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工程碩士小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培養目標工程碩士主要為工程建設部門及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課題設置和選題上要結合其自身特點,注重使學生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的培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拓寬和加深工程技術知識,以更好地服務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1.3學習方式工程碩士的學員采取的是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多數是利用業余的時間邊工作邊學習,在教學形式上也比較靈活。
2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要求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結合企業的生產發展及科研實際,選擇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或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對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有指導作用。
2.1論文選題充分體現求實與創新的結合在論文選題上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應立足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要側重于研究有前瞻性和開發價值的課題,選題最好是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規范選題要求,明確選題方向。
2.2論文類型充分體現工程多樣性的要求工程的多樣性決定了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多樣性。概括來講,工程碩士學位論文一般分為工程設計類和技術研究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多數企業越來越注重于工程管理和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致使這方面的選題也層出不窮。因此,對不同類型工程碩士論文,既應該考慮到對其共性的要求,即論文選題、研究方法、技術難度和成果評價、獨立性、論文寫作等方面,也應該有更具針對性的特殊要求。如:工程設計類以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為重點,體現研究開發技術的先進性;工程管理類則強調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強調研究可能帶來的潛在社會效益。
2.3寫作時考慮多方面因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在撰寫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和涉及的因素很多,與學術性學位論文相比,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既要有前沿性、創新性,還要有前瞻性和應用性,注重研究成果能夠帶來的潛在社會效益,要有技術性又要有條件利用性等因素[2](圖1)。
3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3.1現行的套用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價體系不適應現行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總體上是根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價標準進行,主要有2種方法:①定性評價,指評審專家對各項標準做出優、良、中、差的判斷,根據對論文的整體印象做出通過或者不通過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于模糊,不能做到對文章水平的準確定位,也不利于將不同水平的學位論文拉開檔次;②評審專家對各項標準打分,然后進行加權平均得出最終的評價,這種方法雖然是定量分析,但加權平均得出的分數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論文實際水平,尤其是遇到專家意見相差太大時,這種方法就更受局限。從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總體質量來看,有不少好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工程碩士學生大多數來自企業或生產管理部門,背景參差不齊,且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涉及面廣,學位論文質量層次明顯不同。套用現行的研究型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因此,為了提高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亟待建立一個新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
3.2是培養形式多樣化的需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入,研究生的培養形式開始多樣化,這就要求與之相對應的各種具體形式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以確保在發展的同時保證質量。于是,作為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建立論文評價體系,并與工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相區別,十分必要。由于我國工程碩士教育起步較晚,一些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從傳統重點大學工科碩士教育制度演變而來,這就會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問題,這也是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4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構建
結合工程碩士學位培養的特色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為了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筆者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評價體系提出以下建議方案。
4.1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更強調具有獨到的解決問題的見解(對策),或能夠應用于生產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方案等[4]。因此,需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筆者認為在設計指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全面性。評價指標體系要針對工程碩士學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能比較全面反映論文的整體水平。②可測性。所包含的指標需要有明確的定義和內涵,使評價者知道如何去評價并容易理解和區分不同的評價等級,且要盡量以量化的指標反應論文水平。③科學性。評價體系的指標分類和特征描述應該科學合理。④簡捷性。指標的設計盡量簡捷易用。⑤兼容性。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注重實際,涉及多學科、多方向,指標設計應能夠涵蓋不同學科的相同特點。⑥客觀性。盡可能保證評價后的結果公正、公平,能客觀反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實際水平(表1)。
