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中英語語法教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論文

篇1

1.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很好的讓學生投入到教學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很好的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亦或者是通過鼓勵、激勵的政策,讓學生為了一定的目標進行奮斗。這樣的教學方式都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比如說在學習“must”、“could”、“might”等表示猜測的語法用法時,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教師展現一張動物的圖片,但是卻遮住了它身體的大部分,只露出了小腿,那么教師就讓學生進行猜測,這是什么動物?學生或者會說:Maybeitisalion?或者會說:Itmustatiger.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進行解答,用maybe、must都表示了什么樣的具體情況,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這些語法的用法。

2.將語法知識與語言意義統一起來

在講授句子的語法時,要善于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句子意思,否則,一味的進行語法的教學,很難讓學生真正透徹的了解文章知識,這對于學生對語法的了解也是非常不利的。比如說讓學生在幾個句子中來判斷’s的用法,是屬于is的縮寫還是所有格形式:Mary’sfriendsisTom;Jim’sadoctor;She’stwenty;He’sbagisred.很少有學生都能夠分清楚’s的用法屬于哪一類,這樣教師就需要對學生掌握的語義來進行充實,讓他們在懂得句子的基本含義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語法概念。

篇2

當今的應試教育以升學率檢查學校的教育質量、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學術水平,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現。以考試為目的的教育,其教育模式與考試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揮,學生被動地學習,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感。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老師的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課堂氣氛是變得開始輕松,但一些教師為了調動課堂氣氛,片面的過于強調了初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從而忽視了語法學習,認為學習語法并不重要,很多年輕教師不注重語法教學自己也不注意初中英語語法學習,從而使學生的語法學習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很好,它影響到英語口語交流和書面表達。現在許多的初中英語老師測試學生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英語語法測試,在測試的問題中語法試題的數量逐步減少,致使學生學習語法都不太重視。現在的學生常常因為考試而學習。以試卷上什么類型的問題最多來確定學生自己學習主攻的方向,如果學生看到的一些問題,測試他們的語法知識考試,則會相反。所以他們本身不重視英語語法的學習,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一些老師認為課程概念淡化語法,不應該直接在教室里教語法,語法教學會削弱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產生疲勞。因此有這種現象:教師在語法教學盲目機械模仿練習,引導學生觀察語言的結構,語法規律,忽視必要的使用語言的語境,表面的學生表達,通過實踐可以真正理解掌握的語法知識,學生不能準確、得體的使用在實際英語口頭表達,也不能寫幾句完整的句子,難以實現高質量的語言輸出。

三、實施語法教學的方法

篇3

1.2課堂學習生活化,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以應對考試為目的,主要強調英語的讀寫能力和語法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聽說能力的訓練,導致很多學生只會做題而不會開口說英語,學習到的只是“啞巴英語”。素質教育方針要求英語教學應當以教會學生熟練使用英語為最終目的,英語的使用則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情景式教學法讓課堂學習生活化,為學生提供了聽和說英語的平臺,是彌補傳統教學缺陷的一種有效手段,聽說能力的提高也會間接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英語綜合應用水平。

2.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生的心理狀態還處于半幼稚的狀態,上課內容如果枯燥無味,會造成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創設情景時,應多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的、熟悉且趣味性十足的場景。比如在介紹ourthings時,教師可以盡可能選取身邊觸手可及的物品為學生創造具有生活氣息的英語學習環境。比如pencil,sharpener,eraser等文具,或是sweater,blouse,shirt,dress等衣服,都可以讓學生在看到實物的情況下理解詞匯。再比如,在介紹Pets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養過或特別喜歡的寵物,然后通過展示圖片或小短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2優化教學方案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對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學方案的設計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中途要因素,也是情景教學法是否能夠得到合理運用的關鍵。因此,為了保證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需要結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的要求,創設合理的情境。只有堅持從實際出發,才能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情境,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2.3運用多媒體工具開展教學

現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在生活各領域得到廣泛使用,對于情景教學來講,多媒體也是非常合適的一類載體。多媒體能夠把英語教學的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和傳播,能夠充分利用聲音、圖像的優勢創造出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在這種模擬的環境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所表達的內涵。比如在學習“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時,首先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來創設美國白宮、巴黎圣母院、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等等場景,引導學生回答“Doyouknowthenameofthefamousbuilding?Doyouknowwhereitislocated?”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國家名稱和風景名勝的名字。教師接著可以選擇播放旅游景點的影片,從視覺上帶領學生進入旅游的情境之中,通過錄音資料增強所學課文的語境。

篇4

2聽力材料過于單一

在日常的英語聽力訓練中,筆者發現學生英語聽力訓練的主要材料來源是教科書后所附帶的英語聽力材料。雖然這些材料在邏輯結構上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一致。可是,由于教材本身的內容局限性,聽力材料相比而言也呈現出單一化的特點。學生對這些聽力材料的興趣并不高。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是指在一定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對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相關學習問題或者學習難點,進行任務的設計與相關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的安排。這種任務型教學法要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任務教學的具體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任務型教學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學中關于學生習得,特別是對第二語言的習得的特點和規律的總結的基礎上的。這一教學方法的創始人是在英語教學法領域享有較高聲譽的教育專家Krashen(1998)。在這一理論框架中,學習的習得也就是對語言主動地掌握與吸收是語言學習的唯一有效的渠道。我們通過幼兒的語言學習可以得到這一方面的論證。這種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的內涵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教學組織形式來看,任務型教學法一般采用的是小班型,人數不超過15人,或者將大班進行分組教學。這種教學組織模式,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以及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認知與性格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其次,強調了學生的自動自發的學習能力以及自我監督與自我管理,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最后,在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要求中,比較注重學生知識的習得。也就是說,對于任務型教學目標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輸入與記誦,而是在任務的引導下,通過思考與訓練來實現自我在認知能力、認知體驗以及個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提升。

