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信用卡調查報告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信用卡調查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當今信用社會,消費者的持卡消費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金融發達水平消費者對各信用卡品牌的選擇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發卡機構提升業務水準的能力。為此,關注信用卡,關注消費者對它的態度,無論對消費者還是發卡機構均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為了使本調查能為中國信用卡行業激濁揚清略盡綿力,并將其打造成為信用卡行業市場認知的風向標,《大眾理財顧問》雜志社將于2007年初在第二屆“理財之夜”上舉行隆重的頒獎盛典,傾情期待各大發卡行紛至沓來、共商卡業國是。屆時,信用卡持卡人代表也將被邀請到場,與中國知名信用卡發卡機構作面對面的溝通。

核心理念

最終影響信用卡聲譽的基礎因素在于持卡人,不是專家,也不是其他第三方機構。持卡人的態度是決定品牌的關鍵,即使這種態度并沒有反映機構對信用卡產品、服務設計與努力的初衷。鑒于此,本次調查完全從持卡人的角度出發,不苛求其對信用卡產品的專業性理解,但要求調查過程的嚴謹性。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簡單隨機抽樣方式,樣本框為《大眾理財顧問》雜志的所有讀者。信息搜集采取單一的問卷調查方法,沒有采用網絡、電話等形式,這種信息搜集方式的設計保證了結論的客觀、公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被調查者的隨意性。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包括對各種信用卡品牌的認可、與信用卡發生聯系的方式、被調查者特征3大部分,其目的是既讓消費者了解本年度的知名信用卡品牌,也為發卡機構了解消費特征和進行市場推廣提供參考意見。

主要結論

本次問卷設計了市場占有率與市場美譽度2個綜合指標和便利性、安全性、費率、服務4個單項指標。從分析的結果來看,被調查者對各項指標的評價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各項排名的前5名均為工行、建行、招行、中行、農行,除了在服務指標上招行從第3位上升至第2位,其他5項指標的排列均保持著工、建、招、中、農的順序,看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霸主地位還難以撼動,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在信用卡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工行卡成為目前中國消費者最青睞的信用卡品牌,招商卡以其服務優勢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旗艦。

2006年8月1日~11月30日,大眾理財顧問雜志社研究部針對讀者開展了“2006中國信用卡消費傾向調查”,調查對象主要為對信用卡感興趣者,包括已經使用和尚未使用但希望了解的消費者。截至2006年11月30日,雜志社共收到反饋問卷6212份,其中有效問卷5120份,廣大消費者對信用卡話題始終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

2006中國信用卡排行榜

本次消費傾向調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篩選出中國信用卡市場最受青睞的品牌。由于信用卡品牌很多,為了給被調查者一個整體的概念,我們將評價對象具體到發卡行,力圖通過信用卡產品的市場認同狀況來評點銀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表4~表9分別列出了市場占有率、市場美譽度、使用便利性、使用安全性、費率和服務性6大指標的持卡人認知結果排序。

綜合來看,除了工行、建行、中行、農行與招行之外,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也有不錯的表現,分別在不同指標排名方面緊跟5大行之后。而前5名中,工行、建行與招行應該成為目前中國信用卡市場無可爭議的第一梯隊發卡行,因為消費者對這3大發卡機構的認知比例相差不是很大,而它們要比緊隨其后的幾家銀行在各項指標上均要高出約10個百分點。

平時輿論對股份制銀行可能褒揚有加,對四大行批評不少,本次調查似乎和輿論背道而馳。其實對四大行批評不少,可能是因為接受四大行服務的人較多,抱怨相對來說也較多。本次調查顯示,持卡人對四大行的抱怨均不是本質上的抱怨,從基本面和心理來說可能都是認同的。大眾如果抱怨,為何不去選擇其他發卡行的信用卡呢?原因可能仍在于留戀四大行的網點多、歷史悠久、信用牢靠等特征,合不得大行給其帶來的便利性、心理上的安全感等。

對信用卡的態度

選擇原因

調查顯示,樣本中約有80%的人在使用信用卡。雖然約20%的人目前還未使用信用卡,但從他們主動填寫問卷的行為來看,他們對信用卡保持著熱情,是信用卡的潛在消費群體。

另外,人們選擇信用卡主要考察便利性、機構信用等“功能性”因素,而對于卡樣設計的時尚與否并怎么不關心,說明我國信用卡消費者對信用卡還處于“實用主義”階段。人們選擇信用卡時最關心的因素排序見表7。

信息途徑

如表8所示,人們通過網絡來了解信用卡信息最為普遍。另外,報刊與銀行的宣傳冊也是不錯的信息載體。

辦理途徑

人們辦理信用卡時最希望在柜臺與服務人員面對面地接觸,這樣會讓他們感覺到安全。銀行上門服務也是不錯的選擇。而網絡與電話等其他非“接觸”方式還沒有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這對大力發展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的發卡機構應該是個提醒。具體比例見表9。

持卡消費金額

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人月度持卡消費金額在1000元以下,月度刷卡消費1000~3000元的人群也占到3成。看來金額并不算大,這同時也驗證了消費者持卡消費的本意是為了便利,而不是透支,具體比例見圖1。

被調查者特征

調查的結果與被調查者的特征緊密聯系。雖然每次調查的結論總是與一些消費者甚至相當數量消費者的傾向有所差異,但統計的結果終歸反映一般規律,差異的原因最本質地反映在樣本人群的特征上。

性別分布

本次調查男女數量基本對等,具體分布見圖2。從積極參與調查的角度看,男性和女性消費者對信用卡表現出同等強度的偏好。

年齡分布

本次參與調查的人以21~35歲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居多,比例分布見圖3。

可以發現,持卡人以35歲為界,明顯分為2個梯次。21~35歲的持卡人占據主體,該年齡段占到樣本總體約60%,36歲以上的持卡人占比40%。另外,50歲以上的人對信用卡的興趣仍然比較濃厚。

職業分布

持卡人以國有企業、事業團體單位、黨政機關的職員為主,他們占據了持卡人總體的53.32%。另外,民營企業職工也比較習慣使用信用卡,具體見圖4。

職位分布

篇2

二、在ATM機上安裝吞卡裝置,同時竊取客戶密碼

在這種情況下,該行寧波分行還出現了在裝吞卡裝置的同時,將裝有集成電路的假鍵盤粘在ATM機的真鍵盤上,一旦儲戶進行操作,密碼就會被記錄下來的新的更高技術的作案方式。

