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影像系統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真實影像的敘事機制
在影視藝術的接受過程中,接受主體總是從自身所具備的一般現實邏輯出發,對一部影片或電視劇的敘事機制(故事)、環境造型機制的或真實、或神話、或虛構的審美判斷。對影像系統的性質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存在于影像系統內部的敘事機制而不是環境造型機制。環境造型機制對敘事機制起著有機的反作用。我們把一部電影或一部電視劇的敘事機制在一般現實邏輯層面上所形成的審美判斷,作為界定其影像系統的標準。這是一種有別于傳統劃分影片類型的新方法,希望這種在學理上即邏輯上的嚴謹新型的劃分標準能夠正確地解釋影視藝術的歷史和現實,從而有利于影視藝術的實踐。
在敘事中,事實上敘述者是控制一切的人,但是,“他”顯然不是具有身體和靈魂的作者,而是一個抽象的存在。敘述者似乎躲在敘事文本之后(之中),以某種視角來敘述故事。雖然,“他”在某些時候看起來像是影片的作者,比如,在用畫外音敘事的影片里,總給人這種幻覺,用畫外音正在說話的人好像就是故事的敘述者,其實不是。同樣,敘述者有時候好像是附在影片中的某一位人物身上,用那一位人物的視點來看待影片中的世界,比如說用第一人稱敘事的影片,總是給人敘述者就是那個說話的“我”,但其實他也不是。敘述者應該在這個第一人稱的“我”的背后,控制著我。
敘述者是敘事文本中所表現出來的抽象的故事講述者,“他”沒有物質上的對應物,只是一種抽象,一旦影片產生出來,“他”就遠離作者,自己獨立存在。跟敘述者對稱的一個概念是接受者。同樣的他跟敘述者一樣,也是虛構之物,是觀眾在文本中的化身。接受者和敘述者一樣,只存在于影片的敘事層面上。
真實影像系統其影像系統內部的敘事機制在一般現實邏輯層面上是能夠得以實際發生的事件。真實影像系統是一個特指歷史和現實時段的理論范疇,并不包含對描述未來事件的價值判斷。敘事機制的真實和環境與人物造型機制的真實,是真實影像系統內部的基本的和本質的要求。真實影像系統與自身媒介的特性有著天然的親和力,運動的聲畫影像永遠是具體的物質現實。人與環境豐富的具體性給電影藝術中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
二、具象物在真實影像系統中的作用
事件是唯一的,對事件的評價卻是多種多樣的,甚至是無窮無盡的。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創作主體不滿足于僅僅對事件的敘述,也不滿足于在敘述過程中用敘述方式、敘述態度去影響接受主體對事件的評價,而試圖用一種視覺或聽覺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事件的理性思考結論,那么,象征手段一用視聽形象來負載一個思想結論的藝術表現方法,則應運而生。作為實踐的理性總結,在真實影像系統中,象征完成的基本條件:具象物在敘事機制中有意義;具象物在敘事過程中得到足夠的強調。
那么什么是具象?具象藝術指藝術形象與自然對象基本相似或極為相似的藝術。具象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都具備可識別性。希臘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寫實主義和現代的超級寫實主義作品,因其形象與自然對象十分相似,被看作這類藝術的典型代表。具象藝術廣泛地存在于人類美術活動中,從歐洲原始的巖洞壁畫,到文藝復興時代的宗教壁畫;從印度的佛教藝術,到中國的畫像磚石,都可以看到這類藝術作品。在電影中,《黨同伐異》中的“嬰兒搖籃”,《公民凱恩》中的“玫瑰花蕾”,《人證》中的“草帽”,《鰻魚》中的“鰻魚”,《甜蜜蜜》中的主題歌曲等,都是用具體的視聽形象來負載創作主體對事件的理性思考結論的藝術表現方法。
例如今村昌平的影片《鰻魚》。本片用鰻魚作為一個具象物體。一條鰻魚從受傷到囚禁在魚缸里,最后在一個偶然時間被釋放,最后又有意識的流向大海并回歸的可視形象的發展過程,成為一種精神情節的形成自我認識和自我宣泄,再到主動重建的一個精神過程,通過鰻魚的形象來演繹。
鰻魚作為全片的象征,起到的暗示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雖然它是個比喻是個象征,但是導演大部分用的是明喻,基本上把它表征的東西直接告訴給我們了。比如,魚叉下扭曲的鰻魚,比喻為山下殺死的前妻,通過高田和高崎把雄鰻魚和雌鰻魚的與山下的遭遇聯系起來。既然鰻魚是全片的主題,那么其他的信息,包括導演沒有直接表達的意圖也是與這個象征相關的,我們可以將它與其他信息聯系起來,從而發掘到一些導演想表達的意圖。比如高崎夜里找到山下,告訴他渡邊懷了孩子,高崎撈起山下的鰻魚,說這個孩子“一定是這樣的”。這里,暗示了鰻魚這個動物性的象征,在人類中間一代一代的遺傳。
三、象征在真實影像中的作用
決定藝術創作成功與否的主要依據,不是創作主體對創作意圖的主觀闡述或主觀愿望,而是決定于藝術時間層面,在一般現實邏輯層面上,藝術作品被接受,即藝術作品的實現程度。需要指出的是:象征在真實影像系統中是作為局部修辭手段而存在的,作為現實注意的總體創作方法的次要補充而存在的,但是,在象征影像系統中,象征是作為一種總體創作方法而存在的,這也是象征影像系統與真實影像系統的區別。
《文心雕龍》中即指出:“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下之妙:草木責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善自然耳。”說明了返璞歸真的自然美才是可貴的。清代思想家葉燮在《原詩》中說:“文章者,所以衷人地萬物之情狀也。”表達了文藝與真實世界緊密相關的觀點。中外文學史上描寫現實的作品源遠流長,既造成了欣賞描寫現實之作的讀者,又培養起觀賞作品真實圖景的心理需要,這種需要又反過來推動了藝術對真實的追求。
四、電影的紀實性與真實性
電影獨有的活動照相特性和微觀逼真記錄特性以及認為電影“先天性”地便具有著客觀性的電影理論,使觀眾們要求真實性電影能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觀眾處處以現實生活與之相對應,從攝影機拍攝的生活外觀的表面真實到故事意蘊和空間造型所體現的深層真實,都為觀眾所注目。特別是一些細節,如果不注意辨真,往往會出現所謂的“穿幫”現象。因為逼真性是觀眾看真實性電影時的特殊觀賞心態。觀眾要求真實性電影人物形象與現實 生活中的人一樣具有生動、豐滿的性格。情節盡可能地反映生活自身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摒棄偶然性,展示必然性。比如影片(《鄉情》結尾處當田杜的養母見到田杜的生母時,突然在腦海中閃回出當年在她家中養傷的女戰士的面容,這種過分巧合的偶然性,給人不真實之感,削弱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這就要求真實性影片排除那些傳統戲劇常見的程式化和“人為藝術化”的痕跡,諸如被搭救的姑娘就是未見面的對象等都是真實性電影中不可取的。
由于影像符寫的表意,建立在“以自身為符號”的基礎之上,所以紀實美學的理論家們紛紛把自然本身當作電影表現手段。巴贊認為電影是“機械復制的現實”。“雖然我們的批判精神使我們對攝影持異議,我們也不得不把再現的物體作為真實的存在。”卡維爾則認為,“電影藝術的媒介乃是物理現實本身。”克拉考爾強調,“其他藝術消化素材,電影藝術展示素材。”真實性風格電影的形成和發展取決于當時觀眾的需要,然而,觀眾不僅僅需要真實,而且需要超越真實。
五、結語
篇2
二、檔案影像管理系統的構建
檔案影像化管理的實施離不開系統的構建,一般情況下,檔案影像管理系統邏輯架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應用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存儲層。應用表示層為數據采集、數據展現與數據統計,主要完成與用戶的信息交互;業務邏輯層為業務邏輯實現部分,完成對采集數據的后臺加工、分析、整理;數據存儲層實現對處理后數據的存儲、管理。
