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信用證開證申請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王某此時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于4月初向科長隋某、進口公司的趙某和總會計師閻某反映了這一情況,建議報案。進口公司未同意。98年6月,經與劉某聯系,王某把第三筆業(yè)務辦理了展期,延遲到98年11月30日付款。7月6日,第二筆信用證到期,劉某無錢付款,原來交給市中行里的1200萬元的存單已被掛失提走,另有500萬元的存單無法取出。市中行多次要求進口公司履行付款義務,但進口公司以市中行工作人員勾結犯罪分子,偽造單據為由,拒絕承擔付款責任。為維護市中行國際聲譽,市中行被迫于1998年7月6日對外墊付了第二、三筆信用證項下款項。
161號信用證墊款發(fā)生前后,市中行多次與進口公司聯系,要求進口公司支付信用證款項,在進口公司聲稱信用證涉嫌詐騙后,又多次建議進口公司報案。但進口公司拒絕報案。在此情況下,市中行于1998年9月11日向市公安局報案,進口公司得知后于次日即9月12日也向公安局報案。1998年11月,市中行向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進口公司償還市中行已經墊付的161號信用證款項并在到期日之前支付201號信用證款項。進口公司以案件涉及信用證詐騙為由,于1998年12月24日書面要求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市中行,法院未予支持。1999年5月19日,省公安廳向省高級人民法院送達(1999)217號函,函稱本案涉及詐騙,要求省高級人民法院將該案移送回市公安局。次日,省高級人民法院將該案移送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立案后先后逮捕了劉某、王某等人,查明進口合同、報關單等系與境外公司勾結偽造,并以信用證詐騙罪提請市檢察院提起公訴。市檢察院審查后于2000年3月18日下達《不決定書》,認定了劉某、王某等人的欺詐事實,但同時認定犯罪嫌疑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信用證項下資金的故意,不構成信用證詐騙罪。市公安局補充偵察后再次提請公訴,2002年8月12日,市人民檢察院通知市中行,劉某、王某信用證詐騙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達不到標準,對嫌疑人不。2004年2月,市中行根據案件專屬管轄的有關規(guī)定,至省城中級人民法院,要求進口公司償還上述信用證項下的墊付款。裁定繼續(xù)審理后,省城中級人民法院于2005年10月24日再次開庭審理本案,目前,本案仍在該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之中。
二、案情分析
本案涉及多個法律問題,其中焦點問題是進口公司是否應向開證行付款。在信用證實踐中,無論國際慣例還是我國相關法律都認為,開證行與開證申請人之間的關系是合同關系。開證申請人的申請書是申請人的單方意思表示,是一種要約。如果銀行接受申請人的請求,開證申請書就成為雙方具有約束力的合同,構成各自權利義務的基礎。換言之,開證申請人有權依據合同要求開證行按約定及時開立信用證:開證行的違約賦予申請人要求實際履行或解除合同、損失賠償的權利:開證行處理了信用證事務后,也有權依據合同要求獲取償付,取得手續(xù)費、利息,并保有有關的抵押權。因此,進口公司與開證行之間的開證合同如果是有效成立,進口公司自然必須依合同向開證行付款。
(一)開證合同已經有效成立
在合同法上,合同有效成立涉及兩大問題: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合同的成立與合同的生效常常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因為當事人合意的目的就是要使合同生效,以實現合同所產生的權利和利益。在實踐中,即使合同已經成立,如果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生效要件,仍然不能產生法律效力。
1、本案開證合同已經成立。根據我國相關法律,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訂約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這里的訂約主體是指實際訂立合同的人,與合同主體是不同的。合同主體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他們是實際享受合同權利并承擔合同義務的人。合同成立的根本標志在于,合同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
在本案中,市中行國際結算科王某及進口公司的趙某均為各自單位的分管該項工作的正式員工,是合格的合同的實際訂約人,市中行和進口公司也是符合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合同主體。同時,開證申請人的申請書無疑是一項有效的要約,開證行的接受也是有效的,可見,開證合同的雙方已經就開證相關事宜達成了合意。所以,本案中的合同已經成立。
2、本案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的規(guī)定,合同生效的要件包括: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在本案中,為開立信用證之目的,進口公司向市中行遞交了蓋有其公章的開證申請書,并向市中行提供了進出口合同復印件,要求為其開出信用證。在庭審中,進口公
司曾辯稱開證申請系其公司設備部部長趙某的個人行為,并進而認為進口公司與市中行之間的開證關系不成立。筆者認為該抗辯理由是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的:
首先,開證申請書上加蓋了進口公司的公章。公章系代表單位的有效印鑒,蓋章后的開證申請書足以表明是進口公司的意思表示。進口公司認為開證申請書上的公章系其公司的趙某“盜用”。如果說是“盜用”的話,是當事人以非法手段取得公章,涉及刑事犯罪,卻始終未見進口公司報案追究, “盜用”顯然是進口公司故意推脫責任的說法。退一步講,即便趙某此次未經領導同意,那也是擅自使用單位公章,是進口公司管理不嚴的結果造成的,其責任也完全應由進口公司承擔。
其次,趙某在開證申請書上是其職務行為,市中行有合理的理由相信趙某系進口公司的合法人。從進口公司1997年前后在市中行開立的40余份信用證的統計來看,進口公司的開證申請書上從未有法定代表人簽字,僅有10%左右由授權代表簽字(其中包括趙某),90%是以加蓋公章確認為準。而趙某持有蓋單位公章的開證申請書,其本人又是進口公司設備部部長,在此之前也曾代表進口公司向市中行申請開立信用證,符合進口公司開證慣例,因此,市中行有充分理由相信趙某系進口公司授權代表,有權代表進口公司在開證申請書上簽字。
綜上,進口公司遞交了有趙某的簽字且有進口公司公章的開證申請書,而市中行依據該申請開出了信用證,表明市中行與進口公司之間的開證合同關系已經有效成立。即便公章系趙某擅自蓋上的,依法也應由進口公司承擔責任,并且趙某的行為是職務行為,應由進口公司承擔其行為之后果。
3、市中行開證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案中,進口公司還認為,市中行在審查不嚴、其職工王某明知無基礎貿易合同關系的情況下開立信用證,因而市中行應自負責任。這一觀點既無事實依據、又無法律依據,因此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1)市中行在開立201號信用證前,審查了進口公司的開證申請書及進口合同,市中行的審查既符合法律規(guī)定,也符合進口公司在市中行開證的慣例。在通常的情況下,依據加蓋公章的申請書可以推斷開證申請系開證申請人真實意思表示,從進口合同可以推斷存在基礎貿易關系。在本案中,申請人進口公司又是“對外付匯進口單位名錄”中的企業(yè),在市中行信譽優(yōu)良。因此,市中行在適當審查開證文件后,認為進口公司的開證申請符合開證條件,在此情況下開出201號信用證。實際上,劉某在委托進口公司開證前,也曾找過其他公司,因不符合市中行的開證要求而未做成。可見,市中行認真履行了其審查開證的工作,如果沒有進口公司以其名義申請并提交符合要求的申請文件,市中行不會開出201號信用證。因此,市中行的開證行為是完全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
(2)進口公司認定市中行王某明知無基礎貿易合同關系缺乏充分有效的證據,卻開立信用證涉嫌信用證詐騙。市公安局的審訊材料中相互矛盾,王某的供述前后不一致,致使無從得出結論性意見。而作為一般審單員,以適當的謹慎審查進口公司的開證申請文件,恰恰可以從進口合同判斷存在基礎貿易關系。不僅如此,從市中行開立信用證的程序來看,王某只是市中行審查開證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其審查開證材料后,還須結算科科長以及分管行長的審查并同意后方可開出信用證。而已經證實的事實是國際結算科科長隋某及市中行分管行長并不知是無基礎貿易合同關系。因此,市中行是在合理審查開證申請文件、并認為有基礎貿易關系的情況下,為進口公司開出201號信用證。
綜主所述,市中行審查開證申請文件并開出信用證的行為符合法律規(guī)定及進口公司在市中行的開證慣例,是合法有效的。
(二)信用證欺詐例外并不導致開證合同必然無效
在本案庭審中,進口公司以基礎貿易合同關系中存在欺詐來對抗開證合同法律關系,否定其在信用證墊付關系中的合同義務。筆者認為,這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
首先,根據信用證的獨立抽象性原則,信用證獨立于基礎貿易合同或其他合同,即不得以基礎貿易合同關系的履行和爭議去影響其他信用證法律關系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這種設置的目的是通過銀行的介入,由銀行信用取代買方的商業(yè)信用,由銀行負第一性付款責任,承擔買方的信用風險,解除賣方的顧慮,為國際貿易提供保證。UCP500第3條的規(guī)定及最高人民法院于1989年6月12日的《全國沿海地區(qū)涉外、涉港澳經濟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都確認了這一原則。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當事人無權以基礎貿易合同中的爭議抗辯信用證合同關系的效力與履行。
篇2
一、基本原則
(一)本規(guī)定中的遠期信用證是指所有非即期信用證。
(二)各行辦理遠期信用證業(yè)務,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外匯管理和利用外資政策,并具有真實的商品交易背景。
(三)各行必須嚴格審查開證申請人的資格。開證申請人必須是“對外付匯進口單位名錄”中的在冊單位;不在冊單位以及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列入“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真實性的進口單位名單”的單位申請開證,憑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備案表辦理。
(四)各行辦理遠期信用證業(yè)務,必須嚴格審查開證申請人的資信狀況和償付能力。
1.對于委托中國銀行辦理遠期信用證業(yè)務的客戶,應為其核定開立遠期信用證的最高授信限額。
2.為無授信額度客戶開證,以及超過前款規(guī)定的客戶最高授信限額開證,必須收取100%保證金;保證金必須專戶管理,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五)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分行辦理以下遠期信用證業(yè)務必須上報總行,經總行授權后方可對外開證:
1.開立360天以上(含360天以及修改展期后累計展延付款天數與原證付款天數之和超過360天)的遠期信用證;開證前報當地外匯管理部門逐筆審批。
2.單筆金額在500萬美元(含500萬美元)以上的遠期信用證。
(六)開立一年期以上的遠期信用證屬資本項目;開立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遠期信用證余額納入外債統計之內,但不占用外匯短期貸款指標。
(七)各行辦理遠期信用證業(yè)務,必須嚴格遵守國際慣例和有關規(guī)定,對已承兌的信用證項下匯票負有不可抗辯的付款責任。
(八)開證申請人在中國銀行承兌到期時不能履行付款責任的,所需付匯資金應區(qū)別以下兩種情況處理:
1.憑信貸部門出具的備用信貸或其他類似的書面證明文件辦理開證的,由信貸部門貸款支付并負責事后管理;
2.憑國際結算部門授信開證的,由國際結算部門按規(guī)定墊款支付并負責事后管理。
(九)凡開證申請人和保證人由于破產、關閉等原因無法償還銀行墊款的,應依法處理抵押物。經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商定,若處理抵押物仍不足彌補銀行墊款,其不足部分確為損失的,經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jiān)察專員辦事機構審查批準后,在“營業(yè)外支出?非常損失”中列支。
二、遠期信用證的審批
(一)凡需報總行審批的遠期信用證業(yè)務,總行直屬分行一律以行發(fā)文上報總行并附合規(guī)性文件。如因時間緊迫以傳真報批者,事后需補寄文件正本或復印件。以便函報批者,總行將不予處理。
(二)凡與項目有關的用于成套設備進口的信用證應嚴格按照貸款的審批程序進行審查,并落實項目的配套資金。
(三)如系中國銀行貸款提供信用證項下付款資金或項目配套資金者,一律先由各行信貸部門按規(guī)定對項目進行審查。
(四)凡以分行授信額度作為信用證項下保證條件者,必須提供以分行名義出具的正式授信文件。
(五)除本條(六)、(七)規(guī)定的情況外,遠期信用證報批需以下合規(guī)性文件:
1.與項目有關的成套設備進口。
(1)按照總行中銀信管[1997]92號文中關于“固定資產貸款審批規(guī)范格式要求”辦理,同時還須附以下文件:
(2)有關部門進口許可批準文件(如系需進口許可的商品);
(3)進口合同的相關條款(如系進口,需附協議);
(4)信用證申請書;
(5)信用證草本;
(6)其他合規(guī)性文件。
2.其他商品進口。
(1)按照總行中銀信管[1997]92號文中關于“流動資金貸款審批規(guī)范化格式要求”辦理,同時還須附以下文件:
(2)有關部門進口許可批準文件(如系需進口許可的商品);
(3)進口合同的相關條款(如系進口,需附協議);
(4)信用證申請書;
(5)信用證草本;
(6)其他合規(guī)性文件。
(六)如系中國銀行貸款提供遠期信用證項下付款資金,報批需附以下合規(guī)性文件;
1.中國銀行同意為該筆業(yè)務提供貸款的正式文件;
2.有關部門進口許可批準文件(如系需進口許可的商品);
3.進口合同的相關條款(如系進口,需附協議);
4.信用證申請書;
5.信用證草本;
6.其他合規(guī)性文件。
(七)若開證申請人在申請開證時已向中國銀行繳納100%信用證項下付款資金,報批需附以下合規(guī)性文件:
1.全額開證保證金入賬證明;
2.有關部門進口許可批準文件(如系需進口許可的商品);
3.進口合同的相關條款(如系進口,需附協議);
4.信用證申請書;
5.信用證草本;
6.其他合規(guī)性文件。
(八)總行直屬分行轄內行的遠期信用證開證權限1.總行直屬分行轄內行的遠期信用證單筆開證權限由各行確定并報總行國際業(yè)務部備案。轄內行的開證權限必須低于總行對各直屬分行的授權。
2.轄內行不得開立付款期限超過180天(含180天以及修改展期后累計展延付款天數與原證付款天數之和超過180天)的遠期信用證,超過其權限者,必須按本條的規(guī)定附所需合規(guī)性文件報總行直屬分行審批。
3.凡經總行批準后開立的遠期信用證,應將信用證執(zhí)行情況及時上報總行。
三、遠期信用證的統計和報告
(一)總行直屬分行應將轄內遠期信用證業(yè)務匯總后填報銀統113表銀行遠期信用證業(yè)務統計表和銀統114表銀行信用證項下銀行墊款情況統計表,于每年1月15日及7月15日前報至總行國際部。