三、封堵吐鈔口

四、在ATM機上粘貼“通知”,詐騙客戶資金

五、持卡人泄漏密碼、卡號,使得卡內存款在異地被取走

六、拼湊假幣存入自動存款機

20__年7月24日,該行海曙支行某廣場分理處對自助銀行自動存款機進行軋款時,發現存款箱中12張新版100元人民幣中有11張為拼造幣。每張人民幣由六分之五的真幣和六分之一的假幣拼湊而成。7月27日,在該行鄞縣支行的自動存款機里又發現35400元拼造幣,而市內另一家銀行的取款機只要六分之一的真幣就可以存入了。所以案犯將真假幣拼湊后分別存入這兩家銀行。這也是一種比較新的犯罪手法,抓住了ATM機的識別缺陷。

七、在自助銀行安裝假門禁,獲取儲戶信息

篇3

查詢流程如下:1、客戶根據交易情況及具體資信報告需要,向中國銀行申請辦理資信調查業務。2、中國銀行根據客戶資信調查需求進行資信調查。3、中國銀行完成資信調查報告后,將通過委托行轉交給客戶。個人資信情況查詢內容如下:

1、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工作單位。2、貸款信息:何時在哪家銀行貸了多少款、還了多少款、還有多少款沒有還、是否按時還款。3、信用卡信息:辦理了哪幾家銀行的信用卡、信用卡的透支額度、還款記錄。4、查詢信用報告的記錄:計算機會自動記載何時何人出于什么原因查看了個人信用報告。資信調查業務是指根據客戶委托,通過與外部資信調查公司合作提供商業資信報告,或通過我行有關海內外機構了解有關企業的基本背景、信用狀況、付款能力、不良記錄等信息形成資信調查報告,并將該報告或信息向客戶提供的業務。產品特點:1、降低業務風險。為企業提供及時全方位的資信信息,幫助企業對調查對象做出評價和思考,識別高風險的客戶,以降低業務風險。2、尋找業務機會。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目標客戶,尋找潛在的利潤來源。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據了解,該項報告從各發卡行年費的收取金額大小、收取時間、周期、減免政策等方面出發,全方位解析了信用卡的年費問題。

年費·對比

浦發銀行年費最貴 工行最廉價

據銀率調查,不同銀行在年費的收取金額上有所不同。

對不同幣種的金卡和普卡進行調研發現,工商銀行(601398,股吧)的金卡普卡年費均值最低,浦發銀行最高,兩者均值之間差距在150元左右。浦發金卡普卡年費均值高達270元,工行只有113元(詳見圖表)。

同時,同一家銀行內部,不同類型的卡片收費也不一樣,比如同一家銀行發行的單幣卡和雙幣卡年費往往會不一致。此外,不同等級的卡片,年費當然也不一樣,在年費的減免政策上也有所不同。

以標準雙幣卡年費為例,針對國內14家發行雙幣卡的銀行的調研發現,金卡和普卡年費的比率大致為:金卡/普卡=2.23;其中,金卡普卡年費差值最大的為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3家發行的雙幣種卡片,差值達200元。

(責任編輯:李占鋒)

年費·優惠

普遍都免首年年費 只有工行中信例外

目前,國內大部分銀行發行的卡片,都采取首年免除年費的政策。但據銀率調查,并非所有卡片都是如此,即使是同一家銀行發行的卡片,在具體的減免政策上也有所不同。

以標準普卡為研究對象,大部分銀行都采取了首年免除年費的政策,只有工商銀行和中信銀行除外。

同時,在免年費規則上,除了浦發銀行和東亞銀行外,其他各家銀行都采納了刷卡次數規則。其中,對刷卡次數要求最低的銀行是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和光大銀行,上述兩家銀行只要求當年刷卡3次就可免除次年年費。

而次數要求最多的銀行為民生銀行,當年刷卡8次才可以免除次年年費。“fx solutions”同時,病人與行情需要醫師。所有通過刷卡次數規則免年費的銀行在刷卡的金額上都沒有作出限制。

(責任編輯:李占鋒)

年費·陷阱

銀率理財師表示,在辦理卡片之前,對于宣稱的“終身免年費”應該了解清楚具體條件,年費可能是減免了,但是可能會產生變相的年費。

-入伙費

據銀率調查,有些銀行宣稱自己的卡片終身免年費,但實質上終身免年費的前提是要繳納一定數額的所謂“入伙費”,而所謂的“入伙費”并沒有減免政策。

銀率理財師表示,若持卡人能夠合理用卡,則完全沒有必要為年費“買單”。

-增值服務費

銀行為了推廣自己的信用卡,紛紛在卡片上捆綁增值服務,但是并非所有的增值服務都是無償享有的,有些需要繳納增值服務費。

銀率理財師表示,所謂的“增值”是否“真值”,持卡人應該結合自身情況仔細推敲。

3 (責任編輯:李占鋒) 知名金融業務研究機構銀率(bankrate)昨日(3月5日)公布了信用卡年費研究報告,調查對象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在內的15家銀行。

調查報告顯示,上海浦東進展銀行(下稱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信用卡年費最高。

據了解,該項報告從各發卡行年費的收取金額大小、收取時間、周期、減免政策等方面出發,全方位解析了信用卡的年費問題。

年費·對比

浦發銀行年費最貴 工行最廉價

據銀率調查,不同銀行在年費的收取金額上有所不同。

篇5

賽門鐵克提示:地下交易系統大行其道

2008年12月2日,賽門鐵克公司最新的地下交易報告。該報告顯示,目前在線地下交易系統發展十分成熟,能夠高效地竊取商品、提供詐欺服務,并在全球市場進行倒賣,其中,由個體交易者提供的商品價值已然高達上百萬美元。該報告是賽門鐵克安全技術與響 應團隊針對地下交易系統進行的研究,本期報告的監測時間為2007年7月1日至今2008年6月30日。

根據賽門鐵克的監測,在本期報告階段,地下交易系統中所售商品的潛在總價值已經超過2.76億美元。這一結果是根據商品與服務的宣傳定價以及參與兜售的人員分成計算得來。

信用卡信息是地下交易中最常出售的商品,占總量的31%。根據賽門鐵克的監測,被竊取的信用卡帳號每個售價從0.1美元到25美元不等,而被竊取的信用卡透支限額平均達到4千美元以上。另外,賽門鐵克還推算得出,本期報告階段地下交易出售的信用卡信息總價值高達53億美元。

