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引導禮儀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到了那里才知道來自全國各地的引導員加上北京引導員近400名,年齡大都在18歲-25歲之間,許多人是在校的大學生。為奧運會開閉幕式舉牌的205名引導員將從這近400名中再次篩選。
“什么?還要選啊?”聽說選拔仍然沒有結束,我的心不禁一沉。在各個地區進行海選的時候,我們都經過了初試、復試、再復試,一路過關斬將才最終入選,原以為參加訓練就為選拔畫上了句號,沒想到競爭仍然繼續。引導員會在全球直播的奧運會開幕式上舉牌引領著各國的運動員入場并獲得長達8秒鐘的個人畫面定格,誰不想成為這個幸運兒呢?
盡管我也曾經歷過幾次比賽的歷練,積累了一些舞臺禮儀經驗,但自己能否從中再次脫穎而出心中沒底。但我不會輕言放棄的,因為我知道除了相貌和體形的美,更重要的還要有堅強的毅力,我只有努力去做得更好。即使我沒有入選,我也愿意服從安排做其他的引導工作,只要能為奧運做出自己的貢獻就是我最大的榮譽。我會珍惜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從中得到歷練。
集訓生活實行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引導員們首先就要進行5天的軍訓并進行淘汰。軍訓期間要求十分嚴格,手機上繳了,諸多行為都要禁止。從未離開家這么遠的我突然有些想家。但當我穿上迷彩軍服,戴上紅色貝雷帽的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想家的感覺一掃而光。再說軍訓對我來說并不是難事,來時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知道訓練一定會很苦,累點苦點不算什么,更何況高中軍訓時我就是訓練標兵,我怕誰?
我們八個人一間宿舍,有來自海南的、湖南的、東北的,我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我們互相團結,互相幫助,猶如親姐妹一樣。
軍營生活異常緊張。清晨6點30分,清脆的集合哨在引導員寢室樓內響起,我們起床洗漱后,迅速列隊集合出早操,早操的內容主要是跑步。一位帶隊教官表示,為了迅速提高引導員們的耐力,以圓滿完成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工作,軍訓第一天的晨跑距離就定在了4800米左右。而下午的軍姿訓練,對我們也是不輕松的歷練。為了保證站姿優美、儀態萬方,要經過站軍姿、頭頂瓶子、舉牌子等特殊的訓練。一方面鍛煉身體的正直,一方面訓練微笑的表情。站軍姿一站就是兩個小時,一動不動,一天下來腳和腿都腫了,但是為了實現我的奧運夢想我能堅持做到最好。
結束一天訓練后,還將進行3個小時左右的課堂教學,除了基本奧運知識外,奧運會開閉幕式中心的專家對于化妝等引導員必備素質進行了專項講解。
五天軍營生活,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家的集體意識和服從精神。而為了避免因陽光暴曬而影響形象,此次軍訓的訓練地點全部在室內,這令我們免受了不少的“罪”。
在刻苦的訓練中,我幾次得到奧組委的表揚,并被選為標兵,在舉牌時還被選出來給大家做示范,為此我知道自己流過多少汗水,但是我仍然會用我的微笑來堅強面對一切。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雖然我不是最美的,但我相信我的笑容是最燦爛的。
6月15日我們坐大巴車來到北京市區的一個訓練場,今天著名導演張藝謀要來親自選拔,雖然不會今天出結果,但心里依舊緊張又激動,能不能過張導這一關,是我們四百個女孩最關心的。
最難忘的是6月22日,那天零晨三點多我們就起床了,四點出發去鳥巢,這是我們來北京第一次去那個夢寐以求的地方,雖然我幾乎從未起過這么早,但那激動的心情卻讓我精神飽滿。步入鳥巢那雄偉的建筑令我為之震撼,它的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個搖籃,寄托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它將見證著中國百年奧運夢想實現的那一偉大時刻。想象著8月8日那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我也許將會在這里繞場一周,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中國,那種榮譽感便油然而生。
2008年8月8日這一天離我們越來越近,那一刻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人生中濃抹重彩的一筆,我的光榮與夢想與奧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篇2
這次培訓使我深刻認識到,銀行工作禮儀訓練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商業銀行也是越來越多,就像老師所說的在這條旭日大道上有著大大小小二十幾家銀行網點,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我們信合能否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獨樹一幟,不斷發展壯大,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良好的品牌形象無疑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信合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在服務中,只有把品牌效應和優良的服務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客戶滿意的效果。
在三位老師的領導下用行為教學引導大家去學習,并且通過一邊教學,一邊指導我們該怎么做,讓我深刻體會到禮儀的重要性,自身的儀容儀表也得到了很高提升—從開門迎客——業務咨詢——業務接待——客戶分流——客戶教育——產品營銷——投訴處理——挽留客戶,進一步規范員工言談舉止,樹立良好的信合員工形象,讓我在網點大堂實習中有了充足的信心,老師講解的很多經典的案例對我有很大啟發,打開了思路,晚會中的探討和交流更使我們彼此學到了很多,增進了**。激情揚昂的晨會,你我相互幫助,每天前進一步,快樂信合,追求卓越的理念已根深蒂固扎入我心!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做為一名信合人員,要嚴格規范自己的服務言行,用最好的儀容儀表和精神面貌來塑造信合良好的服務品牌形象,使我們的禮儀和服務能夠給新老客戶留下美好的印象。
最后,感謝三位老師,對我們的教導,在此我想代表全體營業部的全體成員說聲:老師,你們辛苦了。
篇3
走捷徑,不能投機取巧,否則是掩耳盜鈴的行為,落得聰明反被的下場;二是學習應有牛的大食量,盡可能地多掌握知識;三是學習應有牛反芻的特點,及時地復習,沃土需不斷耕耘,知識需不斷重復;四是學習應有牛的犟勁,永不服輸,永不言敗,決不放棄;五是學習要做到最棒,真牛,牛氣沖天!
