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八年級英語下冊知識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八年級英語下冊知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八年級英語下冊知識

篇1

2. visit one’s grandmother 看望奶奶

3. spend time with friends和朋友們一起度過時光

4. visit cousins 看望表弟等

5. Go to sports camp 去運動野營

6.go to the beach 去海灘

7. go camping 去野營

8. Go shopping 去買東西

9. go swimming 去游泳

10. go boating去劃船

11. go skating 去溜冰

12. go walking去散步

13. go climbing 去登山

14. go dancing去跳舞

15. go hiking 去徒步遠足

16. go sightseeing 去觀光

17. go house-hunting 去找房子

18.go on a hike 徒步旅行,go bike riding 騎自行車旅行,go fishing 去釣魚

19. do some shopping 買東西

20. do some washing 洗衣服

21. do some cooking 作飯

22. do some reading 讀書

23. do some speaking訓練口語

24. do some sewing 做縫紉活

25.that sounds nice 那好極了

26. at home 在家

27. how about=what about ……怎么樣?

28. how long 多長時間

29. how far 多遠

30. how often 多長時間一次

31. how much, how many 多少

32. have a good time =have fun= have a wonderful time= enjoy oneself 玩得高興,過得愉快

33. show sb. Sth.=show sth. to sb.出示某物給某人看

give me the book=give the book to me 給我書,

pass me the cup=pass the cup to me 把杯子遞給我,

sell me the house=sell the house to me 把房子賣給我

buy me a book =buy a book for me 給我買書,

篇2

Teacher: Hey, guys. Are you happy today?

Students: …

Teacher: I’m glad to hear that. /Me, too. My husband’s birthday is coming. I want to buy him a gift.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buy. Can you help me? What should I get my husband for his birthday?

然后引導學生用“How about/What about/Why don’t you/You’d better/You should…”回答,接著筆者再用“That’s too…/They’re too…/That sounds good…”對學生的建議予以評價。整個過程學生參與熱情相當高,個個獻計獻策,充滿想象力的學生總能想到讓人哭笑不得的禮物,讓人驚喜不斷。

二、英文歌曲導入

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激活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能帶給人以無窮的感受,使人產生聯想和共鳴。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 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學習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等。本課筆者以歌曲If you’re happy引入,當歌曲響起時,熟悉、歡快的音律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一起哼唱起來,課堂氣氛輕松而活潑。歌曲放完后,筆者問:“Are you happy now ? If you’re happy, what will you do? ”,引導學生回答用“If I am happy, I will…”句型,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帶出新知。

三、呈現圖片導入

呈現圖片導入,可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這種直觀形象的導入,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也易于初中學生接受和理解。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單元為例,本單元讓學生使用現在完成時態詢問、談論自己及他人過去的經歷。首先為學生展示了筆者去法國旅游的一些照片,然后呈現句子:“In 2008, I went to France. But now I’m in Pengjie. So I have ever been to France.”讓學生了解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結構之后,提問:“Have you ever been to France?”學生自然會說“No”。然后再呈現游樂園、動物園、水族館等地的圖片,提問:“Bu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an amusement park/zoo/aquarium…?”從而引入到本節課的新知識點中來。

四、溫故知新導入

“溫故而知新。”以舊知帶出新知,便于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與新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更有助于學生對于新舊知識的掌握。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以“談論問題及提供建議”為話題,談論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提供相應的建議,并能為自己和他人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且由于本單元承接八年級上冊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中有關情態動詞should的用法,因此,在導入環節中,筆者首先呈現一幅Alice感冒發燒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談論問題以及提建議的表達方式。

Teacher: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What’s the trouble with her?/What’s wrong with her?

Student1: She has a fever.

Teacher: What should she do?

Student1: She should drink lots of hot water.

接著再呈現同學之間吵架、一女生感慨衣服過時的圖片。

Teacher: And what’s wrong with Bob?

Students2: He argued with his friend.

Teacher: So what should he do?

Students2: He should…

這樣一來,師生從談論“疾病提建議”轉入到了本單元的的主題“談論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提建議”中來,與此同時,又學習了本課時出現的一些新詞組。

篇3

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英語的Start Units1-3,我就使用了“英語音標與漢語拼音”相結合的方法,如在教學字母Pp,我就寫出這個字母的音標/Pi:/。

Ss: /Pi:/ 、/Pi:/…同學們都大聲地亂讀一翻。

T:Read after me, /i:/,像衣服的衣,似唱歌的兩拍,漢語拼音a、o、e、i、u中的i衣。我們剛學過的哪些字母或單詞有這個發音?

Ss:Ee、Dd、Cc、me、evening…

T:Good!那/P/與漢語P有何相似的地方?

