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心臟健康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心臟健康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心臟健康論文

篇1

這種“鼻息控制器”通過一條橡皮管戴在鼻子上,這與醫院病人用于吸氧的管子沒有什么不同。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這種鼻壓裝置,因為研究發現在健康對照組中有1/4的人對軟腭的控制不足。軟腭是鼻腔通道的一部分,可以讓你控制吸氣強度。但對那些有著足夠軟腭控制能力的人來說,鼻息控制器能讓試驗對象享受到新的自由度。

研究者先對36位健康者通過控制鼻壓來玩電子游戲的反應時間和精確度進行測試,同時測試他們使用鼠標和游戲控制桿的能力。研究小組發現,對軟腭擁有良好控制的人,其鼻息控制的可靠度與熟練使用鼠標和游戲控制桿的可靠度相當。

研究小組對3名“閉鎖”綜合征患者進行試驗,這種疾病使患者只能通過眨眼睛來和別人交流。其中2人很快就學會利用字母選擇和組詞程序進行溝通和表達。

對那些有著行動或交流障礙的人來說,鼻息控制器能為他們提供一種使用各種設備的方式,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小腿粗老人患心臟病幾率低

法國科學家發現,小腿粗并非壞事,這可能預示著心血管功能良好,發生血栓和心臟病的危險也越小。

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院的?蘇里克博士及其同事共同完成了這一研究。

專家調查了法國第戎蒙彼利埃及波爾多的6200多名居民,其年齡在65-84歲。

結果發現,與小腿細的老人相比,小腿粗的老人發生頸動脈斑塊的幾率要低29%。

專家指出,小腿的粗細與向大腦供血的關鍵通道頸動脈密切相關,小腿越粗,頸動脈出現斑塊或阻塞的危險就越小,發生血栓和心臟病的危險也越小。

專家已將小腿周長作為診斷頸動脈硬化的新指標。

上班路途遙遠易出現疼痛焦慮等健康問題

上下班路途太遠,耗時太長,是許多大城市上班族面臨的問題。一項調查指出,上班路途遠近,與健康密切相關。

研究者調查了近千名公司雇員,結果發現,上下班時間單程多于90分鐘的人,超過1/3經常出現脖子疼或背疼。而交通時間短于20分鐘的人,只有不到1/10的人會出現此種情況。此外,上班路途遙遠的人更容易出現焦慮、失眠等問題。對此,研究者建議,上下班時最好先步行一段路,再乘坐交通工具。(李姜)

篇2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培育成功了一種含有“乙肝疫苗”的轉基因西紅柿。據有關專家介紹,在今明兩年內,人們就將可以在市場上買到這種西紅柿了。用吃西紅柿的法子預防乙肝自然比打針更易于讓百姓接受。

降低心臟病突發的危險

芬蘭醫學專家認為,經常食用西紅柿和西紅柿制品有助于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芬蘭庫奧皮歐大學營養學家蒂娜?利薩寧最近發表學術論文指出,西紅柿對人體健康有益是因為它含有番茄紅素和類胡蘿卜素。這兩種營養素在西紅柿醬中也不會受到破壞或消失。該論文著重論述番茄紅素與降低患心臟病危險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也是該大學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的冠狀動脈病危險因素研究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對庫奧皮歐地區700名中年男子的跟蹤觀察發現,血液中番茄紅素水平低的男子犯心臟病的風險是正常男子的3倍多。

番茄具有抗癌的作用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專家最近則發現,番茄具有抗癌作用。研究人員把口腔癌細胞培養液加進番茄天然色素后,癌細胞很快失去活性,逐漸死亡。

雖然研究人員目前并未能確定,番茄紅素是如何制服口腔癌細胞的,但他們認為,番茄紅素能激發圍殲不正常細胞的抗體。人體的抗體能夠抵御普通病變細胞的侵襲,使之在抗體包圍下“自殺”。

番茄同時也能縮小前列腺癌腫瘤。今年8月,美國底特律維納州立大學的研究證實,用番茄制成藥用膠囊治療前列腺癌病人,獲得明顯療效。研究人員對26名等候手術的前列腺癌癥患者進行分組試驗,一組服用他從番茄中提取的番茄紅素制成的膠囊,每天2次,每次15毫克;一組不服用這種膠囊。3周后他驚奇地發現,服用番茄紅素膠囊的病人,腫瘤明顯縮小,有的幾近消除。