制定規則——前行軌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應有班規。只有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用之高效的規則,才能確保班級目標的實現,是學生前行的軌道。
我們班的管理理念:1、讓每位學生感到自己很重要。2、使每位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地發展。
管理策略:1、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檢查,處處有評比。2、剛柔相濟,嚴慈相加,鼓勵表揚為主,個個擊破轉化。3、充分發揚民主,注重情感投資。
管理模式與操作:設十名班長,分為總班長一名(負總則),學習、紀律、衛生、路隊班長各兩名(都有具體分工),記錄班長一名(做好核算統計)。全班分十八個小組(4人一組)并建立學習文化。制定獎懲細則。組內合作、組外競爭。評比辦法:日清周評,滾動累計。
班級有了這樣的規則,引入競爭機制,學生能不知怎樣做嗎?
建立感情——動力燃料
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因此,要把愛撒向每位學生,播種到學生的心里用愛啟迪愛,用情點燃情,讓學生喜歡你、敬佩你、感激你,使學生愛他人、愛班級、愛學校。老師不要擺架子、裝樣子,粗暴批評。那樣,一個班主任,不是學生的“朋友”,而成為學生的“敵人”,一個班集體,不是學生心中的“樂園”而成為學生心中的“地獄”。老師要關心她們、理解她們、寬容她們,和學生一起談心、活動、學習。師生、生生建立起融洽深厚的感情,珍惜相處的緣分,精心呵護班級這第二個“家”。
有了這種氛圍,學生怎能自暴自棄,裹足不前呢?
狠抓問題學生的轉化
每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會有問題學生,如學習成績差;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違紀;不講衛生……這是班主任最頭疼的學生。這需要班主任特別具有愛心,細心,恒心,耐心,信心;特別具有智慧,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狠抓家長資源的利用
作為班主任應該意識到家長也是重要的資源,是我們的同盟軍。我們的學生,也是她們的孩子,大家的目標一致,很有必要合作。利用開家長會,建立聯系卡,家訪等方式及時溝通交流,善于借助家長的力量,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狠抓老師素質的提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可見,老師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老師威信直接影響班主任工作的成敗。這就需要班主任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別有愛心,特別有智慧,特別愛讀書,特別愛思考。特別愛學習。
狠抓學生的自我發展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端正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的態度,只有引導學生具有自主發展的強烈意識,具有自我完善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否則只能治標不治本,只會事倍功半。
篇4
1大學生關于道德禮儀教育的認識
在問卷調查中,85.8%的學生認同在大學開設禮儀類課程,而71.8%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禮儀素養方面需要加強,僅9.8%的學生認為禮儀知識不重要。在座談交流中,有16年教齡的高校教師張某在提到當今大學生禮儀修養時深有感觸:“現在的大學生禮儀修養日益淡薄,常有學生見到老師裝作視而不見的情況。”面臨畢業的200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譚某在談到自己的求職經歷時這樣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即將走入社會時才體會到了這一點!禮儀素養很重要,我前幾次的求職失敗就自己得禮儀表現有一定關系。”實際求職過程中,確實有不少學生因為欠缺相關禮儀知識而錯失良機。可見,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禮儀素養在求職競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普遍認同禮儀教育,大多能認識到自身在此方面的不足,希望改進和提高。
2當代高校道德禮儀教育的現狀
目前,不少高校開設了道德禮儀教育課程,但是課程內容主要側重于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視了基本道德行為規范,生活細節和行為習慣存在不足,缺乏清晰的自我評價與自我規范。于是,學生們就很難把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道德行為,尤其在基礎文明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例如,屢禁不絕的課桌文學;低級下流的口頭禪;不會尊重他人;甚至將無視校規校級的行為視為有個性。可以說,當代大學生中這種受教育沒教養、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將直接影響到當前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已經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關注。盡管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多,但與當前高校的德育過空過泛、效果不佳有著必然關系。在問卷調查中,50.5%的學生表示曾因為自己禮儀上的不周而造成過不好的情況,40.3%的學生曾在舉止禮儀上被別人提出過批評,65.6%的學生認為當代大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禮儀方面總體不樂觀,希望得到指點并加以改進。筆者從中發現了當前高校禮儀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如關于促進高校學生提高禮儀素養方面的研究很欠缺,具體到操作層面就出現很多不易解決的問題,可以說,尚未形成有效的禮儀教育體系。
3大學生道德禮儀缺失的原因分析
