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水產養殖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1水產品智能環境監測控制系統
水產品智能環境監測控制系統集成水質傳感器、無線傳感網、無線通信、嵌入式系統、自動控制等技術,可自動采集養殖水質參數,上報到智能平板終端及物聯網云中心。并通過無線傳輸方式自動控制各繼電器給給排水設備、增壓泵、水溫控制設備工作。
2.2水產品智能養殖管理系統
水產品智能養殖管理系統包含水產品養殖輔料管理、水產品管理及水產品出庫管理。水產品養殖輔料管理主要針對飼料、藥物的出入庫、投飼進行登記。水產品管理主要通過在養殖池上放置RFID設備對魚苗種類、數量、出入庫等進行登記。水產品出庫管理主要通過在水產品打撈網箱上放置RFID設備,讀取并存儲水產品出庫時二維碼條碼信息。
2.3水產品加工管理系統
水產品加工管理系統主要分為入廠登記環節和出廠登記環節。對從養殖池運輸來的水產品進行相關檢疫并在電腦客戶端軟件上登記水產品來源信息,把信息通過RFID寫入到掛鉤上的RFID條形卡上,同時上傳到云中心進行儲存。待加工好后的水產品出廠時,對包裝好后的成品進行稱重,讀取批發商的IC卡信息生成水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碼并打印,在水產品包裝上賦碼,并上傳到云中心進行儲存。
2.4水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系統
水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系統主要通過在車輛運輸中使用的水產品包裝箱上放置RFID溫度采集標簽,通過無線網絡手持式交易監管終端讀取數據傳輸至物聯網云中心。
2.5水產品交易零售系統
批發商對所批發的水產品進行零售時,利用智能溯源電子臺秤上配置的手持式條碼掃描槍掃描條碼,打印出小票。
2.6水產品溯源查詢系統
客戶通過在銷售商處購買水產品時拿到銷售票據,登錄查詢追溯網站輸入相應的追溯碼可以查詢到從水產品養殖生產到消費者購買為止的過程中的相關信息。
篇2
1.2池底曝曬與冰凍
池底每年需經15d左右的曝曬和冰凍,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質,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經曝曬和冰凍的魚池,養殖病害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池底干枯時間過長則易引起草荒。
1.3藥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殺滅致病菌、寄生蟲及孢子等,同時可改善池底土質。
2放養健壯苗種
選擇的標準:體質健壯,無畸型苗,且規格均勻。體表、鰭條或附肢無炎癥,無爛鰓、白肝等異常病癥。苗種游動(或爬行)靈活,無病態。有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用顯微鏡對體表、鰓、肝等部位取樣進行鏡檢,應無寄生蟲或致病菌。對羅氏沼蝦和南美白對蝦來講,應選購經過檢疫不帶病毒的蝦苗。
3種苗放養前藥浴
對魚類可用15~20mg/kg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5~20min,具體視魚類對藥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種放養前,在水溫5~8℃時,用高錳酸鉀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鹽水溶液藥浴消毒,用來殺滅河蟹體表上的細菌和寄生蟲。蝦苗進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濃度達0.3mg/kg)進行全池潑灑4食臺或食場消毒
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對水,潑灑在食臺或食場的周圍,一般從4~9月每月2次;石灰輕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時補充水體中的鈣質,使水體常年呈偏堿性。這對養特種品甲殼類尤為重要。生石灰輕消方法:常規養魚池一般每米水深為225kg/hm2,特種水產品(如鱖魚、蝦、蟹等)一般每米水深為75~105kg/hm2。
5選購優質配合餌料
要求顆粒均勻、水中穩定性好、營養全面、餌料系數低等,并添加誘食劑及穩定維生素C等,促進養殖品種的攝食、消化和吸收,促進其生長,增強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飼料的科學性,不要投喂單一飼料,避免缺少某種營養元素而引起營養性疾病。如蝦、蟹養殖中,除投喂動物性餌料和全價配合飼料外,還應保證充足的植物性飼料。
6采用生物調控水質
采用生物調控水質,確保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提高魚、蝦、蟹等水產品的體質和抗病力。生物調控水質可采用種植水草、放養螺螄、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據養殖品種選擇相應的生物調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體富含氧氣,減少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生成,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劑施放光合細菌、復合型活菌生物凈水劑(如西菲利)等,它們在水體中能快速將有機物質徹底分解成單細胞藻類可利用的無機營養鹽,減輕有機廢棄物的污染,而本身對養殖品種無害,同時自身在水體中能迅速繁殖生長形成優勢菌群,通過食物、場所競爭及分泌類抗生素物質,直接或間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長。生物調控水質的方法可減少池水排換量,從而減少從外界水源帶來的污染。研究和實踐證明,通過大排大灌換水的方法改善底質,效果不佳,會造成南美白對蝦生長不適,應激生病。
7配套增氧機械
通過增氧機的打水作用,增加水體的溶解氧,使底質中的有機物和水中魚、蝦、蟹的排泄物及殘餌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單細胞藻類所需的無機營養鹽,減少有機廢棄物的污染,保持水質條件良好,從而避免誘發疾病的應激條件產生。
8掌握病害發病規律
掌握某些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病規律,定期在水體中施用藥物或投喂藥餌,殺滅病菌,減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藥物的拮抗作用和協同作用,并且不能與微生物制劑同時使用。如銀鯽的出血癥,在發病季節每隔15~20d對水體消毒1次,并投喂藥餌2~3d。
論文關鍵詞水產養殖;病害預防;魚塘清整與消毒;藥浴;食場消毒
篇3
1.2提高耐水性飼料的應用
研究證明,飼料中的原料越多對水體的穩定性就越好,飼料在水中長時間侵泡時,能保持飼料成分不被溶解,不會導致大量的危害物質出現[4]。因此,廠家應該提高飼料中原料的比例,提高魚料的質量,而常用原料中穩定性比較好的有玉米、米糠、麩皮等,養殖人員在選擇飼料的時,應盡量選擇新鮮的飼料,再配以粘合劑,容易保持更好的粗纖維和粗蛋白,提高飼料的耐水性。
1.3合理配比飼料合理投喂飼料
飼料生產廠家在進行飼料生產時,一定要結合不同的魚種、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養殖方式、不同的水體環境等因素進行生產優質的飼料,并且在進行飼料配比上,要根據魚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狀況來進行科學的配比,以達到增強魚類體質的目標。養殖人員在購買飼料時,一定要看飼料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保證飼料是新鮮可口的,切忌投放變質的飼料。養殖人員在喂養飼料時,要講究方法,對飼料的粒度要降低其粉碎的程度。在制粒時,要把握好調制的溫度、時間、水分。在喂養時,要注意喂養的速度,切忌喂養的太頻繁或者長時間不喂養。
1.4實行綠色藥品
在清理養殖區域的其他有害水生動物時,人們往往會使用大量的藥物進行清理,藥物的化學成分就嚴重的污染了水體環境,而各醫學家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出一種新藥物,即利用天然、自然和益生藥材研制而成的“綠色藥品”,這是一種以人的安全健康為目標而研制出的安全無害的自然藥物。因此,水產品養殖場應該積極推廣和引用綠色藥品,改善養殖動物居住的惡劣環境。