其業務流程包括:
(一)影像采集(掃描子系統):掃描子系統是整個系統的數據輸入前端,它將原始紙質傳票轉換為電子影像,將影像提交到存儲服務器上以便進行后續工作,掃描控制臺是整個系統中數據的源頭,是檔案電子化的第一步。掃描控制臺系統支持各類掃描儀進行票據檔案的掃描,實現影像采集。針對重掃、補掃等特殊批次進行相應的處理。
(二)影像質檢(質檢子系統):質檢子系統按照一定策略對掃描后的影像進行抽檢,以保證憑證影像的質量,對于質檢過程發現的不合格的影像,下發影像差錯,要求掃描人員進行補掃或重掃。質檢子系統需同時提供影像修正、差錯處理的功能。
(三)OCK識別服務:采用后臺服務的方式,對經掃描和質檢的票據影像,調用OCR識別接口,實現票據分類,采集票面要素,形成影像精確索引,為后續業務處理提供數據基礎。
(四)索引補建:對于OCP,識別有誤,或需要手工建立索引的檔案,提供索引補建的功能。通過瀏覽影像,人工識別票面要素,建立影像相關索引。
(五)數據及影像查詢:提供基于WEB的數據及影像的查詢功能。提供按批索引或精確索引的查詢,提供精確查詢、模糊查詢及組合查詢等多種查詢方式。
(六)系統管理:采用資源、用戶、組織機構、權限的多維組合,將系統的用戶和角色管理、資源管理、權限管理、日志管理完整的結合在一起,提供了完善的具有較強適應性的通用系統管理平臺。提供統一的GUI(GraphicalUser Interface,即圖形用戶界面)程序,進行系統資源的管理,采用數據庫軟件包或存儲過程的方式為各子系統的開發者提供接口,主要是用戶驗證及權限驗證的功能。
(七)影像歸檔存儲:按照統一的索引定義和統一的歸檔邏輯,將影像進行批量歸檔存儲。對外提供接口,供其他接口進行影像調閱。
(八)光盤組織和刻錄子系統:將系統中的影像及相應的數據按一定的算法或規則,組織成相應規格的光盤數據,用戶可選擇單盤或光盤庫自動刻錄的方式將數據刻錄到光盤。光盤上內置影像查詢系統,可查詢光盤的影像。
三、檔案影像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
檔案影像管理系統完全是依照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存儲技術,解決了原始的票據檔案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操作起來十分便捷,工作人員只需按照提示點擊鼠標即可,目前該系統已在國內各大銀行、保險公司和政府機關檔案管理中心應用,并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檔案影像管理系統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開發研究。
篇3
1 引言
隨著醫療現代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各種醫療電子儀器與設備數量大量增加,從事醫療電子產品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維修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也必將變得越來越緊缺。為適應市場需求,國內外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醫療電子儀器與維護專業,而這些高校大多是使用市場上銷售的現成的醫療儀器與設備進行教學試驗,這些成品的醫療儀器與設備電路的布局非常緊湊,元器件間連接緊密,形成立體的結構形式,不適合學生的學習與測試。同時,這些醫療儀器和設備也無法設置一些人為的故障點,為培養學生對這些醫療設備的維修能力服務。目前,國內高校中還沒有一個綜合性的醫療電子影像儀實訓系統,給教學造成困難。
因此,研制本文這個醫療電子影像儀實訓系統,該系統不但能夠通過展開平鋪電路的形式看到醫療電子影像儀的總體結構以及信號流程處理過程,還能夠進行各功能模塊信號的測試,各功能模塊故障的模擬,以及真實拍攝出醫療影像膠片并進行膠片顯影操作。整個系統具有結構清晰、布置合理、形式直觀、易操作的特點。
2 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此醫療電子影像儀實訓系統包括落地式架臺、洗片暗箱、圖像采集箱、微焦點X光發生器模塊、直流電流表、主電源模塊、直流電壓表、微電腦控制模塊、輔助電源模塊、液晶顯示模塊和主電源模塊,其中的微焦點X光發生器模塊、直流電流表、主電源模塊、直流電壓表、微電腦控制模塊、輔助電源模塊、液晶顯示模塊和主電源模塊為電路中各個元器件的電路符號所連接成的電路原理圖形式的電路。
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在落地式架臺1上設有洗片暗箱11和圖像采集箱2,落地式架臺1的上方依次安裝微焦點X光發生器模塊3、直流電流表4、主電源模塊5、直流電壓表6、微電腦控制模塊7、輔助電源模塊8、液晶顯示模塊9和主電源模塊10。
電源由市電直接引入到電源開關,經電源開關送到主電源模塊10和輔助電源模塊8,其中主電源模塊10產生的新的電源信號給微焦點X光發生器模塊3供電,輔助電源模塊8給微電腦控制模塊7、液晶顯示模塊9、微焦點X光發生器模塊3、直流電流表4、主電源模塊5、直流電壓表6、微電腦控制模塊7、輔助電源模塊8、液晶顯示模塊9和主電源模塊10提供幾路幅值不同的直流電壓信號,微電腦控制模塊7從液晶顯示模塊9得到控制指令并發出X光控制信號送至微焦點X光發生器3,由X光發生器模塊3電路驅動圖像采集箱2工作。
醫療電子影像儀實訓系統電路為展開式平面的電路結構,它的電源由市電直接引入到電源開關,經電源開關送到主電源模塊5和輔助電源模塊8,其中主電源模塊5產生的新的電源信號給微焦點X光發生器模塊3供電,輔助電源模塊8給微電腦控制模塊7、顯示模塊9,主電源模塊5和微焦點X光發生器3等各模塊提供幾路幅值不同的直流電壓信號。圖像采集箱2獨立安裝在落地式架臺1的平臺上方右側,它設有一個圖像采集對象的出入口;直流電流表4和直流電壓表6獨立安裝在實訓平臺輔助電源模塊8的右側,它們的下方均設有兩個接口;洗片暗箱11獨立安裝在落地式架臺1平臺上方左側,設有一個物料進出口和兩個操作者手的出入口。
在醫療電子影像儀實訓系統整機電路上,將立體結構的電路展開成平面的電路結構,在實驗臺正面所看到的都是電路中各個元器件的電路符號所連接成的電路原理圖形式的電路,所有的真實元器件都安裝在實驗臺的背面,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對電路中各信號點的測試。同時在醫療電子影像儀電路上設置關鍵測試點56個,這些測試點都是用連線接口形式引出信號,便于直觀測試。這些測試點的位置在實訓系統中統一用CS1~CS56進行測試編號,這些測試點測試的對象包括整個系統電路中各電路模塊的主要元件和接口的電壓信號。在醫療電子影像儀整機電路上用插接件模擬故障現象的方法來實現故障現象的展現。該實驗臺共設置25個故障點,這些故障點都是用開路故障設置的,具置在實訓系統中統一用G1~G25進行故障編號。這些故障點的故障是根據實訓系統的具體某一項功能無法正常工作為依據來設置的。
3 系統的優點
1)此實訓系統能夠完成醫療電子儀器與維護專業“醫療電子影像儀”所有相關實驗、實訓項目,讓學生在進行醫療電子影像實訓操作時,能直觀讀出電子影像診斷儀的電路原理圖以及其電信號的走向,還可以直接對各路信號進行測試。
2)此系統突破原有實訓設備只能按照既定故障進行檢修的局限性,可以人為設置電路故障以及真實拍攝出醫療影像膠片并進行膠片顯影操作。它能解決醫療電子儀器與維護專業實踐教學的難題,可以勝任培養學生對醫療電子儀器設備電路的測試、故障檢查、故障維修等實際的各項教學功能。
3)整個平臺結構清晰、布置合理、形式直觀,學生易操作。
參考文獻
[1]孫興民,趙蘭庚.高職高專院校實訓室建設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6):120-123.