S1:讀潑水的潑呀!po、po…

T:在口形上與漢語中的P相似,雙嘴唇先閉合,讓氣流通過嘴唇爆破送出,不過和漢語不一樣的是聲帶不振動,不發聲。

在教學整個26個字母,48個音標都使用的這種教學組合,讓學生從漢語拼音過渡到英語音標的學習,重點是尋找到它們之間相似的地方,如口形等。這樣在區分它們的同時,讓學生們輕松自如地掌握了難度較大的音標學習,為全面拼讀英語單詞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使學生更易投入到自學英語的習慣中去。

2、語法與游戲組合

說到每本書后面的語法知識,誰都覺得枯燥無味,難以掌握運用。若能在情景中使用語法結構,那語法就在現實情景中得以應用了。

如在教學九年級的現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have/has been done,我就嘗試了先請幾個同學在紙上隨意寫上幾個表動作的詞,然后請幾個同學上臺表演,其余同學閉上眼睛。

T: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

同學們都“哇”一聲,不由地回答。

S1:The lights has been turned off.

S2:The floor has been cleaned.

S3:The desk has been moved.

S4:The door has been opened.

S5:The windows has been closed.

……

諸如此類的重點難點語法,都可通過游戲來理解。

二、調整——讓重點更突出

1、調整單元內部教學安排

每個單元有SectionA、B、Self-check。以八年級下Unit 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為例。SectionA中按順序安排的內容如下:1a—

Picture,1b—listening,1c—Pairwork,2a和2b—listening,2c—Pairwork,3a—Passage,3b—Time line,4—Groupwork.若按此順序上,作為農村里沒接觸過skating的同學們來說,無話可談,更不用說理解這個單元最重要的句子結構。于是我對SectionA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整合,以下是當時上課的過程再現。

T: Now,there is a time line.What is the date today?

S:It is May 6th,2009.(老師畫了一條時間線,上面標注了日期May 6th,2009。這是SectionA中3b的內容。)

T:What’s your hobby?

S1:I like playing soccer.

T:When did you do it ?

S1: Eight years ago.

T: So how long have you been playing soccer ?

S1:I have been playing soccer …

2001 2009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在時間線上標注出八年前的年數,便于學生理解時間表達法)

S1:I have been playing soccer since 2001.

S2: He has been playing soccer since eight years ago.

S3: He has been playing soccer for eight years.

(以上這段引出這個單元的對話是Groupwork 4里的對話,談論學生的興趣,由舊知識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簡單易懂。)

然后進行Pairwork,(這是書1c和2c的內容。)

T:Next interview your classmates.Ask them what things they like to do and fill in the chart.

Name Hobby When started How long

( 這又回到了4 Groupwork。)

T:Please use these information to introduce your parter.

(這不但訓練學生的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是也是3a Passage里的內容。)

按照上面的過程安排,已經把這個單元Section A的內容全部訓練了,然后再按書中的順序一個接一個練,這樣學生就對剛才情景中出現的一切進行了再現。要想達到對一個單元內部的整合,教師本人必須對教材內容了如指掌,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2、調整單元間的順序

在整個一學期的時間中,有學生學習興奮期,也有學生學習疲倦期,若教師能有效地把所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那將收到較好的效果。

如在七年級下冊共12個單元中,重點內容現在進行時安排在Units5-6,過去時安排在Units9-10中,重點內容雖較集中,但較靠后,幾乎要臨到半期或期末,這不但是疲倦期,而且是沒有時間和空間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這樣我就會把類似這樣的重點放在一學期學生較興奮的時期,如把Units5-6調整到第5、6周,Units9-10會調到半期后不久,讓他們有時間理解,消化和應用重點內容。而把沒涉及到過多語法和口語運用較多的單元安排在疲倦期,如八年級下Unit 7 談如何制作沙拉過程,這樣動手多,口語多的單元易再進一步調動他們學英語的積極性。

若面臨重點內容較分散,也可適當地把重點內容單元集中。如八年級上冊Unit6比較級,Unit12最高級;八年級下冊Unit6現在完成進行時,Unit9現在完成時。我都會把這樣的單元進行整合,讓他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便于學生掌握知識。

三、增添——豐富教學內容

課改教材本應適當增設相關內容,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感受生活,為英語枯燥的學習增添不少的色彩。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9 When was he born?一單元中,學生對演藝界名人及體育名人很感興趣,于是為他們增設了一內容,讓他們回家網上查找你所喜歡的名人生日及它相關內容,第二天在班上既可以進行正面交流,“Do you know …..? When was he/she born ? What did he/she do?”也可以進行游戲“Guess who he/she is,he/she was born in …

on…,he/she is a …”在上網同時,也叫他們對單元出現的Tiger Woods、Shirley Temple、Mozart、Mei Lanfang、Ronaldo、Li Yundi進行查找了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端正學習動機。

四、改改——活化教學內容

在教學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的Reading部分,學生總對教師安排的反復讀課文產生了厭倦,此時,教師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參,而應改變熟悉課文的方式,如復述課文、把課文改編成完形填空、改錯題等。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3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在通過問答等方式較熟悉課文后,我把課文改編成以下的形式,(以下的僅是其中的一小自然段)

events in history are this,of course.Many Amaricans also they remember when man first . In more recent history ,most Chinese remember what they were doing when .Yang went into space on .His flight around lasted .When he returned,he became a national hero in China,and became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要求是:請聽錄音,并填空。