(二)總行直屬分行應在每半年一次的工作報告中分析遠期信用證業(yè)務狀況及主要指標(見附二、附三)。
(三)總行對遠期信用證業(yè)務實行余額管理,并將于每年初向各行下達遠期信用證余額指標。
(四)信用證項下發(fā)生涉及金額在100萬美元以上(含100萬美元)的重大糾紛、重大案件以及嚴重越權與違規(guī)情況,各行要及時報告中國人民銀行和總行國際業(yè)務部。
(五)以前文件凡與本規(guī)定相抵觸者,以本規(guī)定為準。
(六)各行應依據本通知的各項規(guī)定,制定轄內的遠期信用證管理規(guī)定。
附:二
銀行遠期信用證業(yè)務統計表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制定
銀統113表
年 月 日 單位:萬美元
-------------------------------------
| | 本 期 發(fā) 生 |期末未付款余額|
| 項 目 |-------------|-------|
| |筆數|開證金額|收取保證金|筆 數|金 額|
|-------------|--|----|-----|---|---|
| 遠期信用證 | | | | | |
|-------------|--|----|-----|---|---|
| |180天以下 | | | | | |
|其|-----------|--|----|-----|---|---|
| |180(含)~360天| | | | | |
|中|-----------|--|----|-----|---|---|
| |360天(含)以上 | | | | | |
-------------------------------------
注:報告期分為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和1月1日至12月31日。
報送中國人民銀行時間相應為7月31日以前和1月31日以前。
附:三
銀行信用證項下銀行墊款情況統計表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制定
銀統114表
年 月 日 單位:萬美元
---------------------------------
| | 本期發(fā)生 | 期末余額 |
| 項 目 |-------|-------|
| |筆 數|金 額|筆 數|金 額|
|---------------|---|---|---|---|
| 信用證項下銀行墊款 | | | | |
|---------------|---|---|---|---|
| 其中:已轉入貸款 | | | | |
|---------------|---|---|---|---|
| |180天以下 | | | | |
|墊款|------------|---|---|---|---|
| |180(含)~360天 | | | | |
|時間|------------|---|---|---|---|
| |360天(含)以上 | | | | |
---------------------------------
注:1.本表中“已轉入貸款”指信用證項下銀行墊款已轉入銀行信貸。
2.對于單筆墊款金額超過100萬美元或墊款超過兩年的要逐筆列出發(fā)生
篇3
引言
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跟單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買賣雙方互不信任的矛盾,提供貿易便利化諸多功能。特別是信用證獨立性特點更是信用證發(fā)揮其功能的重要特征。國際商會600號出版物《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PC600)對跟單信用證的獨立性的定義主要體現在第四條:“就其性質而言,信用證與可能作為其開立基礎的銷售合同或其他合同是相互獨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證中含有對此類合同的任何援引,銀行也與該合同無關,且不受其約束。因此,銀行關于承付、議付或履行信用證項下其他義務的承諾,不受申請人基于與開證行或與受益人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任何請求或抗辯的影響。受益人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利用銀行之間或申請人與開證行之間的合同關系”。為進一步說明信用證獨立性,第五條界定了銀行處理信用證業(yè)務是一種純粹的單據業(yè)務,“而不是單據可能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履約行為”,割斷了信用證可能連帶的其他業(yè)務。信用證獨立性使之擺脫了信用證形成的基礎關系的羈絆,信用證在很大程度上可封閉自行運行,但其關聯因素是存在的。這些關聯因素減弱了信用證獨立封閉運行的效力,并且這種弱化的作用可能還會加強。顯然任何一個系統不可能是真正意義的封閉的系統,因此對這些因素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加準確地把握信用證獨立性特點,進一步發(fā)揮信用證這種付款方式在國際貿易中促進成交、保障交易安全的作用。
信用證關系鏈條的法律關系
在《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PC600)中,對于信用證有關聯的關系首要的是買賣雙方的合同關系,它是信用證開立的一個基礎。信用證獨立性表現在其一旦開出,就有其獨立效力,不受其他契約關系的管制,特別是對買賣雙方的合同關系的排斥最為明顯。但其關聯性表現在信用證開立的基礎是買賣雙方的合同,沒有這個合同(不一定是書面紙質合同),信用證開立是無源之水。
另一個契約關系是開證申請人與開證銀行的關系。這個關系也是一個基礎的關系,盡管《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PC600)以隱含的方式在第五條中進行表述,將它稱為“其他合同”。這個契約關系確立的證據是開證申請人的開證申請書。開證申請人在申請書中承認開證行在《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PC600)的條件下獨立審單的地位,同意開證銀行依照上述慣例和銀行有關規(guī)定給付價款,并承諾按申請書的約定贖取單據。這也是信用證得以開立的基礎。
第三個關系是開證銀行和收益人(賣方)的關系,這個關系由信用證來確定,其受關注度最高。信用證開出和送達受益人后,受益人并不能對它直接施加影響。換言之,受益人如對信用證約定的義務或者責任有異議,不直接向開證行提出要求,只能向開證申請人交涉,由開證申請人向開證行提出修改。這個關系是整個信用證利益鏈中重要的一環(huán),信用證關鍵的業(yè)務都集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
信用證獨立性體現在一旦信用證開立,即與它賴以開立的基礎關系脫離—這個基礎關系指買賣合同關系和開證申請關系—銀行有條件的付款承諾在條件成立時生效,不管合同和開證申請書約定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是否得到履行。
信用證獨立性弱化因素
信用證的獨立性是信用證得以廣泛使用的保障。試想如果信用證干預因素很多,干預效力強大,其保障有條件付款的功能就會下降,推動貿易的作用就會弱化。但信用證獨立性也不是絕對的獨立性,只是影響它的因素是具有前置性而已。影響信用證獨立性的前置因素在信用證開出以后不再約束信用證的效力,顯然,這些因素指買賣合同和開證申請書構建的法律關系。實踐中人們可以在信用證開出之前,通過在合同和開證申請書中準確反映自己的意思表示,構成對信用證的有效限定,使信用證更好地服務于當事人。
信用證獨立性弱化主要指信用證有條件的付款在這些條件表面成立的前提下未能獨立生效,在其他關聯因素的干預阻礙下,銀行未能及時履行或者完全不能履行付款義務。這種干預可能弱化和破壞信用證的獨立性,但可能卻因此保護善意的當事人。
一個最大的可能是開證申請人(通常是進口人)根據合同履行質量直接要求銀行止付。在國際貨物貿易操作過程中,買方發(fā)現賣方未能履約或只是部分履約,在這種情形之下,買方作為信用證開證申請人可能直接向開證人(銀行)提出止付要求。顯然,這是違背信用證獨立性原則的。如果有證據表明持票人有欺詐行為或者應付對價而未付對價,銀行是否還要堅持信用證獨立性原則履行付款?實踐中完全不受開證申請人影響的開證人(銀行)是不存在的。如果開證人完全不關注開證申請人的訴求,開證申請人可能會以犧牲信用和合作關系乃至承擔全部的有限責任來對抗,這時開證人再通過法律進行救助顯然成本不菲。
另一個可能是法院或其他國家機關通知止付。由于信用證受益人(出口人)未能完全履行銷售合同的義務和責任,開證申請人可能通過法院主張權益和進行財產保全。我國有關票據糾紛的若干規(guī)定對票據債務人向持票人抗辯給予支持的情形也是存在的。如持票人(信用證受益人)與票據債務人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并且不履行約定義務的,票據債務人以拒付抗辯,法院應給予支持。除了法院之外,國家稅務機關根據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信用證獨立性也有干擾,向銀行發(fā)出止付通知阻止銀行付款的案例時有發(fā)生。有些學者認為,稅務部門的止付行為是基于“稅收優(yōu)先原則”,這個原則大于信用證獨立性原則,他們力挺止付行為的合法性。盡管上述止付行為的有效性可能發(fā)生在完成復雜的程序之后,但對信用證獨立性是一種破壞。這種破壞一方面可能保護善意的當事人,如信用證開證申請人,使他們不至于由于賣方(一般是持票人)過失或非法行為蒙受損失;另一方面它可能造成銀行信用降低,信用證不被接受的可能性增加。
第三種可能是技術問題造成止付。信用證受益人(持票人)作為善意持票人的性質沒有變化,僅因為向銀行提交的單據存在不符點遭到銀行拒付,這種拒付行為可能使交易和結算成本加大。如果這部分成本加大,銀行可能會自己否認信用證獨立性,即可能會向開證申請人征詢意見是否接受存在不符點的單據。這等于在信用證獨立封閉運行的系統中開了一個口子,開證申請人的意見可以從這個口子輸送進來。這種現象反映信用證自身的其他特點挑戰(zhàn)了它的獨立性。比如信用證結算可靠、快捷、經濟的功能發(fā)揮與信用證獨立性的要求有矛盾時,銀行可能會在信用證獨立性方面作出讓步,以降低其獨立性為代價換取其他功能。
信用證獨立封閉運行應該是在比較充分地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的基礎上運行,不存在完全的絕對的獨立性。各種關聯因素不斷形成對信用證獨立性的沖擊,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用證的獨立性。信用證的使用也不是越獨立越好,信用證獨立性和信用證本身一樣都具有工具性,這類工具就是以服務信用證存在為目的的。
信用證獨立性弱化趨勢
隨著銀行業(yè)使用信用證支付工具能力的提升,信用證獨立性有弱化和降低的趨勢。信用證使用將要呈現的一些轉變,證明信用證獨立性弱化不可避免。第一個變化是銀行由機械使用信用證向靈活應用轉變。這種機械和僵化地使用信用證,一味強調信用證獨立性,置經濟環(huán)境變化于不顧的觀念和做法既不符合銀行的利益也不符合信用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機械地堅守信用證獨立性原則可能還給信用證詐騙留下可乘之機,還可能給銀行職員在操作業(yè)務中片面重視單據表面真實,推擋業(yè)務過錯留下借口。銀行沒有專業(yè)能力處理銀行專業(yè)之外的業(yè)務或者銀行業(yè)務專一才能專業(yè)的觀點也會被修改,代之于專業(yè)和綜合的業(yè)務發(fā)展方向。信用證使用的靈活性變化是銀行信用證業(yè)務水平提高使然:不懂業(yè)務和業(yè)務不熟悉都會使銀行職員裹足不前,而不敢嘗試任何形式的靈活性變化。
第二個變化是銀行處理信用證業(yè)務特別是保證信用證的獨立性的業(yè)務,依據的法規(guī)由模糊向清晰轉變。這種變化倍受信用證利益相關者特別是開證人的歡迎。參與國際貿易各國在這個方面開發(fā)程度不同,對信用證獨立性的界定主要還是以國際慣例《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PC600)為指導,輔以各國銀行業(yè)法規(guī)。信用證獨立性得以成立的具體情形的界定仍然比較模糊。由于信用證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和信用證詐騙案例上升,清晰定義信用證獨立性使用的具體情形,有利于維護信用證可靠、便捷、經濟、安全等功能。
第三個變化是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國際慣例將會演變成型。在這里不得不提美國的一個經典案例—1941年美國紐約州最高法院受理Sztejin V. J. Henry Schroder Banking Company 一案。在該案中,銷售合同約定的標的物為50箱豬鬃,但賣方所提供的實際貨物是顯然與合同標的物不符的牛毛。在賣方制作和提交的單據與信用證要求無不符點的情況下,原告(開證申請人)根據合同請求法院頒發(fā)禁令,阻止銀行支付信用證下的貨款。法院判決認為,銀行在信用證下的付款義務獨立原則不能延伸用來保護惡意的賣方,裁定禁止銀行付款。該案開了欺詐使銀行免除信用證下的付款承諾的先例,被總結為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為后來制定的美國統一商法典所確認。自從該案判決之后,影響深遠。盡管各國法律制度不同,但這個案例形成的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已被西方的一些國家援用。應該說其發(fā)展演變的步伐不會停止,在不遠的將來,完全有可能進入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如果一個包含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信用證使用的國際慣例形成,這將意味信用證獨立性原則在新的信用證制度上運行。銀行之外的信用證利益相關者對信用證獨立性的挑戰(zhàn)變成有慣例可依,信用證封閉運行弱化,但整體功能卻得到強化。
結論
信用證獨立性本意是捍衛(wèi)信用證這一國際貿易有效的結算工具的地位,信用證這個特點使它一旦開出和投入使用,就與它的基礎關系—買賣合同關系和開證申請人和開證人(銀行)關系脫離,信用證自身在封閉的系統中運行。這種獨立性不斷受到信用證利益相關者的沖擊:開證申請人可能會根據買賣合同執(zhí)行情況要求銀行或者開證人停止支付;法院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可能根據當事人的訴求或者自身的要求通知銀行止付;在技術層面上,比如其中的當事人(受益人)交單不符,銀行還可能跳出封閉運行的圈子,征詢開證申請人是否接受有不符點的單據,而后執(zhí)行兌付。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信用證獨立性,使信用證獨立性降低和弱化。值得人們思考的是信用證也不是越獨立越好,信用證制度全面考慮各個相關因素,平衡信用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信用證在一個既封閉又開放的系統運行,它全面的功能才能有效發(fā)揮。一些變化趨勢意味著其他因素對信用證獨立性的挑戰(zhàn)得到承認,這些趨勢包括銀行作為信用證核心利益方,在處理信用證業(yè)務時由機械轉變?yōu)殪`活,信用證獨立性的規(guī)定由模糊轉變?yōu)榍逦倚庞米C欺詐例外原則將逐步演變成為國際慣例,為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提供便利。信用證的獨立性雖然弱化,但它提供的整體功能卻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2007修訂本),國際商會第600號出版物(UCP600)[EB/OL].百度文庫.,2012-2-7
2.程廣華,居松南.基礎貿易合同對信用證的干預分析[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0)
篇4
× × 銀行:
我單位申請對在規(guī)行開立的____號信用證做第____次修改。
本次信用證修改通知方式:信開通知 電開通知
原證金額:_____
原證受益人:_____
我單位業(yè)務編號:_____
我單位和同號:_____
本次修改包括以下內容:
1.