[2]譚文英.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95-96.
[3]魏志麗.淺析高職教育中實踐環節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J].甘肅科技縱橫,2004(6):145,131.
篇4
隨著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技術以及衛星、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遙感影像已成為人們實際生活中重要信息來源。天地圖、百度和谷歌等手機地圖服務為眾多移動用戶提供出行便利,但地圖服務更新周期一般較長且更新過程復雜,在地貌發生變化區域,移動用戶采用未更新的歷史數據服務容易被誤導,因而,用戶渴求最新周期短的地圖服務模式。因此,采用更新周期短的遙感影像作為的基礎數據成為移動地圖服務的新發展方向。然而,當前遙感影像的請領與分發主要以景、圖幅為單位,數據量較大,特定目標區域的影像一般需要進行切割、拼接、融合等處理,也就是說遙感影像更新需要耗費很長時間。針對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GeoSOT的遙感影像快速更新機制,基于該機制,開發和實現了遙感影像移動服務系統,統一了遙感影像的存儲、索引、請領與分發各個應用環節的數據單位(剖分網絡對應的數據塊)。該系統采用成熟ACE通信框架保障了移動通信傳輸可靠性,為移動用戶提供全球范圍內的地圖服務、局部更新、訂閱和主動推送等遙感影像服務。
1 遙感影像剖分化存儲與索引
1.1 GeoSOT概述
全球剖分網格GeoSOT(Geographical coordinate global Subdivision based on One-dimension-integer and Two to n-th power),全稱為基于2n一維整型數組地理坐標的全球剖分網格,其核心思路是:通過三次地球擴展(將地球擴展為512°×512°、將1°擴展為64′、將1′擴展為64″),實現整度、整分的四叉樹剖分,形成一個上至地球(0級)、下至厘米級面元(32級)的多尺度四叉樹網格。網格編碼設計有四種形式:四進制1維編碼、二進制1維編碼、二進制2維編碼、十進制2維編碼。這四種形式是完全對應、一致的。該系統采用二進制1維編碼,可以轉換為網格的定位角點的經緯度,定位角點的定義與網格所在區域有關。
全球剖分網格GeoSOT具有全球無縫覆蓋、多尺度、全整型編碼等特性,采用GeoSOT作為數據組織的基礎,可實現海量遙感影像數據的高效存儲、快速檢索與按需分發。
1.2 GeoSOT遙感影像快速更新機制
遙感快速更新機制核心思路是:1)遙感影像數據按照GeoSOT網格進行金字塔構建。2)把變化區域表達為最小外包剖分網格的集合。3)按照影像金子塔進行局部更新服務。
首先把海量遙感影像存儲在剖分集群里,由于集群中的各個存儲單元與剖分網格關聯在一起,可以依據網格編碼直接定位到關聯的物理存儲單元,提高存取訪問效率。
單個遙感影像采用與全球剖分編碼相結合的壓縮影像金子塔存儲,將同一區域不同剖分層級對應分辨率的影像用金子塔組合起來,根據用戶需要區域的大小來分發不同尺度,不同分辨率的影像,達到按需分發的效果。并且基于Hilbert編碼建立了剖分金字塔的索引機制。
對熱點區域最新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自動或手工提取變化區域,把變化區域表達為最小外包剖分網格的集合。當進行影像更新時,只需傳輸覆蓋變化區域的影像面片即可,從而減少影像更新時的數據傳輸負擔。
2 系統體系結構
遙感影像移動服務體系結構分為數據層、網絡層、服務層和應用層,如圖1所示:
其中:1)數據層包括遙感影像數據、熱點區域的變化影像數據和剖分金字塔索引數據的管理。 2)網絡層包括3G、WiFi、電臺和集群內部局域網的通信保障。3)服務層提供地圖、局部更新、訂閱和主動推送服務。4)應用層包括智能手機、PAD和筆記本等移動設備的應用。
3 系統組成與功能
遙感影像移動服務系統由剖分存儲子系統、高效檢索子系統、通信保障子系統、影像服務子系統和移動終端子系統組成,其中:1)剖分存儲子系統,基于剖分集群管理所有服務數據,為影像服務子系統提供數據檢索功能,通過通信保障子系統為移動應用子系統提供影像數據。2)通信保障子系統,基于ACE自適配通信環境的反應器模式框架,為其它子系統提供數據傳輸功能,支持斷點續傳。3)影像服務子系統,為移動用戶提供地圖服務、局部更新服務、訂閱服務和主動推送服務。主要功能包括處理移動應用子系統請求,根據請求在剖分存儲子系統檢索相應影像數據,根據檢索結果啟動影像數據傳輸鏈路功能。4)移動應用子系統,為移動設備用戶提供遙感數據可視化應用,主要功能包括基于剖分網格編碼提交數據請領申請、接收遙感影像數據和遙感數據可視化。
4 技術特點
1)該系統對遙感影像數據的存儲、檢索、請領與分發采用了
統一全球剖分網格,在各個應用環節形成區域概念的語義統一,可以提高系統效率。
2)依托變化影像數據管理,結合移動設備屏幕特征,為熱點區域提高局部更新服務,可以彌補現在地圖服務更新周期長、更新過程復雜,提高遙感應用服務的實時性。
3)提供地圖、局部更新、訂閱和主動推送等多種服務,可以滿足移動用戶各種差異化應用需求。
5 結束語
基于GeoSOT全球剖分網格,提出了遙感影像快速更新機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遙感影像移動服務系統,經過實際系統開發與測試驗證,系統用戶可以在任意時刻任意地點快速獲得影像服務,進而獲得更加直觀和詳細的移動地圖服務。
參考文獻
篇5
(2)在CR檢查室攝片,經CR工作站獲取圖像后自動將影像數據傳送至PACS服務器保存;
(3)影像科醫生在診斷工作站上觀看圖像,并可對圖像進行后處理,調用報告模板書寫診斷報告,根據需要可從技師工作站或在CR工作站打印激光膠片;
(4)臨床醫生可在各科室配備的工作站隨時調閱圖像及診斷報告。
經過兩年多的實際應用,我對PACS系統有了一定的體會,現介紹如下:
(1)縮短了出報告時間,病人拍完片后,CR系統即可自動將數據傳至PACS服務器保存,報告醫生直接從診斷工作站調取病人申請單及圖像,并利用報告模板書寫報告。與傳統手工書寫相比,出報告時間大幅縮短,并且打印出的報告字跡清晰,書寫規范,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服務質量。對于急診病人,拍完片后臨床醫生立即可在線調閱,為及時搶救急診病人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2)提高了診斷質量:我科診斷工作站配置巨鯊豎屏專業顯示器,分辨率高,具有12bit灰度值,圖像層次豐富,清晰度高,醫生可利用工作站上的各種后處理功能,對圖像進行觀察,極大的提高了病變檢出率,例如有次我看到一例手指異物的病人,病人自述有玻璃刺入手指,拍片后用常規觀察手的窗寬窗位觀察,未發現異常,可是調節窗寬窗位并進行圖像放大后,即顯示出軟組織內有一細小異常密度影,后經手術證實為一細小玻璃異物。
