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圖書市場調查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次調查活動于3.21-3.22日在長春市不同層次的5所高校: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大學、長春工程學院開展,共發放問卷2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80份,全程由本校12名大一學生和6名大三學生組成的調研梯隊對以上5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學生進行面對面指導填寫。由于新學期剛開始,參與調查的學生課業狀況及自身發展狀況均處于新的規劃期,所以被調查者對于問卷的填寫是比較認真和客觀的。
從調查所得數據來看,長春市平均52.27%的在校大學生沒有職業規劃,且各層次院校之間學生的職業規劃情況所差甚微。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對于職業規劃類圖書有購買意向,但不會輕易做出購買行為,購買該類圖書時,大學生看重的是實際案例和專業分析,這對于書籍內容的設計和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對長春市在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并統計分析數據,得到如下信息:
1半數左右學生沒有職業規劃
將沒有職業規劃的學生數據進行整理,匯總為如下表格:
1.1各學校沒有職業規劃的學生均在半數左右
從以上圖表的匯總數據來看,各層次院校沒有職業規劃的學生比例接近,可見在不同層次的生源水平及教學水平下,學生的職業規劃情況相差無幾。所以調查所得數據基本可以反映長春地區大學生的概況――大學生整體缺乏職業規劃。
1.2各年級沒有職業規劃的學生均在半數左右
從圖表數據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遞增,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大體呈增強態勢,但是變化較小,沒有職業規劃的學生比例始終在半數左右。這樣的數據說明學校為學生開設的職業規劃課程對其影響不大,半數左右的學生一直處于無目標狀態,急需科學有效的專業指導。
1.3各層次院校學生情況相近
本次調研所選五所高校在辦學層次、生源層次、師資力量以及校風學風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這是前期確定調研目標的原因之一,同時也為了能全面準確地反映長春市高校在校生的職業規劃情況。但是從調研所得數據來看,各院校的職業規劃指導效果幾近相同,表現在沒有職業規劃的學生均在半數左右。這種結果的產生并非偶然,而是表明我國高等院校的職業規劃指導并不科學和到位,學生急需科學系統的職業規劃指導。
2缺乏專業指導為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的最主要原因
五所高校的同學有所規劃的比例最低為32%,最高為46.6%;而占大多數的同學則是那些有想過職業規劃的問題,但是卻沒有做出規劃的同學,這部分同學所占的比例在半數左右(48%-57%);沒有職業規劃的同學所占比例不高,在5%-8%不等。可見,大部分大學生已經有了職業規劃意識,但是沒有做出職業規劃的同學比例卻很高,探究什么原因導致其沒有做出規劃也是此次調研的目的所在。
缺乏專業的指導是導致學生們沒有職業規劃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興趣點與所學專業不一致,最后是不了解自己的專業特長。可見目前大學生對自己所做的職業規劃并不十分自信,需要專業的指導來輔助,同時由于我國的高考制度導致學生所選的專業與其興趣點并不十分對口,這也造成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專業特長同時沒有足夠的內在動力去做職業規劃。
除了缺乏專業指導,科學的時間安排以及職業規劃是大學生的另一苦惱。經調查,大學生認為與學習最為沖突的因素為兼職,其次為社團活動。在解決這些因素與學習的沖突關系時,“合理安排時間以達到各方面的平衡”以及“將時間偏向于有利于就業的方面”成為大學生的首選方案,可見職業規劃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重視,并且其也在尋找最佳解決方案,這也是我們所要致力提供的價值所在。
3長春市大學生接觸職業規劃信息的途徑
根據調研所得數據,長春市大學生接觸職業規劃的途徑主要為老師和家長,所占比例范圍為17.95%-31.67%,其次為學長和學姐,所占比例為13.33%-20%。可見大學生初期所樹立的職業規劃意識主要是由老師家長灌輸的,學生對其正確性及專業性都懷有疑慮,大學生所需的是專業的及科學的職業規劃指導。