2.
3.
4.
5.
6.
7.
原證其他條款不變。
聯系人:
電 話:
申請人簽章
注:本申請書一式三聯,第一聯受理回單;第二聯修改依據;第三聯修改存查。用途及聯次應分別印在“信 用證修改申請書”右端括弧內和括弧與編號之間。
信用證修改申請書二:
編號: 年 字 號
致: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行
現我司因業(yè)務需要,依據我司與貴行簽署的編號為________ ___ __的《授信額度協議》/《授信業(yè)務總協議》及其“附件1:用于開立國際信用證”和編號為 的《開立國際信用證申請書》/《開立國際信用證合同》,向貴行申請修改由貴行開立的編號為 的信用證。由于此產生的權利義務,均按照前述協議及其附件/合同、申請書和本申請書的約定辦理。
第一條 信用證的修改內容
信用證的修改內容見隨附英文。
第二條 增加保證金
我司將通過以下第 種方式向貴行交付本筆業(yè)務下增加的保證金:
1、在本申請書被貴行接受之日起 個銀行工作日內通過 交納。 2、授權貴行直接從我司賬戶(賬號: )中扣收。 3、其他方式: 。
保證金補交金額為(幣種) (大寫) ,(小寫) 。
第三條 費用
我司將按時向貴行支付因本申請書項下信用證修改而產生的有關費用,該費用的計收依據、標準和方式等按貴行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我司將通過以下第 種方式支付上述費用:
1、在本申請書被貴行接受之日起 個銀行工作日內通過 交納。 2、授權貴行直接從我司賬戶(賬號: )中扣收。 3、其他方式: 。 對于提交此申請書時不能預見、在信用證修改后發(fā)生的應由我司承擔的費用(包括受益人拒絕承擔的銀行費用),我司將以與上述相同的方式向貴行支付。
申請人: 有權簽字人: 年 月 日
擔保人意見:(備注:適用于因修改而加重申請人債務的情形,若不適用則刪除)
我司同意上述申請人即 就該信用證向貴行提出的修改,并茲確認在該信用證修改后繼續(xù)依據編號為 的《 合同》的約定向貴行承擔擔保責任。
擔保人: 有權簽字人: 年 月 日
銀行意見: 有權簽字人/經辦人: 年 月 日
信用證修改申請書三:
to致: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branch分(支)行
date日期:
credit no.信用證號
amendment no.修改次數____
issuing date開證日期
amount金額(currency and figures,幣種及金額小寫)
please amend the above-mentioned credit as follows請將上述信用證修改如下:
(please mark “×” in where appropriate 請于適當處在內劃“×”)
shipment date extended to裝期展至 (month月) (date日) (year年);
expiry date extended to 效期展至 (month月) (date日) (year年);
amount increased by金額增加 to至 ;
amount decreased by金額減少 to至 ;
other instructions其他指示:
all other terms and conditions remain unchanged.所有其他條款不變。
banking charges related to this amendment are for account of 本次修改的銀行費用的承擔者為
beneficiary受益人 applicant申請人
篇5
據了解,進口押匯有三種類型,第一種,信用證單據的押匯進口商根據信用證的要求,將信用證上面所列的各種單據和信用證交給銀行進行短期借款,實際上就是用信用證的單據抵押給銀行。第二種,遠期信用證承兌的押匯。進口商的遠期信用證業(yè)務,得到開證銀行承兌通知,進口商利用遠期信用證的承兌通知,向銀行申請短期借款。第三種,遠期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用遠期銀行承兌匯票作為抵押品的短期借款。
進口押匯是短期融資,押匯幣種為付款幣種,期限一般不超過90天,90天以內的遠期信用證,其押匯期限與遠期期限相加一般不得超過90天。進口押匯利率按銀行當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收。押匯百分比、押匯期限等由銀行按實際情況決定。一般情況下,銀行的收費標準是,企業(yè)做進口押匯日即為起息日,按實際押匯天數計收。不能按期償還押匯本息的企業(yè),需要辦理展期的,須提前15天向銀行提出申請,經銀行審批同意后方可展期。在未辦妥手續(xù)前,從逾期之日起,按實際墊款天數,在原利率的基礎上上浮20%至30%向企業(yè)計收罰息。
企業(yè)進口押匯的好處,其一可以減少資金占壓。企業(yè)在辦理進口開證、進口代收后做進口押匯,等于完全利用銀行的信用和資金進行商品進口和國內銷售,不占壓任何資金即可完成貿易、賺取利潤。其二,進口押匯可以使企業(yè)優(yōu)化資金管理。如企業(yè)在到期付款時遇到更好的投資機會,且該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高于貿易融資的利息成本,使用進口押匯,既可保證商品的正常購買、轉售,又可同時賺取投資收益,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此外,從匯率風險防范的角度看,進口押匯可以通過推遲企業(yè)購匯時間,避開匯率的高點,先由銀行墊付資金對外付匯,待匯率下跌時再購匯歸還銀行本息,從而降低購匯成本。
目前,許多企業(yè)利用進口押匯成功進行了融資。以下是某企業(yè)利用進口押匯規(guī)避匯率風險的成功案例:某進口企業(yè)A公司于某年2月15日需對外付匯100萬歐元,進口合同確定的歐元兌人民幣匯率為993.8/100,付匯當日匯率為1007.6/100,是近期最高點。企業(yè)財務人員通過查看近1個月以來的匯率走勢,發(fā)現歐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區(qū)間為983.2/100至1007.6/100,而且波動劇烈,因此決定辦理進口押匯融資業(yè)務,先行付款,待利率回調時再買入歐元,歸還銀行貸款。經過分析,銀行歐元月利率為2.67%o。企業(yè)辦理了一個月期限的全額進口押匯,利息為2666.67歐元,到3月lO日歐元匯率下調至990.8/100,企業(yè)立即買進100.266667萬歐元,共支付人民幣993.44萬元,較直接購匯付匯節(jié)省人民幣100×1007.6/100-993.44=14.16萬元人民幣。
多家銀行開展
進口押匯業(yè)務
目前,國內多家銀行都開展了進口押匯業(yè)務。據中國工商銀行介紹,工行應進口商B公司的申請開立了金額為500萬美元的即期信用證。信用證項下單據到達后,B公司向工行提出進口押匯申請。經審查,所到單據為信用證項下全套物權單據,且完全符合信用證的要求。B公司系工行貿易融資重點客戶,工行為其核有1000萬美元的進口押匯客戶授信額度,按工行規(guī)定可直接辦理此筆業(yè)務,無須進行信貸審查。在此情況下,B公司向工行出具了信托收據,并與工行簽定了進口押匯協議。辦妥上述手續(xù)后,工行放單給B公司,并先行對外付款。
據了解,企業(yè)在工行申請進口押匯應當具備以下條件:進口押匯申請人應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有權從事進出口業(yè)務的企業(yè);在工行開有人民幣或外匯賬戶,在工行辦理較大份額的國際結算業(yè)務和信貸業(yè)務,且國際結算信用記錄良好,在工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辦理的開證業(yè)務均能按時付匯,沒有墊款、無理延付、逾期貸款、逃廢債務等不良記錄。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辦理進口押匯:非全套物權單據;經銀行審核,單證不符;進口貨物為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商品;其他不適合進口押匯的情況。
企業(yè)向工行提出進口押匯申請時,應提交以下文件:進口押匯申請書;信托收據;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務報表,如企業(yè)首次向銀行提出進口押匯申請,應提交最近兩年的財務報表;銀行認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中國銀行對進口押匯業(yè)務提出了如下規(guī)程:一、中行與企業(yè)簽訂進口押匯合約書,押匯期限不超過90天。二、中行只辦理信用證項下的進口押匯業(yè)務,并考慮進口商品的國際國內行情、信用證條款的合規(guī)性等方面因素,進口押匯須逐筆申請。三、企業(yè)歸還進口押匯融資本息后即恢復相應的信托收據額度或開證額度。
企業(yè)在中行辦理進口押匯的具體手續(xù)有:申請企業(yè)應先同中行簽妥《進口押匯總質押書》;提供相應的擔保、質押或第三者擔保;每筆具體融資,企業(yè)應另向中行提供《進口押匯申請書》;由企業(yè)提供注冊、經營、財務情況有關資料,作為中行融資審核的依據;押匯申請批準后,中行憑企業(yè)填寫的借款借據出賬對外付款;押匯到期,企業(yè)應將押匯本息歸還中行;逾期押匯款項,中行保留追索權。
中國建設銀行對進口押匯企業(yè)的具體要求:一、申請人的條件:在銀行辦理國際結算1年以上的基本客戶;在銀行開有人民幣或外匯賬戶;信譽良好、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沒有逾期貸款等不良業(yè)務記錄。二、禁止辦理押匯的情形:非全套物權單據;即期信用證項下,經銀行審核單據,單據中有較嚴重的問題或其他不符合信用證付款條件的;進口貨物在國內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商品;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有逾期貸款不良記錄者。三、進口押匯最高金額不超過境外銀行來單索匯金額。押匯利率按外匯流動資金貸款利率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即期進口押匯期限一般不超過90天,最長120天。遠期進口押匯期限最長不超過90天。
篇6
二、信用證的定義
根據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解釋,信用證(LetterofCredIT,L/C)是指由銀行(開證行)依照客戶(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動,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條件下,憑規(guī)定單據:(1)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的人進行付款,或承兌和(或)支付受益人開立的匯票;或(2)授權另一銀行進行該項付款,或承兌和支付匯票;或(3)授權另一銀行議付。簡言之,信用證是一種銀行開立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
三、信用證的特點
根據信用證的定義可以看出其具備三大特點,具體如下所列:
1.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由開證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付款的保證。當信用證開出后,開證銀行即為第一付款人,并且開證行對受益人的責任是一種獨立的責任。
2.信用證是一種自足的文件:信用證的開立市以買賣合同作為依據,但一經開出,就成為獨立于買賣合同的另一種契約,不受買賣合同的約束。
3.信用證是一種單據的買賣:信用證開出后,其支付的原則為單證嚴格相符,要做到單、證一致和單、單一致。
四、信用證的作用
信用證是國際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證業(yè)務集結算和融資為一體,為國際貿易提供綜合服務,對進出口商及銀行都有積極作用。
1.對出口商的作用。(a)憑單取款。只要出口商提供的單據符合單、證一致和單、單一致,即能取得貨款,有較為安全的保障。(b)外匯保證。在進口管制和外匯管制嚴格的國家,進口商要向本國申請外匯得到批準后,方能向銀行申請開證,出口商如能按時收到信用證,說明進口商已得到本國外匯管理當局使用外匯的批準,因而可以保證出口商履約交貨后,按時收取外匯。
(c)資金融通。出口商在交貨前,可憑進口商開來的信用證作抵押,向出口地銀行借取打包貸款,用以收購、加工、生產出口貨物和打包裝船;或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證后,按規(guī)定辦理貨物出運,并提交匯票和信用證規(guī)定的各種單據,作押匯取得貨款。這是出口地銀行對出口商提供的資金融通,從而有利于資金周轉,擴大出口。
