.云計算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影響  

97.基于云計算的遠程教學資源建設模式——以浙江開放大學為例 

98.云計算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研究  

99.對云計算技術及應用的研究 

100.云計算應用展望與思考  

101.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  

102.云學習:云計算激發的學習理念  

103.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資源云服務模式研究  

104.云計算研究進展綜述 

105.云計算及安全分析  

106.一種云計算操作系統TransOS:基于透明計算的設計與實現 

107.基于等級保護的云計算安全評估模型  

108.云計算:從概念到平臺  

109.云計算環境下信息安全分析  

110.云計算技術簡述  

111.云計算綜述與移動云計算的應用研究  

112.中國云計算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  

113.云計算安全問題  

114.云計算下的國外圖書館聯盟服務研究 

115.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綜述  

116.云計算在區域信息資源共享中的應用探究  

117.基于云計算的圖書館信息平臺的構建  

118.云計算技術驅動下構建數字圖書館虛擬化環境的探討  

119.云計算支撐信息服務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化 

120.云計算環境下基于協同過濾的個性化推薦機制 

121.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技術研究  

122.云計算模式在電力調度系統中的應用  

篇2

1. 學校方面

一是重理論、輕實踐。雖然有部分高校在大力提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教師在上實踐課時只是照本宣科,大學生只能了解膚淺的實際工作過程,教學效果不理想。二是重講授、輕消化。在教學學時分配上往往是理論學時大大高于實踐學時,有的甚至把習題課都省掉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給學生對答案或發答案。由于受到總學時的限制,教師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直在講授新內容,給學生自我消化的時間少之又少。三是教學方法單一。在會計教學方法上,目前還存在填鴨式滿堂灌的舊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采用科學的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大學生討論式教學、實驗教學、模擬教學、互聯網教學、線上線下互動教學、場景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多注重會計理論,忽視了理論與實務的密切結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拓展性。四是教學手段落后。目前,部分學校的會計教學,依然是用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或一臺多媒體作為會計教學的主要教學工具。再加之教材的滯后性及教師學習能力不強,一些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能及時融入教學之中。五是考核體系不科學。會計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的試題相對簡單,且大多以一些記憶性的問題為主,分析性綜合題和會計實務題比重偏低,無法進行各部門業務往來程序的考核,而這正是大學生畢業后在會計崗位上需要完成的實際工作。因此,畢業生缺乏基本的實踐常識,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上手速度過慢,培訓成本太高。

2. 大學生方面

一是本科教學中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重理論、輕實踐、少經驗,眼高手低,所學知識脫離實際。二是不愿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不足。三是薪酬要求高于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等。

3. 用人單位

一是用人單位需要有工作經驗的或上手快的大學生。二是要求上崗人員專業能力強且是復合型人才。三是需要溝通能力、寫作能力、應變能力強的大學生。

上述三方面情形即形成了就業難的局面。就學校教育而言,如何突破現有辦學理念,增強人才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激發其發展能力,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理念

1. 以教育供給側改革為導向深化會計專業建設

針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市場上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日前突出,化解結構性矛盾的出路就是教育供給側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技能型人才。會計是具有技術性、應用型集成特點顯著的專業,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轉型的浪潮。未來會計教學應重點發掘專業發展潛力,突出專業特色,適應經濟發展的財會類人才需求和專業發展動態,進行專業建設是會計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樹立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的理念,以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變化。

2. 以創業大潮為助力改革教學模式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創業教育的大潮洶涌澎湃,如何讓創業教育在財會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是一個新的課題。為適應創業教育的需要,教師就應在會計教學模式上進行系統、深入的改革。

三、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舉措

針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走勢,為了提高就業質量,高校會計教學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重視職業規劃指導工作,重視個人特色培養,重視校合作機遇,避免過度形式化、同質化。

1. 構建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就業需要的實踐教學平臺,培養有較強能力的會計人才。形成模塊化、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實現點、線、面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案。根據市場動態需求設置實踐性教學內容與方法,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以社會對會計人才需要為出發點,設定多個實踐教學模塊;在教學活動中由第一至第八學期八個學期不斷線地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活動中的全過程;從理論教學中的單項實訓、獨立的課程實訓、崗位和業務流程實訓、會計軟件的仿真模擬,到線上線下的互聯網實務操作實踐;再到企業實際業務實習,實現模擬教學形式和教學環境的全方位。