篇3

摘要: 心臟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于炎癥、退行性改變、粘液變性、先天性畸形、缺血壞死、創傷等原因引起單個或多個瓣膜的結構異常,即粘連、增厚、變硬、攣縮等,從而引起瓣膜口狹窄或關閉不全,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目的 討論心臟瓣膜病患者的內科護理。方法 對非手術治療患者進行內科護理。結論 對心臟瓣膜病患者的內科護理可以避免病情更加嚴重,同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關鍵詞: 心臟瓣膜病 內科護理 心臟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于炎癥、退行性改變、粘液變性、先天性畸形、缺血壞死、創傷等原因引起單個或多個瓣膜的結構異常,即粘連、增厚、變硬、攣縮等,從而引起瓣膜口狹窄或關閉不全,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臨床上最常見的瓣膜病為風濕熱所致的風濕性心瓣膜病。其次可見于動脈硬化及老年性退行性變所致的瓣膜鈣化、增厚。感染性心內膜炎、先天性畸形亦能見到。最常累及的瓣膜為二尖瓣,其次為主動脈瓣,三尖瓣較少被累及,而肺動脈瓣病變極少見。 一、二尖瓣狹窄 風濕性心瓣膜病為我國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病,多發于20~40歲,女性多于男性,約1/3病人無明顯風濕熱史。二尖瓣受累是風濕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占95%~98%,其次是主動脈瓣,占20%~35%,三尖瓣及肺動脈瓣分別為5%及1%左右。二尖瓣狹窄又是風濕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 二、二尖瓣關閉不全 常與二尖瓣狹窄同時存在,亦可單獨存在。 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主動脈瓣由于炎癥、變性、退行性變等,瓣膜縮短變形,產生關閉不全,從而導致主動脈內血液在舒張期反流入左心室,使左心室擴大、肥厚,久之可發生左心功能不全。另由于舒張期血液反流回左心室,可引起外周動脈供血不足,導致主要臟器如腦、冠狀動脈等灌注不足而出現相應臨床表現。 四、主動脈瓣狹窄 由于主動脈瓣交界處粘連、融合,使瓣膜開放受限,引起狹窄。正常成人主動脈瓣口面積均大于3.0 cm2,當瓣口面積減小一半時,臨床可以代償;當面積小于1.0 cm2時,才可能出現臨床表現。主動脈瓣口狹窄使左心室射血受阻,因而左心室明顯肥厚,久之可出現左心功能不全。因左心射血受阻,左心搏血量減少,使腦動脈、冠狀動脈供血減少,臨床出現相應癥狀。 【主要護理措施】 1.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加強病人抵抗力。為減輕心臟負擔,應注意限制鈉鹽攝入,少量多餐。 2.根據心功能情況合理安排活動與休息,預防便秘,避免屏氣用力動作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3.囑患者保持情緒穩定、樂觀。 4.定期測量生命體征,注意心率、心律變化以及風心病房顫病人脈短絀的變化。風濕性心瓣膜病可因風濕熱的反復發作而加重,故應注意觀察病人是否出現發熱、關節疼痛、皮膚出現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風濕活動的表現。 5.加強對心瓣膜病并發癥的觀察,及時發現,協助醫生處理。風心病病人最易出現的并發癥是心力衰竭,護士應評估病人是否出現呼吸困難、乏力、食欲減退、右腹部不適、下肢腫脹、尿少等心力衰竭的癥狀,檢查有無肺部濕???、颈静伦?擰⒏臥嘀狀?、陷??椎忍逭鰲6雜諦陌昴げ『喜⑿姆肯瞬?牟∪耍?ψ⒁庥形尢逖?范?鏊ㄈ?謀硐幀4送猓?陌昴げ頰呋箍剎⒎⒏腥拘孕哪諛ぱ?、心聣劎常、肺部感扰f踔菱?賴齲?魷稚鮮霾⒎⒅⒂Σ扇∠嚶Φ鬧瘟啤⒒だ澩朧? 【健康教育】 1.避免增加心臟負荷 防止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攝鈉過多、便秘等因素。心瓣膜病病人易并發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而感染又可誘發心力衰竭,病人應注意通過飲食、營養、鍛煉等方面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 2.協調休息、活動與工作 瓣膜損害影響心臟功能,使病人耐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動受到限制?;颊邞邮芤鸦夹呐K病,結合心功能情況量力而行且制定合適活動量及工作量。因心瓣膜病是慢性疾病,護士還需教育病人家屬,使他們理解病人的病情并給予支持。 3.堅持服藥,積極控制并發癥 心瓣膜病病人服用的藥物主要用于控制心衰,如地高辛。心力衰竭是心瓣膜病病人的主要死因,應告訴病人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及服藥注意事項。 4.預防風濕熱反復發作 病人應盡可能改善居住環境中潮濕、寒冷等不利條件,以免誘發風濕熱發作。風濕熱的發生與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病人應避免與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病人接觸,有齲齒或牙周炎應積極治療,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

[1] [2] 

炎、咽炎應立即用藥治療。 .風心病病人中約/為女性病人,其中部分處于育齡期,患者心功能尚處于I級或Ⅱ級,可以妊娠,但需做好孕期監護;心功能Ⅲ級、Ⅳ級的婦女,則不宜妊娠,以免孕產期心臟負擔進一步增加,造成生命危險。 心瓣膜病的預后主要取決于①瓣膜病變的程度;②并發癥,如心房顫動、肺動脈高壓、感染性心內膜炎、栓塞等并發癥可加速病情惡化;③對于風濕性心瓣膜病患者,風濕熱的反復發作可加重瓣膜病變,影響預后。因此應教育病人做到上述各項內容要求極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王慧莉,辛蘭.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搶救成功例護理體會[A];首屆《中華護理雜志》論文寫作知識專題講座暨研討會論文匯編[C];年. 張冬梅.現代醫學模式與心理護理[J]. 現代醫藥衛生,, (): . 文章屋在線 wzk.co

    

篇4

和通常人們認為的只有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才會出現在夢中相反,進入夢境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對于做夢者來說,夢中出現的事件,有五分之一是一點也不重要的,有將近一半是不太重要的。有將近一半的人認為夢是含混不清的,和現實生活中影響他們的事情完全不同。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認為夢境來源于日常生活的人的平均年齡是44歲,而不同意這種觀點的人的平均年齡是37歲。這反映出年齡較大的人睡眠較差,能夠把夢的內容記得更清楚。但這并不能解釋,為什么年齡較大的人,更多地把夢境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多數時候夢都是讓人不愉快的。但為什么會出現惡夢,還無法作出解釋。同樣讓人不解的是,引發灰暗夢境的事件,往往不帶感彩,而不是不愉快的事情。不過帶有積極或消極的情緒的事件,會產生相應感覺的夢。

國人十大健康隱患

在一項4大城市的健康調查中,42%的人表示自己經常疲勞,27%的人腰酸腿疼,21%的人頸椎不好。出現疲勞癥狀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意識到這些預警信號,如感到疲勞,就表示該休息了。

國人存在的十大健康隱患依次是:

“抽煙”(77%)、

“經常熬夜”(64%)、

“不吃早餐”(45%)、

“喜歡吃油炸食品、西式快餐”(44%)、

“每天喝三杯以上烈酒”(40%)、

“經常坐著不動”(34%)、

“經常在外就餐”(34%)、

“經常饑一頓飽一頓”(33%)、

“不體檢”(33%)、

“盲目減肥” (29%)。

世界首顆“生物人造心”面世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首先從鼠尸中取出一顆完整心臟,去除其中不需要的細胞,保留心室、血管及心臟瓣膜等心臟結構,隨后注入一只新生鼠體內未發育完全的心臟細胞。

他們把這顆心臟放入實驗室的無菌培養皿中,4天后觀察到它收縮,8天后心臟開始怦怦跳動。

論文把這顆心臟稱為“生物人造心”。參與這項研究的哈拉爾•奧特說:“我們用生物自己的材料培育出一個新器官。當我們看到它第一次收縮,我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這次用的是未發育完全的心臟細胞。按照這種理論,人們就能用需要移植器官者的細胞,培養出血管或者整個器官,之后移植給他。

篇5

4、每天清晨服用復合維生素B。瑞士科研人員讓200名接受過打開動脈手術的人員服用3種B族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或安慰劑,結果發現服用維生素的人群體內的半胱氨酸量下降40%,這是一種可以增加心臟病危險的物質,而服用安慰劑者則無變化,前者的血管也比后者寬。

5、及時治療睡眠呼吸暫停。如果你在夜間有鼾聲,說明可能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癥,一整夜呼吸可能暫停數百次,這可引發高血壓乃至心力衰竭和中風,應及時醫治。

