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cai課件設計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當前位置:中國教育文摘>化學論文>教學內容cai課件的設計_化學論文作者:佚名來源:不詳時間:2006-12-1410:24:06人:yujklj68kfg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教師已經嘗試計算機輔助教學,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CAI軟件一般由教師自己設計、編制,編制時必須遵循教學原則,要符合科學性、藝術性,同時還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設計工作。
課件結構
課件結構應采用超媒體結構。超媒體是基于超文本支持的多媒體,多媒體的表現可使超文本的交互界面更為豐富,由多媒體和超文本結合發展而成的超媒體系統目前已成為一種理想的知識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CAI設計采用超媒體結構,既方便了教師操作,又可以使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自由選擇和重新組織教學內容。
字、聲、圖的設計
1、文字的設計
CAI軟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設計時要做到:
(1)文字內容要簡潔、突出重點
文字內容應盡量簡明扼要,以提綱式為主。有些實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如名詞解釋、數據資料、圖表等,可采用熱字、熱區交互形式提供,閱讀完后自行消失。
(2)文字內容要逐步引入對于一屏文字資料,應該隨著講課過程逐步顯示。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引入時,可采用多種多樣的動畫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悅耳的音響效果,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3)要采用合適的字體、字號與字形文字內容的字號要盡量大,選擇的字體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體、黑體和隸體。對于文字內容中關鍵性的標題、結論、總結等,要用不同的字體、字號、字形和顏色加以區別。
(4)文字和背景的顏色搭配要合理文字和背景顏色搭配的原則一是醒目、易讀,二是長時間看了以后不累。一般文字顏色以亮色為主,背景顏色以暗色為主。以下列出幾種具有較好視覺效果的顏色搭配方案。文字顏色/背景顏色白色/藍色白色/黑色白色/紫色白色/綠色白色/紅色黃色/藍色黃色/黑色黃色/紅色
2、聲音的設計
CAI軟件中的聲音主要包括人聲、音樂和音響效果聲。人聲主要用于解說、范讀、范唱,在CAI軟件中應用較少。軟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樂和音響效果,可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同時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增加學習興趣。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可以調節課堂的緊張氣氛,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
音樂和音響效果的設計時應注意:
(1)音樂的節奏要與教學內容相符。重點內容處要選擇舒緩、節奏較慢的音樂,以增強感染力,過渡性內容選擇輕快的音樂。
(2)音樂和音響效果不能用得過多,用得過度反而是一種干擾信息,效果適得其反。
(3)背景音樂要舒緩,不能過分的激昂,否則會喧賓奪主。
(4)要設定背景音樂的開關按鈕或菜單,便于教師控制,需要背景音樂就開,不需要就關。
3、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的設計
CAI軟件中,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圖像占較大比重,設計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反之,也會起到負作用。
(1)圖的內容要便于觀察圖形、圖像等畫面設計要盡可能大,圖的主要內容處在屏幕的視覺中心,便于學生觀察。
(2)復雜圖像要逐步顯示。對于較復雜的圖,如果一下子顯示全貌,會導致學生抓不住重點,也不便于教師講解。應隨著教師講解,分步顯示圖形,直到最后顯示出全圖。
(3)對于動畫和視頻圖像,應具有重復演示功能。
對于動畫和視頻圖像,學生可能一次沒看清,最好設計重復播放按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重復播放。
注意事項
(1)注意色彩的合理應用
色彩的應用可以給課件增加感染力,但運用要適度,以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為原則。如:色彩搭配要合理,色彩配置要真實,動、靜物體顏色要分開,前景、背景顏色要分開,每個畫面的顏色不宜過多。
(2)盡量加入人機交互練習。
篇2
CAI課件在教學中的不斷使用,備受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歡迎,對傳統的教學理論、方法等進行更新和改進。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多媒體教學,結合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然而,由于CAI課件自身的特點以及老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很多教師在使用中存在一些誤區,因而達不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本文試從語文學科的特點,摭談教師在使用CAI課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以資探討。
一、 突出服務性和指導性,不可喧賓奪主。
語文教學中CAI課件以其形象、生動的圖、文、音、色、動來渲染教學情景,使教學內容形聲結合,音畫并茂,符合學生在信息傳播中的感知規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參與學習活動之中,因之很受師生歡迎。這樣,導致很多教師有意地展示一些不必要的畫面或音樂,甚至在“細枝末節”上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結果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喧賓奪主。例如《皇帝的新裝》一課,教師在使用CAI課件播放畫面和錄音,引導學生體會老大臣、年輕官員、皇帝的人物形象時,應選擇和設計有關三人的言語、行動、心理活動的畫面和錄音,并多次閃爍,以強化學生的感知正確把握CAI課件,有助于指導學生在其中想象和品味。而兩個騙子織布的畫面不必過多地播放,否則會干擾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的想象和品味。我在制作課件中,有意選擇并設計體現人物的言語、行動、心理活動的畫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幾個畫面,串聯成完整的故事。這樣,學生充分調動眼、耳、口、腦等協調活動,把畫面變為文字,在學習活動中體現了主體性,培養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精心設計與制作CAI課件,在使用時才能突出其在學生學習中的服務性和指導性,從而起到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的作用,真正發揮語文CAI課件輔助教學的效果。
二、 要指引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避免因信息交換而沖淡。
“情感是語文的靈魂。”由于多媒體計算機運算速度和信息傳遞快、摘要及時點撥:作者這樣想象與神話傳說故事完全不一樣,目的是什么?
再如《春》的課件中,我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然后指導他們體會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停頓,在其中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接著,讓學生自己多讀,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欣賞課件中美麗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們活動的圖畫或視頻。學生邊看邊聯想,猶如身臨美麗的春天情境之中,進入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感官接受刺激,無須教師多說,就感受到了視覺、聽覺上的美,感悟到作者的情感。這樣,深入地發掘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因素,讓學生主動地與與作者、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 促進書寫訓練,切忌過分依賴聲光效應。
CAI課件由于其聲形并舉、音話同步的特點,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但教師不能過分依賴聲光效應,在課堂教學中完全使用CAI課件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如果這樣,教師沒有了如課題、作者的板書,更無其他的板書設計等,怎能起到書寫的示范作用呢?同樣,學生面對屏幕,即使眼看、心想、口說,卻很少動手。久而久之,忽視了學生的書寫訓練,不利于學生的書寫能力和記憶力的培養,容易養成惰性。因之,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據語文學科的性質,結合教學內容,科學而靈活地設計和使用語文CAI課件,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書寫、做筆記,從而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中,展示了一些圖畫后,就展示一道思維拓展的題目:《游行結束以后……》讓學生馬上展開聯想和想象,動手寫作。
四、 要精心設計CAI課件,不能抑制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CAI課件,不能只滿足于學生看到的、聽到的和記住的信息,更要指引學生積極思維,探究學習。想象是創新的翅膀。語文教師用CAI課件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積累,進行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其中蘊含作者豐富的情感正確把握CAI課件,優秀的民族文化,并非一個CAI課件所能體現的。因而,教師在設計和使用CAI課件時,不能把文本簡單地圖解為一個或幾個畫面。這樣,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不能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而抑制了學生的想象,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了。如朱自清的《春》,教師設計和播放CAI課件時按圖索文,再現自然、生活的情景:一幅幅精美的生活之畫,一聲聲悅耳的自然之聲,學生在其中欣賞美,感受美。最后再有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在圖文對照、品讀欣賞中啟迪思維,展開想象,體會春天的美,感悟作者的情,從而進行創新性學習。
五、 課前充分準備,以免突況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語文教師,應學習并熟練地掌握有關計算機和CAI課件的知識及其設計與制作技術。在課前精心設計和制作CAI課件,精確地演示并修改課件,課堂教學中才熟練地展示。這樣,可避免在課堂教學中演示CAI課件時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浪費教學時間。這一點不能等閑視之,也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
CAI課件是一種現代教學手段,也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體現,但它只是一種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語文教師在使用時,必須精心設計和制作,讓其服務于語文教學,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發展,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參考文獻:
1、王志敏,朱施南.多媒體課件素材的設計與制作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3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5028102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參閱有關CAI技術的書刊、論文及課件成果,參考有關排球扣球的教材、論文及教學比賽錄像資料,獲取有關扣球技術,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成果,保證課件具有代表性和先進性。
1.2運用計算機技術
采用Core 2 雙核電腦、掃描儀等。操作系統為Window xp、選擇PowerPoint 2003作為課件開發平臺,3DMax3作為三維動畫制作軟件,選擇Adobe Photoshop7.0作為圖像處理軟件,選擇Audio Editor作為音頻編輯軟件,選擇Video Editor作為視頻編輯軟件。
2課件設計
2.1課件教學目標
通過課件在教學或學生自學過程中的應用,給學生提供一個生動性和直觀性相結合的交互式學習環境,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圖像、圖形、動畫、音頻視頻等功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傳球技術概念,熟練掌握扣球技術,并從理論上掌握各個技術階段的任務、動作規格、技術要領、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常見錯誤動作的識別,產生原因及糾正方法。另外,通過課件中精選的扣球參考資料的學習和設計的扣球知識問答的測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系統掌握扣球的有關知識。
2.2課件教學內容
本課件以排球教學大綱為依據,以高等教學出版社的《排球》教材為參考。其具體內容包括五部分:傳球的技術簡介、教學、教學法示范、資料選編、理論知識測試等。
2.3課件設計的技術標準
為保證課件制作的科學、合理、規范,在研制課件的過程中,主要是依據2005年9月出版的《最新學校網絡教學與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用操作技術標準實施手冊》。
2.4課件設計的原則
(1)通用性原則。
本課件在制作過程中,做到既要適用于單擊運行,又要滿足局域網文件服務方式下的本地運行要求。
(2)可控性原則。
本課件以超文本結構作為課件學習單元之間的連接結構,并分別給出了不同的“按鈕”、“熱點”等形式作為控制鏈的出入、切換,并允許隨時退出系統。
(3)科學性原則。
本課件本著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準確,表達規范,文本、圖像、動畫、音像、視頻等各種多媒體使用合理,搭配得當,層次分明,屏幕設計清晰高雅,聲音搭配適中,生動活潑而又不失嚴肅的原則進行設計制作。
(4)媒體選擇與組合的最佳化原則。
(5)多媒體CAI的本質之一是用系統的方法去控制教學過程的信息,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為此,本課件對媒體的選擇、媒體的組合,媒體的呈現形式及媒體的呈現時機等運用系統的觀點將程序最優化的組合起來,控制教學過程的信息傳遞。
(6)界面友好,操作簡便原則。
為讓使用該課件的師生能方便地與計算機對話,在課件設計中,采用了框面式課件結構和超級文本鏈接的方式。并在每一頁面,設計出了符合大眾習慣的按鈕、熱字等,使用者只要用鼠標輕輕一點,就可以進入所需頁面。相關的按鈕或熱字,使用者也無需具備許多計算機知識,一教就會,操作簡便。
3課件制作