在前期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禮儀素養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學生普遍認識。但是,種種數據都指向了一個事實:當前高校禮儀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大學生道德禮儀素養的總體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3.1社會體制的變革和多元文化的沖擊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價值主體和價值觀念趨于多元化,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強烈的沖擊。首先,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帶來強有力的沖擊。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強化,社會對個人的專業能力的肯定急速增強,致使大學生僅重視個人專業能力的提升,而忽視了禮儀道德的重要性。其次,社會更加強調人性的發展,尤其是后現代主義思想的沖擊,使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更多地注重個性發展,從而忽視或漠視禮儀道德的規范性。第三,社會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綜合體,在多元化的價值觀、社會思潮和政治制度的影響下,大學生們思想活躍、參與意識強,過度追求自由,致使組織紀律觀念淡化。大學時期的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對他們極易產生負面影響,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等問題隨之而來,從而忽視了道德素質和禮儀規范的重要作用,甚至將正常、高尚的禮儀規范視為虛偽造作、溜須拍馬的表現,并對之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
3.2家庭道德禮儀教育的缺位
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教育卻應該是從小開始,而且這種行為習慣一旦成形就很難再予改變。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大學階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教育的延續,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內容大多是配合學校、社會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然而,長期以來多數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應試教育和智力教育,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升學及就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此外,有的家長自身不注意禮儀和生活習慣,沒有給孩子樹好標桿和做好榜樣,致使禮儀的啟蒙教育失去了內在根基。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面,部分家長過多的采用了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忽視了人際交往能力的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單一教育模式只是將大學生的精力集中在慵懶的校園生活和簡單的書本理論層面上,削弱了他們應對社會的能力。于是,相當多的應屆畢業生一旦離開父母和大學校園,踏入社會之后就有很多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不知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面對挑戰和經受挫折,從而會出現茫然、恐慌、逃避等心理問題。
3.3高校傳統道德教育內容與禮儀教育的脫節
篇5
江蘇譯林(2012)版《英語》三年級起點的教材,通過廣大教師兩年多的教學實踐,在不斷探索中趨向成熟。教師希望學生能在這套新教材中,產生良性循環,用積極心理狀態積累素養,培養能力,促發英語學習的內動力。筆者也在三,四年級的跟班教學中,切實感受到以下一些可喜變化與收獲:
一、開卷——以插圖構建吸引
在譯林《英語》新教材中,“憨態可掬,形象逼真”的插圖立刻拉近了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筆者調查過,比如Bobby,Sam,Yang Ling ,Tim等,都是頗受喜愛的卡通形象。插圖的有效利用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圖片中獲取信息,可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并在興趣中學。
例如,利用插圖進行直觀表現比較更助理解,三年級下冊 Unit 8 We’re twins! Su Hai 和Su Yang之間的區別在舊版教材中沒有正面描述過,造成學生的模糊概念和簡單照搬。使得“twins”這個單詞缺乏立體感也難以真正感受到。而在本單元中,教材通過插圖,以一個“小誤會”的故事,輕松呈現出對話重點: Who’s that girl,Su Hai? She’s Su Hai. I’m Su Yang.以及:She’s Su Yang. She’s my sister.從而得出:We’re twins.把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如實還原到插圖中,學生一下子能借助插圖理解對話內容。達到“以圖說話”的效果。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好好利用插圖,避免“去圖存文”的錯誤理念,忽略圖片表達的能力。
二、引入——以生活場景接應
相比較舊版教材,新教材更接地氣,更能從學生角度出發。不是單純的為了學英語而崇洋硬搬。而是在符合國情的前提下,展現新穎開放,耳熟能詳或者學生有過經驗的生活場景,展開對話,體現故事的真實與有趣。
例如:讓生活場景靈動起來,走入學生自己世界,三年級下冊Unit4 Where’s the bird?這個單元學習方位介詞,擯棄以往教材中用靜態圖片表現的單調做法。在Story time版塊學習時別具一格,用一只出現在教室里的bird飛來飛去的路線展現對話內容如:It’s under your desk.It’s behind the door! It’s on your chair! It’s in my desk.到最后的It’s in the tree now.如此的現場感,學生想說的話也就自然而出,教師只需做適當的朗讀指導,并加入一些肢體語言的表現。在這樣的學習基礎上,教師再利用別的物品進行對話練習時,in ,on ,under,behind這四個方位介詞的用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拓展——以豐富素材外掛