6、保證充足睡眠。哈佛大學對7萬名女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者,其患心臟病的風險即有所升高。缺乏睡眠可以增加應力荷爾蒙,提升血壓,影響血糖水平。但每天睡眠也不要超過9小時,否則,也會使患心臟病的幾率升高。

7、每周至少食用一次魚?!睹绹t學協會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一次魚的女性比每月吃一次魚者患心臟病或因其死亡的可能性要低1/3。對男性來說也是如此。另一研究發現,經常食用魚可降低患心房纖維性顫動、心律不齊以及過速的風險,這些都是猝死的主要致因。

8、每周早餐至少食用4次高纖維谷類食物。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每天攝入23克主要來源于谷類食物的纖維素者與11克者相比較,其患心臟病的風險幾率低23%。對男性而言,高纖維飲食可以把患心臟病的幾率降低36%。

9、在每天食用的谷類食物或酸奶中撒一盎司(約等于28克)亞麻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獲取2克的ω-3脂肪酸。大量的研究發現,這一健康的脂肪有助于預防心臟病,降低因心律異常而導致猝死的幾率。

10、用一勺匙亞麻油拌新鮮色拉調料。一勺亞麻油中含7克ω-3脂肪酸。如上所述,這是改善心臟健康的好方式。

11、每天飲2杯茶水。紅茶綠茶均可。荷蘭的一項研究發現,5000名健康的居民在6年內每天飲用2杯或以上茶水,患心臟病的幾率僅為2.4%。而從不飲茶者的患病比例則為4.1%。另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每天飲茶3杯,可將患心臟病的幾率降低11%。

12、在炒菜里放入一把榛子。每天只要攝入1.5盎司(約合42克)這些有益健康的干果,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食用榛子的另一方法是將其碾碎涂在魚或雞上,然后烤制。

篇6

另外對于這兩起夜間發生的悲劇,專家還介紹說看似平靜的夜晚,卻是一天當中發病率最高的時刻,心腦血管疾病尤其多見。據相關數據統計,急性心肌梗死在晚上7點至次日凌晨2點的發病人數占全天發病總人數的40%,腦梗塞也常于睡眠中發病,猝死者則高達70%~80%。這是因為夜間植物神經系統功能處于低落狀況,血壓下降,血流速度緩慢;而且夜間呼吸、排汗、排尿會使機體丟失大量水分,但又不能及時得到補充,血液黏稠度相對增高,再加上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因此夜間更容易引發心梗、腦梗。另外,夜間睡眠之中發生心梗、腦梗,家屬往往在清晨才能發現,很多患者因此而延誤了治療,這也導致了夜間猝死的高發以及嚴重后遺癥的產生。

斑塊是主要“兇手”

說到引發心肌梗死、腦梗塞以及猝死的原因,專家指出,現代社會緊張的工作節奏,讓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飯,睡眠和飲食都極不規律,精神壓力較大,這些都是造成年輕人頻發心肌梗死、腦梗塞,甚至是猝死的誘因,但是主要“兇手”還是隱藏在心腦血管中的粥樣硬化斑塊。斑塊是由人體血液中升高的脂質和凝集的血小板沉積于受損的血管內皮下逐漸形成的。一般情況下,斑塊主要是堵塞血管,造成血流不暢,致使心腦缺血缺氧。但有些斑塊的包膜很薄,就像薄皮大餡的水餃,很容易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過度勞累、血壓突然升高、血管痙攣等誘因下發生破裂。斑塊破裂以后,內容物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可在頃刻之間完全堵塞住血管,堵住了冠狀動脈就會發生心肌梗死,堵住了腦血管就會發生腦梗塞,嚴重者就會導致猝死。

篇7

美國科學家評估了自60年代以來幾乎每篇討論維生素D與癌癥二者關系的論文后說,要保持身體健康,每天需服用1000國際單位(25微克)的維生素D。他們在《美國公共衛生雜志》上撰文說:“維生素D缺乏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與此同時,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的人患某些癌癥的風險越來越高。這兩種現象合并來看意味著維生素D缺乏或許是每年數千患者因結腸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癥過早離開人世的原因?!?/p>

這些科學家建議的維生素D攝入量是目前美國維生素D建議攝入量的2.5倍。英國沒有官方的建議攝入標準,但每年從10月至次年3月的短暫白晝和漫長黑夜意味著冬去春來時60%的英國人體內維生素D不足。

由于維生素D的研究越來越多,世界各國都開始修改有關日光浴危害的警告。澳大利亞癌癥理事會協會今年首次承認,曬太陽有利于健康。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圣迭戈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癌專家在錫德里克?加蘭教授的領導下,回顧了1966―2004年發表的63項討論維生素D與癌癥關系的論文。他們發現,美國東北部地區(日照較弱)的居民和皮膚顏色較深的非裔美國人缺乏維生素D的可能性較大,患癌癥的風險也較高。

維生素D的作用

心臟?。壕S生素D可降低對胰島素的耐受性,而胰島素耐受性是導致心臟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肺?。悍尾拷M織在人的一生中會經歷修復和“改造”,由于維生素影響多種細胞的生長,它可能對肺的修復過程起到一定作用。

癌癥(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據認為,維生素D對調節細胞繁殖起到關鍵作用――癌癥患者體內則缺乏這種調控機制。因此,通過防止細胞過度繁殖,維生素D就能預防某些癌癥。

糖尿病:在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會殺滅人體自身的細胞。科學家認為,維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劑的作用。他們認為,它也許能防止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篇8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以下簡稱長城會)在北京召開?!霸谒袑е氯祟愃劳龅募膊≈?,心腦血管疾病排名首位?!遍L城會創立者、北京和睦家醫院心臟中心主任胡大一告訴記者:“中國每年約有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患心血管病。”

長城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企業家、高級白領心血管患者不斷增多。一項針對北京、上海等城市2000名企業高管的健康調查顯示,超重或肥胖者為55%,血脂異常率為全國平均血脂異常發病率的2倍以上,脂肪肝的患病率為全國成年人脂肪肝發病率的3倍以上。如果沒有科學的血管健康管理,這些人群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極高。

作為國內知名的心血管專家,學科帶頭人,胡大一出生于醫學世家。1987年,他從美國回國,就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組建了心電生理科,如今還會去國內幾百家醫院會診指導。但多年下來,他發現心血管疾病從醫療模式,到公眾對疾病的認知都存在諸多問題。

“我們都知道心血管病預防最重要,但那么多大醫院,還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續。”在胡大一看來,醫院好多都是坐堂醫生,等著人生病求醫,病人則總是不注重恢復和預防。久而久之,陷入了“醫生等得病,病人等復發”的怪圈。

