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豆制品的營養(yǎng)價值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豆類加工成豆腐后,因制作時使用鹽鹵,從而增加了鈣、鎂等無機鹽的含量,適合于缺鈣患者食用。
2、豆制品是大豆經加工制成的,如豆腐、豆腐絲、豆腐干、豆?jié){、豆腐腦、腐竹、豆芽菜等。因大豆經過加工,不僅蛋白質含量不減,而且還提高了消化吸收率。同時,各種豆制品美味可口,促進食欲,豆芽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在缺菜的冬春季節(jié)可起調劑作用。
3、豆制品的營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其豐富蛋白質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與動物蛋白相似,同樣也含有鈣、磷、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含有維生素Bl、B2和纖維素。而豆制品中卻不含膽固醇,因此,有人提倡肥胖、動脈硬化、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多吃豆類和豆制品。對健康群體而言,營養(yǎng)來源單一是不可取的,豆制品可以做為蛋白質的來源之一。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快快,快把豆制品菜譜介紹給我們的讀者媽咪!”
關于豆制品的營養(yǎng)和烹調,曾老師和俞大廚會一一向各位媽咪介紹,毛毛媽媽就不羅嗦了,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很實用的廚房小知識。
夏季豆腐巧保存
夏季,豆腐容易變質,早上買來,晚上多半會變酸。鹽水能使豆腐保鮮。取少量鹽(400克豆腐∶40克鹽)放入冷開水里,鹽溶化后把豆腐放入冷鹽水里浸泡,鹽水要淹沒豆腐。這樣可保持多日不變味。不過,你燒豆腐時,就要少放或不放鹽了。
――毛毛媽媽
豆制品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而且豆制品比直接吃豆更易消化吸收。很多人都愛吃豆制品。根據(jù)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推薦的膳食結構“4+1”的金字塔方案:
5~6歲的幼兒 每天應該吃25~50克的豆類及豆制品。
那么,適合幼兒日常食用的豆制品有哪些?各有哪些特點呢?
適合寶寶的豆制品品種:
嫩豆腐、老豆腐、豆腐干、薄和厚的百葉、豆腐衣、腐竹、素雞、油豆腐等。
毛毛媽媽的提醒:江南人愛吃的面筋、烤麩和素腸雖然也在豆制品柜臺出售,但不是豆制品,它們是由面粉加工而來的。
豆制品各有特點:
1、 豆腐是最大眾化的家常食品,容易消化吸收,價廉物美。
2、 豆腐干富含蛋白質、鈣和鐵。
3、 薄百葉中的鋅含量比厚百葉高,而厚百葉中的鈣含量比薄百葉高。
4、 豆腐衣、腐竹是豆制品中的上品,營養(yǎng)豐富。
5、 素雞、油豆腐是豆制品中的佳品,營養(yǎng)全面。
適合寶寶食用的干豆類
黃豆、赤豆、綠豆、黑豆、白扁豆、花蕓豆等。
適合寶寶食用的鮮豆類
四季豆、豇豆、小豌豆、毛豆、青豆等。
* 五柳燴豆腐 S S S S S
原料:盒裝豆腐1盒、胡蘿卜30克、金針菇30克、豬肉30克、青椒30克、雞蛋100克;鮮湯、鹽、水淀粉和植物油適量。
制作方法:
⑴豆腐切條狀,入開水鍋焯水取出;金針菇摘除根蒂,胡蘿卜、豬肉和青椒分別切絲。
(2)雞蛋打散,放入涂抹過油的碗里,小火隔水蒸制糕狀,冷卻后切絲。
(3)取干凈炒鍋,加入鮮湯,將金針菇、胡蘿卜絲、青椒絲、肉絲和蛋絲放入鍋內,燒開后再放入豆腐,加少許鹽,燒開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少許熟油即可裝盆。
特點:色彩豐富,口感鮮美。適合2歲以上寶寶享用。
營養(yǎng)價值豆腐,營養(yǎng)豐富、消化率高,是優(yōu)質植物蛋白;金針菇為益智健體的菌菇,豬肉為優(yōu)質動物蛋白,胡蘿卜、青椒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此菜營養(yǎng)豐富、美味可口。
毛毛媽媽的話――
把金針菇改為蘑菇泥,青椒絲換成青菜泥,胡蘿卜和豬肉也是絲改泥,你就能燒給1歲以下的寶寶吃了。試試吧!
