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母親節(jié)的句子簡短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4.您的付出、您的祈盼,只為我們的成長。謝謝您,母親。
5.母親節(jié)來到了,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請準許我說聲:“媽媽,我愛你!”
6.媽媽,祝你每天快樂多一點,健康多一點,操心少一點,工作順一點,最后全家生活美滿一點。而我呢?每天學習努力一點,更懂事一點。
7.也許我很任性,固執(zhí),令您操心,惹您生氣;也許我總愛自作主張,自作聰明,把您的話當成羅唆,但是,在我的心里,媽媽,其實我很愛您!
8.用我心撫平你額上的皺紋,用我的情感染黑您頭上的白發(fā)。媽媽,謝謝你給我生命,在今天屬于你的節(jié)日里,做兒女的祝你健康長壽。
9.人的嘴唇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媽媽”。
10.外邊風吹雨打折磨著我,屋內和煦的陽光溫暖著我,因為屋內有您,我愛您媽媽,永遠永遠!
11.得意的時候,母親不一定能在我的身邊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但她那淳淳教誨總能讓我不再迷失自己。失意的時候,母親一定能在我的身邊。她的鼓勵及安慰,總能讓我在逆境中找到自我。
12.親情在這世間,總是讓生活充溢著一份份平平常常但卻恒久的溫暖,親情是貫穿生命始終的。為此,我們祝福天底下每一位母親——母親節(jié)快樂!
13.母親:長滿老繭的雙手有我快樂的童年;斑白的雙鬢有我成長的足跡!遠方的母親,你是我唯一的牽掛!新年來臨,恭祝事事順心!身體健康!
14.我的美好祝福濃得化不開;我的美好祝福深得抹不去;我的美好祝福只獻給你---我最親最愛的父親母親!
15.母親節(jié)日快樂!你的深思啊無法報答.只有燦爛的笑在漫漫的長路上作出回答
16.謝謝母親,給我做我愛吃的飯菜,給我洗衣服,還有我不會做的題,教給我怎么做。母親是那么的好,把我養(yǎng)大,我長大會好好照顧母親的。
17.謝謝母親,是你交我穿衣服,學說話,是你把我養(yǎng)大。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上課老師提問時,我要積極舉手回答。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來報答您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
18.您的痛苦和愛創(chuàng)造了這一天,生日,使我們從此懂得了,生命和情感在您的這個節(jié)日里遙寄我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19.生我,您承受著痛苦;養(yǎng)我,您承受著艱辛;育我,您承受著勞累;教我,您承受著辛勞;母親節(jié)到了,帶著我的孝心,愿媽媽開心,拿著我的誠意,愿媽媽順心順意,祝媽媽節(jié)日快樂。
20.母愛是一顆星,令徘徊的人生找到方向。母愛是一團火,令平凡生命的激情燃燒。母愛是一片海,載著光榮和驕傲的孩子向前,向前,永不后退。母親節(jié)到了,祝福勇敢的母親節(jié)日快樂。
21.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就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
22.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在你小時候為你指導,有一個人天天為你擔憂。有一個人為你譜寫了世界上最溫暖的最偉大的愛。我親愛的媽媽,母親節(jié)到了。愿你健康快樂,萬事順心。
23.母親節(jié),將祝福,送媽媽,愿媽媽,快樂多,幸福繞;許心愿,給媽媽,望媽媽,年輕態(tài),美麗駐;把孝心,送媽媽,盼媽媽,體安康,平安伴;母親節(jié)到,愿天下的媽媽笑口常開,萬事如意。
24. 媽媽滿頭蒼老的白發(fā),霜染了多少歲月的蹉跎;媽媽滿臉深曲的皺褶,刻入了多少心酸的寂寞;媽媽滿手粗糙的皮膚,留下了多少生活的折磨;媽媽啊媽媽,母親節(jié),送什么也表達不了您對我的恩情,讓我深深地說一句;媽媽,謝謝您的愛,媽媽,我愛您。
25.母親節(jié)到了,讓我的問候,撫平您臉上的皺紋,愿您年輕;拂去您心中的憂慮,愿您快樂;拂掉您身上的疾病,愿您健康;溫暖您慈愛的心靈,愿您幸福!媽媽,母親節(jié)快樂!
26.母親我感謝你賜給了我生命,是您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無論將來怎么樣,我永遠愛您!
27.看著母親一絲一絲的白發(fā),一條一條逐日漸深的皺紋,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親,在這屬于您的節(jié)日里請接受我對您最深切的祝愿:節(jié)日快樂,永遠年輕!
28.雖然您不輕易表露,但我知道您一直都在關心著我。謝謝您,母親!
篇2
3、母親,是一個用行動來詮譯愛的人,她的每一個動作中都包含著深深的愛。
4、母愛是涼爽的。無數個炎熱的夏天夜晚,經常一陣涼風吹來,睜開眼,原來是媽媽在床頭為我扇動著扇子,我心疼地說:“媽媽,手酸嗎”媽媽搖搖頭,微笑著:“不會,寶貝,快睡吧!”在“涼風”下,我安適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5、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云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
6、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親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盞溫柔的燈光,遠遠的為我亮著,輕喚我遲疑的腳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腳演員,母親必是那熱烈的掌聲,呼喚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條嬉戲的小游魚兒,母親必是那一汪碧綠的湖水,在包容我頑皮任任性的同時,也將我的快樂漣漪般一圈圈的擴散了去……
7、母親是挫折中的陣陣清風,當你驚惶悲痛時,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亂的思緒。
8、母愛就像春天的雨露一樣,輕輕悄悄滋潤了我們的心田,母愛就像一葉扁舟,載著我們越過一切的困難阻礙,母愛就像燈塔,為我們指引光芒,母愛就像陽光,為我們帶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
9、母親那種獻身精神那種專注,灌輸給一個男孩的是偉大的自尊,那些從小擁有這種自尊的人將永遠不會放下,而是發(fā)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這種信心,如果再勤奮就能夠成功。
10、媽,你辛辛苦苦哺育的孩子,此刻已經是一名即將登上初中的小學生了,我會把你的點滴關愛永記在心中,把它化為動力努力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你,請你相信我!