基于新版教材內容活潑,題材新穎,有鮮明時代氣息的特點。在實踐教學中也應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視聽素材,卡通形象,電影片段,新聞熱點等。將這些外掛的素材客串到課堂中來合理利用,更好的為語言表達與輸出架設橋梁。
例如,場外到場內,主題點明見實效,平臺搭建助提高。三年級下冊Unit6 What time is it?以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為主題展開對話。筆者在Story time學習前,將卡通形象“懶羊羊”(懶洋洋)銜接過來: Step 2 Presentations and drills
1.T draw some clocks on the blackboard and guess:
What time is it?It’s ….o’clock.
Complete the clocks according to the answers
2.Draw the pictures about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 beside the clocks.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It’s time for…
3. Show the time .T: Now it’s 9 o’clock. We are having a lesson.
But what’s “Lan Yangyang”?(懶羊羊) doing?
(PPT)Show the picture of him. Look! He’s sleeping.
He miss his breakfast!
4.(PPT)Show the picture and learn:
Wake up! Hurry up!
5.T: Lan Yangyang is lazy. He’s late for breakfast.
How about Liu Tao? PPT
(對比懶羊羊和劉濤的表現)
從課文內容鏈接到課外世界,懶羊羊的形象和Liu Tao之間相似點,重點是讓學生明白珍惜時間,守時勤勞的教育意義。
作為非母語學習,在缺乏相應環境,條件的基礎下,教材的編寫是否科學合理,會影響到一代人的學習成長。同時《新課標》(2011年版)也對廣大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初次使用新教材,更應不斷加深對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的理解與認識,充分吸收和集成各種方法的可取之處,優化這套“回歸童趣”的新教材,在實踐和反思中努力提高,使學生真正走進這精彩的英語世界,一起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參考文獻
篇6
二、解決少兒班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措施
(一)奉獻愛心,以教師的尊重愛護激發學生內心自信心、進取心,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渴望、樂趣和主動學習的心理,正確面對挫折,為其轉化提供內在動力。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凡是教師缺少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自由地發展。”師愛既是所有學生的心理需要,更是個別生的急切要求。對于個別生,教師應持正確的態度,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惡、態度上不粗暴,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建立起每個個別生都可以教育好的堅定信念。熱愛他們、關心他們,他們才會信任你,尊敬你,才會聽從你的教誨。
(二)分層教學,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客觀存在,以個性發展為本,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使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為其轉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1、因能分層,以德劃類:教師要對班級中每一位學生進行全面調查,分析他們的學習能力差異、學習品質差異、學習特點差異,使“分層教學”的全過程基本符合班級每一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2、各層各類,分別對待: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們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推進。3、教學環節,節節落實: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索他們的學路,然后,設計自己的教路。4、根據變化,適時調整:我們更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身心具有很強可塑性的兒童。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隨時調整教學計劃,改變教育、教學方法。
篇7
學習策略與英語教學關系密切:
一、習策略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策略,英語學習也不例外。使用有效的外語學習策略,不僅可以改進外語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還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另外,把學習策略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之中,還可以促進學習潛能偏低或智力發育遲滯學生的學習,減少他們學習的困難。實踐證明,不太成功的外語學習者可以借鑒成功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
二、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倡導終身學習的思想。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前提,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就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因此,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學會如何學習,以便他們走人社會之后能夠真正實現自主的終身學習。
三、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相互促進
