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民族英雄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是他,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成為世界禁毒史上的禁毒先驅;
是他,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民族的獨立,毅然奮起抵抗西方帝國主義侵略;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1785年8月30日,林則徐出生在一個清貧的書香之家,4歲那年就開始讀私塾;少年時期就讀于福建鰲峰書院;嘉慶八年中舉;嘉慶十六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云南鄉(xiāng)試考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蘇和陜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河東河道總督,江蘇巡撫等職。任職期間,林則徐勸平糶、禁囤積、放賑濟貧;興修水利、疏浚河道、根治水患;整頓鹽務,為政清廉,秉公執(zhí)法……深受當?shù)匕傩盏膿碜o和愛戴。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是時,鴉片已成為嚴重弊害,林則徐提出6條禁煙方案,并率先在湖廣實施,嚴禁吸食鴉片,成效顯著。他上奏指出,歷年禁煙失敗在于不能嚴禁,力陳鴉片的危害性和禁煙的重要性,認為鴉片泛濫將使“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納之銀”。道光皇帝看到奏折后,想到滔滔毒流引起“兵弱銀枯”的危險前景,終于傾向嚴禁,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授予兵部尚書銜和節(jié)制廣東水師的權力,赴廣東查禁鴉片。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后,開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收集了許多外文報紙書刊進行翻譯,輯有《四國志》等書。他周密調(diào)查研究鴉片走私的有關情況,掌握了外國鴉片販子與廣東海關、水師、行商等勾結舞弊的種種黑幕,看到廣東地區(qū)鴉片販賣者、吸食者遠遠超過其它沿海和內(nèi)地各省,究其原因在于外國鴉片販子“賣煙而起”,他們“若不帶鴉片來,內(nèi)地民人何由而吸”?鑒此他把禁煙方針從“必先重治吸食”,調(diào)整為“先以斷絕鴉片為首務”,矛頭直指外國侵略者和鴉片販子。林則徐立下誓言:“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表示禁絕鴉片的決心。同時,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水師提督關天培等緝拿煙販,整頓海防,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迫使英商陸續(xù)交出2萬多箱(約120萬公斤)鴉片,并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全部銷毀。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定決心。矗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壯觀場面的真實寫照,它將永遠地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
后,英國政府惱羞成怒,決定對中國采取軍事行動,爆發(fā)。1840年6月,英軍首先進犯廣州,遭到阻擊后,轉攻廈門,又被鄧廷楨的軍隊擊退,然后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皇帝驚恐求和,歸咎林則徐“辦事不善”,革職查問,流放新疆伊犁。途經(jīng)鎮(zhèn)江時,林則徐將《四國志》及有關外國資料授于老友魏源,囑撰《》。在新疆,林則徐協(xié)助辦理墾務,他倡導水利,大力推廣坎兒井,“眾民得益”,后人常稱坎兒井為“林公井”。
篇2
1、剿除李成、曹成等幾大游寇勢力。
2、收復襄陽六郡,積極整頓防務,恢復生產(chǎn)。
3、平定楊么之亂。
4、連結河朔,積極與義軍聯(lián)絡抗金。
篇3
2006年,本鋼的發(fā)展駛入了快車道,作為主管培訓教育的副院長,林士祥把提高企業(yè)人力資源檔次和員工素質(zhì),作為自己工作新的出發(fā)點。他在本鋼浦項建設、ERP工程推進、新連鑄工程上馬等重點工程建設中,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員工應對新技術、新設備的能力。他又把“立體式”的中國特色理論教育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培訓引進領導干部培訓中,在全公司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提高領導干部能力的專項培訓,為集團公司領導干部整體素質(zhì)提高做出了貢獻。
隨著國家和企業(yè)對安全工作越來越重視,林土祥將安全培訓工作納入視野。他親自帶隊搞調(diào)研,跑安全培訓l資質(zhì)的認證,組織上安全培訓設備。經(jīng)過不懈努力,終于建立和完善了本鋼教育培訓中心安全培訓的基本框架,達到了培訓要求,被遼寧省安監(jiān)局評為安全培訓三級資質(zhì)機構。
篇4