篇5

一、新教材的優點和缺陷

1.新教材具有的優點

(1)新教材的知識點和語法具有超前性和重復性。如英語中的時態,在初中部,這套新教材中就重點完成了六大時態,即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過去進行時,有些時態從一出現后,在以后的教材中就反復出現,并且有些時態要在以后的課本中才正式學,在前一兩個學期就有出現。

(2)新教材注重東西文化的差異。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

(3)新教材的對話與課文情景創設,更加貼近生活。新教材還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片介紹的內容,通過名片的內容可以做多種與職業、地址、工作單位、電話號碼、傳真、電子郵件等內容的有關練習,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經常接觸的情景,真實、實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4)新教材緊扣時展的脈搏,響應黨的號召,擴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強。大致表現在關注西都大開發、注重科學發展、關注社會、關注環境。

(5)新教材趣味性強。新教材的話題新穎,生動有趣,增加了謎語、諺語、詩和幽默短文等內容,貼近時代生活。

2.新教材存在的缺陷

新教材除具有以上優點外,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法錯誤明顯,教材校正不嚴肅。新教材存在明顯的語法知識性錯誤,如:第二冊(上)第53頁,Part2Askandanswer中的第六句話“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當陳述句部分出現一些含有否定意義的詞,像few、little、hardly、never等動詞時,附加疑問句部分用肯定形式。

(2)教材容量擴大,要求提高,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新教材增加了語言輸入量,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體體現在詞匯量,練習與教學活動量,閱讀量等的增加。

(3)新教材課本內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識容量大是相比較而言的,各個知識點在課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課文幾乎空洞無物,而有的課文如果要按教學目標則需用上2~3個課時。

二、使用新教材的幾點想法和建議

新教材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筆者認為在組織英語課程新教材教法中,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1.新教材詞匯的教法

在學習生詞時,應把握好三個尺度:(1)集中學習單元生詞,分散學習目標,逐步消化掌握詞匯。集中學習生活是“張思中英語教學法”的理論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單元單詞都集中在一塊,所以我認為在學習新教材時采用集中學習單元詞匯。在集中識詞時,所有同學只需會讀詞匯,僅有少部分同學能夠拼讀部分詞匯即可。再分課分步驟讓學生在課外去掌握詞匯,教師只須在上每一節課之前檢測一小部分學生在課外記憶的情況,如此類推,在單元知識學完后再進行一遍詞匯集中鞏固,在兩個單元或三個單元完成后再讓學生在課外進行一次鞏固,教師抽查效果,這樣在半期后學期結束時再集中鞏固一兩次,這樣學生掌握詞匯的可達95%以上,只有極個別幾個學生不能完全完成詞匯學習目標(learningaims)。(2)掌握(productive)黑體詞匯,理解(receptive)常規自體詞匯。新教材詞匯量大,全部掌握課本詞匯學生倍感困難,只學黑體詞匯顯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時,制訂的詞匯學習目標是“掌握黑體詞匯,理解常規白體詞匯,有余力的學生了解workbook練習題,或課外讀物中出現的詞匯。”用“四會”分詞匯法來區分目標就是課本單詞表上的黑體詞匯需達四會(聽、說、讀、寫)目標,課本表上的白體詞匯需達到三會(聽、說、讀)目標,其它生詞匯達到二會(讀、說)目標。實踐證明這種新教材的詞匯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識環節編排具有“超前性和重復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學生到了初二,他們對新教材的詞匯都記憶猶新。(3)“詞句文”結合教學,即把詞匯放到具體的句子中去學,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去學。現代英語教學法研究表明,在英語學習中創造學習情景,把詞匯放到具體的句子中去學。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去學,是促進學習者快速掌握語言的便捷途徑。

2.新教材課文的教法

新教材系統性高,因此提倡整體法教學,即先從課文的整體內容入手,了解課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再逐一學習語法與知識點,我認為在具體教學課文時應注意兩個方面:(1)遵循短文閱讀原則,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組織課文教學。(2)適當調整教材內容進行教學。由于教材存在個別不足之處,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敢于按照自己教學的內容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或刪除部分不合適的教學內容。在此列舉一事例。如第二冊(上)Lesson9,我覺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編排順序,先進行對話操練再講形容詞比較級的變化規則會對學生授知識造成感覺障礙,因為對話中出現幾個形容詞的級別變化,如果停下來講語法勢必耽誤了操練對話,如果不講形容詞的比較級變化,學生又如何理解對話內容。于是,我把這兩個授課內容進行交換。先講形容詞的比較級變化規則,再講第一段對話,再進行操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主動訂正語法錯誤,在新教材中出現的明顯的語法錯誤,一定要根據正規的語法教學書在課堂上把它給予糾正。

3.多操作練習,少語法教學,真正做到精講多練

現行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淡化語法教學,注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的養成。反復操練是掌握與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具體體現在。第一,加強基礎認知和基礎技能的培養,把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進一步加強聽寫方面的教學,夯實根基。第二,注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閱讀,聽說技巧。第三,充分利用電教資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式教學,把學生的興趣和語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4.從新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搞好德育教育

新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點較多。內容也較廣泛,我們應在具體的教學中很好的灌輸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會動態、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教材中英語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集體、關心國家、關愛家庭、關注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習慣和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篇6

1.2實施快樂教學法的優勢

第一,快樂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能。在傳統意義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直接地為學生呈現解答問題的整個過程,這造成學生太過依賴教師,而缺少積極的思維習慣。而在快樂教學法中,教師僅僅把一些線索提供給學生,以使學生自主地探究問題。如此不但鍛煉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也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第二,快樂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多種問題的綜合技能。學生除了學習文化課程之外,也要面臨一些平時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像是怎樣跟別人交流和溝通。在快樂教學法中,教師能夠在教學課堂上給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且在進行分工和互相協作之后,能夠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快樂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快樂教學法這種人性化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我國極力倡導教學改革的當下,快樂教學法被普遍地應用和推廣,且實現了理想的效果,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法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2.1通過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