2.對進口商的作用。(a)保證取得代表貨物的單據。在信用證方式下,開證行、付款行、保兌行的付款及議付行的議付貨款都要求做到單證相符。都要對單據表面的真?zhèn)芜M行審核。因此,可以保證進口商收到的是代表貨物的單據,特別是提單,它是貨物所有權的憑證。(b)保證按時、按質、按量收到貨物。進口商申請開證時可以通過控制信用證條款來約束出貨的時間、交貨的品質和數量,如在信用證中規(guī)定最遲的裝運期限以及要求出口商提交由信譽良好的公證機構出具的品質、數量或重量證書等,以保證進口商按時、按質、按量收到貨物。(c)提供資金融通。進口商在申請開證時,通常要交納一定的抵押保證金,如開證行認為進口商資信較好,給予一定的信用額度,進口商就有可能在少交或免交抵押保證金的情況下履行開證義務。3.對銀行的作用。開證行接受進口商的開證申請,即承擔開立信用證和付款的責任,這是銀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的保證。所以,進口商在申請開證時要向銀行交付一定的押金或擔保品,為銀行利用資金提供便利。此外,在信用證業(yè)務中,銀行每做一項服務均可取得各種收益,如開證費、通知費、議付費、保兌費、修改費等各種費用。
五、信用證的風險
信用證是基于商業(yè)信用、銀行信用的支付方式,它在促進貿易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風險。
1.出口商面臨的風險。(a)因合同與信用證有關貨物描述不一致遭拒付。如果出口商提交的單據按照合同規(guī)定描述而與信用證中的不同,也就是單證不符,或是單據間互相矛盾,也就是單單不符,銀行都有理由拒付。(b)進口商提供假信用證騙取出口貨物。所謂假信用證,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進口商故意偽造或冒用銀行名義開立的信用證;二是進口商伙同資信不良銀行開立的信用證。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都是進口商詐騙行為的工具,如不能及時識破,將給出口商帶來極大危害。(c)軟條款信用證。所謂軟條款信用證,是指非善意的開證申請人(進口商)在開立信用證時,故意設置若干隱蔽性的陷阱條款,以便在該信用證運轉時使受益人(出口商)完全處于被動的境地,而開證申請人或開證銀行則有權隨時單方面解除付款責任的信用證。申請人設置這種軟條款的目的在于將主動權單方面地掌握在手中,以此來詐取受益人的質量保證金之類的款項。軟條款信用證欺詐具有極強的隱蔽性,由于它是真證,不同于偽證,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詐騙甚至有些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再加上它形式變化多樣,主要包括暫不生效條款、苛刻條款、相互矛盾條款等,如果出口商對其認識不夠或是掉以輕心,很容易落入陷阱。
2.進口商面臨的風險。(a)貨物品質難以保證。由于信用證支付是一種單據買賣,銀行只關心單據的完整和表面的真?zhèn)?并不關心買賣合同和貨物的好壞,只要出口商提供了完整、準確的單據,且做到單證相符,單單相符銀行就會對出口商付款。因此,如果出口商信譽較差,用假貨或品質低于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欺騙進口商,則使用信用證結算并不能保證進口商的收貨安全,需要耗費時間經歷通過商檢機構解決。(b)進口商的權益受到限制。進口商申請開證時在開證行填寫的格式化的開證申請書是銀行統一的固定格式,進口商沒有修改的權利,并且申請書的內容以保護銀行的權益為主,進口商的權益得不到完全保護,使進口商面臨可能來自銀行的風險,如申請書中的一些銀行免則條款,會成為銀行免除責任的保障,從而減少銀行在信用證業(yè)務中可能因失誤所承擔的責任。(c)進口商設置的軟條款,若無明確表示需要銀行審核內容,銀行只負責審核是否存在相關文件,但對內容是否正確無誤不負責任。若進口商開證時要求不嚴格,就會承擔不能拒付的風險。
3.開證行面臨的風險。開證行可能審單不嚴造成損失。在信用證業(yè)務中,開證行承擔第一付款人的責任,要在審單無誤后代進口商先行向出口商付款,如果審單不嚴,進口商拒絕付款贖單,開證行就要承擔因此而造成的損失。
六、風險防范措施
由于信用證本身存在一些風險,因而建立防范措施是必要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提高信用證業(yè)務下各當事人單位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熟練掌握國際貿易慣例;同時慎重選擇貿易伙伴,對其交易對象進行資信調查,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和采取適當的措施。
1.出口商應采取的措施。出口商在繕制或收集單據時必須十分謹慎,要嚴格審核信用證和合同,并按照信用證的規(guī)定制作發(fā)票、裝箱單并從相關部門取得運輸單據、保險單據、檢驗證書、產地證明書等,務必做到完整、準確、及時和整潔。(a)出口商應在開證前盡量與進口商接洽,爭取先對其開立的信用證申請?zhí)崆皩徍?認真核對其有關內容,爭取避免軟條款的出現;另外在收到信用證后嚴格審證,遇到不符條款時,盡快與進口商溝通,促使開證行進行修改。(b)出口商應避免接受將一份正本海運提單直寄開證申請人的條款,因為海運提單通常代表持有人對貨物的所有權,如將一份正本海運提單直寄開證申請人,申請人則很可能以各種借口挑剔單據,拒付貨款,或者干脆將貨物提走。(c)出口商應尋求信用證方式下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以化解和轉移風險。出口信用保險是一國政府為出口商提供的一種非盈利性風險保障制度,目的在于鼓勵,擴大本國商品出口。
篇7
根據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解釋,信用證(LetterofCredIT,L/C)是指由銀行(開證行)依照客戶(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動,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條件下,憑規(guī)定單據:(1)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的人進行付款,或承兌和(或)支付受益人開立的匯票;或(2)授權另一銀行進行該項付款,或承兌和支付匯票;或(3)授權另一銀行議付。簡言之,信用證是一種銀行開立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
三、信用證的特點
根據信用證的定義可以看出其具備三大特點,具體如下所列:
1.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由開證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付款的保證。當信用證開出后,開證銀行即為第一付款人,并且開證行對受益人的責任是一種獨立的責任。
2.信用證是一種自足的文件:信用證的開立市以買賣合同作為依據,但一經開出,就成為獨立于買賣合同的另一種契約,不受買賣合同的約束。
3.信用證是一種單據的買賣:信用證開出后,其支付的原則為單證嚴格相符,要做到“單、證一致”和“單、單一致”。
四、信用證的作用
信用證是國際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證業(yè)務集結算和融資為一體,為國際貿易提供綜合服務,對進出口商及銀行都有積極作用。
1.對出口商的作用。(a)憑單取款。只要出口商提供的單據符合“單、證一致”和“單、單一致”,即能取得貨款,有較為安全的保障。(b)外匯保證。在進口管制和外匯管制嚴格的國家,進口商要向本國申請外匯得到批準后,方能向銀行申請開證,出口商如能按時收到信用證,說明進口商已得到本國外匯管理當局使用外匯的批準,因而可以保證出口商履約交貨后,按時收取外匯。
(c)資金融通。出口商在交貨前,可憑進口商開來的信用證作抵押,向出口地銀行借取打包貸款,用以收購、加工、生產出口貨物和打包裝船;或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證后,按規(guī)定辦理貨物出運,并提交匯票和信用證規(guī)定的各種單據,作押匯取得貨款。這是出口地銀行對出口商提供的資金融通,從而有利于資金周轉,擴大出口。
2.對進口商的作用。(a)保證取得代表貨物的單據。在信用證方式下,開證行、付款行、保兌行的付款及議付行的議付貨款都要求做到單證相符。都要對單據表面的真?zhèn)芜M行審核。因此,可以保證進口商收到的是代表貨物的單據,特別是提單,它是貨物所有權的憑證。(b)保證按時、按質、按量收到貨物。進口商申請開證時可以通過控制信用證條款來約束出貨的時間、交貨的品質和數量,如在信用證中規(guī)定最遲的裝運期限以及要求出口商提交由信譽良好的公證機構出具的品質、數量或重量證書等,以保證進口商按時、按質、按量收到貨物。(c)提供資金融通。進口商在申請開證時,通常要交納一定的抵押保證金,如開證行認為進口商資信較好,給予一定的信用額度,進口商就有可能在少交或免交抵押保證金的情況下履行開證義務。3.對銀行的作用。開證行接受進口商的開證申請,即承擔開立信用證和付款的責任,這是銀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的保證。所以,進口商在申請開證時要向銀行交付一定的押金或擔保品,為銀行利用資金提供便利。此外,在信用證業(yè)務中,銀行每做一項服務均可取得各種收益,如開證費、通知費、議付費、保兌費、修改費等各種費用。
五、信用證的風險
信用證是基于商業(yè)信用、銀行信用的支付方式,它在促進貿易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風險。
1.出口商面臨的風險。(a)因合同與信用證有關貨物描述不一致遭拒付。如果出口商提交的單據按照合同規(guī)定描述而與信用證中的不同,也就是單證不符,或是單據間互相矛盾,也就是單單不符,銀行都有理由拒付。(b)進口商提供假信用證騙取出口貨物。所謂假信用證,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進口商故意偽造或冒用銀行名義開立的信用證;二是進口商伙同資信不良銀行開立的信用證。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都是進口商詐騙行為的工具,如不能及時識破,將給出口商帶來極大危害。(c)“軟條款”信用證。所謂“軟條款”信用證,是指非善意的開證申請人(進口商)在開立信用證時,故意設置若干隱蔽性的陷阱條款,以便在該信用證運轉時使受益人(出口商)完全處于被動的境地,而開證申請人或開證銀行則有權隨時單方面解除付款責任的信用證。申請人設置這種軟條款的目的在于將主動權單方面地掌握在手中,以此來詐取受益人的質量保證金之類的款項。軟條款信用證欺詐具有極強的隱蔽性,由于它是真證,不同于偽證,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詐騙甚至有些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再加上它形式變化多樣,主要包括暫不生效條款、苛刻條款、相互矛盾條款等,如果出口商對其認識不夠或是掉以輕心,很容易落入陷阱。
2.進口商面臨的風險。(a)貨物品質難以保證。由于信用證支付是一種單據買賣,銀行只關心單據的完整和表面的真?zhèn)危⒉魂P心買賣合同和貨物的好壞,只要出口商提供了完整、準確的單據,且做到“單證相符,單單相符”銀行就會對出口商付款。因此,如果出口商信譽較差,用假貨或品質低于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欺騙進口商,則使用信用證結算并不能保證進口商的收貨安全,需要耗費時間經歷通過商檢機構解決。(b)進口商的權益受到限制。進口商申請開證時在開證行填寫的格式化的開證申請書是銀行統一的固定格式,進口商沒有修改的權利,并且申請書的內容以保護銀行的權益為主,進口商的權益得不到完全保護,使進口商面臨可能來自銀行的風險,如申請書中的一些銀行免則條款,會成為銀行免除責任的保障,從而減少銀行在信用證業(yè)務中可能因失誤所承擔的責任。(c)進口商設置的軟條款,若無明確表示需要銀行審核內容,銀行只負責審核是否存在相關文件,但對內容是否正確無誤不負責任。若進口商開證時要求不嚴格,就會承擔不能拒付的風險。
3.開證行面臨的風險。開證行可能審單不嚴造成損失。在信用證業(yè)務中,開證行承擔第一付款人的責任,要在審單無誤后代進口商先行向出口商付款,如果審單不嚴,進口商拒絕付款贖單,開證行就要承擔因此而造成的損失。
六、風險防范措施
由于信用證本身存在一些風險,因而建立防范措施是必要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提高信用證業(yè)務下各當事人單位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熟練掌握國際貿易慣例;同時慎重選擇貿易伙伴,對其交易對象進行資信調查,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和采取適當的措施。
1.出口商應采取的措施。出口商在繕制或收集單據時必須十分謹慎,要嚴格審核信用證和合同,并按照信用證的規(guī)定制作發(fā)票、裝箱單并從相關部門取得運輸單據、保險單據、檢驗證書、產地證明書等,務必做到完整、準確、及時和整潔。(a)出口商應在開證前盡量與進口商接洽,爭取先對其開立的信用證申請?zhí)崆皩徍耍J真核對其有關內容,爭取避免“軟條款”的出現;另外在收到信用證后嚴格審證,遇到不符條款時,盡快與進口商溝通,促使開證行進行修改。(b)出口商應避免接受“將一份正本海運提單直寄開證申請人”的條款,因為海運提單通常代表持有人對貨物的所有權,如將一份正本海運提單直寄開證申請人,申請人則很可能以各種借口挑剔單據,拒付貨款,或者干脆將貨物提走。(c)出口商應尋求信用證方式下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以化解和轉移風險。出口信用保險是一國政府為出口商提供的一種非盈利性風險保障制度,目的在于鼓勵,擴大本國商品出口。
篇8