* 蠔汁腐竹 S S S S S S
原料:腐竹150克、平菇50克;精制油、蒜泥、蠔油、黃酒、醬油、糖和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
⑴腐竹用冷水泡發(fā),變軟后切細條;平菇切細條。
⑵炒鍋中放少許油,放入蒜泥,煸出香味,加入適量蠔油后,放入腐竹、平菇一起煸炒片刻,再加少許黃酒、醬油、糖,小火繼續(xù)翻炒,使腐竹入味,最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少許香油,出鍋裝盤。
特點:口味鮮美,適合2歲以上幼兒食用。
營養(yǎng)價值腐竹營養(yǎng)全面,富含優(yōu)質植物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還富含鈣、鐵、磷、維生素B1、B2等營養(yǎng)素,被認為是幼兒助長食品。
* 紅油白玉豆腐 S S S S S
原料:內脂豆腐1盒、精制油適量、番茄醬適量、鹽少許、白糖和水淀粉少許。
制作方法:
⑴豆腐切成丁,入水鍋焯水,撈出瀝水。
⑵鍋中放適量油,放入番茄醬,小火煸出紅油,取出紅油,再放少許湯汁,加鹽和白糖,放入豆腐丁,燒開,加水淀粉勾芡,淋上剛才取出的紅油,出鍋裝盤。
特點:色澤紅亮,用紅色番茄醬替代辣椒醬,色彩誘人而味不辣,酸甜可口,適應1歲以上幼兒食用。
營養(yǎng)價值豆腐含有較多卵磷脂,對大腦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及增強記憶有益,適合幼兒經常食用。
* 五彩素粒粒 S S S S S
原料:青豆50克、枸杞子10克、玉米粒50克、荸薺丁50克、松仁20克;精制油、鹽和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
(1)荸薺洗凈削皮切成丁,青豆、玉米略洗,枸杞子用溫水略泡待用。
(2)炒鍋洗凈加熱,放入適量精制油和松仁,略炒,松仁呈金黃色撈起。
(3)鍋里加入荸薺丁、青豆和玉米粒,煸炒片刻,加少量水燒開煮熟,放進松仁和枸杞子,加鹽翻炒,最后淋上水淀粉勾芡即可。
特點:色彩鮮艷,味美可口,適合2歲以上幼兒食用。
營養(yǎng)價值青豆為鮮豆類,蛋白質、鈣質豐富;枸杞子清熱明目;荸薺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玉米為粗雜糧,B族維生素充足,熱量高;松仁有補養(yǎng)、滋潤臟腑和肌膚的功效,營養(yǎng)全面,適合寶寶四季食用。
* 軟溜素四片 S S S S S
原料:鮮香菇25克、卷心菜400克、胡蘿卜25克、油豆腐25克;鹽、精制油和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
⑴香菇、卷心菜、胡蘿卜、油豆腐分別洗凈,切成片。
篇3
根據(jù)豆類的營養(yǎng)特點可將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高蛋白質、高脂肪的豆類,如黃大豆(黃豆)、黑大豆等。另一類則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為特征,如綠豆、赤豆、蠶豆、扁豆、刀豆等。兩大類營養(yǎng)價值迥異,前者能提供較多優(yōu)質蛋白質和鈣,經常與肉類或者奶類相提并論,而后者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在膳食寶塔中與糧食并列,或可視為粗糧的一種。表1-2比較了黃豆、綠豆和小麥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很明顯,綠豆等雜豆更接近小麥(谷物),而不像黃豆(大豆)。
因此,“豆制品”是很籠統(tǒng)的概念,會使很多人誤以為綠豆、赤豆這樣的豆類也都屬于大豆,但它們其實是雜豆,營養(yǎng)特點與大豆相差比較大,反倒與糧食比較接近。可以用來代替糧食,而不能代替大豆。
豆類的功效
豆類及豆制品含蛋白質很高,一般為20%~40%,以大豆含量最高,其營養(yǎng)價值接近于動物性蛋白質,是最好的植物蛋白。根據(jù)計算,1斤(1斤=500克)黃豆蛋白質的含量相當于2斤多瘦豬肉或3斤雞蛋或12斤牛奶,因此黃豆也被人們稱為“植物肉”。
豆類及豆制品的蛋白質不僅含量高,而且質量也好。豆類蛋白質的組成與動物蛋白質相似;谷類食物中較為缺乏的賴氨酸在豆類中含量豐富。因此豆類及豆制品宜與谷類混配食用。
