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大學讀書計劃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大學讀書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學讀書計劃

篇1

促成教師堅實的精神基礎,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發展目標

積極落實教育理論學習,把讀書活動和理論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使理論學習“務實高效、生動活潑”。通過三年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努力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進行教育創新,從而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水平,推進學校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學校教育不斷發展。豐富自己的人生,讓生命在閱讀中更加精彩!

三、自我規劃

1.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標,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學科特點,教的最優化要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繼續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創設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課堂風格。

3.具備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應具備五種能力:學習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適應現代教學能力、研究學生能力、自我調控能力,今后我要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

我們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尤其,教師自我發展的信念、自我調控的科學實踐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執著與嚴謹的品行,將影響學生的終生。所以,為實現以上目標我準備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師德師風的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顆進取的心。要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要以誠相待,要寬容和有強烈的責任感。

2、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與反思,勤動筆,勤動腦。不光認真鉆研本學科知識,同時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自身的知識含量。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持之以恒。

四、閱讀以下著作: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朱智賢和林崇德的《思維發展心理學》、美國的莫里斯?比格著的《學習的基本理論與教學實踐》研讀專著:《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多元智能》教學刊物如《人民教育》、《教學設計》、《班主任》等。

五、自我目標的達成

1、爭取堅持記教育教學日記,養成及時反思和勤于積累的習慣。

2、多渠道地學。要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學習他人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3、廣泛地學。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篇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liver damage and toxicity index variation in serum for obstructive jaundice rats.Methods:Choledoch lig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obstruction jaundice rat model,while 36 models were pided into sham group with 6 mice,and CBDL group 30,30 models in CBDL group were subpided into.1week、2week、3week、4week、5week,per 6 groups.The blood TNFα,endotoxin,liver function were detected.Results:For the rats in CBDL group,liver shape changed obviously,and blood ALT,TBIL,the endotoxin,TNFα contents increased evidently,concerning with time of OJ.Conclusion:Microscop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liver cell necrosis was heavy in rats of CBDL group,bile was filled up in bile duck in rats of both group,and the liver organization was damaged along with the obstruction time extension,but was aggravated gradually.The blood endotoxin and TNFα content were obviously related with obstruction time.

【KEY WORDS】 Rats,Jaundice/Obstructive,Liver,Tumor necrosis factor

梗阻性黃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多種肝膽疾病的共同病理過程,具有死亡率高、并發癥多的臨床特點,目前普遍認為與內毒素(ETX)有關[12]。而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內毒素血癥(endotoxemia,ETM)中起關鍵作用 [1]。本研究通過觀察OJ大鼠模型2周肝臟形態學改變、不同時間肝功能指標及內毒素、TNFα濃度變化,以期發現其變化規律,為臨床研究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按照GB1492294《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等級》的標準,選用同一實驗室清潔級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體重(250±25)g。由河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編號:807145)。

1.2 主要儀器、制劑 德國Bayer公司3600020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Olympus公司CHK2FGS顯微鏡;日本Hitach公司80P7超速低溫離心機;德國Walldorf公司HM315組織切片機;北京普爾偉業生物科技公司TNFα放免試劑盒;北京安度斯生物技術公司的鱟試劑盒等。

1.3 方法

1.3.1 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 對大鼠采用膽總管結扎的方法建立梗阻性黃疸大鼠模型(CBDL組)[3]。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采用10%水合氯醛按 3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在無菌條件下行腹腔正中線切口,切口長約2cm,至劍突下,暴露十二指腸上段膽總管,近肝門處分離肝門靜脈與膽總管,剝離膽總管周圍組織。用3/0號絲線雙重結扎膽總管,與兩道結扎線之間切斷膽總管,分層關腹。假手術組(sham 組)動物游離膽總管步驟與前相同,但只置線不結扎。整個操作均在無菌條件下進行,然后飼以正常飲水及復合飼料喂養。模型建立組分別于結扎后1、2、3、4、5周麻醉動物取材(每個取材時間點6只),假手術組6只與5周模型組同批麻醉取材。

1.3.2 取材 以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內注射麻醉大鼠,切開皮膚暴露腹腔,心臟取血,留取血液。血標本靜置1h后,以3 000r/min低溫離心15min,取血清-20℃凍存,用于TNFα、ETX、肝功能檢測。留取肝組織,采用HE染色確定模型建立情況,Masson三色染色觀察肝硬化形成情況,石蠟包埋的肝組織以4μm的厚度連續切片,按以下步驟進行Masson三色染色:二甲苯脫蠟—梯度酒精至水-0.5%蘇木素7min—1%鹽酸酒精分化4s—酸性麗春紅品紅15min—1%磷鉬酸10s—2%苯胺藍2min—0.2%冰醋酸1min梯度酒精至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

1.3.3 血清肝功能檢測 從-20℃冰箱中取出血清樣本,于37℃水浴箱中水浴10min,采用全自動血清生化分析儀,由生化室協助測定血清總膽紅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值。

1.3.4 血清TNFα的測定 取血清樣本嚴格按照大鼠放射免疫試劑盒說明書要求檢測細胞因子TNFα水平。

1.3.5 ETX測定 在一定條件下,極微量的ETX能把終點法鱟試劑(TAL)中的凝固酶原激活為凝固酶,凝固酶能迅速催化人工合成的顯色底物分裂出顯色基團pNA(對硝基苯胺),游離的pNA在溶液中呈黃色,可用分光光度計在405~410mm處測定溶液的吸光度值A。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包,數據均用均數±準差(x±s)表示,進行方差檢驗,P

2 結果

2.1 活體觀察

動物模型均成功建立。sham 組大鼠活動靈敏,毛發光滑,大便黑硬,小便淡黃。CBDL組動物于手術1周可見耳部等皮膚較薄的部位黃染,尿色轉為深黃,之后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毛發蓬松,黃染,大便蒼白,小便黃,5周末時動物體形消瘦、腹部膨隆、步態不穩。

2.2 大鼠肝組織病理變化

HE、Masson三色染色顯示,sham組:HE染色肝小葉結構完整,肝板排列整齊(圖1);Masson三色染色僅在門管區可見少量結締組織(圖2)。CBDL組:造模2周門管區小膽管廣泛增生,膽管擴張,其上皮呈低柱狀或立方形,增生的小膽管周圍有纖維組織增生,門管區所占面積擴大,肝小葉內也有纖維組織增生(圖3、4)。

圖1 假手術組(HE×100)圖2 假手術組(Masson×400)圖3 模型建立組(HE×100)圖4 模型建立組(Masson×400)2.3 血清各指標檢測結果

2.3.1 肝功能變化 血清ALT在CBDL術后造模組1周即明顯增加,與Sham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

2.3.2 ETX及TNFα變化 ETX檢測結果:CBDL術后造模組1周血漿內毒素水平即明顯升高,與Sham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梗阻性黃疸是一種常見病,其術后并發癥和死亡率較高,其主要原因是內毒素血癥和多臟器損害[2]。ETX對OJ大鼠肝臟有強烈的損傷作用,而它的病理生理作用主要由TNFα所介導[4]。TNFα是一種細胞因子,是由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肥大細胞等產生,適量時可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分泌過多時,則參與機體的多種病理生理改變,甚至造成多器官損傷[2]。本次實驗結果顯示CBDL組血漿ETX、TNFα水平先升高,之后下降,后又回升趨勢,可能是由于血液中梗阻性黃疸初期腸道內膽鹽的減少、細菌的異常繁殖及腸道黏膜的缺血缺氧可造成腸源性ETX大量進入血液,ETX刺激枯否細胞產生的TNFα也增多并逐漸達到高峰,但隨著梗阻時間的延長,腸道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保護性增強,進入血液的ETX量減少,且腎臟在 NO 作用下排除一定量的ETX,之后由于腸系膜血流增加,門脈壓升高,進入肝臟的血流增加,ETX增加,從而產生的TNFα也隨之增加[5]。統計學結果表明,血清TNFα值與Sham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與姜憲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ETX和TNFα隨時間改變的同時肝臟損害亦隨梗阻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加重,這與楊光等的血清TNFα參與了梗阻性黃疸時肝的損害,并與肝功能的損害程度正相關[4]結論相似。

本研究探討了梗阻性黃疸大鼠肝損害與ETX、TNFα等隨時間改變的規律,期望為梗阻性黃疸肝損害的臨床研究和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Cagl IK,Besirov E,Ozkan H,et al.The effect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on the immune parameters in experimental obstructive jaundice[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1,48(37):220 223.

2 李端陽.腫瘤壞死因子α與梗阻性黃疸[J].臨床肝病雜志,1999,8(15):138141.

3 徐鋒.梗阻性黃疸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損傷肝細胞死亡方式及其防護研究[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06.

篇3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動物及分組 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由貴陽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體重為(250±30) g,標準棒狀飼料喂養,大鼠隨機分為2組,假手術組和AP組,每組30只。

1.1.2 試劑及儀器 EILSA試劑盒(由天津灝陽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動酶標儀(Metertech ∑960),顯微鏡(OLYMPUS 100)。

1.2 實驗方法

1.2.1 動物模型的制備 采用改良十二指腸閉襻法制作AP模型[5],該模型與人體膽汁返流性AP相類似,手術造成十二指腸腔內壓力增高,使膽汁返流入胰管誘發AP。假手術組大鼠開腹后,胃竇部做小切口,并縫合關閉腹腔。麻醉清醒后大鼠可以自由飲水。

1.2.2 觀察指標與檢測法 兩組大鼠分別于術后6、12、24 h分批處死,每批10只,經頸靜脈取血2.0 ml,1 500 r/min離心5~10 min,取分離血清-70 ℃保存備用。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ILSA)檢測血清中IL6濃度,檢測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2.3 胰腺組織的病理檢查及評分 各組在規定時間內處死大鼠,肉眼觀察胰腺組織的大體病理改變。取胰腺組織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臘包埋、切片及HE染色,在光鏡下觀察并盲法病理評分,按Kusske等[6]標準進行病理學分級,分為水腫、出血、壞死及中性粒細胞浸潤4項,程度逐項按其正常(0分)至最重(4分),共分為5級,得分越高,胰腺組織的病理改變越重。分級標準見表1。貴陽醫學院學報 34卷

2期田 宇等 大鼠急性胰腺炎血清中IL6濃度的動態變化表1 胰腺組織病理評分標準

評分水腫出血壞死炎性細胞浸潤0無無無無1小葉間灶性水腫實質出血面積

1.2.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1.5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用方差分析及SNK(StaeleatNewmanKewts)檢驗,結果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IL6與病理評分的相關性研究用peason分析,P<0.05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血清IL6 AP組于造模后6 h開始,血清IL6含量即升高,并隨術后時間的延長逐漸升高,各時間點的IL6值均較假手術組明顯升高,差異顯著(P

2.2 胰腺大體病理改變 假手術組各時間點胰腺無明顯改變。AP組6 h時胰腺輕度水腫,無腹水滲出;12 h見胰腺明顯充血水腫,色澤暗淡;24 h可見胰腺明顯出血及多灶壞死,部分胰腺呈灰白色樣改變,胰周及網膜皂化斑,數量不等淡黃色或紅色血性腹水,同時觀察到鼓腸,腹腔臟器粘連。