(3)提高了工作效率:PACS系統中有報告模板功能,使報告醫生擺脫了繁重的傳統手工書寫,另外,多種影像資料信息共享,可使報告醫生方便的將各種檢查影像綜合分析,及時準確地做出診斷。目前我科每位報告醫生每天平均完成70~80份報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4)方便了影像資料的存儲與管理:傳統的醫學圖像保存,存在許多問題,如需要建立膠片庫來儲存數量龐大的膠片,管理難度與數量同步增長,耗費大量財力、物力、空間,資料查詢速度慢,圖像傳遞需要大量時間,還會因膠片的丟失、片損和變質而使信息丟失。建立PACS系統之后,這些問題迎刃而解,所有資料都存入數據庫中,解決了保存膠片的問題;采用計算機技術管理影像資料,可快速、方便的隨時在各個工作站調閱影響資料,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6
我國醫療體制改革要求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復檢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而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是實行醫療資源重組。因此,醫療集團化是醫療資源重組的主要實現形式和運行方式[1]。這種資源共享不僅是在同一家醫院內實現,還可以在各家醫院之間,甚至在包括整個醫療體系之間實現。而區域RIS/PACS系統正是基于區域網絡平臺,建立標準化數據中心,實現區域內數據的安全共享、互認。因此,RIS/PACS系統走向區域化,資源共享是RIS/PACS系統的發展的必然趨勢[1]。
2浙江醫院及三墩分院RIS/PACS系統的現狀
2.1浙江醫院RIS/PACS系統的現狀
浙江醫院從2000年開始放射科先后逐步將CR,DR,16層螺旋CT,數字胃腸、DSA等設備接入到科室級的DigitalPACS系統,到2007年的64層雙源螺旋CT、3.0TMRI、全數字化乳腺機、超聲機、電子胃腸機、口腔全景機等新型大型設備通過DICOM3接口標準與RIS/PACS系統相連,進行醫學影像擷取、傳輸、儲存和管理,構建了全院級FULL-PACS系統。各設備所采集的圖像傳送到應用于RIS/PACS系統的服務器進行存儲。本院RIS/PACS服務器有兩臺HPDL585服務器(2P,8G)連接EMCCX3磁盤陣列,這兩臺服務器支持雙機熱備,其中一臺宕機后另一臺服務器可以自動把服務切換過來。另有一臺HPDL380用做web影像傳輸,并連接HPMSA1000磁盤陣列。現總計存儲容量15TB。其中4TB用于在線無壓縮存儲,11TB用于近線壓縮存儲。現PACS系統每月的新增容量為壓縮300GB以上。RIS/PACS管理員定期把存儲影像定期拷貝至移動硬盤,離線存儲用做于異地備份。另有兩臺膠片打印機及一臺彩色打印機用于膠片按需打印。本院的RIS/PACS系統采用web-servise方式與醫院HIS,CIS實現了無縫銜接。CIS開出檢查申請把病人信息用電子申請單的形式傳至RIS/PACS系統,等病人檢查完畢,放射科醫生寫完并審核報告后把報告結果(圖像和文字報告)即時發至HIS,CIS。臨床醫生就可以查看病人檢查報告。不再需要去放射科查詢報告。真正實現了無紙化。
2.2三墩分院RIS/PACS系統的現狀
分院放射科現有一臺CT,一臺CR,一臺DR,一臺膠片打印機和一套科室級的mini-pacs系統。
3浙江醫院RIS/PACS系統區域影像設計
3.1建立區域影像中心的實現方式
建立區域影像中心,這是全院級RIS/PACS應用發展后的必然結果[2]。從區域影像數據中心就技術架構來看,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實現方式:基于模式下集中的區域性RIS/PACS和基于分布式醫學影像信息處理的模式。基于集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對共享交換的影像(圖像和報告)數據、索引信息都采用集中式在總院RIS/PACS服務器存儲、;各分支醫療機構通過頁面集中調用DICOM影像和報告。該模式對網絡帶寬要求較高,對存儲空間要求較大。
3.2現階段浙江醫院與三墩分院區域影像的設計
由于三墩分院是異地重新建設,所以現階段三墩分院放射科通過裸光纖專線直接接入到浙江醫院總院,利用總院現有RIS/PACS服務器端軟硬件系統,所有服務器軟件均使用總院的原有系統,具體集中式應用架構圖見圖1:
3.3浙江醫院與三墩分院區域影像的設計展望
隨著浙江醫院新分院的異地啟動建設,及西湖區周圍衛生服務站的合作加入,屬于典型的分布式應用系統。未來的浙江醫院區域影像中心必定會采用基于分布式醫學影像信息處理的模式。分布模式的主要核心思想是首先各分院按照自己的業務發展需求建設各自的RIS/PACS系統,然后各區域子系統采用統一的病人區域主索引,使區域內每位病人都有唯一的標識,使用病人的唯一的標識作為查詢條件通過服務器查詢總院影像中心[3];接著,根據查詢結果從對應的“文檔存儲表”提取影像信息文檔并解析;最后,根據解析清單信息去對應的RIS/PACS服務器提取DICOM影像和報告。總體網絡總拓撲圖見圖2。業務流圖見圖3。浙江醫院新分院建成后,放射科將會有4臺CT,2臺MRI,2臺數字胃腸機,10臺DR,5臺CR,1臺全數字乳腺機,1臺口腔全景機。根據規劃分院RIS/PACS系統采用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及客戶端的三層分布式體系結構。分開處理影像、系統應用和數據服務,從多個方面保證系統的高穩定性、易擴展性、易維護性;RIS/PACS系統數據庫服務器采用hp小型機2臺。分別跑RIS數據庫和PACS數據庫業務。這兩臺數據庫服務器支持雙機熱備,當一臺服務器宕機后,該服務器上的業務會在另一臺服務器上自動啟動。存儲采用EMC磁盤陣列,初步估計存儲總量10TB.RIS/PACS系統應用服務器采用hpG7服務器2臺。用于RIS/PACS系統應用服務。這兩臺應用服務器支持雙機熱備,當一臺服務器宕機后,RIS/PACS應用服務會自動切換到另一臺服務器上。RIS/PACS系統應用web服務器采用hpG7服務器2臺,用于調用發送RIS/PACS報告及影像至本院及總院的臨床各個客戶端。RIS/PACS系統區域影像中心采用hpG7服務器1臺。用于總院與本院查詢調用相互共享的影像及報告。總院及分院臨床各個客戶端統一采用集中模式調用RIS/PACS系統影像和報告。而總院及分院的放射科統一采用分布式模式調用RIS/PACS系統影像和報告。
4浙江醫院RIS/PACS系統區域影像設計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實施改進的方向
4.1浙江醫院RIS/PACS系統區域影像設計存在的問題
(1)如果新分院是與總院不同廠商的RIS/PACS系統,要實現全面的數據整合是非常困難的。(2)區域影像服務器作為RIS/PACS系統的一種前端設備,與分院的RIS/PACS系統的聯系非常緊密,但區域影像服務器又是部署在總院的局域網中的,因而對區域影像服務器的有效進行維護與管理將是系統實現的一個難點。
4.2今后改進的方向
(1)新分院最好能用與總院同家RIS/PACS廠商提供的RIS/PACS系統,這樣就可以與總院的RIS/PACS系統無縫連接。(2)把區域影像中心服務器接入到醫院信息中心接入防火墻。且信息中心專員定期對區域影像中心服務器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及病毒掃描,并關閉一切與業務無關的網絡端口,如發現問題馬上解決。
5建設區域RIS/PACS系統的意義