大豆異黃酮是黃酮類化合物的一種,又稱植物雌激素,能夠彌補35歲以后女性(特別是更年期女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可以改善皮膚水分及彈性狀況,緩解更年期綜合征,改善骨質疏松,使女性保持青春魅力。
除蛋白質和大豆異黃酮外,大豆還提供卵磷脂、膳食纖維、低聚糖、皂苷等具有保健價值的成分,有助于防治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抗癌。這些有益成分都曾經是保健品市場的寵兒。
4.非吃不可的大豆
大豆主要指我們平常說的黃豆、黑豆和青豆,最常見的是黃豆。豆?jié){、豆腐、豆腐干、腐竹等一直都是備受推崇的大豆制品。
大豆的7個特點
(1)含豐富的蛋白質
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可達35%~40%,而且其氨基酸組成接近人體需要,營養(yǎng)價值與肉類接近,都屬于優(yōu)質蛋白,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素食者)甚至可以代替肉類蛋白質。而且大豆富含谷類食物較為缺乏的賴氨酸,所以與谷類搭配食用,能提高總體膳食中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保健品市場上售賣的蛋白粉大多是大豆蛋白。
(2)脂肪含量比較高
大豆的脂肪含量為15%~20%,所以被用作食用油脂的原料。大豆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并且不含膽固醇,營養(yǎng)價值明顯高于肉類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含有膽固醇)。
(3)獨特的糖
大豆的糖類(碳水化合物)含量為25%~30%,但幾乎不含淀粉,也基本不含蔗糖、果糖等簡單的糖類。大豆的糖類主要是低聚糖、膳食纖維等,具有保健價值。
(4)鈣的良好來源
大豆本身含有豐富的鈣,而且豆制品在加工的過程中往往會加入含鈣的凝固劑(如石膏或鹵水),所以大豆制品的含鈣量比較高。一般來說,150克豆腐所含有的鈣大致與250克牛奶相當,所以對于牛奶過敏或者不耐受的人可以把豆制品作為補鈣的第一選擇。
(5)B族維生素豐富
大豆及其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的含量比較大。
(6)含大豆異黃酮
篇4
誤區(qū)二
所有的大豆制品都能補鈣。大豆本身的含鈣量并不高,大豆制品含鈣量的高低與其加工工藝有密切的關系。北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大豆制品在加工過程中都使用了含鈣的凝固劑,因此富含鈣質。“內酯豆腐”是用大豆和不含鈣的凝固劑(葡萄糖酸內酯)制成的,其含鈣量非常低。在制作豆?jié){時,一般要在其中加入20倍的水,并過濾掉豆渣。因此,這種豆?jié){的含鈣量較低。
誤區(qū)三
篇5
2.豆奶的膽固醇含量較低
豆奶并不是奶制品,而是將大豆進行磨漿、高溫蒸煮、高壓均質而制成的。有些豆奶產品中添加了牛奶、巧克力或鈣劑,但其主要成分仍是大豆。豆奶中的優(yōu)質蛋白質含量與牛奶相似,但維生素B2的含量僅為牛奶的1/3,鈣的含量僅為牛奶的一半,維生素A、維生素C的含量幾乎為零。豆奶中鐵的含量雖然較高,但不易被人體吸收。從營養(yǎng)價值上看,在可釋放1千卡熱量的牛奶中含有l(wèi)88毫克的膽固醇,而在豆奶中則不含有膽固醇。豆奶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較低。因此人們喝豆奶比喝牛奶更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我們不能完全用豆奶代替牛奶,否則人體就會缺少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等營養(yǎng)物質。
篇6
說到補品,海參肯定榜上有名。商家說海參是“海底金”,營養(yǎng)豐富,吃了能增強免疫力,不感冒,還能防癌。一斤的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這么貴的海參,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嗎?