11、我想母親還是會一向站在我生命的最高點,為我默默地指引著人生的道路,我在母親的指引中學會了審視生命的高度,母親的高度。
12、母愛如一杯濃濃的香茶饑渴時給我們帶來芳香母愛如一加光十色的彩虹失落時給我們帶來期望母愛如一輪火紅的太陽嚴寒時給我們帶來溫熱母愛如一盞明亮的路燈迷失時給我們指明方向。
13、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方;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14、母愛就像陽光,感覺到的想到的都是熱熱的!母愛是一首田園詩,悠遙清凈;母愛是一幅山水畫,自然清新;母愛是一首歌,婉轉深情。
15、母親,我想稱您為圣河,因為我這只小船在您的粼粼水波上行駛著。您引領著我駛向成長的彼岸。圣河啊!愿您清澈美麗,長久遠流,流向那圣潔美麗的大海!
16、熱情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從心靈內部迸發(fā)而出,激勵我們發(fā)揮出無窮的智慧和活力;熱情是一根強大的支柱,無論面臨怎樣的`困境,總能催生我們樂觀的斗志和頑強的毅力……沒有熱情,生命的天空就沒的色彩。
17、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18、母愛是水,清洗心靈的水;母愛是山,讓你依靠的山;母愛是風,吹散失望的風;母愛是雷,沖擊人生的雷。
19、媽:為了我您的黑發(fā)變白,費盡心血。今日是您的節(jié)日。媽,多謝您!您辛苦了!兒會盡我所能報答您我最親的媽媽!
20、您是一棵大樹,春天倚著您幻想,夏天倚著你繁茂,秋天倚著您成熟,冬天倚著您沉思。
21、母親,一個多么親切的字眼!古今中外,多少文人曾贊美著唐代詩人孟郊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就是一個例子嗎古老的歌曲《世上僅有媽媽好》之所以經歷數百年的風風雨雨還常聽人唱起,是因為一種愛——母愛
22、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喬治艾略特)
23、媽:為了我您的黑發(fā)變白,費盡心血。今日是您的節(jié)日,媽,多謝您!您辛苦了!兒會盡我所能報答您我最親的媽媽!
24、母親,您有月季永遠秀不完的顏色,您如暖冬風靡心靈的暖陽。我愿化成永不墜落的流星守護您。乘風踏浪送上最溫馨的話語:愿您永遠幸福安康!
25、母親是傘,是豆莢,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是莢里的豆子。
26、世上有一種愛,它博大無私;人間有一種情,它莊嚴神圣它使我魂牽夢繞,它使我幸福一生它——最平凡的母愛
27、有一種愛被世人所贊頌,有一種愛能夠讓人每時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溫熱這種愛就是母愛母愛像火紅的太陽,母愛像黑夜里的油燈,母愛像冬天里的毛衣,母愛更像山間的溪水,一點一滴的細流匯成潺潺的溪流,一點一滴的關懷匯成濃濃的母愛。
28、既然母愛不可思議,擁有者更是一個幸運兒了像那個兒子一樣,因為有了母愛,而幸福不管再貧寒,你我也總是一個幸福的人這篇見證母愛的文章,也讓我想墜落一次,墜落在柔碎的淚眼中,墜落在母愛的天堂里
29、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30、無論我此刻怎樣樣,還是期望以后會怎樣樣,都應當歸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親。我記得母親的那些禱告,它們一向伴隨著我,并且已經陪伴了我一生。(亞伯拉罕林肯)
31、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告訴你,告訴你我心里多么的愛你。
32、讓我們男士為母親節(jié)加油:我的肩膀可能不夠寬廣,但足以為你遮風擋雨;我的胳膊也許不夠有力,但還能為你撐起一片藍天。母親節(jié)快樂!
33、全世界的母親多么的相象!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4、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喬治赫伯特)
35、母愛是燦爛的陽光,熾熱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凈化心靈蓬勃生機。她以博大的襟懷哺育生命呵護萬物。
36、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37、母愛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它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恒主題,文學以母愛為題,其文章便滋潤蘊藉;音樂以母愛為題,其曲調便輕柔優(yōu)美,余韻綿綿。
38、母親笑瞇瞇地拍著我的肩說:“好樣的!又闖過一個難關!”我望著母親,感到她的笑容包含著豐富的內涵,是贊許,是鼓勵,是喜悅。
39、看著母親一絲一絲的白發(fā),一條一條逐日漸深的皺紋,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親,在這屬于您的節(jié)日里請理解我對您最深切的祝愿:"節(jié)日快樂,永遠年輕!"母親節(jié)快樂!--唯有一句輕輕的祝福,給所有年輕的老邁的母親們。
40、母愛,是一個搖籃,培養(yǎng)自我搖曳繁茂,母愛,是一支民歌,歌唱團結,傳播禮貌;母愛,是一座豐碑,鐫刻過去,啟迪未來……
41、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42、母親!我歌頌你!我贊美你!你,好比一座階梯,引導我們走向輝煌;你,好比一把鑰匙,幫忙我們開啟那扇心靈之窗。
43、今日是母親節(jié),沒有鮮花,沒有禮物,僅有我深深的祝福!祝愿你最最親愛的母親:永遠健康,年輕美麗,快樂幸福,順心如意。
44、母愛包含著好多種味道。一個母親給孩子的種種味道會讓孩子學會堅強學會忍耐學會享受一切完美的東西。
45、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6、母親的愛就像那廣闊的大海,像那浩瀚的宇宙,永無邊際;像那奔騰的河流,永不停息
47、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48、今日是你的節(jié)日,在你我的世界里你一向是老大,抓革命,搞生產,咱們的事情你說了算!親愛的,母親節(jié)快樂!