2.3 胰腺病理變化 假手術組各時間點胰腺改變輕,腺泡結構完整,腺小葉清晰,偶有間質輕度水腫,未見細胞壞死,評分在0~2分間,不記入統計。AP組胰腺病變隨手術時間延長而加重,術后6 h為輕型胰腺炎(MAP),術后24 h為重型胰腺炎(SAP)。光鏡下可見,AP組6 h胰腺輕度水腫,間質和腺泡內有中性粒細胞浸潤;12 h胰腺實質內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并見少量出血和壞死,小靜脈擴張,紅細胞沉積;24 h胰腺血管破壞明顯,大片胰腺結構消失,大量紅細胞沉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明顯增加,實質局灶性壞死、出血及脂肪壞死增加。AP組與假手術組各時間點相比均有統計學差異(P

2.4 IL6與病理評分的相關性 隨病理評分增高,IL6濃度越高,血清IL6含量與病理評分呈正相關,r=0.774,P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隨著研究深入,細胞因子和炎癥反應失衡理論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認,細胞因子水平可用于判斷AP的病情及預后,其表達水平與AP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急性胰腺炎時,胰腺蛋白酶的活化及胰腺微循環障礙可刺激粒細胞、巨噬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釋放IL6等細胞因子,當AP患者合并嚴重感染出現內毒素血癥時,這些炎癥遞質的釋放更為強烈,產生更為嚴重的局部及全身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可使胰腺從水腫向壞死型發展。IL6是一種重要的急性反應期炎癥介質,受內毒素、IL1和TNFα等刺激后可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纖維母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多種細胞產生并釋放;IL6水平能很好地評估急性胰腺炎的程度,其水平和持續時間可反映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7]。發病后24 h內檢測血清IL6含量,預測AP的敏感性為89%~100%,準確性達91%,是早期評價AP嚴重程度的最佳指標,亦是早期預測SAP 預后、評價炎癥嚴重程度的最有用的炎癥參數[8]。有資料證明,AP時內源性IL6執行抗炎角色,可能通過調節黏附分子的表達,中性粒細胞黏附和活化,細胞因子、活性氧或氮類的產生;IL6除了活化B細胞增殖及免疫球蛋白生成,更重要的是刺激肝臟產生急性期反應蛋白,催化和放大炎性反應和毒性作用,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害[9],還可與其它因子協同作用于微血管系統,使血管內皮細胞被過度激活,并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造成微循環血栓形成。IL6在急性期持續高水平狀態,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免疫黏附,抑制內皮修復,使血管受損產生高通透狀態[10]。IL6改變細胞內G蛋白活性并參與中性粒細胞功能上調,加速白細胞邊集、附壁和游出血管壁。本研究結果表明,AP組大鼠血清IL6水平術后6 h、12 h、24 h呈持續升高,且與胰腺病理損害程度一致,與各時間點假手術組相比有明顯差異,說明它們在AP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相關性分析的結果表明,IL6的血清濃度高低與胰腺的病理改變程度呈正相關,早期測定血清IL6水平可以作為預測急性胰腺炎病變嚴重程度的指標,提示對AP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動態監測,對AP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和評估預后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AI Mofleh IA.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hogenetic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5):675-684.

[2]Frossard JL, Rubbia-Brandt L, Wallig MA, et al.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reduced acinar cell apoptosis in the exocrine pancreas of mice deficient for the Cx32 gene[J]. Gastroenterology, 2003 (2):481-493.

[3]Raraty MG, Connor S, Criddle DN, et al. Acute pancreatitis and organ failure: pathophysiology, natural histor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 Curr Gastroenterol Rep, 2004 (2):99-103.

[4]Bhatia M, Neoptolemos JP, Slavin J.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acute pancreatitis[J]. Curr opin Investig Drugs, 2001 (4):496-501.

[5]邱燕軍, 張啟瑜. 急性胰腺炎動物模型的研究概況和進展[J].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05(17):258-260.

[6]Kusske AM, Rongione AJ, Ashley SW, et al. Interleukin10 prevents death in lethal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in mice[J]. Surgery, 1996 (2):284-288; discussion 289.

[7]Ohmoto K, Yamamoto S. Serum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clinical implications[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5 (64): 990-994.

篇4

Interpretation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of Austral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Take Boxhill Institute of TAFE as an example

YE Jiaof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hysical teaching environment―the school gate, posters, classrooms and rest zoom, etc. to find out how the Australian Tafes, with Boxhill Institute of TAFE as its example, use multi-modal signals to construct a ecological teaching environment which promotes students’ thinking, cooperation and imagination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Key words Australian TAFEs; teaching environment; multi-modal language

0引言

所有教學活動都須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教學環境對教學效果及教學方法等有著直接的影響。良好、和諧的教學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創造高品質的教學情境范圍。如何成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學環境對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是各類院校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學環境包含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本文主要探討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所有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學設施主要包括教學樓、訓練場、實驗室及學校布局等內容。教學環境不僅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水平,它們所暗含的文化理念和交際觀念,會對學生和教師的精神面貌和情緒帶來不同程序的影響,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做得非常出色,不少學者從學校管理、校企結合、課程設置等方面介紹其特點。本文將從功能語言學中的多模態話語角度出發,以Boxhill Institute of TAFE為例,分析其各個環境要素所表征的課標理念、交際意義及其對學生的影響,為我國各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提供環境方面的借鑒。

1 多模態話語分析

多模態話語分析(MDA)是一個在語言學教學和相關領域研究中非常熱門的一個跨學科領域。受到Hallidays社會符號學理論的啟發,Kress 和 Van Leeuwen在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了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基礎研究工作。Kress 和 Van Leeuwen(1996)認為,模態是指交流的所有渠道和媒介,如圖象、顏色、音樂、技術等,多模態是指同時使用幾種符號模態。任何模態都表征著一定意義。在日常交際中,種種符號資源參與其中,形成了多模態交流,組成了多模態話語。不同模態的話語通過強化、互補、補缺等方式協同體現講話者的整體意義(張德祿,王璐,2010)。任何意義的建構和表達都是多模態的,本文把課堂教學環境看成是提示交際意義的多模態話語。通過解讀教室布局、宣傳告示、休息區等各種有形的、具體的多模態話語符號,來深入理解澳大利亞職業學校的課標要求、教學理念等。

2 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教學環境的多模態話語解讀

本文以澳大利亞最大的公立高等技術學院之一、為來自60多個國家的37,000多名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程度的課程的Boxhill Institute of TAFE 為例,從多模態話語角度來解讀教學環境。

2.1 圍墻與校門

校門常被看作是一個學校的形象代表,也常被認為是體現大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因此,人們一般認為,學校大門作為校園空間序列的起點,其形象至關重要。

與國內各類職業學校不同,Boxhill Institute of TAFE的三個校區都是沒有圍墻,沒有校門的,每個校區只是馬路邊的幾幢樓,校名就做在其中一幢樓的外墻上。圍墻的功能是把學校內外給區分開來,沒有圍墻意味著校園內外沒有區分,學校不是社會中有區別的隔離出來的一部份,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份,你在學校,也是在社會,社會人都可以進學校,學校里的人也都可以很好地進入社會。職業技術教育學校本身是為社會人士服務的,所以所有的社會人士都可以來其中受教育,這里不是高高的象牙塔,而是歡迎所有人士來這邊學習任何他們想要的技能的。而在該校學習的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會在這里學到有用的技能,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一員。

2.2 海報

在Boxhill Institute of TAFE校園里面,隨處可見各種宣傳告示。除了常見的學生活動告示、學生成果展示之外,校園里還有各種幫助學生的海報。有提醒想退學的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的,有提醒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要做的事情的,甚至有提醒學生學校里有祈禱室的存在的。這些海報充分反應了學校以人為本的宗旨。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學生人數較多,種族信仰也完全不同,學校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方方面面,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也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顧慮及。

2.3教室

教室是一個學校物理環境最主要的一部份。教室的布局要做到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生動機、促進學習、幫助學習。教室內講臺與桌椅的擺放、墻面的裝飾、空間大小等都是多模態語言交際的一部份,表征課標的理念、要求,提示教師的教學觀念、經驗與素質、價值觀與態度、對學生的期望及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構建身份、實現身份認同,在各種促進學生社會化、個性化發展的活動中,發揮輔助作用。

在一個教室中,講臺、黑板、PPT、老師,是學生的視覺對象。可以說,講桌和講臺樹立起老師的權威和職責。國內的講臺一般都高于學生座位,老師在高高的講臺前講課,可以俯瞰學生,從而樹立起權威感。在Boxhill Institute of TAFE中,教師的講臺與學生是等高的。等高的桌面顯示了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的平等,尊重個性的觀念。教師不是權威,而是大家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座位安排也與國內不同,圍繞著老師的講臺,學生的桌子橫著連在一起,剛好和講臺組成了一個長方形。學生一般情況下坐在桌子的,不管你坐在哪個位置,你都可以全方位地看到教室內所有在場的學生。這樣的桌子擺放,體現了課標的民主、師生平等的學習觀。在組織小組討論時,學生可以靈活地移動座位,非常適合合作學習、參與式學習。教室的中間空出很大的位置,也方便教師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如表演、辯論、演講等。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很好地發現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共同生活。此外,這樣的課堂設置非常適合營造自由活躍的教學氣氛,方便師生自由討論和溝通,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而老師在教室中位置的移動,也更加給學生一種平等,自在的感覺。老師有時有講臺前講課,在小組討論時則彎下腰完全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這樣平等、自在的環境是非常適合學習的。

在教室的后面,整整齊齊地列了一排電腦,方便師生隨時查閱資料,為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教室的門是淺藍色的,能夠讓學生帶著平靜地心參與到學習中去。

2.4 休息區

相比教室以白色為基調,以淺色為輔調的裝飾,休息區的顏色可謂多彩濃烈。每個教室的門口都會有一個休息角,墻上畫上藍色、綠色、黃色、相間的條紋,角落里則擺上一張深藍色的圓桌,周邊有幾張舒服的軟椅,可供學生在課間休息,討論。而在每一樓層,有一個休息室,休息室里有圓桌,有方桌,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合適的桌椅休息。休息室里,方桌是紅色的,圓桌是藍色的,柜子是黃色的,柱子是紅色的,種種顏色讓人心曠神怡。而更人性化的一點,休息室里提供了若干冰箱、微波爐和水槽,給學生、教工提供了極大的生活上的便利。

3 結語

教學環境對于學生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它為學生社會化、個性化發展提供學習內容和真實情境。澳大利亞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環境,從見不到的圍墻校門,到教室布局,到休息室,到各種宣傳廣告,通過空間、文字、圖片、色彩等構建多模態話語,揭示了其中的教育意義、師生關系等。通過多模態環境,創建了一個師生平等、幫助學生思考、對話、全方位發展的教學環境。為我國職業院校建設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模態環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

課題基金: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課題:澳大利亞職業學校教學環境的多模態話語解讀

參考文獻

[1] Scdvener. Jim.Learning Teaching [M].Oxford:Heinemann Publishers Ltd.1994.