海參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可以作為人體一種蛋白質的來源,但若迷信于吃海參可以增強免疫力,甚至抵御癌癥那就大錯特錯了。中美科學家都曾對海參做過實驗,讓惡性腫瘤患者在一段時間內每天食用海參或營養(yǎng)提取物,結果顯示沒有任何效果。
海參蛋白質含量雖高,但質量并不高。海參的蛋白質是膠體蛋白,用營養(yǎng)學術語說叫非完全性蛋白質。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評價蛋白質生物價值的高低,主要是通過考量人對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吸收率來做評判。
首先,要看氨基酸量的多少,數(shù)量多自然是要好些。其次,要看食品中各種氨基酸的比例是不是符合人體氨基酸模式,越符合人體需要模式的,吸收率越高,其生物價值也越高。
常見食物中,雞蛋是最符合人體氨基酸模式的食物,如果滿分是100分,那么雞蛋的評分可高達94分。人吃海參還不如一天吃兩個雞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攝入的蛋白質在質和量上都要遠遠勝于海參,且物美價廉。
在礦物質和微量營養(yǎng)素層面,海參同鯽魚、泥鰍相比也沒有特別的優(yōu)勢。海參除了膽同醇含量較低之外,鐵和鈣的含量還不如鯽魚和泥鰍。
吃海參沒有壞處,但不要迷信它的功效。對于需要降低蛋白質攝入量的人(如腎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對海參蛋白質過敏者,還應該慎用或者禁用海參。
燕窩營養(yǎng)價值并不高
我們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全細胞性食物,富含人體需要的各種原料。而燕窩的成分功能單一,從營養(yǎng)價值來說,燕窩的營養(yǎng)素含量有限。
燕窩受寵源于唐朝廚師的謊言。燕窩第一次作為異地奇珍進貢給唐朝皇帝,但燕窩口感差、淡而無味。皇帝初嘗后深感不滿,這就意味著獻寶人失寵或廚師掉腦袋。廚師為此想了一條計策,他告訴皇帝此物珍貴異常,具有延年益壽、滋陰壯陽的功效。從此燕窩咸魚翻身,成為飲食瑰寶中的王者。
燕窩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少量礦物質,蛋白質是燕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燕窩的蛋白質主要是上皮細胞分泌的黏蛋白,其中有1種必需氨基酸(賴氨酸),3種條件性(某些人群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而人體需要8種必需氨基酸,13種條件性必需氨基酸。也就是說,燕窩在蛋白質方面的營養(yǎng)價值,還不如各種肉類、大豆等高蛋白食品。
檢測發(fā)現(xiàn),豆制品所含的成分與燕窩中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比較靠近。而豆制品中還含有燕窩所沒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等,這些成分可以有效抑制心腦血管疾病和部分惡性腫瘤。
魚翅一點兒不高貴
多年來,人們迷信于魚翅的神奇功效。而魚翅消費因為倫理、環(huán)保和營養(yǎng)價值等問題也一直備受爭議。每年有7000多萬條鯊魚因一碗碗魚翅湯而送命。人類如此殘忍地獲得的魚翅,營養(yǎng)價值到底如何呢?