該意見書認為UCP 500第13條C款關于非單據化條件的規(guī)定旨在根除將非單據化條件并入跟單信用證這種完全錯誤的做法。并指出該做法違背了跟單信用證運作的根本原則,并直接同UCP500第二條、第四條、第五條b款、第十三條a款的規(guī)定相矛盾。該意見書對實踐中有些銀行無視UCP 500第13條C款規(guī)定,仍然開立包含非單據化條款信用證和修改書的行為表示了強烈的不贊成,并重申了銀行的正確做法是依照UCP 500第13條C款的規(guī)定,視該條件為未規(guī)定,并忽略之。
該意見書接著指出:“然而有時信用證中的一項條件與該信用證中規(guī)定的某項單據看來有明顯的關聯,這樣的條件不能被視作為非單據化條件”。該意見書還舉例說明某信用證的一項條件要求貨物原產于德國,如果信用證沒有要求提交原產地證書,那么該條件是非單據化條件,如果信用證要求提交原產地證書,則該項條件不能被視為非單據化條件。
從中可以看出,3號意見書確立了以條件和單據之間的關聯性(linkage)是否明顯(clearly)作為非單據化條件的判斷標準。
2. UCP 600項下3號意見書中確立的認定標準的適用問題
UCP600出臺后,3號意見書中確立的標準是否繼續(xù)適用呢?筆者認為該認定標準不宜繼續(xù)適用。理由如下:
從國際商會的態(tài)度來看,UCP600導言中明確說明4個意見書作為500的附屬文本是不適用于UCP600的。導言中同時說明UCP修訂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評估并吸收包括4個意見書在內的銀行技術與慣例委員會的正式意見的合理內容,而從UCP600第14條H款的表述來看,與UCP500第13條C款基本一致,并沒有吸納1994年3號意見書中的認定標準。由此可以不太精確地推斷UCP600對3號意見書的反對態(tài)度――至少是不支持的態(tài)度。
從實際適用效果來看,3號意見書中確立的認定標準的缺陷在于過于主觀化,什么樣的關聯是明顯的呢?這個問題雖然可以參照行業(yè)慣例或采用專家證人來解決,但就其本質而言畢竟是非常主觀化的標準,和在UCP600中被刪除的“合理時間(reasonable time)”一樣,在實務中是個令人撲朔迷離的問題,容易在信用證各方當事人之間發(fā)生爭議。此后ICC632中R212, R326, R412對非單據化條件問題都有所涉及,但個案處理的模式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實務中的分歧。
二、UCP600――修訂原地踏步,問題懸而未決
2006年修訂通過的UCP600在第三條集中對信用證業(yè)務中的重要概念作了定義,但與UCP500一樣,UCP600同樣沒有對非單據化條件下定義,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UCP600第14條H款對非單據化條件的規(guī)定,與UCP500第13條C款相比,除了表述方式更加通俗化以及對單復數問題的簡化處理外,就其實質而言,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換句話說,UCP600并沒有確立任何界定條件是否單據化的新標準。
2004年,起草小組(Drafting Group)在UCP600第一稿中提供了3個alternatives,作為對UCP500第13條C款的修正。其中ALTERNATIVE 1的規(guī)定更為徹底,完全摒棄了關聯性標準,有望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如果信用證包含了一項條件而未規(guī)定需提交與之相符的單據,銀行將視之為未規(guī)定,并忽略之,盡管該條件屬于信用證中要求提交的某一或某些單據中常見的內容(ALTERNATIVE 1 - If a Credit contains a condition, without stipulating the document to indicate compliance with the condition, banks will deem such condition as not stated and will disregard it notwithstanding that such condition may be one that is normally attributed to appearing on one or more of the stipulated documents.)。
在UCP修訂稿討論過程中,由于各方缺乏對非單據化條件的內涵和構成要素的一致理解,最后各國家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ttees of the ICC)投票的結果是最接近500的Alternative 3,也就是目前UCP600第14條H款的表述。
三、為何含糊――非單據化條件成因分析
綜上所述,ICC對維持條件單據化要求的立場是一貫鮮明的,因為ICC認為這涉及到是否動搖信用證運作根本原則的問題,對于審單時銀行對非單據化條件的處理方法也是明確的,但對于最關鍵的條件是否單據化的判斷標準始終含糊其辭。
1.利益博弈及其妥協性結果
UCP600在非單據化條件問題上的原地踏步,使得實務中已經存在很多年的關于如何認定非單據化條件的爭議得以持續(xù),并可能將繼續(xù)存在很多年。這種令人遺憾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來自勢力強大的國際銀行界的顧慮。
根據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第2條,除非另有明確規(guī)定,開立或修改信用證的申請即意味著授權開證行以必要或適當的方式補充或細化信用證的條款,以使信用證得以使用。開證行擁有的這種補充或細化的權利,換個角度去看,也可能構成一項“注意義務”,即當開證申請人提交的開證申請書中包含非單據化條件時,開證行有責任以適當的方式去提醒開證申請人,盡量減少此類情況的發(fā)生。這種提醒是否構成法律上的義務,本身是存有爭議的,至少從商業(yè)的角度來看,盡職地為申請人利益考慮,是銀行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客戶的必要手段之一。但這種要求開證行承擔的監(jiān)管責任,在銀行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當開證申請人以信件方式提交信用證申請書時,開證行工作人員不得不打印整個文本,在此過程中,非單據化條件常常能夠得到識別和糾正。而目前在線提交信用證申請書的發(fā)展在減輕開證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使得信用證中出現非單據化條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UCP600在這個問題上保持含糊其辭的態(tài)度,便利銀行找到拒付理由,可能是目前銀行業(yè)最希望看到的結果。UCP600沿用500的規(guī)定,使之繼續(xù)保持懸而未決的尷尬境地,這是銀行等信用證各方當事人利益博弈的妥協性結果。
2.非單據化條件之懸而未決體現了信用證交易機制的內在缺陷
站在申請人和開證行的立場上,應推定信用證中所有有關付款條件的條款都是單據化的,都應由受益人以適當方式加以履行并提供相關單證作為供開證行審查的履約證明。因為對于單據化的條件,買方可以通過開證行對單據的審查來了解賣方的履約情況。對于可能被銀行忽略的非單據化的條件,買方很難通過信用證機制來控制和監(jiān)督賣方對該付款條件的執(zhí)行情況,在實務中可能發(fā)生在某些重要付款條件未被充分滿足的情況下,貨款被受益人支取的情況。
篇9
鑒于上述的原因,筆者覺得把信用證課程單獨開設很有必要。精心地進行本課程內容的設置,系統合理地安排教學計劃,積極有效地進行教學測評,可以讓學生系統、準確地掌握信用的相關知識,鞏固進出口貿易的知識點,為學習外貿單證制單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優(yōu)化設置信用證的教學在外貿專業(yè)教學過程成了一個關鍵點。對信用證在外貿單證教學中的優(yōu)化設置具體的建議如下。
一、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設置
1.教學結構總體設計
學生對于信用證知識點的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別制定出在整體教學目的的支配下設定各子教學目標的教學程序,以重點或難點形式完成總目的要求。各子教學目標依次遞進依次完成總目的要求,其模式即:“整體―部分―整體”。根據這一教學設置的原理,制定如下的教學設計。
(1)整體教學。先讓學生對于信用證從整體、直觀上進行了解。這一個初步的階段,不僅要向學生展示的是信用證,同時也要給學生看與信用證配套的全套議付單據。讓學生對信用證的使用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與探究的心理欲望,使學生明白學習信用證的意義,充分明白信用證在現實中的操作,也就是國際貿易結算過程中起到的作用。
(2)分模塊教學。在有了整體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塊重點教學。分別設置三個教學模塊,如圖1所示。
信用證下設的子模塊包括:信用證開證行、信用證開證日期、信用證到期日和到期地點、信用證申請人、信用證受益人、信用證號碼、信用證幣別和金額、信用證最遲裝運日等。
信用證單據條款下設置如下子模塊:發(fā)票、提單、裝箱單、保險單、原產地證書、檢驗證書、裝船通知、受益人證明等。
通過以上設置,層層分開對信用證進行解析,對于信用的每個知識點都做具體講解,能使學生對于信用證的了解細致、完整,為接下來的閱讀、理解完整的信用證打下堅實的基礎。
(3)整合教學。前一個分模塊知識點的教學,教師給學生學習的側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不同信用證的閱讀與理解。通過對不同類型信用證的學習,例如信開與電開信用證,能使學生對基本類型的信用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提高。對于類型不同,格式不一的信用證,能做到心中有數,基本上能做到對信用證的通盤的理解。同時,通過各種類型題目的練習,對信用證的閱讀與理解進行鞏固與提高。
2.教學步驟的優(yōu)化設置
基于學生對信用證知識內容掌握與理解的過程,對本課程建議進行如下設置,如圖2所示。
3.教學知識目標的優(yōu)化設置
優(yōu)化設置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信用證的基本概念。對于初次接觸信用證的學生,對信用證的基本概念的掌握與鞏固很重要。了解信用證的作用與含義,熟悉信用證的當事人,能夠熟練掌握當事人的含義與其中英文的基本表述,這是初步看懂信用證的前提,也為接下來的信用證文本翻譯與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2)信用證的文本翻譯。對基本概念有了了解之后,教師接著是讓學生嘗試進行整篇信用證的文本翻譯,是對前一階段所學知識的鞏固,也是所學知識的提高。同時也為引出下面的條款翻譯做好準備。對于信用證文本的翻譯、理解和分析是掌握信用證業(yè)務操作技能的基礎。只有在此基礎上,進口商才能更加明確信用證各條款的真實含義,正確地填寫開證申請書,清晰地對受益人提出恰如其分的交單要求,而出口商也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國外來證的規(guī)定,明確進口商的要求。
(3)信用證條款翻譯。有了前面對信用證文本翻譯的鞏固,條款翻譯可以說是對信用證翻譯的提高。綜合而全面地涉及信用證中所要用的一些基本的、常規(guī)的以及特殊的文本條款的翻譯。信用證中的匯票、單據條款、附加條款以及銀行條款由于變化繁多,往往成為理解的難點。翻譯時,準確運用信用證術語、完整列出條款的業(yè)務含義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多加操練,才能形成專業(yè)流暢的表達。
(4)信用證閱讀分析。學習了以上三個知識層次之后,接下來就要學習與考查學生對于信用證知識點的理解,加深對信用證學習的程度。學生看得了信用證,但不一定理解其真正的含義。而這一點卻恰恰是以后制單過程中的注意的重點,通過完成相關的閱讀理解、選擇填空,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對信用證有所理解。
(5)填制開證申請書。初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置似乎與信用證的教學關系不大,但要深知,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明白信用證是如何開立出來的。信用證的開立根據是開證申請書,而申請書的開立可以說完成了信用證90%以上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填制信用證開證申請書,往往是通常教學中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恰恰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不僅讓學生明白了信用證的開立具體細節(jié),也同時鞏固了對信用證環(huán)節(jié)的理解。
(6)信用證審核。這一塊教學內容很多時候在外貿單證教學過程被淡化了,一是考慮到其比較難,學生掌握起來不容易,二是考慮單證教學的側重點是制作單據。其實在實際工作中,信用證的審核是制單的前提,許多不符合要求的單據的產生以及提交后被銀行退回,大多是對收到的信用證事先檢查不夠造成的,往往使一些本來可以糾正的錯誤由于審核不及時沒能加以及時地修改。講解的方式、所選的教學內容由簡到難,學生一般都能掌握。