[2] The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1).

[3] Polland’ Andrew.Ed. Readings for Reflective Teaching[M].London: Continuum,2002.

[4] kress,G,et,al. English in Urban Classrooms;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gxon:Routledge Falmer,2005.

篇5

Objective

Therapy of rats suffered from closed trauma with Guiyuan Chuangliao Decoction,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54 Wistar rats were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at random: normal group with no trauma and therapy;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ith trauma received gastric infusion of Guiyuan Chuangliao Decoction; Control group with trauma received gastric infusion of saline. Other measure was completely identical in last two groups. Levels of endotoxin and the activity of diamine oxidase (DAO) in the plasma were measur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Guiyuan Chuangliao Decoction.

Results

The levels of plasma endotoxin and DAO in traumatic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group. The levels of plasma endotoxin and activity of DAO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nese medicine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uiyuan Chuangliao Decoction taken orally can abate the degree of intestine injury, restrain the endotoxin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to translocate into systemic organs and systemic circulation, may lessen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Key Words〕

Traumatized rat; Guiyuan Chuangliao Decoction; Endotoxin; Diamine oxidase (DAO)

自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人們注意到機體最大的細菌及毒素貯庫——腸道可能是原因不明感染的“策源地”,腸道細菌和內毒素移位所致的腸源性感染與嚴重創傷等應激后發生的膿毒癥、多器官功能障礙密切相關。目前認為:胃腸道是膿毒癥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啟動機[1]。本研究以創傷大鼠為模型,觀察歸元創療湯在創傷早期通過改善和保護胃腸黏膜、抑制細菌內毒素移位,達到對機體保護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健康 Wistar 大鼠 54 只,隨機分成 3 組:正常組 6 只,對照組 24 只,中藥組24 只。對照組和中藥組大鼠均為創傷大鼠。

1.2

藥物

歸元創療湯:該方劑以小承氣湯枳實、厚樸、大黃為主方,輔以黨參、黃芪、當歸等,用蒸餾水將中藥洗凈,浸泡 30 min 后,加蒸餾水水煮 3 次,由我院藥劑室制成 200 mL 濃縮煎劑,經過濾和高壓滅菌后 4℃ 分裝保存。

1.3

閉合性創傷大鼠模型制備

大鼠創傷模型參照 Schirmer 等所述的方法[2]。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用鈍器造成大鼠雙側股骨中部閉合性骨折伴周圍軟組織損傷。

1.4

灌胃療法

大鼠創傷模型制備后,分別在乙醚麻醉下對創傷大鼠插胃管,中藥組大鼠灌注中藥 5 mL/次,而對照組灌注生理鹽水 5 mL/次,創傷模型完成后即給第 1 次灌胃(不再進行乙醚麻醉),以后間隔 6 h 灌藥 1 次:創傷后 6、12、18、24、30、36、42 h 等準確時間內在乙醚麻醉下定時灌注。

1.5

標本采集和保存方法

正常組大鼠在氯胺酮麻醉﹑無菌操作下打開腹腔采集下腔靜脈血 4 mL,采血時注意壓力勿使紅細胞破裂引起溶血,置無熱原抗凝采血管,4℃冰箱靜置 1 h 后,3 000 r/min 離心 10 min,所得血漿分裝于無菌空安瓿,置 - 20℃ 冰箱保存待檢。中藥組和對照組于模型制成后 12 h、24 h、36 h、48 h 共 4 個時相點,分批按上述方法取得血漿待檢。每一時相點動物數均為 6 只。

1.6

血漿內毒素含量測定

試劑采用湛江安度斯公司提供的鱟試劑,內毒素標準品和稀釋劑。采用動態濁度法,嚴格按無菌操作,相關試管為無熱原試管。先將標準內毒素稀釋后建立標準曲線,取0.1 mL 血漿經稀釋劑 -Ⅰ稀釋加熱、加入鱟試劑在EDS-99 內毒素定量檢測儀上反應 3 600 s 進行檢測。

血漿二胺氧化酶活性測定:試劑采用 Sigma 公司提供的鄰芳胺(o-dianisidine)、鹽酸腐胺(cadaverine dihydrochoride)、二胺氧化酶標準品(diamine oxidase);辣根過氧化物酶和磷酸緩沖液為國產試劑。應用 722 s 分光光度儀檢測。波長為436 nm。按黎君友等[3]的測定二胺氧化酶的改良法操作。

1.7

統計學方法

所有實驗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x±s)。使用 SPSS 12.0 軟件進行隨機獨立樣本 t 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的 LSD 多重比較分析。P < 0.05 表示差異顯著,P < 0.01 表示差異非常顯著。

2

2.1

血漿中內毒素含量的變化

中藥組和對照組血漿內毒素顯著高于正常組(P < 0.01);中藥組與對照組比較也有顯著差異(P < 0.01)。對照組內毒素于 12 h 時達到最高值,24 h 時較前下降,36 h、48 h 又呈上升趨勢。中藥組自第 12 小時達高峰后,逐漸下降,于第 48 小時再上升。中藥組內毒素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1)。見表 1。

2.2

大鼠血漿 DAO 活性的變化

發生創傷后,中藥組和對照組的血漿二胺氧化酶活性均顯著高于正常組大鼠(P < 0.01)。兩組均于第 36 小時達到最高峰,然后又下降。中藥組血漿 DAO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血漿 DAO 活性(P < 0.01)。見表 2。

3

創傷是誘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基本因素之一。創傷主要見于多發性損傷、槍彈傷、復合傷以及較大的手術創傷。創傷誘發 MODS 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直接損傷內皮細胞的組織結構和功能;造成缺血和再灌注損傷;激活炎癥細胞,釋放多種細胞和體液因子,引起過度的應激和炎癥反應;削弱或破壞機體的局部屏障和全身防御系統,導致感染或膿毒血癥。嚴重創傷可引起腸通透性增加,常常出現細菌和內毒素移位,從而導致膿毒血癥和多器官功能障礙[4]。另外中性粒細胞在創傷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創傷或休克可引起腸缺血-再灌注損傷,導致中性粒細胞上升并集聚于腸道黏膜上皮下,引起缺血腸組織的通透性增加[5],繼而腸道黏膜屏障的破壞發生腸道內毒素和細菌移位,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

嚴重創傷可并發感染,根據途徑不同,大致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兩種。內源性感染來自于胃腸泌尿系和呼吸道這些與外界相通的空腔器官。在創傷休克時局部黏膜屏障和全身免疫功能受到削弱或破壞,使空腔器官內的正常寄生菌及其毒素侵入體內而導致感染,病原菌主要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由于腸道是體內最大的空腔器官,其細菌和內毒素含量也最多,并且是創傷休克時最易受損的靶器官,因此,腸道是主要的內源性感染源[6]。在本組實驗中可觀察到,創傷大鼠血漿中就出現內毒素上升,且達較高水平,以后下降,對照組 24 h 又上升;而中藥組可使血漿內毒素降至較低水平。根據王今達等研究,中藥有抗毒解毒,菌毒并治的效果[7]。

DAO 是一種使組胺和多胺脫氨基的細胞內酶,存在于哺乳動物的黏膜或絨毛上層,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小腸黏膜絨毛[8],其活性與黏膜細胞的核酸和蛋白質合成密切相關, 能反映腸黏膜的完整性和損傷程度。當腸道受損時,血中 DAO 可顯著上升。實驗結果顯示,血漿中 DAO 活性的變化,中藥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歸元創療湯能顯著降低血漿中 DAO 的含量或活性,說明本藥劑對閉合性創傷大鼠腸屏障損害具有明顯保護作用。

本研究表明創傷可引起血漿內毒素、血漿二胺氧化酶活性水平上升,而歸元創療湯能降低血漿DAO 活性水平,減輕胃腸道黏膜的損傷,繼而能減少內毒素的移位。

參考文獻

〔1〕Toms C, Powrie F. Control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by regulatory T cells〔J〕. Microbes Infect, 2001, 3:929-935

〔2〕Schirmer WJ, Schirmer JM, Townsend MC, et al. Femur fracture with associated soft-tissue injury produces hepatic ischemia. Possible cause of hepatic dysfunction〔J〕. Arch Surg, 1988, 123(4):412-415

〔3〕黎君友, 于燕, 郝軍, 等. 分光光度法測定血和小腸組織二胺氧化酶活性〔J〕. 氨基酸和生物資源, 1996, 18(4):28-30

〔4〕Li TY, Lu Y, HS, et al. Preventive effect of glutamine on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induced by severe trau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2, 8:168-171

〔5〕Gayle J, Jones SL, Argenzio RA, et al. Neutrophils increase paracellular permeability of restituted ischemic-injured porcine ileum〔J〕. Surgery, 2002, 132(3):461-470

篇6

目前,關于如何合理保護與利用少數民族旅游資源,有關專家學者對這方面的問題已經做出了不少討論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從大學生角度出發的調查研究卻鮮有涉及。

大學生作為旅游群體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能積極的投身于公益活動。在文化的宣傳和保護中,可以對社會上其他群體起到引導作用。本文主要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對四川省內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設計了《大學生對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的認知情況調查》。就少數民族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進行研究,為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提供參考。

一.少數民族旅游發展現狀

(一)民族地區旅游發展概況

民族地區旅游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對旅游業的認識水平較高和中國旅游業發展較早的區域之一。國家的重視、旅游先發優勢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使得民族地區在中國的第一輪旅游開發潮(1978-2003年)中處于領先地位。

(二)民族地區旅游開發出現的問題

文化的變遷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現象,人類文明的恒久因素。民族文化也是處于不斷變遷之中的[1]。民俗旅游的介入,加速了民族文化變遷的進程。由于大多數少數民族聚居區相對閉塞,交通不發達,他們通常也是同貧窮、落后與保守相伴隨的。在與外來文化的接觸與交流過程中,外來文化對當地文化造成的沖擊和影響遠大于后者對前者的作用和影響。隨著旅游的發展,在外來文化的強力沖擊下,少數民族的文化風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衣著、建筑、生活方式,以及語言、文字等都與外來者日益趨同。民俗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危機,如傳統手工藝的沒落,優秀民族習俗的逐漸消失等。

是重視經濟發展,還是文化保護。如何在開發民族地區旅游資源的同時,避免文化的變遷,使游客既能夠收獲期待的獨特體驗,同時也能夠尊重當地文化。作為當代大學生,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二.大學生眼中的少數民族文化

(一)少數民族文化是否需要保護

調查表明,大學生普遍對少數民族文化需要接受保護持支持態度,說明了大學生群體有較強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能夠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接受良好教育的群體,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以及對民族文化保護較高的積極性,是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力量中一支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的潛在力量。

(二)民族旅游地是否具有地方特色

1.少數民族旅游地特色不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54.27%的大學生擁有少數民族旅游地的實地旅游體驗。與其他群體相比,大學生擁有相對充裕的假期時間,而且具有強烈的探索求知欲和獨立性。在時間和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外出旅游便成為他們休閑和開闊眼界、豐富知識的重要途徑。這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到少數民族旅游地,親身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然而,大學生們在體驗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據圖2顯示,高達74.45%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所體驗的少數民族旅游地需要突出和提升自身特色。而且,如果這些少數民族旅游地不及時提升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很有可能在社會各種因素的推動下逐漸消失。少數民族文化在被開發的同時,適當的保護必不可少。

2.少數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缺乏特色的原因

由表1可知,在大學生的角度上看,少數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缺少自己的特色主要是因為開發方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自身特色的發展,而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是旅游地文化遭到破壞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若能在少數民族旅游地開發建設時,根據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準確定位,指導少數民族旅游地樹立打造自身品牌的意識,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能產生巨大作用。這些數據也從側面反映少數民族旅游地對游客文化保護宣傳的重要性。

(三)少數民族文化需要保護的方面

數據顯示,少數民族文化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建筑風格,手工藝品等物質文明,也包涵了節日語言歌舞等精神文明方面,在此方面,提倡各民族的風俗文化因地制宜,全面發展,重點突破,著力于自身最具有特色的一個或幾個方面,突出地方特色。

(四)如何去保護少數民族文化

1.少數民族旅游地民族文化保護的有效措施

67.15%的大學生認為旅游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這反映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政府在文化保護工作的各個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對年輕一代保護意識的培養占58.39%,排在第二,這再次說明大學生認為在教育中保護意識的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果引導正確,這種教育可以使人們更好的認知、認同和贊賞社會其他文化。

2.如何在旅游開發的同時突出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特色?