教師研究學習策略也可以促進教學。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可以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外,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和幫助學生運用合理的學習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學習策略的訓練和使用是一個認識上的問題,即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到兩點:第一,要認識到使用學習策略對提高學習效果的意義;第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運用學習策略的訓練,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嘗試和使用學習策略。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
1.加強反思和監控
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監控和反思。但加強反思和監控,并不是說每完成一個學習活動,學生都必須進行反思,而是根據情況分階段進行反思。下面是一個教學案例:
某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比較注重單詞的用法,考場查字典。他使用的詞典是一種比較綜合的英語詞典,因為他認為這種詞典具有權威性,而且收詞較多。經過一段時間后,這個學生發現使用這種詞典效果并不太好,因為該詞典并不注重解釋單詞的用法。經過別人推薦和自己的嘗試以后,他改用了另外的專用詞典。再過一段時間后,這個學生發現更換詞典后,詞匯學習的效果提高了。
2.根據學習風格調整學習策略
學生要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看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與學習風格相匹配。所謂學習風格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偏愛。比如,視覺型的學生相信“眼見為實”,凡是老師板書的內容就抄錄下來或加以特別注意,而這類學習者往往不太注意教師口頭講解的內容。教師如果使用了某個不太熟悉的單詞,他們常常問“How do you spell it?”。而聽覺型的學生則充分相信自己的聽覺,對教師口頭講解的內容很敏感。聽到不太熟悉的單詞,他們往往根據發音把單詞拼寫出來,不太喜歡問教師“How do you spell it?”。學習風格因人而異,并無絕對優劣之分,但學習者應該結合自己的學習風格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3.注重交流和相互學習
篇8
篇9
詩人一般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思想為何,感情為何,而是把這種思想感情熔鑄在他所描繪的具體的生活畫面里,造成情景交融,使景中有意,意中有景。詩的意境總是虛實相結合,虛實相生的,使讀者在讀詩的過程中產生想象的,有回味的余地,例如教學《敕勒歌》一詩時,如果只用語言描繪草原是如何的遼闊和壯美,那也是顯得空泛無力。于是我在教學時,先放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激發學生的思維。寂靜的教室,悠揚動聽的歌聲,把學生帶入一望無際的茫茫大草原的壯麗景色中。然后讓學生朗讀課文,同時投放影片,展現高聳的陰山,廣闊無垠的碧綠草原,成群的牛羊,牧民縱馬揚鞭在草原馳騁的畫面,這些畫面能把四句詩的意境充分顯示出來。讀完課文之后再讓學生思考:聽了音樂、看了這段影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很快能夠領悟到這首詩歌自由奔放的感情和對北國草原壯麗景色的贊美之情。再如,教學馬致遠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散曲《天凈沙?秋思》時,也可以結合幻燈圖片,畫面傳達出的是一種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凄涼的氛圍。在這樣的境界里,一個“斷腸人”正踽踽獨行。結合二胡曲《江河水》的配樂要求學生聯想除了課文提到的之外,還有哪些景物能體現“斷腸人在天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通過電教多媒體的圖、文、聲、像功能創設情境,調動學生視聽感覺器官的積極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視聽之前或之后,教師或提出問題,激勵探索;或開啟思路,強化要點,品味詩詞中的意境,理解蘊含在形象之下的深層內涵的藝術境界。
篇10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8-044
我們都知道,自會說話起,小孩子就喜歡問“為什么”。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方法得當,讓學生保持這種好奇心,不去打擊、敷衍,而是積極去引導,就能使學生學會質疑、獨立思考,進而解決問題。
于本質處質疑:垂直線段就是最近的路線嗎?
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只有親身經歷探究、體驗的過程,才能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發展。
例如,教學“平行和相交”這一內容時,在學生學習點到直線的距離后,我精心設計這樣一道題(如圖1):“小明站在小河邊(A點),他想到河的對岸去。他走怎樣的路線過河是最近的?”多數學生會這樣想“最近的路線不就是垂直線段嗎?這簡單”,然后拿起筆和尺,一會兒就畫好了(如圖2)。但生1說:“這樣畫是錯的。”有的學生納悶了:“怎么會錯呢?難道是垂直線段畫得不夠標準?”于是,一些學生又拿起三角尺檢查了一下,發現沒錯,不禁質疑:“難道垂直線段不是最短的?到底怎么回事呢?”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我請生1上臺說說自己的想法。生1:“一開始我也畫錯了,但總覺得不對勁,所以我又打開書(如圖3)仔細看了看。當時心想,這道題也是說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跟書上的是一樣的,只不過A點在直線下方而已。想到這兒,我猛然發現問題所在,原來這道題目比較狡猾!多了一條直線,就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了。其實,我們應該這樣想:哪里是直線外一點?哪里是這一點要到的直線?這道題應是從這個點到這條直線畫垂直線段,而不是從這條直線到這個點畫垂直線段!也就是說,這條垂直線段應該與河的對岸互相垂直(如圖4),而不是和自己所在的河岸互相垂直!”