4.教學效果測評的優(yōu)化設置
教學上的合理設置,最終是要通過測試來考評教學效果的。
第一、二階段是必須掌握的基本的內容,所以要求每個學生能牢固地掌握每一個概念,所以采用獨立完成的形式。扎實的知識點的功底是學好信用證的基本,也是關鍵所在。
第三、四階段是信用證知識點的提升,需要學生能基本理解與掌握。讓學生能參考學習資料與輔助工具獨立完成,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次鞏固,讓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與學習的興趣。
第五、六階段是信用證學習的難點,對前面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學好這一知識點,要獨立完成存在一定的難度。采取小組討論、協作完成,同時也起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的作用。
根據以上的考慮,具體把信用證教學效果的測評通過下表進行具體描述。
篇10
2.明確了銀行在單據傳遞過程中要承擔相應的責任。UCP600明確規(guī)定:如果指定銀行確定交單相符并將單據發(fā)往開證行或保兌行,無論指定的銀行是否已經承付或議付,開證行或保兌行必須承付或議付,或償付指定銀行,即使單據在指定銀行送往開證行或保兌行的途中,或保兌行送往開證行的途中丟失。這一規(guī)定強調了開證行的付款責任,有效地避免了銀行以往在傳遞單據方面不夠謹慎而導致單據丟失情況的發(fā)生。
3.拒付后單據的處理。UCP600細化了拒付電中對單據處理的幾種選擇,由原來的兩點增加為四點,其中包括一直以來極具爭議的條款:“拒付后,如果開征行收到申請人放棄不符點的通知,則可以釋放單據。”由此可以認為當受益人明知單據存在不符點,依然要求指定行向開證行寄送單據的情況下,意味著其希望申請人接受不符點并支付款項的意愿。這一規(guī)定將大大降低結算中退單的比例。但如果出口商不愿意給予對方這種權利,可以在交單時明確指示按照慣例中其他選擇來處理。這一條款的出現,符合了現實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減少了由此產生糾紛的可能,并會大大縮短不符點單據處理的周期,使信用證結算方式更具靈活性和吸引力。
4.融資許可條款。UCP600明確了開證行對于指定行進行承兌、做出延期付款承諾的授權,同時允許指定行進行提前買入的授權。這一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保護指定行在信用證下對受益人進行融資的行為。將融資行為合法化并使銀行的權益受到有效的保護。
5.轉讓信用證。UCP600中明確了第二受益人的交單必須經過轉讓行。此條款主要是為了避免第二受益人繞過第一受益人直接交單給開證行,損害第一受益人的利益。如果在實際的業(yè)務中,第一受益人要求全額轉讓,不需支取差價的話,可以要求進口商開立信用證時去除此條款,或在要求轉讓行進行轉讓時,明確告知開證行第一受益人放棄換單權利。這一規(guī)定對有效地保障第一受益人的正當權益,減少國際貿易的欺詐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UCP600對國際貿易實踐的影響
UCP600的出現對引導國際貿易結算的新秩序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進出口商需對UCP600進行研究,從而有效地保護自身的利益。下面就按照UCP600的條款順序也就是業(yè)務流程對其影響進行粗淺的分析。
1. UCP600使用的約定
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如果進出口商在進行貿易磋商的過程中約定在進出口合同規(guī)定采用信用證進行結算時,雙方首先應明確UCP的適用版本,清楚地了解UCP600的條款,適用范圍,并要對UCP600的相應條款達成共識。
2.信用證的開立
首先在填寫開證申請書時一定要按照UCP600的要求來填寫,如不應將基礎合同、形式發(fā)票等文件作為信用證的一部分,信用證的種類不可撤銷等。
在信用證開立這個環(huán)節(jié),進口商應注意如果開立的信用證雙方有意受UCP600的約束,首先在信用證中必須訂明,說明信用證遵循這一慣例。如果雙方在某一條款有不同于UCP600的約定,也必須進行明示,單獨列出,避免出現爭議。這里面需要進口商關注的是由于UCP600對提交的單據要求比較寬松,只要“滿足其功能”就符合條件,與UCP500的規(guī)定不同,所以進口商在填寫開證申請書時一定要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層次的單據,包括哪些單據,對單據有什么具體的要求,對于單據的正本和副本有何要求,是否單獨接受副本提單等。
進口商在開立信用證時會選擇兌付的方式,規(guī)定交單的截止日,還會有涉及修改信用證的條款,由于UCP600規(guī)定“沉默不等于接受”,所以進口商不應加入“除非受益人在一定時間內拒絕接受修改,否則修改將生效。”這樣的條款,有類似的條款銀行也將不予理會。進口商在開立信用證時要避免這樣條款的出現。
3.出口商審證
出口商在拿到信用證后首先要審核信用證,審核其中有無需要修改的條款,關注UCP600中對修改信用證條款的約定。另外出口商審核信用證的主要內容包括信用證中選擇適用UCP的版本與事前約定的是否一致,信用證的兌付方式和交單的截止日期,對單據有何要求,對信用證中的條款認真地審核,有無異議,如果不接受應聯系進口商進行修改。另外雙方要關注各當事銀行的責任,更好地滿足自身的利益要求。
4.交單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對出口商有比較重要的影響,是否順利交單直接決定了收匯的時間。
篇11
案例教學法最早產生于古希臘、羅馬時期,而真正作為教學方法來運用是在1910年的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和醫(yī)學院,接著逐漸應用在商業(yè)和企業(yè)管理學,20世紀70年代開始應用于教育學學界¨。案例教學是通過一個具體情節(jié)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情節(jié)進行討論和總結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使學生在“做”中學,在思考中進步,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技能的學習、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很多高校也在課程教學改革中融入了案例教學法,而在信用證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主要包括:對案例教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與“問、答”式的單向教學法雷同;案例使用不夠恰當,隨意性強,沒有圍繞教學內容認真篩選或撰寫;案例資源匱乏,缺乏針對性與時效性;教師放任自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綜合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與提高等。因此,在信用證案例教學中,必須注意提高案例教學效果,發(fā)揮案例教學法對信用證教學的有效促進作用。
1提高信用證案例教學效果的方法
1.1明確目標,找準定位,精選案例
所謂明確目標,即是圍繞本課程的特點,確定信用證教學的目標。信用證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理解信用證的定義和特點,明確信用證的當事人、職責及其相互關系,掌握信用證的一般業(yè)務流程,識記不同信用證的種類及其使用,了解關于信用證的國際貿易慣例。找準定位,即是根據所授學生的特點,對案例教學進行準確定位。精選案例,即是案例的選擇一定要做到高質量和較強的針對性。案例的選擇應是有討論和分析價值的、真實的、常見的而又復雜的問題。其次,案例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空間,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而要提供可以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多個途徑。另外,案例的選擇要與教學的進度和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掛鉤,同時注意時效性和目的性。教師既可以選取內容新穎、新近發(fā)生的案例,也可以自行編寫案例,在案例教學中迅速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科學設計。精心組織,廣泛發(fā)動
在選擇好教學適用的案例后,教師要仔細研究案例,結合學生現狀設計好案例教學工具,選擇合適的組織形式,比如:是分組討論還是辯論或者是角色模擬,是引述案例還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選擇聲像資料等等。案例教學的精心組織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組織得當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培養(yǎng)其協調配合能力和團隊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的組織形式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思考:一是自選案例,自主分析。在教師給出的案例中,學生自行選擇一個案例,在課堂上先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再從客觀、局外的角度,來研究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二是共選案例,小組分析。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至5人,共同挑選一個案例,在課堂上由各小組發(fā)表對案例的看法及其解決問題的思路。接著,各自以有力的理論支持提出意見和觀點。通過思維的碰撞達成共識。然后,由學生對案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加以總結和概括。三是典型案例,全班分析。由教師和學生挑選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展開全班討論。為了讓討論、爭辯能充分展開,教師不要輕易參與爭論,要積極鼓勵那些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同學發(fā)言。對那些觀點不成熟的同學發(fā)言也不要輕易否定,以免打擊積極性。
1.3總結評估。教學反思。推陳出新
教師對案例的總結是案例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歸納出帶有普遍規(guī)律性的理論,系統地梳理學生所應該掌握的信用證知識和語言知識,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重新審視和分析案例。由此,使理論回到實踐,使理論指導實踐,以便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教師還可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評價,并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依據,以激勵學生下一次更好地參與討論。教師應歸納出有代表性的意見和創(chuàng)新觀點,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不能進行簡單的判斷對與錯,而應從學生分析步驟的恰當性、決策依據的充分性、結論推斷過程的邏輯性、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綜合評定,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的反思,推陳出新,發(fā)現新規(guī)律,找出新問題,以科學的發(fā)展觀,敏銳的創(chuàng)新性,不斷探索新方法,促進案例教學效果更好地形成。
2信用證案例教學的三個重點層面
2.1信用證的定義、主要內容及當事人
此部分教學為信用證人門篇,對學生掌握信用證知識起著奠基作用,因此,在講解時,我們可以巧設案例,從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背景出發(fā),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設計案例如下:劉備得諸葛燒赤壁后,蜀國實力大增,自此與北魏東吳三分天下。蜀國國力增強后,三國問的貿易交流也Et益頻繁。某天,東吳孫權見蜀國辣椒資源豐富,于是一紙訂單,下了150萬東吳幣的醬品合同,付款方式:不可撤銷信用證。劉備大悅。轉眼春去秋來,辣椒醬如期制作,孫權的東吳貿易公司通過東吳花旗銀行將信用證如期開到劉備醬品公司。正待發(fā)貨前,趙云來報:東吳貿易公司因管理不善,瀕于破產,資不抵債。劉備大驚,速召諸葛亮商議,共討對策。若你是諸葛亮。該如何處理此事?