大學生認為在民族文化保護中,政府的支持引導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是民族文化保護力量中的一支主力軍。而70.62%的大學生則認為突出特色需要與保護意識的宣傳相結合,與前一方面年青一代保護意識的培養相結合,不難發現大學生認為教育和宣傳,人們保護意識的培養是文化保護中一個極其重要不容忽視的方面。

對于教育宣傳,又可分為兩個方面:(1)高校內對大學生本身,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意識的培養。(2)社會上其他群體(尤其針對少數民族旅游地游客),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意識的培養。若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加入更具針對性的有關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內容,來鼓勵引導大學生,使大學生能夠在平常旅游觀光的同時自覺尊重和保護當地的文化民俗,甚至還可以以自身行動感染身邊的其他游客,從而起到模范作用。

3.如何將文化保護與經濟建設結合

(五)我們能夠做

1.大學生能否為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貢獻力量

近60%的大學生對文化保護有很高的熱情,自身也有不同程度的思考。但因為現實條件的限制,缺乏機會和動力最終未能有所行動。近30%大學生表示雖然擔憂,卻深感自身能力有限。綜合看來,因實際條件限制,大學生這一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群體還沒有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充分發揮作用,而是呈現出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自身力量相對薄弱或者影響力不夠,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高校社團活動對大學生成長有積極影響,包括使大學生產生群體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及促進大學生個體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提高等。由于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個人把群體看作是強大的后盾,在群體中無形的得到了一種支持,喚醒了個人的內在潛力,做出了個體時不敢做的事[3]。聯系實際情況,目前在高校和社會上,還相對缺乏引導團結大學生群體發揮作用并參與其中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組織和相關的公益活動。

2.是否愿意參加相關的公益組織和活動

大學生中愿意參加有關公益組織的占91.97%,其中少數民族大學生比例達到100%,少數民族大學生明顯表現出更高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難發現,大學生樂于參與到有關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公益組織活動中。若有相關的民族文化保護組織成立,對大學生群體進行鼓勵和引導,應該能得到大學生的積極響應。

3.作為大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切實可行的措施

A.以自身行動感染身邊游客

B.在旅游的同時,向身邊的游客宣傳文化保護意識

C.通過聯系所在高校或當地旅游開發單位組織與文化保護有關的公益活動

D.積極關注此類活動并樂于參加其中

E.其他

圖8數據顯示,大學生普遍認為通過民族文化保護意識的宣傳,培養游客的保護意識,能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選擇公益活動選項的比例占第二,這可以反映大學生認為從自身出發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可行性,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一群體的積極主動性以及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熱情。

三.少數民族旅游地開發建議

(一)支持與引導大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意識

高校中有關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意識的宣傳方面較少,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教育部門可以出臺與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相關的教育政策,培養大學生的文化保護意識:

1.在高校的思想教育修養等人文社科類課堂上,增加一些與少數民族文化相關內容,讓大學生交流討論,增強文化憂患意識,繼而發揮深遠作用。如鼓勵少數民族同學向大家講述家鄉的獨特習俗,培養大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倡導大學生在旅游同時以身作則尊重當地文化習俗并適當向身邊的游客宣傳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性;鼓勵引導大學生主動組織相關活動。2.向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具有濃厚興趣的大學生,提供更多可以參與到相關活動的機會和思考的空間。如組織一些專家學者到高校開展有關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講座,向大學生介紹少數民族文化并鼓勵號召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就少數民族文化保護開展一些思路開闊的交流會或者比賽,讓大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見解

(二)積極組織和開展高校內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相關的活動

1.高校通過社團聯合會引導社團開展以文化交流保護為主題的社團活動。目前看來,高校內公益活動開展頻繁,內容涉及慰問及幫助市區孤寡老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交通督導及市民文明意識宣傳培養等,大學生積極參與,并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但是有關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主題卻鮮有涉及。很多大學生對文化保護有意愿,卻獨樹難成林,獨木難成舟,深感自身力量弱小,難以采取相對有效的行動,導致這一潛在力量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大學生這一群體本就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少數民族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若成立與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相關的協會,組織開展相關社團活動,也應該能產生積極作用。在開展活動的資金問題上,可以在與少數民族旅游地溝通聯系的過程中,聯系有意愿的商家出資金支持此類活動。一方面商家可以宣傳其商品從中獲益,另一方面可以宣傳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以及號召大家在旅游的同時做出一些行動,達到學校展開此類活動的最終目的和意義。調查結果顯示,社團活動可以從大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如手工藝術品、民族歌舞等,投其所好,這必將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此類活動中,從而擴大影響力。

2.社團活動的開展,可以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起貢獻作用。高校社團聯合會還可以根據社團活動的開展情況,組織跨社團的少數民族文化展示交流活動,如少數民族文化周,風俗技藝交流會等。此類活動的舉行,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為不同民族學生提供彼此交流了解的平臺,融洽民族關系,加深大學生的文化保護意識;同時社團活動還有利于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4]。

(三)將校外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到少數民族旅游地

社團活動要聯系社會實際,以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社團應積極適應大學生社會化的要求,組織和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培養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5]高校可以同其他學校建立聯系,并鼓勵引導校園內對民族文化具有濃厚興趣的大學生,成立跨校的公益組織,建立參與成員聯系網絡,將大學生文化保護活動的影響力逐漸擴展到社會中。

此類的公益組織是以有意愿的當代大學生為主體。在大學生有空閑時間的前提下,定期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團結有著相同愛好的大學生親身實地到少數民族旅游開發地。在當地開展與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相關的活動。并在活動結束后,及時分析總結以求不斷提高。

活動可以包括:與校園附近的少數民族旅游風景區管理機構聯系,開展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宣傳的公益活動,在當地居民和游客中樹立文化保護意識;通過公益組織提供的平臺,成員可以與在相同時間到達相同景區的隊友取得聯系,組成小隊,一起游玩交流,甚至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達到擴大宣傳的目的,如穿著相同的印有保護標語的文化衫等。

(四)政府對于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活動的支持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政府的支持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中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大學生角度出發,少數民族旅游地在旅游開發時,為突出文化特色,旅游地對自身文化準確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將旅游業與其他行業更好的結合,都是很好的途徑。

篇7

關鍵詞:高脂血癥; 低密度脂蛋白; 受體; 化痰活血方

The Effect of Huatan Huoxue Fang on Hepati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in Hyperlipidemia Rat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uatan Huoxue Fang in prevention on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 hyperlipidemia rats.MethodsFed the rats with lipidemia emulsion to establish the hyperlipidemia model, then applied Huatan Huoxue Prescription. The levels of liver LDLR mRNA were measur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ResultsThe results of RTPCR showed Huatan Huoxue Fang could upregulated hepatic LDLR mRNA levels, which showed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the model group(P

Key words:Hyperlipidemia;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Huatan Huoxue Fang

化痰活血方是在《傷寒論》小陷胸湯基礎上化裁而來,臨床應用于高脂血癥、冠心病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1]。前期的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化痰活血方可以顯著降低高脂血癥大鼠血清TC、TG、LDLC、ApoB水平,升高血清HDLC、HDL2C、ApoAI、的水平,具有較好的降脂作用[2]。為了從更深層次揭示化痰活血方降脂作用機理,本研究擬應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觀察化痰活血方對高脂血癥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旨從分子水平揭示該方的降脂作用機理。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動物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雄性,體重(230±20)g,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TJLA2003177)。隨機分為空白組、高脂血癥模型組、力平脂組、化痰活血方大、中、小劑量組(簡稱為大、中、小劑量組),每組10只。

1.1.2 藥物及試劑 化痰活血方由法半夏、全栝蔞、黃連、當歸、土鱉蟲、山楂等組成(均購于武漢市藥材公司),根據各藥的有效成分,用不同濃度乙醇滲漉,全部藥渣合并煎煮3次,回收乙醇合并全部藥液,濃縮為含生藥4 g/ml濃度的藥液;力平脂(法國利博福尼制藥公司,批號為69660),使用前用生理鹽水配成1.8 mg/ml混懸液。膽固醇、膽酸鈉(美國Sigma公司);甲基硫氧密啶(北京市燕京制藥廠),丙二醇、吐溫80(湖北醫藥公司化學試劑分公司);TRIzol Reagent Total RNA試劑盒(美國Invitrogen公司);PCR試劑盒(寶生生物有限公司);LDLR(5'AAC TAG ACT GCT CCC CCA AGA C3';5'CTG CGA TGG ATA CAC TCACTA CTG3');內參照GAPDH由北京奧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成。

1.1.3 主要實驗儀器 Primus 96 Plus PCR儀(德國MWG Biotech公司);Hoefer SE 600垂直電泳系列(Hoefer科學儀器公司);凝膠自動成相儀(GDS 8000,美國)。

1.2 方法

1.2.1 動物造模參照文獻[2]方法制備高脂乳劑,即10%膽固醇、20%豬油、2%膽酸鈉、1%甲基硫氧嘧啶、20%吐溫80、30%丙二醇加水至100%制成脂肪乳。除空白組外其余各組大鼠以高脂乳劑10 ml/(kg?d1)灌胃,1次/d,灌服30 d。

1.2.2 給藥方法及標本處理 大鼠造模的第11天各組分別給予相應藥物灌胃。給藥劑量按藥理實驗方法學[3]計算,化痰活血方大、中、小劑量組分別按20.16,10.08,5.04 g/kg的標準灌服;力平脂組按0.018 g/kg的標準灌服,空白組及模型組以10 ml/kg的標準灌服生理鹽水。1次/d,連續20 d。第21天起,末次給藥前禁食12h,給藥1h后,用20%烏拉坦0.5 ml/100 g體重麻醉,切開腹部迅速取肝臟,液氮凍存。