除信用卡外,金融帳戶也是地下交易中最為常見的商品之一,占總量的20%。被竊取的銀行帳戶信息售價從1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而被竊取的銀行帳戶平均余額約為4萬美元。在本期報告階段,地下交易系統中出售的銀行帳戶總價值高達17億美元,這一結果是根據此類銀行帳戶的平均余額以及被竊取的銀行帳戶平均售價計算得來。金融帳戶信息廣受歡迎,主要由于其經常進行高額的現金支出,并且支出過程十分便捷而導致。個別情況下,金融帳戶可通過網絡將現金在線支出到無法跟蹤的位置,而用時還不到15分鐘。

在本期報告階段,賽門鐵克共監測到69,130個不同的宣傳銷售人員,正在積極地進行倒賣,并發現在地下交易論壇上登載的44,321,095條信息。排名前十的宣傳銷售人員可獲得的潛在價值包括1630萬美元的信用卡以及200萬美元的銀行帳戶。另外,根據賽門鐵克的監測,在本期報告階段,活動最為積極的獨立宣傳銷售人員所售商品的潛在價值高達640萬美元。

地下交易系統遍布全球,無論是無組織的個人還是有組織的犯罪團伙均可通過其實現收益。在本期報告階段,北美地區的地下交易服務器最多,占總量的45%;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地區占38%,隨后便是亞太地區占12%,以及拉美地區占5%。地下交易服務器通過不斷變換地理位置來逃避安全檢測。

CFCA2008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

11月28日,我國金融行業統一的第三方安全認證機構――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簡稱CFCA)正式對外了最新的《2008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以第三方的視角對2008年中國網銀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度解析和全面回顧,并給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性的建議。

篇6

信用服務使用成功是指用戶使用支付寶付款不用再捆綁信用卡或者儲蓄卡,能夠直接透支消費,額度最高5000元,貸款資金全部由合作銀行提供。阿里金融根據積累的用戶數據挖掘出用戶信用狀況,從而對用戶授信,1-5000元的信用額度可滿足用戶的日常支付需求,同時可以解決手機購物中的支付體驗問題。

信用服務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實體機構支持。信用服務業承擔著信用信息采集、加工、處理、傳播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風險、促進信用交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狹義上說,信用服務行業包括征信行業、資信評級業、信用擔保業、保理業、商賬追收業、信用保險業等。從廣義上看,信用服務行業還包括為信用交易提供信貸和各種支付憑證、信用證等的金融中介機構(如銀行和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產品主要是由信用服務各行業提供的信用信息、信用調查報告、資信評級報告,以及信用金融衍生品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如今,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信用卡,可以說,中國已進入“信用卡時代”。中國信用卡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底,中國各家銀行發行銀行卡逾20億張,其中信用卡發行量已突破1.9億張,差不多每7個中國人就擁有一張信用卡,而2007年這個數據還是14人。

2010年6月,以“24K禮遇,金質人生”為口號,郵儲銀行向其高端客戶傾情推出涵蓋6大特色、24項金質禮遇的一款標準貸記卡產品――郵儲銀行信用卡金卡。此款金卡產品在用卡安全、方便快捷、智慧理財、貼心服務等6大方面,針對郵儲銀行信用卡普卡全面升級,為持卡人提供更加優越的用卡體驗。除具備循環信用、交易及賬單分期、預借現金、密碼可選等服務外,還具有機票酒店預定、附屬卡額度調整、48小時失卡保障、免費交易提醒短信、高額度預借現金、生日雙倍積分、精彩禮品兌換等多項特色服務,可令持卡人盡情享受境內外“先刷卡消費后還款”的便利和實惠。

篇8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的連續降息,存貸款利差縮小,各家商業銀行都將信用卡業務作為拓展業務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工商銀行2008年信用卡的發卡量達到了3905萬張,比2007年增加了67%。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累計發卡量也都超過了1000萬張。在銀行卡發卡總量中,信用卡占比進一步提高。

與當前較高的持卡量相對的,迄今國內僅有招商銀行等少數發卡銀行對外宣稱,信用卡業務實現了盈利。而用業內一位專業人士的話來說,“哪家銀行如果說自已的信用卡業務是盈利的,那他確實很需要勇氣”!按照國際規則,信用卡業務6年內很難實現盈利。

然而,信用卡的盈利預期卻相當誘人。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13年中國信用卡行業的整體利潤將達到130億元人民幣。中國信用卡市場依然是中國個人金融服務市場中成長最快的產品線之一。根據央行的統計,在日常生活消費費用中,大約20%是通過銀行卡支付。其中,信用卡的透支消費又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雖然行業經濟效益充滿挑戰,但受規模效益以及消費者支出增長的推動,各家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信用卡業務的發展。

由于信用卡在中國的滲透率依然偏低,因此,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問內,中國信用卡的競爭還會繼續將重心放在卡量的增長上。

二、惡意套現行為及其獲利方式

隨著信用卡在我國的廣泛使用,及其快速增長的趨勢,一些不法分子開始盯上了信用卡套現這個生財之道。

所謂信用卡套現,是指信用卡持卡人不通過ATM機和柜臺等正規渠道提取現金。而是通過一些非法中介機構以刷卡消費的名義取現。通過正規渠道在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持卡人往往只能取出信用額度一半左右的現金。此外,銀行還要收取1%至3%不等的手續費和每天萬分之五的利息。如果逾期沒有還款,銀行還要收取欠款的利息。而去所謂的信用卡套現公司取現,則相當于在POS機上刷卡消費,不但不用支付利息。一般還能夠獲得最長56天的免息期。持卡人所需支付的僅僅是給這些套現公司刷卡額2%至3%的手續費。在取現超出信用額度后,這些信用卡套現公司還可以為持卡人辦理名為分期付款,實為取現的業務。在輕松獲利方式的推動下,套現公司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每天的營業金額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在套現之外還產生了一個新的業務,即套現公司專門提供為持卡人還款的“養卡業務”。所謂養卡,就是由套現公司先替持卡人把欠銀行的錢還上,然后持卡人通過設在這家公司的)s機進行無實物刷卡消費,并繳納一定的手續費。這樣持卡人的還款日期就可以順延一個月。