1、和民族英雄林則徐有關。第一次時期,林則徐在、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也一直倍咱們后人稱頌。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林則徐因為禁煙和抗英而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并且還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2、(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后來成為第一次的導火線,《》也是此次戰(zhàn)爭時簽訂的。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成為打擊的歷史事件。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jié),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5
中國古代民族英雄諸如:蒙恬、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班超、冉閔、李靖、薛仁貴、蘇定方、郭子儀、楊業(yè)、狄青、宗澤、岳飛、韓世忠、吳階、劉锜、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徐達、于謙、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袁崇煥、史可法、閻應元、夏完淳、張煌言、李定國、鄭成功、彭春、薩布素、林則徐、左宗棠、鄧世昌、馮子材等等。
所謂民族英雄,就是捍衛(wèi)本民族的獨立、自由和利益,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斗爭中表現(xiàn)無比英勇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民族英雄。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民族英雄,要放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去評判。不能因為民族的融合就否定民族英雄。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6
明末因驅逐侵略者而被評價為民族英雄的有鄭成功。
鄭成功是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后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zhàn)優(yōu)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1662年2月1日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的駐軍,收復臺灣。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7
英人把輸入中國鴉片看作正當商務,把林則徐沒收、銷毀鴉片視為對英國人財產(chǎn)的侵犯,是“可恥的挑釁行為”,那么,界定輸入鴉片是非法行為,還是正當商務,成為決定如何評價林則徐及其禁煙活動的關鍵。(說明:鴉片最初是作為藥材引入我國的。)
三、對策及解決方案
先簡要介紹林則徐禁煙的基本史實,交待中國人和英國人兩種對比鮮明的評價,讓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然后,逐步提供史料,使問題探討深入。
具體方案為:
㈠導入新課
師:投影:《虎門硝煙浮雕》,設問:同學對這副浮雕是否熟悉,在哪兒見過,大體說一說這副浮雕反映的是什么內(nèi)容?
生:試著說出自己的認識。
師:設問:有人認為林則徐的“”屬于過激行為,是導致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林則徐“”的過激行為,帶來中國近代以來的深重災難,那么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是否會爆發(fā)?究竟怎樣評價林則徐的禁煙行為?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學習《第5課 鴉片輸入和禁煙運動》。
㈡“林則徐的禁煙活動”
師:既然我們要評價林則徐及其禁煙活動,我們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最基本的史實。邊投影邊講述林則徐及其禁煙活動。
①上書道光帝。請求嚴禁鴉片。
②緝拿煙販,命令外商交出鴉片,并保證以后永不夾帶鴉片。
③針對義律的破壞活動,下令停止中英貿(mào)易,派兵封鎖商館。
④。
回顧一下,林則徐的禁煙活動,從我們中國人的角度來看,積極有力,但是英國人怎樣看待的呢?
投影:《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件》和《巴麥尊致義律機密件》
設問:①英人所說的“商務”實質(zhì)上指什么?
②林則徐的禁煙活動是否是“可恥的挑釁行為”、是否是“侵略”?
生:,初步回答以上問題。
㈢“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
師:要想對上述兩個問題回答得有說服力,我們得進一步分析,下面同學們把教材翻到22頁,朗讀課文第一目,看這部分課文能給我們提供哪些有用信息。
生:帶著問題閱讀“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
師:幫助學生梳理出如下要點:
1.中英正當貿(mào)易中,中國是出超的。
2.至道光初年,中國對外貿(mào)易轉變成入超。
設問:發(fā)生這樣大的變化,英國人采取了什么手段?(提醒學生道光即位在1820年,引導學生觀察《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激增表》。)
(過渡到鴉片的危害)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危害?