最后,生1總結說:“總之,最短路線還是垂直線段,但不是隨便畫條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而是要看與誰互相垂直!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南轅北轍,說明目的地是很重要的,一開始我做錯了,就是把目的地給弄錯了。現在我終于弄清了癥結所在,同時也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做數學題也是如此。”其他學生都為他精彩的發言而鼓掌。
于創新處質疑:是三種擺法,還是無數種?
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而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教學“觀察物體”這一內容時,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在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如右圖):“再添一個同樣大的正方體,使得從正面看到的樣子不變,有幾種擺法?”學生用小正方體在課桌上試著擺了擺,最后統一意見有三種擺法,即分別放在三個正方體的后面,這樣添加的一個正方體從正面看就被擋住了,不影響看到的形狀了。如下圖:
這時,一學生忽然舉手說:“老師,這道題有無數種擺法!”“什么?”“哇!”其他學生都發出驚訝的聲音。有的學生則質疑:“怎么可能呢?”我覺得他可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就鼓勵他說:“你是怎么擺的?能到前面擺給大家看嗎?”他信心十足地走上前來,邊擺邊說:“一開始我也得出三種擺法,但我一直在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擺法。于是,我蹲下來從正面看,邊看邊移動添加的那一個正方體,卻發現沒有和原來的正方體對齊時,從正面看仍然是原來的樣子(如右圖)。這時,我猛然想到:從正面看樣子不變,只要把這一個正方體藏在后面就好了,不一定要和前面的對齊!也就是說,添加的這個正方體在后面隨便移動都行,從正面看還是原來的形狀,所以有無數種擺法。”我及時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且表揚了他,全班學生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他課后說:“看來,做數學題不能形成思維定式,有些題目還是要從多方面加以嘗試!”……
于平常處質疑:答案只有兩種嗎?
在教學“找規律”這部分內容時,有些學生覺得自己學得很好,可是萬萬沒有想到,課本上“想想做做”中一道看似很平常的題目,卻讓這些學生的想法改變了,因為交流時出現了這些學生沒有想到的答案。
題目:“一條走廊長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要放多少盆花?走廊的兩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樣嗎?”當時課上交流時,多數學生認為:把走廊平均分成3米長的小段,一共有24÷3=8(段),如果兩端放花,那么花的盆數就比段數多1,即8+1=9(盆);如果不放花,那情況就不一樣了,花的盆數就比段數少1,即8-1=7(盆)。有的學生還在草稿紙上畫了圖(如下),并進行了檢查。
篇11
【文章編號】 1007—9297(20__)01—0017—03
在法醫檢案中,因創傷致死的案例較多。而其中由于
傷者傷后即送醫院搶救,在醫療因素的參與下而導致死亡
的例數有增多態勢,而由此產生的嫌疑人過多承擔法律責
任的問題,在法醫檢案中應引起充分的重視。現將筆者在
工作中遇到的8例報道如下。
案例
【案例1】某男,25歲。在某城區一家酒館因糾紛被
多人致傷,即送某三乙醫院急救。病歷摘要:因受傷伴疼痛
1/2 h人院。查體:p 95次/9 ,bp 90/70 mmhg,身上未見
傷痕,全腹壓痛、反跳痛,移濁(+),腹穿刺抽出不凝血,即
予止血、抗休克治療;行剖腹探查、橫結腸壞死去除斷端褥
式吻合術、門靜脈修補術、大網膜動脈結扎術。術后常規治
療。傷者于人院后約26 h死亡。尸檢:身長174 ctn,發育
正常,營養良好,上身著裝未脫,下身,右胸部2條、左
胸部1條長度均約10 cin呈串珠樣損傷(摁傷或表皮剝脫,
面積均約0.6 cin× 0.5 cin),右第3~l0肋骨(肋軟骨附
近)骨折,右肺萎縮,肺未見損傷,右胸腔積血約2 500 ml,
右腹部縱形手術切口長25 ctn,門靜脈已縫合,橫結腸褥式
縫合,拆線見斷面色紅潤,大網膜見結扎縫線,腹腔干凈。
直接死因:肋骨骨折致失血性休克并血胸死亡。
【案例2】某男,32歲。在某城區一美容院外人行道
上被人不明原因致傷,送某三乙醫院治療。病歷摘要:受傷
伴流血、疼痛40分鐘人院。查體:p 98次/9 ,bp 85/70
mmhg,失血貌,胸、腹部有5道傷口,腹穿刺抽出不凝血,即
行剖腹探查術、肝修補術,術后止血、輸血、輸液等治療無
效,于人院后約48 h死亡。尸檢:身長173 cln,發育正常,
營養好,右腹部沿肋緣有長23 cln手術切口,胸、腹部共5
條創口,其中有兩條進入腹腔,右肝葉臟面后外側有2 cm
× 1 cfn創口,創道深5.5 cln,未見縫線及填塞物;小腸有
1.5 el’/1× 0.8 cln創口,未見縫線,腹腔內積血約3 000 ml,
有大量黑色殘渣物混于血中。余未見損傷。直接死因:肝
及小腸損傷致失血性、感染性休克死亡。
其余6例情況見表1。
· 18 ·