套現公司擁有大量的POS機,他們主要賺取的就是手續費,服務的內容包括養卡、套現、快速融資等所有跟信用卡相關的業務。套現公司往往以商店或超市的名義向中國銀聯或商業銀行申請POS機。而事實上,他們既沒有經營場所,也沒有任何商品,唯一的業務就是刷卡套現。按照中國銀聯的相關規定,商戶在協助持卡人完成刷卡支付后只需返給發卡行及銀聯0.5%至2%不等的費用。而持專人在套現時需要支付給這些公司刷卡額2%至3%的手續費。這之間的差價,就是這些套現公司的收入。高額的收入使這些從事信用卡套現的公司數量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

除了這種通過POS套現之外,還有在互聯網上通過一些常用的網絡支付工具,利用網店的交易平臺進行虛假交易的套現。

三、信用卡惡意套現的根源及影響

(一)信用卡盈利模式的變化催生惡意套現行為

信用卡套現現象的存在源于各大銀行在信用卡方面的無序競爭。現在出現的一些問題,跟前期的發展速度過快有著莫大的關系。

目前信用卡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予三個方面:第一,來自于年費;第二,循環利息收入;第三,來自于扣率,也就是從商戶刷卡后獲得的返點收入。

銀行信用卡業務過高的擴張速度,導致中國信用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最明顯的反映在于信用卡業務的收入構成。

1.無序競爭下的信用卡業務導致年費收入比重降低

年費本應是信用卡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之一,然而,由于目前國內銀行業在信用卡業務方面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近幾年以來,商業銀行一直以一種跑馬圈地搶占市場份額的方式來發展信用卡,各大銀行紛紛推出刷卡免年費甚至是直接免年費的活動。信用卡免年費成了最基本的促銷手段,而銀行目前也不把收取年費當成信用卡的贏利點。銀行放棄年費已經不新鮮,甚至出現了倒貼的情況,民生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就出了“信用卡年費120%增值返還”的策略。

國外信用卡的盈利模式中,信用卡發展初期的主體收入來源在于年費收入。而國內的競爭狀況顯然導致了信用卡年費收入的缺失,年費收入在信用卡整體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可避免地呈現下降趨勢。

2.中國的傳統消費觀念使信用卡循環利息收入偏低

中國人傳統的消費觀念即講究一種“量入為出”,也就是說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對于大多數只想過踏實日子的中國老百姓,做好資本的儲蓄遠比各種各樣明目花俏的投資和過度消費要顯得重要得多。老百姓無論是買車還是買房,都會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和存款總額,再三思量之后才會行動。即使是貸款買房的人,也會想方設法開源節流。盡快還錢。因此,在世界各國之中,中國家庭的儲蓄率一直是居高不下。

而據國際知名的管理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青少年消費者在看重品牌和時尚產品的同時,也堅守傳統價值觀,這使他們與國外的同齡人明顯不同。調查還表明,雖然中國的年輕人認為追趕時尚很有必要,但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有更多的十幾歲的青少年認為,省錢是一種“美德”。調查報告說明,當代青少年不僅比上一代青少年更為傳統,而且也更為現代,他們實際上對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更為自信。

這種傳統的消費觀念支配下的消費者并不熱衷于超前消費。即便是通過信用卡發生了透支消費,據調查,國內消費者大多習慣于在免息期到期之前一次性全部還清全部透支款,銀行較難賺取持卡人的透支息。這直接導致了銀行信用卡循環利息收入在總的信用卡收入中所占比例降低。在中國,銀行在循環利息上的收入占總收入的30%至40%,而在國外,銀行在信用卡循環利息上的收入往往可以占到70%至80%的水平,可見其懸殊差距。

3.“扣率收入”成為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收入來源并催生惡意套現行為

所謂扣率,是指特約商戶在受理信用卡消費結算后,根據不同行業分別按交易額的一定比例向發卡行支付的手續費。基于國內信用卡年費收入比重的持續下降及傳統消費觀念對信用卡循環利息收入的限制性。商戶刷卡消費所產生的返點就構成了發卡行信用卡業務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信用卡業務收人的增長不得不依賴于商戶返點收益的提高。為了不斷擴大自身在商戶返點方面所獲得的利益,各發卡銀行放松對POS機控制,POs的安裝管理混亂、審核不嚴、無序競爭。甚至是默許這樣一種情況的存在。最終導致POS機泛濫,為惡意套現公司提供了工具,從而催生了信用卡惡意套現行為。

(二)信用卡利益格局為惡意套現行為提供溫床

參與交易的金融機構在獲取商戶返點后進行利潤分成。其中,信用卡發卡行、POS機提供者和中國銀聯的分成比例分別為70%、20%和10%信用卡每成功交易一筆,相關利益方都能從中獲得不同比例的收益,從而使各金融機構都希望消費終端盡可能多地裝自己的POS機。

在我國,POS機分為直連POS和間聯POS,分別由中國銀聯和各商業銀行提供。銀聯和各大銀行為了擴大自家POS機的覆蓋范圍,都逐漸降低了POS的安裝門檻,這樣無形中為各種刷卡套現和養卡現象提供了溫床。

某些金融機構定位混亂,客觀上也對惡意套現行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銀聯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機構,但銀聯直接安裝POS機。實質上是將自身變成各家商業銀行的競爭對手,這就使得其角色發生錯位。在信用卡迅速膨脹擴張的同時,相應的監管又過于寬松,使得惡意套現的行為得以出現更多的機會。

(三)被浸潤的傳統消費觀念與惡意套現行為

由于中國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蝕,信用卡所倡導的提前消費理念,給中國老百姓傳統的消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當超前消費浸潤了到中國傳統消費觀念的時候。它的面目會變得愈發的缺乏理性、越發的猙獰。于是,我們不但要時刻關注著超前消費在道德、倫理上的負面意義,更應及早挖掘出這個被浸潤了的中國傳統消費觀念在這個經濟大環境中產生的意義和負作用。

超前消費,從本質上來說是超越了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消費水平,超出了在一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上可以承受的界限。從經濟學上講,超前消費違背了經濟規律。然后,投資進程是經濟增長的源泉,適度消費又是社會再生產的保證,因此,從這方面上看,消費超前或滯后都會防礙經濟的正常發展。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普通老百姓的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也由此讓部分特殊群體的消費欲望急速膨脹,并且,這種膨脹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其經濟源頭本身的增長速度。當不受控制的消費欲望演變成消費觀念的變化,從而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時,就必然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如今,原本傳統的消費觀念正暴發式的向超前消費觀念突變,而這種突變并未經歷漸近式的變遷過程,在當前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會是一種不成熟、不理性的過程。