4.2確定評價表各項指標的權重一份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求有合理、科學的考核評價項目,還要要求有反映每項指標的重要性程度———權重以及反映權重大小的權重系數。指標的權重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十分靈敏,因而,也十分關鍵。指標權重制定得好,評價結果與客觀實際相吻合,反之,評價結果不能與客觀實際相一致。由此可見,指標權重的制定是一件十分嚴謹的工作,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因此,在制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考核及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根據工程碩士學位培養的特色,注重其應用于實際的需要,使其指標的權重相對傳統研究型學術論文更具靈活性和客觀性[5]。上述評價表可以轉化成如圖2所示的指標體系。
4.3制定論文寫作及答辯評分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及答辯評分表除了硬性評分指標外,還應包括專家評審意見一欄,即評閱論文專家根據所評的論文提出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并根據學位論文的情況提出綜合評價意見和整改建議,并就是否達到專業學位論文(設計)水平,及是否同意參加論文答辯提出意見。再由各培養單位管理部門匯總各評審專家的評分和評審意見對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論文進行把關,以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更好地反映論文的實際水平,并保證評價的準確性和公正性(表2)。
篇2
要提高工程碩士專業課教學質量不僅需要優秀的專業課教師、良好的學習氛圍,還需要與教學目標和授課對象相匹配的優秀教材。教材建設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目前化學工程碩士專業除了公選課的教材外,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教材非常短缺。這就需要組織教師編寫適合工程碩士特點的專業課教材,從教材體系和內容上體現出重基礎(基礎理論,基本技能)、重個性化培養、重創新性培養。同時專業課教師要深入生產第一線,把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吸收學科前沿知識和最新科研成果,掌握第一手資料。總之,要以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應用研究型人才為目標,高度重視教材建設。
三、改進授課方式,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
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實際,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和授課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①理論結合實際,注重學生學以致用。工程碩士大部分都是工廠企業的骨干,看重課程的實用性和對自己工作的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和實際生產聯系較為緊密的部分將它放到現場,結合現場實際,盡可能利用書本上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②集中上課,合理安排上課時間和地點。工程碩士學生較為分散,工作比較忙,不能像全日制學生一樣按時上課,所以在上課過程中可結合老師和學生的工作,采用不同的集中方式來進行。③利用網絡,加強交流,完善師生互動。課堂內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以討論為主、點評為輔,以網絡為媒體,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建設專業碩士教學網站,將教師的教案、課件、習題答案以及部分重要內容的視頻、音頻等資料放在網絡上,供學生實時查詢學習;還可利用QQ、MSN等聊天工具保持與學生的互動,隨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四、加強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和學生是完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好壞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工程碩士的特點是學員進校不離崗、在職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心與職業道德。由于多數學生來自生產第一線,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這要求專業課教師必須熟悉產業和行業要求,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知識和經驗。所以,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對專業課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專業課任課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歷;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所教所學的內容都做好充分準備。
篇3
一、修訂教學計劃,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提高專業課程應用性
工程碩士主要面對的是特定的工礦企業,不同企業的生產過程與產品不盡相同,來自不同企業單位的學生從事的工作崗位也相差較大,這就決定了他們在實踐過程和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在制訂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時,應該按照國家化學工程專業學位標準,在國家教育部的規定學時及內容的范圍內,針對各個企業的培養方向靈活的制訂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盡可能使學生能夠學到實際需要的課程。另外,對于專業核心課程一定要慎重選擇,在廣泛征求企業的領導、專家、碩士生導師以及學生的意見后,根據大多數學生所在企業單位的行業需求合理制定,以真正起到核心支撐作用。而對于選修課程,設置的范圍一定要寬,盡可能使多數學生能夠選到自己喜歡或者想學習的課程。這樣就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專業課教學的效果。
二、加大教材建設力度,把學生需求作為教學內容改革的推動力
要提高工程碩士專業課教學質量不僅需要優秀的專業課教師、良好的學習氛圍,還需要與教學目標和授課對象相匹配的優秀教材。教材建設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目前化學工程碩士專業除了公選課的教材外,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教材非常短缺。這就需要組織教師編寫適合工程碩士特點的專業課教材,從教材體系和內容上體現出重基礎(基礎理論,基本技能)、重個性化培養、重創新性培養。同時專業課教師要深入生產第一線,把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吸收學科前沿知識和最新科研成果,掌握第一手資料。總之,要以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應用研究型人才為目標,高度重視教材建設。