毋庸置疑,英語教育正在跟啞巴英語說再見,而多媒體技術具備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可以為學生講解逼真形象和生動有趣的知識信息。一些心理學研究證實,聲音和圖像相統一的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和理解,在要求大量記憶英語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不少的教師反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的英語學習。

2.2通過課堂游戲實施教學

跟一味地講解初中英語知識不一樣,理想的教學課堂需要使學生完全地融入其中,激勵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與參與課堂教學。而課堂游戲的應用,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初中學生常常是懼怕學習英語知識,可是他們喜歡新鮮事物以及活潑好玩,為此,教師將游戲靈活地引入到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使得學生完全地融入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并且課堂游戲業能夠使得學生更加有效和迅速地學習英語內容。

2.3通過故事實施教學

類似于課堂游戲,講故事也是快樂教學法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初中學生恰恰處在崇拜偶像與英雄的關鍵時期,具備經驗的教師常常能夠順勢引導,以故事的形式實現教學的目標。初中英語教材當中有著非常多有趣的故事,教師需要有效地應用這一系列資源,啟發學生積極地探究故事的意義與情節。并且,教師能夠要求學生來講故事,以跟其他的學生進行分享。事實表明,故事教學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學生在聽故事或者是講故事的過程中,仿佛置身其中,且在故事情境中學習到了很多的英語內容。鑒于此,初中英語快樂教學法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學生學習興趣與志趣的形成能夠推動學生在課堂上快樂的學習,二是學生學習興趣與志趣的形成基礎是快樂的課堂教學。為此,這兩者之間是互相統一和密不可分的。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當綜合性地應用一系列的快樂教學法,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與實現教學目標。

篇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高了,學習效率才會不斷提升。由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情感因素,導致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大,效率不高。情境教學法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重視情感的交流,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行英語的學習與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效率。

三、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以教材為依據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

教材是英語學習重要依據,但是教材內容是死的,教學方法和學習主體是活的,因此,在英語學習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創設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具體生活場景,讓學生通過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等形式身臨其境地參與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創設情境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體會英語學習樂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2.創設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模擬對話、小品表演、話劇等形式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時積極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是情境教學法的重要形式,通過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質疑精神。此外,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的優勢,設計一些與所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小品、話劇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實現快樂學習的學習理念。同時,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在符合自己生活實際的具體語言情境中學習,能夠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

3.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進行情境設計

教材中許多內容的場景無法進行直觀展示,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而網絡多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現代教學手段,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教師利用網絡多媒體,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把抽象的教材內容設計成形象化的語言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如,在學習人的器官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計一組各種器官進行對話的動畫片,通過這樣的形式既豐富了英語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篇8

初中學生的年齡在13~16歲之間,他們已經習慣上用母語中文進行表達和交流,突然讓他們重新開始學習一種在他們看來“發音古怪”、“晦澀難懂”和“表達困難”,而且在現實和未來都不一定能用得上的語言,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學生從思想上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中學生是個愛“做夢”的年代,估計沒有哪個學生愿意自己碌碌無為過完一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科學家的夢想、作家的夢想或成功商人的夢想,在適當時機,讓學生明確,只有學好英語,繼續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實現個人夢想,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和祖國。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在英語教學和學習中顯得十分重要。初中英語教材涉及的詞匯和語句緊扣日常生活和交際,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情景設計,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片和錄像等教具,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消除學習英語過程中死記硬背單詞和語句的乏味性,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做好教學反饋,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和交流,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重要方法。與中文“平仄”發音不同,英語有著自己的發音方式,對于較長的單詞如“tomorrow”,學生并不一定在初學時就能完整和準確地拼讀,作者的一個學生為了容易記住這個單詞,該單詞下面自行做了一個注解“T毛肉”,可想而知,其“異腔怪調”讀音在課堂上會帶來怎樣的“轟動”效應,但此時不能對學生進行盲目批評,甚至嘲笑,否則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障礙,從而不愿開口,甚至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取得的哪怕是一點的成績和進步,要不吝贊揚和鼓勵。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不能簡單做出“good”或“bad”這些簡單字眼的批語,而是要從學生的作業和考卷中,發現學生的進步,給予適當的贊揚,找出不足之處,針對性地進行鼓勵和提出期望,這樣,學生會感覺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肯定,才能保持長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注意教學方式,強化英語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前面已經說過,死記硬背是英語學習的大敵,不僅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學習效果是事倍功半。不死記硬背,并不是不去學習和掌握單詞和語句,恰恰相反,熟練掌握單詞和基本語句和語法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孤立地學習單詞,很難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學習“parents”這個單詞時,我會問學生“父母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可你們知道用英語怎么拼寫父母這個單詞嗎?”課堂氣氛這時候往往被很快調動起來,學生們也能很快掌握這個單詞的拼寫和讀音。再比如,教師在教授新的單詞時,要注意對學過的同類或相關單詞進行歸類和總結,比如“noodle(面條)”、“bowl(碗)”和“chopsticks(筷子)”,“bread(面包)”和“butter(奶油)”,“water(水)”和“fire(火)”等,這樣便于學生進行聯想記憶。