49、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仍然清澈澄凈。
50、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完美的呼喚,就是媽媽。
51、感恩母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并不必須要花錢去買什么,只要能使母親高興,這就是最好的禮物。(葉孤成)
52、母親的愛就像那廣闊的大海,像那浩瀚的宇宙,永無邊際;像那奔騰的河流,永不停息。
53、媽媽是我最偉大的教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于無畏精神的教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
54、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幫忙你鼓起前進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險運,亦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的偉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堅持崇高的心靈。
55、母愛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它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恒主題,文學以母愛為題,其文章便滋潤蘊藉;音樂以母愛為題,其曲調便輕柔優(yōu)美,余韻綿綿。
56、嘻,看你那可愛樣,給你點顏色你就發(fā)亮,給你點油脂你就發(fā)胖,給你一朵玫瑰你就頭昏腦脹,給你一個寶寶你就不知方向,母親節(jié)祝你這個年輕媽咪永遠漂亮!
57、母愛是盎然的綠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氣清新百花繽紛彩蝶飛舞。她是唯一沒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凈土。
58、母愛就像一首田園詩,幽遠純靜,和雅清淡;母愛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回味無窮;母愛就像一幅山水畫,清幽秀麗,恬淡高雅。
59、母親!在你們的手中有拯救世界的力量。
60、我發(fā)現母愛是一條河,流滲入滲出大海世上千千萬萬個母親的愛匯成了一個巨大的大海母愛在我們身邊,卻又感覺很遠遙原來,母愛是因為我們的存在而閃耀著光芒母愛是黃集中的一朵鮮花,當你落寞惆悵時,觀一眼滿目青翠,聞一下香沁心脾,心里得到恬適不會孤單。
61、母愛像一杯醇香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母愛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向的路;母愛像一把傘,為我遮風擋雨;母愛像大樹,為我供給陰涼。母親是荷葉,我是紅蓮,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62、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云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節(jié)日快樂!
63、有人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想,父愛就是那燦爛的陽光,無私地照耀;而母愛則是清涼的雨露,悄無聲息地滋潤。在家這片肥沃的土地里,一朵朵花兒正在含苞待放……
64、母愛是一滴甘露,親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細雨的溫情,用鉆石的堅毅,期待著閃著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愛不是人生中的一個凝固點,而是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造就了我們生命中美麗的情感之景。
65、我們不能永遠的受之,要多回報她們不求物質上的回報,至少要給她們一點精神上的安慰,“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意”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決不能違背做人的準則
66、您是一片寬闊的海,為兒女獻出真愛;您是一堵擋風的墻,為兒女擋風避寒;您是一棵參天的大樹,為兒女遮蔭乘涼。
篇3
二、編拼音故事,鍛煉口才學拼音
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編故事。人教版實驗教材在漢語拼音的編排中,特意安排了這一類的內容,配發(fā)了不少情景圖。教師可以發(fā)揮教材的這一優(yōu)勢,引導學生看圖編拼音故事。如學習聲母“gkh”時,字母“g”,像鴿子銜的枝條,“k”則像水中的水草和蝌蚪,“h”像小朋友坐的椅子等。根據這些字母的外形及讀音,就可以編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兩個小孩坐在河邊的椅子上,一邊喝(h)水,一邊看蝌蚪(k)在水草邊嬉戲。幾只鴿子(g)子在他們身旁,有的銜著枝條,準備飛回家去,有的在草地上覓食。以看圖編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這幾個聲母的音與形。在編故事時,要切實降低要求,多激勵,重新奇,輕情節(jié)。編完后,可以引導學生評一評、比一比。故事積累多了,還可以編成班級“故事書”。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對漢語拼音字母外形記憶特別深刻。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三、演“拼音童話”,鍛煉演技學拼音
學生喜歡編故事,更喜歡演故事。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與漢語拼音書寫、拼寫規(guī)則有關的精彩故事(也可以是學生自編的故事),改編成劇本,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親歷故事整個過程,加深對漢語拼音知識的印象,在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如我在教學“j、q、x”與“ü”相拼的省寫規(guī)則時,把大家耳熟能詳的“小魚和烏鴉”的故事改編成小劇本,讓學生帶上頭飾演一演。為了增強表演效果,我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藝,用音樂為課堂劇伴奏,給兒歌“小ü真驕傲 兩眼往上翹,j、q、x來幫助,去掉驕傲帽”譜了曲,作為表演劇的“主題歌”,教大家唱一唱。通過表演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輕松地突破了這一課的教學難點。
四、畫“拼音賀卡”,鍛煉畫技學拼音
篇4
在講解人教版新起點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31課Cooking一課時,作為授課教師,我?guī)狭藝梗瑢F實的很多烹飪用具及材料拿到課堂。欣賞了一段真實的做菜錄像后,請學生們分組探討做菜步驟并用烹飪用具來展示烹飪過程。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積極主動地用英語表達出烹飪過程。
(2)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給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主動的聽說機會。新授課講解對話或短文時,先讓他們不看書,學生自己先聽一遍完整的。從中學會了解大意,而不是只拘泥于一個詞或一句話。再次或多次聽錄音,嘗試用英語簡單描述一下大意或是重復一些簡單的句子。引起學生有意注意的同時,也使他們在無意中模仿了規(guī)范的英語語音語調。
現在我在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概述聽力內容或是學生的主動重復其中的一些簡單句子。PEP五年級中的STORY TIME就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練習。每次在聽之前,教師可先根據這篇小故事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去聽,從篇章中找尋答案,鍛煉他們的分析能力。在聽后的答題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答案在學生的回答中產生而不再是教師的總結。然后教師帶著學生們在聽、讀、討論中去總結,概括故事大意。這樣的操作在剛開始對于小學生來說會有一定難度,但是通過點滴積累,慢慢鍛煉,相信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會有所提高。
(3)根據課堂時間,在教學目標完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課本以外的英語知識,找一些好聽的英文歌、故事、電影中的精彩片斷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到英語不是枯燥的。適時的推薦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比如在母親節(jié)或講家庭成員時推薦辣妹的,了解文化的同時也感受了語言,即便只是聽一聽,或許就會激發(fā)某些孩子的興趣,喜歡上原版的英文歌曲。還可以推薦一些英語動畫給學生,像《美女和野獸》,《獅子王》等以及這些動畫中間的插曲。可能學生在看的時候更多的關注的是劇情,但是影片中的語言,有的會讓他們不自覺地去模仿。有的則會在看劇情的過程中,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等讓孩子們逐漸去感受語言。當然學生起初看的時候也會要求放漢語字幕。這時教師要堅持給學生放英語,看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導。時間長了學生同樣會對原版的電影感興趣。原汁原味兒的英語,還能使學生們在看的同時感受到英語的多樣性。
篇5
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整體素質,就是要讓全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本著這一理念,近幾年來的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人為本,著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適應學習化社會的需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在此基礎上了解文化差異,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社會公德意識
二、構建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關鍵在于教師的自身素質
高素質的教師是完成素質教育的保證。較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者和實施者,要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要向教學科研要質量、要效益,這就是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老師的迫切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質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體等各種素質,讓他們的德、智、體、美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