1.2.3 LDLR mRNA的檢測 將凍存的肝組織剪碎,采用Trizol常規一步法提取總RNA,然后測定RNA樣品含量及純度:A260/A280=1.8~2.0,說明其純度滿足分子生物學實驗的要求。RTPCR法分別擴增LDL-R及GAPDH mRNA,取10 μl PCR反應產物,在2%瓊脂糖凝膠(含0.5 mg/L溴化乙錠)中電泳,以DL 2 000為分子量標準,電泳緩沖液為1×TAE,電泳完畢后,在凝膠自動成像儀上進行照像、數據分析。經凝膠密度掃描系統處理,測定各電泳帶灰度值。待測基因mRNA 相對表達量以其擴增帶吸光度值與相應內參照擴增帶吸光度值的比值表示。LDLR mRNA相對量=LDLR電泳帶灰度值/GAPDH電泳帶灰度值。

1.2.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化痰活血方對高脂血癥大鼠肝臟LDLR mRNA表達的影響:RTPCR后,瓊脂糖凝膠電泳在340 bp處顯示出LDLR陽性電泳帶,在309 bp處顯示出GAPDH電泳帶(圖1)。從表1可見,模型組大鼠肝臟LDLR mRNA的表達顯著降低,與空白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化痰活血方各劑量組及力平脂組LDLR mRNA的表達均顯著升高,與模型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其中化痰活血方大劑量組LDLR mRNA相對含量高于中劑量組和小劑量組,提示在3個劑量組中以大劑量的療效為佳。化痰活血方大劑量組LDLR mRNA相對含量與西藥與力平脂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化痰活血方具有上調LDLR mRNA的作用,大劑量化痰活血湯與力平脂的作用相當。

表1 化痰活血方對高脂血癥大鼠肝臟LDLR mRNA表達的影響(略)

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力平脂組比較,P<0.05;n=10

M:marker; 1:空白組; 2:模型組; 3:大劑量組;4:中劑量組; 5:小劑量組; 6:力平脂組

圖1 化痰活血方對LDLR mRNA轉錄水平的影響。(略)

上圖為經RTPCR擴增后的大鼠肝組織LDLR(340bp)電泳帶;下圖為經RTPCR擴增后的大鼠肝組織GAPDH(309bp)電泳帶,作為內參照

3 討論

高脂血癥是臨床多發病、常見病,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血脂失調癥患者存在LDLR功能缺陷和不同程度的損傷,不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有LDLR功能缺陷,而且無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與LDLR功能缺陷有關[4],導致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人血中70%的膽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攜帶。循環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是通過肝臟低密度脂蛋白受體途徑清除的,因此肝臟LDLR表達的高低能夠決定并反映血中膽固醇的代謝水平[5]。LDL通過攜帶的ApoB100的ApoE與肝細胞表面的LDLR結合,被細胞內吞分解成氨基酸和游離膽固醇。當細胞內游離膽固醇過多時,不但在多個水平抑制內質網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HMGCoA)還原酶以減少細胞本身膽固醇的合成,而且在轉錄水平抑制細胞LDLR蛋白的合成,LDLR數目減少,從而減少細胞對LDL的進一步攝取。研究表明,一些降脂藥物如洛伐他汀、非諾貝特能增加LDLR的數量以降脂。隨著對降脂中藥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有些單味中藥、中藥復方其降脂作用機理與提高LDLR基因表達,解除LDLR的抑制狀態,使血中LDLC減少,從而調控血脂水平。如山楂及山楂酮能提高高脂血癥大鼠肝LDLR mRNA的水平[6];調肝導濁中藥能升高實驗性高膽固醇大鼠肝細胞LDLR mRNA水平[7]。化痰活血方可以顯著降低高脂血癥大鼠血清TC、TG、LDLC、ApoB水平,升高血清HDLC、HDL2C、ApoAI的水平[2]。為了更進一步探討化痰活血方的調節脂質代謝的作用機理,筆者從分子水平觀察了化痰活血方對高脂模型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進一步表明,化痰活血方可以解除高脂血癥時對LDLR轉錄的抑制作用。其中化痰活血方大劑量組LDLR mRNA相對含量高于中劑量組和小劑量組,提示在3個劑量組中以大劑量的療效為佳。而化痰活血方大劑量組LDLR mRNA相對含量與力平脂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二者在分子水平上對增強LDLR基因表達的作用相近。綜上所述,化痰活血方可能通過增強肝臟LDLR mRNA表達,繼而促進LDLR蛋白合成,增加了肝表面的LDLR數量與活性,增強肝臟對脂質等代謝功能,加快血中LDLC的清除,加速脂蛋白分解,從而起到了調控血脂水平的作用。這可能是化痰活血方調節脂質代謝的作用機理之一。

參考文獻

[1] 葉 勇,梅國強.梅國強教授運用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脂血癥[J].光明中醫,2003,18(6):22.

[2] 葉 勇,梅國強,劉松林,等.化痰活血方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代謝的影響及其抗氧化作用[J].時珍國醫國藥,2005, (10):968.

[3] 徐叔云. 藥理實驗方法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136.

[4] 秦樹存,王士雯. 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缺陷的診斷與治療[J].心血管學進展,1995,16(1):22.

篇8

“慎獨”是自我反省的追求和歸宿。慎獨是對反省內求修養法的進一步發展。為幫助道德主體修養的完善,書院修身觀還特別強調,個人在沒有他人和社會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謹慎遵守道德準則,使道德成為其內心精神世界和外在行為表現的有機組成部分。

書院教育家在傳承傳統儒家“慎獨”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為己之學”的觀點出發做了創造性的發展,指出“慎獨”既是道德自我完善的一種方法,也是在自我完善過程中理應達到的一個極高的道德境界。其中,清初創辦蕺山書院的劉宗周就慎獨思想的論述最具代表性。他指出:“自昔孔孟相傳心法,一則曰‘慎獨’,再則曰‘慎獨’。……然獨體至微,安所容慎,唯有一獨處之時,可為下手法”(《人譜類記》),又說:“學問吃緊工夫全在慎獨,人能慎獨,便為天地間完人。”(《劉子全書遺編》卷一,《證人社語錄》)道德主體要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質,成為“完人”,慎獨外別無功夫。

由前可見,古代書院教育家站在封建衛道者的立場上,卻道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修養方法一“內省慎獨”。經過改造之后的“內省克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批評,就是要求人們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檢查、剖析和反思,揚長避短。而書院“慎獨”思想同樣具有獨到之處,應該來說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自我完善方法,是中華民族嚴于律己精神的集中體現。無疑,中國古代書院“內省慎獨”的道德教育思想,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即使在今天,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篇9

Effect of Formula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Promoting BloodCirculation to Dispel Blood Stasis on PFP and Grab mRVA Expression in The Mice ModelWith Vir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ZHOU Yabin1,WU Fenglan1,YANG Ying2,ZHOU Lan3,LIU Shujuan3

(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e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2.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3,Liaoning,China;3.96101 Army Health Department,Shenyang 110033,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formula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pel blood stasis on the expression of PFP and GraB mRNA in the mice model with vir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Methods:Replicated the animal models of the viral dilated cardiomyopthy with the method of injecting the coxB3m virus to the peritoneal cavity of the Balb/c mice. To observe the pathomorphology,PFP and GraB mRNA expression in the myocardial tissue with RT-PCR. Results:The formula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pel blood stasi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c the PFP and GraB mRNA expression,it also could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path ogenic damage of myocardial cells.Conculsion:The formula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pel blood stasis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 in antagonizing immune injury for Balb/c mice myocardial cells infected with coxB3m virus,the mechanism of its immunosuppression could by through lowering the PFP and GraB mRNA expression.

Keywords:vir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supplementing qi and noruishing yi;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pel blood stasis;PFP;GraB Gene expression;

擴張性心肌病(DCM)由于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尚缺乏有效而特異的治療方法,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相當大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建立柯薩奇病毒重復感染致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的動物模型,觀察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對病毒性擴張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mRNA表達的影響,為中醫治療DCM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3~4周齡雄性Bacb/c小鼠210只。

1.2 病毒 CVB3m(哈爾濱醫科大學克山病研究所提供)在Hela細胞中測50%組織感染率(TCID50)為10promothing -7。

1.3 實驗藥物 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由黃芪、紅參、生地、麥冬、五味子、川芎、丹參、板藍根、大青葉等藥物組成,經水提制成浸膏。

1.4 實驗方法 210只Bacb/c小鼠隨機分為4組,模型組,中藥高、低劑量組,每組各60只,空白組30只。模型對照組、中藥高劑量組、中藥低劑量組均于實驗的第1、8、15、22、36、50天給予腹腔注射RMl640液稀釋的0.1mL 10-4 TCID50 CVB3m、0.1mL 10-3TCID50 CVB3m、0.2mL 10-3TCID50 CVB3m、0.1mL 10-3TCID50 CVB3m、0.1mL 10-3TCID50 CVB3m、0.1mL 10-3TCID50 CVB3m。空白組于實驗的第1、8、15、22、36、50天均給予同體積的RMl640液。各組均于末次病毒注射后10天,即實驗的第60天開始灌胃,中藥高、低劑量組分別給予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混懸液灌胃,中藥高劑量組20.7g/(kg•d),低劑量組10.35g/(kg•d)(給藥劑量為生藥量)。模型組和正常對照組灌以同體積蒸餾水。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5 取材 實驗結束后,無菌摘取心臟,沿左室長軸將心臟一分為二,一半置4%多聚甲醛中固定供病理切片,一半置-70℃冷凍供RT-PCR檢測。

1.6 心肌病理觀察 光鏡下觀測心肌病理變化。

1.7 檢測方法 RT-PCR法檢測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 mRNA表達。

1.8 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半定量結果 PCR引物穿孔素:上游引物5’-TGCTACACTGCCACTCGGTCA-3’,下游引物5’-GCATGCTCTGTGGAGCTGTTA-3’;β-actin:上游引物5’-GCCATCCTGCGTCGTGACCTG-3’,下游引物5’-CATTTGCGGTGCACGATGGAG-3’;顆粒酶B:上游引物5’-GACTTTGTGCTGACTGCTGCTCAC-3’,下游引物5’-TTGTCCATAGGAGACGATGCCCGC-3’。擴增產物于1.5%的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用Kodak成像分析系統掃描測定PCR產物電泳條帶的密度,計算PFP和GraB產物的相對量。計算公式:相對量=產物電泳條帶密度/β-actin產物電泳條帶密度。

1.9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SPSS軟件進行t檢驗。

2 結 果

2.1 心肌病理改變 空白組小鼠心肌纖維排列整齊,間質血管無改變,未見心肌細胞變性、壞死;模型組小鼠心肌纖維排列紊亂、斷裂,心肌細胞肥大,空泡變性,血管充血出血,少量炎細胞浸潤,間質纖維化明顯;中藥低劑量組小鼠心肌纖維排列較紊亂,心肌細胞空泡變性,血管充血出血,少量炎細胞浸潤,間質輕度纖維化;中藥高劑量組小鼠心肌纖維排列紊亂較輕微,未見心肌斷裂,血管充血出血,少量炎細胞浸潤,間質纖維化程度輕微。