課件制作時課件從設計到成品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課件制作質量直接關系到CAI可見的效果,這個過程主要是將前面各個環節的工作在計算機上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按腳本卡片準備各種素材,如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除腳本卡片編制教學內容和媒體外,還要進行每個頁面的顏色搭配、亮度選擇、各媒體畫面大小比例、形狀的設計,要求制作人員除具備很好的計算機知識外,還要有一定得美工基礎。
3.1文本素材的制作
在課件中,主要應用三種文字:普通靜態文字、動畫文字、藝術字。分別在Word2003,Powerpoint,3Dmax3,Cool3D3.0和Office2003 等軟件制作。
3.2圖片的制作
圖片主要是指課件界面中采用的圖片、照片及圖形。這部分內容主要有4個來源:(1)通過掃描儀把照片、圖片掃描后生成圖像文件,然后用Photoshop7.0和Impactbulm進行處理;(2)對于一些在其他軟件中火網上下載的圖形、圖像,通過Printscrcen抓屏后放到圖畫剪貼板中,做處理后保存備用;(3)通過VideoSoip抓取一些在錄像帶、VCD等視頻上有代表性的畫面,作為圖像文件保存、然后應用到課件中;(4)由Powerpiont2003本身所帶有的剪貼畫應用和使用Powerpiont本身的制圖功能編制。
3.3動畫素材制作
動畫的制作,是素材制作中最難,也是花費時間最長的部分,尤其是人體動畫制作更是費時、費力。本課件中主要采用3 Dmax3來制作,重點從不同的角度只做了扣球的完整示范技術、排球場地、背景等。(1)在制作完整技術中,主要是依據扣球完整技術要領,優秀運動員所動作簡圖;(2)進入3 Dmax3界面,打開其中的人體材質;(3)即完整技術的制作過程,這一部尤為關鍵。主要是從運動員的助跑起跳到空中擊球、落地等都要通過關鍵設置;(4)場地和背景設計。為了使場景看上去更形象,更逼真,有設計了排球網和背景設計。為了使場景看上去更形象,更逼真,有設計了排球網和背景,這與完整技術的制作使在不同文件中進行的,待場地、背景設計好后,利用3 Dmax3中的文件合并,就構成了同一個文件,在經過修改后的定稿。
3.4音頻素材的制作
本課件運用三種聲音:一是根據文字稿本制作的講解聲音,而是作為背景的音樂,三十從錄像帶中采集的聲音。為了保證課件文件讀的準確,吐字清晰、節奏合理,講解聲音特邀專業人員錄制,在經過編輯Audio Editor軟件處理。對于作為背景音樂的MIDI選擇中突出了四個結合,給予界面的內容相結合;與界面的色彩相結合;與本頁的文字聲音相結合;與課件的動作節奏相結合。
3.5視頻素材的制作
這是本課件重點內容之一。根據本課件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直觀、清晰的示范動作為主要目的,在視頻素材制作過程中,主要選擇了一些現有的優秀排球運動員扣球技術教材,通過采集卡Snazzi軟件采集到計算機中,然后用Video Editor進行處理、編輯。在采集中,根據可見的不同需要分別采集成有音、無音、慢動作和常速動作等幾種形式,同時又組織運動員和學生對一些重要教學手段、典型錯誤等用攝像機進行錄制,并采集處理備用。
3.6課件總體制作
在文本、圖像、影像、動畫、音頻、視頻等素材都準備完畢之后,進入課件的總體編制。主要是依據腳本卡片和課件結構。本課件的制作主要通過Powerpoint2003來完成。這部分內容不僅僅是腳本卡片內容的搬家,他還包括各種媒體信息呈現形式的修改、背景、音樂的重選、文字大小、顏色、字體的修改等。總體制作是通過一頁頁的制作后,用超級文本鏈接實現其強大的交互性。
4可見的應用及效果
4.1傳球多媒體CAI課件的應用
第一環節,課前預習。與常規教學中的課前預習有所不同,以前只是預習教材,現在是結合教材,參考多媒體CAI課件進行預習,初步建立對技術動作的感性認識。
第二環節,課堂教學。再可攤上,首先是教師講解、示范,這樣語言、文字、動畫、視頻等有機結合就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伺候,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程中,首先是教師幫助指點正誤,但教師對錯誤不給出解決辦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多媒體CAI系統去咨詢,這樣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接下來,主要是學生之間的相互糾錯,并通過攝像機進行正誤對比,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咨詢多媒體CAI系統,再解決不了的就請教老師。這樣不僅是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技術動作,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效果。
第三環節,課后鞏固。有些內容課堂上可能暫時掌握了,但課后又有遺忘,同時再結合多媒體CAI課件進行復習鞏固,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2課件的使用效果
為了探索在排球技術教學中使用多媒體CAI課件教學的規律、教學模式及對課件進一步檢驗、評價,在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5級體育教育排球專選班23名學生中試用,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漲,縮短了傳統的教學時數,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5結論
(1)排球技術教學中使用多媒體CAI課件進行教學具有可行性,而且體育專業人員可以單獨完成課件設計、制作。
(2)扣球多媒體CAI課件的研究和應用,為扣球教學提供了先進直觀的教學手段,彌補了常規教學中的不足,提高了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學生知識的理解,變抽象為具體,揭示了問題本質,有利于優化教學過程。
篇4
聲音是CAI課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CAI課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解說,可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同時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增加學習興趣;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可以調節課堂的緊張氣氛,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Authorware是美國Macromedia公司著名的多媒體編著軟件,是一種基于設計圖標和流程線為結構的編程平臺,利用Authorware7.0提供的聲音圖標,可以在課件中插入聲音,但沒有交互播放功能,不能作任意暫停、重播、停止等控制。為了使制作的CAI課件適應人機交互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個別化教育,實現對聲音的交互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利用Authorware開發CAI課件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實現聲音的交互播放。論文參考網。
一、通過對Authorware聲音圖標的屬性設置實現聲音的交互播放
按圖1流程范例設置音頻播放流程。論文參考網。設置聲音圖標的屬性,計時選項卡中執行方式選擇永久,該項設置能保證程序在繼續執行的同時聲音圖標仍舊保持活躍狀態,當Authorware程序監測到變量為真時,即開始播放。播放項設置為“直到為真”,其條件項里寫入js=1, js的初值設置為0,該項設置能保證js=1時停止聲音的播放。在開始條件項里寫入ks=1,ks的初值也設置為1,該項設置能保證當ks=1時聲音開始播放。
在音樂交互控制圖標右側引入兩個計算圖標,分別命名為開始播放和停止播放,在這兩個交互圖標里分別輸以下內容:開始播放計算圖標輸入:ks:=1,js:=0;停止播放圖標輸入:js:=1,ks:=0。
圖1
通過對聲音圖標的屬性設置實現聲音的交互播放的方法簡單易行,缺點是不能導入MIDI格式的音樂,并且每次停止播放音樂后不能從停止播放的時間處再繼續播放。
二、利用Authorware系統函數實現聲音的交互播放
Authorware自身提供的MediaPause和MediaPlay兩個標準函數可以對導入到聲音圖標里的聲音進行控制。但聲音圖標不能導入MIDI格式的音樂,可利用多媒體函數接口(MCI)來實現MIDI的播放。MIDI函數不是Authorware自身的標準函數,它是由一個名為A5wmme.u32的多媒體函數包提供的,可以將該函數包拷貝到Authorware的安裝目錄下實現對MIDI格式聲音的交互播放。論文參考網。
(一)用Authorware提供的標準函數MediaPause和MediaPlay對聲音圖標進行交互播放
按圖2流程范例設置聲音的播放流程。設置聲音圖標的屬性,計時選項卡中執行方式選擇同時,該設置能保證程序在繼續執行的同時聲音圖標仍舊保持活躍狀態。其它項選擇為默認設置即可。
在音樂交互控制圖標右側引入三個計算圖標,分別命名為重新播放、暫停播放和繼續播放,在這三個交互圖標里分別輸入:
1.重新播放計算圖標輸入:MediaPlay(IconID@'音樂')
2.暫停播放計算圖標輸入:MediaPause(IconID@'音樂',pause),Pause的初始值設置為1
3.繼續播放計算圖標輸入:MediaPause(IconID@'音樂',stop),Stop的初始值設置為0,該項設置能保證在音樂停止處繼續播放
圖2
(二)用MIDI函數實現對MIDI格式聲音的交互播放
MIDIPlay、MIDIPause、MIDIResume和MIDIStop函數可以實現對MIDI聲音播放、暫停、繼續、停止播放的控制, MIDIPlaying函數用于返回MIDI當前的播放狀態,如果返回為0則表示沒有播放,為1表示正在播放。
按圖3流程范例設置聲音的播放流程,在“導入MIDI聲音”計算圖標里寫入:MIDIPlay('1.mid',100,0),其中100代表播放速率,0代表作為背景播放,即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程序按流程線繼續執行,若為1則代表播放完MIDI聲音后才能執行流程線后面的圖標內容。
拖放一交互圖標,命名為聲音控制,在其右邊拖放五個計算圖標,分別輸入:
1.開始播放計算圖標輸入:
MIDIPlay('1.mid',100,0),其中1.mid是要播放的聲音,要注意該MIDI格式的音樂要與程序放在同一文件夾下才能實現對該MIDI音樂的調用
2.暫停播放計算圖標輸入:
MIDIPause( )
3.繼續播放計算圖標輸入:
MIDIResume( )
4.停止播放
MIDIStop( )
5.最后一個分支的交互屬性設置為條件交互,條件為:
MIDIPlaying()+FullTime=0+FullTime,該條件能保證MIDI音樂循環播放。在該分支的計算圖標里寫入 MIDIPlay('1.mid',100,0)
圖3圖4
三、用ActiveX控件實現聲音的交互播放
ActiveX控件是一個模塊化的靈活對象,如果要在某個應用程序中增加一些特殊的擴展功能,開發者無須重寫整個代碼程序,只要靈活地插入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ActiveX控件即可實現。在Authorware多媒體創作平臺中利用ActiveX控件進行開發,可以大大地節省開發系統所需要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
Windows系統提供了許多ActiveX控件實現特殊的功能。使用Authorware的Active Movie Control Object控件,可以支持多種媒體的格式,包括視頻(AVI、MPEG、MOV等)、動畫(SWF、FLC等)、音頻(WAV、MID、SWA、MP3等)等的交互播放控制。
在Authorware程序中使用Active Movie Control Object控件有幾個要求:
1.首先要求在系統中安裝有Active Movie ControlObject控件
安裝方法是將Active Movie Control Object控件amovie.ocx拷貝在系統文件夾下(即Windows文件夾)。
2.需要對控件注冊
對Active Movie Control Object控件注冊的方法是打開開始>運行菜單,在里面寫入regsvr32 amovie.ocx后點擊確定。
按圖4流程范例設置聲音交互播放流程,步驟為:
1.從菜單上選取Insert>Control>ActiveX選項,選擇Active Movie Control Object,確定后彈出 “ActiveX Control Properties-Active Movie Control Object”對話框,默認所有設置。
2.在“打開”計算圖標中輸入
SetSpriteProperty(@'ActiveX',#filename,FileLocation^'音樂.mid'),要注意的是要將音頻文件“音樂.mid”與該程序保存在同一文件夾下才能調用。
3.在播放控制交互圖標下拖放三個計算圖標,分別命名為開始播放、暫停播放和停止播放,在這三個計算圖標里分別寫如:
開始播放:CallSprite(@'ActiveX',#run)
暫停播放:CallSprite(@'ActiveX',#pause)
停止播放:CallSprite(@'ActiveX',#stop)
參考文獻:
[1]馮建平等.中文Authorware多媒體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篇5
一、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網絡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網絡技術下的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這種開放性、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基于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網絡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支持互動式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可將教師機的屏幕(圖像、動畫、文字)語音(音樂等)實時廣播給任意指定的個別、部分或全體學生。也可對學生機實現個別、部分或全體的輪流監看、監聽。隨時與學生機共用鍵盤和鼠標,進行對話和可視化輔導,實現交互式教學需要時可指定學生機為教學實例。
(二)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多媒體技術,能夠促進教師改進教育方式,使有創造性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更為出色。把教師的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上的難點。
(三)有利于大班教學。傳統的大班教學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課,這是很值得我們考慮的因素遠程教育論文,學校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學成了事實。多媒體網絡的教學平臺為教師上好大班的課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環境。隨著教學班規模的增大,了解學生個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在多媒體網絡教室,由于可以實現互動的教學活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做到的在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里,教師再也不需要擴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強手勢及臉部表情,或者如何書寫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學生看得清,因為大屏幕的投影機及網絡的廣播功能,教師再不需憂慮傳統的大班教學的煩腦,可專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學設計。
(四)充分整合教學資源。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水平,選擇或編制CAI 課件,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注意收集各種的多媒體素材。在提出某個課件的需求時,即注意課件的科學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藝術性。最后在計算機專家、教育心理學家,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課件精品cssci期刊目錄。這些MCAI的精品放在網絡上,供師生們共享。