只有高素質的外語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顯然,英語素質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質的英語教師去具體實施。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完成素質教育的最根本保證,因此,實施英語素質教育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英語教師隊伍。
三、德育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情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前提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教學有機地、緊密地結合起來,自然滲透,培養(yǎng)出思想健康、心靈純潔、品德高尚的優(yōu)秀人才,才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好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從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首先在備課的過程中,注意吃透教材,挖掘教學內容中每一單元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進行。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教育,以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奮發(fā)向上、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如教“China”、“motherland”、“the Great Wall”等詞時,適時地進行愛國的教育。其次還要盡可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如在“母親節(jié)”時,向學生進行孝敬母親的教育;在“教師節(jié)”時,向學生進行尊敬師長的教育,并要求學生付諸于實際行動。
1.尊重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鴻溝”是影響教學工作的障礙,應建立平等、真摯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從而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
2.和諧施教,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識的掌握,智能的發(fā)揮,是與情感體驗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首先,教師只有把愛賦予教學中,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姿態(tài)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體驗到親切、溫馨、幸福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其次,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堅定學習意志,調動內在學習動機。
3.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一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引發(fā)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應在學生面前顯示出較強的教育能力。此外,教師的儀表、風度、表達和幽默感等也都有不可低估的影響。二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要善于運用學生喜歡的直觀教學手段,如實物圖片、幻燈、聽錄音、看錄像、畫簡筆畫及模型等各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四、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素質教育的途徑
1.五分鐘會話。每堂課安排五分鐘左右時間進行會話,會話內容有值日生匯報、自我介紹、家庭情況、談論天氣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運動員等。讓學生自由用英語交談,允許學生模仿課文內容適當增減,自由發(fā)揮。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通過問答的形式作簡要地復述。
2.注重語感教學。加強聽說訓練,努力做到視、聽、說同步,培養(yǎng)語感和學習興趣。朗讀不能老是采用“跟我讀”的形式,而是要注意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懂得不同的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語感,顯示說話者的不同的語言心理。
3.對話使用,角色表演。結合課文內容,每教授一個情景句型,讓學生用當天所學的內容自編一個簡短的情景對話,到講臺表演。
篇6
一、目前的教學現狀
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很多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把詞匯、語法、語篇分析等講解作為主要內容,而對于文章所涉及到的跨文化知識一帶而過甚至只字不提。這種教育帶來的后果是學生看得懂單詞,也有一定的語法、語篇分析能力,但卻還是看不懂文章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對學生解題尤其是閱讀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同時,這種教育方式還導致了學生在用英語表達時依然習慣于母語思維而非英語思維方式,從而出現了很多的中式英語。因此教育領域的一些專家提出了: 英語教學要幫助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意識,把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和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為此,英語教學要突破傳統的以單詞詞匯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適當的引入外國的文化、風土人情、歷史背景及宗教發(fā)展等知識,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二、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語言生存發(fā)展的土壤(包慧欣. 2001)。但實際上,大多數老師對于詞匯的教學還只滿足于相關常用搭配的傳授,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只要能記住其與中文一一對應的意思。在平時的練習中,老師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語法完型閱讀的訓練上,并注重相關技巧的傳授,短時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到一定程度尤其到高三,學生成績便難以有更進一步的突破,究其原因就是跨文化意識的缺失。
縱觀近今年江蘇英語高考,考題早已脫離了對于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更傾向于對于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跨文化知識的掌握是否到位。同時,文化知識在高考試題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充分體現在考題的設置上:1)要求考生不僅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還要會通過特定的語境來分析問題;2)無論在題材還是體裁上都涉及到西方的文化知識、風土人情、文學作品等等,要求學生能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為此培養(yǎng)學生相關閱讀技巧的同時了解與詞匯、習語、句子和篇章相關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學生英語解題能力的提升。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策略
新課標為文化意識確立了分級目標。根據新課標規(guī)定,“一個高中畢業(yè)生既要能理解英語中常見成語、諺語和俗語及其文化內涵,也要能理解英語交際中的常用典故或傳說;不僅要了解英語國家主要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的經歷、成就和貢獻,而且也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宗教傳統以及主要大眾傳播媒體等情況,更要了解英語國家的人們在生活方式、行為舉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與中國人的異同。”筆者認為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1.充分挖掘文本材料,加大西方文化的融入。高中牛津英語書本所涉及的文本素材相當豐富,涵蓋了西方的文學、藝術、歷史、體育等等,作為老師如果能夠充分挖掘文本材料,豐富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的輸入,就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還能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知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掃除學生解題時的文化障礙。 以模塊9 unit3 reading―Word power為例:
通過對于這兩部分的學習,學生會意識到英語中一些我們熟悉的單詞如顏色詞匯有著很多隱含的意義,而這種隱含意義來自于這些單詞背后的文化知識和歷史背景。事實上,影響學生解題的不是學生不會背單詞詞組或句子,而是無法理解這些詞匯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即我們所說的文化內涵詞匯。所謂文化內涵詞匯,常敬宇(王瑛. 2004.)指出:文化詞匯是指特定文化范疇的詞匯,它是民族文化在語言詞匯中直接或見解的反映,本身載有明確的民族文化信息。比如 blue :
同時,老師還可以利用對比法,讓學生注意到顏色詞匯的東西文化差異:在東方,紅色往往象征吉祥,紅火,熱鬧等褒義方面,而在西方文化中紅色的意義更為豐富,比如源于足球規(guī)則中,球員嚴重犯規(guī)會出示紅牌罰下場,為此 show someone the red care 解釋為被解雇而不是給人一張紅卡片的意思;中國則用黃色(yellow)來表示王權,而西方用紫色(purple)表王權,為此born to the purple表示出生富貴等。
