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計算機審計模式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計算機審計模式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計算機審計模式

篇1

計算機審計中,數據的分析方式是審計工作中最重要的步驟,審計人員應掌握數據的分析思路,并將自身的審計能力和水平發揮出來。從審計事業的角度來講,能夠給審計思路進行正確和深入的總結是體現計算機審計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內容。審計人員應從設定計算和限定條件的過程中,創新審計思路,由此判斷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然后做出合理的判斷。

二、基于數據挖掘的審計模式

隨著計算機審計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實踐的不斷完善,很多計算機審計模式被合理的融入到審計工作中,由于實際工作的需要和相關技術的發展,數據挖掘技術被嘗試性地引入了審計過程當中。審計人員通過數據挖掘給審計工作的創新帶來了新的突破,現將數據挖掘計算的計算機審計模式歸納如下,如圖1所示。圖1:數據挖掘計算的計算機審計模式數據挖掘技術能提供高效的方法,讓審計人員在面對大量而復雜的審計數據時,擁有寬廣的思路。數據挖掘技術在審計項目中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在海量的數據中尋找有用的知識作為審計線索;二是直接找到孤立點。

計算機審計模式因為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而有所完善,并解決了很多計算機審計模式中的缺點。我國正處于“問題導向型”政府審計的環境中,計算機審計的目的是發現一些異常數據明確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活動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規性。數據挖掘技術在計算機審計中,是為了找出一組異常和孤立的數據,由此獲取知識豐富現有的審計知識,并完善業務邏輯等方面。

(一)查詢式

在計算機審計模式中,最常被使用的是查詢式。這種方法主要是審計人員將采集到的被審計單位的數據,在整理后存入審計人員的數據庫,然后編寫成SQL語句,進行靈活的查詢,由此更加有效的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查找和分析,并對記錄進行累計、基數,綜合計算其最大值和最小值,連接不同的表格,運用函數編寫公式,從而生成疑點再進行核實。

這種審計模式的核心技術是掌握SQL語句,該方法的主要對象是關系數據庫的二維表。該方法對審計人員的SQL語句的掌握能力要求較高,如何審計情況比較復雜,那么SQL語句也會變得復雜,步驟也較多。這種方法的圖形數據很少,結果無法直觀的體現出來。例如在以此農村信用社貸款的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在將數據導入整理后,想在貸款數據表輸入對應的查找條件,并對應寫出轉換后的SQL語句。

(二)驗證式

這種審計模式需要審計人員先提出自己的假設,然后采用一定技術和方法進行驗證和否定這個假設。這種假設到驗證的分析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在審計工作中,應充分分析這種審計模式的關鍵,并提出相關合理的假設,假設的提出與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有一定關系。例如在某大型酒廠銷售的真實性審計中,酒廠標準的酒包裝是每盒1瓶,每箱6瓶盒,每件6盒,所以可以得出1件=1箱=6瓶=6盒。由此審計人員能夠得到假設,在酒廠進行銷售期間,酒產品的數量和消耗的包裝物數據應該有一定比例關系,然后在通過這一假設,驗證酒廠銷售收入情況是否真實。如果審計數據過于復雜,就無法簡單的假設,那么可以使用多維分析技術進行準確的分析。

所以,審計人員運用數據挖掘分析和計算審計數據,并找出數據的規律和特點,然后通過相關方法,將這些數據整理成圖形或報表展示出來,根據這些內容總結審計經驗,建立審計經驗庫,或是得出新的審計經驗,并對這種經驗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進行判斷。審計人員應根據審計經驗進行適當的更正,并之前不夠準確的審計經驗,重新挖掘和分析,進行總結歸納,由此可以得出,數據挖掘技術的工作可能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并且是對目前計算機審計的一種補充。

篇2

美國自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要通過計算機審計之后,計算機審計的研究就越來越多地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期間,在1969年成立的美國電子數據處理審計協會以及在1984年頒布的《電子數據處理環境下的審計》兩件大事,推動了全球計算機審計實務的發展。隨后一些軟件公司也慢慢對審計軟件產生了興趣,并精力開發研制計算機審計軟件在實踐中的運用。