在語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過多強調知識傳授、書面練習、語法分析和規則記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多,主動探究少;機械訓練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樂趣味少。作者認為,在語法的教學中,一定先要讓學生對所講的內容有個感性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在講解比較級和最高級時,先通過實物或圖片比較(比如,三棟高矮不一的樓房),引出這個語法的結構和功能,引申出No.1buildingisbig,No.2buildingisbigger和No.3buildingisbiggest三個句型,學會“whichisbigger?”和“whichisbiggest?”等句型,然后結合教室內和生活中物品和人,引導學生利用“high,higher,highest”“fat,fatter,fattest”和“odd,odder,oddest”等詞匯進行造句和表達。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使語法知識由抽象變得形象,從而降低了語法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的教學精神,按照教材的科學設計進行教學。比如,在初中英語新教材中,“dialogue”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新單詞和語法都涵蓋其中,有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一個人“獨立”完成了單詞講解、語法剖析和語句朗讀全部工作,至始至終沒有讓學生參與其中,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一個人表演,教學效果十分不佳。根據作者的經驗,學習新的“dialogue”分為三步走,一是教師講解和領讀新單詞和新句型;二是在學生自行理解對話內容的基礎上,由不同同學扮演角色朗讀對話;三是教師對學生完成對話過程的錯誤發音和不當理解進行糾正和強調。這樣,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聚精會神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整個班級學生的精力也全部集中到要學習的內容上,可做到印象深刻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還必須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時間。除正常課堂教學時間,高效地利用早讀時間也是學好英語的重要方法。初中學生尚處于心智發育時期,自律性不強,有的教師在早讀時間,讓放任學生自學,這樣很難保證學習效果。作者在早讀的教學過程中,多采用讓學生上臺進行默寫生詞、板書句型和情景設計和對話比賽,這樣容易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可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對于完成較好的同學進行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好。

初中新教材所選的話題、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招和高考英語的升學考試也越來越側重于對英語的實際運用和駕馭能力的掌握。因此,英語教師注重和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培養學生對英語的主動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掌握英語單詞和語法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蘇舒雅.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淺談.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0,8(3):116.125-126.

篇9

“五步教學法”的首要環節就是復習。復習的內容多是日常交際用語,語音、語法、詞匯等學過的語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問,通過復習無疑會使學生要勤動口、動腦、動手等,使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五步教學法”的中心環節是操練,教師會經常地在那些由教師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練小組、小隊中指導學生進行操練活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大多數學生專心聽講、勤于動腦、積極參與課上的各種活動。“五步教學法”的第二環節是介紹新材料,而介紹新材料又常常運用“實物聯系、圖片提示、動作演示”等方式進行。課堂上若能積極、主動地在教學的指導下學習新的語言材料,學生就必須在課外進行充分的預習和自習,才能使學習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科學地利用“五步教學法”進行教學,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篇10

情感教學指的是通過情感這種特殊的心理感受開展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情感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感染學生,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而且會在完善學生人格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情感教學還可以適當地調節學生的行為。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不僅成為開發學生智力的催化劑,而且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此外,初中語文教學大力倡導真、善、美,堅決反對丑、惡、假。只要學生有了真實的、健康的情感,就會追求真、善、美,使得學生內心輕松、愉快,進而獲得巨大的前進動力。以下是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學的幾點體會。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的策略

1.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情感是人們主要的心理活動之一,而在學生心理中本身具有感情潛質,但是,此種潛質只有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才能給被激發出來。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情”的教學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開始就被情所觸動,并逐漸將其轉變為聽課熱情,這也是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備課時要徹底弄懂文章的中心思想,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抓住關鍵內容。大量實踐表明,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使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情調當中,才可以指導學生感知文章情感,同時更好地把握文學作品中的內容與風格。另外,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如果教師準備的材料比較充分,那么以情動人的效果便會顯現出來。

2.深入挖掘課本中的情感內涵

現如今,在我國初中語文課本中,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是文質兼備的,而且,課本中文學作品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課本中內容豐富多彩,特別是情感方面的因素居多。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索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深入挖掘初中語文課本,將教師的情感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樣敢愛敢恨,深深被文中的情感所打動,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思想和感情上引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鳴。語文教材中所選的作品大多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中必然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這些情感因素幾乎包含了人類情感所有的各種表現,而且多是反映人類的真、善、美的高尚情感。這些都是教材的結合點,都能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情感,可以成為教學的著力點。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文本細讀,通過文本細讀,理解詞義,感悟語言,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走進文本世界,感知真實生活,通過碰撞、分析,內化為學生自我的情感體驗,以便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最終產生情感共鳴。

3.充分發揮語言的傳情作用

掌握一定的技巧進行富有情感的朗讀,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使得學生深入理解譯文,受到教育。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假如教師的語言風趣幽默,那么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傾慕之情,從而使學生更加信任教師。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情感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運用好情感,以情激情,這樣才能夠真正叩擊學生的心靈。在教學的過程中,充滿感情的語言能夠創造出一種情感氛圍,此種氛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于學習有一種期待,就像人們經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學生去領會文章當中不可言傳的微妙之處,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當學生們的熱情被真正激發出來時,那么就會沿著這條軌道,真正走進課文和作者并陶醉于文章的情境之中,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

4.啟迪情境,引入意境

教學情境設置的核心是顯示教學內容的情感因素,從而達到一種激發學生情感的目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課本內容,為學生設置的合理情境,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產生一種良好的情感反應,使學生將語言文字與畫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我們經常會說“觸景生情”,這實際上是從景到情的一種想象。在某些情況下,一段文字就有可能蘊含著一幅內容豐富、有聲有色的畫面。在學習這樣的文章時,語文教師要抓住機會,讓學生閉目來細細品味這些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相同的畫面。例如:在《故鄉》一文中,有很多描寫景物的文字。對景物的描寫就如同攝影師捕捉到的鏡頭一樣,既有遠景又有近景,在情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同時,我們也可以將音樂和畫面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心入其境。人的感受其實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它能夠使人產生一種美好的情感。音樂是一種能夠很好啟發人聯想和想象的藝術,音樂語言是一種微妙的藝術,且非常強烈,它給人一種美感,并且將聽者帶入到一種特有的意境當中去。在教學過程中,假如能夠使學生通過音樂來感受到教學內容的變化,并引起他們的共鳴,那么將會對教學產生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我的母親》一文當中,我們可以首先播放一首閻維文的《母親》,讓學生去體會這首歌曲的內含,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5.積極探索良好的學習途徑