2.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更好的感悟西方文化
(1)新課標要求著重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當今的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利用網絡,老師可以讓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課后的總結整理,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中的文化歷史背景有個更為直觀的認識和把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牛津英語M2u3 The curse of mummy 為例
首先,在上課文內容前,把學生分成小組并分配一定的任務,讓學生自己上網去查閱相關信息,然后將查好的資料各個小組進行匯總整編:
Group A: to find out why people in ancient Egypt built pyramids?
Group B: to find out what were in the pyramids? And what happened to them during the history?
Group C: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those people after they entered the pyramids?
Group D: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pyramids and the Mausoleum of the Emperor Qin Shihuang
其次,在課上,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主講人,將其整編好的材料與大家共享并展開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對其涉及的相關的背景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另外,近幾年的考試中還出現了對于習語的考查,這也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它不像單詞有專門的歸納,僅靠平時考題或老師的補充是不夠的,它需要學生平時的積累。為此,老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每個人準備一個習語及其相關的故事,每天課上一開始給出三分鐘左右的free talk,讓學生輪流進行展示。這不僅對于習語的積累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西方宗教、神話等知識。
(2) 作為課堂教學的衍生,老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欣賞國外原版電影、收聽BBC、VOA等英語廣播節(jié)目,學唱英文歌曲,讓學生置身于西方文化氛圍中,以便于他們更好的了解西方的生活方式、日常表達方式、人際相處模式、歷史風俗習慣等,從而增加跨文化意識。 比如在教授M8U1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觀看 Great expectations 的電影,從而更好的理解小說的人物關系及要表達的內涵。
3.充分利用西方原版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根據2013江蘇英語考試說明在語言運用的“閱讀”總體要求中 “要求考試能讀懂簡易的文學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報、雜志及各類媒體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并回答相關問題。”近幾年的江蘇高考對這一原則也有所體現:2013年關于馬克吐溫,2014年D篇是關于母親寫給即將出生的孩子的一封信等。
同時,由于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體裁豐富多樣,包括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對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知識面有著較高的要求。題材方面涉及經濟、歷史、科技、藝術、教育、風土人情,其中科技和經濟需要一些專業(yè)術語,對學生來說有較大的難度(顧嘉祖,2002)另外,筆者在教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來自China daily 的文章,而對于來自英語原版雜志如Economist,The New York Times等的文章,學生在閱讀時就不是那么輕松了。究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歷史差異造成的思維方式的不同,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了表達方式的不同。
為此,在平時老師就要注重閱讀原版文章。老師可以引導并鼓勵學生購買相關的英語原版書籍,報刊雜志,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換閱讀;可以每周固定的開設閱讀課,并且要求學生做好一定的讀書筆記或寫讀后感。 這樣學生除了能更多的接觸到相關的文學作品,還能學會以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和思考問題,提升英語解題能力。
4.組織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能置身與西方文化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都市學生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要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老師多組織相關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學習效果。而在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方面,這些活動也能夠讓學生有機會親自體驗相關的西方文化。比如在萬圣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化妝晚會,讓學生扮演成西方歷史中的名人并用英語介紹自己,還可以在晚會中穿插“trick or treat”游戲, 便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深刻地體驗西方文化并從實踐中提高交際能力。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日時,老師可以組織相關的主題演講,通過演講的準備工作等,學生對這些節(jié)日及其由來會有更充分的理解,從而進一步認識到西方文化歷史的發(fā)展,拓展背景知識。
四、結束語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推進,跨文化意識必將成為英語學習的一個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同時文化背景對于學生英語學習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應該利用一切資源,以多種形式盡可能的擴大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消除學習中的文化障礙。只要我們能堅持不懈的將西方文化知識融會到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定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篇7
一些教學效果顯示,目前在一些學校,部分英語老師雖然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科書、練習冊,有的教師還使用一些補充材料,但學生中仍然會出現語感不強、運用不自如、對知識一知半解、技能不夠熟練等問題。筆者經過實踐,漸漸發(fā)現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語言輸入量不夠,語境理解不充分。換言之,學生接觸的語言和接觸語言的機會不足以培養(yǎng)起學生的語感,提不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必將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情境能夠提高英語教學實效,這符合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Rod Ellis(1985)提出的一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框架,其中就包括:情境因素(情景和學習者使用的策略構成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語言輸入、學習者差異、學習者過程、語言輸出五個方面。Rod Ellis把情境因素放于第一位,可見其地位舉足輕重。眾所周知,唐詩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詩人用文字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意境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豐富的畫面:有的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的幽清明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透過那些有聲有色的畫面,我們可以窺視到詩人的精神世界和他所體驗、創(chuàng)造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筆者思考: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也能像詩人一般把學生引入某個情境,那么英語學習中的一個個知識點就會如一幅幅畫卷般深深印入學生腦海,滲透學生心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情境的含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定義“情境”:情景,境地。而筆者所論述的主要是教學情境,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這里的“境”特指教學環(huán)境,它既包括學生所處的物理環(huán)境,如學校的各種硬件設施,也包括學校的各種軟件設施,如教室的陳設與布置、學校的衛(wèi)生、綠化以及教師的技能技巧和責任心等。
教學情境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fā)作用的前提下,尤其強調了啟發(fā)前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英語教學情境就是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的多方途徑