(1)通過建設區域RIS/PACS平臺,打破了我院與三墩分院,西湖區周圍各個衛生服務站之間信息孤島的局面,實現病人檢查信息的長期保存和查詢使用,同時避免出現同一病人多次檢查無法關聯互訪的問題,保證數據長期使用。(2)方便高效的利用緊缺的三甲醫院醫療資源。隨著政府加大了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我院三墩分院及西湖區各衛生服務站都購買了檢查設備,但資深的檢查診斷醫生則一直處于緊缺狀態。而大醫院的影像檢查設備不堪重負,通常要預約排隊等很長的時間。通過建設區域RIS/PACS平臺,就可以利用大醫院的優質的診斷資源,協助分院各基層醫療機構完成檢查,將基層的影像檢查設備充分有效地利用起來。同時又可以提高診斷質量。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檢查出現疑難問題的時候,無需轉診就可利用專家的能力實現高質量的疑難病癥診斷。大大提高了診斷的質量,同時減輕病人負擔。
6結論
區域影像建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必須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必須充分考慮系統的復雜性和建設的長期性[4]。建成后,我們將充分發揮浙江醫院整體醫療資源的優勢,努力提升分院醫學影像診斷水平,為杭州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朱曉鋒.依托區域衛生信息系統構建區域PACS[J].福建電腦,2011,7:142-144.
[2]夏新,鄭西川,于廣軍,等.PACS發展方向與應用研究[J].e醫療,2010-01(9):31-33
篇7
CVIT是心臟科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架構
心臟科的信息化建設涉及醫生辦公室、急診護理室、導管室、電生理室、心臟護理室及恢復室等。系統涉及圖像、波形和文字數據的綜合管理,專業性強、實時性和準確性要求高,界面和標準復雜,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難點。而一個專門用于顯示和存儲病人的數字影像、報告和其他重要數據的綜合心血管醫療信息系統,就是心血管影像綜合信息平臺(以下簡稱為CVIT)。
CVIT是心臟科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架構之一。CVIT系統從多種設備和儀器上采集數據,包括心臟血管攝影、電生理儀器、心電圖機、心臟科超音波、核子醫學設備等。病人的檢查結果能夠被統一歸檔在可隨時隨地瀏覽的單一電子記錄系統中。同時,可以隨時把重要的圖像和報告傳輸到手術室、心導管室、心臟內科臨床醫生辦公室和門診醫生的辦公室。
之前CVIT并非醫院信息系統的考慮重點,但事實證明CVIT已經能夠顯著提升心臟內科醫務人員的生產力和對病人醫護工作的流暢性,讓心內科整個工作流程(從病人入院登記到出院結賬)可以被適當的監控和管理。
心血管信息系統提供數據一致性
心血管信息系統面對的信息復雜多樣,專業分析功能的要求較高,集成技術難度大。GE Centricity Carddas心臟血管信息系統建立在網絡技術的ON-DEMAND架構上,提供數據的一致性。以管理角度而言,ON-DEMAND能提供目前最高的管理效率。以應用的角度而言,提供用戶在任何單一工作站上同時調取權限下可以瀏覽的所有放射科和心臟血管DICOM影像及相關數據報告。
Carddas系統能通過與多種心血管設備及PACS系統獲取數據、波形及影像,使用戶僅需通過一個界面就能實現全面瀏覽和多方查詢,從而完整地向醫生提供關于病人的心血管狀態信息,足以滿足整個機構的心血管信息需求。
篇8
打開Mapgis圖像處理子系統下圖像分析子模塊,點擊【文件】【打開影像】,打開剛轉換的MSI文件。然后選取【主界面菜單】【鑲嵌融合】【打開參照文件】【參照線文件】,本例選擇"校正參照線.WL",打開參照文件。在圖像-圖形-控制點列表顯示模式中有三個窗口顯示在屏幕中;左上角的窗口是校正文件顯示窗口,右上角的窗口是參照文件顯示窗口,下邊的窗口是控制點列表顯示窗口(如圖 1)。
圖 1 矢量化圖像的鑲嵌配準
當控制點分布較為密集時,在局部放大顯示窗口中可能會同時顯示多個控制點,其中紅色十字叉顯示的為當前控制點,藍色十字叉顯示的為其鄰近控制點, 在十字叉旁會顯示該點的點號。當對當前控制點進行編輯時,若改變當前控制點位置,則對當前編輯點而言,其初始點位將變為藍色十字叉顯示,在十字叉旁會顯示該點的點號,改變后的點位將僅以紅色十字叉顯示。
圖2 局部放大窗口
添加控制點步驟:首先清除系統自動生成的圖邊的四個控制點,再對校正圖像做放大、縮小、移動等操作,使校正圖像上的目標點明顯;然后單擊校正圖像上的目標點,系統將彈出一個以目標點為中心的局部放大窗口,目標點在該窗口內被標注為紅色"+",此時可在該窗口內通過點擊鼠標左鍵精確指定目標點; 若此時已有控制點的個數不少于 3 個, 系統會自動彈出建議的參照圖像/圖形的局部放大窗口, 系統預測的參照圖像/圖形的目標點顯示在該窗口的中心,同時被標注為紅色"+",用戶可以在該窗口中精確定位相應的目標點,也可在局部放大窗口外點擊鼠標右鍵關閉該窗口,重新在參照圖像/圖形窗口中選取目標點。
在 MSIPROC 子系統中,幾何校正的模型采用了多項式擬合法,系統支持一階到五階的多項式幾何校正變換, 為了保證較高的校正精度,實際選擇的控制點至少為理論數的3倍。
本例采用一階多項式幾何校正,選擇9個控制點,分別取在公里網的交點上,第一行第一列、第一行第四列、第一行第八列,第四行第一列、第四行第五列、第四行第八列,第七行第一列、第七行第四列、第七行第八列。
篇9
由于頸部解剖結構及其疾病種類復雜,因此頸部影像學一直是影像科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頸部最主要的器官是甲狀腺,甲狀腺的影像檢查手段常用的有超聲、CT及MRI。如何把這幾種檢查方法在影像學生實習學習過程中結合起來,是影像科教師的關注重點。我院安裝了圖像存儲與通訊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而且現在把PACS系統應用于影像教學中,為影像教學工作提供了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1] [2] [3] [4],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基于PACS系統的頸部影像教學的構建
頸部影像教學PACS系統運行依托于醫院PACS系統的影像檢查,影像教研示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投影系統及巨鯊84寸顯示屏,這兩臺設備均接入院內PACS系統,可以隨時查看、下載患者影像、臨床及病理資料,并且可以查看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
二、PACS系統在頸部影像教學中的應用
(一)積累了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改進了教學手段