魚翅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膠原蛋白,其營養(yǎng)價值跟豬蹄的皮、雞皮、魚皮等相差無幾。科學研究顯示:魚翅中膠原蛋白的含量雖然很高,但其氨基酸構成比例與人體蛋白質相比仍有一些差異,其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也僅占氨基酸總量的20.5%,且膠原蛋白缺少了色氨酸,無法轉化成完全蛋白。簡而言之,魚翅的營養(yǎng)價值跟豬蹄上的皮相比,沒有任何明顯優(yōu)勢,只能打個平手,但價格差了多少,地球人都知道。
篇7
豆奶與牛奶都富含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口感純正,入口清甜,因此市場銷量比較大,但是豆奶的的儲存時間短,儲存經濟成本高,商家的經濟效益低,近年來已經逐漸退出市場,經過人們的研發(fā),經過加工處理,豆奶可以成為豆奶粉,加工過的豆奶粉制品不僅沒有降低原有的營養(yǎng)價值,同時還有效的解決了運輸和儲存的難題。豆奶粉加工過程的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速溶性和脫腥。豆奶粉的速溶,是一種商品概念,是一項復雜的水溶性蛋白、非水溶性蛋白、糖、多糖、脂肪等在水介質中產生的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反應,形成既有溶液,又有上述物質結合物或締合物的懸濁液、乳濁液的混合相溶液態(tài)體系,而不單純是“溶質分子均勻分布于溶劑之中”的化學溶解。細胞粉碎技術和粉粒重組技術控制豆奶粉粒度的大小,有利于控制豆奶粉的速溶性。脫腥方法有濕法工藝、半濕法工藝、紅外線加熱工藝、射頻處理工藝,目前國內常用濕法工藝,而最先進的為紅外線加熱工藝和射頻處理工藝。國內知名的豆奶粉制作廠家都引進了該項技術,例如黑牛豆奶商家、維維豆奶商家等。為了進一步的迎合廣大顧客的不同口味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量,提高豆奶粉銷售業(yè)績,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現(xiàn)各大豆奶粉制造商家進行了深入加工,生產出不同口味的豆奶粉,例如,有原味豆奶粉,保留了豆奶的原始味道;有芝麻香味的豆奶粉,豆奶味與芝麻味相互融合;有綠豆味豆奶粉,兩種不同的豆類產品,同時融和形成等等。此外,生產商家根據(jù)市場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糖尿病患者對于豆奶粉中的糖量有所忌諱,為此,廠家又引進脫糖技術,無糖豆奶粉可以被廣大糖尿病患者放心食用。類似適應不同人群的豆奶粉都在進一步的研發(fā)過程中,豆奶粉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商機。
篇8
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餐桌上的肉類食物越來越多,導致我國慢性疾病,如,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痛風等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認為,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只要兩周時間,人體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幾率。
一、豆類的分類
豆類按食用部分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可分為兩大類:
1.大豆
大豆按色澤分為黃豆、青豆、黑豆等,大豆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黃豆是人們食用最多的一種大豆。
2.雜豆
除大豆以外的各種豆,雜豆的蛋白質和糖類含量高。常見的如綠豆、蠶豆、赤豆等。
二、豆類的營養(yǎng)價值
1.大豆的營養(yǎng)價值
(1)蛋白質。大豆蛋白質的含量一般為35%~40%,大豆是現(xiàn)在農作物中唯一能代替動物蛋白的植物性蛋白。(2)脂類。大豆平均含脂肪18%左右,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并且以亞油酸含量最豐富,磷脂的含量高于雞蛋中磷脂的含量。大豆脂肪不含膽固醇,只含少量的豆固醇,可以起到抑制機體吸收動物性食品所含的膽固醇的作用。(3)碳水化合物。大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為20%~30%,其中有一半是人體不能消化吸收的棉子糖和水蘇糖等,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氨,引起腹部脹氣,我們把這類物質統(tǒng)稱為脹氣因子。脹氣因子對營養(yǎng)素的吸收并無妨礙,并且還可被腸道中的雙歧桿菌利用,具有促進雙歧桿菌繁殖的作用,可對人體產生有利影響。(4)無機鹽和維生素。大豆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和維生素,其鈣、鐵的含量高于糧谷類及其他豆類。大豆中含有一定量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其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明顯高于糧谷類。