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困惑:“怎樣才能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情境來提高上課的效率呢?我們也嘗試了很多途徑,但是發(fā)現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情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曾經也有過類似的困惑,并且也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嘗試這方面的研究。經過反復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如下幾點來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情境。
1.教學環(huán)境情境化
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教室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進行教室布置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一,用英語記錄每日課程。學校課程和學生息息相關,是他們在校主要的學習內容。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讓他們今后能夠多一門技能,能夠和他人進行溝通。可是有一部分初中生,連學校學習的一些課程名都不知道它的英語讀音,更不用說它的英文拼寫了。《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正好有課程的教學,除書本上出現的課程外,老師還可以進行補充:政治課――Politics、班會課――Class meeting、自修課――Self-taught class、活動課――After-school activities,然后讓學生用英語來填寫課程表。學生每天看著英文課程上課,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就把它們記熟了。
第二,在教室墻面設置“英語角”。“英語角”是學生學習英語不可缺少的陣地。每個孩子能夠自然輕松地說漢語,是因為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天天講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孩子們聽著模仿著就能夠自然地和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了。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生不可能像漢語一樣隨時隨地地使用它,學生講英語的主要場合就只有課堂。作為英語老師,我們一定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機會接觸英語。“英語角”就成了一個很好的實踐陣地。老師可以根據英語課本每個單元的話題,布置學生完成“英語角”。以《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為例:Unit 1 Friend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朋友;Unit 2 School life介紹自己的學校生活;Unit 3 A day out選取世界名勝之一進行介紹;Unit 4 Do it yourself自己DIY一小制作,拍照并進行簡短的制作方法介紹;Unit 5 Wild animals以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的自述,號召人們保護野生動物;Unit 7 Seasons談論自己最喜愛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可以吃的、穿的、做的事情);Unit 8 Natural disasters自選一種災難,介紹逃生的方法。英語教科書實用風趣,集合了很多專家的智慧,是學習英語的絕佳資源。英語小報作為課文的延伸,老師可以讓學生把每個話題視作一個具體情境,加以拓展、發(fā)揮,做成英語小報,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英語運用的能力。學生每學完一個單元就進行一次簡單的英語小報制作(鼓勵手寫),老師每次對學生的小報進行公正的評價,然后選取優(yōu)秀小報貼在英語角展示,提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品評賞鑒,真是“寓教于樂”。“英語角”除了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英語小報外,還可以用來普及學習英語的方法、英語解題的技巧、英美國家文化的介紹等。總之,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這片陣地,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第三,貼英文標簽。時時處處接觸英語對學生記憶單詞、句型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自制標簽(標注音標),然后貼在教室內相應物品上。教師還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句型貼在墻上,鼓勵學生在校交談時,嘗試使用自己知道的英文單詞、簡單句型進行交流。
2.課堂教學情境化
我們知道,當學生對課堂教學充滿興趣時,他們便會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課堂效率加倍提高。教師活動的設置應包括學習語言知識和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過程,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課堂教學的情境化,有助于展開學生形象思維的翅膀,使課堂充滿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用實物演示情境。實物演示能夠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視覺沖擊。實物在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很多教學內容我們都可以運用實物。以語法教學中的“現在進行時”和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為例,筆者就采用了實物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教“現在進行時”的時候,筆者通常會叫一個男學生到前面來做“放風箏”的動作,然后問:“What are you doing now?”學生答:“You are flying a kite.”學生繼續(xù)做動作,筆者就詢問其他同學:“What is he doing now?”學生回答:“He is flying a kite.”筆者再把“He is flying a kite.”寫在黑板上,問學生:“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他正在放風箏。”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強調“正在”兩個詞,表明此句使用的是“現在進行時”。此時,學生已經根據黑板上的例句很容易地說出“現在進行時”的構成“am/ is/ are + doing”。又如,在教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采用實物演示法。通常筆者會帶三本大小、厚度、價格、內容都不同的書進行教學。先通過詢問兩本書的大小、厚度、價格和內容,師生共同得到如下句子:(1)This book is bigger than that one. (2)This book is thinner than that one. (3)This book is cheaper than that one.(4)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one.后詢問三本書的大小、厚度、價格和內容,得到:(1)This book i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2)This book is the thinnest of all.(3)This book is the cheapest of the three books. (4)This book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of them all.通過呈現以上例句,學生能夠很直觀地歸納出形容詞“比較級”的用法:(1)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一般在形容詞后加er 或est;(2)more/most+形容詞“原級”也可構成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3)形容詞“比較級”中,這個“比”字用“than”來翻譯,“of”一詞通常與“最高級”連用。在形容詞的“比較級”“最高級”的操練中,我們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身邊的實物來進行造句。通過實物演示,教師一下子就能把比較枯燥的語法課變得生動起來。在教授方位介詞時,我們更加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實物,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不同介詞在句中的意思。(如:The TV set is above the blackboard. The national flag is over the blackboard.)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筆者喜歡把課堂的實物運用到教學中來。一塊黑板、一臺電視機、課桌椅……都可以成為我上課的教具,使我的課堂充滿生機。