1.5利用能凈化水質的魚類及水生植物
一些魚類和水生植物原本具有凈化水質的能力,因此,養殖廠家應該積極的使用生物學技術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例如,在水產品養殖的過程中,由于大量的飼料喂養導致水中的氨氮過量,引起大量危害水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出現時,在水中可以適當的放些濾食性的上層魚類,可以有效地凈化水質、降低浮游生物的繁生;養殖鰱魚有助于凈化水質,可以建立一個鰱魚鏈;紫萍、蘆葦等水生植物能快速有效地吸收氨氮。這是一種簡單、生態、實惠的循環資源,養殖戶可以多種植水生植物進行凈化水質。
1.6利用物化措施降解氨氮
物化措施是通過換水、增氧以及使用改良水質的物質等物理或化學的方式來保持水產物種和生態環境的健康運行。例如,增氧和換水能將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分解和清除;使用沸石粉不僅能吸附氨氮,而且還能為水生生物提供所需的營養元素;納米技術的引用可以對水中的病菌進行殺毒,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利用紫外線具有殺菌的優點,進行水體消毒,并且無二次污染。
1.7污染治理
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殘餌相關廢棄物可以進行回收和治理,對于底質區域出現污染,則可以根據其污染程度,建立一個污染區域,進行吸泥、撒石灰等方法來改善地質環境,為底棲生物創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
1.8利用法制手段進行約束
現階段,在我國還沒有對水產養殖產業實施完整的法律規定,這也增加了水產養殖業戶肆意妄為的心態。因此,一定要加強地區對水產養殖業的管理,制定相關的水產質量標準體系,對水產養殖的環境、飼料、魚藥等產品進行嚴查監督,如果發現不合理的養殖方式一定要嚴禁水產品進入市場,并且對養殖戶進行嚴重的懲罰,取消養殖戶生產的資格。另外,應該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提高人們對水產質量標準的意識。
篇4
1.3環境調節智能體設計環境調節智能體由無線收發模塊和工控機組成,兩者通過RS485相連,如圖4所示。無線收發模塊負責接收現場監控智能體通過無線通信發送過來的環境因子數據,進行解調,最終上傳給工控機。工控機接收到數據后,首先根據其具備的知識對數據進行推理(推理模塊),并將推理結果(調節任務)交給決策模塊進行評價和決策。決策模塊利用已有的知識和各種狀態數據對推理結果進行評價和決策,如果具備執行該任務的能力,則交給控制模塊去執行,否則啟動通信模塊與現場監控智能體進行協商。控制模塊通過設備接口把任務交給執行機構去完成。決策模塊還能通過人機界面向操作員分發報警、決策請求等事件,并接收操作員的輸入信息。工控機強大的控制功能和可擴展性,使得一個環境調節智能體能夠對所有養殖池的環境參數進行調節。系統中的執行機構主要有電磁閥(溫度和pH調節)、水泵、增氧機、攪拌機等,用于調節養殖池中各環境因子,以提供養殖物生長的最佳環境。環境調節智能體對養殖環境的調節采取閉環控制,即執行機構在進行環境調節的同時,該智能體中的無線收發模塊實時讀取養殖池中的各項環境參數,并進行判斷,任一項參數達到調節要求即關閉相應的執行機構。
1.4現場監控智能體設計現場監控智能體由信息收發單元和監控計算機組成,兩者之間通過RS232/485總線連接,其功能結構與環境調節智能體基本相同。信息收發單元負責接收各養殖池中的IGA上傳來的信號,并傳送給監控計算機進行保存,監控計算機通過比較判斷,如需要對環境進行調節,則通過信息收發單元以無線方式通知環境調節智能體工作,實現對養殖環境的閉環控制。監控計算機的另一項任務,是通過信息匯聚智能體定期采集養殖物質體的圖像(此時信息采集智能體處于休眠狀態),并利用專用軟件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處理與診斷,如發現有病變嫌疑則及時報警,避免重大損失的發生。
1.5各智能體間的協作基于多智能體的協同水產養殖監控系統,通過多智能體之間的相互協作,來增強系統的監控能力,系統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和魯棒性,便于適應多變的養殖環境,其協作模型如圖5所示。下級智能體接收到上級智能體的任務請求后,根據自身的能力描述和當前狀態,判斷任務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處于故障狀態或忙碌狀態,則對該請求進行回絕;如果能接受這項請求,則返回接受信號,對請求的任務進行評
2監控軟件設計
現場監控智能體的監控軟件采用C語言編制,具有參數配置、實時監控、歷史數據和系統說明4個模塊的功能。實時監控模塊用于對養殖水體的溶解氧、溫度、pH以及水位等關鍵因子進行自動監測。每臺計算機同時監測6個養殖池,分池、分監測點以數值的形式顯示關鍵因子,并通過算法綜合判斷,給出養殖環境狀態的提示。如圖6所示為1號池的實時監控界面。歷史數據模塊用于對歷史數據進行查詢。參數配置模塊用于對各養殖池的理想參數進行設置。系統說明模塊提供相關信息服務,并對軟件的使用提供幫助。
3現場試驗
試驗現場選在山東省日照市的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試驗魚池規格為6m×6m,水深0.5m。魚池中養殖大菱鲆,其適宜的養殖環境為:溫度10~20℃,溶解氧大于6mg/L,pH為7.6~8.2。據此,試驗魚池的初始環境因子參數設置為:溫度17℃,溶解氧7mg/L,pH為7.9。試驗以溫度值的變化為觀測點,以驗證環境調節智能體的工作性能。
(1)系統的測量精度滿足要求。
(2)通過人工措施在10:30的時候使水體溫度降低到15.7℃,此時環境調節智能體開始工作,起動加熱系統給水體加熱,11:21池中的測量溫度為16.6℃。試驗測得加熱時間約為56min42s,水溫達到設定溫度要求,加熱系統自動停止。系統工作效率高于一般的在線監測系統,滿足環境調節要求。
篇5
高錳酸鉀在水產養殖中的防治對象主要為魚類的細菌性疾病以及水生生物的真菌性病害,如魚類水霉病、鱉和蛙的膚霉病;鰻魚弧菌病、爛鰓病、爛尾病、赤鰭病等;蝦絲狀細菌病、幼體粘污病、黃鰓病、蝦蟹鏈壺菌病等;魚類中華鳋病、錨頭鳋病、指環蟲病、三代蟲病、鯉嗜子宮線蟲病、車輪蟲病、口絲蟲病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法和潑灑法。2.1浸泡法目前最常用的范圍之一,主要用于魚種放養時魚體浸泡消毒、殺蟲,以及防止魚卵孵化早脫膜,常見用量為10~20mg/L,浸泡15~30min,但往往實際生產中浸泡魚體的容器水量、藥液濃度、浸泡時間憑經驗掌握。2.2潑灑法用于養殖水體大面積潑灑殺蟲和消毒。因高錳酸鉀受水體有機物影響作用效果而降低,以及用量較大(2~5mg/L),高錳酸鉀的價格較高,用藥成本不劃算,故一般大面積水體應用較少,僅用于一些小水面的名貴水產品養殖。3特殊功效養殖水體“轉水”的急救、增氧、解毒。“轉水”在北方地區水產養殖中時有發生,因受水源條件限制,水體有機物含量高,使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一遇天氣突變或營養鹽類供給不足,藻類大量死亡,即“轉水”或稱“倒水”現象,造成水體嚴重缺氧,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水色由濃變清,有的甚至清澈見底,有濃烈果腥臭味。養殖魚類生命受到威脅,有的甚至全軍覆滅,損失慘重。目前采取的應急措施主要有:①向水體加注新水,但北方地區普遍存在加注新水困難。注水在水產養殖中是一種急救措施,不定期或臨時向水體加注水,要求進水量大、時間速度快,增加溶解氧,稀釋有害物質濃度。注水僅對養殖面積較小的魚塘起作用,對大水面作用甚微。加水是一種日常水質調節措施,一般定期向水體加新水,對水量、速度沒有明顯要求,避免水質老化。②向水體潑灑降解氨氮、亞硝酸鹽等藥品,如硝化菌、復合芽孢桿菌、吸附劑等,不能在短時間內消除這些有害物質,達不到急救作用。③向水體潑灑速效增氧劑或大粒氧,增加水體溶解氧,以緩解嚴重缺氧。因溶解氧受水溫、溶解度影響,快速釋放的氧氣形成微氣泡,釋放到空氣中,持續時間不長。④向水體潑灑解毒藥品,以解除有害藻類死亡釋放的毒素對養殖魚類的危害。目前大部分解毒藥品主要成分為有機酸或Vc類,對解除有機物等中毒效果不夠理想。筆者曾采用高錳酸鉀解救因“轉水”嚴重缺氧的案例,使養殖魚類轉危為安。案例1.天津市武清城關江××,養魚水面0.33hm2,因“轉水”嚴重缺氧,氨氮、亞硝酸鹽指標偏高,24h不停開增氧機,用速效增氧劑替換增氧機,1h后又缺氧浮頭,連續七天得不到好轉,燒壞一臺增氧機。采用高錳酸鉀每米水深用3.75~7.5kg/hm2,稀釋到不染手指為宜,向浮頭嚴重的魚群潑灑,浮頭現象當即消失。并通過藻類調濟接種,使水質得到恢復。案例2.天津市武清白古屯楊××,0.67hm2養魚池氨氮、亞硝酸鹽偏高,養殖魚類以暗浮頭現象在水面集群游動,氣溫越高表現越明顯,連續五天得不到好轉。通過上述方法當即消失,并結合肥水培養藻類使水質恢復正常。案例