三、改進授課方式,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
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實際,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和授課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①理論結合實際,注重學生學以致用。工程碩士大部分都是工廠企業的骨干,看重課程的實用性和對自己工作的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和實際生產聯系較為緊密的部分將它放到現場,結合現場實際,盡可能利用書本上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②集中上課,合理安排上課時間和地點。工程碩士學生較為分散,工作比較忙,不能像全日制學生一樣按時上課,所以在上課過程中可結合老師和學生的工作,采用不同的集中方式來進行。③利用網絡,加強交流,完善師生互動。課堂內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以討論為主、點評為輔,以網絡為媒體,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建設專業碩士教學網站,將教師的教案、課件、習題答案以及部分重要內容的視頻、音頻等資料放在網絡上,供學生實時查詢學習;還可利用qq、msn等聊天工具保持與學生的互動,隨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四、加強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和學生是完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好壞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工程碩士的特點是學員進校不離崗、在職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心與職業道德。由于多數學生來自生產第一線,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這要求專業課教師必須熟悉產業和行業要求,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知識和經驗。所以,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對專業課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專業課任課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歷;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所教所學的內容都做好充分準備。
五、改革考核手段,把課程論文與生產經驗總結相結合
中國的傳統教育主要以考帶學,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手段。長期以來,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注重的都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雖一直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但很難被付諸教育實際,其原因之一是考核方式的單一性,學生把應試成績的提高作為學習的唯一推動力。
篇4
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生源更加多樣化,學生的學習背景不同,工作經歷不同。應屆畢業生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實踐經驗和動手操作能力,而具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學生可能理論知識欠缺,從而導致他們求學目的不同,對知識的理解和要求不同[1~2]。
如何構造適應具有不同基礎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如何滿足研究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如何安排教學內容,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為此,課題組以模式識別原理這門課程為基礎,采取模塊化、分級教學理念構建課程體系,驗證教學效果和對研究生素質培養的積極推動作用。教學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思想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1 課程體系的構建
模式識別原理是我校“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等學科的專業主干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模式識別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模式識別方法、運用技能解決本專業及相關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將來繼續深入學習或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我校的定位及生源的具體情況,構建該課程的課程體系。將該課程整個教學活動分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考核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經過合理的整合,既體現了課程的理論性,又強調了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1.1 理論教學部分
理論教學部分包含兩個模塊,即基本理論模塊和前沿熱點模塊。前者體現課程的基礎性和系統性,是教學的核心內容;而后者則反映該課程與學科前沿性和發展性的關聯,是開闊研究生眼界和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基礎。針對不同的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基本理論模塊以講授與自學模式組織教學,其思想是把課程所要講授的主要內容劃分成若干個學習模塊,在一定的理論和工程背景下,主講教師傳授課程要點,啟發研究生自學。而針對前沿熱點模塊則由教師結合學科前沿熱點提出科學問題,研究生組成3~5人不等的學習研究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文獻資料、討論研究并根據課程內容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1.2 實踐教學部分
實踐教學部分結合手寫數字識別這個實例展開教學,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解決該問題、鼓勵研究生組建學習研究小組,設計實現算法,從而不斷地提高研究生的編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3 考核部分