和其他課程相比,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形式與學習形式上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然而,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大多數文學作品都包含情景,語文教師要進行相應的引導,啟發學生加以想象,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穿插一些小游戲,來充分營造語文課堂的氛圍,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的場景,同時,更有助于促進語文的情感教學。

6.運用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自身一定要有充分的激情,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主要講述的是朱自清與父親的深情,在學習本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抓住文章中父親過鐵道時的行動描寫,看著畫面聽老師朗讀:“我看見他帶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穿著黑布棉袍,蹣跚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只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的肥胖……”讀到此處,教師可以對當時的情境進行分析,讓學生感動于這種父子情深。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分別描述自己的父親是怎么樣關心、疼愛自己的。這樣,學生們感情的閘門就會被完全打開,一幕幕感人情境展現在大家面前。

7.用示范朗讀指引學生進入情境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是采用朗讀的教學方法,而且這也是表達情意的一種手段。深情的朗讀可以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情等因素全面地投入到文章中,同時朗讀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一種無法言語的感覺。例如:我在講授《最后一次講演》時,用慷慨激昂的語言為學生朗讀,因為我將自己想象成是作者。受我的啟發,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情境中,在朗讀過程中,抓住了文章的感情脈絡,更好地掌握文章中心內容。在教師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下,學生很快就能沉浸在作品的藝術情境中,產生感情共鳴。

8.合理的設問形成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設置問題是激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要根據課本作品中出現的人生世態,讓學生去深思,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設置的問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包含內容可以涉及很多也可以很少,沒有提問的標準,但是,問題要在合適的時候再提出,且問題要盡量新穎。學生不僅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情感,因為,健康的情感必然會產生健康的人格,也就會創作出更多積極向上的作品。由此看來,情感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情感教學,即將思想融入到情境當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結語

總體來說,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可以使作者和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感染學生,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而且會在完善學生人格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寶權.淺談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7).

篇11

所謂比喻教學法就是通過打比方的方法,將兩個本質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的事物建立聯系,通常情況,選擇一個熟悉的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的影子,從而達到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新事物的目的。恰當的比喻有時勝過千言萬語,讓人豁然開朗。

2. 比喻教學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中的作用

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授課群體是大一年級的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其中有部分同學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另外一部分同學盡管對計算機的基礎操作有些了解,但是他們的知識網絡還很缺乏,就更不用說對一些網絡技術的操作了。所以,在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中,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往往令教師感到束手無策,令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如果講解時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運用比喻教學,將抽象、費解、空洞的教學內容轉化得生動、淺顯易懂,就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運用“比喻法”進行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又可以便于學生記住一些煩瑣的操作。

3. 比喻教學法案例分析

我們先來看看怎樣組織計算機硬件組成的這節課程,用于教授知識點的時間大約為25分鐘。

首先給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電腦,然后針對圖片進行如下的講解:先認識顯示器、鼠標、鍵盤、耳麥、攝像頭,這被稱作“外圍設備”。主機箱內包括的所有硬件的集合被稱為“主機”,“主機+外設” 就構成了一個完成的計算機。在此用一個FLASH演示主機的內部構成(如圖),可引導學生去學習每個硬件有那些功能。

中央處理器CPU:CPU是計算機機的核心器件,它就好比人類的思維與控制中樞,正是CPU控制著計算機的一切行為舉止。CPU主要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這個運算器就有這樣的功能,而我們的大腦還可以支配我們的行為,CPU的控制器就有這樣的功能。接著還會給學生展示單核的CPU和雙核的CPU,講到雙核CPU的時候,我會說:如果我們人類又有兩個大腦是不是會變的更聰明啊!是不是運算的速度會變快,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兩個大腦同時去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說我們又想唱歌又想說話,這在一個CPU的時代是不能完成的,而到了現在就可以了。其實,這個比喻就是想說明雙核CPU是可以把同時完成需要占用同一資源的兩件事情。

存儲器Memory:人腦除了有思維的功能,還有存儲的功能。電腦也不例外,在電腦中存儲器主要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存儲器,這就是電腦中的內存人腦的記憶是有限的,所以,要把我們記不住的東西儲存在自己的資料庫中,這就像為什么我們要有自己的書房,而這個硬盤就好比我們自己的書房。當手中的資料無法滿足我們所需要的資料的時候,我們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去公共的圖書館借書,這個公共的圖書管,就好比光盤、U盤、軟盤等。

輸入輸出設備I/O:生活中我們總是把電腦和人腦加以類比,但實際上更確切的類比應該是把電腦比作一個完成的人。電腦有與外界信息交互的裝置,人類有聽聲音和說話的能力,電腦也有。音箱就好比人的嘴巴,麥克就好比人的耳朵,但計算機所能處理的只有數字信號,而現實生活中的聲音是模擬信號,這樣就需要一個設備能夠把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進行相互的轉換,這個設備就是聲卡。人類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可以通過說話,還可以通過寫字來表達,計算機則可以通過現實器和打印機來完成書寫的功能,可是計算機并不能識別文字和圖像,這需要顯卡來完成數字信號和圖像信息進行轉換。

主板Motherboard:主板是微機的核心鏈接部件。微機的硬件系統的其他部件全部都是直接或間接的通過主板相連接的。主板是一塊較大的集成電路板,電路板上配以必須的電子元件、接口插座和插槽。結合實物和圖片給大家詳細講解主板上的芯片和插座與插槽,其中插座與插槽就好比人類的關節,人的很多骨骼都是通過關節鏈結起來的;而芯片則是一座架起各個插槽之間數據傳遞的橋梁。