(五)提供科學的教學測量手段。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系統提供課堂教學信息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科學的測試和評定,以提供確切的學生學習數據供教師教學決策作為依據。例如,學習過程的測試,包括課堂上實時反饋的學生信息,學生對問題的態度、反應和回答問題的用時等。以及使用網上標準題庫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對學生建構性、創造性學習的測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網絡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網絡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這就要了解網上教學的教學模式、特點、問題以及應對辦法,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創新。調研發現,在現有的網絡發展水平之上遠程教育論文,已經實現且初具規模的網絡教學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式教學模式。講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系統授課。這種教學模式是傳統的班級授課教學在網絡教學中的新發展。由于它沿襲了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方式,因而實際上是傳統授課方式的新發展。目前,常見的基于網絡的講授式教學廣域網的講授式教學和基于局域網的講授式教學,在大學網絡教學模式中,主要研究建立在大學校園網基礎上的網絡教學模式。這種基因據欲望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是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的視頻和音頻廣播、電子舉手等功能實現的一種非常類似于傳統班級授課制教學的形式。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的優勢,教師可以很輕松地進行教學。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緊密結合。除傳統的教學活動外,用網絡還能完成作業的批改、模擬練習、小組討論、合作解答問題等任務。該種學習模式充分利用了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網絡教學的特點,使二者有機結合,它可以作為向完全網絡化教學過渡的一種模式。
(二)個別化教學模式
個別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學生為中心,自學加輔導。個別化教學模式主要是運用編制的基于網絡的CAI課件或者利用嵌有VBScript、JavaScript、Java等編程語言的網頁進行的個別化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設計出支持網絡多用戶使用的CAI課件,學生通過運行CAI課件完成個別化教學過程,利用軟件進行自定步調的學習,同時課件根據學生不同的反饋和要求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常用的CAI課件編輯軟件有Macromedia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課件,這些課件基于一種叫做shockwave的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解決網絡速度的限制,而且還可以實現CAI軟件的流式傳輸,減少了網絡占有量的問題。例如,Disney網站上眾多使用Director和Flash等制作的CAI軟件,學生可以運行這些軟件或瀏覽嵌有這些軟件的網頁,同軟件交互,學習有知識。另一類是使用嵌入web頁面的編程語言如Vbscript、JavaScript和Java等,通過編寫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學頁面實現個別化教學,大大增強教學材料的交互性和實時性。
(三)協作學習模式。協作學習模式的特點是:互教互學,合作教育。經驗告訴我們,教育需要一個必要的教學環境,對于學生而言,同學共處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學之間互相不服氣的好勝性和互可以促進學習,競爭性環境則有益于學習和獲取知識。協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在講授式學習模式和個別化學習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培養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質有重要的價值。同個別化教學模式相比較遠程教育論文,由于協作學習更能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是目前教育界比較看重的一種網絡教學模式。在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過程中,基本的協作模式有三種方式:競賽、協同與互教互學。在競賽方式下,教師通過網絡組織學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展開競賽。在求勝心理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利用網絡學習教師提供的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可以使得學習效率變得更高,更有利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設定特定的評價方法,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引入競爭機制,能夠很容易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為完成任務,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全神貫注,使學習效果比較顯著。在協同方式下,學生為完成某個共同的學習任務而組成特定的小組,通過利用E-mail或者BBS的方式下不斷進行針對學習任務的討論,相互指點或者對學習任務進行分工合作,不斷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協作學習模式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建立學習小組,以小組協商、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當人們在一個真實的活動中協作工作時,他們將共享各自的觀點和認知結構。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觀點中發現問題,能夠與他人磋商,并產生新觀點和想法。學生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cssci期刊目錄。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網絡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集中式教學的不足,使教學材料得以靈活、形象、生動地展示,成為支持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式學習方式的有力工具。網絡教學應用的好壞,教育觀念與教學組織策略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教學組織策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許多弊病。比如學生自制力差、在學習方法上比較迷茫等。這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發現式教學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是根據杜威的“從做中學”的理論,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易獲取性,通過利用教師或其他機構提供的有關資料,學生用一段時間收集資料、分析與總結遠程教育論文,得出一定的結論。這種教學模式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歸納、總結與概括能力。通過利用發現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夠極大地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與探索能力。在校園網較小的范圍內,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基于網絡的交互性CAI課件,學生通過使用課件,發現某些原理或抽象思想。這種模式徹底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在發現式教學模式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四個基本要素:即問題、資料、提示和反饋。將這四個要素組織與銜接好,便能夠在簡單的技術背景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有比較敏感的反饋系統,以便及時給予學生幫助。
三、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在網絡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變化,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幫助者、促進者、啟發者。采用傳統模式培養的教師以及沿用舊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都不再適應網絡教學,而一切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都離不開教師。離開了教師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都不會真正發揮作用。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新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條件。但是面對以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廣大的教師還缺乏準備。任課教師缺乏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技能,對計算機技術對教育深刻影響的認識和技術應用還很薄弱。實施網絡教學,教師應該掌握多媒體、網絡教學應該具有的基本知識和教學技能,主要包括:教學設計知識和技能、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多媒體課件應用及軟件制作技能、網絡教學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金升燦,韓英:《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
篇6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以對話方式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程、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與技術。CAI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個人化學習環境。綜合應用多媒體、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識庫等計算機技術,克服了傳統教學方式上單一、片面的缺點。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縮短學習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目標。經過40多年的發展,CAI在全球各類教育教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技術優勢已經得到了各界認可。舞蹈教學中也已普遍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但更多是使用多媒體中的視頻記錄與回放,運用多媒體的技術僅停留在舞蹈表面形態觀摩、模仿學習的狀態。因此,如何將多媒體技術――制作CAI多媒體課件與舞蹈實踐課堂教學結合,在舞蹈視頻教學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直觀地傳達給學生,豐富舞蹈教學言傳身教的單一教學方式,值得研究與思考。
一、傳統舞蹈基本功教學課件的利與弊
(一)傳統舞蹈基本功教學課件利弊分析。舞蹈基本功的訓練課程是所有舞蹈專業方向中最基礎的課程之一。目前,舞蹈基本功訓練主要的方式有:中國舞訓練、芭蕾舞訓練、現代舞訓練。傳統舞蹈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教師的言傳身授。這種教學模式能將身體運動的過程、用力方法、肌肉伸展位置等一些細節直接示范給學生。同時,通過學生的動作技術模仿,能直接看到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糾正。然而,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傾向于動作模仿、隊形編排,而忽略了或無暇告知學生這些動作技術產生的緣由及歷史文化背景。從而使學生只注重外在的模仿,而不知其產生的文化內涵,長此以往,學生會對訓練過程中的枯燥、艱辛產生厭倦,而發展到舞蹈表演時,他們亦會更多追求動作技術外在形式,而不知該如何體現舞蹈文化內涵。從課堂教學的呈現看,舞蹈教師的課堂教學是沒有課件的,大都是備課教案(如圖1),這與其它理論課程有些不同。其它理論課程的教學除了有教案之外,還需將教案編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能夠耳朵聽課同時還能直觀豐富多彩的課件,促進了課堂的生動性與有趣性。
可以說,電子影像設備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是舞蹈CAI教學模式的發展雛形,我們使用攝像機錄制舞蹈教學視頻,并且回放給師生觀看,早期的珍貴影像成為舞蹈的傳承和發展的寶貴資源。但是這些影像的制作工藝復雜,一旦制作完成就無法更改,無法隨時加入教師實踐過程中的感受與領悟要點,理論文字描述較少,現實使用中往往成為記錄動作的機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舞蹈基本功課程采用CAI教學模式的意義。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我們的舞蹈基本功課程也需要從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變,課堂教學內容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提高。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會與中國專業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僅能深化著舞蹈藝術自身的發展,也開啟了人們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門,面對廣大有提高“素質教育”需求的廣大學子及舞蹈愛好者,引進CAI教學環境無疑是我們改革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CAI教學模式不僅能加強舞蹈藝術教育的普及,廣泛傳播舞蹈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舞蹈教學理論的發展,筆者以《舞蹈解剖學》基本功課為例,將CAI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教學中,在實踐課堂中有如下一些變化:
1.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學生認知與接受能力得到提高。以往對于舞蹈解剖學的理論知識主要靠教師的講解來完成,再配合書籍和解剖圖給學生們觀看。常存在重點不夠突出,講解枯燥、語言嗦等問題。如果遇上低班學生,他們年齡小,語言理解力不強,大多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導致教學進度緩慢,效果不明顯,甚至忘記了最初告訴學生這些知識的緣由。而在使用多媒體課件后,課件中圖形化的界面形象、直觀地傳達舞蹈身體解剖學的具體部位、作用及功能等方面。在講解過程中再配合學生的身體動作示范,及對知識重點的強化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感知,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好地把握身體動作的用力點、速度及容易損傷等方面知識,將理論與實踐形象地結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2.提高教師理論知識累積與信息化操作能力。結合多媒體課件,使用3D人體模型可以全方位地研究人體結構,隨時變換角度,加強了教師本身理論知識的累積與提升。如果教師對人體解剖結構都不熟悉,又如何能教給學生?因而,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加強教師綜合素質的一個過程,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能有效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而通過學習和制作,使得教師的理論知識進一步得到升華。
3.為舞蹈基本功教學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僅在教學中取得了實際效果,也將成為取代傳統教案的一個全新的媒介。直觀的圖形化界面和身體動作示范結合在一起,為今后的教學研究積累了一手資料,為舞蹈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也為我們今后研究舞蹈基本功課件積件模型積累了一定經驗。
二、CAI技術在舞蹈基本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一)CAI技術在舞蹈實踐課堂應用的必要性。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把運動解剖學的相關課程提煉加工后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實踐過程中應用的軟件有Power Point、Photo Shop、3D body等軟件,通過截圖,標注等手段突出了教學中的知識重點,形象地將運動解剖學的知識點傳遞給學生。需要說明的是,《舞蹈解剖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舞蹈基本功教學中不是取代教師的教學,而是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受技術條件的制約,目前《運動解剖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大部分還處于平面階段,3D技術的應用所占比重比較少,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開發。
1.CAI在舞蹈課程中應用的現狀。相對于其他學科,CAI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就顯得比較少,而在藝術教育中除了藝術設計的專業是以CAI為主之外,CAI在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藝術教育中也有部分應用,但是在舞蹈藝術教育中應用得就比較少,尤其是在實踐課堂,基本上還沒有CAI教學手段的應用。CAI在舞蹈課堂教學應用比較少的主要緣由筆者認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硬件方面的缺失,目前我國的舞蹈實訓教室基本上沒有配備CAI教學環境,在舞蹈教學中應用得比較多的就是視頻的觀看和模仿,沒有充分發揮CAI強大的人機交互功能。二是多媒體課件制作人才的缺乏,當下舞蹈教師的課件制作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舞蹈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基本上是屬于言傳身教,而且舞蹈課程主要以訓練為主,因此廣大舞蹈教師都忽略了提高自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能力,也正是由于這兩方面相互制約的因素導致了舞蹈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2.舞蹈基本功教學引進CAI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隨著時展,單一的舞蹈技術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和人才的發展需要了。舞蹈不僅僅需要技術,更需要文化,這文化既有基礎的學科知識了解,更注重文化藝術的修養,提升學生實際素質,同時也是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即使是以基本功訓練為主的課程也需要從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變,課堂教學內容在提升技能的同時,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提高。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會與中國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僅能深化舞蹈藝術自身的發展,也開啟了人們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門,而引進CAI教學環境無疑是促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CAI教學模式不僅能加強舞蹈藝術教育的普及,廣泛傳播舞蹈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舞蹈教學理論的發展,將枯燥、晦澀的理論變成生動、形象、直觀的模式傳送給每位學生,讓他們易懂、易接受。
(二)CAI教學模式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1.改變目前的教學模式。著名舞蹈藝術家呂藝生在《舞蹈教育學》一書中曾說道:“中國專業舞蹈的教育目的,總的來說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式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和參與力,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各類舞蹈人才。”[1]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我國興起“素質教育”的浪潮,從普通中小學到各地高校相繼開設了舞蹈選修課和必修課。“在高校開設舞蹈教育課程,其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專門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為一種審美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提高舞蹈欣賞水平,最終達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藝術素養。”[2] CAI多媒體教學模式在舞蹈教育的推廣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理論知識與實踐練習相結合能使學生學得更明白,訓練的效率也會更高。CAI教學模式在舞蹈實踐課堂中的應用必將打破舞蹈教育“言傳身授”的傳統教學模式。
2.為舞蹈課程網絡化打下基礎。目前,舞蹈實踐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比較少,但是當前,發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趨勢,舞蹈亦需要與時俱進。筆者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大力開展地網絡課程和舞蹈遠程教學模式,而CAI多媒體教學模式則為大面積普及舞蹈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高科技的信息技術在舞蹈藝術教育中的應用必然會成為舞蹈教育新的增長點。
三、關于啟動基于積件思想的舞蹈課程資源庫的研究構想
積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件系統。積件思想作為一種關于CAI發展的系統思路,是對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準備、檢索、設計、組合、使用、管理、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它不僅是在技術上把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著作平臺的簡單疊加,同時從課件的經驗中發展出來的現代教材建設的重要觀念轉變,是繼第一代教學軟件課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學軟件系統和教學媒體理論。其主要特點有:1)積件與教材版本無關性;2)基元性與可積性;3)開放性,自繁殖性;4)繼承性與發展性;5)技術標準規范性;6)易用性、通用性、靈活性、實用性。
目前舞蹈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教學課件基本上是以不可編輯的視頻影像為主,屬于高度集成的多媒體課件,是編制者按照其教學思路組織起來的前后連貫的教學課件,課件發行后不可修改,具有整體性、固定性和封閉性。但是如果我們建設基于積件思想的舞蹈積件庫,制作碎片化的舞蹈課件,今后在使用 CAI教學模式時除了可以使用這些傳統課件之外,還可以由教師隨時進行高效率的編輯、修改、增加、自由組合庫內資源。
然而,由于舞蹈教學課件的缺乏,制作舞蹈教學課件的人才較少,要想持續不斷地發展舞蹈多媒體教學課件必須提高舞蹈教師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最終建設一個基于積件思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舞蹈教學資源庫。筆者有以下一些構想:
1、建構舞蹈積件素材庫。舞蹈積件庫是整個資源庫的核心,研究如何讓舞蹈教學資源碎片化,以便于使用者積累和自由組合。另外,構建積件庫需要普遍提高舞蹈教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及課件制作能力,因此,還需加強教師計算機操作能力,經常組織培訓與進修學習。
2、搭建積件組合平臺。有了積件庫作為支撐,如何方便地將庫內資源組合成為一堂課還需要搭建一個操作簡便,功能齊全的積件組合平臺,以方便教師們的組織教學內容,豐富舞蹈教學的內涵。
3、制定積件使用管理規則。為了促進積件庫內容的積累,設立一定的資源庫準入門檻,制定相應的使用規則可以防止使用者只拿取不增添的壞習慣。良好的使用管理規則不僅可以有效統計出積件的使用情況和使用價值,還能提高教師們制作積件素材的積極性,讓教師們主動地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結語
通過將CAI多媒體課件放入舞蹈基本功訓練過程的研究,筆者認為,把理論知識帶入實踐課堂是我們舞蹈基本功課堂教學研究的突破口,而多媒體教學環境(CAI)應該在舞蹈實訓課堂成為標準配備,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是舞蹈授課教師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為探索舞蹈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打下一定基礎。在當前網絡教育大發展、“素質教育”的普及產生巨大需求的背景下,推動信息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交叉結合必將成為我們舞蹈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新方向。 (責任編輯:劉小紅)
注釋:
①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
②周雅俐.發揮舞蹈藝術魅力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J].劇作家,2008(05):130
參考文獻:
[1]黎加厚. 從課件到積件: 我國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發展( 上) [J] . 電化教育研究, 1997(04)、1998(01)
[2]于淼淼.中國專業舞蹈教育現狀及分析研究[D/OL].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08)
[3]羅冬梅、劉桂華、董榮藥.《運動解剖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研制[J].體育科學研究,2003(03)
[4]陳新.運動解剖學CAI 課件圖像素材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05)
篇7
0 引言
因材施教是教師們追求的最高教學境界,有效地利用CAI進行教學是實現因材施教的一種手段。然而在CAI的應用中,由于課件開發的復雜性,造成一些應用上的問題,教師們因材施教的能力大大地減弱了,極大地影響著CAI的教學效果。在CAI的教學上,目前存在的問題首先表現在復雜的課件設計技術使教師很難自己設計復雜的媒體表現來表達自己的教學思路,其次耗時費力復雜的課件設計過程,使課件設計不可能在常規的備課時間內完成,遇到隨機應變的教學問題,不可能在教學現場馬上就組織出一些媒體表現來動態解決教學問題,突出了CAI不能靈活處理未預見教學問題的缺陷;最后,購買市售課件,由于課件固有的教學路線、定型媒體及其表現意識潛在的針對性和不能隨意修改重組的特性,使此類課件不可能適應千變萬化的教學現場[1,2]。這些問題成了長期困擾CAI應用的難題,使昂
貴的CAI設備在教學中很難發揮出預期的效果。
為此,我們利用校園網絡與數據庫技術,設計一種即選即用型CAI開發平臺,使教學設計、教學選材只用選擇、復制、粘貼、鏈接、修改重填等簡單操作教學資源,符合專業教師的應用特點,可以在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和設計課件,選擇教學材料,設計教學活動。每個班級、不同水平的小群體、甚至個人,可以準備多種針對性的選材,在教學中,遇到不同的教學情景,就調出不同的選材,結合合適的教法,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教學效果不容置疑。我們開發了一個以C語言課程為例的SnPCAIP平臺,該平臺提供了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高質量的樣本課件及構件、簡單方便的檢索與修改重填手段,靈活的教學材料的展示平臺,實現了即選即用的目標,提高了教學質量。
1 SnPCAIP總體結構模型
圖1是SnPCAIP總體結構模型,SnPCAIP由四大部分組成:(1)系統軟件:由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和教學材料選擇與展示平臺組成。(2)數據庫,分五個庫[3]:知識文本資料庫、教學思想與教學策略庫、多媒體教學素材特征庫、微教學單元特征庫、樣板課件及構件特征庫。(3)公共程序、文檔集、樣板課件及構件文檔集,教學資源相關程序、文檔的信息、特征數據和定位信息均記錄在對應的特征庫數據記錄中,利用檢索手段,可以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學選材程序或文檔,組成了教學平臺的網絡教學資源。(4)用戶文檔集:由教師與學生個人組織與使用的課件、小課件程序及文檔和個人選用的教學選材定位信息文檔組成。
2 系統結構的關鍵部件
插入模塊與更新模塊:插入模塊負責多媒體教學材料的入庫工作。更新模塊負責多媒體構件或媒體項修改、刪除后的完整性處理工作,對網絡教學資源的前述操作,只要涉及到錨或者鏈接,可能會使一些具有媒體項鏈接關系的課件出現問題。一般規定,只有當知識更新、剔除陳舊、老化的教學材料時,才啟用搜索模塊,輸出相關的課件及構件集合信息,由系統管理員通過更新模塊集中進行必要的處理。
特征處理模塊:特征庫的關鍵是對不同的多媒體材料設置不同的特征字段,對入庫的多媒體教學素材(如:微教學單元、樣板課件及構件等)記錄相關信息,保存特征數據。教師們在備課時可以通過相關數據作出判斷,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教學素材組織教學。
檢索模塊:多媒體的檢索模型是非常復雜的,按這些模型實現相關匹配檢索模塊開銷非常大。建立特征庫后,數據庫提供的檢索手段很容易實現基于知識點的相關檢索,模塊設計開銷不大,能快速定位給定分類的相關對象集,包括與同一知識點相關的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教學材料。