3.唐山市陡河水庫曾
××,養魚池0.53hm2,養殖高峰季節8月,池塘養殖魚類荷載量約17500kg,晚上21:00左右,水質發黑有腥臭味,養殖魚類嚴重缺氧浮頭,不抱增氧機,扎塘邊,特別是上半夜,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就意味著有“泛池”危險,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通過采用高錳酸鉀急救,備用7.5kg/hm2,上半夜用3.75kg/hm2按上述方法潑灑,養殖魚類及時恢復抱增氧機,就減輕了“泛池”死魚的危險,如下半夜有返彈,再用3.75kg/hm2潑灑,結果只用了一次,第二天水質就恢復正常。
4分析原因
4.1改良水質作用高錳酸鉀為強氧化劑,迅速氧化水中有機物質,降低了以水呼吸為主的耗氧量,直接和間接起到了改良水質的作用。4.2釋放初生態氧高錳酸鉀在水中釋放出初生態氧,與水分子結合成氧,避免了速效增氧劑因受水溫影響溶解度,形成微氣泡逸出水面,所以高錳酸鉀增氧持續時間長。國外有人把高錳酸鉀作為增氧劑使用,用10~15mg/L的高錳酸鉀全池潑灑,可使池水溶氧量提高1.5~5mg/L。4.3氧化有毒物質高錳酸鉀可迅速氧化水中有毒物質,如有害藻類分泌或死亡產生的毒素;氧化亞硝酸鹽;有機磷農藥如敵百蟲、馬拉硫磷;有機硫農藥如“福美”化合物類的福美鋅,“代森”類的代森銨等中毒。因此,人、畜因這類物質中毒常采用1∶2000~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洗胃,以解除農藥中毒。
篇6
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全體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有豐富生產實踐經驗的員工隊伍,全面提高員工生產操作技術技能。培訓的內容包括相關法律法規、水產養殖知識、養殖技術規范、生產操作規程、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安全生產職責、突發應急情況處置等。鼓勵激勵員工自學,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熟練掌握相關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要求員工認真細致,不馬虎應付,遇到應急情形,能熟練應對,有效處理。各項生產操作技能規范嫻熟,就能有效避免因操作失誤造成的損失,就能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小意外、小過失做出正確判斷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小意外小過失變成大損失。擁有一支綜合素質高的員工隊伍,不僅對生產、對企業必不可少,也對消除安全生產隱患、提高員工自身收入水平大有益處。
三、提高生產設備安全運行可靠性
工廠化水產養殖企業雖然不象裝備工業企業那樣有大型的復雜的生產設備,但每一項關系到養殖生產過程的必備設備的安全可靠使用,是保證養殖生產正常進行的前提,是取得養殖效益的根本。如工廠化養殖密度大,離不開增氧設備,為提高養殖對象生長速度,低溫時段需要加溫系統等等。因此,采購、安裝生產設備時應把質量放在首位,制定設備操作規程,建立設備運行使用、巡查、檢修、保養制度,針對設備運行中可能出現的管理不到位、操作方法不當和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熟練程度低而容易導致設備故障等問題,要有完善的應急預案。日常加強設備管理和維護,杜絕人為操作失誤而引起故障,一旦設備發生故障要第一時間作出快速反應,按規程處置,不要盲目指揮、盲目操作。準備充分的應急材料、備用設備或加裝故障報警裝置,要有專業維修人員的聯系方式,以便必要時及時獲得指導或搶修。
四、提高養殖投入品質量安全控制水平
首先要強化對水源水質的管理,保證養殖用水水質達到漁業水質標準要求,加強養殖周邊環境整治,防止污染源進入養殖區域。其次,飼料、肥料、漁藥等養殖投入品的質量問題,關系到養殖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生態環境、養殖生產和人畜安全,選擇的這些養殖投入品必須符合相關質量標準要求。漁用飼料要根據養殖對象選擇信譽好、規模大的飼料生產廠家作為供應商,不使用劣質、變質、發霉、超過保質期的飼料,只有投喂高質量的飼料,才能使養殖對象生長快、病害少、產量高、效益好。漁藥的使用要嚴禁超濃度、超劑量、超范圍、超頻率,嚴格執行休藥期。再次是要認真做好養殖生產記錄,如實記錄養殖生產情況、養殖投入品使用情況、收獲和銷售情況等,力求做到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
五、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養殖病害能力
工廠化水產養殖雖然在相對可控的范圍內進行,但外部環境特別是極端天氣條件下仍然會受到極大影響,有時還會給養殖生產造成嚴重損失。極端天氣過程包括暴雨、臺風、干旱、高溫、寒潮等,應根據不同季節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對受災的程度和類型不同,采取不同應對措施,同時對不同養殖品種,有針對性地落實技術措施,在災害來臨前,全力做好防范措施落實,災害過程中,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切實做好防抗工作,災害過后,立即采取措施組織投入恢復生產自救,盡可能把損失降到最低。管理人員要每天收聽收看天氣預報,隨時了解天氣變化趨勢,調整生產管理措施,平時要組織員工學習應對暴雨、臺風、干旱、高溫、寒潮等災害性天氣的漁業生產技術要點,提高應對災害的能力。隨著水產養殖業的持續發展,苗種、飼料等生產資料的大范圍交流流通,工廠化集約程度高、養殖密度大,對養殖對象的生產操作頻繁,加上養殖周邊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加劇,這不斷加大養殖病害的發生和傳播風險。必須自始至終切實做好養殖病害的測報和防治工作,推行生態健康養殖,做好水質監測與調控,在提高養殖技術人員病害防治水平的同時,還應與高等院校、水產研究所、水產技術推廣部門建立密切聯系,以便遇到疑難問題時可及時與專家實現零距離對接或遠程問診,減少病害給養殖生產帶來的損失。
六、提高接受安全生產監管的自覺性
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會根據不同行業特點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做到政府督查、行業檢查、企業自查全覆蓋。水產養殖業的安全生產風險雖然遠不及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燃氣、道路交通、消防、礦山等重點領域所受到的關注程度,但也有自身的行業特點需要接受安全生產檢查和指導。自覺接受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組織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隨機督查、明察暗訪、聯合執法,讓各類專業人員對養殖場內部的生產環境、生產設備、安全生產制度等做全面體檢,及時發現安全生產隱患和薄弱環節,提出針對性強的整改措施,并及時整改到位,這樣,企業的安全生產就更有保障,才不會因一時疏忽、一次意外而使企業遭受損失,或陷入困境,甚至毀于一旦。
篇7
2.1構建水產養殖環境評價機制
必須進一步構建水產養殖污染預警機制,以對水產養殖生態環境的質量、穩定性、數量及發展潛力等進行綜合考慮,以能夠從生態環境承載力及生態資源承載力基礎上出發,對水產養殖和自然資源的平衡關系進行構建,在水產養殖經濟發展評價體系中將水資源消耗及環境損失等各項資源納入其中,依照模糊評判理論,同時借助于調查問卷方式,對和水產養殖環境可持續發展相符合的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在進行水產養殖業發展之前,必須要以保護水域生態環境作為前提,不斷的對和水產養殖環境具有一定關系的環境承載力及養殖容量等實施多方面評價。依照當地不同水資源、土地、湖泊、水域、水庫及地下水資源等各種資源現狀,對其養殖規模及養殖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確定,同時還要對其相應的等級進行劃分。最終還要依照當地的生態環境等級及最低容量原理,對其水域承載力和養殖容量確定出一個最佳方案,以此促進水產養殖和當地生態環境的融合可持續發展。