PACS系統具有強大的影像病例圖片存儲、傳輸等功能,可以搜集并積累豐富的影像教學資料,解決以往教學時存在的教學病例缺乏、教學影像資料殘缺易損毀等問題。[5]在進行影像診斷實習課時,教師及學生完全可以摒棄燈箱-影像圖片方式閱片,直接通過教學PACS系統,登錄信息檢索界面,輸入檢索條件。例如學生想查閱頸部影像,可以通過輸入病人姓名、檢查部位或檢查設備處輸入設備類型,這樣就可搜索到相應的頸部影像病例。學生通過PACS教學系統能夠閱讀到全面的影像信息,可對圖片進行一些簡單的后處理,例如對比度的調節、窗寬窗位調節、圖像測量、放大及簡單三維后處理等,這可以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讓學生很快熟悉和掌握影像圖片的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并且通過簡單三維后處理了解病灶解剖位置,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學生可以通過使用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書寫診斷報告,向教學PACS服務器提交報告,教師使用教師工作站可調閱學生的診斷報告并審核,之后學生可查閱審核意見,從而逐漸熟悉書寫報告的一般規律,為今后進入臨床實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亦可使用多媒體投影系統,將所講病例放大后講述其影像特征及診斷與鑒別診斷要點,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清楚地了解教師的講解內容。
(二)結合現代教育手段及影像學技術解決頸部疾病影像學習的難點
頸部影像教學難點:1.頸部由咽、喉、食管、氣管、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等器官組成,間隙內還有豐富的淋巴結,對于剛接觸簡單影像知識的學生來說,頸部解剖結構抽象難懂,而影像教學PACS系統具備3D功能,可以讓學生自己多角度轉動以加深理解;2.頸部影像檢查最重要的器官是甲狀腺,甲狀腺疾病診斷是另外的一個教學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疑難問題的認識是教學工作者的任務之一。PACS系統可以整合病人影像及病理信息,讓學生通過對甲狀腺疾病的超聲、CT及MR三種檢查圖像的綜合學習,了解疾病的綜合影像表現,并結合病理結果,對病變從生理、病理,影像及臨床表現有系統化的認識,這能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
例如在實習中講述結節性甲狀腺腫:在PACS系統找出經手術確認為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病例,講述其病理表現是在單純甲狀腺腫基礎上濾泡上皮反復增生與不均勻復原,伴纖維間隔及結節生成而形成,甲狀腺腫結節對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造成壓迫,在結節形成的后期逐漸形成纖維包膜,貯留性膠質結節的邊界尤為清楚;甲狀腺包膜由兩層被膜構成,與甲狀腺緊密相連,所以結節不易突破甲狀腺包膜(見圖1)。因此,在超聲圖像上表現為囊變多見、形態規則、內可見分隔,邊界清晰,多有暈環,可有鈣化,腫塊周邊及內部血流信號少,甲狀腺包膜不受侵犯(見圖2);CT表現為在正常甲狀腺組織內囊性、實質性或混合性占位,多為低于正常甲狀腺組織的低密度,部分看見包膜或分隔(見圖3);MRI表現為病灶T1WI呈混雜信號,T2WI為高信號和混雜高信號等,增強掃描實質部分不同程度強化,因為結節性甲狀腺腫常鈣化,呈結節、蛋殼或砂粒樣,所以MR圖像信號可以混雜不均;病灶邊緣清晰、規則,部分周邊可見完整的低信號包膜,與相鄰的腺外結構分界清楚,鄰近的氣管、食管及血管等結構主要表現為受壓、移位(見圖4、圖5)。由此可將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病理、超聲、CT和MRI表現串聯起來,以這種思路講解甲狀腺疾病,既可使學生對病變的病理表現有全面的認識,又能使學生全面掌握各種影像學表現,便于學生掌握教學中較為抽象難理解的甲狀腺疾病。
三、討論
影像教學是應用各種影像設備展示出人體器官的正常狀況或者病變狀況,供學習者加以觀察、辨別與分析,所以,在教學中肯定會牽涉到諸多影像圖。一直以來,影像課始終是延續以往傳統意義上的閱片燈讀片,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展示出了其局限性的一面,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比如,傳統影像圖加閱片燈的教學形式要求有大量圖片供教學用,由于資料較為有限而且保存比較困難,影像教師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來準備教學資料。教師在實習示教時,要么因為每一組學生的人數過多,以至于每個學生無法都看清膠片中的具體圖像;要么因為每一組的人數過少導致分組太多,教學任務不斷加重,進而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再加上膠片來源較為緊張,且膠片成本偏高,存放相當困難等因素,在影像教學中運用現代化設備PACS進行授課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通過應用PACS系統進行實習示教,學生們可以了解圖像的后處理技術,更利于診斷知識的學習。PACS系統實現了“熒光屏―照片”到“數字化圖像―顯示器”的轉變,學生們不僅能學到豐富的理論知識,也能熟練操作各種先進系統。PACS系統有利于學生自習和復習,通過計算機網絡,學生可以在閱片室自主學習,對沒有掌握的內容反復訓練,還可以在帶教教師指導下把感興趣的圖像用U盤等設備導出,自行鞏固復習。在實習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充分利用PACS系統熟悉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系統及PACS的操作,在診斷模板上填寫自己的診斷意見,包括診斷結果、影像學表現、鑒別診斷及診斷依據。教師在能夠利用PACS系統閱讀學生的診斷結果,并進行審核。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顯著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
我科影像教研室利用PACS系統進行影像教學已有一年,影像學專業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到醫院實習后,能很快頂崗操作。這種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影像工作實踐能力,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及濃厚的工作興趣,為學生未來走向影像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袁峰,趙衛,張麗芳,等.教學PACS在醫學影像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軟科學,2013(2):99-100.