案例如此一改。學生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看向講臺,案例背景講解完畢,再讓學生分析時,也變得格外積極,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本案例主要涵蓋的知識點有:信用證的含義、信用證的特點,其中可引申信用證與合同的關系。分析完案例后,可接著再分析信用證的當事人。通過案例指出,此案例中,誰是信用證的開證申請人?劉備方還是孫權方?誰是信用證的受益人?哪個銀行是開證行等等。喜愛《三國》的學生對著相關定義迅速地指出了各當事人。
2.2信用證的操作流程
國際貿易跟單信用證操作流程分以下幾個步驟:
(1)進口人與出口人訂立買賣合同,規(guī)定以信用證方式支付貨款。
(2)進口人向當地銀行提出申請。填寫開證申請書,交納押金或提供其他擔保,請開證行開證。
(3)開證行根據申請書內容,向出口人開出信用證,并寄發(fā)給通知行請其通知受益人。
(4)通知行核對印鑒無誤后,將信用證通知受益人。
(5)出口人審核信用證與合同相符后,按信用證規(guī)定裝運貨物。并備齊各項貨運單據,開立匯票,在信用證有效期之內送交當地銀行請求議付。
(6)議付銀行按信用證條款審單無誤后,按照匯票金額扣除利息,把貨款墊付給受益人。議付行將匯票和貨運單據寄給開證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索償。
(7)開證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核對單據無誤后,付款給議付行。
(8)開證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通知開證申請人付款贖單。開證人驗單無誤后付清貨款,開證行把全套貨運單據交給開證人。
講解此部分時,接第一部分三國案例,可將上述內容融人以下案例中:話說劉備依諸葛之意,大膽發(fā)貨,不久便收回貨款,在佩服諸葛之余,深感有必要普及信用證知識,便讓諸葛亮給醬品公司的管理層進行業(yè)務培訓。信用證流程如下所示:
(1)買賣雙方(東吳貿易公司與劉備醬品公司) 在合同中約定,采用信用證方式支付貨款。
(2)進口商(東吳貿易公司)向當地銀行(東吳花旗銀行)申請開證。
(3)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接受進口商(東吳貿易公司)申請,并根據申請書內容開具信用證,寄交出口地通知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
(4)通知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接到信用證審核無誤后通知給受益人(劉備醬品公司)。
(5)受益人(劉備醬品公司)審核信用證無誤后,按信用證規(guī)定條件裝運貨物,并備齊各種單據,在信用證有效期之內向議付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交單請求議付。
(6)議付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審單無誤后,把貨款墊付給出口商(劉備醬品公司)后,將貨運單據寄交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索償。
(7)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核對單據無誤后,付款給議付銀行(劉備所在地銀行)。
(8)開證銀行(東吳花旗銀行)通知開證申請人(東吳貿易公司)付款贖取單據。
2.3信用證軟條款
在國際貿易中,信用證是被多數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主要結算方式。雖說信用證是一種較為“安全”和“公平”的支付手段,但不良之徒仍有可能巧設信用證軟條款,制造陷阱,進行詐騙活動,而且屢屢成功地“暗度陳倉”。信用證使用過程中暗含著單據限制條款、信用證暫不生效條款、限制運輸條款等風險,因此,此部分案例教學不可忽視。
信用證軟條款常是專業(yè)性強的英文,有的條款冗長復雜,另外還需結合國貿知識分析其原由,英文基礎不好的學生很容易放棄,但如果把一些條款放入下列背景中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設立案例背景如下:話說諸葛亮草船借了十萬支箭后,魏國箭支庫存不足,只好花重金從蜀國購買,關羽被派負責此事。哪知,曹操在信用證中暗設軟條款INSPEC-T10N CERTIFICATE ISSUED BY MR.YANGXIUW HOSE SIGNITURE MUST BE IN CONFORMITYwITHTHERECORDOFOPENINGBANK,并對關羽說:“發(fā)貨前我們會派楊修去驗貨,以免貨物不符我方要求,增加貴方退貨費用。”又說:“為了避免有人仿制楊修的簽名,我們會在開證行這里留份簽印備檔,以作核查之用。”關羽想了想,覺得合情合理。便依照約定備貨,正待發(fā)貨,恰巧諸葛亮來訪,無意間被諸葛識破,才免除釀成大禍。諸葛分析如下:若市場有變,曹操不派楊修來驗貨,你關羽能發(fā)貨嗎? 退一步講,就算楊修如期來驗貨,且簽檢驗單,但其簽字和開證行印簽是否一致,你關羽如何判別?因此業(yè)務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而我們只能受制于他。關羽啞口無言,氣得怒罵曹操:“曹操天下梟雄,果然不假,枉我在華容道上放他一馬”。此案例可替換其它不同類別軟條款,逐一分析。只一個案例背景,借關羽與曹操的關系,便可將信用證常見軟條款,以及軟條款的風險規(guī)避等內容講授完畢,英文基礎不好的學生,也會因為熟知《三國》,而聽得興味盎然。
3對信用證案例教學的思考
篇12
2004年3月16日,華東公司、柴里煤礦與華夏銀行三方簽訂了一份《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議》,主要約定:柴里煤礦同華東公司合作經營印尼木材;華東公司承擔國外進口風險,國內銷售風險由柴里煤礦和華東公司共同負擔;柴里煤礦負責提供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于2004年3月18日前按華東公司的要求將該筆資金匯往華夏銀行,由華東公司辦理國際貿易信用證開證申請。在辦理國際貿易信用證開證申請時須同時有柴里煤礦負責人溫忠誠的書面同意意見,華夏銀行見到溫忠誠的書面同意意見后,按照華東公司和柴里煤礦共同申請的條款辦理信用證開證事宜;木材到港后,華夏銀行按相關信用證條款付款,木材銷售款統一匯往華東公司和柴里煤礦在華夏銀行新設立的共同賬戶上,由華夏銀行負責監(jiān)管;經營資金交易周期為90天;木材銷售后的營利由華東公司與柴里煤礦各分成50%,華東公司于木材銷售完成后七日內向柴里煤礦一次性返還1000萬元資金及應得的營利分成;柴里煤礦與華東公司任何一方違約,對方有權終止合同,由違約方承擔對方總資金額20%的違約金等。
合同簽訂后,柴里煤礦于2004年3月 18日派其工作人員李洪亮給華東公司送去兩張銀行匯票(付款人李洪亮,收款人華東公司),共計金額1000萬元人民幣。3月 19日,華東公司給柴里煤礦寫下收據,注明"今收到柴里煤礦(李洪亮)投資款項,共計1000萬元人民幣。"同日,華東公司將上述兩張匯票承兌1000萬元后存入其2004年1月16日在華夏銀行開立的一般結算賬戶上。此后,華東公司于2004年3月22日開始從該一般結算賬戶支取該筆資金,至2004年9月21日止,該賬戶中還剩余 70.905萬元。
2004年9月22日,柴里煤礦致函華夏銀行稱:"2004年3月16日經貴行、華東公司及柴里煤礦友好協商,順利簽訂了《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議》。根據合作協議第八條約定,本次合作經營資金交易周期早已屆滿。我方原提供的開具信用證條款信函中除保留動用資金前必須有我方溫忠誠先生的簽字條款外,其余條款相應自動失效。除先期付出的300萬元資金外,其余 700萬元資金的使用和支配,拜望嚴格依合作協議的約定即資金的使用和支配前必須有我方負責人王玉海先生或溫忠誠先生的書面同意意見方可。"同日,華夏銀行當時的客戶經理陳剛在該函上簽注:"請雙方按2004年3月16日簽訂的聯營協議執(zhí)行。"2005年1月27日,陳剛致函柴里煤礦礦長王玉海稱:關于聯營協議一事,只要木材一到港,我將及時將到港地及時間告知您。此后,華東公司一直未辦理進口木材事項,并繼續(xù)以支票形式同城提出資金轉賬給自己。至2005年3月17日,上述一般結算賬戶中還剩余227.7元,此后再未發(fā)生業(yè)務。
二、與本案相關的法律概念
(一)信用證。由于信用證對國際貿易的巨大作用,因此多次被英國法官比喻為"國際商業(yè)的生命液"。 國際商會在《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對信用證所作的定義:"信用證意指一項約定,無論其命名或描述,該約定不可撤銷并因此構成開證行對于相符提示予以兌付的確定承諾"。
信用證有以下特點:1、信用證是一種獨立的、附條件的和第一性的銀行付款責任。2、信用證是一種單向的、無對價的、約束力無雙向性的付款承諾文件。3、信用證是一種純粹的、獨立的單據性文件。從信用證的交易機制來看,信用證雖然依托于買賣合同,但其又不是單純的合同,而是具有一定階段性的付款協議。在開證申請階段,開證申請人依據買賣合同向銀行提出開證申請,信用證與買賣合同有一定的邏輯關系。
信用證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1.開證申請人與開證銀行之間因開證申請書形成的契約關系。開證申請人與開證行之間的法律關系是以開立信用證為基礎的委托合同關系。開證申請書是約束開證申請人與開證行的主要法律文件,其中應明確開證行被授權付款以及開證申請人保證向銀行償還墊款的一切條件。開證銀行的義務就是及時將信用證通知受益人,并收單、審單和付款;開證申請人的義務主要是付款贖單,并支付手續(xù)費,提供開證保證金或提供抵押等。2、開證銀行與受益人之間因信用證形成的契約關系。信用證是開證銀行與受益人之間的主要法律文書,開證銀行與受益人之間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合同關系。當受益人接受信用證之后,開證行與受益人之間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附條件的支付承諾。3、開證銀行與中介銀行因信用證支付形成的法律關系。當開證行授權另一家銀行依據表面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付款、承擔延期付款責任、承兌匯票或議付時,開證行和保兌行(如有)必須承擔如下責任:即對已付款、已承擔延期付款責任、已承兌匯票或議付的指定銀行予以償付。4、中介銀行與受益人之間因信用證形成的契約關系。
(二)匯票。我國的票據法中并沒有對匯票做出詳細的定義,我國《票據法》第19條規(guī)定:匯票是出票人簽發(fā)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匯票分為銀行匯票和商業(yè)匯票。票據法把票據的具體的管理實施辦法的制定權,給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支付結算辦法》等部門規(guī)章。《支付結算辦法》第53條規(guī)定:銀行匯票是出票銀行簽發(fā)的,由其在見票時按照實際結算金額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匯票是我國《支付結算辦法》中規(guī)定的"三票一卡"三種結算方式中的一種。其在經濟活動中有很強的支付和結算功能,是企業(yè)客戶經常使用的一種結算工具。
銀行匯票有如下法律特征:第一,銀行匯票是一種完全有價證券。所謂完全有價證券,是指證券權利的發(fā)生轉移及行使均與證券有不可分離的關系,即其權利之發(fā)生,須作成證券,其權利之轉移,須交付證券;其權利之行使,須提示證券,如這三者有一可以不必如此時,則為不完全的有價證券。第二,銀行匯票既可為自付證券,也可為委托證券。第三,銀行匯票的出票人、付款人都是銀行,但不一定為同一銀行。第四,銀行匯票記載有出票金額、實際結算金額和多余金額三個金額。
三、華夏銀行應承擔的違約責任范圍
(一)銀行監(jiān)管義務的認定
解決這一爭議焦點,關鍵在于認定華夏銀行是否對本案1000萬元資金具有監(jiān)管義務。如果其負有監(jiān)管義務且能夠監(jiān)管,但卻怠于履行義務,則應當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如其并無監(jiān)管義務,則不應承擔責任。銀行對儲戶資金的監(jiān)管義務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法律、法規(guī)以及規(guī)章制度的規(guī)定,二是儲戶與銀行的特殊約定。
1、從法律上來說:
本案訴爭的1000萬元性質上為開證保證金的備付金,由柴里煤礦交華東公司存于華東公司的一般結算賬戶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銀行法》第三十條、《中國人民銀行銀行賬戶管理辦法》第十一條等規(guī)定,開戶人對一般結算賬戶內的資金有自主支配權,任何單位包括銀行不得任意限制、凍結和扣劃,否則即構成對開戶人的侵權。因此,華夏銀行對涉訟1000萬元并無法定的監(jiān)管職權或義務。
2、從合同約定來說:
三方合同《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議》第三條約定:"乙方(即柴里煤礦)負責為本次合作提供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于2004年3月18日前按甲方(即華東公司)的要求將該筆資金匯往丙方(即華夏銀行),由甲方辦理國際貿易開證申請。但在辦理國際貿易開證申請時須同時有柴里煤礦負責人溫忠誠的書面同意意見,丙方見到溫忠誠的書面同意意見后,按照甲乙申請的條款辦理信用證開證事宜"。據此可以認定,當華夏銀行為華東公司辦理開具信用證的相關事宜時,應審查是否有柴里煤礦負責人溫忠誠的書面同意意見。只有經溫忠誠書面同意后,華夏銀行才能為華東公司辦理開證的相關事宜,包括辦理以開證為目的的款項支取事宜。如未經溫忠誠的書面同意,華夏銀行即準許華東公司以開證用途而支出該筆款項,則屬于沒有履行協議約定的監(jiān)管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