2.2 心肌組織穿孔素和顆粒酶BmRNA的RT-PCR結果 見圖1、圖2。穿孔素和顆粒酶B分別在瓊脂糖電泳凝膠紫外燈下可見566、465bp片段,但各組電泳條帶亮度有明顯差異。

2.3 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定量結果 見表1。中藥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且呈現量效關系(P

3 討 論

目前已知的DCM發病機制包括遺傳因素、病毒持續感染、心肌抗原表位的自身免疫反應、機械壓力和中毒等。在DCM的眾多病因和發病機制中,除主要與免疫介導及家族遺傳因素有關外,以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薩奇B病毒)引發病毒性心肌炎最終轉化為DCM關系最為密切,認為病毒持續感染對心肌組織的持續損害及其誘發的免疫介導的心肌組織損傷可能是重要致病原因和機制[1]。有報道在DCM心肌中檢測到細胞毒效應分子穿孔素和顆粒酶BmRNA的表達,提示穿孔素和顆粒酶B在DCM中可能起了介導心肌損害作用[2]。穿孔素與顆粒酶均為存在于激活的NK、殺傷性T細胞胞漿顆粒中的蛋白,前者結構和功能類似補體C9,后者為一組絲氨酸蛋白酶,具有特異的蛋白酶切位點。穿孔素在靶細胞膜上打孔,顆粒酶通過穿孔素跨膜孔道進入靶細胞后,作用于胞漿caspase系統,啟動靶細胞滲透性溶解[3]。

DCM多數由慢性心肌炎遷延不愈發展而來,關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大多中醫學者認為與先天稟賦不足、五臟虛弱;后天失于調攝,六邪氣侵犯心經有關。六之中,又以溫熱邪毒關系最為密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壯火食氣”,氣虛影響血液的生化,久之則陰血虧虛,無以濡養心臟,日久導致氣陰兩虛,最終發展至DCM的終末期,瘀血是與DCM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病理產物,也是其病理變化的重要環節,貫穿DCM的整個發病過程。因此,確立了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

本方由黃芪、紅參、生地、麥冬、五味子、丹參、川芎、板蘭根、大青葉等藥物組成。方中黃芪既能升陽舉陷,又溫分肉,實腠理,補肺氣,瀉陰火;紅參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之功效;二者相伍能增強補氣之功效,升發脾胃之陽氣;生地滋陰清熱,養血潤燥,涼血止血,生津止渴;麥冬潤肺養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五味子斂肺滋腎,益氣生津,退熱斂汗,除煩渴,寧心安神。五藥合奏,一方面大補元氣,健脾益胃,潤肺養陰,滋生化之源,以養心氣;另一方面滋腎水,降心火,除煩渴。丹參與川芎配伍,祛瘀生新,通達血脈。大青葉與板蘭根功擅清熱解毒,清除體內殘留之熱毒。全方攻補兼施,標本同治,使陰陽氣血得補,瘀血得化,熱毒得解,疾病向愈。

筆者通過RT-PCR方法從基因水平探討DCM模型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的mRNA表達,并研究中藥對其的干預作用。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模型組的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的mRNA表達水平明顯增高,中藥干預后,穿孔索和顆粒酶B表達水平顯著下降,說明在DCM中,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有明顯抑制CTL。細胞和NK細胞表達穿孔素和顆粒酶B的作用,從而減輕免疫效應細胞對心肌細胞的損傷。提示,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可降低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的表達,尤其以高劑量組的作用更加明顯,并且證實了心肌穿孔素和顆粒酶B在DCM發病中的作用,為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

參考文獻

[1] 楊英珍,陳瑞珍.擴張型心肌病發病機制和治療的研究新動向[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3):196-197.

[2] 田靜,楊英珍,封啟明,等.擴張型心肌病活檢心肌中腸道病毒RNA和穿孔素、顆粒酶B的表達及其與心肌病變的相關性[J].中華心斑管病雜志,2001,29(4):235-238.

篇10

大學生讀者群是個特殊的群體,大學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完善的過程。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讀者在對知識的強烈需求的同時,也呈現出了面對紛繁眾多信息時的困惑。大學生閱讀狀況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調查項目之一,為了深入了解目前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的閱讀情況,從而分析出其所存在的問題,籍以對大學生的閱讀取向進行正確的引導。本次調查選取了內蒙古民族大學作為研究個案。調查方式主要是問卷調查,其次是觀察法。主要針對大學生日常閱讀的目的、方式、類型等方面做出了提問。

二、調查對象

調查問卷選取了內蒙古民族大學作為個案,進行了抽樣調查。在調查時采取了隨機發放、無記名的方式,隨機對100位各年級大學生進行了調查。100份調查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被調查學生男生42人,女生58人;大一21人、大二31人、大三30人、大四18人。

三、問卷調查設計

此次調查設計的問卷共有21道問題,分為三個部分:概況(2個問題)、閱讀行為(10個問題)、閱讀心理(9個問題),如下表:

概況 閱讀行為 閱讀心理

1、您的性別 4、您平時會讀哪些書? 3、您平時喜歡讀書嗎?

2、您的年級 6、紙媒書與電子書、在線閱讀的比重? 5、您讀書渠道有哪些?

7、您每周會平均從圖書館借幾本書? 9、您選書時,主要是因為:(可選一或兩項)

8、平均每學期您用于購書的消費是多少? 10、您得到的圖書會認真去讀嗎?

12、老師列在書目單上的書您都會讀嗎? 11 您的老師會給您開列一些要讀的書目單嗎?

13、您讀書的時候會做讀書筆記嗎? 17、您閱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4、您讀的書多是哪方面的?(可多選) 18、您認為大量的閱讀對您的學習有幫助嗎?

15、課余時間您會和同學老師討論您所讀過的書嗎? 20、您認為學校是否應該多開展一些讀書活動?

16、您每月會讀幾本書? 21、談談您對讀書的看法或是您的讀書體會

19、您讀書有閱讀計劃嗎?

四、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閱讀目的和內容

關于大學生的閱讀目的,選擇最多是“興趣愛好”78人;其次是“獲取知識豐富思想”38人;“因學習需要”32人;“尋找實用信息”33人;“其他”3人。關于閱讀內容,“雜志”40%;“小說”38%;“文獻資料”12%;“教學資料”10%(如下表)。

從二者綜合分析發現,目前大學生閱讀的第一出發點還是與“興趣愛好”相關,其次才是用于學習和知識儲備。而從日常閱讀的類型選擇上可以看出,大學生更傾向于雜志這樣的時效性高,信息量大,類型寬泛的閱讀載體和小說這樣故事性強的閱讀載體進行閱讀。

在對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實地觀察中還發現,大學生閱讀內容比較零散、雜亂、缺乏系統性,其原因是多數學生沒有正確的閱讀目標,不清楚“為什么要閱讀”“要讀什么”。在對專業類書籍及文獻資料的閱讀方面也呈現出了比較集中的“功利化閱讀”現象,即多數是為了應付作業、考試以及畢業論文、各種過級考試等等。這類書籍的閱讀特點是時間往往比較集中。這種閱讀的娛樂化傾向和現實功利化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大眾文化價值取向的影響。另外,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高等教育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只注重實用學科,而忽視了人文學科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院校經費和師資都相對薄弱,學術科研活動層次不高、深度不夠,整體的學術科研氛圍不足,無法帶動學生的學術研究欲望。針對以上調查分析,如何培養大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熱情和幫助其明確閱讀目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對大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二)閱讀載體和方式

調查發現,在閱讀載體的選擇中,“問題6:紙媒書與電子書、在線閱讀的比重?”,選擇 “1:1 ”的36%;“基本不讀電子書”32%;“很少讀紙媒書”21%;“其他”11%。而就閱讀方式而言,最多的是“網上看書”的共48人;“去書店買書看”39人;“電子書”28人;“從圖書館或書店借書看” 20人。(如下圖所示)

現今,網絡和手機成為電子閱讀的重要載體,作為年輕的“潮流群體”,大學生應該會更多的選擇這種電子閱讀載體。可調查結果表明,雖然選擇網上閱讀或電子書等電子閱讀形式的人數略有優勢,但對于紙質書的選擇比重也很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第一,人們習慣了紙質書閱讀帶來的舒適感,電子閱讀雖然便利,但多數人仍未習慣這種載體。第二,地區性差異。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與一線、二線等大中城市比較,其信息流通相對欠發達,對于新興的電子閱讀載體的選擇上比較局限,大環境相對閉塞。從閱讀方式的調查數據中還顯示出一個問題,從圖書館借閱的人數比重相對較少。對照圖書館不斷增加的電子資源,是否可以考慮引導大學生習慣電子閱讀和學會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

(三)閱讀數量和計劃

在閱讀數量方面,有67%選擇每月“3本以下”;30%選擇“3―8本”;3%選擇“8―15本”;而每月閱讀15本以上的為0。另外就讀書計劃問題“您讀書有閱讀計劃嗎?”,只有3%的人選擇“有,按計劃有規律的讀”;選擇最多的占55%的是“沒有計劃隨便看”;其次是“有一定的計劃” 占41%。(如下表)

該項調查結果說明,大學生的閱讀量很低(閱讀數量的問題中并未對閱讀內容做限定),因此,不只是專業類書籍和文獻的閱讀量不夠,就連消遣類圖書及雜志的閱讀量也明顯偏低。另外,大學生為什么多數缺乏閱讀計劃,這也是根據調查結果所提出的問題。

實地觀察還發現,大一、大二的學生由于課業壓力較重,其閱讀應用型書籍和專業書、教輔類書籍的數量相對多一些,為了排解課業壓力會選擇網絡文學或者雜志來消遣。大三、大四功課沒有一、二年級的繁忙,而更多的需要考慮自己的工作及前程,對專業類書籍的選擇更多是關于考研和畢業論文相關的,并且對心理、勵志、社交類書籍的閱讀數量也大大增加。而這些看似普遍化的閱讀現象卻多數為學生自發的選擇,而并非事先制定過完整的閱讀計劃,大多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傾向于自發性和隨意性。

(四)閱讀方法

上面關于閱讀計劃的問題也可以歸屬為閱讀方法的問題。而在其他關于閱讀方法的問題中,“您讀書的時候會做讀書筆記嗎?”,只有1%的人是“每本都做”,最多的是選擇“偶爾會做”56%,其次是“從來不做”28%;選“大部分會做”占15%。(見下表)在“課余時間您會和同學老師討論您所讀過的書嗎?”這一問題中,選擇“經常會”的8%;“有機會就討論”22%;“偶爾討論”56%;“從來不討論”14%。綜合分析結果說明,學生多數是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不懂得如何才是最有效的閱讀。尤其是針對一些需要精讀的專業書籍和文獻,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達到好的閱讀效果。另外一組關于教師開書單效果的問題:“問題11:您的老師會給您開列一些要讀的書目單嗎?”,選擇“每個老師都會給”2%;“大部分老師會給”23%;“個別老師會給”63%;“沒有老師給過”12%。“問題12:老師列在書目單上的書您都會讀嗎?”,選擇“每本都讀”1%;“大部分會讀”20%;“偶爾會讀”70%;“從來不讀”9%。