超前消費思想的非理性發展過程,會導致持卡人趨向于更多的信用卡透支消費行為,這在當前國內的“卡族”們身上充分體現。而更嚴重的是,這種被超前消費觀念侵蝕的傳統消費觀念變異,往往激發了消費者更大的非理性消費欲望。這一消費群體即惡意套現行為的主要行為主體,他們會通過惡意套現行為獲取現金后,實現其它的消費行為,以滿足自己不斷擴張的消費欲望。于是,為這種消費行為提供有效實現途徑的惡意套現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同時,由于社會保障及保險體系的不健全,這種超前消費的風險一旦暴露出來,持卡人無力承擔超前消費所形成的債務時,就會對銀行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銀行已發放的信用卡當中,不良貸款率的平均水平高達3%以上,而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個人貸款。

四、信用卡風險防范

惡意套現的行為無形中增加了信用卡套現資金的使用成本,同時也是增加了套現者償還銀行資金違約的風險。這一系列的風險最終會疊加到各個銀行的身上。再者,信用卡套現所產生的虛擬交易,也會對持卡人的信用記錄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使得銀行對持卡人的信用評估失真,當出現持卡人無法償付時,成為最終受害者的也是銀行本身。

更加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信用卡業務面對的是一種被超前消費所浸潤的傳統消費觀念。當這種超前消費觀念浸潤了中國的傳統消費觀念,它會變得更加缺乏理性。

因此,要打擊惡意套現行為,筆者以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篇9

一、大學生信用卡的使用現狀

(一)大學生辦卡數量持續激增

隨著信用卡業務的不斷拓展,銀行風險管理手段的逐漸成熟,商業銀行開始涉足大學生信用卡市場,大學生將成為未來社會生活的主體,是整個社會消費的中堅,更是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主要客戶。農行、建行、招行等銀行都相繼在全國高校推出了大學生信用卡。短短四年中,大學生信用卡持卡人數和比例有了較快增長。據《2008年大學生理財觀念與行為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受訪大學生擁有信用卡的比例為37%,比2007年增加8%;另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計劃申請信用卡。71%比例的大學生表示還是愿意接受信用卡這種消費方式的。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大學生中,有超過40%的在校學生打算申請信用卡。

(二)大學生的辦卡途徑主要來源于銀行的促銷活動

據調查,有53.8%的持卡學生是通過銀行對校園的促銷活動辦理的信用卡,其次由父母辦理的占33.3%,由老師、同學介紹、報紙電視等媒體廣告及其他途徑辦卡的分別占10.3%、10.3%、2.6%。可見,銀行對校園促銷是一個提高信用卡知名度與發卡量的有效手段。

(三)大學生對信用卡的使用頻率還不是很高

通過對大學生的消費習慣調查,72.7%的學生選擇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但仍有35.4%的學生選擇自行支付全款,向朋友和父母求助所占比例不高,僅為10%左右。擁有信用卡的大學生中,71.1%的持卡人將卡用于商場購物,用于網上購物的部分占到12.5%。被調查的大學生主要的付款方式是現金,占總被選比例的92.9%,有借記卡消費習慣的人群比例為20%左右,貸記卡的使用也占到了10%。另外,絕大多數的持卡人每月使用信用卡1~3次,約57.3%;使用4~6次的占21.3%;使用6次以上的只占15.9%。另外,還有5.5%的持卡人辦理了信用卡后從來沒有使用過。

二、大學生使用信用卡存在的問題

(一)無經濟來源的大學生透支信用卡,出現各種不良后果

使學生養成不良消費習慣,當代大學生本身的理財知識和經驗匱乏、學校理財知識普及較少,尤其是面對不需現金支付消費學生自制力較差,很容易透支,逐漸形成不良消費習慣,從而給自己造成經濟和精神的雙重負擔;對家庭造成額外經濟負擔,上學期間,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一旦出現超額消費、債臺高筑,最終必是父母出面解決;給學校帶來不良消費風氣,透支高消費這種不良習慣的形成,必將影響大學生正確金錢觀、價值觀的形成,繼而影響整個校園的風氣;對銀行存在潛在的風險損失。

(二)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發卡銀行也有風險

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發卡銀行也存在著許多潛在風險。主要有兩類:一是違約風險;二是成本利潤風險。

三、對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的相關建議

(一)自我完善相關金融知識,學會合理理財

有選擇地理性的辦卡。要學會理性辦卡,選擇與自己消費結構、消費能力、消費方式和行為相適應的金融結構辦卡。一般要選擇網點多、還款方便、信用度高,又具有網上支付、轉賬功能,費用低的銀行辦卡。

合理透支按時還款。信用卡的合理透支是能盡量享受最長的免息期和不同的優惠商戶和優惠活動;按時還款,不但能減免利息,還能形成良好信用記錄,要盡量少取現。

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大學生在培養和提高自己智商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財商”。而“財商”觀念,應該包括金錢觀、價值觀、風險觀、未來觀和成功觀。另外,要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做到較為合理的消費。

(二)銀行要規范營銷方式,加強對大學生信用卡的管理

銀行要審慎選擇發卡對象。發卡銀行在發放信用卡之前應對辦卡人的辦卡用途、生活費用、辦卡動機等信息進行詢問和調查,確保辦卡的有效性。

在發卡環節,加強審批,嚴格把關,做好風險的預防。在發卡環節,商業銀行應加強審批,提高大學生信用卡的申請門檻,提高辦卡質量。除了要對大學生的經濟能力、信用情況嚴格審查之外,要求申卡學生提交父母的《書面授權書》、家長擔保人證明和電話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

賬戶監控,強化追討手段。對大學生信用卡賬戶,家長和銀行應該進行共同監控和監督,當大學生出現信貸消費時,商業銀行在給大學生寄賬單的同時,也要給家長也寄一份,讓大學生和家長對透支數額和最后還款期限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以方便大學生還貸。

四、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與國外的日益接軌,信用卡為大學生帶來了許多便利之處,了解和使用信用卡,是新時代大學生的必修課。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其放任自流,糊涂消費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要學會理性消費、合理理財,上好大學生活的理財的第一課。在大力推廣大學生信用卡消費的同時,我們社會各方面應該同心協力,在大學生群體中培育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誠信意識。良好的信貸體系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維護。積極引導社會樹立以“信”立“貸”的觀念,共造和諧社會。

