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黨員近期思想匯報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針對近期連隊管理教育實際,結合自身這半年來的思想及工作現實表現情況。將自己的思想情況向黨支部匯報如下:
一、思想方面
近期自己思想上比較穩定,能夠端正服役態度,將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支部保持高度一致,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寫出心得體會。作為一名入黨積極份子,積極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知識,用黨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認真執行和落實上級的各種指示精神。存在的不足:對黨的理論知識宣傳工作做的還不夠,平時考慮個人問題較多。
二、工作方面
作為一名戰位長,日常工作中能夠帶領本戰位人員積極完成好艇上賦予的各項任務,切實按照自身的工作職責來抓管理,認真對照自身職責,抓好戰位的各項建設。積極參加各類大型活動。對各類大型活動做到積極參加主動請纓。存在的不足:工作標準把握還不夠好,存在標準不高的現象,自己的工作方法及思路不夠清晰,有時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有打折扣,搞變通的現象。
三、作風方面
在作風方面,能夠堅持好軍容風紀,樹立工作作風,堅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昂的士氣,振奮的精神來參加日常工作。存在的不足:在一些細節方面自己做的還不夠到位,比如邊走路邊抽煙,不注意自身形象等,時有一些與自己身份和形象不符的現象發生。
以上是我個人結合自身實際,從四個方面將自己的情況向支部做了匯報,為克服問題,改正不足。更好的搞好下部的工作,制定改進措施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增強理論素養,進一步對黨的理論知識,路線,方針,政策進行學習,切實做到學用結合,做好宣傳工作,帶動身邊人。
篇2
2、加強自身的工作作風樹立崇高的奉獻精神,這是我們護理工作者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和出發點,也是做好護理工作的思想基礎.護理工作是高尚的,也是很辛苦的,但是每時每刻都應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辛勤勞動幫助病人解除病痛,使其盡快恢復健康.自覺克服個人的種種困難,必要時放棄某些個人利益。自覺加強責任感,要有熱愛本職工作和自覺獻身護理事業的高尚品德,為人民的健康事業貢獻青春和智慧。
要養成勤快而細致的作風一個護士進入病房,從觀察病情,處理醫囑,打針,發藥,乃至病人的生活照顧等各項工作都包含著護理藝術和技術,因為無論做哪項事情都必須輕巧而細致。怎樣把握事情的先后和輕重緩急,我們護士要做到頭腦清醒,反應靈敏,手腳勤快,動作迅速,干凈利落地一樣一樣地去完成,并能做到細致周到,忙而不亂,井然有序,既不能懶散拖拉,更不能丟三落四,差錯不斷。當然,這種工作作風的形成,一靠自己自覺地、科學地工作,二靠嚴格規章制度的保證,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懶散,制度松散必然形成壞的作風,不僅影響病人的治療,還會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工作一旦發生差錯應及時報告,不得隱瞞,否則將會貽誤病人的治療或搶救。必須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地工作,同時要求護士要有“慎獨”的修養,因為多數時間護士是獨自進行操作的,因此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護士對各項操作規程,如無菌技術操作,無論有無他人在場,無論日間夜間,都必須同樣按操作規程進行,決不可馬虎從事。
3、要有熱情和藹的態度護理人員的態度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和治療效果。一般來講,住院病人往往都會有些思慮,如焦急、憂慮、甚至猜疑、悲觀等心理現象,護理人員與其接觸時,說話聲音的大小、聲調表情、態度、動作姿勢等都會對其心理狀態產生影響,病人希望從護理人員的言行中獲得安慰、依賴和希望。護理人員應該重視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態度,這是對病人心理護理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護士穿上工作服,跨進病房,就是進入“角色”,對病人的照顧和關切,都通過一啟齒、一舉手、一投足而自然表達出來,絕不能帶著情緒上班,如果帶著情緒甚至往病人身上發泄是非常錯誤的。護士在工作中應該超越自我,因為我們服務的對象是人,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因此應將病人作為我們的一切工作和出發點,想病人所想、痛病人所痛,這樣就一定會取得病人的信任,得到病人的配合,而信任和配合的好壞,就直接關系到病人的治療效果,如果取得了病人的信任,有時工作中的一些小的失誤會取得病人的理解和諒解。
篇3
所謂網格,就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一個個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基層社會的單元。城市網格化管理主要是指政府依托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臺,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公共管理模式。2004年10月,北京市東城區建成啟用全國首例“網格化”管理
系統。[1]此后浙江[2]等地以加強社會服務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為核心,打造“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新模式。“網格化管理”的特點是有效整合了黨委機關、政府部門以及社區、村、民間組織和志愿者等各種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既增強了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和執政基礎,也是強化社會管理的一種基礎性的、重大的創新
(二)社區矯正網格化管理