這樣把靜態的文字變成聽力活動,有助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再次把握,激發了學生學Reading的積極性。

篇4

教科書中的插圖,能夠幫助學生直觀的了解圖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科書中的插圖想要良好的發揮出作用,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與教師的感受。一本圖文并茂、插圖與文字良好結合的教科書不僅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1.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的分析

筆者通過對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的插圖進行統計與分析發現,七年級上冊插圖總數488幅,96頁。七年級下冊495幅,96頁。八年級上冊564幅,96頁。八年級下冊563幅,96頁。九年級上冊406幅,96頁,九年級下冊213幅,48頁。

從以上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其中的插圖十分豐富。通過對學生認識規律的考慮與學生理解能力、思維水平的提升,插圖數量隨著年級的增加而減少。特別是到了9年級學生進入到復習階段,插圖數量的減少符合該階段學習的要求。

從插圖的表現形式進行分析發現,七年級上冊照片17幅,卡通漫畫類392幅,卡通簡筆27幅,圖表52幅。七年級下冊照片15幅,卡通漫畫類399幅,卡通簡筆24幅,圖表57幅。八年級上冊照片18幅,卡通漫畫類472幅,卡通簡筆15幅,圖表59幅。八年級下冊照片20幅,卡通漫畫類469幅,卡通簡筆11幅,圖表63幅。九年級上冊照片78幅,卡通漫畫類267幅,卡通簡筆9幅,圖表52幅。九年級上冊照片58幅,卡通漫畫類129幅,卡通簡筆2幅,圖表24幅。從上組數據可以發現照片數量與年級成正比關系,而圖表與卡通類則隨著年級的出現先增后減的趨勢。不同的圖片形式對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意義,特別是照片由于復合學生直觀理念的增長因素照片比例出現增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仍然存在問題。

2.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應用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教科書中的圖片存在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其對圖片的認知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無法做到對圖片與教學內容的聯合思考,無法理解插圖對教學的幫助點在哪里。

(2)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識的限制只能了解插圖的大致意思,無法深入理解其信息,無法理解插圖在這里插入的本質。

(3)學生對插圖的理解不夠深,就會影響到對教學內容的理解[1]。教師對插圖的理解即使通過講解也不能代替學生自身對圖片的理解,長期在這種思想惰性的影響下學生不愿意對插圖進行深入思考,影響了插圖在教科書中的應用。

3.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應用研究

3.1以圖引出教學意義

探究插圖的作用,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從這一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插圖的特點進行教學。

例如,以仁愛版七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Our Local Area》為例,教師利用插圖進行教學。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根據課文中的這幅插圖進行思考,這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同學是在什么環境下做著什么?整幅圖傳遞出來什么信息呢?生:這個同學拿著書本在學習,從人物的表情上可以發現這個同學學習的十分快樂,在這位同學的身后是一個書柜,書柜里全是書。師:這個同學回答的特別好,說明這位同學有認真思考。同學們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個同學拿著書本的表情是微笑、愉快的?現在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教師利用學生初步建立的的情感體檢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進入到學習中。

3.2以圖詮釋做人道理

英語教科書中很大一部分的插圖表達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合插圖將做人的道理穿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教會其做人的道理。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仁愛版八年級上冊2單元的教學時,首先讓同學們熟悉這段內容,讓學生利用英語朗讀一遍之后,又利用中文翻譯一遍。這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師:我們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班級中有同學也住院了,你們會怎么做呢?另外觀察第二幅插圖,病床上的同學是一種什么表情?這個表情說明了什么?生:如果我們班級中也有同學住院了我們肯定會去醫院看望他。生:插圖2中可以看出躺在床上的同學因為其他同學來醫院看望他忘記了病痛,顯得十分高興。在同學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補充了插圖中隱含的知識后又補充了在日常生活中看望病人應該多安慰人。

3.3以圖陶冶學生情操

插圖不僅僅要傳播出一定的教學意義,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4]。教師可以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在引導學生挖掘其內涵的同時陶冶學生情操,有效提高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Who is your favou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的教學時,并沒有先進行教學內容的教學,而是以插圖作為切入點,首先對這幾幅插圖的一些知識點闡述出來,讓學生有一個大致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教師再轉回到教學課文的學習,學生在之前分為的感染下積極、專注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有效套也了學生情操。

4.結語

總而言之,插圖在英語教科書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另外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能夠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插圖聯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用較為靈活的方式,結合插圖的特點進行教學,充分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定,李臣之.教科書插圖二次開發制約因素與實施途徑――以新課改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11(01):132.