2.2提高水產養殖生產規范性
很多水產養殖協會、國際發展組織、NGOs以及政府的相關漁業管理機構等等,均對水產養殖的相關規范要求進行了制定。這些規范要求對于水產養殖的生產管理以及操作行為等等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但是這些規范要求的制定,大部分都是依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所制定的“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進行制定的,其全部都要依靠漁農的自我遵守完成,并不具有法律效應,這樣也就導致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人們往往不會依照這些規范進行,從而導致大量水產養殖污染的發生,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對水產養殖的生產規范性進行提高。簡而言之生產規范性也就是對其相關操作進行規范,其中主要包括的就是BMPs,其能夠對水環境質量實施有效的改善,當然也并不是說BMPs能夠在所有水產養殖場所適用。另外,想要對水產養殖進行有效的規范,還需要廣大生產者看和政府通力合作,以能夠對實施BMPs的正是法規文件形成,確保水產養殖污染管理的有法可依。
2.3加強水產養殖水體管理
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是其污染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水產養殖水體之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其能夠導致收納水體富營養化,那么其能夠通過以下措施對其營養負荷進行降低:在進行浮游藻類豐度進行維持的時候,只使用必須肥料;在進行放養量和投餌率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適當,以防超出池塘的消化能力;對水體交換盡量不增加,或者是最大化的減少;近可能的進行重復用水,或者是將其外排水體進行暫存;對池塘中各層水體進行適當的混合,以提高下層水體水質;選擇使用優質餌料,以對水質穩定性進行保障;對鼓風設備進行使用,以能夠避免對極端低濃度DO情況的發生等等。
篇8
0 引言
我國漁業生產正處在從粗放型、分散化向精準型、集約化發展,從資源消耗型、數量型向資源節約型、質量型現代化漁業跨越的重要時期。水產養殖溫控系統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實時監測各個養殖場生產情況,促使養殖場嚴格按照規范進行生產,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及時發現養殖過程中的環境和疫病等隱患,提高養殖存活率。其中溫度的監測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故此,我們設計了這套性價比高、使用方便、易于安裝和維護的溫控系統。
1 系統概述
本溫控系統是針對鱔魚幼苗培育而研發的一套以溫度控制為主兼顧其他指標的監控系統。其系統構成如圖1所示。本系統由32位微控制器模塊、溫度采集模塊、光照采集模塊、控制執行模塊、加熱模塊等組成。其工作過程為:多個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將感應到的溫度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電信號后,輸入到溫度檢測模塊,由溫度檢測模塊傳輸給微控制器模塊,進行數據的處理,經過處理好的數據一方面通過232通訊傳輸給上位機實時監控顯示;另一方面在進行模糊PID參數的自調整,調整好的參數輸出到控制執行模塊和加熱模塊,控制執行模塊接受到命令以后執行卷簾電機的開度、冷氣機的開關、熱水爐的開關及變頻器的調節等。
圖1 系統框圖
2 硬件部分
2.1 DS18B20簡介
DS18B20是最新型的數字化溫度傳感器,是單總線器件家族中的一員。它使用一種片內專有的溫度測量技術測溫。利用高低溫度系數振蕩器記錄由當時環境溫度所確定的計數值,以此確定當時當地的溫度。內部主要有測溫電路,1-Wire接口電路科技小論文,存儲電路及CRC校驗電路。特點如下:
(1) 1-wire數字接口;
(2) 專有的64位ROM序列號。含有8位家族號(28H),48位獨立序列號,8位CRC校驗碼,保證串行數據傳輸的可靠,出錯可檢驗;
(3) -10℃至+85℃范圍內保證測溫精度:±0.5℃;
(4) -55℃至+125℃的寬工作范圍;
(5) +3.0V至+5.5V的寬電源范圍;
(6) 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本地供電或通過I/O線供電;
(7) 用戶可選的9至12位分辨率,可編程選擇;
(8) 2字節EERROM,存儲上下限報警溫度設定值;
(9) 封裝形式有TO-92,150milSO和倒裝芯片(±2.0℃精度);
(10) 體積小,價格低,使用靈活;
(11) 無需任何外圍硬件;
(12) 16位二進制溫度數據格式(兩個字節),負溫度采用補碼表示。這些特點使系統設計更靈活、方便,適合構建大型的溫度測量系統。單總線的數字方式傳輸也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主機與DS18B20交換數據主要靠CPU按照1-wire單總線協議在單總線上產生復位時序和讀寫時序來實現。其中包含復位脈沖、響應脈沖,寫1寫0讀1、讀0時序。只有響應脈沖由DS18B20發出,其余都由主機(程序)發出。時序要求具體介紹如下:
①復位時序:主機發出一個寬度為480~960μs的負脈沖之后,再發出15~60μs的正脈沖,DS18B20則會發出一個60~240μs的響應負脈沖,復位時序結束。
②寫時間片:即寫一位二進制信息,周期至少為61μs,且含至少1μs的恢復時間。主機啟動寫時序之后的15~60μs之間,DS18B20自動采樣數據線,低電平為0,高電平為1。主機寫0時,持續低電平60~120μs之間。寫1時,要在啟動后15μs之內使數據線變為高電平。
③讀時間片:即讀一位二進制信息,周期及恢復時間要求與寫時間片相同。主機啟動讀時序之后,至少保持1μs低電平,然后在接近啟動后15μs之前讀入數據。低電平為0,高電平為1。
2.2 STM32F103CB簡介
該系統芯片采用ST公司的32位微處理芯片STM32F103CB,該芯片采用Cortex-M3內核的作為中心控制單元,具有32位硬件除法和單周期乘法器等一系列先進的體系結構;可以有效地實現一些數字信號處理的算法(如FFT、DTMF等),有多達128KB的閃存,4個通用定時器模塊,32位定時器模式科技小論文,34個中斷,具有8個優先級,2個SSI同步串行接口模塊等豐富的資源。
STM32F103CB微處理器模塊是整個溫控系統的核心模塊,主要功能是實時處理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采集到的溫度信息,并將得到的溫度信息值與模糊PID控制器設定控制輸出曲線進行實時對比得出需要輸出的控制信號量;產生輸出控制PWM波信號和通過232通訊傳輸給上位機實時監控顯示。
2.3 硬件電路圖
圖2 DS18B20溫度采集電路圖
圖3 232通訊電路圖
3 軟件部分
3.1 溫度采集子任務
圖4 DS18B20數據采集流程圖
3.2 模糊PID控制子任務
圖5 模糊PID算法流程圖
3.3 上位機界面
本上位機界面采用VB編寫,方便實用,操作簡單。
圖6 上位機控制界面
4 結束語
本系統將模糊PID溫度自動控制技術應用于水產養殖中,以養殖場內各種水溫為主要被控對象,建立了以模糊PID控制理論為基礎的溫度自動控制系統,整個系統可以有效地降低消耗,提高生產效率,符合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要求,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圖7 調試現場一
圖7 調試現場二
通過現場3個月的實際應用測試,目前運行良好,達到了當初的設計目的。
參考文獻
[1]付立思,孫曉杰,吳秀華等.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器在太陽能干燥溫度控制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04,22(7):217一219.