盡管年近七旬,但胡大一身體矯健,語速很快,思路十分清晰。在長城會開幕式上,胡大一宣布下屆大會主席將由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馬長生擔任。而他擔任會長的這些年,中國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患者約有2.9億人,每年約350萬人死于各類心血管病,占總死亡原因之首。平均每十秒鐘就死一個患者。一半的人首次發作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所以心血管病往往發病突然,致殘致死率很高。同時,心血管疾病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患者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心肌梗死患者都不到五十歲,且以男性居多。

胡大一一直認為心腦血管病是一個“堰塞湖”:前缺防,后缺管,得了心梗救治晚。一邊是帶病生存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用很高的成本,比如很貴的支架、起搏器、藥物來維持一些患病群體,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提前進入到這個“湖”里。

盡管我們的人均壽命和歐美相差無幾,但我們的健康期望壽命男性只有四十歲,女性只有四十八歲,這意味著,至少有二十年我們是帶病生存的,發達國家只有十年?!拔覀兊钠髽I家非常愛惜自己的汽車,定期去4S店做清潔、定期保養、定期檢修,卻從不對自己的心臟進行保養,很多患者心血管問題做了支架,出院后還不改變生活方式,不注意復查保養,結果血管又堵了?!?/p>

我們的心臟需不需要支架?

上世紀90年代初,胡大一就開始推廣冠心病介入療法、支架技術。如今,我們醫院越來越大,檢查設備越來越多,支架手術越來越多。冠心病的支架手術,十年前是每年兩萬例,2013年是四十多萬例,今年將突破五十萬。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支架手術最多的國家。

胡大一將這些數字記得詳細,他認為現在的醫療模式是趨利性的醫學模式。每個醫院都在宣揚毛收入多少,手術例數多少,儀器多少,支架數多少。公立醫院水平用手術和毛收入量化的指標來衡量。而且醫生支架手術做的越多,就能發表越多的論文,名氣也越大,“這是一個很荒謬的事情”。

當大量醫療衛生資源都用到了心臟問題發生后的急診救治和手術上了,病人反復住院、反復造影與介入治療以及高手術費用,這會造成一部分過度醫療。從而導致醫療資源的巨大浪費及患者對醫療結果的困惑與不滿。另一方面,心臟事件后的康復與二級預防體系基本缺失,且缺乏醫保支持。

胡大一將醫院比喻成是賣汽車的,賣了之后就不管了,沒有售后服務,病人回家后,沒人幫他保養維護。患者經常是反復住院,再介入、再搭橋,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客觀的說,心血管疾病大多數不是先天性的,而是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很多人認為只要放了支架就可以一勞永逸,其實心血管病到了需要放支架的程度,已經不能逆轉為原來的健康狀態,支架治療只能是多害相較取其輕?!倍捎卺t學的未知狀況,我們還很難完全避免不必要的診療和治療。其次,西醫是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容易忽視病人的心理問題。

胡大一曾遇到一個31歲的女病人,胸悶氣短來看心臟。一開始,醫生讓她CT、造影做了一堆,什么都沒查出來。后來,我和她聊了發現就是因為焦慮導致的。如果缺乏對心理影響生理的正確認識,必然導致對生物技術的過度迷信,依賴檢測設備和結果。

對于心血管病的患者,不僅要關注疾病,更要關注心理。一個人精神不行,整個免疫功能,心理防線就全崩潰了。所以心理處方非常重要。上面我說的幾個患者,都是對支架機制不了解產生的焦慮,焦慮到極致產生了驚恐。要知道,心理和生理是互動的。心理問題很容易轉化為生理的表現,進而加重病情。最近有一個從成都來找我的病人,因為放了支架不敢坐飛機,寧愿坐三十個小時的火車來。其實不可能出事的。我和他說,你回去千萬別再坐火車了,出事我給你擔保。如果醫生能從心理角度為患者著想,說服患者,讓患者安心,就會好很多。

心臟如買車,需要售后保養

記者:現在病人的困惑與不滿主要在哪兒?

胡大一:現在有三類病人都活得很痛苦。第一種,不需要做支架手術的做了支架。這種病人肯定感覺不好,不舒服。第二,即使支架做得很好,很成功,但如果沒有后續的康復保健,病人還會出現很多問題。因為對疾病不了解,即使放了支架,病人會很糾結,擔心支架會出問題,患者會出現很怪的行為。比如有個患者睡覺前,會覺得支架在叮叮咚咚作響。醫生會說,怎么可能有問題?支架貼在血管壁上,不可能響動。這個患者不停地去看急診,覺得自己又犯病了。最嚴重的時候,患者會出現瀕死感,再度入院。第三類是一些因為年紀大了,身體素質問題,做不了支架,搭不了橋的病人。他們總是憂心忡忡,覺得內科外科都幫不了自己,肯定沒救了,實際上不是這樣。

記者: 2012年,您卸下北京人民大學醫院心臟中心主任的職位,加盟民營醫院,是想改變什么嗎?

胡大一:我一直想做“雙心”(heart & Mind)服務,希望看一個病人,同時看心臟,也看心理,但這么多年我在公立醫院很難運作,因此想在和睦家做一些嘗試?,F在,我有充足時間和病人溝通,也可以實現對病人康復治療。在整個醫學模式中,談到康復,大家都很難理解,覺得康復是給癱瘓病人的,治好病的人不再需要了。實際上,治療完后,病人營養怎么關注,運動如何開展,心理如何調節,都需要大量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來做,而不是靜養。醫院最重要的其實是服務,應該以患者為中心,以團隊服務為模式,對患者管理服務和關愛。說的絕對一些,我們現在的醫院,除了不服務,啥都做。

記者:那么心臟康復到底指的是什么?