考核形式與內容要與教學過程相適應,重點檢查研究生掌握基礎理論及系統專門知識的程度,把握本學科理論發展方向,提高應用所學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將考核分為基本理論考核、實踐能力考核和創新能力考核。這幾種考核分別與基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前沿性熱點教學內容相對應。基本理論考核:側重考查研究生對所學課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采用開卷或閉卷形式,安排在課程結束時進行。實踐教學考核:側重于考核研究生應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貫穿于課程的始終。根據不同階段,教師給出相應的題目,明確具體要求,由研究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通過網絡提交設計結果。創新能力考核: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及導師的研究方向,利用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獨立或組成研究小組完成一項題目自擬的研究課題并撰寫階段性學術報告或小論文,要求在課程結束后兩個月內通過網絡提交。
2 教學手段的優化
在完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學生自主學能力、編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 以模塊化教學為主線,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合考慮模式識別原理課程的教學大綱和知識結構,將該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分解為九個模塊,針對不同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教學模塊與教學方法如表1所示。其中,基本理論教學以教師講授、引導為主,強化學生對重要理論知識點的掌握與沉淀;前沿熱點研究內容以學生分組討論為主,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拓展能力;實踐教學以學生自主設計為主,強化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2 分層次教學貫穿課程始終
模式識別原理課程的授課對象涉及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以及工程碩士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基礎不同,對課程的要求不同,針對學生的能力和特點安排不同的研究模塊供他們選擇,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針對學術型碩士要求他們在九個知識模塊中,至少選擇四個模塊進行深入研究,對每個模塊至少采用兩種方法實現,在仿真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指出每種方法的特點;針對專業型碩士要求他們在九個知識模塊中,至少選擇三個模塊進行仿真研究,給出仿真結果并分析影響結果的因素;而針對工程碩士僅要求他們在能夠理解模式識別原理的基礎上,編程實現九個知識模塊中兩個。
3 結語
在模式識別原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完善課程體系,結合模式識別原理的教學大綱建立了九個知識模塊,這九個知識模塊分別對應九種重要的模式識別方法,并利用這九種方法解決手寫字體識別這同一問題。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特點、加深對每種方法優缺點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使學生明白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篇5
二、國內外環境工程專業創新課程體系研究進展
環境工程是在20世紀60、70年代的全球社會、政治動蕩年代興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國環境保護局的不懈努力下,環境工程學科的地位得以確立。1970年之前,只有環衛工程師通過建造城市和工業廢水處理廠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到了80年代,經過工程技術培訓的環衛工程師們改名為環境工程師,以便更好地與新環境保護局更廣泛領域的環境職責保持協調。現代環境工程學科在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歷程后,正處在強勁發展階段,涉及了大量的民用、化工及農業工程等領域。
在過去的20多年中,美國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領域的發展極不平衡。環境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經費不僅很不穩定,環境工程從業人員也面對著很多不穩定因素的挑戰。有些大學院系內部的相關專業設置數量都在增加,也有些大學,涉及多學科的環境工程專業卻在減少;正在服務于環境工程學科的從業人員都是一些有學術背景的環境科學專家而不是環境工程專家。最近,美國在環境工程領域出現了三種旨在改變目前現狀以求得進一步發展的環境工程學科模式:第一種是以環境科學為基礎的環境工程發展模式;第二種是可持續發展模式;第三種是依靠技術進步的模式。
歐洲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尚無統一模式,不同學校大多根據自身傳統學科的特點和優勢及政府機構和市場的需求,將環境工程專業教學納入到傳統專業中或作為主要的專業方向,獨立設置的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在歐洲并不普遍。目前,歐洲的許多高校或研究機構設有環境工程或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教學計劃和有關課程,這些教學計劃學制大多為1-2年,面向已獲得學士學位的人員開設或實行5年一貫制的碩士培養方式,學生畢業后可授予環境工程學位或以環境工程為專業方向的傳統工程學科學位,前種情形對高層次的學生更具吸引力。此外,有不少高校設有面向職業工程師的環境工程碩士培訓課程,這與我國目前的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較為相似。
我國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在教育部頒布的有關環境工程專業規范的指導下,在設置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以及選修課時主要是圍繞“三廢”處理。統一的專業規范對規定基本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幫助,但也會導致不同學校之間在培養計劃、課程設置上出現雷同,進而失去自身的特色。縱觀各個高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大致由以下三種形式發展而來:第一,以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為代表的傳統的市政工程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第二,以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為代表的由傳統的化學、化工類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第三,由其他礦業、石油、冶金、地質、海洋、農業等院校的相關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
三、環境工程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背景