篇10

以信用卡業務來說,多年來,信用卡市場一直重發卡規模而輕客戶需求挖掘。一份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銀聯卡已能滿足客戶日常支付的需要是客戶不使用信用卡的主要原因。另外,每個銀行大量信用卡死卡的問題也說明銀行對信用卡客戶需求挖掘還很不到位。信用卡市場的競爭已由規模轉向客戶經營,這場競爭不僅靠做好表面的客戶服務就能勝出,銀行必須對客戶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同樣,國內消費金融市場的壯大也需要對個人消費進行深度發掘。做好消費金融在輔助政府提振內需的同時,將推動銀行快速轉變增長方式,擺脫受制于息差影響的尷尬局面。

篇11

到2007年3月份Hills為Advanta ( Advna )卡支付了約1.05萬美元的利息費用。自那時以來,商業貸款利率則從11.74 %上升至30.99 %,高昂的信貸成本使似乎他們陷入了漫漫長夜。

James夫婦的遭遇并非個案。雖然中小企業借款的數據非常分散,但是龐大的創業借款總額任誰也難以否認。相對于小企業創業資金商業貸款而言,種種跡象顯示,企業家們越來越依賴信用卡來為他們的企業特別是早期階段的公司提供周轉資金保證,中小企業信用卡借款在創業借款總額中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大。據行業機構全國小企業協會(NSBA:National Small Business Association)調查顯示,小企業使用信用卡借款的比例已經從1993年的16%躍升至今天的44%;在同一時期,使用銀行貸款的比例則從45 %下降至28 % 。另外據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一項調查顯示,2003年使用信用卡業務的公司比例則從1998年的34%上升至48%。百分比公司使用的信用卡業務從34 %。NSBA和美聯儲的調查報告均顯示每個月大約有20 %~30 %的小型企業利用信用卡資金循環的保持收支財務平衡,而非單純的用于支付。

“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完全可替代小企業銀行貸款的金融工具。” 前銀行總裁現負責Basic Business Concepts金融咨詢業務NSBA主席瑪麗蓮蘭迪斯表示。 “如果有替代品,請您試想一下,企業主們會去那里?” 。

小企業商業貸款正在面臨提供服務或信息服務的公司并不具備確保商業貸款必要條件的設備及存貨的問題。4月份的時候,蘭迪斯在美國參議院小型企業委員會作證之前,提出了用信用卡取代設備及存貨等固定資產抵押的方式申請銀行信貸的設想。但是,信用卡抵押信貸的風險在于可能由于非固定利率的貸款或信貸額度限制,使中小企業在應對突發事件方面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以及背負上昂貴的變動債務。

增長的信用卡市場

在過去的十年中,信用卡公司嘗試面向法人小企業主發行信用卡,并最終造成了消費卡市場的過度膨脹飽和的態勢。墨卡托咨詢機構的一位行業研究員研究表明,在每年累計發放的60億張信用卡中小企業信用卡大約占有12%比例。7.2億張小企業信用卡存量或者說大約占到信用卡市場26%的小企業信用卡市場, 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成長勢頭迅猛的新興市場。“(信用卡)發行人已發現部分小型企業尤其是處于初創階段急需創業資金的小企業,越來越熱衷于把名片大小的信用卡放到“公司的口袋”當中。”墨卡托分析師Ken Paterson表示。

這是因為信用卡公司看到,小企業信用卡已經成為一個肥沃的新興市場。相關研究數據表明,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總量目前約占到美國資本市場的40%。根據墨卡托的測算,在2007年70兆美元的信貸市場中,盡管受到數量、額度控制的影響,小型企業支付卡(信用卡、借記卡)交易資金總額仍然達到2830億美元。“隨著人們對銀行卡網絡的喜愛程度的提升,小企業信用卡市場有著足夠的成長空間,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百德在他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與其他小型企業貸款產品一樣,商業信用卡市場仍然屬于大銀行。據權威研究機構TowerGroup(萬事達卡(MA)權利人)報告顯示: 2005年前10位的美國銀行控制83 %的小型企業信用卡市場。同時,10大銀行瓜分了32 %小企業管理局貸款市場和14 % 的其他小型企業的貸款金融產品市場。而在過去的一年里,商業信用卡市場在銀行飽受按揭貸款風險收緊房貸標準的情況下,發展更為迅猛。

信用卡取代傳統的銀行貸款

對于一些小型企業主而言,便捷的信用卡信貸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去年秋天Chris Mauzy為了他的家電安裝服務“特快站”向申請銀行貸款。但該銀行拒絕了這一位明尼阿波利斯的企業家,理由是他沒有以確保貸款的資本設備。即使他的商業計劃和經驗給兼任貸款審核專家的百思買業務發展總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正在為手中的資金尋找一個農場、一個商店或其他一些較傳統的(實體)企業。”他說。

于是,Mauzy辦理了兩張沒有預設支出限額的美國運通( AXP )商業信用卡,累計透支額高達3萬美元,以刊登廣告和建立公司網站。隨著公司營業收入的逐月提升,他深信自己能夠在今年年底悉數實現收支平衡。他同時深信,對于信用卡基金而言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天使投資者。今年7月,美國零售巨頭target推出網絡郵購業務協作計劃,免費向中小創業者提供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相關必要設施,此舉使得Target由于具備了強大的在線營銷平臺,股價迅速飆升;同時對于合作伙伴之一的Mauzy而言,則意味著在他創業的第一年預計將可以達成550萬美元價值的業務量。回想起來,他說,他非常慶幸銀行拒絕向提供貸款他,因為他無須為一筆“巨大”的貸款而背負高額的信貸利息。

不穩定的條款

而Mauzy不過是商業業主中依賴商業信用卡條款成功的案例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商業業主都能夠借助信用卡的透支限額滿足其資金需求,同時長時間過度依賴商業信用卡的資金支援的話,將無法規避陷入商業信用卡復雜的“權益陷阱”風險。