胡大一:心臟康復就是對有問題的心臟進行保養,幫助患者修復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恢復生活質量、工作能力,從而回歸社會。對于心血管病,醫生不僅要知道病人治療的情況,更要跟蹤病人回家之后的恢復情況。病人手術后,至少應該進行三個月的康復治療。我們要讓他們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漸恢復運動,不僅要個體化的調整藥量,還要輔導他們的心理。數據顯示,有康復治療的人與沒有康復治療的人相比,總死亡率下降20%,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0%,再次住院率也大幅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也可以減少過度醫療。在美國、歐洲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臨床指南都將心臟康復列入一類推薦,并有相應的醫保配套支持。其中的一些城市,心血管病人手術結束進入康復醫院是硬性要求。

篇9

在研究中,4萬名45歲及以上的職業女性被隨意指定每隔一天服用安慰劑或100mg阿司匹林,10年后,研究發現服用阿司匹林者中風發生率降低了17%,因血液高凝狀態而發生中風的風險降低了24%;但是如果不按年齡分組,研究未發現阿司匹林能降低女性總人群心臟病的發生率。

研究意外發現,阿司匹林只對大于65歲的女性有雙重防治效果,服用后發生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可分別降低30%和34%。還有,對不吸煙和已經戒煙的女性而言,阿司匹林的益處更大。

女性服用率低

在上述研究結果前,美國心臟病學會一直建議:對于已患有冠心病、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心絞痛或者中風的病人,應該使用阿司匹林來作為預防藥。無獨有偶的是,前不久的一項研究顯示,具有冠心病病史的女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明顯低于男性。

紐約貝斯伊塞列醫院的住院醫師杰夫瑞?伯格最近主持的調查研究證實,女性不愛吃阿司匹林來保障自己的健康――只有46%的已有心臟病史的女性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其他女性則錯失了這一最便宜、最有效的藥物來治療疾病。伯格醫師指出,只有那些年紀大、學歷高、經濟條件好的女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較高。

其實早在去年,美國預防醫學期刊刊載的論文就指出,有心臟病高風險的女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比男性小,差距在46%~59%!

服藥前要咨詢醫師

篇10

在兩次看圖畫之間經歷了睡眠的小組匯報說他們對圖畫的情緒反應明顯下降,MRI掃描也顯示了他們的杏仁核腦區(負責處理情緒記憶,讓大腦中前額葉皮質能控制情緒反應)的活動性大大降低。腦電圖記錄也顯示,在快速眼動睡眠中有某種電活動降低了,這表明腦中壓力神經化學物質水平的降低讓志愿者在過往經歷中的情緒反應變得平和。論文主要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生埃爾斯?范德海姆說:“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記憶被重新激活,呈現與過往相關的整體畫面,但這種狀態與經歷它們的當時不同,此時的壓力神經化學物質被良好地抑制了?!?/p>

“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與壓力有關的神經化學物質會明顯降低,大腦在這種安全的環境下,重新處理以前的情緒經歷。我們在第二天清醒后,那些經歷導致的情緒會減弱,我們會對過往的經歷感覺好些,能夠承受它們?!闭撐淖髡咧弧⒓又荽髮W伯克利分校心理與神經科學副教授馬修?沃克解釋說,“做夢階段的特殊神經化學物質組成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夜晚治療,以減輕過往經歷中的痛苦?!?/p>

維生素D過量會“傷心”

李穎

很多研究表明,缺乏維生素D的人易患心臟庠病和腦卒中。但日前,姜國一項新研究表明,維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時,會加快心臟跳動節律,增加心房顫動的發生率。

“傷心”還是“補心”,有爭議’

早在2009年,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維生素D水平過低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相關。研究人員認為,維持維生素D的正常水平有助于防范心血管疾病的并發癥。

然而,2011年,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上提出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過剩未必對心臟有利,反而會給心臟帶來傷害。

參與該項研究的患者多達132000位。研究人員發現,當這些患者血液中維生素D的水平過高時,房顫出現的概率增加了2.5倍。

專家提醒:服用維生素一定要在安全范圍內

針對兩種說法,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主任張澍教授說:“消費者普遍認為營養保健品是安全的,他們意識不到攝入過多的維生素D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張澍補充說,一個人體內維生素D的正常范圍在41-80微克/分升,而參與該項研究的患者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達到了100微克/分升以上?!皩θ梭w而言,任何種類的維生素、替代品均存在利弊。我們的目的是確定一個安全的劑量范圍,這樣患者能明確多大劑量有益于健康,多大劑量具有一定的毒性。”

哪些人易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維持血鈣和血磷的水平,從而維持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人體內維生素D主要有兩個來源: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合成和飲食(食物和補充劑)。

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險人群主要包括:缺乏陽光或者在陽光下遮蓋皮膚者、深色皮膚者、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老年人、過度肥胖者、兒童(兒童缺乏維生素D,易發生佝僂病),以及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篇11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2月間收治的20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資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22~45歲,本組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診斷標準。16例發病前2~3周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11例有不同程度的肢體乏力、胸悶、心前區不適、心悸及心臟雜音等非特異性癥狀,9例表現為阿-斯綜合征、心源性昏厥和心跳驟停,5例表現為急性左心衰竭。

1.2治療患者均休息1~3周, 進食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且易消化的食物。給予心電、血壓、呼吸等綜合監護, 營養及改善心肌細胞代謝(維生素C、輔酶Q10、黃芪等)治療。在治療初期應用青霉素400萬~800萬單位/天,靜滴1周。(2)抗病毒治療,α-干擾素200萬U,肌肉注射,1次/天。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黃芪注射液30 ml,靜脈滴注,1次/天;保護心肌,改善心肌代謝,大劑量維生素C5g/次,1次/天,輔酶Q10,10mg口服,3次/天;中間穿插免疫調節治療,并逐漸減量停藥。心力衰竭者,按常規心力衰竭治療,但洋地黃用量偏小,貝那普利5~10mg,口服,1次/天,倍他樂克25mg~50mg,口服2次/天。心力衰竭者給予利尿、擴血管為主的糾正心力衰竭治療, 快速心律失常者給予腎上腺素能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率。

1.3護理嚴格按照本院對入院患者制定的醫護條例執行。

1.4結果經過我院科學積極的治療和護理,15例患者臨床治愈;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隨訪發現心臟進行性增大或左心室收縮/舒張功能減弱;2例死亡。對我院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后發現,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護理上,許多問題應引起心內科醫護人員的關注,其治療和護理應當具有規范性,科學性,下面就這個問題作一簡要介紹。

2護理干預

隨著整體護理的逐步實施和完善,護士在疾病控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確的評估方法,完善相關護理,對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病人的康復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2.1一般護理囑咐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休息,這是減輕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的有效措施。急性期必須臥床休息,無并發癥可臥床休息一個月,合并心力衰竭嚴重者可休息6-12個月,直到癥狀消失,心臟功能恢復正常。癥狀好轉后方能逐步起床活動,室內應保持空氣清新,注意保暖。

2.2飲食指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的食物,避免著涼、腹瀉等情況發生。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煙酒,對心力衰竭的患者還要注意低鹽飲食。