(1)模塊化。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模塊化是指根據會計實踐業務、崗位、項目和流程等設置實訓模塊,進行單項技能與綜合能力的模塊化訓練。實施方案分為業務實訓模塊、崗位實訓模塊、項目實訓模塊、商戰演練及競賽模塊。1)業務實訓模塊分為一般業務模塊和特殊業務模塊,一般業務模塊包括會計憑證模塊、會計賬簿模塊、錯賬更正業務、會計報表、申報納稅等,特殊業務模塊包括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外幣業務等。2)崗位實訓模塊由記賬會計、成本會計、主管會計、出納會計、審計、納稅會計實訓模塊等組成。3)項目實訓模塊由企業經營流程實訓模塊、ERP沙盤模擬實訓模塊、VBSE財務版實訓模塊、審計之友模塊、財稅一體化實訓模塊、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模塊、VBSE綜合版實踐教學平臺(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模塊組成。4)商戰演練及競賽模塊分為校內和校外,校內有ERP沙盤模擬、會計手工技能大賽、財商技能大賽,校外有會計知識大獎賽、會計手工模擬競賽、會計信息化競賽、中華會計網校財會大賽、大學生創業經營模擬大賽、ERP竟賽。

(2)全過程。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全過程是指實訓教學不間斷地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始終。第一學期基礎會計實訓,第二學期財務會計(一)實訓,第三學期財務會計(二)實訓,第四學期成本會計實訓、企業經營流程實訓,第五學期審計實訓、稅務會計和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第六學期財稅一體化實訓、沙盤對抗模擬實訓、綜合業務模擬實訓、VBSE財務版實訓,第七學期會計崗位模擬實訓、VBSE綜合版實訓,第八學期企業實習。

(3)全方位。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全方位是指實現模擬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環境的全方位。1)模擬教學內容全方位,分為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專項實訓: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審計學實訓、納稅實訓、網上報稅實訓、網上報表實訓;綜合實訓:綜合會計業務模擬實訓、沙盤對抗模擬實訓、會計崗位綜合實訓、企業經營流程實訓、財稅一體化實訓、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2)模擬教學形式全方位,采用典型案例教學、場景模擬教學、崗位角色轉換、分組討論、課堂辯論、企業參觀、社會調研、寒暑假到企業見習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方法;采用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審計報告、納稅申報表、網上報稅、網上報表。3)模擬教學環境全方位,分類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環境: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計算機多媒體綜合模擬實驗室ERP沙盤模擬實驗室財務軟件應用實驗室會計崗位綜合實驗室大商科會計模擬實驗室。軟件條件:用友財務軟件金蝶財務軟件成本會計軟件審計之友軟件會計手工模擬軟件沙盤模擬系統納稅申報軟件、財稅一體化軟件、VBSE財務(綜合)版教學軟件。

2. 探索有特色的創新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同知名網校進行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改變高校現有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利用網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在線教學平臺,拓展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渠道,聆聽會計實務專家實際操作技巧和方法;通過會計云平臺創建產業基地提供會計實習崗位,使用學習行為分析系統記錄大學生學習過程產生的各類數據,形成分析報告和大學生能力肖像,為企業提供匹配的人才,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1)專業共建。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和云平臺技術,為高校提供教學資源和教學支持(如師資培訓、精品課講義、配套作業題庫、機考試題庫、名師課程),大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考核過程都有記錄。利用掌上高校APP支持教學互動搭建無線網絡可實現免費學習的機會。(2)真賬模擬。由網校提供真實企業的會計業務,高校教師和網校實務專家共同授課,通過線上線下、手工和電算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云平臺電算化,隨時隨地反復操作演練,提高大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3)崗位實習。通過會計云平臺計算,由網校向各地的創業基地提供本單位所需要人才進行會計實習。進而促進高校與用人單位的完美結合,達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4)就業推薦。利用大數據手段對大學生日常理論學習、真賬實訓、崗位實習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產生學習檔案和能力肖像供企業準確識別大學生能力。精準地匹配企業所需崗位人才的特征,并對就業情況進行跟蹤,提供后續教育服務。(5)考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達到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現場授課+遠程講解,混合式教學培養雙證人才。通過這樣的學習和考核方式,改變了以考試成績為準的考核模式,能促使大學生在畢業時既有本科畢業證,也有職業資格證,又有實務操作能力,真正實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3. 特色的雙師培訓