而我國的計算機審計是始于20世紀70年代,真正研究計算機審計的是從潘曉紅于1983年在《會計研究》上提出了有關電子計算機審計概念開始。自此,國內學者們也將眼光投向了計算機審計的研究,并逐漸展開了全方位的調查。在1990年11月我國的第一個審計軟件經山西省審計局開發成功并使用。

當今,審計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電子商務、ERP軟件以及業務流程重組的發展與實施。在審計工作過程中,應用計算機、網絡等科學技術的程度將是我國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的衡量手段。基于此,本文回顧了2007年以來有關計算機審計模式的研究,并為計算機審計模式的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做出一些見解與看法。

2.計算機審計工作模式的研究

2.1 審計工作模式的界定

常啟軍(2008)[1]在對前人的審計模式的定義做出評述的同時,指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定義審計模式,分別是:反映審計主體的管理體制以及反映審計實踐的方法。他主張定義審計模式要重視其理論內涵,并要根據環境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指出審計模式的研究方向 。基于此,本文會提及管理體制,但是側重點在第二種角度。

2.2 國外審計工作模式的研究

早在1989年,Groomer和Murthy[2]這兩位學者就連續審計提出了模式,后來他們又對其進行了擴展,形成一種基于Web Service的新連續審計模式(簡稱CAWS)。而且,在1990至2005年間, AICPA和CICA、以及IIA都紛紛了報告指南,對連續審計方面進行了更系統的規范[3]。在隨后將近十年里,國外就連續審計這個研究進行了逐步探究,并將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4]。

2.3 國內審計工作模式的研究

相比之下,目前國內的研究還處于研究的初期,一方面,主要側重于計算機審計模式概念方面的探索,一切處于摸索階段;另一方面,學者們主要注重應用載體——審計軟件方面的研究。

在定義方面,常啟軍(2008)[5]通過研究發現,我國計算機審計的審計模式概念不明確,理論研究缺乏中心,計算機審計觀念比較陳舊,數據審計對象過于狹窄,審計方式難以滿足實時監控的需要,而且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不利于數據導入,過于著眼在某一個審計方面的需要,以致于難以真正實現智能化審計。劉汝焯(2008)[6]也主張采用從整個系統論的高度開發利用網絡,并從辯證的思維方面來定義認識計算機審計。謝岳山(2009)[7]指出信息系統審計模型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從物理層次和邏輯層次來進行審計。金治中(2012)[8]基于我國計算機審計研究近30年來所出現的各種概念的定義不清、邊界不明甚至使用時相互交叉等現狀,對計算機審計相關概念進行了比較分析。

在發展歷程方面,管亞梅(2007)[9]闡述了我國數據式審計的發展歷程,并從審計目標、審計對象與內容、審計依據、審計技術、審計人員等不同方面來比較數據式審計與傳統財務報表審計的區別,分析數據式審計在我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我國數據式審計的發展策略。鄭偉(2008)[10]通過比較中美兩國的數據式審計的發展,認為中國雖然在數據抽取和分析技術方面知識較為齊備,但是缺乏數據審計的經驗總結和提煉,需要完善數據審計程序和積累專家經驗,以完成數據審計。

在風險與挑戰方面,劉朝暉等(2011)[11]分析我國內部審計組織在信息系統審計外包的情況下所存在的風險,并提出了對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謝瑾(2012)[12]基于我國內部審計控制信息化的環境分析,指出了內部審計控制信息化所面臨的挑戰并對此提出了對策。