2.3心理護理心肌炎患者病情輕重不一,易出現兩種相反的心理狀態:一種認為自己癥狀不重,掉以輕心。忽視休息治療; 另一種缺乏信心,產生悲觀恐懼情緒,因此,醫務人員 當向病人做有關本病的常識介紹及各種使用儀器的必要性。使之能正確對待疾病,消除焦慮急躁的情緒,保持健康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2.4合理用藥在急性期應用促進心肌代謝的藥物,如ATP、輔酶A、肌苷、1.6-二磷酸果糖等藥物靜脈滴注。用藥原則謹遵醫囑。

2.5病情觀察醫護人員應定時給患者測量體溫、脈搏,密切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呼吸頻率等方面的變化,以及時判斷有無心源性休克的發生。少數患者在治療病毒性心肌病的同時還有其它疾病或癥狀,在治療過程中難免遇到突況,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報告醫生,以便于采取相應的護理。

2.6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出院后合理休息、適當鍛煉、加強營養、定期復查的重要性。

3護理體會

絕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經及時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后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誤診或護理不當而引起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發展到擴張型心肌病,最后心功能不全猝死。因此護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時應首先熟悉其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病程及愈后的相關知識,應強調一般護理,加強心理護理,穩定患者情緒,分散或轉移其注意力,患者更應重視皮臥床休息,減輕心臟壓力,勞逸結合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配合綜合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馮沖,陳國偉.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療進展[J].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1999,26(5):196-120.

篇12

據記者了解,第一屆中華中醫藥學會甘肅省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臟重癥分會甘肅省工作委員會、第一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甘肅省工作委員會的成立大會,是伴隨著“首屆西部心臟重癥大會、首屆西部心臟康復大會、第三屆面向基層心血管疑難重癥研討會”同期舉行的。這次規??涨暗膶W術大會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甘肅蘭州召開,謝萍教授出任大會執行主席。因此,采訪一開始,謝萍教授首先談到了舉辦這次大會的背景。

她介紹說:“隨著醫學的進步與發展、臨床和基礎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原理應用于臨床,使得心血管疾病的診療理念和方法不斷更新。心臟康復是現代心血管疾病處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決定醫療轉歸的重要環節。在此背景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臟重癥分會、海峽兩岸衛生交流協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基層工作委員會、甘肅省人民醫院聯合發起并主辦了此次學術交流大會。大會組委會立足于臨床實際、面向基層,秉持‘交流、提升、推廣、規范’的宗旨,圍繞心血管疑難重癥及交叉學科的診療等的主題,邀請到了40余位國內知名心血管專家蒞臨蘭州,分別做了多場專題報告、疑難病例討論、醫學科研方法、論文撰寫培訓及手術演示……”

謝萍教授進一步介紹說:“11月19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由我主持,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益瑞淵、王彥成、蔡政廷、張海濤、盧啟明、白鋒、王斌等國內著名的心血管病學科的專家、教授?!彼又敿毥榻B說, 開幕式之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黨愛民教授帶來了“從最新指南看心衰治療”,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的張鉦教授帶來了“胸痛中心的建設”,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王斌教授帶來了“胸痛在基層醫院的識別與篩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的賈紹斌教授帶來了“冠脈CT在冠心病診治中的指導作用”,馬偕紀念醫院的蔡政廷教授帶來了“急性冠脈綜合征臺灣治療現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張海濤教授帶來了“醫學與科學”,北京高血壓聯盟研究所的張新華教授帶來了“全球高血壓防控方案”,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的白鋒教授帶來了“血脂異常的管理”,甘肅省人民醫院的王效浣教授帶來了“ACS患者出血評估預防及處理”,甘肅省人民醫院的徐盛開教授帶來了“ACS抗血小板治療消化道損傷的防治策略” 等多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會議圍繞“心臟起搏培訓”“醫學科研設計與論文撰寫”“心臟康復”“交叉學科”等幾個方面展開專題講座。

據記者了解,在本次大會上,謝萍教授做了主題為“起搏器常見并發癥處理及腋靜脈穿刺要點”的專場學術報告,報告內容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贊賞。

談及這次學術盛會的意義,謝萍教授認為:“首屆西部心臟重癥大會、首屆西部心臟康復大會的勝利召開,開創性地推動了我省心臟重癥救治及心臟康復工作的發展。我們乘借甘肅中醫發展惠澤隴原大地的東風,充分發揮甘肅省人民醫院在全省中醫工作推廣方面的成功經驗,以及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方面的中醫藥特色優勢,通過甘肅省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業委員會這個平臺,在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和省中醫藥學會領導下,依照學會宗旨,積極開展介入心臟病學學術交流活動,有序開展全省中醫系統心臟介入人才培訓,加快推進全省中醫醫院醫師心血管病診治技術水平的提高,加快中醫系統心血管介入人才的培養,改善中醫系統心臟介入人才缺乏的現狀。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努力提高甘肅省中醫系統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為全省人民健康和中醫藥事業服務。”

搭建平臺,助推學科發展

采訪中,提到在首屆西部心臟重癥大會、首屆西部心臟康復大會、第三屆面向基層心血管疑難重癥研討會同期成立的“第一屆中華中醫藥學會甘肅省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臟重癥分會甘肅省工作委員會、第一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甘肅省工作委員會”這3個地方學術組織時,謝萍教授坦言:“21世紀人類的疾病譜和疾病死亡譜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心血管疾病呈現‘井噴’態勢,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臟重癥是一門整合臨床各科診療技術的學科,是心臟病學和重癥醫學的有機融合學科,更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多學科的交叉領域。心臟重癥理念的提出,開辟了心血管內、外科及重癥醫學交叉的新空間,使心血管??频拿娓鼘挘彩沟梦V匕Y醫學深度更深。它作為一個新興的臨床領域,起著重要的各學科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作為新成立的三個學術組織的帶頭人,她進一步解析說:“我們看到,我國西部地區的心血管發病率趨同于全國的高發態勢;而甘肅地處西北地區,地域廣闊,醫療相對滯后,很多基層醫院在心血管疾病診療中還存在著較多不規范現象,而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開展,大量病人必將留在基層醫院治療,因此基層醫生對于規范化診療知識的需求更加迫切。在這些大背景下,我們立足甘肅當地實際,搭建第一屆中華中醫藥學會甘肅省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臟重癥分會甘肅省工作委員會和第一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甘肅省工作委員會這3個學術研究和交流平臺,就顯得頗有必要,也頗有意義!通過這些學術組織的成立,有力整合我省心血管專業與心臟重癥醫學專業的力量,為在我省推廣心臟重癥規范化診療及救治提供了有效途徑,為整體推動全省心臟重癥學科建設,奠定了無可替代的堅實基礎。”