[2]增光奇,胡均安,王東等.模糊控制理論與工程應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8.
[3]周立功等編著.ARM嵌入式系統基礎教程[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2005,01.
[4]馬占有.模糊PID控制技術在烘干爐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第二民族學院.2008.
篇9
陸基養殖系統是海水魚類最重要的養殖模式,海水直接從海里抽上來注入蓄水池,然后供應各個魚池。牙坪是陸基養殖主要的養殖品種,而許氏平觸、綢科魚類、鸚嘴魚一般采用網箱養殖。韓國口前大約有532家授權沿海養殖場,占地1839hm2;434只網箱,面積1168hm2;98個陸基養殖場占地672hm2)3)。韓國近5年的海水魚類養殖趨勢如表3所示。韓國的海水養殖業口前也面臨著廣泛的挑戰,主要問題是對沿海環境造成的污染,使其很難進一步擴大規模。肉食性魚類養殖,主要投喂濕顆粒飼料和雜魚。盡管大多數重要的養殖品種的營養需求已經清楚,膨化飼料也可商業化提供,但大多數養殖場仍然使用濕顆粒飼料和冷凍雜魚。2013年,僅牙坪養殖場消耗大約204775t的生飼料,緊隨其后的是許氏平觸)L33505t),真綢類(61982t)和妒魚(926)t)(KNSO,2013)。濕顆粒飼料占海水魚類養殖用飼料總量的87.5%,而膨化飼料僅占12.5%(表4)0養殖者們沒有認清生飼料的使用與水環境污染、疾病暴發和高生產成本間的關系,誤認為膨化飼料不能象生飼料一樣有效促進生長和保障存活率。此外,網箱養殖的過度投喂引起過多的氮、磷排放,從而導致藻華和赤潮的爆發成為夏天的常見現象。高密度養殖也導致了疾病頻發,n-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疾病。盡管流水式養殖和循環水養殖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由于其高投資和運營成本,只有少數高價值的品種采用這種方式。
韓國海水魚類的人工育苗技術在過去的20年內已經日趨成熟,但有效的養成技術僅限于幾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種類(如牙坪、許氏平觸和真綢類),而其他潛在的高價值養殖品種(如鸚嘴魚和黃獅魚等)由于不能商業化提供種苗,而限制了其進一步擴張。此外,高價值養殖品種(如牙坪)的種苗生產,由于只選育生長快的親體,導致了遺傳多樣性退化,增加了疾病的爆發率和畸形魚的數量。
2淡水魚類養殖業
韓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品種和產量見表s。與海水養殖以藻類為主相反,淡水養殖品種主要是魚類。日本鰻魚是最主要的淡水養殖品種。由于海外市場尤其是日本市場的需求,日本鰻魚產量占淡水養殖產量的27.33%但是,鰻魚產量近年來也在逐漸減少。韓國n-年可捕獲10)20t0.2)規格的玻璃鰻,在1年內可以養到200的上市規格。然而,2012年只捕獲到2t玻璃鰻,剩下的7一8t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現在玻璃鰻的市場價格在7美元/只左右,當達到上市規格時其出塘價在50一70美元/kg。鰻魚自1990年以來是韓國最主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但其產量并沒有對整個水產養殖產生多大貢獻,鰻魚養殖仍然只限于從河中捕獲鰻苗養成幼體,然后出口到日本臺灣繼續養殖。口前韓國的鰻魚養殖不只限于幼體生產同時也進行養成生產。韓國全南地區是最主要的鰻魚養殖基地,有236個養鰻場,總面積1326418時,包括202個流水式養殖系統和34個循環養殖系統,而釜山、首爾、濟州、全北及其他地區仍然是小規模養殖[6。韓國鰻魚養殖也受限于鰻苗來源,由于自然鰻苗的缺乏及人工育苗技術不成熟,鰻魚養殖已成為最困難和最具挑戰性的產業。韓國口前正在進行鰻魚的人工育苗技術研究,并準備到2015年建立起成熟的人工育苗技術。
3藻類養殖
藻類養殖一直是韓國水產養殖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產量在世界8個藻類生產國中排名第四[7。藻類養殖在韓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一些品種(如紫菜)已經養殖了300多年,而其他一些品種(如Undaria和Laminaria)是后來引進的。在過去的20年內,又從日本引進一些生長快、抗病力強的Poryphyra品種。
藻類養殖主導品種是裙帶菜(Und)iri)ispp),包括裙帶菜和日本綠裙帶菜;其次是紫菜(Porphyr)ispp.,包括ye.szoensi.s和甘紫菜;海帶(L)imin)iri)ispp.)和羊棲菜(Hiz-ilaiafusiform)表6)。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韓國南海岸的西邊。
韓國人有食用生海藻或者曬干的海藻的傳統。過去的20年內通過不斷改進加工技術,生產出各種高質量的藻類產品供應海內外市場。然而,口前韓國的藻類養殖面臨著養殖區域減少及疾病的威脅。例如,紫菜養殖需要1<)內在空氣中暴露2次,何次暴露時間為3一4h。在早期養殖階段,短時間的暴露能夠確保更快速度的生長,但也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襲。長時間的暴露能夠提高抗病力,生長卻緩慢。12月,由于天氣寒冷及調整暴露時間的復雜性,所以很難生產出健康的紫菜。另外,大部分養殖的海帶都用于養殖鮑魚而非作為人類食物。面對海藻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的形勢,保持產量的穩定性是口前p1)待解決的問題。
4貝類養殖
在韓國水產養殖業中,貝類養殖產量緊隨藻類養殖,位列第二。韓國半島擁有許多土生貝類品種,理想的環境溫度尤其是南海岸適合貝類生長,因此貝類養殖一直是一個快速增長的產業。由表7可知,貝類養殖中占主導地位的是長牡蝠,其次是貽貝和菲律賓蛤仔。口前韓國大約有1217個牡蝠養殖場(占地面積7635hm2)和876個鮑魚養殖場(占地面積3853hm2))3)。延繩式養殖是東南及南海岸常用的養殖方式,水深在5)20m。牡蝠、貽貝和珍珠牡蝠一般都用這種方式養殖。底播養殖技術一般用于底棲種類像毛蛻及菲律賓蛤仔。一般而言,底播養殖的水深不超過20m,但有時候最深也會超過40m)貝類養殖在過去的30年內發展非常快,因為野生的產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尤其是鮑魚和牡蝠因其高價值,產量增長迅速。然而,不適宜的養殖模式、緩慢的生長和流水式養殖的高投入成為鮑魚養殖的主要障礙。皺紋盤鮑是最為常見的養殖品種。鮑魚養殖一般投喂海帶,何生長1k)的鮑魚大約需要35一40k)的海帶。而海帶價格在過去的10年內漲了2倍,3年收獲1茬,高投喂成本及操作成本成為口前鮑魚養殖的最大挑戰。自1993年以來韓國牡蝠的捕撈量日趨減少,養殖量日益增多,但夏季的疾病暴發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高密度的延繩式養殖區域,由于海底糞便堆積尤其是在海水循環差的地區,經常會導致海底缺氧。而且過度擁擠也使牡蝠生長緩慢,回報較低。
5甲殼類養殖
由表8可知,韓國的甲殼類養殖主要是對蝦,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是過去西海岸和南方地區的主要養殖品種,而南美白對蝦是2003年從美國引種后開始養殖。大部分對蝦養殖場都位于韓國西海岸,大約71個養殖場,面積672hm2)s)。對蝦養殖始于1960年代,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發展起來。2001年,許多對蝦養殖場已建立起來,但是由于疾病的頻繁暴發,導致對蝦數量又有所減少。2個本地品種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在90年代中期以前大量養殖,但是自從1993年暴發白斑病以后日本對蝦即停產了。南美白對蝦自2003年引進以來,由于其生長速度快和抗病力強,促使韓國的對蝦養殖業快速發展起來。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病毒性疾病的暴發嚴重打擊了韓國的對蝦養殖業。病毒性疾病使2003年產量減少了50%。即使引進了SPF親體,仍有許多養殖場報道了大批死亡,養蝦業并沒有擺脫疾病的困擾。因為親體是經檢測不帶病原的,所以現在普遍認為進口的生物餌料鹵蟲或紅蟲是病原來源。依靠進口親體和種苗以及營養不平衡的飼料是口前限制對蝦養殖發展的主要因索。盡管市面上有許多商業飼料,但其投喂效果卻并不象海外市場報道的那樣令人滿意。對蝦養殖者也不愿意重新選擇一個新的品種養殖。盡管對蝦養殖業在過去的5年內發展是比較令人滿意的,但是對整個韓國養殖業而言其貢獻也是微不足道的。
6發展目標品種
最近來,韓國政府提名了10種重要的水產經濟養殖物種作為國家口標物種(牙坪、鮑魚、金槍魚、海參、石斑魚、蝦、牡蝠、鰻魚、觀賞魚類和海藻,包括紫菜和裙帶菜)。但是,水產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壓力導致水產養殖的進一步擴張已成為國家的一個重要挑戰,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潛在問題需要解決,以確保水產養殖在韓國的繁榮發展。
7對我國水產業的借鑒
篇10
2.飼養管理因素
暫養、加水、換水、拉網、分池、捕撈、運輸等人為操作過程均會造成養殖動物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此外,養殖密度過高、品種搭配不合理、投喂劣質飼料、刺激性殺蟲消毒劑的施用等因素也會造成養殖動物發生應激反應。從目前來看,飼料的不合理投喂及殺蟲消毒劑的頻繁使用是造成應激反應的普遍因素之一。