篇5

一、以問題為提綱指導學生預習

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知識,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的能力。英語教師應該認真抓好預習的指導和檢查。在課前,教師應該為學生制訂出預習提綱,也就是把新課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要求學生按照預習提綱進行預習。預習提綱可以幫助學生抓住重點、難點進行自學。學生帶著問題預習,任務明確、目標清楚,有利于學生抓住要領,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提高中學生感到有疑難的問題,應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深入研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給教師在課堂上的精講奠定了基礎,還為學生聽課掃除了障礙。另外,要求學生對重點內容做好標記,如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e 9: When ws he born?可以要求學生按照以下問題進行預習:(1)Make a lis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ts you know. (2)When was Deng Yaping born? (3)When did she start to play tennis? (4)How long did she play table tennis? (5)Who is Tiger Woods? (6)When did he star golfing? 這樣預習,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活動更具有方向性,提高了聽課效率。

二、以問題激發興趣并導入新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轉變為學生求知的欲望,以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的導入環節,可以用簡單的、最直接而有趣的幾個問題把學生帶入新內容的學習。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e 1 :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可用三個問題導入新課:(1)Do you know robots? (2)Do you like robots? (3)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又如,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e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我這樣導入:“Am I beautiful?”然后,出示一幅姚明的圖片,再提問:(1)Who is he ? (2) Is he beautiful? (3)Do you like him? (4)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三、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閱讀

問題是支撐閱讀教學活動的腳手架。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動,進而影響到問題能否被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下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問題能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讓學生找到學習的突破口,并處于良好的思維狀態之中。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閱讀文章,能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使其在尋找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設置的問題應具有科學性、開放性、啟發性和時代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在的說話欲和表現欲。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e4: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指導學生閱讀:(1)What did Yang Lei’s mother say about her daughter’s volunteer work? (2)What did the children say about their volunteers? (3)How did Yang Lei say she could help? (4)What did Yang Lei say about her time as a volunteer?

篇6

教學策略是影響教學課堂質量和效果的關鍵變量。筆者認為,立足文本素材中的“詞匯、句型、話題” 并加以挖掘運用,是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

1. 立足文本,加強詞匯運用

詞匯量的缺乏,是學生寫作中的一大障礙。詞匯教學必須立足文本、挖掘資源,加強詞匯的辨析、分類以及學習連詞的運用。

(1)詞匯辨析,鞏固文本

英語有些易混淆的單詞,如果不注意分辨,對于英語寫作無疑會埋下隱患。

如《Go for it 》七年級下冊Unit 2 Section B 文中出現“Take a walk through the park on Center Avenue.” 筆者利用圖片和例句,詳細辨析幾個方位詞匯:

He got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back door. (從物體內部穿過)

She walks past a bank every day. (從物體旁邊經過)

Be careful when you go across the street. (從物體的表面上經過)

There will be a new bridge over the river. (從物體的上方越過)

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筆者又利用圖片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辨析中造句,有效地把文本中的重點詞匯轉化為在寫話中能恰當運用的詞匯。

(2)詞匯分類,復現文本

《Go for it 》八年級上冊Unit 6出現如outgoing, calm, wild, serious, athletic等描寫人物性格的形容詞,而在七年級下冊Unit 7曾出現如curly, straight, tall, medium, thin, good-looking,

heavy,等描寫人物外表的形容詞。筆者認為,發動頭腦風暴讓詞匯分類,可以極大地促進發散思維。如下圖:

以上練習激活了舊知,積累了新知,對于類似”My favorite teacher”等話題,同學們文思如泉涌。

(3)連詞運用,貫通文本

學生英語寫作中連詞的缺乏,造成所寫文章結構松散、缺乏邏輯性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教會學生運用常見的連接詞,如表并列有and, too,表轉折用but, 因果有because, so,表讓步有 although等。

2.基于文本,挖掘重點句型

除了掌握英語的五種基本句型之外,筆者認為,教師應挖掘文本素材中的重點句型,創設情境讓學生模仿造句,設計話題和寫作模塊,讓學生動手練習。

案例 以《Go for it 》八年級下冊Unit 5B 3a“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為例,筆者把寫作目標設定為:(1)能正確使用由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及連詞“and”的運用。(2)使學生使用本模塊的重點句型描繪自己的夢想。

首先,呈現“醫生”的圖片,設問“What will you do if you become a doctor?”,讓同學們使用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想像當醫生的職業利弊,注意傾聽和糾錯。

然后,設計表格要求學生寫出由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并使用連詞“and”。

最后,設計以“My dream”為話題的寫作模塊,讓學生完成英語寫作:

Being a/an ______(職業) is my dream. If I become a/an_____, I will be able to ______(優點1).And if I become______,I will also ______ and ________(優點2).

However, being a/an ______ can also have many problems. If I become a/an _______, I won’t ________(缺點1) because I _______(原因).And if I become a/an _______,I won’t _______(缺點2),I will have a difficult time __________.