在采訪中,謝萍教授還透露:目前,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分會甘肅專家委員會的組建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當中。談及這個新的學術機構的重要意義,謝萍教授坦率地說:“目前我國已跨入老齡化國家行列,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因此,探索積極主動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措施勢在必行。我國有經過幾千年發展的中醫理論,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甘肅中醫發展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充分發揮我院在全省中醫工作推廣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在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方面的中醫藥特色優勢,從臨床實踐出發,結合中醫與西醫這兩種不同療法各自的優勢,較單用西醫或中醫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可取得更好的療效。中西醫結合治心血管疾病在改善患者的癥狀和活動耐量、提高生活質量、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等方面具有優勢;中西醫結合在心血管疾病預防及康復中的積極作用,也有待進一步發掘總結。因此,盡早成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分會甘肅專家委員會,是十分緊迫的工作,更是非常必要的?!?/p>

學科建設,彰顯優勢特色

據記者了解,謝萍教授領銜的甘肅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一直以來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臟超聲領域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和優勢特色,是一個實力雄厚、名醫薈萃,學術水平較高的優秀學術團隊。此外,該院心血管病中心采用微創介入技術,前不久為1名永久性房顫患者成功實施了“左心耳封堵術”,這不僅是甘肅省人民醫院開展的首例左心耳封堵術,更標志著在房顫的治療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充分說明他們具備了應用WATCHMAN 封堵左心耳來預防房顫時在左心耳內血栓的形成,從而降低房顫患者由血栓栓塞引發長期殘疾或死亡的風險的學科實力。同時,WATCHMANTM 微創治療方案可消除患者對長期口服抗凝治療藥物的依賴性,為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謝萍教授在介紹該科室的學科建設時自豪地說:“我院心內科是甘肅省衛生計生委心血管疾病的重點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傳承了老一輩專家的優良傳統,在秉承優良學術氛圍的同時,還對傳幫帶以及學術團隊的構建高度重視。目前,我們科室的人員高級職稱、中級職稱、低級職稱的構架相對比較合理,人才素質也比較高,有博士8人,其余醫生都是碩士。心血管專業的每個亞專業如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領域,都有相應的學科帶頭人,這對我們學術團隊的構建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力爭讓每個專家都有自己的專長,真正做到名副其實!”

她繼續介紹說,作為省級重點學科,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大型臨床試驗或者科研項目,我們都積極參與。中國心血管醫療質量改善項目(CCC項目)是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的指導下,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合作開展的,主要針對心血管疾病的質量改善問題?!拔抑行氖罩蔚募毙怨诿}綜合征患者,診療資料上傳之后大家覺得我們的診治很規范,緊跟指南方向,符合目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原則。因此,我院于去年9月份獲得了CCC項目急性冠脈綜合征質量銀獎;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協會和專業人士的肯定。這充分證明了我院心血管疾病的診療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

另據記者了解,此前不久,甘肅省人民醫院榮增為國家衛生計生委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那么,作為甘肅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謝萍教授對于冠心病今后的工作有什么計劃?

對此問題,謝萍教授詳細介紹說:“心血管介入診療準入和培訓制度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發起的有關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體現了國家對醫療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近期,我院經嚴格審核遴選后榮膺國家衛生計生委‘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我們認為這是國家衛生計生委對我院心血管內科專業快速發展和已有實力的高度認可。作為培訓基地主任,我為我院獲此殊榮感到十分高興;我們也將以此為契機,努力推動心血管介入新技術在我省的推廣和普及以及規范化。目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診療技術已經成為我院的特色,無論是手術數量、復雜程度,還是手術成功率,均已達到省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因此,在今后的培訓工作中,我們將開展開放式教學及學思啟相結合的模式來保證培訓質量;基地將精心設置課程、合理安排操作與講座,力求盡快提高學員們的理論水平和臨床技能?!?/p>

談到基層醫生的培訓問題,謝萍教授說:“與‘首屆西部心臟重癥大會、首屆西部心臟康復大會’同期舉行的還有‘第三屆面向基層心血管疑難重癥研討會’。事實上,我院心血管內科長期注重對基層醫生心血管疾病的規范化培訓,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面向基層心血管疑難重癥研討會’,其宗旨就在于立足于解決基層醫生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其目的是積極推動甘肅地區的心血管疾病規范化診療工作;同時,自2014年起我們先后走進省內30余家基層醫院,與當地醫院聯合舉辦規范化診療學習班,取得了學術雙贏的良好效果,同時也理順了與基層醫院的雙向轉診秩序,真正做到了復雜病患者三甲醫院治療后返回當地醫院長期管理的合作醫療模式?!?/p>

篇13

1 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和病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出生的圍產兒中,患CHD的有150萬,成為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國外研究顯示,活產兒中CHD的發病率為4‰~50‰[2],Goldmuntz[3]報道足月和活產的新生兒CHD的發病率為4‰~8‰;Guitti JC等[4]研究報道巴西活產新生兒CHD的發病率為5.49‰。

我國CHD發病率為0.7‰~1‰,估測我國現存CHD患兒約150萬,年新增CHD患兒達1.5‰~2‰[5],每年大約有20多萬各類CHD出生。上世紀80年代末上海楊浦區和徐匯區的流行病學研究提示CHD發病率為6.87%。楊學勇[6]研究北京市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出生的84062名患兒,總的CHD發病率8.2%,活產兒中CHD發病率6.7%,死胎死產嬰兒中CHD發病率168.8‰,其中復雜CHD較多見。CHD是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非傳染性疾病,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或種族,不同生活環境,社會經濟環境CHD的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存在一些差異,也與檢測技術和調查方法有一定關系。

目前CHD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1745年意大利著名醫學家Cancis對遺傳因素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進行論述。上世紀60年代末,Nora[7]等提出CHD的多基因遺傳學說,認為CHD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相互作用引起,這一學說為大多數學者接受。目前研究較多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兩類,即遺傳基因因素(染色體異常,基因突變)和與母親相關的非遺傳危險因素(包括風疹病毒及其他感染,輻射,藥物和環境污染等)。國內外學者從80年代就開始了研究,但范圍不廣,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的數據,究竟哪些因素導致CHD尚無定論。CHD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因不明,迫切需要統一調查標準,統一培訓,在全國,省市,局域范圍內建設監測網絡,進行前瞻性調查。更加深入的尋找CHD相關危險因素,以減少CHD的發生,為制定CHD的預防措施,進行孕前、孕中期指導,提供參考依據。