二、抗應激營養因子
1.維生素類
維生素C(VC)是一種動物機體不可缺少的水溶性維生素,具有提高水產動物生產性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功能,同時還可增強魚蝦抗應激能力。目前,VC在預防和緩解水產動物的應激反應時發揮重要的作用,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維生素E(VE)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劑,它可以保護機體細胞膜不被氧化,延長細胞的壽命。同時,VE能夠清除體內多余的氧自由基,故在抗應激方面也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2.活性多糖
水產動物處于應激狀態時,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此時極易受到養殖水體中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但是活性多糖可降低這種免疫抑制帶來的危害。有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β(1,3)-葡聚糖可緩解水產動物的應激狀態,降低病原感染的概率,提高應激狀態下動物的存活率。
3.中草藥
中草藥作為一種低毒、高效的藥物,在水產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的實踐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一些中草藥還能夠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如柴胡、黃芩、黃芪、人參、遠志、柏子仁等具有抗應激作用。
4.糖萜素
糖萜素是從山茶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質,可增強養殖動物免疫力與抗氧化力,提高生產性能,改善水產動物品質,并有很強的抗應激作用,是一種綠色飼料添加劑。飼料中添加糖萜素可提高污染水體中魚類的存活率。
5.蝦青素
蝦青素同維生素E一樣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它不僅能促進養殖對象的生長、存活和著色,還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腫瘤和增強免疫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蝦青素可增強魚蝦的抗應激能力,提高水產動物的存活率,穩定生長速度。
此外,某些脂肪酸、小肽、礦物質(如鉻、鎂等)、有機酸(如蘋果酸、腐殖酸)、谷氨酰胺等物質也可以提高水產動物的抗應激能力,預防和緩解應激反應。
三、抗應激系列產品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1.VC應激寧和氨基電解維他
“VC應激寧”和“氨基電解維他”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拌料投喂,也可直接兌水潑灑。它們在為水產養殖動物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可有效緩解各種因素造成的應激反應。“VC應激寧”或“氨基電解維他”能夠解決南美白對蝦、脊尾白蝦、羅氏沼蝦等水產動物因天氣或水質突變造成的應激性游塘、應激性紅體等問題;搭配“解毒綠水寶”使用可有效緩解水產動物的缺氧浮頭癥狀;搭配“多聯噬菌王”使用可顯著降低南美白對蝦弧菌感染的死亡率。
2.免疫多糖
“免疫多糖”富含多種活性多糖和免疫活性因子,可提高水產動物的抗應激能力,增強免疫力。實踐表明: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養殖期間,定期投喂“免疫多糖”可顯著增強其抗應激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養殖成活率,從而增加養殖效益。
3.硬殼寶
“硬殼寶”富含鈣、鎂、鐵、磷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一方面為蝦蟹類提供必需的礦物質;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水體的緩沖能力,從而減少應激因子(如水質突變)對蝦蟹類的刺激作用,緩解蝦蟹類的應激反應。河蟹、南美白對蝦集中蛻殼期間使用“硬殼寶”可有效預防軟殼、蛻殼不遂等現象的發生,減少蛻殼期的死亡率。“硬殼寶”配合“VC應激寧”可有效緩解南美白對蝦、脊尾白蝦因天氣或缺氧引起的應激性紅體、應激性游塘等癥狀。
篇11
目前,安徽省阜南縣水產管理局提高了基層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并且積極地探索了相關的管理方法,實際效果顯著。以下將重點闡述安徽省阜南縣在基層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具體做法,以供參考。
1 現階段基層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問題
水產品與其他農產品的生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對溫飽問題解決并完善生活水平的過程十分漫長。在此期間,水產品養殖質量管理工作也不斷強化與改進,因而,質量安全整體狀況呈現出整體穩定的狀態。其中,基層水產品養殖質量管理工作人員自身意識也不斷強化,養殖者也形成了守法的意識。然而,從全局角度出發,水產品養殖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尚未完善,而比較明顯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生產者思想意識轉變困難。受國情因素的影響,農副產品的生產一味追求高產量,因而對于產品的質量與安全并未給予相應的重視。而且,農村在聯產到戶以后,生產者的作業也更加隨意,思想不到位,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生產方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思想行動的改變同樣很難[1]。
第二,生產者文化水平不一,無法與新要求吻合。由于水產品質量管理工作十分復雜且具有系統性特點,所以,生產者必須要具備一定文化水平。但是,在農村地區,勞動者文化水平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第三,水域生產資料分布廣泛,增加了質量管理的難度。現階段,很多養殖水域都是生產者個人經營,所以,在地地域方面相對分散,在開展質量管理的時候,實際的工作量很大。
第四,監管力度不到位。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把生產質量監管的責任賦予農業主管部門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但是,這種類型機構的工作人員數量并不多,所以,執法監管的途徑與方式也十分落后。
2 安徽省阜南縣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效果與措施闡釋
安徽省阜南縣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在近幾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取得了理想的發展成績。其中,已經構建了大量的規模養殖基地,而農業部門的健康養殖示范場已經成立兩家,漁業經濟合作組織也隨之設立。而安徽省阜南縣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之所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積極宣傳水產品質量管理工作
安徽省阜南縣在水產品質量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重要作用予以大力宣傳,以保證養殖者與為農服務者自身意識增強。其中,應當將重點放在鄉鎮水產養殖管理工作人員方面,對水產品質量管理相關條例以及規定進行全面學習,以保證為農服務者意識增強,了解管理服務工作中質量安全管理的作用,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另外,應定期召開會議,組織培訓,通過宣傳資料的形式向養殖者宣傳,使其能夠正確認知水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的作用,對后期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不斷增強責任意識以確定考核目標
需要把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到工作實踐當中,積極設立水產品養殖質量管理的試點,不斷總結并歸納經驗。隨后,在阜南縣農技服務中心考核內容中融入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相關內容,不斷加大考核的力度,基于此,還應當將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考核指標當中,確保服務者能夠明確工作核心以及所需采取的方法。
2.3 充分發揮政策的推動作用
安徽省阜南縣政府已經把水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納入漁業獎勵政策內容中,并且明確指出,漁業獎勵的重點就是要根據具體規定來完成養殖質量管理工作的目標。另外,效益與投入同樣是考核的重點,進一步推動質量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