上述協議沒有明確約定華東公司以申請開證以外的其他用途支取該筆資金時,華夏銀行是否具有監(jiān)管義務,屬于合同約定不明。對該約定不明事項,當事人存在爭議。柴里煤礦主張其簽訂三方協議的目的在于保障專款專用和出資安全,按照目的解釋,應認定《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議》第三條已使華夏銀行對該1000萬元資金負有了不可推卸的監(jiān)管責任和使用審查義務,無論華東公司是否用于開證,華夏銀行均應負責監(jiān)管。
3、約定不明時的目的解釋
但是實際上對于合同約定不明而當事人有爭議的合同條款,可以根據合同目的等多種解釋方法,綜合探究當事人的締約真意。但就目的解釋而言,并非只按一方當事人期待實現的合同目的進行解釋,而應按照與合同無利害關系的理性第三人通常理解的當事人共同的合同目的進行解釋,且目的解釋不應導致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犯或與法律法規(guī)相沖突。在解釋法律的過程中,相對于其他解釋方法,目的解釋賦予了解釋者更大的自由解釋的空間。目的解釋是指從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來解釋法律。這里講的目的不僅是指原先制定該法律時的目的,也可以指探求該法律在當前條件下的需要;既可以指整部法律的目的,也可以指個別法條、個別制度的目的。目的解釋還可以分為主觀目的解釋和客觀目的解釋,在具體的案件中要結合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
本案中,柴里煤礦確曾對其出資的安全存有隱憂,而且還專門為此與華東公司、華夏銀行訂立合同條款。但在三方對柴里煤礦出資何時監(jiān)管、如何監(jiān)管已有明確約定和安排的情況下,僅根據柴里煤礦一方的效果意思和締約目的,即推定合同相對人華夏銀行和華東公司須另行承擔約定義務之外的義務,則難謂符合當事人共同的合同目的。
從實踐上分析,該1000萬元存在華東公司一般結算賬戶上,與賬戶上的其他資金相混同,華夏銀行事實上也無法將其區(qū)分出來單獨實施全面監(jiān)管。如果根據目的解釋推定華夏銀行負有此項義務,只能導致華夏銀行對華東公司一般結算賬戶內所有混同資金均予限制使用,這無疑會侵犯華東公司對其一般結算賬戶上所存資金的自主支配權。這是與法律法規(guī)相違背的。因此,華夏銀行對華東公司非以開證用途而從其一般結算賬戶上支取該筆資金并無監(jiān)管義務。
2004年9月22日,柴里煤礦致函華夏銀行稱:對其提供的1000萬元,"除先期付出的300萬元資金外,其余700萬元資金的使用和支配,拜望嚴格依合作協議的約定即資金的使用和支配前必須有我方負責人王玉海先生或溫忠誠先生的書面同意意見方可。"該函對先前三方協議中約定的華夏銀行的開證監(jiān)管義務進行了變更,擴大了華夏銀行的資金監(jiān)管范圍,性質上應視為一種新要約。對此,華夏銀行當時的客戶經理陳剛在該函上簽注:"請雙方按 2004年3月16日簽訂的聯營協議執(zhí)行。"這實際上表明華夏銀行并未同意柴里煤礦提出的變更三方協議的請求。而且,該要約亦未征得華東公司的同意。因此,柴里煤礦的函并不能單方改變三方協議的約定。
綜上,根據《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議》第三條的約定,華夏銀行應對華東公司因申請開證用途而支取該1000萬元資金負有監(jiān)管義務。除此之外,并無其他監(jiān)管義務。
(二)銀行應該承擔的責任
從華東公司對該1000萬元的支出情況看,2004年4月21日、23日分別支出的 350萬元、300萬元,在轉賬支票上款項用途欄均注明為"木材開證"。雖然華東公司并未將上述款項實際用于木材開證,但當其以申請開證名義而支取該兩筆款項時,已經符合了《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議》第三條約定的華夏銀行的監(jiān)管條件,華夏銀行負有審查該事項是否經過了溫忠誠書面同意之義務。柴里煤礦在庭審中自認,對4月 23日支出的300萬元"木材開證"款經過了溫忠誠的書面同意,但辯稱其同意華東公司支出該款是用于申請開證,然而華東公司并未實際申請開證,故對此損失華夏銀行仍應承擔責任。
但根據《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議》,華夏銀行只負有對華東公司因申請開證而動用該款的形式審查義務,即當華東公司為開證用途而支取該款時,只要有柴里煤礦負責人溫忠誠的書面同意,華夏銀行即可放款,至于華東公司支取該款后是否實際用于開證,抑或如何使用,則非華夏銀行所能干涉。故柴里煤礦的上述理由不能成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十四條規(guī)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在狀、答辯狀、陳述及其委托人的詞中承認的對己方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但當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證據足以的除外"。因柴里煤礦未能提供相反證據其自認的華東公司支取300萬元業(yè)經其同意的事實是應該認定的,并據此免除華夏銀行對該300萬元的監(jiān)管責任。但華夏銀行在符合監(jiān)管條件且能夠進行監(jiān)管的情況下,違反三方協議約定,怠于履行監(jiān)管義務,致華東公司以"木材開證"名義擅自支取350萬元,顯然已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參考文獻:
[1]梁宇賢,票據法新論【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篇13
形式方面對UCP500的49個條款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及增刪,變成現在的39條。其中新增了第2條和第15條;刪除了UCP500中七個不必要的條款:第5條、第6條、第8條、第12條、第30條、第33條、第38條,其內容主要涉及開立信用證的指示、信用證的撤銷、信用證不完整與不清楚的指示、運輸行出具的運輸單據等有關方面的內容。
(二)增加了新定義
UCP600將很多在UCP500中已經使用但未加以界定的概念明確化。比如銀行工作日、信用證等,另外一部分則是首次在UCP600中提及,如相符交單、兌付等。
1.UCP600刪除了UCP500中“可撤銷和不可撤銷信用證”這一條款。UCP600在信用證的概念中寫明信用證是開證行對于相符交單的不可撤銷的付款保證,即不再存在“可撤銷信用證”這一做法。
2.“兌付”這個詞概括了開證行、保兌行、指定行在信用證下除議付以外的一切與支付相關的行為。即對即期和遠期信用證的付款承諾,及對承兌信用證項下受益人出具商業(yè)匯票的承兌和到期支付,強調了付款人的終局性付款責任。
3.在UCP600的條款中,“相符的交單”強調要與信用證條款、適用的慣例條款以及國際銀行標準實務相符合。這一對“相符”的界定,可能會減少實務中對于單據不符點的爭議。
4.UCP600中明確了議付是對票據及單據的一種買入行為,并且明確是對受益人的融資――預付或承諾預付。將議付行對受益人的融資納入了受慣例保護的范圍。
(三) 改變的一些主要內容
1.明確了審核單據的時限和銀行的審單標準
UCP600將審單時間從“不超過7個銀行工作日的合理時間”改為“最多不超過5個銀行工作日”;將單據與信用證相符的要求細化為“單內相符、單單相符、單證相符”。首先,取消了“合理時間”這一概念,另一方面,5 天的最長時限要求銀行進一步加快審單進程,將使信用證在國際結算市場上更具效率并且有助于受益人提前收匯。在UCP600中還嚴格限定單據要在發(fā)運后21天交單。UCP500中規(guī)定:“銀行必須合理謹慎地審核信用證規(guī)定的所有單據以確定其是否表面與信用證條款相符”, UCP600也不再使用“合理謹慎”這一含義極為模糊的用詞,而是要求“指定銀行、保兌行和開證行必須僅以單據為基礎,審核單據是否表面構成相符”。同時,還規(guī)定“單據中的內容,不必與單據本身、其他信用證要求的單據或信用證內容完全相同,但不得相互抵觸”,進一步減少了受益人被不當拒收單據的風險,有利于信用證的推廣和應用。
2.增加了銀行處理不符單據的選擇
UCP600擴大了銀行決定拒絕兌付或議付時的選擇權。指定銀行、保兌行或開證行對不符單據的處理增加到四種: (1)銀行持單聽候交單人的進一步指示; (2) 通知交單人銀行持單直到收到開證申請人放棄不符點并同意接受單據的通知; (3) 通知交單人銀行退還單據; (4)銀行依據交單人以前的指示行事。這種選擇的增加是促進信用證交易的實現,有利于受益人、申請人和銀行按照具體情況靈活操作。本款規(guī)定賦予銀行的多重選擇,可以有效縮短銀行處理不符點單據的周期。一旦申請人同意放棄不符點則開證行釋放單據是目前銀行實踐中的做法,一直以來極具爭議,在UCP500中未作規(guī)定,現在通過UCP600得到正式承認,符合了現代業(yè)務的發(fā)展。
3.轉讓信用證
UCP600 中明確了第二受益人的交單必須經過轉讓行。此條款主要是為了避免第二受益人繞過第一受益人直接交單給開證行,損害第一受益人的利益; UCP600還明確了開證行可以作為轉讓行轉讓自己開立的信用證。它采納了“只要信用證在開證行有效,開證行可以作為轉讓行”的觀點,取消了“信用證須在開證行有效”的前提,使得信用證的轉讓更具有靈活性。加快了信用證業(yè)務進程,減少了換單造成的不符以及在涉及修改和多個受益人情況下交單的不可控性。
4.受益人和申請人地址之處理
UCP600 規(guī)定除信用證中規(guī)定的運輸單據中的收貨人或被通知方必須完全一致外,其他地方出現的受益人和申請人地址不需一致( 須在同一個國家),電話、電傳等詳細聯系資料銀行不予理會,這些規(guī)定有望減少實務中的此類糾紛。
5.第二通知行的出現做法
在實際業(yè)務中,通知行和收益人往往不在一個地點,通知行可能會委托第二家銀行通知信用證。在UCP600中增加了第二通知行的概念,并明確規(guī)定只要第二通知行同意并實際通知了信用證,那么它便與第一通知行責任相同。第二通知行通知信用證的同時審核信用證的真實性并負責條款修改的確認,UCP6OO中增加了此點,符合了實際操作的可行性。
6.對受益人的融資許可
UCP600 在第12條規(guī)定:“通過指定一家銀行承兌匯票或承擔延期付款承諾,開證行即授權該指定銀行預付或購買經其承兌的匯票或由其承擔延期付款的承諾” ,該規(guī)定旨在保護指定行在遠期信用證下對受益人的貿易融資行為。UCP600 明確了開證行對于指定行進行承兌、做出延期付款承諾的授權,同時包含允許指定行進行提前買入的授權,給受益人的資金提供便利,這種做法也被納入了慣例的保護范圍。
7.信用證的修改
關于信用證的修改是糾紛經常發(fā)生的點,在UCP600并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明確否定了銀行“如受益人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發(fā)出通知的話,則修改生效”規(guī)定的有效性。即在受益人向銀行表示接受修改之前,原信用證的條款依然對受益人有效。新的慣例中還增加了“受益人不可以只接受信用證修改書中的部分內容,接受修改書部分內容視為拒絕修改”。
8.遺失單據的風險
UCP600 第35 條新增了遺失單據的風險內容,針對單據在途中遺失的問題,UCP600規(guī)定如果指定銀行確定交單相符并將單據發(fā)往開證行或保兌行,如果單據在途中丟失,那么無論指定的銀行是否已經兌付或議付,開證行或保兌行必須對丟失的單據負責。本條規(guī)定旨在明確遺失單據的風險會在什么情況下由開證行或保兌行承擔。
UCP600對參與方的啟示
1.申請人(進口商)
在國際貿易實踐當中,如果進出口合同規(guī)定采用信用證結算,進口商應當按照UCP600的要求來填寫開證申請書,并在申請書上加上適用UCP600的文句。當然對于進口商來說,其必要前提是自己應當清楚地了解UCP600中的有關條款,特別是那些與UCP500不同的新規(guī)定。比如銀行工作日以前是不超7個工作日的合理時間,現在變?yōu)樽铋L5天,取消了合理審單時間,在時間上有所縮短,這就意味著出口商收匯將比以前更快一些,進口商要加快速度,在5日內要么拒付要么承付。
其次由于UCP600畢竟只是一種國際慣例,不具有強制性。因此,進出口商雙方在開始磋商交易條件的時候就應明確表明采用信用證結算要適用UCP600,而且對UCP600要有相同的理解。總之,進口企業(yè)的業(yè)務人員要結合UCP600 中的新變化, 在進口業(yè)務洽談中, 選擇合適的結算方式,調查出口商的資信狀況,盡可能選擇信譽好的出口商; 在信用證支付階段, 配合銀行嚴格審查出口商的單證, 積極去適應新慣例下的各種規(guī)則。
2.受益人(出口商)
信用證的受益人應盡快熟悉UCP600的新規(guī)定,按照UCP600的要求發(fā)貨交單。在執(zhí)行合同的過程中,對受益人最為重要的就是UCP600關于交單期限的新規(guī)定,受益人應提高工作效率,一邊備貨一邊準備各種單據,確保在規(guī)定期限內交單。
另外,相對于UCP500來說,在UCP600中嚴格相符的原則有了適當的放松,有利于收益人資金的收回。因此,受益人在制單前必須好好研讀UCP600,制作并遞交符合新慣例的“合格”單據。UCP600對商業(yè)發(fā)票、運輸單據和保險單據的制作都有非常詳細的新要求,尤其是對各種不同運輸方式下的運輸單據都分別做出了細致的規(guī)定,信用證是銀行有條件支付的承諾書, 受益人應嚴格按照信用證的規(guī)定進行單據制作,做到“單證相符、單單一致”,降低被拒付的可能性。
3.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