篇12

新世紀之初,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如火如荼地推進,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提出由過于注重語法的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傾向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倡導學生體驗參與,樂于探究,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傳統教學仍然對初中英語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改進有問題的教學,提高語言教學質量,實現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是廣大英語教師需要深思和研究的現實問題。

2.初中英語教學問題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英語教學仍存在不少弊端,它們像枷鎖一樣束縛現代課堂,阻礙學生的語言發展。

第一,英語教學中形式與意義分離。教師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傳授語法規則,忽視語言意義,導致學生只認其字,不知其義,更不知如何在真實的語境中正確運用語言表達。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多種時態,如現在進行時“be doing sth”, 將來時“be going to do sth”, 現在完成時“have done sth”,過去時“did sth”。學生經常混淆這幾種時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過分注重時態的形式練習,而忽視時態各個意義的講解,同時學生缺乏機會將所學語言運用到真實交際中,從而無法掌握目標語的交際意義。

第二,詞法和句法相互孤立,分開教學,教學費時又費力。在語言學習中,詞匯和句子。常被作為獨立的語言項目,教師往往按照先詞法后句法的順序進行教學,學生要逐個學習,習得語言面臨困難。例如 “What a pleasant day it is!”是一個感嘆句式,在這個句式中有新單詞“pleasant”, 有些教師通常詳盡講解單詞“pleasant”的用法后,再講解由“What”引導的感嘆句,這樣詞法與句法相互孤立的教學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何將詞法與句法相融合,讓學生在句法中學會詞法,在詞法中學會句法,使教與學事半功倍,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三,學生學習和記憶語言項目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方法,死記硬背,效率低下。人的認知活動總是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順序,螺旋式上升。人的語言習得也遵循著由淺入深的路徑。然而,教師往往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先講解語言用法,后舉語言實例,使得語言學習事倍功半。面對由大量語言項目組成的一個復雜而關系緊密的網絡系統,有些教師不能利用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更好地歸納語言規則。如 “decide to do sth”, “offer to do sth”, “would like to do sth”, “need to do sth”, “hope to do sth”等不定式結構,教師忽略它們的共同特征,無法引導學生從這些具體實例中歸納出不定式的形式、用法和特征。因此在測試中,常常會出現“decide doing sth”, “hope doing sth”的錯誤用法。

第四,教學中過多使用中文教授英語知識,缺乏中英文的對比意識。隨著初中知識越來越復雜,英漢語言的差異逐漸凸顯,母語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干擾也因此而逐漸加強。比如在詞匯方面,漢語是詞根孤立語,而英語詞匯常有詞形的變化。例如英語中常通過衍生詞綴-s或-es構成名詞復數,通過詞綴-ed來構成動詞過去式,通過詞尾加-er,-est的方式實現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等等。英漢的這些差異導致學生在英語表達時常忽視詞形的變化,學生常常會出現如“She often go shopping”, “They play football yesterday”, “She is thin than me”等錯誤表達。同樣,英文中有些地道的表達,學生根據中文習慣翻譯英語,造成偏誤。例如在英語中有許多有顏色組成的特色習語,學生常將“black tea” (紅茶)翻譯成黑茶, “a white elephant”(沉重的負擔)翻譯為一只白象, “blue music” (憂傷的音樂)譯成藍色音樂。可見缺乏中英文對比意識,容易造成語言負遷移,阻礙語言習得。

第五,學生語言體驗不足,學習被動。傳統的英語教學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則采用“容器式”的學習方式。語言學習過程變成純粹的被動接受、記憶詞匯和語法規則的過程。新課改倡導教學采用活動途徑、體驗參與,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在多維的語言活動中體驗語言,實踐語言,感受語言規律。強調教學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可見有必要尋求前沿的外語教學理論驅走這只“攔路虎”。

3.構式語法的相關理論

構式語法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在認知語言學框架中,在批判轉換生成語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最早由Adele.E.Goldberg和Paul Kay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主要包括以下五種理論模型:Fillmore和Paul Kay的構式語法理論、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Langacker和Taylor的認知語法、Croft的激進構式語法、Nancy C. Chang和Benjamin K. Bergen的體驗構式語法。其中,Langacker和Taylor的認知語法、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與Nancy C. Chang 和Benjamin K. Bergen的體驗構式語法同語言教學具有密切的聯系,下面我們重點探討這三種理論模型。

(1)Langacker和Taylor的認知語法。

Langacker認為一個構式是由若干象征結構整合而成的,換句話說,一個構式是由若干小的、簡單的象征結構整合而成的大的、復雜的象征結構。象征結構是一個形義結合的整體(李曙華,2006)。所以,構式是一個整體,構式的本質是象征性的。構式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可以分為圖式構式和實例構式(Langacker 1987)。圖式構式代表實例構式的共性,是實例構式的共同特征;實例構式是圖式構式的具體例子。Taylor研究發現圖式構式具有能產性,能產性具體是指一個圖式構式的音位和語義結構信息能夠為符合這些規定的實例構式提供支撐的能力。Langacker指出,語言是圍繞基本的概念原型組織起來的;語言中的構式也是如此,因此,根據構式的整合方式可把構式分為原型構式和非原型構式。原型構式是由兩個象征結構整合而成的合成象征結構。非原型構式是指在許多方面偏離原型構式或與原型構式存在一些細微差異的構式。非原型構式圍繞原型構式組構而成,是原型構式的延伸。

(2) 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

Goldberg的構式語法理論認為語法是由構式組成的(Goldberg 2005)。構式是已習得的形式和意義或話語功能的對子,包括詞素、詞、習語及一般的語言結構形(Goldberg 2006)。構式是形式與意義及功能的結合體,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人們的語言知識是一個由構式組成的網絡系統。另外,不同語言中的構式有不同的習得方式,構式是在輸入和普遍認知機制的基礎上習得的(Goldberg 2006)。