篇3

隨著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財務人員的職能從單一的會計電算化管理過渡到財務集中管理,再轉型到財務共享服務。財務共享服務管理模式與其他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的財務角色一般局限于財務核算階段,側重于提供企業的經營結果,往往無法起到事前控制、事中監督的作用; 在財務共享服務下可以將傳統的核算工作轉向財務共享中心,財務人員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轉向財務管控、預算管理、監督等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多通過課堂仿真模擬實訓、校內實驗室實訓、校外實訓基地、畢業實習等方式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往往定位于簡單重復的財務核算。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高校如何開展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實現財務人員的成功轉型,進而推進財務共享服務的建設進程,成為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一大困難和挑戰。

( 二) 改革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迫切性

1. 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不完整。財務管理專業現有的實踐課程多以簡單的財務核算業務、基礎的財務管理工作、傳統的審計實施流程為主,與財務共享服務相關的實踐課程卻沒有開放,學生對此方面知識缺乏實訓的機會,使得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后,無法真正全面了解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這種新型的組織管理方式在企業中的具體運用,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實踐教學方法實效性較差。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法主要是模擬仿真實訓、學科競賽、案例教學、到實習基地參觀實習等傳統教學方法。其中,模擬仿真實訓和學科競賽都缺少財務共享服務平臺的操作,跟不上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難以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 案例教學在案例的設計、討論、啟發等環節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效果欠佳; 到實習基地參觀實習很難系統、綜合、全面地了解企業的具體情況,學生實習缺乏積極性,收效甚微。

3.教師實踐能力不足。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還要有豐富的財務管理實踐經驗。然而,我國高校中財務管理專業的任課教師多為博士、碩士,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但對企業具體控制環境和項目具體運作缺乏實踐認識,缺乏跨專業的全面知識能力以及進行財務共享服務平臺的操作能力。可以說,教師實踐能力的不足,已經成為阻礙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一大障礙。

三、財務共享服務下三元循環實踐教學設計

( 一) 前置外循環

繼環渤海集群、長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傳統區域后,安徽省作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降本增效的優先選擇區域,對安徽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避免產生結構性失業問題,首先要明確: 地方財務共享服務發展需要哪些人才? 企業對高校人才的職業能力需求是什么? 高校如何實現地方財務共享服務發展的人才支撐功能?

要做好前置外循環,考慮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廣泛調研財務共享服務發展對人才技能要求,尤其應針對已經實施或計劃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跨國公司、集團企業、國有企業等; 第二,與前瞻性的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企業合作,這些企業往往是信息技術領先者。當然,調研可以考慮采用信息化或互聯網的手段進行,使數據的采集與整理更加高效。前置外循環可以為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或修訂提供依據,哪些技術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哪些需要從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剔除,使得高校實踐課程更具針對性、綜合性、創新性。

( 二) 培養內循環

培養內循環是解決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問題的核心,分以下三步進行:

第一步,進行實踐教學模塊設計。以滁州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為例,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中設定的實踐教學環節( 即課程實踐、實踐課程、集中安排的實踐教學) ,將實踐教學設計成六大模塊。

第二步,組織安排實施。目前經管學院已經建成會計綜合模擬實驗室以及ERP 模擬實驗室,為模塊化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教學場所和教學設施基礎。同時,學院通過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創新教學方法、引進教學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校企合作等途徑,以保障模塊化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目前,很多高校實踐教學在全部教學課時中所占的比例較少,這極不利于模塊化實踐教學的實施。因此,在學歷課堂之外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能夠很好地解決實踐教學課時量不足問題,即將一些職業技能的學習轉移到第二課堂( 例如我校開展的暑期小學期) ,利用課前、課后進行有效補充。

第三步,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二是對教師授課質量的考核。首先,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考核時,以學生是否具備相應職業技能作為評判依據。要對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實驗報告、實習日記、實習報告以及工作成果進行客觀評定,并充分征求實習單位的反饋意見; 對于畢業論文的評定,以學生能否將書本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加以評價。其次,對教師授課質量的考核可通過學生網上評教、檢查實踐教學教案、檢查實習指導記錄、帶隊參賽成績等多方面進行,對授課質量高、教學成果優異的教師進行適當獎勵。

( 三) 后置外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