表1 例3-例8案情摘列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0卷(第1期)
討論
1.關于死亡原因
8例經尸檢證實,傷者創傷經不正確的醫療處理后,胸
腔或腹腔積血總量仍在2 300-4 000 mi之間;例2、8因腸
穿孔未縫合,腸內容物溢出,導致細菌性腹膜炎也參與其
中。故8例的主要死因為原發損傷;直接死因應為醫療責
任事故造成的傷者失血性休克死亡;細菌性腹膜炎為聯合
死因。
2.搶救時間
全部案例從入院至死亡時間在10~48 h之間,平均時
間為28.6 h。入院至死亡時間最短的例8為10 h。該例除
右肝葉貫通傷的臟面創口未縫合外,還有2處腸損傷未處
理,腹腔內積血達4 000 ml。本例失血量大是其短期內死
亡的直接原因。如果本組案例不存在醫療上的錯誤,其搶
救時間是充裕的,絕大多數經積極治療尚能痊愈。因此,搶
救成功與否,不僅應積極救治、爭分奪秒,而且正確的治療
措施至關重要。
3.上述8個案例發生醫院均在二甲以上醫院,不存在
醫療條件差的問題,醫務人員醫療技術也不算差,而在于醫
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差、責任心不強、工作隨意
性、疏忽大意、過于自信。根據醫務人員相應職稱和崗位責
任制要求均應當預見到和可以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
對病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未能預見到;或者是醫
務人員雖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給病員造成危害結果,
但輕信借助自己的技術、經驗或有利的客觀條件能夠避免。
因而導致了判斷上和行為上的失誤。
4.外傷與醫療因素對后果的影響
從資料可看出:8例傷者傷后送達醫院時間均在1 h
內,入院至死亡時間(除第8例10 h外)均在19 h以上,所
進醫院均在二甲醫院以上,醫療條件、醫療技術均不算差,
然而此8例傷者均死于術后;經法醫尸體解剖檢驗證實,每
例均發現部分損傷的組織和器官未清創縫合,每例傷者直
接死因幾乎均為損傷組織和器官繼續出血,進而造成失血
性休克死亡。
當然,此8例傷者的死亡主要均由外傷引起;但是,每
例傷者傷后均在短時間被送往醫院,醫院搶救時間應是充
裕的,從醫療措施上看,醫務人員并未積極救治、爭分奪秒,
甚至措施失誤,最終導致傷者死亡;8例傷者的死亡,醫療
因素占據重要位置,外傷只是誘因。
根據《刑法》第234條、第232條、第233條、第235條
等條款規定,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過失殺人等未造成死亡
的,除犯罪情節特別惡劣,后果嚴重的,一般不能判死刑或
無期徒刑。ll j若拋開醫療因素,傷者的死亡全由犯罪嫌疑人
來承擔,就有可能剝奪其生命,讓其永無改過自新的機會。
但是通過對以上8個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各案例均不同
程度涉及醫務人員均違反規章制度、診療護理常規,工作嚴
重不負責任,這些醫療行為無疑具有違法性。正是由于醫
療不當因素的參與,才導致最后嚴重損害結果發生。因此,
若考慮醫療因素,犯罪嫌疑人就可能承擔較輕的刑事責任。
但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確實
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0卷(第1期)
[1]吳振興.新刑法罪名司法解釋適用全書.第1版.北京:中國言實
篇12
一、引導、激勵――實施養成教育的基礎與前提
初中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其心理、性格日趨成熟,價值觀、世界觀正在形成。針對這一客觀實際,養成教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從日常學習、生活切入,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教育必須堅持經常性,隨時隨地地進行。“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由于學生個體的家庭環境、經濟條件、所受啟蒙教育等多個因素的影響,更加之當今快節奏,多樣化的社會生活的影響,受教育者是“性相近,習相遠”的個體,這就要求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養成教育意識,提高養成教育本領,把教育融入每一科、每一課、每一刻,使養成教育滲透到每個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使養成教育如春風化雨,催開學生人生歷程中的美麗花朵。
2、堅持以引導、激勵為主,養成教育要正面引導,多加激勵,某種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揮而就的事,必須去潛移默化。化可聞可見的言行教育為于無聲處的影響與熏陶。引導就要立榜樣,樹典型,使學生的行為習慣能歸順到正確的航向。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涌現出了數以萬計的正面典型,為養成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育內容。“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孟母斷織教子”、“孔融讓梨”、“岳母刻字”古代的人物鮮活感人,而“小英雄雨來”、“放牛孩子王二小”、“雷鋒”、“焦裕祿”、“少年英雄賴寧”等,現代的模范人物更形象生動,融入了學生的生活。教育工作者就要避免空洞的說教,充分利用這些正面典型,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而激勵作為一個環節、一種手段,更不能被忽略,學生日常行為中的良好表現,我們要及時發現、適時表揚、適度激勵,形成一種良好行為的慣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表揚一個,影響與帶動一個班集體,使良好習慣成為自覺行動,這樣由點到面,良好習慣就能形成氛圍。