用戶文檔集:由用戶自用課件和個人選用的教學選材文檔組成。自用課件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多媒體開發工具在網絡教學資源的支持下開發,也可以在SnPCAIP平臺支持對象的鏈接教學資源,配備微教學單元或其它教學選材的目的也是配合課件使用,可以簡化課件設計的復雜程度。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媒體的展示與切換,配合教學方法和教學基本功的運用,實現自己的教學目的。
3 教學資源與教學平臺
知識文本資料庫:包括,C語言知識點、語法知識調用規則、注意事項、相關表格、相關程序、相關例題等,通過選擇、復制或粘貼加以利用。
多媒體教學素材:圖像、圖形、聲音、視頻、OLE控件、Flash按鈕、Flash動畫等,提供裁切、復制、粘貼、鏈接等功能。
微教學單元:教學模型分析、算法設計分析、程序設計分析、動態框圖、程序模擬運行分析等。專業教師可以寫腳本,提供自己的思路,由專門的小組開發。一個問題可以有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表現手法。教學中解決教學疑難問題的新思路,所有能有效地與學生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產生作用的媒體表現手法,分析、啟發、提示思路,都可以融合到微教學單元的設計中去。不限定開發工具,但規定必須編譯成可執行文件的形式,課件可以方便地鏈接或調用,并保持精化、充實、升級的過程。
樣板課件及構件:各種教學環節使用的課件,都有相應的樣板,如教師用的教學課件,學生用的預習、復習課件,探究式學習、討論式學習、協助式學習的課件等等。課件的組織意識、課件的教育目標、媒體項的處理技術、腳本設計、熱區定義、交互手法、導航線路等,有獨特的思路,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課件開發經驗較少的用戶,通過修改重填,也能組織出質量較好或鏈接利用其中的媒體項,減少開發設計的工作量。此類課件主要供用戶們參考、移植、派生或組合利用,加快生成教與還課件的速度。
教育思想與教學策略庫: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從各種教育類書刊、雜志中,精選最新的教育思想、各種教學策略、常用教學模式、優秀教育經驗、優秀教學法、各種獨特的課件開發技術等,分類整理,匯集成庫,供組織教學時參考。
特征數據庫:為了快速地從眾多的教學材料中檢索到所需的教學選材,分類建立了多種特征數據庫,對應的文檔則通過定位信息關聯,把實現難度很大的多媒體素材的匹配檢索,轉化為較簡單的數據庫記錄定位檢索,再通過定位信息找到對應的對象,簡化了檢索模型的復雜程度。
教學平臺由知識教學備課窗、樣板課件及構件備課窗、黑板與圖形黑板等幾部分組成。知識教學備課窗提供分類檢索的手段,選中的記錄中就具有你需要的知識文本資料教學資源,供你選擇、復制,轉到樣板課件及構件備課窗中進行修改重填,無需任何復雜的操作,很短的時間內即可以組織出教學需要的各種高質量的課件。文本黑板、圖形黑板允許你復制文本、繪制簡單圖形,用于解決教學中的突現問題,提供文字、圖形收縮放大、變色閃爍等功能。課件平臺的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通過窗體的切換調用多種教學選材與工具支持教師的教學進程,解決動態的教學問題。
4 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包括插入與更新模型、檢索模型、特征處理模型的實現技術。限于篇幅,現僅對檢索模型采用的主要技術作簡要概述。
對于文檔檢索,采用基于關鍵詞的查詢,用向量空間模型的檢索方法,向量空間模型是把文檔和用戶查詢用等長的特征詞向量表示,設D為待檢索的一文獻,T=(t1,t2,…,tn)為某文檔集中所有特征詞的集合,則D=(w1,w2,…,wn),其中wi為第i個詞在文檔中權重,權重的范圍在[0,1]中,如果某一特征詞不在文獻中出現,則權重為0,權重越大,詞越能反映文獻的內容,詞越重要。同理,用戶查詢Q=(w1,w2,…,wn),權重的計算見文獻[4]相關內容,文檔集中的文獻是否符合用戶需要用文檔與查詢之間的相似度表示,相似度計算如下:
其中,表示某文檔和用戶某次查詢的相似度,相似度大的,表示該文獻越適合用戶需要,和分別表示文獻向量和查詢向量的模。我們記錄并統計同一用戶(系統通過驗證進行識別,如用戶ID號)所輸入的關鍵詞及選擇的文獻的序號及次數,當下次同一用戶輸入相同的關鍵詞時,直接對以往的選擇的文獻的次數作一排序,輸出相對應的錨信息,通過鏈接進入相應的文獻,這樣,當系統中文獻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減少系統響應時間教學資源,而且也滿足教學上的需要。對于圖形和圖像的檢索,采用基于摘要進
行選擇。
5 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一個即選即用型CAI開發平臺SnPCAIP的設計,它與傳統課件的主要區別是:該平臺提供了高質量的樣板課件及構件,在網絡教學資源的支持下,簡化了課件的設計過程,在常規的備課時間內足以完成必備的教學組織工作。一些多媒體材料也不必集成在課件中,選擇與展示平臺提供了方便的調用手段,使教師對教學材料有充分的選擇權與使用權,不必再跟著課件的展示順序被動地使用不一定合適的教學材料,完全可以根據教學進程的需要在教學的必要時機,才引用合適的教學材料,配合教學法與教學基本功的運用,足可以從容的應對千變萬化的教學現場。此教學平臺,除了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之外,也能滿足學生對學習的主體性和差異性的要求,豐富多彩的教學選材,提高了知識和傳授效率,對平臺進行一些功能的擴充,增加相應的教學資源,很容易將系統擴展成為面向多種課程的SnPCAIP平臺。在充分發揮現有CAI設備作用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雷鴻.關于開放性課件軟件環境的設計與實現[J]. 電化教育研究,2001,(2)
[2]徐萬胥.積件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意義及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01,(2)
[3]施農.一個基于積件思想的新一代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1,(4)
篇8
一、不能光看“形式”熱鬧,更要考慮教學目標是否實現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突出情境,交流,互動。在這方面多媒體課件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比如,可以引人圖片、聲音、影像等素材幫助學生進行認知,模擬教學情境開展英語練習。然而一些教師使用多媒體只為了調節“課堂氣氛”,不管教學效果。英語是一門語言,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并不能完全依靠多媒體完成訓練。傳統的板書和師生對話還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通過教師板書既可以對指定的句型的結構和用法進行深人分析,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預留”了一定的思考時間。師生對話中,教師能及時捕捉學生口語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糾正。
二、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不用能電子板書替代傳統板書
多媒體課件不是電子板書。一些教師認為課堂上采用了多媒體,教師便無所事事,只需輕輕操縱電腦即可完成教學任務。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首先,多媒體課件是教學的輔助形式,而非全部內容。其次,教學課件是教師教學思路和智慧的結晶,需要精心設計。英語課堂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能因為使用了多媒體而禁錮了學生的創新力和發散性思維。另外,單一的使用多媒體課件也會使學生產生疲勞感。
三、英語課件在設計上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識體系,都要遵循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的教學規律。英語學科也不例外。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上,首先要突出“以人為本”,即知識較為淺顯的,由學生進行歸納總結,課本上提供素材的,避免在課件中二次出現。要力求通過多媒體來創設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
例如,在講解牛津7A《Finding your way》一課的Grammar時,語句練習主要涉及運動方向介詞。如何用正確的介詞以及句式表示動作的方向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筆者認為,本節使用多媒體CAI能夠形象直觀的來模仿場景。如在FLASH課件中,用不同線條標出路線,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不同的教學反饋,或者抽取隨機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等均能起到練習與鞏固的目的。 四、課件設計需要全盤考慮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能夠做成相應的課件,也不是所有的能制成課件的教學內容都必須通過課件來呈現。比如課文中常見的情景對話就比較適合用課件來呈現,而聽力訓練雖然也可以制成課件,但一般情況之下倒不如使用錄音機更方便。我認為應該從教學實際出發,具體內容具體分析,在制作課件之前進行全盤考慮是很有必要的。
五、英語教師應該真正參與課件設計
有一些課件雖然有英語教師的參與,但主體內容卻是計算機教師根據英語教師的備課憑感覺做出來的,制作出來的課件“先天不足”,出現多次修改課件的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名義上的參與者變成真正的參與者,是英語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將其教學思想真正地體現在課件的設計與制作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CAI的教學目的。
總之,計算機輔助教學給我們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場變革,但是,多媒體參與課堂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原則:
l.首先要把握好運用多媒體的頻度。多媒體的設計和運用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
篇9
一、多媒體CAI課件設計原則
針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特點及規律,在素材的選擇上以視頻和圖片為主,充分發揮多媒體組合呈現的作用。課件的開發與體育改革緊密相結合,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出發點和歸宿,采用全國高等院校工科CAI協作組制定的《CAI課件設計的技術標準》作為統一的制定標準,該標準在1996年通過了國家教委的審定,已經作為工科院校開發CAI課件的統一標準。從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特點出發,為學生創造豐富、逼真的教學景象。在教學原則上體現智力開發、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原則和趣味性原則,向學生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料和知識,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件的演示流程在可控制的狀況下對真實圖像進行模擬,注重課件的實效性和應用性。
二、乒乓球多媒體CAI課件的分析探討
(一)教學實驗的制定
選取16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隨機將80人設為使用多媒體CAI課件教學班(實驗組),其余的80人為正常教學班(對照組)。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學生以前對課件的使用,為課件的制作提供建議;在教學實驗結束后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實驗組學生對乒乓球多媒體CAI課件的態度興趣以及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意見,進行多媒體CAI課件的制作。
此試驗目的是通過對乒乓球多媒體CAI課件使用效果的對比實驗研究,取得實驗對比的數據,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分析,來檢驗多媒體CAI課件對乒乓球技術學習和掌握的輔助教學效果。
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論證其必要性、可行性。教學內容為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育中教學大綱所規定的乒乓球教學內容。實驗時間總計為一個月,兩組班級均按照常規教學課時量進行,乒乓球技術課教學均為20學時,理論課均為2學時。此教學課時的安排是在常規教學課時計劃之內進行,且在相同教學地點。保證兩者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教學實驗。
(二)教學數據的收集
1.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是在考試條件相同的條件下,由乒乓球方面的3名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對連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評分,技評標準為此教研室的統一標準,3專家獨立評定。
2.達標成績。達標成績(1分鐘反手推擋、1分鐘正手對攻)是在嚴格執行我校乒乓球教學大綱的統一標準獲取的數據。
(三)實驗結果分析
1.多媒體CAI課件班與常規教法班教學結果對比
通過10次授課共計20學時的教學結果進行對比,在第10次課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共160人的學習效果進行了考核,并對考核結果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法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技能成績和達標成績都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技評和達標成績均高于對照班,并且差異顯著(P0.05)。
兩組學生實驗后學習效果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在乒乓球的各個技術教學環節中根據教學的需要采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生的學習,每節課的準備部分讓學生觀看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技術內容;課中把技術講解、示范和多媒體演示相結合,同時發揮多媒體在個別學生糾正錯誤動作時的作用;讓學生盡快建立運動技術概念,增進對乒乓球技術的理解和掌握。
2.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教學效果影響問卷調查分析
多媒體課件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是評價一個多媒體課件的基本標準。學生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學習技術動作,脫離了書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性的介紹。把圖片、視頻、解說等素材與教師的講解示范相結合,產生了較為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利于學生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實驗班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活動呈贊同傾向,學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多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對多媒體課件在技術課教學中使用表現出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輔助教學作用效果得到了肯定。
參考文獻:
[1]苗建寧.多媒體教學技術探討[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08.