通過以上層層構思及實際操作,同學們在了解文本的同時,也掌握了時態運用、重點句型、連詞運用及寫作模塊,可謂一舉多得。

3.依托文本,巧設寫作話題

寫作話題直接影響到學生寫作興趣。筆者經常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1)單元話題類

英語單元話題涉及廣泛,具有系統性。筆者認為,教師可根據單元話題,巧妙地加以改編。以《 Go for it 》 七年級下冊為例:

這些稍加改編的話題,源自文本,走入生活,激發了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

(2)學生興趣類

初中英語單元話題涵蓋了家庭、學校、愛好、指路、季節、節日、健康、飲食、環保等方面,話題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而定。如《 Go for it 》九年級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筆者發現學生對家規、校規很有想法,抓住這一契機,我以“A letter to my ________”為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寫作話題,寫封信給父母、老師或校長,談談自己的心里話。

這種設計既符合了本單元的話題要求,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3)教師引導類

篇7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學習英語效果會更加明顯。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依靠教具、語言來創設教學情境,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沒有將學生內心的學習欲望充分調動起來。如果英語教師能利用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用新穎的圖片、視頻、歌曲等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英語下冊“Good manners”這一單元時,作者利用多媒體創設了如下教學情境:首先,利用幻燈片呈現一系列圖片,主要包括課堂上、圖書館中的一些不良的行為舉止;其次,引導學生圍繞圖片內容進行探討。如What are these pictures about? Can we talk in the class? Can we make faces in the class? What can we do in the library? What can’t we do in the library? 通過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讓學生開始了解good manners的重要性,從而促使學生在公眾場合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師生在教學中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設備。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多用掛圖、粉筆、黑板、教材等作為教學手段,課堂教學形式呆板僵化。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課堂沒有了期待,便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有了信息技術,可以有效豐富課堂的教學手段,讓課堂教學煥然一新。

1.利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互動

有互動的課堂,才是有生氣的課堂;有生氣的課堂,才是新課改追求的課堂。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多利用問題與學生形成互動關系。那么,借助于信息技術,教師與學生之間會形成怎樣的一種互動關系呢?英語課堂教學會不會因別樣的互動而大有改觀呢?答案是肯定的。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交互功能,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互動。

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英語上冊“Natural disasters”這一單元時,作者成功利用信息技術,增強了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首先,作者設計了一個brain storm活動,讓學生快速說出所知道的natural disasters。作者把學生所說的所有的自然災害名稱收集到黑板上。然后,請一個學生到講臺前,詢問他想了解哪一個自然災害的信息,然后利用互聯網的搜索功能,共同學習。

再如,一名同學想要了解地震的相關信息,于是作者引導學生搜索出“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相關視頻和新聞報道,共同學習與地震有關的知識。而學生則切實體驗到了人機互動的新鮮感、震撼感,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在以上案例中,英語教師轉換教學思路,從教師教什么轉變為學生想要學什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同時,也利用了信息技術,與學生形成新的互動關系。

2.利用信息技術,完善課堂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何種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莫大的影響。信息化時代下,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增強課堂效果。

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Sunshine for all”這一單元時,作者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

首先,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引發學生的同情心的同時增強其對詞匯的理解。如出示一張盲人的圖片,對照英文“a blind person―a person who can’t see”;出示一張窮人的圖片,對照英文“a poor person―a person who has little money”;再以同樣的形式出示“a disabled person, an elderly person, a homeless person, deaf people”。在選取圖片時,應注意選擇形象、效果突出,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圖片。學生在看到這些圖片后,不僅了解了社會上弱勢群體的存在,也學習了相對應的單詞(加深了對poor, blind, disabled, elderly, homeless, deaf的理解和印象),更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

其次,給予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作者確定了一個主題:How can we help these people? 學生圍繞該主題,進行討論,提出方案。有學生選擇“homeless people”作為探討主題,提出幫助方案,如We can give them food and clothes. We can writ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等。等學生提出觀點后,作者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呈現出一些幫助方案(節約板書時間),讓學生對照自己提出的方案進行補充。

最后,作者再利用音頻功能,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聽對話,抓住對話中心,練習聽力。

總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可以為教師節省很多板書的時間,也可以增強課文內容的表現力,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術,擴大教學容量

信息技術未運用到課堂教學之前,課堂教學的容量非常有限。光靠教師語言的表述,在特定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傳遞很多的有效信息。而在信息化背景下,英語教師可以利用PPT、投影儀、視頻、網頁等,整合教學內容,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一方面,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可以為教師省下板書時間,為練習的講解騰出更多時間;另一方面,二者的整合為學生傳遞了更多的學習信息,這對于學生視野的開闊是極有幫助的。

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Online tours”這一單元時,作者設計了一個Flash,讓學生增加對Internet的理解。Flash中的內容主要是“the different usages of the computer”,從“chat with friends”到“play games”, 再到“send and receive emails”等,讓學生體驗Internet的神奇。此外,作者還專門制作了computer發展方面的PPT,并利用插入文本功能,呈現更多的知識。

篇8

It has two wheels,and it dosen?蒺t need oil . It’s more convenient than going on foot. What is it? (a bike)

It looks like a long dragon It doesn’t have any legs or feet,but it goes very fast on rails. What is it?(a train)

It looks like a moving house on the street, people gets on and off when it stops. What is it?(a bus)

It can sail on the river,lake and sea. What is it?