社區矯正網格化管理是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的重要內容。2011年社區矯正首次納入《刑法修正案八》,僅提出了一個概念,并沒有明確細化。現實中社區矯正主要由社區居委會干部、派出所民警、司法所派駐街道司法所干部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監督管理和幫助教育。但這些參與主體具有狹隘性,因此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化需要更多的司法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近年來,部分省市將社區矯正網格管理模式納入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該管理模式按照“網定格、格定責、責定人”的指導方針,通過建立管控網格,劃分監管責任區,明確工作職責,確保社區矯正工作在執法環節、方法載體、制度完善以及基礎保障等方面向縱深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社區矯正對象重新違法犯罪,最終實現“監管、教育、服務、執法”四個環節的有機結合。如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司法局迎賓司法所對社區矯正人員實行“網格化”管理,將轄區32個自然小區、1030樓棟按照不同區域劃分網格群,再分成177個小網格,在司法所設立網格站、在重點地帶建立網格點,形成“站點群”三級社區矯正網格體系。社區矯正人員分布在78個小網格內,由1名網格管理員和5名網格服務員(網格管理員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網格服務員由物業人員、老黨員、退休干部、社區志愿者組成)擔任矯正小組成員。司法所接收社區矯正人員后,將矯正人員信息及時傳遞至社區,網格員立刻入戶核實信息,并將矯正人員信息和具體情況反饋至司法所,司法所據此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再反饋至社區,由此形成從站到群到點,再由點到群到站的一站式信息反饋渠道,實現全銜接、無遺漏、全覆蓋,建立了良性互動渠道。在社區矯正實施過程中,網格員通過日常巡邏、入戶走訪,準確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的基本情況。當網格員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思想、行為出現不良傾向或通過走訪、談話發現社區矯正人員遇到困難時,將按照“點站群”的“三級”矯正渠道,最大限度地幫助矯正人員。通過網格化管理和立體化矯正,及時為矯正人員提供就業信息及就業指導、培訓,提供首站救助、一次性救助、失業保險及落實戶口等系列救助措施。
二、司法工作室與社區矯正網絡化管理
(一)司法工作室
近年來,天津市司法局提出要將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延伸到社區,并在濱海新區開展司法工作室試點工作。司法工作室就是由新區司法局倡議并得到新區政法委支持的重點項目,它主要是通過統一社區司法工作室的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外觀標識和設施配備,配備一批司法專干(綜治專干),持續壯大法律服務社工隊伍,整合人民調解、法制宣傳教育、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司法職能,不斷豐富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司法工作室是街鎮司法所和綜治科的司法行政職能向村居自治組織的延伸,直接聯系到社區樓棟、村組村民,實現法律服務的全覆蓋。2013年3月濱海新區召開社區司法工作室建設現場推動會,市司法局領導充分肯定“塘沽司法工作室模式”,認為社區司法工作室集中將人民調解、法制宣傳、安置幫教、社區矯正、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等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職能延伸到社區工作開展是全市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方向。要求新區司法機關要注重總結經驗,要逐步的規范和完善司法工作室的相關制度,使司法向基層延伸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目前,塘沽司法工作室基本實現全覆蓋,大港、漢沽正在抓緊建立,2013年新區358個居村將全部建立司法工作室。[3]
(二)司法工作室的建立將有力地推進社區矯正網格化管理
司法所派駐街道司法所和街道綜治科可以直接聯系村居的司法工作室,委托司法工作室司法專干選定本社區的網格管理員為本社區矯正人員的監護人,主要負責對社區矯正人員的日常生活、活動以及思想等情況進行監督。若有發現社區矯正人員存在違規違法行為,矯正人員所屬轄區村、組網格管理員將第一時間向司法專干匯報,再由司法專干向司法所報告,司法所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并全程跟蹤,做到“去有目的,來有問題、后有反饋”,及時解決下級網格提交的社區矯正工作問題。社區矯正工作融入網格化管理會有力地推動社區矯正管理,社區矯正管理角色從“事后被動應急”向“事前主動防范”轉變,有力保障社區矯正工作質量,全力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三、檢察工作室與社區矯正網格化監督
(一)檢察工作室與司法工作室對接
基層檢察院可通過與轄區司法局溝通協調,將派駐檢察室的部分法律職能,如檢務公開、法制教育等服務性職能與司法所的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職能進行局部整合,在司法工作室實現檢察制度上墻、安排司法專干和社區義工協助檢察工作,檢察室派駐干部可以經常深入司法工作室,現場為村民居民提供檢察服務。而對受理舉報、社區矯正監督等監督性職責則不能下放,還是應保留在檢察工作室,不定期開展派駐檢察或巡回檢察。就社區矯正工作監督來說,檢察工作室可以向司法專干和社區矯正網格管理員發送檢民聯系卡,對其進行監外執行檢察知識培訓提高其對社區矯正檢察工作的認識,并通過不定期地開展巡回檢察來對網格內的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法律監督。
(二)社區矯正網格化監督
基層院可設計三層網格,即鎮、街道辦(司法所)為一級大網格,村居組織(司法工作室)為二級中網格,樓院、村民小組為三級小網格,實現監督全覆蓋。以社區矯正人員動態管理系統共享工作為契機,將轄區社區矯正對象基礎信息分類,實行實現人員分社區監控和網格化監督。從實踐來看,基層檢察官走進社區網格,開展的具體監督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主動開展社區矯正巡回檢察。通過定期走訪了解與不定期檢查監督相結合,及時全面掌握社區網格監督小組工作開展情況,發現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的,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建立服刑人員約見檢察官制度。向社區矯正服刑人員發放聯系卡,確保社區服刑人員能夠及時、方便、快捷地約見檢察官,并反映相關訴求;三是創建社區服刑人員談話制度。構建初次談話、日常談話、警示談話“三位一體”的談話模式,明確談話目的,突出談話重點,注重談話效果,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動態化管理;四是全程監督服刑人員集中教育活動。參與并監督網格內服刑人員的集中思想匯報會、集中教育會等集中教育活動,協助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法制警示教育、安全教育等。
注釋:
[1]北京“網格化管理”:將一個管轄的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單元,分專人在網格范圍內對社區實施24小時動態的全方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