[2] 吳政光,浩純,歐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學系統的創建與應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07(3):35-37.
篇10
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CIS)是指運用影像技術將實物支票截留,轉換為支票影像信息,通過計算機及網絡將影像信息傳遞至出票人開戶銀行提示付款的業務處理系統,它是中國人民銀行繼大額、小額支付系統后建設的又一項重要金融基礎設施。該系統自2007年6月25日在全國推廣運行以來,為支票在全國的通用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促進了支票廣泛使用,方便了社會經濟活動,支持了社會經濟。但因支票使用基礎薄弱,信用基礎環境較差,傳統習慣影響、公眾支票知識貧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的業務量明顯偏少,亟待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推廣和應用。
一、支票影像交換系統業務量明顯偏少
表1某省自2007年6月25日至2008年3月31日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單位:筆,萬元
以某省2007年6月25日――2008年3月31日業務量為例(見表1、表2),該省自2007年6月25日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正式運行以來,全省9個月中僅發生業務4818筆,金額21131.86萬元,其中:提出票據2687筆,提出金額12549.87萬元;提入票據1874筆,提入金額6424.26萬元;退票257筆,金額2157.73萬元,退票率5.64%;跨區域業務1349筆,金額9367.49萬元,占總業務量的29.58%,跨區域業務發展明顯緩慢。
表2某省自2007年6月25日至2008年3月31日支票影像系統退票業務量單位:筆、萬元
二、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偏小的原因
(一)支票使用基礎薄弱。支票是一種典型的小額支付工具,兌付期比較短,一般為十天,在我國,支票的簽發主要是企業,用于商品交易、勞務供應、清償債務,單筆金額比較大,但數量有限,在CIS上線運行之前,主要在同城范圍內使用,異地支付多采用匯兌、銀行匯票、商業匯票、現金支付等方式;由于支票的使用基礎比較薄弱,本應占支票總量大頭的個人支票開展比較少,只在個別大城市簽發使用,在個人消費、繳納公用事業費用等方面應用較少,社會上支票使用量很小,導致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小。
(二)信用基礎環境較差。支票是基于信用的支付工具,見票即付,出票人的良好信譽是保證支票最終獲得支付的重要條件,也是支票支付方式獲得認可的前提,而我國在這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雖然近年來人民銀行致力于信用體系建設,企業征信已基本建立起來,但個人征信系統的數據匱乏,遠遠不能反映個人的信用程度;所以在使用支票時,受票人不能通過合理的系統查詢到出票人的信用信息;加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社會信用度不高,誠信度較差,嚴重地阻礙了支票的使用,影響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的增長。
(三)傳統習慣影響支票的使用。我國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在商品交換過程中,人們習慣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有時即使使用支票、匯款等結算方式,也對這些方式的可靠性產生懷疑;如購貨方在交了支票后,供貨方不承認其已收到錢,不算交易已經終結,必須等供貨方確認錢到賬后才能提貨。在更多的情況下,交易者不能將支票與現金對等看待,這無疑大大影響了個人支票的使用和發展。
(四)公眾貧乏的支票知識影響支票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除企業財務人員與銀行柜臺人員對支票知識有所了解外,絕大多數人對支票知識了解甚少。人們不了解支票,不了解填寫支票的幾大要素,更不了解有關支票的法律法規知識,人們在簽發支票時,不知道怎樣填寫,收到支票后,不知道支票填寫是否正確、能否解付、怎樣背書等,這些嚴重影響到支票的普及使用,特別影響到個人支票的發展。雖然人民銀行組織金融機構進行了《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的宣傳,但并未真正將支票知識送到群眾中,人們對支票影像系統知識的了解更少,自然不會自覺想到利用支票影像系統進行結算。
三、建議
(一)拓寬支票影像系統處理范圍,擴大支票影像系統的業務量。目前我國支票影像系統定位于處理異地的跨行支票,眾多的同城清算業務未納入系統,這一方式雖不影響同城票據交換的運行,但卻極大地制約了影像交換系統功能的發揮。從支票使用特點看,在推廣支票影像系統之前,支票只能在區域內使用;在推廣支票影像之后,人們還延習過去的習慣,導致區域內的支票數量遠遠多于跨區支票;將同一區域支票納入支票影像系統處理,票據源充足,可以充分發揮支票影像系統的自動處理能力,降低成本,金融機構也更愿意進行基礎設施的投入,從而引導支票影像系統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同時,加快個人支票簽發的試點工作,積累個人支票簽發的經驗,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增大支票業務量。
(二)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為支票影像系統提供信用支撐。支票是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要培育支票使用基礎,必須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培育和發展支票受理市場,樹立社會公眾簽發和受理支票的信心。一是要進一步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應充實企業征信和個人征信的一些數據,使公眾能夠比較方便地查詢到反映出票人真實信用信息的數據,為支票影像系統提供信用支持;同時將支票違規信息納入信用體系建設中,將簽發空頭支票、無理退票等的企業和個人錄入到征信系統中,使公眾能夠方便地查詢。二是要加強業務管理,嚴格提出行受理審核責任、規范業務操作,同時要求提入行避免在核驗付款時過度審慎,切實提高核驗通過率,有效降低退票率,樹立公眾簽發和受理支票的信心,為支票全國流通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篇11
1. 重復消費保障銷售收益。
兒童相冊針對每個學生而制作,運用人像分析軟件對照片進行篩選過濾,結合精心設計的主題制作,成品新穎精美。隨著推廣逐漸展開,銷售商的銷售數量可達到每個兒童每學期定做一本,每年定做二本。另外,每年的擴招和新生補充輪替也有助于形成增長型的重復消費體系。