2.生物活性物質
(1)大豆磷脂。磷脂是類脂的一種,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和血液黏度,能溶解老年斑,延緩衰老,可增強記憶力。(2)大豆皂苷。大豆皂苷具有溶血作用和苦味,所以,在加工大豆制品時,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把它除去,但是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豆皂苷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能發(fā)揮一定的生理功能。大豆皂苷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等生物學活性。(3)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在大豆中的含量僅為0.1%~0.2%。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的分子結構非常相似,可以給人體補充雌激素,并且沒有雌激素的副作用。大豆異黃酮主要具有以下功能:①改善婦女更年期不適。婦女更年期時,由于卵巢功能的減弱以至消失,機體內雌激素含量降低,因而出現(xiàn)潮熱、夜盜汗、性情變化等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服用大豆異黃酮可降低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的不適。②預防骨質疏松及乳腺癌。大豆異黃酮是一種很神奇的物質,它具有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一是當身體雌激素水平降低時它可增加雌激素水平。女性隨著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防止骨骼鈣溶出的功能減弱,造成骨質流失,及時補充大豆異黃酮,可防止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松。二是當身體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它可降低雌激素水平。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過高而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會加大,服用大豆異黃酮可降低這種
危險。
大豆異黃酮雖好,但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我們還是大力提倡多吃黃豆及其制品,少吃藥店出售的大豆異黃酮。
3.雜豆的營養(yǎng)價值
雜豆也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脂肪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被稱為淀粉類干豆,其淀粉含量達55%~60%,而脂肪的含量低于2%,所以,常被并入糧食類。雜豆蛋白質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且質量較好,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含量也較高,與大豆相當。
三、黃豆及幾種雜豆的主要營養(yǎng)保健作用
1.黃豆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
(1)預防動脈硬化。(2)抑制人體發(fā)胖。(3)補充人體鈣質。
(4)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的積存。(5)有利于腦細胞發(fā)育,增強記憶力。(6)降低糖尿病和癌癥的發(fā)病率。(7)輔助治療婦女更年期綜
合征。
2.赤豆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
(1)凈化血液,消除內臟疲勞。(2)潤腸通便,預防結石,健美
減肥。
3.蠶豆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
(1)健腦益智。(2)預防腸癌。(3)補脾,緩解食欲不振。
“蓬萊仙島不老藥,本是田間尋常豆。”可見,大豆制品的營養(yǎng)價值要遠高于大豆。所以,我們應當多食用加工后的豆腐、豆?jié){、豆芽等大豆制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大豆的最佳營養(yǎng)效益,有利于人體健康。
參考文獻:
篇9
于康:患者有足夠的營養(yǎng)作支撐,再配以藥物治療、化療、放療和手術,可以使患者抵抗腫瘤的能力變得更強大、更堅實。所以我們鼓勵患者盡可能保證營養(yǎng)狀況,做到能吃、善吃、多吃。而想達到“營養(yǎng)患者,而不是營養(yǎng)腫瘤”的目的,脂肪供給能量較糖供給能量有優(yōu)勢――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組織比人體更容易搶奪到由主食、甜食提供的糖分物質作為能量需求;而由于腫瘤組織缺少利用脂肪的酶,由魚等肉類提供的脂肪更多的是被人體利用。所以對于癌癥患者的供能,需要糖分比重下降、脂肪供給增加。
傳言二:
煲湯高營養(yǎng),多喝總沒錯