(a ship)學生們很感興趣,很快把這些單詞連同謎語全都記住了。

3.利用新聞導入,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引出學生最為關心的話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學習Module 3 Unit 1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人類探索火星的情況,我就導入了有關的新聞如下:北京時間2003年6月11日1點58分,美國的“勇氣”號(Spirit)火星探測器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德爾塔2型”火箭發射上天。經過近7個月的飛行,2004年1月4日中午12時35分,“勇氣”號成功地在美麗而充滿未知的火星表面登陸。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這個導入使學生們了解了火星之旅,很容易地掌握了課文的對話內容,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神秘的火星的探索的興趣。

在九年級上冊Module 8 Sports life中談到了籃球比賽,大家都很喜歡這個話題。鑒于學生們都羨慕美國籃球巨星科比,我就給學生們導入了科比的666魔鬼訓練法。每周6天,每天6個小時,每次6個階段的魔鬼訓練。以下是6個階段: 投籃中距離+三分 共6000次!跳箱6000次!100米沖刺訓練 6000次!舉杠鈴 600!600深蹲600俯臥撐每天投籃練習:投中!3000個跳投。記住是投中。5組仰臥起坐,每組200次,3組杠鈴彎舉,每組15次2組杠鈴臥推,每組15次,再來折返跑20次,20米,休息投中300個擦板跳投,四組弓步挺舉,每組15次四組三頭肌推舉,每組10次2次800米疲勞后再來5次四百米3組小腿腓腸肌訓練,每組12次 休息 10組深蹲,每組2次,4組反身腹部訓練,每組10次 3組搶籃板接跳投訓練 再來10次100米跑緊接著要投中100個罰球 休息四組肩部推舉,每組8次5組韌帶拉伸,每組12次4組器械下拉,每組10次4組低位劃船訓練,每組10次 3組俯臥腿彎舉,每組10次再來3組17米折返跑 休息,反復觀看比賽錄象最后3組自殺式訓。學生們看完都驚呆了,沒想到科比的訓練是如此的超辛苦、高強度,明白了心目中的天才也并非天生的奇才,無非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超常刻苦訓練的結果,從此好多學習英語勁頭不足的學生都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了。

4.啟發性的問題導入是針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機智巧妙地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可以是口頭回答的,也可以是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啟發學生對有關話題的積極思考,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解答, 造成懸念,從而引入新課。我在八年級下冊Module 6 Hobbies就是由問題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們能結合自己的愛好,進行暢所欲言積極討論,從而自然過渡到新課,學生們學習效果很好。還可以導入學生不假思索便容易答錯的英語習題,如

(1)He _____(not do ) his homework yesterday.

(2)Tom read this book, ____he?(反義疑問句)

(3)He has used to _____(get) up early.

以上類似的問題,經過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點撥,學生們覺得很有趣,很喜歡老師出這樣不能不假思索、掉以輕心的問題。

5.通過介紹背景導入新課也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課文是某個著名作家寫,介紹作者生平就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如果課文就某個故事的簡寫或片斷,那么介紹這個故事的歷史、文化背景,主要內容,就能激發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整個故事和作家的詳細資料。我在八年級上冊Module 5就是利用介紹作家老舍的生平、以及老舍的作品主題及風格來導入Laoshe Teahouse, 使得學生對作家老舍和小說《茶館》都很感興趣,學得津津有味,并且急切想了解老舍的所有資料。

篇9

一、教育者在英語教材中選擇適當的對話內容,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語言互動

初中英語不同于小學英語,學習的英語詞匯與英語語法更加全面而專業。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要著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面轉型,確保學生英語四大基本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舉一個例子:以七年級英語下冊的第一章來說,講到了物體的方位,即方位介詞的使用,在課堂上教育者可以將物體放在不同位置,讓學生用英語口述物體的所在方位,達到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目的。

二、教育者引導學生在課堂進行英語交流,促進口語形式化與學科專業化

在英語課堂上,自然要使用英語作為交談的語言,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反映出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程度。英語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教育者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可以多添加一些西方國家的民俗風情、人文地理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探索興趣,讓他們用英語來與教育者進行互動,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內容與實際聯合,以教育者提問和學生回答為主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把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實際進行緊密聯合,讓學生可以將課本中所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應用,以此來增強他們學習初中英語的信心。如,八年級英語詞匯已經趨于專業性,八年級下冊的第三章,以家庭環境為基礎,教習家庭物品的單詞。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對其家庭的物品進行分析,并通過提問與學生互動。

篇10

經濟全球化腳步不斷加快,我國已成功和世界接軌,在這樣的國際化大背景下,英語課程教學顯得異常重要,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是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是培養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與城市英語教學的差距凸現了出來,且存在日益拉大的趨勢。深入調查分析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從而促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迫在眉睫。