2008年臨沂師范學院下發了《關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養方案的意見》(討論稿)。根據學校的要求,組織教師搜索資料,使其掌握國際上著名學校對環境工程課程體系的設置。研究發現,各大學的課程都是根據該國或者當地實際設置的,因此各有特色、各有所長,并且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臨沂師范學院主要參閱了新加坡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之所以選擇新加坡大學,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中國和新加坡在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存在相似之處。另外,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的課程設置是國際一流的課程設置,而且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他們有的課程,特別是專業基礎課,臨沂師范學院可以直接植入,如:“Airpol-iutionassessmentandcontrol”空氣污染評價與控制)、“Haz-ardousandsolidwaste”(危險固體廢物)等,但是有些課程臨沂師范學院進行了適當調整,如“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環境微生物學與生物工藝學)調整為“環境微生物學”(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另外根據臨沂師范學院的專業特點刪除了部分課程,如“Climatechange”(氣候變化),“Energyresources”“conservationandalternatives”(能源保護)等課程。
另外,臨沂師范學院還參考了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耶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以及佛羅里達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與研究生的課程設置。由于國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各有其地域特色,因此簡單照搬照抄是絕對行不通的。
近年來,臨沂師范學院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環境工程專業認證標準(試行)與《環境工程本科專業認證補充標準》,并充分結合已經召開的四屆“大學環境類課程報告論壇”的主要精神,同時參考“注冊環評師”、“注冊環保師”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崗位培訓教材》的主要內容,臨沂師范學院進行了課程設置和調整。新課程的改革主要依托以下幾方面的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應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改革為契機,積極推進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同時強化課外學習體系建設,重點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和技能養成,以此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適應性。
(二)完善課程結構體系
在課程體系設計中,進一步加大實賤訓練課程的比重,同時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并科學處理講、練關系,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比例設計課程并組織教學,即把全部課程和課程教學內容按照各“三分之一”的比例設計:三分之一的課程(教學內容)采取講授方式組織教學,三分之一的內容以邊講邊練的方式組織教學,三分之一的內容以訓練方式組織教學。
(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變灌輸式教學為問題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同時改變課堂以講授為主、課內以鞏固提高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理論課與實賤環節的合理分離與有機結合,使課內課外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1.課堂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系統講授模式,使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與作業布置有機融為一體。一般來說,課堂講授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重點、難點和新知識點的講授;二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三是教學內容的基本線索與基本思路;四是學生預習自學無法完成的部分或需要提高的部分。其余內容均通過學生預習、復習完成,并以作業、測驗、訓練等形式進行檢查。
(2)組織形式改變以教師為主導、以講授為基本形式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組織、全校服務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問題式、啟發式、探宄式為主要教學方式,并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需要靈活選用,一般可采取講授、討論、訓練、講練結合等形式。
2.課外學習體系建設
以自學指導、課外訓練、實習實訓為主要內容,以課外作業為基本形式,進一步完善課外學習體系建設,強化學生課外的學習訓練。
(1)強化預習性作業進一步強化預習環節,充分發揮預習環節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講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并在教學組織前布置給學生。預習性作業一般包括以下三種形式:一是以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基礎性預習,即通過學生自學,使學生掌握通過自學即能夠學會的內容,以便教師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同時,針對教學內容找出問題和難點,以便教師確定課堂講授和輔導答疑的重點;二是以研宄為主要內容的提高性預習,教師針對課程教學內容,以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提高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布置預習性作業,使學生在某些方面或某個問題上具有一定的研宄基礎,以此為課堂討論準備條件;三是以基本操作為主要內容的實賤性預習作業,使學生通過預習,掌握實驗實訓所需的基本技能或儀器設備的基本操作規范,以此為課堂實驗實訓奠定基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提高實賤性作業比重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賤能力以及強化技能培養,提高實賤性作業在作業中的比重顯得尤為重要。實賤性作業一般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觀摩、頂崗、調查等形式,主講教師可根據課堂的性質、特點及學生的實際需要科學確定實賤性作業,并通過實驗報告、實習報告、調研報告等形式進行檢查督促。
(3)增加鞏固提高性作業的數量進一步健全課外學習體系,增加鞏固提高性作業的數量,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增加以研宄、拓展為主要內容的提高性作業數量,并通過習題、讀書筆記、論文、實驗報告、設計說明書等形式進行檢查督促。
通過課程體系的改革,特別是理論教學環節與實驗教學環節的合理分離與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課程的門數減少了,但課程的內容卻得到了凝練,教學的重點也更加突出,同時實驗教學課程的門數隨之得到了增加。實驗教學與相關理論教學在內容上緊密結合,成為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理論課程中學到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四、環境工程專業創新課程體系的特點