于康:大量研究證明,肉湯里面的營養(yǎng)價值不足肉本身的一成。正確的方法是每餐保證能量、蛋白質、維生素與膳食纖維這4種營養(yǎng)素的攝入。能量:每餐都要有主食,但避免粗纖維、油炸主食;蛋白質:來自魚、牛奶、雞蛋、瘦肉、豆制品;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shù)拇旨Z和菌類。建議癌癥患者每周食用3次海魚,每次150克;每天100克紅肉、50克豆制品、 500克青菜、100克蘑菇。
傳言三:
羊肉、海鮮、魚是“發(fā)物”,癌癥患者不能吃
于康:營養(yǎng)學中并不存在“發(fā)物”一說。當然,有些人對海鮮、魚類等食物過敏另當別論。在癌癥患者的飲食中,正需要牛羊肉、禽類、魚類來保證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在臨床上出現(xiàn)過癌癥患者由于不敢吃這類食物,導致蛋白質大量損耗、血漿蛋白嚴重下降,而出現(xiàn)感染的案例。所以,如果患者并非對羊肉、魚類等物質過敏,這些食物的給予是必要的。
傳言四:
篇10
謠言二:煲湯高營養(yǎng),多喝總沒錯
認為喝肉湯可以“補營養(yǎng)”是人們長久以來的一個大誤區(qū)。此點無須爭論,大量研究證明,肉湯里面的營養(yǎng)價值不足肉本身的一成。湯的主要營養(yǎng)全部來自于原料,原料中有水溶性的營養(yǎng)素和非水溶性營養(yǎng)素,水溶性維生素C、礦物質會少部分進入湯中,非水溶性的蛋白質90%至93%仍留在肉里,湯里僅有一些“氨基酸碎片”,湯的營養(yǎng)素含量不足總量的10%。所以,煲湯并非高營養(yǎng),喝湯來補充的營養(yǎng)素極微。正確的方法是每餐保證能量、蛋白質、維生素與膳食纖維這四種營養(yǎng)素的攝入:1能量:每餐都要有主食,但避免粗纖維、油炸主食;2蛋白質:來自魚、牛奶、雞蛋、瘦肉、豆制品;3、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shù)拇旨Z和菌類。建議癌癥患者每周食用三次海魚,每次三兩;每天二兩紅肉、一兩豆制品,一斤青菜,一至二兩蘑菇。
謠言三:羊肉、海鮮、魚是“發(fā)物”,癌癥患者不能吃
篇11
黃豆雖然營養(yǎng)價值高,但是一般并不提倡生吃,因為經過高溫加熱后才更利于身體吸收營養(yǎng)。
生黃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影響人體對黃豆內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所以食用黃豆及豆制食品,燒煮時間應長于一般食品,以高溫來破壞這些因子,提高黃豆蛋白的營養(yǎng)價值;
黃豆蛋白質內賴氨酸較多,蛋氨酸卻較少,食用黃豆制品時應注意與含蛋氨酸豐富的食品搭配使用;黃豆內含有一種脂肪物質叫亞油酸,能促進兒童的神經發(fā)育;黃豆內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無機鹽。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2
2.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理想的減肥品。
錯。人們普遍認為是糖類使人肥胖,這是很荒謬的。其實,任何食物都可以產生熱量,蛋白質也一樣,一旦過量,同樣會導致肥胖。減肥的惟一辦法就是使消耗的熱量超過攝入的熱量,達到熱量負平衡。
3.節(jié)食時,要避免吃含淀粉的食物。
錯。如果你不吃含淀粉的食物,那么,你就切斷了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其他一些營養(yǎng)成分的重要來源。其實,含淀粉的食物所含的熱量并沒有人們想象的多,如相同重量的含淀粉食物就要比豬肉的熱量低。
4.吃零食有害。
錯。對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營養(yǎng)價值的高低取決于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而非進食的時間和方式。所謂零食就是在三餐之間的加食,如果食物選擇得當,而且控制數(shù)量,如在兩餐之間吃一個水果或一把干果等,也不失為一種增加營養(yǎng)的好方法。當然,如果選擇蜜餞、油炸或甜膩的糕點等營養(yǎng)價值不高的食物,或過量進食哪怕有營養(yǎng)的零食,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影響正餐的進食,導致營養(yǎng)不平衡。
5.吃多種多樣的食物就能獲得恰當?shù)臓I養(yǎng)。
錯。“多種多樣”只是說明食物的種類較多,并非足夠營養(yǎng)的保證,必須掌握好各類食物的比例,才能獲得恰當?shù)臓I養(yǎng)。成年人大體可以從下列四類主要食品中制定出每天的平衡食譜:兩份以上的奶制品(牛奶、乳酪、奶油等),兩份以上的肉制品(魚、肉、蛋等),四份以上的主食(米飯、面包等),四份以上的新鮮蔬果。
6.不吃魚、肉也能獲得足夠的蛋白質。
對。魚、肉雖是人體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的主要來源,但只要補充足夠的奶制品、豆制品、蛋類,人體照樣可以得到足夠的蛋白質。
7.維生素多多益善。
篇13
1.對象