“信用卡合同與傳統貸款合同屬于完全不同的信用機制體系。 ”蘭迪斯說。因為不同的銀行貸款方式或不同銀行的信貸是由貸款協議予以約束,對于權利雙方的約束都非常嚴格,貸款協議已經簽訂(認定),任何一方都將難以更改;但是信用卡發行方則有權在任何時間單方面修改條款,信用卡用戶不得不面臨“被動約束”的變動性風險。NSBA的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使用信用卡進行結算的企業每月結余金額達10000美元以上 。蘭迪斯說,不可預知的利率大額結余使它不可能滿足企業主資金增長的需求與信用卡透支限額的追加的要求。她以自己的經驗進一步說明,她所擁有的兩張不同銀行發行的信用卡中,A卡利率由申領之初4%“上漲至”目前的28%;B卡則單方面降低了她的信用額度等級,即使她并沒有違反最低保證金條款或超過她的還款期限。 “這就像您正在試圖建立一所不斷改變形狀的房子或大廈,但是成功的機會有多大呢?”蘭迪斯說。

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便那些進行循環余額的小型企業商業信用卡用戶也不得不負擔越來越高的信貸利息。小型企業信貸成本研究專家喬治敦大學教授大衛沃克調查發現規模較小的公司通常所負擔的信用卡利率超過最優惠利率2~3倍,主要原因則是他們超乎尋常地過度依賴信用卡進行收支平衡。 “他們都是以較低的成本封殺所有的市場,但是高昂的信貸成本弱化了他們的優勢。 ”他說。

這使得商業信用卡消費意識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小型企業通過信用卡獲取信貸資金的方式對于銀行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為了規避自身的風險,大多數銀行采取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的變化調整信用卡信貸利率,運用利率杠桿平衡小型企業商業信用卡收益風險,成為大多數發卡機構的一致選擇。 “貸款銀行只考慮(通過信達利率調整)收取金錢得到的回報的做法,其實是一種最危險的形式。” 美國銀行家協會高級副總裁,信用卡政策專家肯克萊頓表示。“如果這是一種傳統的貸款,已經有抵押品作為保障,(根據信用狀況調整利率)則不失為一種規避銀行自身風險的有效方法;但是,商業貸款的協議信貸的固定利率模式將受到挑戰,而目前尚存在諸多的立法限制,使之無法變成現實。但是,商業信用卡和商業信貸之間,難道就沒有一種兩全其美的選擇嗎?”

遏制信用卡濫用

金融信貸條例的制定者FED(美聯儲委員會)應該會懸崖勒馬,從而制定一些包括信用卡結余利率變化、申請付款方式,利率杠桿平衡精算模式等更為積極的信用卡政策。但目前來看這種變化將僅適用于個人信用卡,而不是越來越多的小型企業商業信用卡,即使他們擁有往往相同的功能和方式。

篇12

與目前我國信用卡的發行、經營主體有所不同,日本信用卡業務的行業主體除了銀行業以外,還有流通業(主要是零售業)、制造業、信販業、中小零售團體、汽車加油業以及像旅行公司、航空公司等幾大行業體系也在進行推銷自己的信用卡,由此構成了日本的信用卡體系。據日本信用卡行業協會統計,到2006年3月末,日本信用卡的發行總量已經達到了2億8,905萬枚。而根據該協會的測算,2005年日本信用卡的交易金額也突破了396,939億日元。

日本信用卡業務的競爭不僅局限于日本銀行業內部,而且更多地體現在銀行業同非銀行業之間。截止到2006年3月末,日本銀行業的信用卡發行量為1億2,225萬張,只占全部信用卡發行總量的42.3%,而非銀行系統的發行量卻達到了1億6,680萬張,占發行總量的57.7%。目前的日本信用卡市場,雖然已呈現出信用卡交易額持續走高的態勢,但以前的那種單靠增加信用卡會員數,從而來提高信用卡交易額的時代,也已宣告結束。如何在現有信用卡會員數量的基礎上,擴大信用卡的使用率以及消費額,已成為日本信用卡業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伴隨著非銀行業信用卡業務的逐步拓展,消費者在信用卡品種上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日本信用卡業務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面對變化越來越快的市場需求,如何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如何提供更完美的信用卡產品,如何將信用卡產品進行市場推廣等一直是各個信用卡公司不斷探索和尋求突破的焦點問題。特別是在日本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采取何種營銷戰略對于信用卡公司來說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日本的信用卡公司一直把正確把握消費者需求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他們通過展開各種調查活動,判斷日本國內信用卡應用的需求及動向。其中,JCB日本信用卡公司的市場調查活動尤為矚目。2000年以來,JCB日本信用卡公司每年都組織相當的人力、物力展開“信用卡綜合調查”活動。調查對象不僅包括JCB會員,而且也涵蓋了非JCB會員等大眾人士。圍繞信用卡的消費問題,通過調查來了解、掌握大眾消費活動的意識及實態。特別是JCB在調查中結合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消費觀念區域性的特點,對各地區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信用卡意識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來探求各地對目標顧客的把握方法。

據日本內閣府《國民經濟計算年報》的數據統計,日本國內持信用卡消費金額占社會最終消費支出的比例,已經從1996年的6%提升到2005年的11.2%,呈現逐年穩步上升的趨勢。但JCB日本信用卡公司2006年的調查卻顯示,被調查者使用頻率最高的信用卡的月消費額為34,762日元,月平均使用頻率則為3.7次,平均單次信用卡消費的額度仍不足1萬日元。這反映出日本居民在信用卡消費方面仍表現出一定的小金額支付傾向。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各信用卡公司紛紛推出新產品來進一步挖掘信用卡的消費潛力。2005年4月4日,JCB與AEON信用卡服務公司共同開發的QUICPay 正式上市。在該產品的利用契約中,QUICPay明確指出單次利用金額的上限為2萬日元。這便與以高額信貸為主要特征的普通信用卡明顯區別開來。三菱UFJNICOS公司及NTT DoCoMo也隨后分別開發出各自類似的產品――Smartplus與ID。雖然Smartplus單次結算的上限金額被設定在99.9萬日元,但如果結算金額超過3萬日元則也必須按規定進行信用確認。2007年1月19日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推出了“三井住友CARD ID(信用卡一體型)”的小額信用結算服務,這使得在便利店、自動販賣機乃至出租車上都可以通過信用卡來進行結算。可見,隨著刷卡結算領域的擴大,日本的信用卡公司緊緊抓住了普通大眾小額消費的特點,信用卡的產品也開始從非日常性的高額結算手段向日常結算工具轉變。

數據庫營銷標桿

根據日本信用卡行業協會的數據,從1990年代后半期開始,日本信用卡的發行枚數基本上已經達到并超過國民人均兩枚的程度。但JCB日本信用卡公司最新的2006年度信用卡綜合調查報告則顯示,2006年日本國民持有信用卡的比例已經達到83.8%,而且人均信用卡持有量也上升到3.3枚。在這種狀況下,如何進一步加強現有信用卡會員的管理,如何針對現有會員進行挖潛便成了一個很現實很緊迫的問題。