第一,強化理論基礎和工程專業基礎,提升學生的基礎研宄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基礎研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將環境工程專業的數學課程調整為”高等數學“、”概率統計“、”線性代數“,使學生能夠更為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保留原來的“普通物理學”,并加大課時量。化學課程進行調整,強化學科化學基礎。為強化學生的專業基礎,現對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的化學課程進行了課程合并以及對環境工程的化學課程進行了系統優化,現調整后開設的化學課程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同時,加強工程專業基礎,加開“電工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等課程,但保留原來的“計算機輔助工程制圖“和”信息基礎“等課程的主要內容。
第二,對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進行調整,突出環境工程的實用性教育。為了使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得到提高,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傳統的治理技術課程以外,一方面強調現有社會的需求,做到與時倶進,同時強調教學的實用性,擴大知識面,并充分考慮環境工程學習的系統性,環境工程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為:”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微生物”、“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評價”、“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規劃與管理”等。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培養學生的實賤能力,在專業課程的開設同時開設實驗課程。
第三,結合學校特點,以重點課程建設帶動環境工程專業發展,同時加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且以“注冊環評師”“注冊環保師”考試科目作為參考。臨沂師范學院的環境工程專業是在原來的地理專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開設了“環境土壤學”“室內空氣質量研宄”“清潔生產”“環境信息系統”“儀器分析”“城市環境學”等課程時,還開設了“環境工程名著導讀”“環境專業英語”等課程。
第四,為強化人文社科知識的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將“其它選修課”設置為全校公選課,其中包括美術與藝術、經濟管理、中國傳統文化、音樂修養、美術、科學簡史與英語口語等知識。
第五,加強實驗和實習課程。環境工程專業及市場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寬廣的知識面,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則有賴于較多的實驗和實習訓練。對于高校來說,這方面主要的問題還體現在資金方面,如何在現有的實驗室水平上,盡可能多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生實驗和實習的機會,是各高校面臨的又一問題。實驗課程方面,在現有的實驗室水平基礎上,主要的基礎課、專業課應盡可能多地開設實驗項目。實習方面則分為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認識實習主要是使學生獲得污染物治理工程、工藝、設備方面的感性認識,學生可以參觀考察各個不同工藝的污水、大氣、固廢治理實例;生產實習可以將學生安排在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或工廠的污染控制工程,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處理和控制的現狀以及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程序等。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學校實習場所、器材不夠和落后的現狀,另一方面也讓學生了解到了環境部門的狀況,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生產實際緊密相聯。
篇6
關鍵詞: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
Abstract:
Ordinarily specialized English for civil engineering is in the place of the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It is offered in the fifth to the eighth semester, and usually for 32 or 24 periods. This kind of non-major course hasn’t gotten enough attention. On one hand our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very much and high expec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hasn’t been favorable environment and regime to promote our specialized English learning.
How to train the excellent graduates with skilled English in civil engineering?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in universities now. All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cultivate practical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apply bo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s and English of civil engineering well. Such kind of dual talent is our training aim. But our peculiar teaching dilemmas are the following. First, there is a great gap between the students' scores on their test papers. Second, only a few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English dictionaries and professional dictionaries. Third, the period of this course is not assigned reasonably, for the top students,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bilities need more room to be promoted.