以內蒙古商貿職業(yè)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2.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由經培訓的調查員(食品專業(yè)學生)對調查項目進行解說,調查對象無記名填寫問卷。內容包括營養(yǎng)知識、飲食習慣等。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45份,有效問卷374份,問卷有效率為84%。年齡在19~25歲之間,平均為21.6歲。其中男生75人,女生299人。根據(jù)是否接受過《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或《公共營養(yǎng)》課程的學習,將調查對象分為兩組。Ⅰ組為學習過該課程,共128人。Ⅱ組為未學過該課程,為246人。
3.數(shù)據(jù)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用Microsoft Excel2000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1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食品營養(yǎng)知識的調查
1.1營養(yǎng)知識知曉率
營養(yǎng)知識知曉情況見表1。調查表明女生的營養(yǎng)知識知曉率稍高于男生。Ⅰ組學生的營養(yǎng)知識知曉率高于Ⅱ組。總體知曉率還有待提高。
1.2營養(yǎng)知識來源
大學生營養(yǎng)知識的獲得可通過網絡、書刊報紙、廣播電視、父母朋友、課堂講授、板報宣傳欄等多種途徑。其中網絡占67.11%,書刊報紙占32.01%,廣播電視占17.11%,父母朋友占30%,課堂占15%。其中Ⅰ組學生的營養(yǎng)知識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師授課獲得占82.81%。
2.飲食習慣的調查
2.1食物的選擇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食品的選擇以感官或習慣為主,占72.9%。根據(jù)營養(yǎng)價值選擇食品的僅占41%。還有根據(jù)價格選擇食品的學生占26.6%。根據(jù)營養(yǎng)價值選擇食品的學生以Ⅰ組占主體。說明經過營養(yǎng)課程的學習,懂得一定的營養(yǎng)知識,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營養(yǎng)保健意識。
有36.1%的學生經常吃油炸、腌制、熏制食品;有56.12%的學生偶爾吃。此類食物含有致癌物,說明學生對此類食物的安全問題了解不夠。
2.2早餐情況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早、中、晚餐提供的能量占一日總能量的比例為25%~30%、30%、30%~40%。早餐安排在6:6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早餐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獲得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極為重要。調查發(fā)現(xiàn)在三餐中早餐問題較為突出。
學生的早餐以糧谷類為主。有50.53%早餐為谷類和奶類(豆類),只有24.06%的早餐含谷類、乳類、蛋類和蔬菜。早餐質量差,以淀粉類為主,營養(yǎng)素不全面。
每天吃早餐的學生39.3占%,每周經常吃的占33.42%。有20.86%的學生偶爾吃早餐。女生吃早餐的比例高于男生。說明女生生活比較規(guī)律,能按時起床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原因有的是起床晚,有的是因為減肥。由于起床晚,學生不能按時就餐。使得早餐的時間縮短,還有學生攜帶早餐進教室進餐。因此使得食物不能充分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會造成消化不良。
2.3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用情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乳類、大豆及其制品”。奶類及奶制品300g,大豆類及堅果30~50g。在調查者中有20.86%的學生能夠堅持每天吃乳類及其制品,有31.82%的學生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經常吃乳制品和豆制品的分別占63.90%和57.75%。
乳類及其制品的來源以液態(tài)奶為主,占60.96%。其次是酸奶,占28.88%。其他乳制品占10.16%。大豆及其制品主要來源于為豆?jié){、豆腐、其他豆制品。學生中以豆?jié){為主要豆制品來源的占57.49%,以豆腐為來源的占35.29%,其他豆制品占7.22%。
2.4飲水情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成人每日最少飲水1200mL(約6杯)。學生日飲水2~3杯占26.2%,4~5杯占35.03%,6杯以上占38.77%。學生日飲水不足。飲水應少量多次,要主動,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飲水的形式包括白開水、湯、茶、飲料等。最好選用白開水。
三、結論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