對此,很多的日本信用卡公司都不余遺力地開展著針對現有顧客的后繼跟蹤營銷活動。早在2000年3月,東京的櫻花信用卡公司便著手導入顧客指向的數據挖掘系統――“MiningPro21”。2001年3月,仙臺的七十七信用卡公司也開始引入基于數據的電子營銷系統――“BRAMS”和呼叫中心。通過這些基于數據的營銷系統,各信用卡公司隨即開展了一系列的ONE TO ONE 營銷活動,包括針對新加入會員的入會介紹、積分活動等促進信用卡利用的活動,針對重要顧客的再利用特別優惠、特定商品到貨通知等強化關系活動,針對目標顧客及一般顧客的有關新商品、優惠及紀念慶典的信息告知活動以及有關顧客反應調查、效果調查和特定調查等內容的問卷調查活動。這一系列活動對于維系顧客與信用卡公司的關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正如七十七信用卡公司時任董事會事務統轄部長的莊子政一所說:“之所以開始這一活動,就是認為它能夠促進提早利用信用卡、降低退會率,是引導優良顧客的最好方法。”而事后60%的顧客接洽回應率及33%的新會員信用卡的提早利用率也恰恰驗證了這一營銷策略的實際效果。

2000年以來,日本各信用卡公司的營銷手段和方式之豐富、營銷活動之頻繁,可以說是令人目不暇接。日本各信用卡公司為了能夠將自己的信用卡產品推向市場、占領市場,采取了各自有所側重的營銷策略。不過,追根溯源,綜合各信用卡公司的營銷策略來看,我們還是可以體會到日本的信用卡公司基本上都遵循著一套“轉變思維,抓兩點,促一體”的營銷戰略思維。

信用卡的重點不在功能而在于結算

日本的信用卡公司在開發、推廣自己的信用卡產品時,工作的重點并不在于信用卡的信用消費功能,而是轉移到信用卡作為結算工具這一點上。JCB日本信用卡公司從2003年起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公司定位的整體轉型,要把自己的公司從“信用卡公司JCB”轉變成“綜合結算方案提供商JCB”。對于信用卡公司來說,雖然信用卡可能還是原來的信用卡,但信用卡的應用領域卻得到了拓寬,特別是在支付小金額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這種觀念轉變的意義就更加明顯。

相比之下,中國的信用卡發卡行之間的白熱化競爭,同對信用卡所持有的認識不無關系。這種認識不僅是普通消費者怎么來看待信用卡,更在于發卡行本身如何看待信用卡以及發卡行傳遞給消費者的是什么樣的信息。盡管目前國內信用卡的應用程度還沒有達到日本如此普遍的狀況,但如果能夠適時地調整我們發卡行對信用卡的思維,進而影響普通消費者對信用卡的認識,新的信用卡市場空間也許就在眼前。

篇13

credit history 信用記錄

A statement of the debts and obligations, whether current or past, of a person which helps a lender to assess the risk of a loan to that person. A record of an individual's or company's past borrowing and repaying behavior.

對某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的債務聲明,幫助貸款人估計貸款風險。個人或公司以往借款和還款的記錄。

credit instrument 信用工具

A promissory note or written evidence of a debtor's obligation.

本票或債務方債務的書面證據。

credit insurance 信貸保險,信用保險

Protection against usually large losses from unpaid accounts receivable.Optional coverage that pays off the balance of an outstanding loan in the event the insured become disabled, unemployed or die.

對未收到應收賬款而致的大量損失的保護措施。

credit insurance premium 信用保險保費

The Premium paid on the insurance against abnormal losses due to unpaid accounts receivable.

對因應收賬款未被清償而導致的損失所投保險的保費。

credit limit 信用限額

The maximum amount of credit that a bank or other lender will extend to a customer, or the maximum that a credit card company will allow a card holder to borrow on a single card.

銀行或其他貸款人愿意提供給顧客的信用最高額,或信用卡的最高透支額。

credit line 信用額度

An arrangement in which a bank or vendor extends a specified amount of unsecured credit to a specified borrower for a specified time period. Also called line of credit.

銀行或貸方對一位特定的借戶在特定時期擴大特定數量的無擔保信用的安排。亦稱信貸額度。

credit memo 信用票

A form that lists the details of a sales return or sales allowance.

詳細列出銷售退貨或銷售折扣的清單。

credit note 信用票

Issued by a seller to a purchaser to record the reduction of a bill because of an allowance, return or cancellation.Opposite of an invoice. A sales invoice in reverse. A typical example is where you issue an invoice for £100, the customer then returns £25 worth of the goods, so you issue the customer with a credit note to say that you owe the customer £25.

由于折扣或者退貨,銷售者向購買者發出的減價通知。與發票相反。

credit order 信用訂單

A sales order received without payment.

沒有付款的銷售訂單。

credit rating 信用評級

A published ranking, based on detailed financial analysis by a credit bureau, of one's financial history, specifically as it relates to one's ability to meet debt obligations.

信用調查機構對一個人詳細財務分析公布的信用等級。指運用統計的方法擬定評等或評分的標準,再將客戶的各項主要信用屬性予以數量化,而按評等或得分的高低判斷客戶信用品質的優劣。銀行可根據此種信用評等的結果作為其對客戶授信的基準,實施差別利率,同時也可加強銀行的管理單位監督授信業務。

credit report 信用調查報告

A report on the past ability of a loan applicant to pay installment payments. Several national and local companies make such reports.

有關貸款申請人過去分期付款能力的歷史詳情報告,包括身份信息、賒欠賬戶和貸款、破產和以后的付款以及最近的調查。幾家全國性和地方性公司提供這類報告。

credit risk 信貸風險

The potential for a borrower to fail to live up to his/her obligations under a loan arrangement. The risk that an issuer of debt securities or a borrower may default on his obligations, or that the payment may not be made on a negotiable instrument.

借戶可能活不過其貸款債務的潛在可能。債務證券發行人或借款人不履行債務的風險,或可轉讓支付工具不被清償的風險。交易雙方在交割時或交割后無法履行契約中規定義務時所產生的風險,又可稱為違約風險。例如,當借款人無法履行償還義務時導致貸款人所承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