生:從課文中找答案,并試著回答。
師:既然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危害,我國政府是不是應該禁絕,英國人認為林則徐的做法是“可恥的挑釁”、是“侵略”,同學們怎么看?下面我們分正方和反方對上述問題進行爭論。
師:根據(jù)學生爭論情況,適時補充材料,說明英人所說的“商務”實質(zhì)上指鴉片貿(mào)易,并讓學生充分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危害。
四、課堂實施效果
在實施教學方案時,學生對英人所說的“商務”實質(zhì)上是指鴉片貿(mào)易、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是為了扭轉正當貿(mào)易被動地位,打開中國大門以及鴉片的危害認識得很到位。但在正、反方圍繞林則徐的禁煙活動是否是“可恥的挑釁行為”、是否是“侵略”,進行爭論時,竟然反方的氣勢壓倒了正方。觀點分別是:
陳思聰(反方)說:根治鴉片,應把精力放在教育本國人民身上,如果我們無人吸食,鴉片就會不禁而絕。
李福勝(反方)說:鴉片輸入的確給我國帶來深重的災難,但解決國家間的爭端,應依據(jù)國際準則,進行協(xié)商與對話,不能魯莽行事。
果楠(正方)說: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就得果斷地禁絕,林則徐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最終正方?jīng)]有有理有據(jù)地駁倒反方,下課鈴便打響。
評課時,老師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基本上是認同的,并說這樣設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但也指出,從辯論結果來看,反方占了上風,這樣不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歷史,不利于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毀壞了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形象。
篇8
嗡嗡嗡,金秋十月,快樂的小蜜蜂嗡克帶領大家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那里生活著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的塔吉克族人民。
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意即“王冠”。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于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由于民族交往頻繁,新疆許多塔吉克族人都會說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
塔吉克族成年男子大多數(shù)常在襯衣外面穿黑色無領、對襟的長外套,系繡花布腰帶,冬季外加羊皮大衣。婦女戴圓頂繡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一塊后簾,遮住后腦和兩耳。出門時,帽外加披方形大頭巾,一般為白色。男女都穿氈襪和毛線襪,外套紅色長筒尖頭皮靴。
塔吉克族傳說很豐富,關于自然界動物和植物的傳說中,“山鷹”與“雪蓮”是描述得最多的對象。如《聰明的山鷹》《紅雪蓮的秘密》《一個牧民和四只小鷹》和《美麗的花》等。關于慕(mù)士塔克冰山的種種傳說,也各具特色。有的傳說中,山是一位塔吉克族牧民老英雄的化身,它周圍的座座冰峰雪嶺,是他帶領下的牧民在一次抵御外國侵略者的激戰(zhàn)中,與他一道壯烈犧牲后變成的道道屏障。這個傳說很是悲壯動人。有的傳說中敘述道:慕士塔克山頂鎖著一位美麗的仙女,她因同情一對塔吉克戀人而受到上天的懲罰,山巔的積雪,是她在苦難中熬白的頭發(fā),山間的冰川,是她流下的眼淚凝結而成的。傳說都充滿著濃郁的詩意和浪漫的色彩,表現(xiàn)了塔吉克族人民豐富而奇特的想像力。
我們到達時,正好欣賞到塔吉克族的姑娘和小伙子們跳鷹舞,他們模仿著雄鷹的動作,時而盤旋于天際,時而俯沖于山巒,威武雄壯,氣勢磅礴。據(jù)說鷹與塔吉克族人的關系非常密切。塔吉克族的民間舞蹈叫鷹舞,其基本動作完全是模仿鷹的動作。最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樂器是鷹笛,是由鷹的翅膀上的骨頭制成的。塔吉克族人中廣泛流傳著鷹的各種傳說故事。在這些故事中,鷹總是與塔吉克族人生死與共,息息相關,在危難關頭,鷹總是挺身而出,犧牲自己,為民眾創(chuàng)造幸福。在一般塔吉克族人的觀念中,鷹也是勇敢、正義、忠貞、純潔的象征。可以推測,鷹是塔吉克族先民崇拜過的動物圖騰,現(xiàn)在塔吉克族文化中與鷹有關的這些文化現(xiàn)象正是遠古塔吉克族先民鷹圖騰崇拜的遺存。
篇9
作者:甘宇軒
篇10
筆者認為,今年高考會不會考非典,尤其是作文會不會考非典,現(xiàn)在下結論為時尚早。況且,不管高考作文是否會考非典,對于復習接近尾聲的高考考生來說,應該是不論考什么,都應該胸有成竹。畢竟,在2003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作文基礎等級要求是“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要做到這些,靠的是平時的培養(yǎng)和訓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基礎不扎實,臨時抱佛腳又怎么能行?的確,非典是現(xiàn)在的熱點問題,但熱點年年有。比如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題出了關于規(guī)則的問題,但是并不意味著你非寫世界杯,所以話題不取決于熱點。話題作文不一定是當前社會熱點,也不一定是流行的話題,而是有哲理的問題、有文化內(nèi)涵的問題。由此就可以看出,要在話題作文中勝出,靠的就是平時知識的積累,而不是“沒有把握”的“一時準備”。