2 CHD的前瞻性研究現狀和監測網絡建設的必要性

以往國內CHD病因學研究多數停留在回顧性的,調查對象大多是幼兒期[8]或年長兒,回顧母親孕期的暴露因素因時間久遠,易產生回憶性偏倚,難收集。另外患有CHD的胎兒常在宮內死亡或自發流產,宮內胎兒心臟畸形的發病率遠高于活產嬰兒的發病率[9],使得CDH診斷及病因學研究有必要提前到胎兒期。

20世紀80年代,國外開始了CDH產前診斷和CDH監測網絡建設,1980年Kleinman等[10]首次應用二維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病,將CHD診斷提前到胎兒期。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自80年代中期就利用超聲技術檢測胎兒心臟病,80年代末期他們在產科設立了CHD篩查中心。倫敦Cuy’s醫院自建立胎兒心臟篩查中心以來,每年查出胎兒CHD約200例左右,終止妊娠率達56~63%,有效降低了CHD發病率。

我國80年代末期開始了CHD的產前診斷,1989年朱文玲等[11]報道應用二維―脈沖多普勒超聲檢查111例心臟病高危胎兒,發現胎兒心臟病6例。朱若燕等[12]運用胎兒超聲心動圖對高危人群進行多切面篩查,產前診斷胎兒CHD43例,診斷靈敏度92.1%,準確性86.1%。郭彥孜等[13]參與863課題“先天性心臟病產前無創性篩查推廣”多中心研究的子課題,在國內首次對CHD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前瞻性調查,對孕婦進行問卷,調查了西安地區CHD的危險因素。上海復旦大學張聰聰等[14]承擔的國家科技部“863”項目(CHD產前無創性篩查診斷規范化方案建立和推廣)的子課題,與全國各地12家協作單位一起首次在國內以胎兒心超為主要診斷標準,以孕期檢出的CHD病例為樣本,盡量收集病理,同時對孕婦進行調查問卷,篩查上海市和非上海市10家協作單位CHD發生的危險因素。主要診斷及研究在產前,與目前國內以簡單先心為主的嬰幼兒人群病例對照研究比較,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的流行病學研究,復雜CHD病人多,收集的心臟畸形和孕期資料更全面。駱萌東、王敏紅等[15]“建立北京市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和監測網絡”的首都醫學發展科研項目,在國內首次提出建立CHD 篩查和監測網絡,并嘗試對轄區內所有產檢孕婦在孕中后期用心彩超篩查胎兒CHD,新生兒早期(0―7天)再用心彩超篩查新生兒CHD,4年中監測孕婦2015例,篩查出胎兒CHD12例,新生兒早期篩查出CHD36例,隨訪中確診12例。確診和可疑CHD建立CHD管理卡,于生后6―8周及以后每3個月定期門診心彩超隨訪至1―4歲。無論對早期篩查CHD,還是動態監測CHD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孕早期的3個月是胎兒器官發育形成的關鍵時期,心臟的致畸易感期也在懷孕的前2~3個月,比如在胚胎發育的第5~7周,胎心室間隔發育不全形成交通,在心室水平產生左向右分流,就形成了室缺。而房缺與卵圓孔開放在初生時難以鑒別,90%以上的卵圓孔至1歲關閉,1歲左右診斷房缺較為可靠[16]。

以往國內CHD的篩查、診斷及干擾多以回顧性為主。由于時間久遠,容易產生偏移,也漏掉由于CHD而流產或死胎、死產的病例。而妊娠18~24周為心彩超檢查CHD的最佳時期[17]。Yagel等[18]發現在13~16周可以診斷出64%的心臟畸形,20~22周又有21%的畸形得以檢出,另外15%的畸形在生后查出。說明前瞻性孕中期心彩超可以篩查出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畸形。即使檢查胎兒心超,其對象也主要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有研究發現多數CHD胎兒發生在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中[19],倫敦的Guy’s醫院胎兒心臟中心的數據顯示,CHD胎兒中80%沒有高危因素,有必要對所有胎兒進行CHD篩查[20]。

隨著醫學的發展,CHD前瞻性調查、隨訪,應在醫院的產科、兒科,社區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以產檢的孕婦和孩子出生的醫院為中心,逐步建立健全監測網絡,利用先進的超聲技術,統一培訓高水平的合格人才參與其中。力求早期發現胎兒心血管異常,盡早適時采取相應措施,有望減少CHD患兒出生,降低發病率,真正做到優生優育。

參考文獻:

[1] 黃國英.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及其進展.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179-720.

[2] HOFFMANJlKApLAN5.Theineideneeofeongenitalheartdise[J].JAmCollCardiol,2002,39(12):1890?1900.

[3] Goldmuntz E.The epidemiology and genetic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linPerinatol,2001,28(1):1-10.

[4] Guitti JC.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Londrina,Parana′South Brazil.Arq Bras Cardiol,2000,74(5):395-404.

[5] Hoffman JI.Congenital heart disease:incidence and inheritance.Pediatr Clin NorthAm,l990,37(1):25-43.

[6] 劉薇廷,寧壽葆,華邦杰,等.上海市楊浦_徐匯區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及其特點[J].中華兒科雜志,1995,33(6):347-349

[7] 楊學勇.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09,5.

[8] NoRAJJNoAH.TheevolutionofspeeifiegenetieandenvironmentaleounselinginEonge nitalheartdiseases[J].Cireulation,1978,57(2):205-213.

[9] 2 鮑穎芳,孔祥清,錢煒et al.無錫地區學齡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微循環,2007,11 ( 4) : 271

[10] 楊學勇.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09,5.

[11]KLEINMANCSHoBBINsJCJAFFECCetal.EehocardiograPhicstudiesofthehumanfetus:prenataldiagnosisofcongenitalheartdiseaseandeardiaedysrhythmias[J].pediatries,1980,65(6):1059-1067.

[12] 朱文玲,張慧信.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病和心律失常[J].中華醫學雜志,1989,69(12):684-686.

[13] 朱若燕,桂永浩,李麗蟾,等.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的多中心臨床評價[J1.中華兒科雜志,2006,44(10):764-769.

[14] 郭彥孜,張國成等.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第四軍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5

[15] 張聰聰等.先天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分析,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前言,2011,5

[16] 駱萌東,王敏紅等.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項目:建立北京市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和監測網絡,2010.10,1

[17] Taeusch HW, Ballard RA. Avery’s Diseases of the Newborn. Harcourt Asia W.B.Saunders , 2001:728-729.

[18] 黃志平,廖萍,劉鐳,等.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與分析[J].中國醫刊,2010,45(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