(3) Nancy C. Chang 和Benjamin K. Bergen的體驗構式語法。

體驗構式語法將理解話語的概念或意義看做是激活內在的體驗圖式。體驗圖式是根據經常性的感覺和運動系統經驗抽象得到的認知結構。體驗構式語法強調語法系統的“體驗性”,提出一個語言表達式就是圖式性的形式表征和圖式性的意義表征結成的對子,這些形式表征和意義表征是通過感覺和運動系統體驗出來的、模擬出來的。另外,體驗構式語法強調語言加工和語言理解的“體驗性”,聚焦于在線動態語言理解過程中構式處理的方式(牛保義, 2013)。在語言理解過程中,一個構式被激活或模擬的概念表征是一組體驗圖式,而體驗圖式是以感覺和運動經驗為基礎的。

構式語法將詞素、詞、短語、習語、分句、句子乃至語篇都歸結為構式,指出構式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形式和意義及功能的結合體,強調形式和意義與功能的匹配,突破單純結構分析的界限,為教學中如何處理詞匯、句法、語義和語用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Langacker對構式的劃分,即把構式劃分為實例構式和圖式構式,原型構式和非原型構式,為學生習得構式提供重要的語言規律。實例構式到最抽象的圖式構式是一個連續體的特性,圖式構式的能產性能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發現等認知活動凸顯出來,有助于學習方式的轉變。體驗構式語法強調語言“體驗性”與新課標的理念不謀而合,旨在讓學生在多維活動中通過感覺和運動系統抽象得到認知結構。構式語法這些理論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啟示。

4.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1)構式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形式與意義并重。

構式,作為形式-意義的對映體,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構式是形式與意義及功能的結合體,是一個完形,它存在于語言的,各個層面,代表著語言的概括性和本質,語言習得就是習得各種各樣的構式。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樹立英語學習的構式觀,強調意義與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幫助引導學生對構式的學習。

語言是構式組成的系統,將構式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能夠大大提高語言習得的速度。英語中有許多與方位相關的構式,這就造成處于初級階段的中學生無法正確使用相關構式的情況。例如 “on the right”, “between...and...”, “next to”, “in the middle of” 等構式與方位有關。教師在講解與方位相關的構式時,利用實物或真人現場演示,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了解此類構式的意義,意義與形式相結合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再則,構式作為獨立單位進行儲存,以構式為單位的編碼方式能夠大大降低記憶記憶負擔,在使用時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從總體上提高語言理解,加工和提取的速度。譬如在 “It is important to speak English every day.” 句子中, 構式就能在工作記憶中發揮作用,形成“it be-tense important to do sth” 和 “speak-tense English” 兩個構式。學習者在記憶和運用此類構式時,可以減少編碼和解碼句子結構的時間,提高話語的準確性和流利度。在教學中將構式作為習得的單位,在展示構式意義的基礎上采用意義和形式相結合的構式教學法,大大強化語言教與學效果。

(2)遵循構式習得的規律。

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循構式習得的規律,采用從實例構式到圖式構式、原型構式到非原型構式的教學方法,強化構式習得效果。人的認知總是循著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構式語法強調從具體的構式中抽象和概括語法規則,這與人的認知規律相符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構式從具體到抽象、一般到特殊的層級性,幫助學生從大量具體的實例中概括抽象出圖式構式,并在此基礎上展示該圖式構式的運用方法和應用范圍。這樣不但能豐富學生語言學習方法和提高認知能力,而且能使教與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通過多樣化活動呈現“by the river”,“in the world”, “on the radio”,“after school”等多個介詞短語后,再逐步引導學生總結“介詞+名詞”的圖式構式和此構式的用法。這樣從實例構式到圖式構式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能強化學習效果。

另外,構式可以分為原型構式和非原型構式。非原型構式是原型構式的延伸,只有掌握了原型構式,非原型構式的學習才會更容易。例如從原型構式“beautiful girl” 到非原型構式“ beautiful girl with a cap”,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目標構式。從原型構式到非原型構式的學習過程更符合人的認知經濟性和語言的教學和學習規律,符合對范疇認知和學習的一般規律。

(3)重視漢語構式與英語構式的對比教學。

英漢構式對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英漢構式的相同和區別,從而更好地促進英語構式的習得。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構式,很難在全世界語言中找到兩個在語法、語義和語用上完全一樣的構式(王寅,2011)。由于漢語是學生的第一語言,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擺脫漢語構式的影響。

面對英漢構式差異,教師應增強英漢構式對比意識,根據心理學上的遷移理論,有效幫助學生順利習得語言。根據遷移理論,當母語構式與目的語構式一致時,發生正遷移,前者促進后者的習得;當兩者不一致時,發生負遷移,前者可能會阻礙后者的習得。在初中英語中,英漢構式存在大量的異同。例如英漢表示結果構式有很多相同之處,英漢大多有對應的表達形式,教師可利用漢語正遷移的作用促進相應的英語構式習得。譬如 “走上去”(“go up”)、“放下來”(“put down”)、“站起來”( “stand up”)、“弄錯”(“prove wrong”)、“想起它來”(“think it out”)。 英漢語言中也存在大量不同的構式,英語初學者沒有理解掌握英語構式,往往把英文詞匯填充到漢語構式,導致中式英語的出現,如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I very like China” (我非常喜歡中國), “remember you forever”(永遠記住你), “people mountain and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horse horse tiger tiger”(馬馬虎虎),等等。在初中英語中,英漢構式的這些異同客觀存在。