2.4 養殖執法檢查力度不斷加大
安徽省阜南縣漁政大隊,在明確工作職責與具體要求以后,針對水產品養殖質量展開了執法檢查工作,使得養殖人員更深入地理解相關內容并主動遵從。在這種情況下,水產品養殖質量管理工作也逐漸成為養殖者所需要始終遵循的法律法規。
2.5 積極鼓勵企業與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養殖基地
安徽省阜南縣管轄內的水產企業與合作社為了獲得可觀的社會效益,不斷強化自身知名度,那么品牌意識的樹立十分關鍵。在這一方面,當地政府給予了優惠政策,并且鼓勵企業積極建設健康的養殖基地,適時申報無公害產品,進一步促進水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2]。
3 基層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相關建議
通過對安徽省阜南縣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與分析,以下將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與意見,以期有所幫助。
3.1 建立健全基層監管網絡
基層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關鍵,因而,在縣級需要構建專業水產品安全監管機構,同時為其配備相應的專業的監督管理工作人員,注重漁業村以及漁業生產企業等水產品質量安全協管人員的配備合理性。其中,可以以縣級為單位,積極設立農業分管領導,而監管領導小組的組成包括水產技術人員、鄉鎮監管工作人員以及漁政工作人員。值得注意的是,要積極明確監管工作的職責,將總任務細化,構建覆蓋基層的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監管網絡。
3.2 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可以追溯
因為水產養殖的面積十分分散,在管理形式方面也很多,所以,要想確保養殖者能夠自覺地根據水產品質量安全法規開展工作,就一定要積極貫徹并落實市場準入機制,這同樣也是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水產品只有在市場中才能夠實現自身價值,因而,必須要針對重點水產批發市場準入機制予以全面改進與完善,為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篇12
(一)水源涵養量減少。近幾年,貓兒山水源的涵養量呈年年下降的趨勢,直接表現在漓江水流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原來的貓兒山的主要林木是鐵杉林,鐵杉林的具有強大的水源涵養功能。而現在貓兒山的主要林木是毛竹林,而毛竹林的水源涵養能力是比較低的,這就直接導致了貓兒山的水源總涵養量減少。
(二)涵養功能遭到破壞。由于貓兒山地區在1999年被批準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從而加大了當地的人地矛盾,當地居民的數量成增長趨勢,但是所能種植的地卻在減少,當地居民就不斷開墾新的可利用土地。“貓兒山地區低中山地帶土壤質地以砂質壤土、砂質黏壤土和壤質黏土為主,黏粒含量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少”,一些地區的土地涵養量本就不高,當地居民又開發經濟林,加速了土壤惡化,從長遠的發展來說,破壞了生態環境,使得涵養功能遭到破壞。
二、貓兒山水源涵養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剖析
從產權理論視角而言,產生問題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在于:
(一)負外部性。生態環境資源本身就是一種公共物品,而且公共生態環境資源在涉及經濟活動的時候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也會產生外部性的問題。在貓兒山地區,當地居民為了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大量種植經濟作物,比如毛竹,從而減少了水源的涵養,給漓江下游地區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這樣的損失都是由下游地區進行承擔,當地的居民與政府并不需要承擔任何成本費用,而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貓兒山地區的毛竹林種植面積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給下游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二)產權交易市場未形成。“目前國內生態環境資源多為國家和集體所有,僅對土地的使用權、收益權、轉讓權和礦產資源的使用權轉讓作了規定,”其他的許多生態環境資源的產權交易并未出臺規定,由于自然資源產權不存在或數量有限,所以很難建立產權交易市場。
(三)管理不規范。貓兒山暴露了我國流域管理的一個通病,上游不管下游,交通規劃不管水利,國土規劃忽視環保等。目前,涉及貓兒山地區管理的部門有水利、農業、林業、環保、國土等幾個部門以及沿江地方政府,每個部門各管一塊。“甚至出現互相的沖突和障礙設置,權力被分散為好幾個部門,幾個部門之間互相阻礙, 導致公共資源浪費和開發不力”。
(四)責權體系不完整。在整個管理模式中, 沒有把地方政府有效地納入到權責體系中, 以至于地方政府常把貓兒山地區當成一種可以發揮短期經濟效益的資源,因此就會不計后果地大力開發濕地的生產力,冒著犧牲沿江地區總體利益的風險來保護地方利益,因而滋生了尋租行為。
三、產權理論視角下貓兒山水源涵養治理對策研究
(一)完善產權制度
1.產權制度多元化發展。我國長期以來在環境資源領域一直采取集體所有制,這種集體所有制其實質就是國家所有制,它有別于全民所有制,容易直接受到國家的干預和控制,群眾缺少或沒有參與制度分配的地位,不能和國家“分庭抗禮”,處于弱勢地位,“所以開創產權制度的多元化,引入環境資源私人產權制度,混合產權制度,讓渡出部分國有產權進行轉讓,買賣等都將有利于產權的分配,提高經濟效率”。
2.引入產權市場機制。對于產權的交易應當引入市場機制。林權改革是第一步,走向市場化這種機制是第二步。可以就其中某一項權限或者幾項產權的組合進行交易。也可通過招標、參股等形式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3.保障產權的安全性和長期有效性。產權的時效安全性必須得到保證, Alchian對產權的定義中可見,產權是通過社會強制而實現的,國家就可以通過修訂法律等合法手段強制收回產權,所以產權的安全穩定是投資者考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家應該限制自己在產權變革中的權利以確保產權制度的安全。在對于貓兒山地區水源地的產權方面,一定要對于產權一個有力的保障,從法律制度給予其最大的保護,這樣一些投資者才會加入這樣的產權交易之中來,對其利益給予保證,對投資者和政府都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兩者才會積極參與其中,以達到貓兒山水源地水源涵養得以治理的效果。
(二)加強政府管理
1.明確政府監管機制。需要健全法制,彌補漏洞,協調各個部門,解決因為權力交叉造成的“誰都可以管,誰都不管”的現象。在這里筆者認為,首先,鼓勵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特點自身制定并采取不同的法律條款,因地制宜,彌補國家法律中模糊與界定不清的地方,加強保護地法律制度建設,制止“尋租”行為;然后,通過建立統一的管理公司,發展多種經濟模式,保障當地居民生活;其次,充分利用媒體和群眾的力量是監督政府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網絡媒體力量不容小視,在采用匿名制和依法保護公民舉報的隱私和安全的前提下,設立獎勵機制,對那些舉報屬實的公民予以獎勵。
2.引入激勵機制。在環境保護的執法問題上,培養、考核、選拔領導干部時要有明確嚴格的依據,在福利津貼上注重績效工資,使領導和職員相互監督實施認責制,誰監管誰負責,公開人事工作辦法,落實群眾的知情權,使群眾更好的參與和選擇、監督。
3.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因地制宜選擇生態補償模式,不斷完善政府對生態補償的調控手段,建立公平、公正的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加大補償力度,努力實現生態補償的法制化、規范化,推動各個區域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筆者認為可以加快建立,壞境財政,將其作為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財政轉移支付補償的力度,將貓兒山地區作為資金重點安排使用地區,還可以通過融資的方式,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向生態建設和保護,利用各種組織的貸款和贈款,加大生態保護和補償的立法工作,使生態補償機制規范化合法化。
參考文獻:
[1]李海防、王金葉、劉興偉、唐東明、李光平、王紹能 廣西貓兒山主要林型水源涵養功能研究,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27(1):53~54.