[2]耿岳.擲標槍多媒體CAI課件的制作和使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
篇10
引言
“數據結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形成一門獨立的課程以來,被視為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1]。“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程序設計的重要理論和技術基礎,它所涉及的內容和方法,無論是對學習計算機領域的其他課程,還是對從事軟件項目的開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2]。課程的學習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數據抽象能力以及培養他們具備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設計技能,可以編制高效可靠的程序,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如“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算法分析與設計”等奠定基礎。然而,“數據結構”課程是大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該課程內容豐富,學習量大,隱藏在各內容中的方法和技術多,貫穿于全課程的鏈表存儲結構和遞歸技術令大多學生望而生畏,概念抽象,難于理解[3]。如何提高“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質量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教學中通過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效果更加直觀,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演示程序,使書本上靜態的內容以生動、形象、直觀的動態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為輕松、愉快、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可以讓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很容易理解,既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
一 CAI課件設計分析
“數據結構”課程的CAI課件的研究與制作已經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也研制出了較多的CAI資源,但是,現有的CAI資源也暴露了其自身的諸多問題:
(1) 現有的CAI資源大多是針對“數據結構”課程中的部分章節,或是針對某章節中的固定問題,數據預先設定,演示過程中學生不能更改演示數據,演示呆板,效果不佳;
(2) 雖然現有的CAI資源對學生理解固定算法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演示時間過長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會使“上課”變成了“看課”;
(3) 現有的CAI資源內容分散,各有側重,資源整合程度不高等。
因此,“數據結構”課程CAI資源的整合和高水平的軟件制作顯得尤其重要。在我們前期的工作中,已經積累了良好的基礎,研究制作的多媒體高教軟件《數據結構-排序》獲得了省高教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得到了同行的認可,為我們后續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動態交互式CAI課件的優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動畫演示中用到的所有數據,學生可以任意輸入,根據不同的數據特點,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算法的內在原理;
(2) 所有演示動畫演示過程都是可以自主控制的,可以根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演示時間和進度;
(3) 所有動畫都有源程序,因為動畫本身就是用所演示算法的核心代碼來實現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學生在欣賞動畫幫助理解算法原理同時,可以在“數據結構課程設計”實驗課程中進一步來分析相應算法,既加深學生的理解又激發學生自己動手開發的熱情;
(4) 動畫設計我們選用了flash軟件,算法實現采用flash Action Script腳本語言加以實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即可以對動畫本身涉及的算法加以實現或驗證,還可以進一步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利于分層實驗教學,為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了進一步展示才華的機會等。
因此,動態交互式CAI軟件的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據結構”課程中的算法本身,也可以刺激學生主動開發的熱情,提高學生編寫代碼的能力,也符合現代計算機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 數據結構CAI案例設計
1 軟件環境
軟件環境選用Macromedia公司的flash,該軟件的優點不言而喻:向量繪圖、簡易的動畫制作、無縫的Web結合和強大的Action Script腳本語言。
2 案例分析-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一種有效的排序算法[4]。雖然算法在最壞的情況下運行時間為O(n2),但由于平均運行時間為O(nlogn),并且在內存使用、程序實現復雜性上表現優秀,尤其是對快速排序算法進行隨機化的可能,使得快速排序在一般情況下是最實用的排序方法之一。
(1) 數據登陸界面設計
登陸界面設計力求美觀簡潔,通過設計動態文本框來輸入書本示例數據或自定義數據。排序動畫展示過程中可以控制動畫進度,正常演示時間約為3分鐘,數據錄入界面如圖1所示。
在該動畫的實現算法中,start按鈕事件的主要代碼如下:
On(release)
{
text = new String();
text = inputtextvalue://inputtextvalue為動態輸入文本框
datearray = new Array();
datearray = text.split(“,”);
//用戶輸入數據分離保存到數組datearray中,輸入數據間用“,”分隔
count = datearray.length;//count存儲輸入元素個數
}
(2) 課本源碼執行過程動畫演示設計
通過動畫演示課本算法源碼執行次序以及中間臨時變量的產生和釋放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法的原理,隨著動畫演示的進行,高亮陰影會隨著代碼的執行而移動到相應的代碼后面,臨時變量中值的變化也隨之動態變化。如圖2所示。
(3)快速排序算法主要 Action Script
在實驗課程中通過向學生展示和共享Action Script腳本源碼,可以激發學生的開發熱情,Action Script腳本實現的本身就是快速排序算法的實現,但有別于課本源碼,在開發過程中引入了動態文本框、按鈕、指針等對象的概念,有助于幫助學生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理論的理解。部分主要的Action Script腳本代碼如下:
// Action script
i = 1;
j = _root.count;
//初始化指針變量
if (tempval2 >= tempval1)//后向和前向指針所指對象的值
{
_root.copy.value = “≤”;
if (i < j)
{
gotoAndPlay(23); //指針移動演示動畫
}
else
{
gotoAndPlay(102);// j = j 1同時修改各節點坐標值
}
}
else
{
_root.copy.value = “>”;
gotoAndPlay(28);// 改變基準節點
}
if (i < j)
{
_root.copy.value = "";
_root. Notice = “以i為指針從左向右進行掃描”;
with (_root.jiedian0)
{
gotoAndPlay(4);//初始化基準節點
}
tellTarget("_root.jiedian" + i)//指向影片剪輯對象_root.jiedian+i
{
gotoAndPlay(4);
_root.cmp.cpx1 = _x;
_root.cmp.tempvalue1 = value;
} // End of TellTarget
gotoAndPlay(60);
}
else
{
gotoAndPlay(106);
coordx = cpx = cpx2;
_root.Notice = "i==j基準記錄已定位";
}
三 總結
在現今計算機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CAI系統將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據結構”交互式CAI課件實現了用戶可任意輸入數據,自主控制演示進度等功能,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在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以后的研制工作中將進一步完善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加以運用并跟蹤調查教學效果,期望能夠啟發學生開發思維,激發學生開發熱情。
參考文獻
[1] 殷人昆,鄧俊輝.清華大學”數據結構”精品課程建設[J].計算機教育,2007,(5):19-20.
篇11
1997年3月,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尋求適合中國教育特色與課程教學的CAI發展道路,即第二代教學軟件――CAI積件的開發[1]。同年,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系統闡述了“積件”的概念:是師生根據教學需要自主組合運用的教學信息和教學處理策略庫與工作平臺,由積件庫和組合平臺構成,能充分發揮師生的創造力,拓展CAI資源的通用性和實用性[2]。因此,積件即積件系統[3]開始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掀起一系列研究熱潮。
本文梳理了近10年我國有關積件系統的研究文獻,期望通過分析研究現狀、發現研究問題、總結研究經驗,為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的發展提供參考。
1.積件系統研究文獻統計及分析
通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對有關積件系統的學術論文進行跨庫檢索,檢索主題設定為“積件”,檢索范圍包括“期刊、特色期刊、博士、碩士、國內會議、國際會議、報紙、專利、成果、學術輯刊”等10個數據庫,發表時間為2006―2015年,結果共檢索得到1282篇相關文獻(截止2015年8月16日)。對這些文獻進行閱讀、分析和篩選得出與積件系統密切相關(以積件系統為文章主旨)的426篇文獻,并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見表1、2)。由此可以看出:
表1 2006―2015年積件系統相關文獻數量統計
注:括號內的數字代表文獻數量中的碩士論文篇數。
表2 2006―2015年積件系統相關文獻年占比統計
首先,有關積件系統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理論探討、技術開發、教育應用及研究反思等四個方向。其中有關積件系統理論探討的文獻總占比29%,內容包括積件系統的起源、定義、特點、組成、開發的必要性及原則、開發軟件簡介等,均為期刊類文獻,其間2006―2010年文獻量大,為主要研究方向,2010年后占比逐年下降,說明學者對純理論的積件系統探討已逐步成熟。積件系統技術開發的文獻總占比21%,主要涉及積件庫的建構、積件制作軟件(如Flash、Authorware等)的應用、積件的存放與管理、積件組合平臺的開發等,此類研究年占比不高,但2007―2009年文獻中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較多,有一定參考意義。積件系統教育應用(與具體學科教學的結合研究)的文獻總占比最大,為48%,且呈逐步上升態勢。本文將該領域文獻進一步細分為應用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研究,其中應用理論研究包含積件系統介紹、與具體學科結合的基礎、開發軟件的選擇等,占31%,應用實踐研究涉及積件制作、積件系統建構、教育實驗研究等,占17%。由此可知,積件系統的教育應用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積件或積件系統建構及實踐應用研究并不多。積件系統的研究反思是學者對當下積件系統理論及建設方面的現狀和問題的思考,僅占2%,卻對積件系統發展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其次,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國積件系統研究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從純理論介紹向教育教學實際應用轉變。但大部分教育教學實際應用文獻(理論類)并未把握住研究的核心思想,而是直接套用積件系統理論,用大量篇幅介紹其起源、特點和組成部分。盡管如此,有關實踐研究的文獻占比還是呈逐年上升趨勢,碩士學位論文數量增加,由此體現出學者對積件系統實用研究的期待和努力。
第三,由年文獻量對比可知,我國積件系統的研究態勢呈下滑趨勢,表明積件系統研究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后,因開發難度較大,致使有實際成效的研究不多。
第四,進一步對積件系統教育應用研究文獻在不同學科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結果見表3)可知:積件系統的教育應用研究在各學科中的發展極不平衡,其中生物學積件系統的研究在整個教育領域中處于中等水平,但較大地落后于同是自然科學的物理、化學,且近四年均未有相關文獻報道。
表3 各學科積件系統教育應用文獻數量統計
2.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的研究現狀
結合文獻統計及分析結果,進一步對我國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的研究展開分析,總結如下。
2.1研究內容
積件系統由積件庫與積件組合平臺構成。積件庫是教學資源的集合,包括五種類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微教學單元庫、虛擬積件資源庫、資料呈現方式庫和教與學策略庫。其中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是目前積件庫建設的重要對象,該資源庫中的內容就是積件,包括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及視頻等六種形式[4]。
(1)積件系統開發平臺選擇
積件開發軟件有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3DStudioMax等,其中Flash因操作控制方便、處理能力強和兼容性高等優點成為最常使用的動畫類積件開發軟件,圖片處理軟件有Photoshop、Coreldarw等,視頻處理軟件有會聲會影等。積件的存放平臺可依托校園網,使師生能通過網絡訪問對積件素材進行下載、修改和上傳等操作,以豐富積件庫。而積件的組合可選用PowerPoint作為平臺進行操作。
(2)積件的制作與整合
中學生物學積件的獲取有兩種方式:已有資源的優化整合和教師動手制作。目前,已有資源的優化整合是中學生物學積件的主要來源,如收集、整理科普及教學光盤中的動畫、視頻素材,對其進行分割、合并,獲取積件;或將網絡上已有的不同版本的Flash課件、圖片、動畫、元件優化整合到一個Flash文檔中,制作成積件,此方式只是簡單地對已有資源進行分割整合。而教師動手制作則要求教師在確定積件開發的相關學科知識點后搜集素材、制定腳本進行原創式積件制作,該方式對教師軟件操作技能要求較高,難度較大,故資源較少。