教師應該重視和利用這種英漢構式異同現象。對于知識系統正在建構的初中生,教師應重視利用語言之間的共性,運用漢語中與英語相似的構式,幫助學習者進行英語構式的學習和歸納,提高二語習得效率。對于英漢不同的構式,可以通過英漢構式的對比分析、錯誤分析等教學手段,了解英漢構式差異,引導學生對母語負遷移進行歸納、總結,促進二語內化。同時教師應注重文化因素在語言中的作用,加深學生對英漢構式中文化內涵的了解,從而促進英語構式的習得,這與新課標提出的文化目標相符合。新課標提出幫助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寬視野,進而提高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對構式文化因素的講解,培養學習者對文化異同的認知能力。

(4)調動多種感官,實行體驗教學。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身體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各種真實的活動中體驗實際語言情境,潛移默化地習得語言。構式語法的一種理論模型――體驗構式語法,強調在語法學習中充分利用感覺和運動系統。對于初中生,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經驗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展學習者的抽象思維,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另外,初中生活潑好學,模仿能力強,但是注意力的穩定性和自制能力弱。體驗構式語法強調利用學習者的各種感官參與語言學習,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獲得具體、最大限度的語言輸入。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借助各種教具,創設豐富而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全身心形象生動地體驗所需學的語法規則,促進語言知識的吸收。例如在系動詞如“look”, “sound”, “smell”, “tast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流程。首先教師事先準備面包、花、糖果、辣椒、水果、音樂等,在課堂上,教師拿出糖果,請學生品嘗,然后問學生:“How does it taste?”學生回答:“It tastes sweet.”然后教師拿出花,問:“How does it smell?”學生回答:“It smells good.”用相同的方法教其他系動詞。在大量具體實例的基礎上,教師應當繼續引導學生總結出“系動詞+ 形容詞”的構式,從具體用例中概括抽象出規則。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不僅能在愉悅的氛圍掌握知識,而且能提高認知能力。

(5)鼓勵“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語言學習。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可見,新課程的改革目標之一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言學習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由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構式語法中構式能產性的特性是能幫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認知語法認為,有限的圖式構式可以為無數個實例構式提供支撐 (Taylor 2002)。符合圖式構式規定和限制的構式就是可以接受或認可的構式。因此,學生可以根據圖式構式自主推導出無數個符合規律的實例構式,掌握更多的構式。例如學生可以根據[NPsubject Vintransitive]這樣的圖式構式產出“She cried.” “The bird is flying.” “The train stopped.” ,這樣的構式都是由“主語+不及物動詞”構成的不及物構式。同樣,學生也可以根據英語中的及物句圖式構式[NPsubject Vtransitive NPobject]產出“Betty is reading magazines”. “Betty won the game.” “Shakespeare built the theatre company.” 。通過根據圖式構式產出實例構式的方法,學生不僅能豐富語言學習策略,而且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再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一個實例構式,就不同情境產出類似的表達。例如學生可以根據構式“in English”, 產出“in Chinese”, “in Japanese”, “in French”等,這些構式共享一個圖式構式。記憶一個實例構式就相當于記住這一構式群。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構式意識,提高學習效率。總而言之,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構式產出性特點及產出構式,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5.結語

傳統初中英語教學過多地強調語法形式,忽視意義;注重抽象地講解語法規律,忽視語法體驗的重要性;缺乏對詞匯規律的認知,強調接受學習。構式語法以體驗為基礎,關注意義和形式同時習得,認為構式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注重利用遷移的規律進行中英文構式對比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從看似雜亂的語言現象中提取出精煉的語法構式,將習得的知識構建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網絡體系。構式語法為初中英語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實現新課改目標提供了有益啟示和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Goldberg, A. E. Argument Realization: The Role of Construction, Lexical Semantics and Discourse Factors[A]. In Ostman, Jan-Ola. & M. Fried. (Eds.). Construction Grammars: Cognitive Grounding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5.

[2]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3]Kay, Paul. Construction Grammar[A]. In Verschueren, J. ?stman, J-O. & Blommaert, J. (Eds.). Handbook of Pragmatics Mannual[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4]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6]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7]李曙華. 當代科學的規范轉換[J]. 哲學研究, 2006(11).

篇13

三種高中英語教材的對比分析

高中生外語焦慮源及其關系的個案研究

高中英語教師教材使用情況調查

高中生英語閱讀現狀調查

高中生英語學習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高中英語課堂的三步增量法

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問題例析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文本再構的實踐

高考英語任務型閱讀試題評析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

新課程下初高中英語學習的過渡問題

初中英語自主閱讀教學探究

論中學英語教師的自主發展

說課

評課

“我與‘新標準’的故事”征文大賽通知

第六屆“新標準杯”基礎英語教育教學論文大賽通知

語法教學的理論與原則

英語課堂任務的內涵、特征、類型及設計

在中學英語課堂實施任務型教學的意義

學習策略訓練對聽力元認知意識的影響

教學時間分配與英語寫作錯誤分布的關系

初中學生英語學習風格調查研究

詞塊策略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空白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預防與轉化

通過設立“英語日”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實驗研究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

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施

從兩個教學片斷探討有效提問的設計

高中英語常見書面表達試題及解題策略

任務型閱讀試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策略

任務型閱讀試題命題思路及對教學的啟示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聽力策略訓練

英語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誤區及對策

外研社向全國八省市捐贈千萬元中小學在線教育產品

閱讀認知模式的運作及其應用

對批判性閱讀教學的幾種誤解

英語浸入式教學的語言輸入策略

學生自評和互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從社會互動視角看初中英語教師的中介作用

初中英語觀摩課上的師生互動

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

基于教材的高中英語重組教學

整體語言教學觀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語篇微觀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高三英語復習課聽課效果的調查及啟示

任務型英語教學案例及點評

新課程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英語中考模擬試題中書面表達題的命制

高考英語任務型閱讀試題評析及備考建議

2009年高考英語山東卷試題評析及備考建議

聽寫在初三英語復習中的應用

高三英語教與學的思路及策略

對英語教學設計的再認識

在英語報刊閱讀中滲透情感教育

morethan的基本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