篇11
關于今年高考作文是否會考非典,最近媒體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報道。剛剛有媒體報道,非典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進入高考試題的可能性很大。接著,就有人撰文表示:“從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方向來看,多以話題作文為主。非典是今年的社會熱點,但高考作文最好還是別以非典為話題,而教師在做作文輔導時也不宜將目標‘押寶’在非典上。”緊接著又是猜測,“假如我們考非典,那么,做老師的眼下應該如何指導學生作文?將來我們又應該按什么標準來給考生閱卷與評分?”......媒體如此莫衷一是的猜測,使讀者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受更多影響的是那些處在關鍵時刻的高考考生。如此下去,極有可能誤導高考考生。
筆者認為,今年高考會不會考非典,尤其是作文會不會考非典,現(xiàn)在下結論為時尚早。況且,不管高考作文是否會考非典,對于復習接近尾聲的高考考生來說,應該是不論考什么,都應該胸有成竹。畢竟,在2003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作文基礎等級要求是“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要做到這些,靠的是平時的培養(yǎng)和訓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基礎不扎實,臨時抱佛腳又怎么能行?的確,非典是現(xiàn)在的熱點問題,但熱點年年有。比如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題出了關于規(guī)則的問題,但是并不意味著你非寫世界杯,所以話題不取決于熱點。話題作文不一定是當前社會熱點,也不一定是流行的話題,而是有哲理的問題、有文化內(nèi)涵的問題。由此就可以看出,要在話題作文中勝出,靠的就是平時知識的積累,而不是“沒有把握”的“一時準備”。
更可怕的是,媒體如果強調(diào)非典疫情進入高考試題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考生以非典為話題作準備,非常容易產(chǎn)生大量的“克隆作文”。媒體上關于非典的文章千千萬萬,多得不計其數(shù),尤其是對于非典的反思,更是層出不窮。按理說,考生準備起來應該是如魚得水,但在資源共享度如此高的現(xiàn)代社會,出現(xiàn)“克隆作文”在所難免。然而,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全國高考作文要求中可是明確指出“不得抄襲”,并且在評分標準里相應規(guī)定了處罰措施。如此一來,媒體如果強調(diào)非典疫情可能進入高考試題,考生以此準備,不但在作文時束縛了考生的思維,扼殺了他們的自由探索精神,而且可能出現(xiàn)“抄襲”現(xiàn)象,有違高考選拔人才的初衷。
由此看來,關鍵時刻,媒體還是管住自己的“嘴”為妙。關于高考作文,媒體應該慎重行事,絕不可誤導考生啊!
篇12
2.辨析“物”與“情”的關系,體會借物抒情的作用。
【課前準備】
1.學生朗讀課文兩遍,做好正音正字等工作。
2.盡可能多地收集作者的生平事跡。
【教學過程】
一、找稱呼,識“綠”義
教師出示巴金評價陸蠡的一段話:
他有“優(yōu)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
(一)找“綠”的稱呼
問題:在文中,作者對常春藤都有哪些稱呼?找一找,圈畫出來。
明確:綠影、綠色、“綠友”、“綠囚”、囚人、綠友。
(二)識“綠”的含義
問題:你能分別解釋“稱呼”在文中的意思嗎?
明確:綠影——指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房里形成的綠的影子;
綠色——常春藤散發(fā)出的綠的顏色;
“綠友”——指被“我”幽囚、與“我”共處一室、親如朋友的常春藤;
“綠囚”——被我囚禁的那株常春藤;
囚人——將常春藤擬人化,指被“我”囚禁的那株常春藤;
綠友——那株常春藤。
二、辨稱呼,得“綠”理
(一)探“綠”的深意
追問:這些稱呼僅僅是指常春藤嗎?如果不是,又指的是誰呢?
提示:教師可從茅盾的《白楊禮贊》人手,引導學生集體背誦第七段中的四個反問句.溫習其借物抒情的方法及作用。
明確:1.“綠影”,仿佛是活潑可愛、生機勃勃的小姑娘,如:“我天天望著窗口常春藤的生長……婆娑的擺舞”“柔軟的卷須”“折疊著的嫩葉”“纖細的脈絡、嫩芽”“婆娑的擺舞”等修飾語,多角度描摹常春藤的形態(tài)、動作,一位活脫脫的、美麗舞動著的、極其可愛的小生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2.“綠友”: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室友。如:“可是在每天早晨……都朝原來的方向。”
3.“綠囚”、囚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堅強不屈的囚徒。如:“終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愿它繁茂蒼綠。”
4.綠友:生活在日寇鐵蹄下,向往自由、不屈不撓的同胞。如:“離開北平一年了……會和我面生么?”