Well, the solutions must be varied and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We can make further teaching management to hold an easy exam with a strict class. Also we can 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 forms. We could set a good example to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n we may select the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English textbooks. All above are the effective solutions. In the future specialized English for civil engineering is still a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course, no one can ignore it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 , civil engineering , specialized English ,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 引言
在高等院校里,獨立學院的生源通常是第二批、第三批錄取的,他們的入學成績與一本學生相比有些差距。隨著擴招規模的增加,生源質量似乎一年不如一年,呈逐年下降趨勢,這使得我們的教學困境越來越多,專業課越來越難講,專業英語越來越講不通。
在獨立學院中,土木工程專業英語一般處于專業選修課的地位,在大學第五至第八學期開設,且通常為32或24學時,即2或1.5學分。與某些一本院校土木工程的該課程相比,還不及他們學時學分的一半。專業英語是大學英語學習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的學習屬于普通英語(General English),學時長,學分多。普通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理工科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
而土木工程專業英語則是結合土木工程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比如能看懂英語文獻或專著,能自己翻譯出小論文的摘要和關鍵詞,能在日后的工作中以英語為主要載體,解決項目中的若干問題,等等。
我院的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規定:“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常用的專業英語詞匯、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提高閱讀英文專業期刊、書籍的能力;了解科技英語翻譯的特點,培養一定的專業文獻翻譯能力;在聽、說方面有進一步的提高。”
這門中西合璧、承上啟下的課程,在獨立學院中卻一直屬于非主干課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一方面老師和學生對于這門課有很多、很高的期望值,一方面沒有有利的環境和機制促進大家的專業英語學習。任教幾年后,我做了此方面的抽樣調查,發現一些獨立學院有的教學情況,準確地說,是教學困境。
二 教學困境
(1)卷面分數
都說分數是門面,這門課程在開卷考試的情形下,獨立學院的學生們能掌握到怎樣的水平呢?我們來看看同屆各個班級土木工程專業英語卷面成績的分布。
同屆各班土木工程專業英語卷面分數一覽表
在獨立學院中,學生的基礎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專業英語水平差距更大。一場開卷考試,認真學習的學生能夠在卷面達到90分以上,學不進去的學生卷面分數是十幾分或者才幾分。橫向比較看,各班的專業英語學習與掌握情況相差不大,各班的平均分都彼此接近,這也說明大多數學生還是積極聽講,用心學習,也及時做了筆記,不同課堂的教學效果略微有差別。學生們還是能夠在開卷考試2個小時的過程里比較準確迅速地答題。每位任課教師也是認真授課,耐心講解的。關于卷面最低分,我的推測是,學生因為英語基礎差,實在聽不進去,或者,沒有足夠的興趣在課堂上。教與學,需要有效的互動,光靠老師在講臺上奮力吶喊,學生在下面神游萬里,這樣的教學結果和教學秩序都是不正常。
(2)英語詞典
分數也僅僅是個側面反映,分數不能代表能力。我們不能以應試教育為主,不能片面追求分數,應該教會學生們活學活用。什么才是“活”?考場以外,脫離各種書本,學生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會遇見諸多專業和英語上的難題,靠什么去解決呢?
看看學生們學習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的習慣如何。
有無英漢(漢英)雙解詞典及專業英語詞典統計表
上表中,各班里有自己的英語詞典和專業英語詞典學生人數,都不超過10個,鑒于抽樣數據的不全面,所列的百分比是按抽樣人數計算的。但是形勢依然不樂觀,同學們有詞典的大概不到一半人數。沒有了詞典這樣的工具書,也就沒有了自我學習的過程。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的學費高出一般本科院校,工科專業大概每年學費一萬五,而一般院校學費只有四千到六千元。撇開學費上的經濟壓力,其他生活開銷,所有的大學生們都是差不多的。再窮也不能窮在學習裝備上吧。現實是:學生寧愿花錢上網或者手機充值,也不愿多花錢在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方面。同學們會攀比誰的手機時尚新潮,誰的衣服鞋子好看且是名牌,而不會攀比誰買了一本好的英語詞典或者其他工具書,更不在乎詞典是否出自頂級的商務印書館或者外研社。對于快速時尚的消費品,學生們趨之如騖;對于傳統樸素的學習和研究,學生們避之不及。一本英語詞典,新華書店里不超過100元,舊書店里也不超過50元。只要是工具書,還是建議學生們配上一二本,舊書也可以。書本讓你受益終生。在漫長的專業英語學習道路上,擁有好的詞典猶如良槍在手,你隨時上戰場,都可以百發百中,有效殺敵。