2.2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根據分析可知,大部分文獻強調的是積件系統開發的必要性、與學科結合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積件系統開發和建構的具體案例并不多。在積件制作中,大多只是對已有資源進行簡單的分割、組合,沒有較大規模的原創式制作,也沒有對新建積件進行教育實驗研究以檢測其教學效果。所以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而積件系統開發不完善,教師對開發軟件不熟悉,致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出現停滯,研究步入瓶頸期。
3.發展我國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研究的策略
積件系統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方向,針對我國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研究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如下策略。
3.1注重實踐研究
積件系統從1997年發展至今在理論上已趨于成熟,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在實踐中取得一定成效。中學生物學應將研究重點從理論探討轉向實踐應用,在平臺選擇的同時,結合實例介紹平臺的使用步驟和積件的制作方法,將新建積件切實應用于教學實踐,檢驗其教學效果,以豐富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真正做到積件系統與生物學教學的完美結合,推動中學生物學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3.2完善積件系統開發的技術路線
積件系統的開發不僅是平臺的選擇,還要有規范的開發流程。本文結合當前各學科積件系統的開發步驟,設計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開發的技術路線,主要包括知識點篩選、積件制作、積件庫建構、積件組合平臺選擇、積件系統教育實驗研究、研究數據反饋、積件系統再修改等步驟(見圖1)。
圖1 積件系統開發技術路線圖
3.3提高教師的軟件操作能力
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開發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一線教師對開發軟件的利用能力,且生命活動過程復雜,對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有效提高一線教師和在校師范生的軟件操作能力極為重要。對于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可增設Flash、Authorware等軟件操作培訓課,并組織與計算機專業學生多交流,共同舉辦和參與積件制作競賽等;對于在職教師可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集中進行專業培訓、競賽和交流等。
4.結語
積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的重要方向。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的研究進入瓶頸期,究其原因在于研究還停留在理論層面,實際開發應用不多。因此,應將研究重點集中在積件和積件系統的具體實踐開發上,注重積件技術與教學實踐的密切結合,同時積極提高教師的軟件操作能力,吸納跨專業人才的加入,共同促進中學生物學積件系統研究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瑩.以基于積件思想的內接資源包改進高中思想政治課件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3.
[2]黎加厚.從課件到積件:我國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1997(4):50-53.
[3]劉曉雪,李遠蓉.重新認識積件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4(5):23-27.
[4]袁倩,陳迪.我國積件系統建設過程中的反思[J].網絡教育,2007(7):47-50.
[5]崔緒昌.淺談積件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08,33(8):30-31.
[6]徐瑩.積件問題研究現狀淺析[J].天中學刊,2012,27(5):139-140.
[7]王揚.師范生物教學中關于課件向積件發展的必要性[J].考試周刊,2007(49):99-100.
[8]趙玉柱.如何實現flash課件整合[J].中學生物教學,2008(6):48-49.
[9]劉甜.化學Flash課件的開發與積件庫的建立[D].貴州:貴州師范大學,2014.
[10]袁倩.積件系統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思考[J].中小學電教,2006(9):56-58.
篇12
1.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0的教學手段中,教師要在備課時花很多時間來準備講稿、教案,課堂上還要浪費大量時間在板書上。由于中藥化學課程中涉及很多復雜的化學結構式,在板書時很容易因為筆誤造成學生的疑惑,產生負面影響。CAI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的優點。通過CAI課件,教師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從而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充分的講解,并可適當加入當前有效成分提取分離的新技術以及結構鑒定的新方法等,從而增加講授內容,補充課外閱讀資料,擴大學生知識面。
2.圖文、聲像并茂,生動形象,提高教學效果
中藥化學這門課,研究內容中所涉及的中草藥、化合物的結構、提取分離步驟、結構鑒定波譜圖相當多。運用CAI教學,可以將各種中草藥的實物圖、化合物的結構、提取分離具體的步驟、各類化合物的波譜圖通過屏幕以動、靜結合的方式直接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感受直觀,記憶深刻。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僅以口述講解,枯燥乏味的缺點,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給學生豐富的感知,化難為易,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扎實,教學效果良好[2]。如滲漉法的原理,當溶劑滲進藥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可以用CAI課件制作動畫來演示其過程。這些抽象而操作性又強的內容,借助CAI課件來講解就很容易,學生學習興趣也高,效果也好,可謂事半功倍。
3.輔助實驗教學
通過CAI課件,可以將實驗室搬進普通教室。中藥化學是一門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課程,實驗項目很多,但由于學時的限制,每個實驗項目不可能全部都開設,只能開設一些有代表性的實驗。其他實驗僅能依靠教師描述和傳統的教學用具進行授課,顯得抽象、空洞,不容易被學生全面接受、理解和記憶。此外實驗教學通常是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再進入實驗室進行的。因此,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總是不能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步進行,達不到現代化教學的目的。教師將大量的文本、圖片、圖像、三維模型,并配合生動形象的動畫、視頻、音頻,直接展示給學生,避免教師口述講解、枯燥乏味的缺點,使學生感受直觀,記憶深刻,同時也將實驗器材的準備,儀器的組裝等流程演示給學生看,可以為之后的實驗課奠定堅實基礎。
4.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以往的中藥化學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則處于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不能兼顧學生個體之間接受能力的差異,使用的教學方法單一,只是一味的灌輸。這樣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而且難以激發每一位學生求知的潛能和欲望,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CAI的交互功能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富有吸引力、知識全面準確、能調動學生興趣和潛能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環境。采用有效的課件組織方式和豐富的內容,解決學生在理解上的快慢問題;用廣泛的相關知識點鏈接,來平衡學生自由基礎知識和背景的差異;面向研究生的課題,相關的前沿論文的剖析、分類介紹相關互聯網網站鏈接的方法,指引學生中的領先者進入深層現代中藥科學領域[3]。學生也可以通過E-mail、留言板等對話工具,和教師進行交流探討,改變傳統信息單向傳遞的情況,促進主動式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5.資源共享
CAI課件可以通過網絡、光盤、移動硬盤等方法復制傳播,成為學生課后復習的資料,也可成為教師之間共享的教學資源,這十分符合現代社會教育的教育理念。
篇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 號:1007-3612(2010)06-0098-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I at Different Evaluation Degree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LUO Lihua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442,Ch ina)
Abstract: 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 (CAI) is a popular method in multimediaaided teach ing. The use of multimedia in teaching the processing power of computers will b e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text,graphics,images and audio and other med ia materials,in accordance with presentation of a certain form,to complete the
task of teaching a certain behavior. CAI technology in physical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 s,update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 ers and promot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knowledge update .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CAI courseware and th e teaching performance is few. The paper aims to us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to
test this relationship
Key words: teaching in technique lesson; CAI evaluation degree; teaching
performance
隨著現代教育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時代的進步,人類正逐漸步入信息化社會。調整 發展的信息技術是知識經濟時代強大的動力和基礎之一。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應用與飛速發展 ,為我們改革傳統體育和手段帶來了新的契機。把多媒體CAI技術引入到體育教學中,對提 高教學質量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目標就是找出CAI課件的評價等級與體育教學效果之間關 系。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CAI的不同評價等級與教學效果的關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有關CAI的研究文獻,特 別是CAI在體育課中應用的論文。
1.2.2 實驗法
1.2.2.1 實驗對象
中國礦業大學2004級本科籃球基礎班(30人),籃球提高班(30人),排球基礎班(32人) ,排球提高班(32人),健美操基礎班(28人),健美操提高班(28人),并將每個項目的 基礎班編為一班,提高班編為二班。
1.2.2.2 分組 將每個班隨機分為兩個組,分別為實驗一組和 實驗二組,實驗一組六個班人數分別為15、15、16、16、14、14人,實驗二組六個班人數分 別為15、15、16、16、14、14人。
1.2.2.3 實驗方法 1)實驗前對實驗一組和實驗二組均進行 各項指標的測試,包括技術動作成績、動作技術評定成績和基礎理論知識成績。2)除正常 上課以外,每個組每周在業余時間還分別進行一次時間為1~1.5 h的各自項目CAI內容的學 習,學習時長為18周。其中,所有的實驗一組使用評價等級為良的CAI進行授課,所有的實 驗二組使用評價等級為差的CAI進行授課。3)CAI的等級評價標準是以彭光輝、申偉華、唐 暉等在體育科學發表的題為《構建體育技術課程多媒體CAI評價體系與標準的研究》中的“ 體育技術課程多媒體CAI教學課件評價量一覽表”為依據,請北京體育大學的相關專家和老 師對籃球、排球和健美操三個項目的CAI進行等級評定。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到的成績數據運用SPSS13.0進行整 理分析。
1.2.4 邏輯分析法 對分析數據資料,撰寫論文過程中,綜合 運用了比較與類比、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等邏輯方法。
投稿日期:2010-01-12
作者簡介:羅利華,講師,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學與訓練。 2 結 果
2.1 前測結果
實驗前對籃球、足球和健美操三個項目六個班十二個組原始技術動作成績、 動作技術評定成績和基礎理論知識成績的進行顯著性檢驗,檢驗發現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各項 目測試指標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分組合理。實驗條件相同,具有可比性。
2.2 實驗結果
表1 籃球班實驗前后技術成績比較分析
班 級及內容F值顯著水平值T值自由度顯著水平值一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2.59427.0400.0150.1090.744-2.594280.015一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2.26927.4960.03101.0-2.269280.031二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0.67527.9140.5050.0920.764-0.675280.505二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0.41527.8680.6810.0020.964-0.415280.681