(二)揭“綠”的隱喻和象征
1.這“綠”還暗指誰呢?
(教師相機、適時出示PPT,補充介紹作者犧牲前與日本憲兵的對話。)
陸蠡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譯家。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上海淪陷,留任上海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日本憲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抗日書籍。陸蠡當時并不在場,知道消息后,他毅然前去交涉,被憲兵扣留。請大家看作者與日本憲兵的一段對話:
日本憲兵提審陸蠡,問:“你愛國嗎?”
“愛國。”
“贊成南京政府(按:指汪偽政權)么?”
“不贊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
“絕對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立即予以逮捕,刑審數(shù)日。其間,陸蠡受盡酷刑,英勇不屈,最終被日寇秘密殺害,年僅34歲。
“綠”的品質(zhì),在作者身上也充分地體現(xiàn):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和頑強抗爭,他們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綠”隱喻了作者自己。
3.回看以上幾個稱呼,你覺得哪一個稱呼更適合作者?
明確:“綠囚”。那文中的“綠囚”不正是作者“我”嗎?是永向光明、永不屈服的“我”,同時也象征了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民族靈魂。
“綠囚”與“囚綠”,僅僅是字序位置的互換嗎?不,他是一位富有強烈愛憎的斗士,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發(fā)出的反抗外族奴役壓迫的吶喊,是一位正直的愛國者,面對日寇的屠刀,所表現(xiàn)出的絕不畏懼和永不屈服的民族氣節(jié)。從“囚綠”到“綠囚”,我們仿佛接觸到了作者那顆渴望光明、自由、忠貞不屈的“崇高的靈魂”,觸摸到了那顆代表著身處危亡險境勇于振臂反抗、永不屈服的民族的靈魂。
三、詠“綠”文,品“綠”情
余光中先生這樣評價陸蠡:
其實,早期的散文家里,感性散文寫得最出色的,恐怕得數(shù)名氣不及徐志摩而夭亡卻更早的一位作家——陸蠡。
就本文而言,“最出色”在哪里呢?
我們設計一個情境:陸蠡先生在獄中臨刑前,用堅定自信的語氣,吟誦自己的詩。怎么讀?力求讀出急切的憧憬,讀出渴望著勝利。
1.老師范讀
我/天天/望著窗口/常春藤的/生長
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須
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
看它/怎樣/舒開/折疊著的/嫩葉,
漸漸/變青,漸漸/變老
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
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
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
下雨/的時候
我/愛它/淅瀝的/聲音
婆娑的/擺舞
2.學生自讀與展示。
3.師生在齊讀聲中,結束這堂課的學習。
篇13
岳飛、林則徐、戚繼光、鄭成功等這些名字家喻戶曉。因為他們并不是一些普通的人,而是我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啊。多少年來,這些光輝的名字,已成為鼓舞中國人民維護祖國尊嚴,抵御外侮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懷著對這些民族英雄的無比敬佩和懷念之情讀了有關這些英雄的所有資料。我感觸頗多,腦海里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其中,大家都知道林則徐是我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福建侯管人,1811年中進士,曾任東河河道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要職,他為清廉,關心民間疾苦,政績卓著;于湖廣總督任內(nèi)在湖北、湖南厲行禁煙,頗見成效。1838年12月底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抵達廣州。開始進行以禁煙為中心的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林則徐向外宣告了他禁煙的堅決態(tài)度:“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迫使英美商販繳出鴉片二萬多箱重約二百三十多萬斤。隨后,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中銷毀……的失敗,是由清政府腐敗無能,被英國侵略軍的洋槍洋炮嚇跑了膽。昏庸的道光皇帝將林則徐革職,充軍新疆,葬送了由林則徐的禁煙抗英的斗爭成果。但是,林則徐在禁煙抗英斗爭中抵御外侮、捍衛(wèi)中華人民共和國尊嚴和利益的偉大功績,將永載史冊;林則徐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將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和紀念。
同時,我聯(lián)想到了現(xiàn)實生活。平時,在班里,一些同學不光自己不認真學習,還經(jīng)常給班級抹黑,老師、同學多次教育他,他卻毫不在意,屢教不改。想想那些民族英雄,他們可以為自己國家,民族的尊嚴,利用奉獻所有的一切,甚至生命。而這些同學與他們真是天壤之別。再想想自己,也真是慚愧,班級里有什么事,我總是視而不見,也從不積極參與。讀了這些民族英雄的故事,我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朋友們,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