(3)學時學分
抽樣調查時,也看了看學生們對現有培養計劃和課程安排的一些反應。
1—學時剛剛夠,學習起來不太吃力2—學時還不夠,希望增加些學時
3—學時比較多,建議刪減部分學時4—沒有用,建議取消該課程
半數以上的學生還是能接受24或者32學時的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安排。當然,32學時的教學質量會比24學時的高。從教學效果看,24學時也僅僅算是個熱身。若想學以致用,應該增加些學時,且與各門專業課前后呼應。參考其他院校的培養計劃,他們將土木工程專業英語和若干專業課緊密結合,每個學期修哪些專業課,就完成相應的專業英語教學。本專業的重點課程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等,修完中文部分,再修英文部分,學生們對的上,記的牢,用的活。
從上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學贊成增加學時,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還有提升的空間,我們的培養計劃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忽略了這門課的重要性。當然,也不排除某些學生對英語課程和對土木專業如此的厭惡,程度如此的劇烈,他們希望再刪減些學時,甚至取消該課程。如果條件許可,在獨立學院還是應該保留土木工程專業英語這門課,并且留有足夠的學時。
三 解決辦法
解決辦法多種多樣,結合獨立學院的環境和學生特質。
辦法一,抓好課堂,嚴進寬出。獨立學院的學生們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上還有待改進,即使他們已經是大三大四的學生,上課也總會遲到早退甚至逃課。原本24學時的課程,逃2次課基本就聽不下去了。缺一次課堂筆記,基本上開卷考試的時候,只會對著空白書頁發呆。作為任課教師,要嚴格管理課堂秩序,務必要求學生們按時到堂,積極學習,學有所成。當然,最后的開卷考試,就是一種寬松政策。既然已經“寬出”了,是不是要把“嚴進”做好,做足呢?
辦法二,優化教學組織形式。比如開展小班授課,作為語言教學,良好的授課環境應該是小班制,如果條件許可,獨立學院應當開辟更多的專業英語學習空間,給學生和老師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的應用,也是包含聽說讀寫多方面的。我們還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多展示些專業名詞,圖文并茂,讓學生們看的明白,邊學邊記。或者布置些有趣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們在有限的學時里得到充分的練習,師生共同享受這樣的專業學習與交流。
辦法三,言傳身教,授人以漁。我自己就是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對于英語,一直有著發燒友般的熱情和興趣,在授課時,我也經常給學生們課外的幫助和指導。所有的老師幫的了一時,幫不到永久。學時有限,精力有限,那我只能教會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購買一本好的詞典,并且,要經常翻看詞典,要隨時查找單詞,每天記憶一小段英文,或者每天記憶數個單詞,配上合適的語境更佳,同時做好復習功課,修補記憶曲線。
辦法四,選擇合適的專業英語教材。現在各大院校采用的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用書種類繁多,有通俗易懂的,也有理論高深的,自己編寫的也有,但是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知識結構的此類教材不多。前面有提及他們的基礎英語水平,在經過了獨立學院里的專業學習后,他們能將專業和英語合并使用嗎?參考一本二本學院,我想,圖文并茂可以,但是僅有直白的中文翻譯這一類書并非是好教材,總不能讓學生們看到書后都有中文翻譯,就懶得去做課堂筆記吧。應該隨著獨立學院的發展形勢,趕緊著手編寫一套自有的專業英語教科書。
肯定還有更多的解決辦法,獨立學院確實在逐年發展并壯大,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都在邊學習,邊成長,土木工程專業英語今后仍是很重要、很必要的一門課,誰都不能忽視它。
四 結束語
英語是一種途徑,教學是一門藝術。
英語是一座通往國際水平的橋梁,土木工程是我們的立足之本。
如何培養能熟練掌握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的優秀畢業生是當前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獨立學院要培養的正是應用型人才,能應用好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和英語,這樣的雙重人才,也是我們該努力培養的。在此要特別呼吁獨立學院們,能多多重視這門課程,給予更廣泛的學習平臺和良好的氛圍,要以發展的眼光培養有用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對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探討》,朱昌星,中國電力教育,2012年第10期
2.《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探討》,羅烈,沈水明,高等建筑教育,2001年3月第1期,總第38期
3.《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高振星,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總第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