3、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有了豐富多彩的內容,還要配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只有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養成教育才有魅力,才能使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周會、家長會是兩大機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知識競賽、文明守紀專題演講比賽、禮貌用語主題書法比賽等多種活動,能將各種規章化整為零,變枯燥為生動,逐項滲透,使學生在品位中接受,在接受中養成,一年一度的開學軍訓,春秋兩季運動會,對學生磨練毅力,培養性格,養成習慣更是必不可缺的,總之有了內容,有了形式,養成教育才可以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篇13
于是,教師走向一個獨自在投籃的學生身邊,輕聲地問:“小軍同學,你為什么不參加半場比賽呀”,小軍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技術太差,跟同學們在一起打怕打不好”。老師半鼓勵半調侃地說:“不是這樣的吧,其實我剛才觀察你,看你技術還是不錯的呀,好了,既然你不想打比賽,要不我們打賭看誰的投籃準,每人投10個,老師讓你3個球,看誰贏,輸了可要懲罰的,可以嗎”。小軍開始還不好意思,可是在老師的一再“刺激”下終于忍不住答應了。在比賽的時候教師故意安排自己先開始投,(對自己投籃的命中率老師還是很自信的)當小軍看到教師好多球都“唰唰”空心進筐的時候,不禁嘖嘖稱贊,好象忘記了是在跟老師比賽,一個勁地為老師加油,他徹底地被老師的精彩表現所折服,最后過來笑著跟老師說“老師,我不比了,你太厲害了,你能教我投籃技術嗎?”。于是老師就根據學生現有的技術動作對他的技術進行了更正,在老師的悉心幫助下,小軍很快掌握了該技術,接著老師為他布置了練習要求,還“半玩笑”地對他說:“等會老師還要來跟你比投籃的”。他微微一笑很快地就投入到練習中。
可是一會兒后,老師發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剛才那些“散兵游勇”都聚集到了小軍同學那里去了,而且小軍同學還有模有樣地在那里“傳經授道”,那些過去的學生都還挺認真的在學習,學習的氣氛也不錯。這時候教師竟然發現小軍比自己還有“魅力”,心里樂了。接下來,那些同學三三兩兩的分小組開始練習了。之后,老師發現那些學生雖然是分散在學習,可是他們的學習比開始的時候更有目標性了,相互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也取代了開始的各自為政、嬉戲玩耍,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有些同學后來居然也開始采取形式多樣的投籃比賽,以及小組競賽,雖然他們沒有進行半場比賽,但是這樣練習的效果也很不錯。
二、反思和評析
1、教師在設計教學形式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盡量照顧到所有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的差異。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選項教學和分層次教學等課堂教學形式會經常出現,由于學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經常會出現有的同學很喜歡這個運動項目而有的同學卻對此項目并不是很感興趣,即使是所謂的“熱門項目”。此外,雖然有些學生喜歡這個運動項目,但對不同的教學形式或這個項目中的不同教學內容所產生的興趣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形式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以上因素,避免本課開始的情況出現。而高中的課堂教學,特別是球類項目的教學,難免要進行大量的教學比賽,而教學比賽這樣的教學形式相對自由,對學生的管理也比較容易,但是一旦教師把握不好,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就可能出現有些同學很積極的比賽,有的則成為看客,甚至出現完全“放羊“現象,使得整個課堂教學趨于失敗,更不用說教學效果。
2、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異常情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果斷采取靈活的教學措施,化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