這組調查結果值得思考的是教師在積極引導學生閱讀以及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會產生很積極的作用。

五、建議

(一)以經典閱讀為導向,培養大學生閱讀習慣

從現在所調查的大學生閱讀中所存在的問題來看,對于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閱讀習慣是一步步養成的,初期要培養閱讀興趣,有意識地、硬性地安排閱讀時間,通過長時間的閱讀,逐步使閱讀成為學習、生活、休閑不可缺少的內容。而閱讀習慣的培養應該是以經典閱讀為導向的。大學是精英文化的領地,經典閱讀應該得到大力的倡導,經典閱讀是提升素養、陶冶性情、呼喚心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經典著作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養成與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文化理解力和批判力的培養。

(二)加強圖書館建設,營造讀書氛圍

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由于信息相對閉塞,經費相對有限,致使圖書來源相對單一,圖書種類及檢索信息相對不夠完善。加強圖書館建設,改善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氛圍可以使學生提高借閱的頻率。另外,圖書館還可以積極開展校內的讀書活動,讓讀者了解館藏,喜歡上圖書館,以帶動學生閱讀興趣,積極參加到讀書行列。

(三)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培養學生正確閱讀方法

本次調查還呈現出的問題是大學生的閱讀取向和閱讀方法需要指導。高校對于學生所要上的課程一般都會做明確的規范,但在學生閱讀上卻力量不足。雖然閱讀屬于個人行為,但是多數學生在面對浩瀚書海時都表現出了無助。“讀什么樣的書”“怎么讀書”是多數學生的困惑,我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總結讀書要“精其選,解其意、知其言、明其理”。因此,迎合大學生需求的合理的閱讀取向引導和閱讀方法傳授非常的重要。學校可以開設相關的閱讀課程來教授學生如何針對不同內容的書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篇11

1 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處于閱讀的黃金時期,讓他們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做到好讀書、讀好書是圖書館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隨著濱州學院本科院校建設的不斷深入和成熟,圖書館也應在服務廣大師生的學習和科研方面進一步提高水平和質量。目前,全國眾多高校圖書館都在不斷探索閱讀推廣的新內容和新形式。本次調查也是為優化和改進濱州學院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而進行的,旨在為圖書館更有針對性的推廣閱讀提供基本依據。

2 調查對象、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紙質問卷和隨機訪談形式進行。調查問卷的發放地點為學生相對集中的圖書館、各系院自習室和宿舍,形式為隨機發放,對象為濱州學院各系院各專業部分學生。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問卷470份,有效率約96%。被調查的學生中,男生為271人,女生為199人;本科生300人,專科生170人;文史類學生161人,理工類學生309人。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閱讀時間和數量、閱讀目的和內容、閱讀計劃、閱讀方式和場所、影響閱讀的障礙、讀書日和讀書月活動、對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情況、對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意見和建議等。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閱讀時間和數量

閱讀時間和數量最能直觀反映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分別以天和月為考量單位,“平均每天閱讀的時間”一項中,選擇1~2小時的居首位,占44.89%;“平均一個月閱讀的數量”中選擇1~2本的最多,占59.57%。新華網與亞馬遜中國2015全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讀者讀書量10本以上的占48.22%,但同時報告中顯示90后年齡層讀者的閱讀中教材教輔為首選。考慮到在校大學生絕大部分為90后,扣除教材數量,每年閱讀量也不容樂觀。更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1/3的學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不足一小時,接近1/5的人平均一個月一本書都不看(見圖1、圖2)。這說明部分大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有待提高,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2 閱讀目的和內容

在大學生閱讀目的調查中,居首位的是以提升個人知識素養為目的,占45.11%,排在第二位的備考和第三位的娛樂、休閑分別占26.38%和25.96%(見表1)。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在上學期間就開始做各種就業備考準備,尤其是考研、考公務員、考事業編成為很多學生努力的方向,這些學生的閱讀應試性特征比較明顯,尤其是在大三、大四階段。大學期間課余時間相對充裕,學生有較多自主支配時間,以娛樂休閑為主的閱讀也是其主要選項。

大學生閱讀內容的調查顯示,文學書籍如小說散文等選擇人數最多,有216人;其次為動漫、娛樂休閑類書籍(108人)和技能、考試輔導等應用性強的書籍(87人),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科類書籍(77人)和經典書籍,如古代文章與名著等(57人)(見圖3)。社科類書籍和經典類書籍閱讀需要較深的思考和理解,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但此類書籍在大學生的閱讀內容中并不占主要,圖書館在這方面應該做更多導讀工作。

圖3 閱讀內容(多選)

3.3 閱讀計劃

閱讀計劃方面的調查顯示,71.48%的學生有閱讀計劃,但其中只有35.74%的學生能按計劃實施;

18.3%的學生表示沒有閱讀計劃,但今后會考慮;有10.21%的學生沒有閱讀計劃,也不喜歡閱讀(見圖4)。整體來看,絕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態度是積極的,有閱讀渴望的。大學生的自我支配時間雖多,但相比閱讀,大學生更愿意將時間安排到社團活動、社會實踐、體育運動或是勤工助學等方面。在促進大學生閱讀方面,除了大學生自身應提高時間管理能力外,從學校制度方面對學生閱讀提出指標性要求也不失為一個有益嘗試。

圖4 閱讀計劃

在閱讀計劃的調查中還發現,理工類學生“有,并且能做到”的占37.22%,而文史類學生占32.92%。通常認為,文史類學生比理工類學生課外作業要少得多,課余時間會比理工類學生充裕,會有更多時間去實施閱讀計劃。而實際情況是理工類學生實施閱讀計劃的人數更多,這表明理工類學生的執行力要好于文史類學生,文史類學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需要提高。

3.4 閱讀方式和閱讀場所

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有40.43%的學生傾向于紙質書刊,可見傳統的閱讀方式仍然在大學生中占有很大比例,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更喜歡閱讀紙質書籍時帶來的閱讀體驗。同屬于網絡閱讀的手機網上閱讀和電腦網上閱讀比例占到36.17%,說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傾向于方便快捷的網絡閱讀,加之手機功能的不斷升級,使得更加便捷的手機網上閱讀的比例高于電腦網上閱讀(見圖5)。大學生處于互聯網使用的最前沿,喜歡并樂于嘗試時尚、潮流的閱讀方式,高校圖書館應盡快適應形勢,在數字資源的購買、活動的宣傳推廣及服務上革新方式方法。

圖5 閱讀方式

閱讀場所分布較為均勻,36.17%的學生選擇宿舍,25.32%的學生選擇圖書館,22.98%的學生選擇教學樓自習室,還有15.53%的學生選擇校園安靜的地方(見圖6)。

圖6 閱讀場所

訪談中發現,很多學生選擇

宿舍是迫不得已,因為圖書館自習座位少,時常發生爭搶現象。在宿舍閱讀則更為方便,免去找座位的煩惱,但大學生也坦承宿舍的閱讀效果最差,時常被其他事或人干擾,這就對圖書館硬件設施的服務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

3.5 影響閱讀的障礙

在此項調查中,選擇上網(聊天、玩游戲、看影視作品等)的最多,有201人。訪談中發現,女生上網以看影視作品、聊天、購物居多,男生上網則以玩網絡游戲居多。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知道該讀什么(130人),這說明專業課教師和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導讀方面還需要做更多工作。因參加各類校園文化活動而影響閱讀的人數排第三位(129人),學校每年涉及學生工作的多個部門都有諸多活動,不少主題是相似的,只是主辦方不同,這就造成了學生精力的浪費。還有一些是時間上的沖突,有的月份竟有百余項大大小小的活動,不僅影響活動的質量,還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102人選擇沒有讀書的習慣或不喜歡閱讀課外書(見表2)。

經調查,有63.40%的學生知道“世界讀書日”是4月23日,多于1/3的學生不知道。濱州學院圖書館組織的讀書月或讀書日活動,僅有32.34%的學生參加過,67.66%的學生表示從沒有參加過。這說明圖書館的活動內容缺乏吸引力,需要創新,圖書館的活動宣傳推廣方面也有待改進。

在圖書館活動知曉途徑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班級通知(182人)、宣傳海報(155人)、校園廣播(126人),通過學校相關宣傳網頁獲知的學生很少,僅36人(見表3)。這表明目前圖書館活動的宣傳載體仍以傳統方式為主,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網絡加大宣傳力度。

3.7 大學生對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情況

3.7.1 圖書館資源對學生閱讀需求的滿足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有60.43%的學生選擇基本滿足,選擇完全能滿足的占32.34%,不能滿足的占7.23%。其中傳統閱讀和網絡、數字閱讀分別有74.47%、76.17%的學生選擇能滿足閱讀需求。由此可見,目前濱州學院圖書館資源還是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閱讀需求的。

3.7.2 到館頻率。幾乎每天都到圖書館的占13.19%,兩到三天一次的占30.85%,一周一次的占31.28%,一周以上一次的占24.68%(見圖7)。訪談中也了解到到館

圖7 到館頻率

頻率比較高的是高年級備考學生,低年級的到館頻率相對較低。

3.7.3 移動圖書館的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有74.25%的學生知道移動圖書館,但只有27.02%在使用,還不到一半,不知道有移動圖書館的占25.74%(見圖8)。訪談發現,之所以有很多學生知道但沒有使用移動圖書館,一是不知道怎么用,二是更習慣看紙質資料。

圖8 移動圖書館使用情況

3.8 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與分析,筆者認為濱州學院圖書館在以下四個方面有待改進:①宣傳推廣方面。加大宣傳各類讀書日和讀書月活動力度,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如增加閱讀宣傳網頁、微信公眾號等,進一步推廣移動圖書館。②圖書采編方面。增加圖書數量,豐富圖書種類,尤其增加醫學類、體育類等專業書籍,增加移動圖書館的數字資源。③讀者服務方面的問題和建議。增加讀者可借冊數,適當延長借閱時間。④基礎硬件設施方面。增加自修室座位,改善照明和空調設施。

4 結語

大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但缺乏分辨和自控能力以及閱讀情緒化、價值觀取向模糊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閱讀效果。加之一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缺乏興趣和計劃性,在閱讀中比較被動,需要學校各相關部門在制度措施以及行為引導上通力合作。閱讀推廣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圖書館在推動大學生閱讀方面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圖解2015全民閱讀數據調查:淺閱讀成趨勢[EB/OL].[2015-04-23].http:///video/sjxw/2015-04/23/c_1115059238. htm.

[2] 周曙光.新鄉學院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分析[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39-142.