[2]黃玉溢,陳桂芬,劉斌,林世如,楊心儀 廣西貓兒山土壤形成特征及其系統分類,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1):188-193.
篇13
一、中草藥的作用
1、抗菌、抗病害
如大黃、黃柏、黃岑有抗菌功效,能夠抑菌;苦楝皮、馬鞭草、白頭翁等能殺蟲。
2、增加機體免疫力
水產動物具有相對完善的免疫力功能,中草藥可以對其起調節作用。
3、可以完善飼料的營養配伍,提高飼料轉化率
中草藥本身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如粗蛋白、粗脂肪、維生素等,某些中草藥還有誘食、消食的作用。
二、中草藥的特點
1、資源廣、成本低
我國地域遼闊藥學論文,中草藥資源豐富,易種易收,且使用簡便。
2、在動物體內無藥物殘留無公害
中草藥是天然物質,保持了各種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的也能順利排出體外,在體外細菌分解,不會污染水環境。而一般的化學藥物成分會積累在動物體內或殘留于水體中。
3、毒副作用小,在動物體內不產生抗藥性
通過中草藥組方配伍,利用中藥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其防病治病的功效,減弱或消減了毒副作用。有毒的中草藥經過適當的炮制加工后,毒性會降低或消失,此外至今醫學研究還未發現中草藥有抗藥性的問題。
三、中草藥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的應用
1、大黃 其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及蘆薈大黃素抗菌的作用最好,有收斂、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及抗瘤的作用。用以防治草魚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病、白頭嘴病等。
2、烏柏 又名柏樹、木蠟樹,其葉含生物堿、黃酮類、鞣質、有機酸、酚類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不酚酸尖物質,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可以用來防治爛鰓病、白頭白嘴病等。
3、五倍子 含鞣酸,有收斂作用,能使皮膚粘膜、潰瘍等局部蛋白質凝固,能加速血液凝固而達到止血效果;能沉淀生物堿,對生物堿中毒,有解毒作用,抗菌范圍廣,用于水產動物細菌疾病的外用藥。
4、辣蓼 鞣質,黃銅類,蒽醌衍生物及蓼酸,用于防治細菌腸炎病。
5、黃芩 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入藥,有抑菌、抗病毒、鎮靜、利尿解毒功效,可防治爛鰓病、打印病、敗血病、腸炎病。
6、黃連 雙名雞爪連,川連,味連,上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藥學論文,以根狀莖入藥,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細菌性腸炎。
7、穿心蓮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穿心蓮內脂及黃酮化合物等,有解毒、消腫止痛、抑菌止瀉及促進白細胞吞噬細菌的功能,藥用全草,防治細菌性腸炎病。
8、黃柏 又名案木,聚皮,無柏,落葉喬木。以樹皮入藥,有抑菌、解毒、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魚血病站。
9、大蒜 藥用鱗莖,其有效成分大蒜辣素,有止痢、殺菌、驅蟲及健胃作用,用于防治細菌性腸類病。
四、存在的問題
1、水產用中草藥基礎研究落后,目前水產養殖用中草藥不論是單方或復方制劑,其作用大多借鑒中醫藥歷史資料記載、臨床用藥經驗的累積來確定。但傳統中草藥理論缺乏對中草藥的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機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像西醫那樣做藥敏試驗和解剖實驗,對臨床反應和臨床實驗數據等有關詳細記錄。要從藥理方面逐一進行試驗研究,尚缺乏相應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因此,在應用過程當中要注意配伍禁忌問題。
2、中草藥研究與開發受到了重視,但產業基礎薄弱,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年來,我國在免疫增強劑尤其是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上的研究開發較多。但總體而言,我國中草藥產業基礎研究與開發薄弱,生產工藝落后,工程化水平低,中藥企業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狀況,即規模小、企業數量多、產品重復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及自動化生產水平低。此外,中藥劑型落后。而國家投入到中草藥研究中和資金也少的可憐。目前養殖用中草藥行業遠不能適應實際需要。
3、劑型混亂,消化吸收存在著障礙,嚴重影響了藥效。目前在水產病害防治過程中應用的中草藥,劑型呈現多樣性,基本包括了粉劑和水劑。其中粉劑有普通粉碎劑和超微粉碎劑;水劑有水煎水劑、化學萃取水劑和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的水劑。而這其中大多數劑型是以普通粉劑形式存在。中草藥大部分品種成分組成基本以粗纖維和幾丁質為主藥學論文,而水產動物特殊的消化結構又決定了它們對幾丁質與粗纖維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所以普通散劑由于水產動物對它有著消化吸收障礙而顯效果差顯效慢,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四、解決的方法與對策
1、加強中草藥的基礎理論研究。目前,有關水產養殖用中草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臨床應用和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上,許多中草藥及其復方中草藥制劑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結構、提取、有效成分間的相互關系、毒理學等藥理學方面均缺乏對水生動物的促生長、疾病防治、誘食、改善水產品品質等的作用,通過深入研究其特征、作用機理,以期篩出效果良好的水產品用中草藥。
2、形成以市場規律為導向的中草藥研究機制。食物源性的農藥、獸藥殘留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化學藥物和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這使得人們不得不將疾病,尤其是動物疾病的防治轉向中草藥的研究為目標。重點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形成有利于整體經濟增長、區域經濟發展和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現代中藥產業。
3、結合水生動物消化吸收的原理,在劑型上給矛改變,如超微粉碎或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其消化利用率,從提高了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