一、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桎梏,許多農村初中教師還是將英語學習定位為應試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味地講授語法、詞法,或者是進行單詞測驗、作文測試等,留給學生交流和思考的時間很少。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科目,需要在交流實踐中不斷磨合,不斷進步,否則,只會形成“啞巴英語”。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改變以往板著臉只顧講述基礎知識的“教書先生”形象,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在課堂上將自己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伙伴,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實現互動。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3 0urhobbies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談及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后引導學生“Talk your own hobby”,在班級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時可以表示老師與同學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課后時間可以一起打打羽毛球等,通過這種方式,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方便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同時,以學生為主體還要求教師“因材施教”,針對知識掌握水平不同的學生,設置的任務和問題應有所差別,難度適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任務完成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信心,激發進一步努力的動力。例如,課堂提問環節,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有意識地提問一些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通常這些學生害怕在眾人面前發言,教師應發揮積極作用,引導其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答案稍有偏差也應對其進行充分肯定和鼓勵,有時說一聲“You’ ve improved alot!”“Perfect!”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指出學生不足之處的同時切莫吝惜一句表揚,應盡力促使學生的學習呈現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二、設計導學情境,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英語學習尤其重要。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能否設置有趣的導人情境,讓人耳目一新,抓住學生的眼球,對于提高整節課的實效性來說具有關鍵作用。首先,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導人情境,比如八年級下冊Unit 5 Feeling excited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是否給家長送過小禮物引入課堂內容,“Did you ever send a gift to your parents?”讓學生用英語講述與親人相處的小故事和各種情感,既導入了課堂內容,又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正確引導,培養其道德品格。

同時,也可以通過播放英語歌曲的形式進行導人,比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4 0ur world Topicl: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課堂教學開始時播放Michael Joseph Jackson的經典作品《Heal the world》,歌曲優美大氣,歌頌了奉獻的偉大,請求人們用愛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恰好與單元主題切合,通過這種方式可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有利于后續教學任務的開展。此外,針對這一章節,切合歌曲選擇可以深入學生內心,激發其使命感。除了英文歌曲,還可以采用放映英文電影片段的方式創設情境,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8 0ur clothes Topic 1:We’ll have a class fashion show.教學開始前,教師可選擇播放《The DevilWears Prada》,通過影片中對于時尚的探討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初中生對于世界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通過教師對經典影片的放映講解,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口語,還能體會到影片所宣傳的正能量,積極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刨設探究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實自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多設置探究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可通過英語小演講的方式創設探究情境,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 Topic2: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smoking.在對于World No-Tohac(o Day(世界無煙日)基礎知識介紹后,讓學生準備一個三分鐘的小演講,針對目前青少年吸煙現象日趨嚴重的問題,號召學生積極參與禁煙活動,以介紹Smoking is bad for our health為主題,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查找書籍,整合資料,形成素材,通過演講的方式分享給大家,這種方式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同學的講述更愿意傾聽,可實現雙向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也可以直接設置趣味探究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Feeling excited Topic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設計Let’s plan a SLUIrise for Michael,弓導學生用英語交流自己關于“送驚喜”的想法,在8到10分鐘的小組討論后,小組形成統一意見給Michael制定一個生日計劃,在組內交流中,學生可充分表達目己的意見,實現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統一。還可以采用更為活潑的教學方式——設置課本劇,這也是英語教學中比較獨特卻有效的教學手段,英語課本中許多節課都可編制成小短劇,比如八年級下冊第Unit7 Food Festival Topic3:I cookedthe most successfully教師可以以歡迎學生參加美食節的形式,將一部分學生分成不同的攤位小組,另一部分學生作為游客,通過角色進入情境,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英語知識,提高了英語聽說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四、注重教學反饋,采用多樣化反饋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通常是通過一紙試卷,是十分不科學的。這不僅易于導致結果片面化,也難以真正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利于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目標下,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方式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實現科學反饋。在每節課結束時,教師應主動預留出一小段時間引導學生反思,“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通過這種方式,移師可以及時得到學生對于當前所學知識的反饋,便于教師分析總結,實時調整教學內容,此外,日復一日的引導可促進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大有裨益。在階段性學習結束后,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反饋,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支隊伍,在劃分過程中應注意男女、性格、程度較好和程度較差學生的比例,爭取實現組內成員優勢互補,平衡各隊伍實力水平。競賽的內容不拘泥于單一形式,可包含搶答單詞漢語意思、猜詞、句子填空等,可采取輪流發言制和多輪循環制,確保每一名同學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小組競賽,學生可有效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這也有利于其合作意識和良性競爭意識的形成,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篇11

一、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自學的正能量,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份嘗試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要努力將“一言堂”變成“群言堂”,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討論、合作,自己去領受,理解知識,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比如教學BookⅡ“Weather Report”一文,可以這樣安排:

(1)先讓學生聽一遍錄音,然后讓學生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做選擇題。

(2)在聽第二遍錄音時,出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自己組織回答。

(3)學生打開書本,跟讀錄音,找出疑、難點,然后自主合作探究,老師從旁做必要的點撥。

(4)根據key words,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5)學生編制類似 weather report,然后上臺扮演氣象預報員,說出自己所編的weather report,然后根據內容提問其他學生。

這樣,課堂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嘗試、討論中發現、領悟知識,實現課堂的生成。

二、多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

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必須立足于能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并通過主體實踐活動圓滿完成認識與發展任務。由于學生素質發展是多層次、多側面的,活動方式也必然呈現出多種形態。例如:

1. 信息差的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一課中可以設計“尋人”的活動。

情景:

(1) 假設一名學生是公園里的保安,另一名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妹妹/弟弟, 前來求助。

(2) 一個學生扮演警察,另一人扮演剛被壞人搶走背包的受害者,前來報警。

(3) 一個學生請另一個學生幫忙,去機場接自己的外國筆友。

活動方式:學生兩人一組,合作編排情境對話并表演出來。

目的:準確地表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2. 游戲競賽類的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一課中可以設計“猜職業”的游戲。

活動方式:小組活動,每組給一些寫有職業名稱的單詞卡片,讓一個組員提問“What do you do?”, 根據另一個組員的肢體語言表演,猜出卡片上的詞匯。哪一組在單位時間里猜出的最多,哪一組取勝。

目的:強化新詞匯,操練詢問職業的句型,培養集體榮譽感。

3. 分析解決問題型的活動。例如:在八年級下冊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一課中可以設計一個“為創建文明班集體提建議”的活動。

情景:學校號召我們爭創文明班集體,我們要爭創第一。想一想班上還存在那些不足,怎樣禮貌地提出你的建議?

活動方式:兩人一組,一個學生表演班上存在的不足,另一個用句型 “Would you mind ...”提出建議。

目的: 在操練新句型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文明教育。

4. 調研型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一課中可以設計“飲食與健康”的調查。

情景:在班上做一次調查,采訪同學們的一日三餐的飲食情況。看看那些食物有益健康,那些食物應該少吃。

活動方式:課內外相結合,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完成調查報告,得出結論。

目的:學會就“飲食”的話題自由交際,同時進行健康教育。

5. 合作型活動。例如: 在八年級上冊 Unit 3 What are doing for vacation? 一課中可以接合七年級下冊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的內容,讓同學們辦一期以“Vacation” 為主題的英語板報。

活動方式:課內外相結合。同學之間分工合作:調查、撰稿、排版、繪畫、書寫等, 各展所長。

目的:自由地就“度假”的話題展開交際,學習書面表達。學會分工合作,進行美育教育。

6. 學習策略訓練型活動。例如:在每個學期期中與期末的復習階段中可以安排學生就已學過的單詞進行歸類記憶。

篇12

如八年級上冊Unit 2 “What’s the matter?”提到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還提及了我們的養生精髓“陰陽調和”。在接待方面,好客的中國人會在席間一再地給客人夾菜,熱情溢于言表。西方人則把自己喜歡的菜放在一個小盤子里,周到的服務才是他們顯示好客的方式。在食物的營養方面,中國的飲食比較健康合理,講究葷素搭配,而西方人的飲食大多數是高脂肪、高熱量,但他們的烹調手法很講究,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和天然營養。

又如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著重介紹了孩子們的夢中樂園Disneyland。迪斯尼樂園是美國人創造的文化,成就了一個童話、一個神話,更是一個奇跡,成為全球孩子都向往的地方。通過視頻與圖片,我全方位地展示了書本上所描述的迪斯尼樂園的幾大特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與感知語言。

2. 觀念文化。觀念是人們在實踐當中形成的各種認識的集合體。人們會根據自身形成的觀念進行各種活動,利用觀念系統對事物進行決策、計劃、實踐、總結等活動,從而不斷豐富生活和提高生產實踐水平。八年級下冊Unit 7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講到了許多社交禮儀知識,我順水推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安排了一些小情景劇,讓學生理解歐美的各種禮儀觀念與禁忌,學生積極參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 詞匯文化。詞匯是語言三大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中最活躍的系統。學生早在學習英語的初期就涉及了很多關于色彩的詞匯,也有一定的理解,他們知道black tea不是黑茶,而是紅茶,但是英語中的色彩詞看似簡單,其中包涵的文化背景卻很重要。教學過程中我引用了這么一段話: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 wi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學生看到這么一段話都驚了:哇,原來外國的色彩也是繽紛的!他們開始討論這些色彩詞的所指,課堂氣氛非常熱烈。經過講解,結合文化背景,他們懂得了,white表示“忠實可靠”,green表示“病容”,blue表示“沮喪”,in a brown study 表示“沉思”,in the pink 表示“健康”。

篇13

利用教材資源,培養學生正確的養生觀

世界衛生組織給全球民眾提出了積極的健康觀:“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身心俱美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通過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強對學生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質量,為社會服務。仁愛版初中英語課本編排了許多養生知識,如Food, Sport, Feeling等對健康的影響。八年級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 Topic 2 Section D “Food and Health”一文提出“Good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ealth.”這一觀念,并為學生清楚地說明了飲食與健康的直接關系。在教這一課之前,我布置學生作一個調查報告,發現當前學生嚴重缺乏營養知識,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很不好,經常不吃早餐、挑食偏食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展現不當飲食對身體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并推薦學生課后多關注《中華醫藥》這一電視欄目,更多地了解食物與健康的聯系,也可通過各種途徑學習預防保健等養生文化知識,形成正確的養生觀。

反思教學效果,為學生推敲養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