學長學姐的建議是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影響較大的因素,其接觸職業規劃的最主要途徑為老師和家長,其次為學長學姐,可見大學生對相關指導和建議已經有了辨識和選擇的能力,而且自身也在尋找專業的職業規劃指導。
4購買職業規劃類圖書的方式及渠道
對五所大學的學生進行整體分析看出,大(下轉第108頁)(上接第24頁)學生對專業的職業規劃指導的需求非常大。而且對于職業規劃書籍并不反感,但是是否會做出購買決策則取決于相關書籍的含金量。由于職業規劃書籍市場魚龍混雜,高質量的書籍并不多,很多消費者有過不愉快的購買經歷所以對于這類書籍的再次購買并沒有太大信心,這也是為什么反映在圖表中的是大多數學生不反感這類書籍但是仍有很多學生不會選擇購買的原因所在。可見要在職業規劃書籍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一定要給消費者正面的影響及體驗。
如果給予愉快的體驗及正確的購買引導,大一至大三的學生都將成為主力消費者。在購買職業規劃指導書籍方面,大學生的態度更加中立,如果書籍的含金量達到其需求,大學生的購買力會很強。而且其最看重的是實際案例(57.82%),其次才是專業指導(22.89%),即書籍內容的設計要在科學專業的基礎上加大實際案例的比重。從調查數據中還能看到大學生購買職業規劃指導書籍的途徑主要為實體書店(25.07%),其次是網上購買(20.69%),最后是下載電子書籍(14.73%),可見對這類書的購買,學生們還是希望能先檢閱一下內容的質量然后才做出購買決策。
5職業規劃類書籍內容設計
篇2
首先,該文章對電子圖書普及率最高的美國和英國進行了比較。GeM公司的負責人在文章中指出,英國電子圖書發展狀況與一年前美國電子圖書發展狀況很相似: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美國的電子圖書市場從5%快速增長到13%;而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英國的電子圖書市場差不多也是從5%左右快速增長到13%左右。2011年度,美國電子圖書市場從13%增長到19%,被美國出版界稱之為從“快速增長階段”進入“嶄新增長階段”。而在2012年度,英國電子圖書市場的增長幅度也將如此。
文章指出,在澳大利亞,購買電子圖書的讀者占總人口數的19%。與此相對,以總人口數計算電子圖書的購買者,印度的電子圖書購買率最低,僅占總人口數的2%。但是,印度的總人口數接近12億,其電子圖書的購買者接近2400萬,與總人口數只有2200萬的澳大利亞相比,印度的電子圖書市場還是大的。從人口比率考慮,號稱“僅次于美國,電子圖書市場快速發展”的英國,總人口數為6200萬,電子圖書購買者占16%,實際購買電子圖書的人口為992萬,與印度相比,印度的電子圖書市場依然還是大的。從GeM公司的調查來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圖書市場在美國。美國總人口數為3.13億,電子圖書購買者占16%,實際購買電子圖書的人口為5000萬。日本的總人口數為1.27億,電子圖書購買者占6%,實際購買電子圖書的人口為760萬。
在被調查的10個國家中,電子圖書購買者占總人口數的比率,從高到低依次是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在美國之后是韓國、德國、西班牙、巴西、日本、法國、印度。假如比較10個國家實際購買電子圖書的人口,美國第一,印度第二,第三就應當是巴西。日本按總人口比率排第八位,但從實際購買電子圖書的人口來看,其市場規模應當排在英國、德國之后。而法國,無論是相對于總人口數的比率,還是實際購買電子圖書的人口,在10個國家中都應當排最后位,排最低位,電子圖書在法國的不普及可見一斑。
在《全球電子圖書市場調查報告》一文中,設有“在過去6個月是否有購買電子圖書的意向?”的提問。從回答的情況預測,印度、巴西的電子圖書市場將從現在的兩倍擴大到三倍,這兩個國家將形成巨大的電子圖書市場。
電子書與紙書在美國和諧共存
據PEW對美國市場的調查,閱讀電子圖書的讀者與僅僅閱讀紙介質圖書的讀者相比,前者閱讀圖書的數量更多。例如,歸納統計對“電子閱讀的勃興”提問的答案,在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的12個月里,閱讀電子圖書的讀者平均讀書24冊,與之相對,僅僅閱讀紙介質圖書的讀者,平均讀書15冊。前者比后者多9冊。
2012年,在電子圖書的讀者中,有88%的讀者回答在閱讀電子圖書的同時也閱讀紙介質圖書。而在之前的2011年,在電子圖書的讀者中,有72%的讀者回答既閱讀電子圖書又閱讀紙介質圖書。比較紙介質圖書和電子圖書的優點和長處,喜歡電子圖書的讀者認為,電子圖書“下載速度快,攜帶起來方便”;喜歡紙介質圖書的讀者認為,“給孩子們讀書時捧在手里好看”“有利于共同擁有一本書”。
篇3
根據詳細了解報刊雜志需求市場各方面情況,為該產品在遼寧農業職業技
術學院的擴展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銷方案提供依據,特撰寫此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