篇12

從今天起,各位同學將正式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同學們可能會問大學是什么?通過大學教育,我們能獲得什么?中國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英國教育家紐曼認為,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遍知識的地方,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理智訓練,發展人的理性。一句話大學是學習知識,修養心性,完善人格的地方。你們來到南京大學,正是要完成這樣的使命,真正從精神上和學識上走向成熟,成為未來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

怎樣才能成才?我覺得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里特別需要強調 “讀書成才”,這是因為社會上的物質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之風正在侵蝕著校園風氣,而手機閱讀、網絡瀏覽等休閑式、快餐式、碎片式的讀書方式以及形形的網絡誘惑也在沖擊著長期形成的校園學習習慣,在大學校園里“潛心讀書”和“寧靜致遠”已變得不那么容易。大學校園里的讀書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比如“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許多人讀書的目的性太強,功利心過重,讀書時一味貪求立竿見影的收益,一味求快,卻不知讀書最忌諱心浮氣躁,囫圇吞棗。只有虛心靜慮,真正用心靈去感受,去體味,去理解,才能真正從書籍中獲得知識的增長與心靈的滋養。

再如“碎”,東零西碎,零敲碎打。我們常說,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時每刻,都有海量信息產生,信息的洪流都在沖擊著我們。讀書也變得簡單,例如從微博、微信上,我們隨時隨地都能“讀”到某一本書的某些段落。但這些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用只言片語去理解作品無異于盲人摸象。沒有系統化閱讀的脈絡去支持,這些零碎的知識最終只是無意義的點,無法為你展現出知識、思想的圖景。

還有“窄”,坐井觀天,管窺蠡測。有些同學喜歡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這固然是專業的需求,然而卻也誤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境地。只有拓寬視野,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兼顧,在此基礎上的“專”才能真正成為知識高原上的高峰。

“急”“碎”“窄”這三個問題極大影響著我們的閱讀和對知識的獲取。大學生究竟怎樣讀書才能更好地完善人的理性、良知和美德,培養推理、辨析、質疑、反思等批判性思維,最終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了幫助同學們解決這個問題,南京大學在去年推出了“悅讀經典計劃”,并用一年的時間精心準備了“南大讀本”,我想同學們已經收到了這兩本書,它是學校贈給大家的見面禮,它承載著學校對你們厚重的希望。

“悅讀經典計劃”是由學校一批教授按照經典性、思想性、知識性、前沿性、可讀性的遴選標準,涵蓋“文學與藝術”“歷史與文明”“哲學與宗教”“經濟與社會”“自然與生命”“全球化與領導力”六個知識單元提出的書目清單,經過廣大師生網絡投票選出的60種基本書目和100多種拓展書目組成的。

“悅讀經典計劃”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悅讀”,希望同學們以一種愉悅的心態來面對書籍,在美妙的閱讀中求學益智,明理增慧;二是“經典”,希望同學們通過閱讀經典,與偉大的思想對話,感受波瀾壯闊的精神歷險,從歷久彌新的經典中洞悉世界,認識自我。

希望同學們不要辜負學校和老師們的殷切期望,積極參與到悅讀經典計劃中來,把你們的興趣轉移到讀書上,在讀書的時候做到:

一是苦樂相伴。閱讀是快樂的,也是痛苦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是漫漫求索之路,要有苦讀的決心與勇氣,以愉悅的心態來經歷這一過程。要有“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執著,以及“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悔,最終才會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然貫通與愉悅。

二是思行并重。“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古人如此總結學習的幾個方面。讀書也要有這樣的思考、篤行的過程。在閱讀中,我們一定要有主動思考。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反思,對經典反思,對自己反思,“盡信書不如無書”,以批判性的眼光去明辨真理,不迷信經典,不盲從權威,以理性判斷,明辨真理,再以此反省自身,增慧明理;二是思考,通過思考將讀到的內容消化,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行也有兩方面,一是通過游學以增益讀書,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是在思考的基礎上,最終將所學落實到實踐中去,從而不至于成為古人所詬病的“腐儒”。

三是博專兼顧。《顏氏家訓》中說,“求學之道,博專兼顧”。讀書也是如此。“博”是要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從各學科、各類型的書籍中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建立起豐滿而扎實的知識體系與認知基礎。“專”則是要在某一特定學科或特定問題系統深入,精益求精,從而建立起精深、獨到的認識。“博”是基礎與前提,“專”則是深入與突破,兩者缺一不可。

篇13

一、高校藝術類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基礎普遍薄弱

藝術類大學生考試方式以專業加試為基礎.分別參加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次考試,錄取方式為專業加試合格后,按分數高低排名。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比非藝術類學生要低得多.這就使得藝術類學生存在對文化課重視不夠的現象,勢必導致多數藝術類學生文化修養不夠,知識面較窄,缺乏人文素養。所以文化基礎薄弱是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

(二)過分追求特殊性

在綜合型大學里,藝術生總是能被人們一眼認出。從外表上看他們穿著迥異、行為舉止盡顯張揚。

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質,思維敏銳活躍,對生活充滿激情,富有創新精神,但考慮問題時容易忽視現實基礎,是大學生中最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體。他們雖然思想活躍,但缺乏對問題的深度思考;熱愛專業,但很少關心時事;重視專業技能訓練,但過分熱衷于“自我設計”、“自我發展”和“為藝術而藝術”,從而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易偏離正常軌道。

(三)缺乏紀律性

不少老師反映藝術類學生的課程最為難上.上課時聽課的學生極少,多數學生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早上的課,大多數同學都會講早點帶進教室,更有甚者,公然在教室內化妝,每節課老師總要反復提醒同學們不要說話。

藝術類專業的特點要求藝術生具有發散的思維、豐富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但有的學生卻以為搞藝術就應該天性自由、散漫,認為限制多了,會抑制個性思維發展,影響創作靈感,創作不出好的作品,因此部分學生缺乏應有的組織紀律性。

(四)團隊意識較差

調查發現一個38人的藝術類班級.一學期中校級以上獲獎人數是16人,其中只有兩人獲得的是團體獎項,其他均為個人獎項。藝術類學院在運動會中,也是獲得單項獎居多。

藝術類大學生與其他大學生相比獨立意識和自我表現意識更強,更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不少大學生認為,搞藝術就是要追求個性,就要放蕩不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靈感,才能創造美。同時藝術類大學生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呈現個性化和獨立化。

二、如何加強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藝術類學生大多追求自我發展、個性獨立、思想活躍:追求個性才能,只有激發了靈感,才能創造與眾不同的藝術成就。他們敢于競爭,他們需要在思維上創新。

一般的教學并不能將藝術生的特質激發.同樣將藝術生與文化生作為同一類群體開展大學生讀書計劃,起到的結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必須將讀書計劃與藝術生的思維個性相結合。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課堂資源

讀書活動的開展不僅僅需要學生的參與.也要求教師創新原有的授課方式。

課堂上綜合知識點,積極引導,變復雜為簡單,變被動為主動。藝術教育是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和提高學生敏銳的視知覺觀察力、審美感受力和審美創造力。高校藝術生的性格特點在于他們對自己學習的自控力和自覺程度上很難把握.有些同學由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上文化理論課時無精打采,更不用說課下讀一些相關的專業書籍。

對此.教師必須在平常的上課過程中就引導同學們養成多讀專業書、多了解當代先進的藝術設計思想的好習慣,引發大家學習學科前沿知識的興趣。將讀書活動引入課堂中來,潛移默化的引導同學。同時還必須加強整合人文藝術教育的學科資源.讓大學的藝術教育課滲透更多的人文內涵,而不僅僅是技藝上的傳授。還要注意將美學、音樂學、藝術史、設計史、藝術創作、藝術心理學等相關學科進行有效整合,加強專業指導和交叉構建。把復雜的內容通過簡單有趣的方法概括歸納給學生,同時讓學生參與到調查、收集并研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之間的作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閱歷,進行PPT講解,通過比較鑒賞并挖掘作品背后隱含的意義,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二)課堂外給學生提供資源、拓展知識,在實踐中激發靈感

利用我校圖書閱覽室這一平臺.每學期購買一定量的圖書學習資料,可以包括文學、史學、繪畫、書法、雕塑、國內外優秀設計作品集、雜志期刊等,讓學生定期的去借閱,并規定一學期至少要讀兩本書.并寫出相應的提綱總結.把學到的知識進行一次公開的或者小班的課堂匯報,然后結合匯報給學生提出一設計主題,讓其結合所看所學的知識進行一次貼近生活的設計體驗,要緊密結合繪畫技法、知識涵養和審美欣賞這三種與美術相關的能力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體現創作主體情感、意志、態度等個性化的元素,同時把這匯報和設計作為考核的一部分。那么這樣學生的課外知識量不僅擴充了,而且也加強了思考的主動性.同時在開展設計活動的時候能自覺的引用課外知識,靈感也隨著知識的豐富油然而生。

例如我校音樂學院就有著自己的閱覽室.定期的更新書庫的圖書,而圖書的品種也是由學生選取的,只有學生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圖書.書庫總也不能總是存放同類型的圖書.藝術類學生通過不同層面的圖書來獲取不同的知識.從而在創作的時候就能從另一個領域來思考,想他人所未想。

(三)結合學生要求,舉辦各種藝術門類的專題講座

開辦校園專題講座一直是藝術類學院所注重的.并且在這方面一直在做.學生從中還是學到了不少知識.但是這方面還做的不夠好,應該涵蓋各個方面,讓學生自愿聽講、自愿參與、根據學生反映意見開展相關的講座,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高水平的專題藝術講座集學術功能、教育功能于一體,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文藝知識,拓寬視野,擴展知識面,使學生學到許多在課堂上難以學到的東西,學生看的多,聽的多,了解的多了,就無形中會影響自己的思維模式,啟發創作靈感。

(四)走出校門,參與活動、增長見識、激發靈感

走出校門,多去看看別人的東西,不論純藝術繪畫,還是音樂作品,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避免把知識禁錮于書本或是課堂。可以多參加一些各高校間的作品交流活動,參觀一些名人畫展,設計展;還

可以經常去藝術館、美術展覽館和歷史博物館去取取經;甚至在采風、考察活動中廣泛了解當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素材充實自己的資源庫.目前很多藝術類高校都采取了最后一學期外出采風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在旅途中將自己所看的.所經歷到的用相機或者筆或者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虛心請教,比較觀點、提煉精華、學習經驗,慢慢的發現自己在多聽多看多問中不斷進步,從而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設計不是獨立存在的行為,坐井觀天的學習方式不可取,要在與其他學科的交流中尋找設計元素和構成方式。

三、藝術類院校開展大學生讀書活動的意義

(一)讀書是大學生成長的主要途徑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成長。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過程,其實是我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文化相結合的偉大過程。讀書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國家教育總督學柳斌說過:“一個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四年是積累的階段,是全面補充養分,全面發展身心,擴大自己的文化視野,全面提高自身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能力的階段;是構建比較完整的基礎與專業知識體系,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礎;鍛煉和提高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能力和素質;形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個性發展的獨立人格的關鍵階段。

(二)讀書有利于端正自我態度,自我升華

現在的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一種浮躁的狀態.不能全心全意的都置身于書本中,而閱讀卻要求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書中的佳釀。你會發現剛開始看書時,總是能難進入閱讀的狀態,但是一段時間形成習慣后,便能做到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了。而這樣一個閱讀的過程,也改善了學生躁動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