2. 分工合作,成熟運營。
合作商只要將智能影像系統設備免費安裝在幼兒園,設備即可自動記錄孩子每天活動的高清影像,并通過將數據傳輸到云計算機平臺,由總公司制作出精美相冊銷售給家長。運營方案成熟,設備安裝簡便,簡單培訓即可有效進行市場運營。
市場分析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3到14周歲的適齡兒童數量約有2.8億。而對于家長來說,記錄下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影像留作紀念是十分有意義的。因此,眾多的幼兒園學生和小學生都是相冊的潛在客戶,形成了兒童成長相冊龐大的市場基數。
經營條件及效益估算
以將智能影像系統擺置在一家有300名幼兒的幼兒園的合作者為例,設備投入資金約在4萬元上下。以相冊售價320元/本,一學期定制出150本兒童相冊計算,經銷商可獲得定制相冊的凈利潤:150本×320元/本=4.8萬元;如以一學期定制出150本兒童相冊計算,凈利潤就可以達到9.6萬元,而1學年有兩個學期,如果合作者與幼兒園簽訂6年合同,利潤能達到100萬元以上。
篇12
超聲檢查:所用機器西門子高端機512型,有相對疑難病例時,需兩名高年資有經驗醫師會診意見為準。
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應用“低張輕壓法”靜脈腎盂造影,使用654-2藥物靜脈推入,使腎血管擴張,增加腎血管擴張,提高了腎實質及輸尿管顯示率。
CT增強檢查:經過平掃和增強掃描后,對CT橫斷面及多種重建后泌尿系統影像進行分析研究,由兩名有經驗醫師根據顯影情況進行評價分析。
結果
本組72例病例中:單用超聲檢查:①確定診斷:17例泌尿系統結石。15例單純性腎囊腫(穿刺或隨訪確診);②提示性診斷:3例膀胱腫瘤性病變(膀胱鏡證實),10例腎臟錯構瘤病變(手術或隨訪確診)。
8例腎臟分房囊腫或鈣乳囊腫聲像圖(隨訪觀察無變化)2例重復腎輸尿管畸形超聲+靜脈腎盂造影檢查:①輸尿管狹窄,或受壓,或走形異常至腎輕中度積水確診病例4例;②確診泌尿系發育異常5例;③炎性病變和無功能腎3例。
超聲+CT檢查:①8例腎臟腫瘤性病變。②2例提示性意見:腎實質內血管節段性缺血性改變。
討論
泌尿系統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影像檢查在泌尿系統疾病譜的臨床應用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甄別是否為泌尿系統疾病,是內科病或外科病,是急病還是慢性病,并對疾病有一定評估作用,對臨床進一步的有效處理起到指導作用。
超聲檢查優點:以價廉,性價比高,特別是無傷害,可隨訪反復檢查等為最大優點,可對泌尿系統疾病進行普查性檢查,對單純性泌尿系統結石,腎囊腫,典型腎錯構瘤因其有典型影像學表現,可以做出確定性診斷印象,而對于少量腎囊性出血性病變,腫瘤性病變,檢測腎功能狀態,腎實質節段性缺血性病變及輸尿管中段病變診斷應用有一定局限性,僅能做出提示性印象診斷信息,需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手段利于疾病鑒別。需要特提到是超聲在泌尿系統占位性病變中檢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對于病變良惡性性質鑒別存在一定局限性,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和診斷水平不斷提高泌尿系腫瘤的檢出率就臨床正確診斷率不斷上升2,近年來,開展超聲造影技術是較先進超聲技術,不僅能明確常規超聲檢查腎小占位,還可有助于良惡性鑒別。超聲造影檢查與CT增強相比3,具有輻射少,造影劑無毒性,可實時成像等優點。
篇13
選擇Tomcat服務器作為Web應用服務器,Tom-cat服務器具有免費的開放源代碼,Tomcat是Apache軟件基金會(ApacheSoftwareFoundation)的Jakarta項目中的一個核心項目,由Apache、Sun和其他一些公司及個人共同開發而成。由于有了Sun的參與和支持,最新的Servlet和JSP規范總是能在Tomcat中得到體現,Tomcat5支持最新的Servlet2.4和JSP2.0規范。因為Tomcat技術先進、性能穩定,而且免費,因而深受Java愛好者的喜愛并得到了部分軟件開發商的認可,成為目前比較流行的Web應用服務器。
2系統功能模塊設計與開發
根據對現有放射科業務流程分析,和系統的需求分析,本醫學影像設備管理系統設計成一套基于網絡的B/S版系統,用戶通過瀏覽器進行登錄使用,功能上主要是針對醫院放射科設備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的設備信息維護進行管理,并能根據需要統計出相應的數據為醫院管理者做出相應決策提供依據。
2.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根據上述分析,系統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系統管理:本管理系統將各個功能點都設置為權限,并制定了相應的角色對各個賬號進行授權。醫院管理員賬號擁有所有權限,科室賬號只擁有庫存查詢、申請設備、設備報修、采購錄入等權限。
(2)采購管理:醫院管理員賬戶登入系統之后,可以對庫存進行查詢。當發現庫存中有些設備的數量不夠時,可以進行采購管理操作。填寫采購信息,由采購人員對設備進行采購,當采購完成之后回來錄入采購信息。普通科室人員賬戶登入系統之后同樣可以對庫存進行查詢。當庫存中有些設備的數量不夠時,不能直接進行采購管理,但可以進行補貨申請,由醫院管理員賬戶統一進行采購管理。
(3)設備信息管理:醫院管理員賬戶可以對所有的設備信息進行必要的新增設備信息、查詢設備信息、修改設備信息、刪除設備信息操作以便及時保持數據庫的更新。普通科室賬戶只能對設備信息進行查詢操作。
(4)故障信息管理:當設備發生故障時,由科室人員錄入故障信息。錄入完成之后保存進記錄,該條記錄將能夠在維護信息管理中顯示。狀態為待維護。已經維護結束之后,該條故障信息狀態為已維護并將從故障信息管理記錄中消失。
(5)維護信息管理:當設備發生故障之后,設備信息管理中有該條記錄,維護信息管理也能查到該條數據。可以對維護信息進行新增、修改、刪除、查詢等操作。當設備已維護,填入維護信息的維護內容,維護結果等數據,完成維護信息管理,則該條設備故障信息狀態變為已維護。方便醫護人員及時了解設備的維護信息。
(6)設備說明書功能:當點擊設備信息列表上設備id的時候,本系統提供一個鏈接將自動跳轉到設備說明書頁面,提供設備說明書查看功能,可以對醫院庫存內有的設備說明書查看。
2.2系統功能模塊的數據庫設計
系統設計到的主要數據表,及其邏輯關系如圖2和圖3所示:數據庫表間關系分析:由圖2我們可以看到本放射科影像設備管理系統共涉及到十多張表。分別為供應商表、庫存信息表、故障信息表、權限信息表、用戶角色表、角色信息表、角色權限信息表、設備信息表、設備類別表、設備維護信息表、賬戶信息表、配送信息表、采購信息表。這些基礎數據表基本覆蓋了臨床上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并可以通過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來進行查詢。
3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