從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到的6個班技術成績中,籃球一班、排球一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良 的CAI授課的組其技術成績在實驗后較實驗前 差異具有顯著性,健美操一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良的CAI授課的組其技術成績在實驗后較實 驗前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健美操一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良的CAI授課的組其技術成績在實 驗后較實驗前差異具有顯著性。籃球二班、排球二班、健美操二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良的組 技術成績實驗后較實驗前差異不具有顯著性。籃球一班、排球一班和健美操一班中使用評價 等級為差的CAI授課的組其技術成績在實驗后較實驗前差異也具有顯著性。籃球二班、排球 二班、健美操二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差的組的技術成績實驗后較實驗前差異不具有顯著性。
表2 排球班實驗前后技術成績比較分析
班級 及內容F值顯著水平值T值自由度顯著水平值一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2.20327.5240.0360.0840.774-2.203580.036一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1.83927.5240.04701.000-1.839280.047二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1.05327.5010.3010.3850.540-1.053280.301二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0.89727.9750.3770.0070.933-0.897280.377
對于使用評價等級為良或使用評價等級為差 的一班和二班的組技術成績提高程度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籃球一班、排球一班、健美操一班 是基礎班,原始成績較低,而籃球二班、排球二班、健美操二班是提高班,有一定的專業基 礎,所以一班相對二班而言更容易提高,且二班通過短短的一個學期的CAI學習,還不足以 提高成績而產生質的影響。CAI是側重于知識的學習與判斷,而這些項目的技術成績的提高 主要是依賴對各個基礎動作的靈活運用。從中是否可以判斷CAI對這些項目技術成績的提高 的程度主要與各項目學生基礎動作的差異有關,基礎較弱、起點較低的學生從中可以獲得較 大的幫助,而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也產生了積極的促進與提高作用,但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對于使用評價等級為良的CAI的組技術成績提高更快的原因是主要由于CAI的等級差異造成的 ,評價等級良的CAI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習得快而好,評價等級差的CAI對學生運動技能的習 得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沒有評價等級良的CAI明顯。由此可見CAI評價等級的好壞在基 礎班的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3 健美操班實驗前后技術成績比較分析
班 級及內容F值顯著水平值T值自由度顯著水平值一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2.94226.6000.0060.3950.535-2.942280.006一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2.12227.9580.0430.0120.914-2.122280.043二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1.21327.8890.2350.1880.668-1.213280.235二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1.01626.8980.3180.0630.803-1.016280.318表4 各班各組實驗前后技術成績的平均值
班級及成績 分組人數實驗前均值實驗后均值籃球一班技術成績比較一組1529.9332.27二組1530.2732.33籃球二班技術成績比較一組1535.4736.03二組1536.0136.45排球一班技術成績比較一組1630.0732.80二組1629.6731.92排球二班技術成績比較一組1634.5335.20二組1634.8035.40健美操一班技術成績比較一組1429.4732.00二組1429.3331.80健美操二班技術成績比較一組1434.8735.53二組1435.4036.13
對于籃球,排球和健美操的成績提高程度也不一 致的原因是由項目特點和技術考試內容決定的。籃球和排球都是對抗性項目。籃球表現得更 為明顯,因為籃球屬于同場對抗型項目,是在同一塊場地和對手進行身體和技術直接對抗的 項目, 所以考試表現出來的技術水平還與對手表現出來的技術水平有關。而健美操屬于難 美表現型項目,個人的技術水平發揮不用受外界的干擾,能在正常情況下穩定的展現出技術 水平。籃球技術考試內容為投籃、運球和比賽。排球技術考試內容為傳球、墊球和扣球。 健美操則是一套三級動作。從考試的內容就可以看出籃球考試中,比賽這項考試內容使得學 生的籃球技術成績受到影響。排球考試中,三項考試內容均需老師或其他同學配合,所以, 老師或其他同學的發揮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排球技術成績。健美操考試中,只考一套 三級動作,由于動作是固定的,學生又是一直學這套動作,而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所 以健美操技術考試的同學就能明顯的表現出CAI對健美操教學效果的作用。
表5 籃球班實驗前后技評成績比較分析
班 級及內容F值顯著水平值T值自由度顯著水平值一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3.31227.7600.0030.0150.904-3.312280.003一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3.80127.7910.0430.3350.567-3.801280.043二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1.08127.9590.2890.0070.932-1.081280.289二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1.14627.9930.2620.0040.951-1.146280.262
從表6,表7,表8可以看到的6個班技評 成績中,籃球一班、排球一班和健美操一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良的CAI的組其技評成績在實 驗后較實驗前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籃球一班、排球一班和健美操一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 差的CAI的組其技評成績在實驗后較實驗前的差異具有顯著性。籃球二班、排球二班和健美 操二班中使用評價等級為良和差的CAI的組其技評成績在實驗后較實驗前的差異均沒有顯著 性。
表6 排球班實驗前后技評成績比較分析
班 級及內容F值顯著水平值T值自由度顯著水平值一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3.21227.9750.0030.0010.972-3.212280.003一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2.35027.7050.0260.2210.642-2.350280.026二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1.00727.8160.3230.0420.839-1.007280.323二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0.69327.7380.4940.0620.806-0.693280.494
對于使用評價等級為良或差的一班和二 班的組技評成績提高程度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一班是基礎班,初次接觸籃球、排球和健美操 技術的學習,而CAI的內容則通過圖片、景象、聲音這些媒體反復對學生的刺激,對技術動 作的表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對學習籃球排球和健美操技術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取得了較 好的成績。二班是提高班,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各技術基本形成了動力定型,僅僅通過一 個學期CAI的學習,還不足以對各技術產生質的影響。因此,在實驗前后的結果上沒有產生 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但對學生技術上的提高也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表7 健美操班實驗前后技評成績比較分析
班 級及內容F值顯著水平值T值自由度顯著水平值一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4.94227.6360.0070.3100.582-4.942280.007一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2.37526.8970.0250.6140.440-2.375280.025二班一組技術成績比較-1.56926.8170.1281.0720.309-1.569280.128二班二組技術成績比較-0.80727.2380.4270.5120.480-0.807280.427
對于使用等級評價為良的CAI的組技評 成績提高更快的原因由于CAI的等級差異造成的,評價等級良的CAI使學生對該項目標準技術 動作的各個要領,運動軌跡加深了記憶,從而明顯地提高學生的技評成績。評價等級為差的 CAI對動作的各要領,運動軌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沒有評價等級良的CAI明顯。由此 可見CAI評價等級的好壞在基礎班的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8 各班各組實驗前后技評成績的平均值
班級及成績 分組人數實驗前均值實驗后均值籃球一班技評成績比較一組1519.2021.87二組1520.1323.47籃球二班技評成績比較一組1524.8725.67二組1525.2026.00排球一班技評成績比較一組1619.9323.07二組1620.2022.13排球二班技評成績比較一組1625.1325.93二組1625.2025.60健美操一班技評成績比較一組1420.1323.60二組1420.0021.87健美操二班技評成績比較一組1425.3326.27二組1425.4726.13
從表9可以看到6個班 基礎理論知識在實驗后兩個組均具有顯著性差異。這里的二班也出現了顯著性差異。
我們分析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由于通過一個學期的CAI學習,對籃球、排球和健美 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起到了較好的作用。這是由于CAI側重于知識的學習與判斷,它通過 圖文并茂的各種媒體有效的表現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思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受了最 大量的信息,同時,由于CAI還具有很強的交互性,使得學生不僅僅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 對象,還可以通過CAI的測試題,檢測自己獲得知識的情況,反饋給自己,更有側重點的學 習,另外,由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以及進度安排,隨時控制CAI學習的內容,根據CAI 反饋回來學生學習與掌握知識的情況信息,不斷地調整、完善教學內容,發現、強調重點, 答疑難點,解決共性問題,這樣就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籃球,排球和健美操理念知識, 有助于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提高,同時,CAI的多樣靈活的輔助練習形式 也有且于學生的反復不斷的復習與提高。因此,不論是基礎班還是提高班都能通過CAI的學 習提高基礎理論知識水平,從而提高理論成績。
表9 各班各組實驗前后理論成績的平均值
班級及成績 分組人數實驗前均值實驗后均值籃球一班理論成績比較一組1510.9312.11二組1510.1211.98籃球二班理論成績比較一組1510.0712.01二組159.8711.34排球一班理論成績比較一組1610.4912.09二組1610.6712.48排球二班理論成績比較一組169.9111.70二組1610.5711.90健美操一班理論成績比較一組1410.1912.13二組1410.4311.98 健美操二班理論成績比較一組149.9011.20二組1410.7412.4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 CAI對學生技術、技評成績起到了很好的促進與提高作用,但它與學生的初始技術水 平顯現負相關。
2) CAI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也起到了促進與提高作用,且它與學生的初始理論水平無明 顯相關。
3) CAI更適用于對難美表演型項目的教學,更能促進該項目學生加快對技術動作的掌握 與鞏固。
4) CAI的評價等級與體育技術課的教學效果顯現正相關,特別是對初始水平較低的學生 。
5) CAI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環境本身并不能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引起教學 質量變化的是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科學的軟件制作以及適時恰當的媒體使用。
6) CAI應用于體育課當中雖然已有很多年,但大部分教師對CAI的利用還是只處于初級 階段,其內容大多還是以文本為主,插入的圖片與與教學內容沒有直接關系,僅起到頁面點 綴的作用,變化的僅僅是以屏幕取代了黑板,以鼠標取代了粉筆。這不但沒有體現CAI教學 的優越性,即析集成性和信息的多維性,而且把CAI教學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傳統化。
3.2 建議
1) 教師必須首先認識到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科學的軟件制作等來 換取的而不是只要使用CAI教學就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認真地制作好CAI課件,真正地促進 教學質量的提高。2) 對于CAI課件的制作,教師應多請教有關的專業人員或自學CAI課件制作方面的書籍 ,以提高自己對CAI課件感性和理性上的認識,從而在實質上提升CAI課件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彭光輝,申偉華,唐暉.構建體育技術課程多媒體CAI課件評價體系與標準的 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10):51-53.
[2]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 周洪嶺.淺談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多媒體教學[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9,25(13): 58-59.
[4] 孫軍梅,等.多媒體CAI與教育[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4(4):45-47.
[5] 邱寶林.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與體育教學[J].山東體育科技,2004,26(104):121-12 2.
[6] 盧紋岱,等.SPSS FOR WINDOWS.統計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
[7] 吳鵬澤,等.學生對媒體的依賴性與態度[J].電化教育研究,2006,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