第二,以圖片再現情境。英語教學中我們需要運用很多的圖片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圖片不僅是點綴版面的工具,還能夠更直觀地把信息傳送到學生的面前。精彩的圖片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們的英語課本中就運用了很多精彩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每個單元的Comic strip部分,就像一個長篇連環(huán)畫,生動有趣。信息時代的今天,多媒體的合理使用不容或缺。多媒體教學能夠增大課堂容量,拓寬學生視野。而英語的多媒體課件又需要使用大量的圖片,我們可以用圖片來導入新單詞,可以用圖片來展示背景資料,可以用圖片來教授新句型。總之,圖片的合理使用能夠再現特定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地接受新知識。比如,在學習《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Unit 3 A day out時,我們可以對世界各地名勝“圖文并茂”,讓學生先熟悉各地名勝,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Unit 3 A day out中Integrated skills部分Speak up是陽光中學的學生計劃在北京游玩一天的情境。但是生活中,可能有很多學生并沒有去過北京,這時我們就應該利用圖片對北京的著名景點進行介紹,只有讓學生知道這些景點是什么樣的,才能更好地在對話中進行實際運用。圖片的好處毋庸置疑,教師在選擇圖片時要注意選擇清晰、美觀且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相信圖片的正確使用一定能夠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第三,用語言描述情境。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的可交際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教師應該熟練地掌握英語課堂用語,盡量用英語來授課,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聽、多接觸英語的機會。比如,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單獨列出這個句子,學生很難說出它的意思。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句子放入具體的語境中,學生通過上下文的理解,得出句子的意思就會容易很多。“The weather is terrible.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We can’t go out until the heavy rain stops, or we will be all wet.”根據上面的那段話,我們不難猜出“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是“傾盆大雨”的意思。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不怕出錯,大膽地用英語進行交際。比如,《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Unit 4 Do it yourself Integrated skills部分的Speak up “Let’s make some sandwiches.”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母親節(jié)快到了,我們能夠為母親做點什么呢?讓我們一起DIY吧!讓學生自帶食材,學做三明治。教師可以請學生運用(First... Then... Next... At last...)邊說制作步驟,邊現場演示。學生邊說邊做,一定會“其樂無窮”、受益匪淺。最后,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聽英文歌曲,多看原版電影,甚至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英文歌曲和英語經典片段欣賞,讓學生感受英語的美,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英語的世界。我們在學習《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Outdoor fun Alice in Wonderland一文時,就可以播放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迪斯尼動畫片片段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第四,用表演體會情境。對話、小品表演能夠讓學生融入具體的情境中,表演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要求相對比較高,充分體現了語言的實用性和交際性。在英語學習中,由于很多英語作品帶有幽默元素,學生對英語表演的熱情往往都很高,不少學生在小品表演上還很有天賦。作為老師,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自編自導自演。比如,學生對每個單元的Comic strip部分都很感興趣,我們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模仿Eddie和Hobo進行表演。因為對話簡單,教師要鼓勵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注意面部表情,多運用肢體語言,演出Eddie和Hobo的特點。又如,《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Unit 3 A day out Integrated skills 部分的Speak up,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假如你們的朋友Mary從美國來無錫游玩,四人一組,討論帶她到哪里去玩比較好,并陳述理由。通過表演,學生真正參與情境,進行了很好的操練。
四、結束語――此處無聲勝有聲
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情感中觀察、思維和想象,促進有效教學的最大化。教師創(chuàng)設的有價值的情境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震動,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受到了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使學習變成一種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動,教師才能真正使學生“樂學”,從而增強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篇8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曾說過:"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是的,我們的英語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基本技能的過程,更是一個引導他們理解英語文化、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是英語教學內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教學英語的同時有必要讓學生去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如英語對話中經常出現的"dear"一詞在西方國家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國這個詞一般只用于親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間。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既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又能幫助學生將來在與西方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大方得體的心態(tài)和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才能最終實現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交流。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面對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怎樣才能在實施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增加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呢?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簡單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認識:
1 結合教學內容滲入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英語課程標準》著重提出了"文化意識"這一新內涵,明確指出"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目標總體描述"和"內容標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內容,并有詳細的描述。這表明: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教學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以中西方人們見面打招呼為例,我們在吃飯時間碰見熟人經常會用"吃飯了嗎?"來打招呼,假如我們在中午吃飯時間見到英國人也這樣問:"Did you have the lunch?",他們很可能會以為你要請他們吃午飯呢!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加以說明。
又如在廣州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1的課文中出現的句子"Good morning, Miss White!",我在教學時就及時告訴學生: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師,英美國家習慣稱老師為"Sir、 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教師這種職業(yè),一般不做稱呼用語。再如,學習到"How old are you?"這個句型時,我就及時告訴學生:在西方國家問年齡特別是問女士年齡時,他們往往會說:"Sorry, it's a secret."。因為西方人認為年齡、收入等屬于個人隱私,隨意打聽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讓學生明白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是圍繞課文中的英語交際活動來展開的,這些內容可以體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模仿的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語言的運用。
如我在教學廣州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16 In The Market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能用英語進行購物,于是我就設計了一個場景,讓學生模擬在市場購買東西,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相當于市場里不同的攤位,每個攤位都有各自不同的物品,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任意的攤位上購買東西。首先,我請班里一個英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顧客,示范如何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一輪英語對話下來,學生們個個都聽得很認真,接著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也來親身體驗一番。在學生們一輪又一輪的英語對話中他們真切體會到了西方的文化,如我們去買東西時,售貨員通常會直接問顧客想要買什么,而英國人通常會說:"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學生們在一個個"真實"的場景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到西方的文化氛圍之中。
2 在情感教育中結合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重視師生情感交流,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營造寬松、民主的溝通氛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把情感教育與文化意識培養(yǎng)結合起來,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英美傳統、文化習俗進行講述,或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與所學內容有關的語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資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讓學生對英美文化以至于對英語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從一個側面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
如,節(jié)日文化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筆者則巧借這個話題,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jié)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課前,學生自己去尋找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jié)日"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有哪些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以及相關的背景知識,如節(jié)日的來歷、吉祥物以及節(jié)日有關的一些活動等等。學生在尋找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了解了有關的文化內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學生們在課堂中紛紛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jié)、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jié)、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jié)等; 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jié)、Easter復活節(jié)、April Fool's Day愚人節(jié)、Mother's Day母親節(jié)、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jié)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等。
在教學圣誕節(jié)一課時,我和學生們一邊唱著圣誕歌一邊用圣誕樹、禮品盒等來裝飾教室,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濃濃的圣誕氛圍。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們各自介紹他們收集到的有關圣誕的相關知識,然后我結合學生們所講的內容,通過網絡資源再具體介紹學生們感興趣的和圣誕節(jié)有關的西方文化。課室里飄蕩著悠揚的圣誕歌聲,學生們已經迫不及待地紛紛搶著與扮演"圣誕老人"的我積極對話,與同學交換禮物和圣誕卡片。這樣,從收集資料到課堂情景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用真實的情感體驗了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還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同時,我還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外,我將圣誕節(jié)與我國的春節(jié)作比較,鼓勵學生找出他們的相同之處:都是家庭團聚的日子,都是慶賀新的一年開始,都會吃新年大餐等等,然后從文化的角度去了解各自的不同之處。談及贈送禮物時,給學生講解接受禮物的方式,西方人與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的習慣截然相反:在節(jié)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先是推辭一番,然后再表現出不情愿地接受,接受后也不會當面打開禮物。而在英語文化中,西方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會推辭,而是表示感謝,然后當面打開禮物并加以稱贊一番。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達感情直接,不當面拆封欣賞禮物是非常不禮貌的。而中國人則恰恰相反,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蓄內斂是一脈相承的。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感受了西方文化,進一步加強了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3 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開展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有計劃地開發(fā)和利用多種文化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努力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讓學生融入到英語國家文化當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我的兩點做法是:
3.1 巧設課室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
我們大多數的課室布置都是對稱結構,給人一種嚴肅氣氛。課室前后墻對應掛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勵學生勤奮學習。而英語國家課室的布置則像個小型展覽會,別出心裁。于是我借鑒他們的經驗,開設了班級英語角,在班級的英語角建立西方文化集錦,及時張貼和教材內容相關的文化知識:有的是手工英語卡片展覽;有的是手工實物布置如toy shop, fruit shop, bedroom等;有的是英語手抄報展等等。通過小小的英語角認識和傳遞西方文化知識,讓學生直面文化,體驗文化,感受文化的滲透給學習帶來的愉悅。
如在學習和"Christmas"相關的內容時,我通過英語角開設一系列與圣誕文化有關的集錦:有圣誕禮物放在襪子里面――關于圣誕襪的傳說;有圣誕美食――教你做香濃美味提子蛋糕;還有圣誕祝福語等等。除此之外,平常我也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來創(chuàng)設教室環(huán)境,他們可以張貼英文書法作品、自制英文卡片、英語諺語,也可以展示他們收集的有關英語國家的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資料。當學生對這些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時,他們對英語和英語文化的興趣也就越濃厚。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
3.2 利用課外環(huán)境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延續(xù),相對于有限的課堂學習,課外的學習卻是無限的。英語課外活動是學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火花的重要途徑,是課堂活動的有效延伸,是英語常規(guī)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師應努力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努力去營造英語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能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
如每周定時開辦英語小廣播,讓學生們在課外也能夠感受到西方文化;在課前或課間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在校園里也可以感受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充實它們的課余英語學習。課外布置學生多收集和利用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獲得較為直接的文化知識。只要我們肯用心捕捉周圍和英語有關的生活現象,生活中就有取之不盡的鍛煉聽說能力的時機和場所。如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留意、尋找生活中的英語:看一些符合小學生認知能力的相關英語視頻;找街頭的英語標語;閱讀簡短英語讀物;編chant等等。只有通過真實生活中的演練,他們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令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增加文化底蘊,增強文化交際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
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的導入,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英美文化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體驗,更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到文化的導入對英語的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教學就好比語言課堂中的一道"營養(yǎng)大餐",它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這些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體會到:在向學生教授英語時,將英語與它所承載的文化緊密地結合起來的重要性。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讓語言插上"文化"的翅膀,長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飛得更高,更穩(wěn),更遠!
【參考文獻】
[1] 張會靜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現代中小學教育,2001.5
[2] 朱媛 《小學英語教學也應滲透文化意識》,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