3.關于我國計算機審計的模式方法的理論研究

在計算機審計技術方面,安兵(2007)[13]針對計算機審計工具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分析,主要介紹嵌入式審計模塊(EAMs)、通用審計軟件(GAS)、電子表格分析技術、數據提取技術與自動化工作底稿等技術在內審工作中的應用。王昊等(2007)[14]研究可視化數據處理時采用了SOL Server作為數據存儲數據庫,在Analysis Services中完成審計分析模型的建模工作,然后在DBMiner中完成對所建的審計分析模型的數據展現和聚類分析工作。最后對可視化分析結果進行審計專業判斷,從而最終發現審計線索,為實施計算機審計提供了一種好的數據處理方法。陳大峰等(2009)[15]對P2P技術下的計算機協同審計進行了研究,并指出該技術能夠審計人員協同在虛擬的環境中起到及時通信、共享資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作用。吳沁紅(2010)[16]認為一種基于XML的標記語言——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的出現使數據的收集變得更加容易,讓數據“按需定制”,促使了會計人員由信息生產者轉變為信息生產消費者,并且指出XBRLGL與REA協同是提高企業信息共享化、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基礎。楊霞光(2010)[17]在談及審計信息化課程教學的實踐時提到轉換數據的方法,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將采集到的臺賬數據Excel表格根據審計需要轉換成Access數據庫。石勇等(2010)[18]探討了網絡環境下的政府信息系統審計,要求改進網絡環境下信息系統審計的技術,例如可以采用程序追蹤、管理控制測試矩陣、實時專家系統等。叢秋實等(2013)[19]通過對面向服務架構(SOA)的深入研究,將Web-services 技術集成到智能Agent架構中,提出面向Web服務的計算機審計系統(簡稱 WS-CAS),其中包括基于Agents的Web-services系統結構、多智能體Agents的交互等,進而開發了一個WS-CAS系統原型并對WS-CAS系統原型進行討論以驗證面向服務架構的計算機審計模式的可行性。

在計算機審計環境方面,黃冰等(2007)[20]基于我國電算化的環境從人員控制、操作挽程控制、操作制度控制、數據安全控制、計算機控制等方面探討了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徐瑾(2009)[21]通過探討信息化環境對審計的影響,指出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目標、審計對象、審計技術方法和審計風險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且,她強調無論哪種審計方式,數據審計的流程都分為數據采集數據轉換數據清理數據分析這四個主要階段。在數據采集時,審計人員可以采用直接拷貝和讀取、利用專門的數據接口以及使用臨時數據接口這三種方式;在數據轉換時主要使用專用工具、SQL語言和編碼程序等這三種方法;數據清理要遵循寧多毋缺的原則;對清理后的數據,審計數據分析主要運用核對、檢查、復算、抽樣、判斷及推理等技術方法進行分析整理。其中,審計中間表方法和審計分析模型方法就是較為常用的兩種方法。她認為,數據式審計可以廣泛采用CAATTs來收集審計證據,從而達到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王風華(2011)[22]以ERP的應用模式為切入點,在對不同ERP應用模式下會計信息處理流程的差異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分析了不同ERP應用模式下計算機審計的業務流程,并發現在不同ERP應用模式下,審計人員執行實質性測試的范圍與重點是不同的。

在電子政務方面,鄭偉(2007)[23]在闡述我國電子政務審計的方法時提及了應用計算機的方法可以包括:測試數據法、平行模擬法、綜合測試法、受控處理法等。王琦峰等(2009)[24]結合“金審工程”的前期建設成果與所在地區審計信息化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提出和研究了面向電子政務的審計信息化框架的概念和構成,并在此基礎上,對有效實現審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該框架是由審計信息化支撐層、審計資源庫、審計工具與接口、審計工作平臺(AO&OA)、政府信息化審計應用模式等內容所構成。

4.關于我國計算機審計的模式方法的實務研究

在當前計算機審計發展的時代,馮國富等(2009)[25]基于我國缺乏系統的審計分析模型構造方法已成為發展的瓶頸的這個背景,論述審計分析模型的工作原理,以及提出一種以數據流圖為基礎的審計分析模型構造方法和審計工作指南,而且還借用了“某省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效益專項審計調查”的實際審計案例,用以演示其工作過程、驗證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從而成功發現了該省4地市環境保護部門2007年在排污費申報、核定、征收、上繳等環節存在不同程度的多征少征、人為核定等違規行為。王大勇等(2009)[26]結合了生活中的實例來詳細介紹黑箱方法在數據庫系統分析中的運用。張連豐(2009)[27]在分析計算機技術在證券公司審計中的運用時,主張審計人員要查詢相關法規和學習案例,并通過數據關聯、分類匯總等SQL查詢分析技術對數據進行查詢分析,來捕捉有價值的信息,發現可疑賬戶和交易,查找審計線索。

高浩瑋(2010)[28]分析了計算機審計發展瓶頸原因,進而闡述了審計模式與計算機審計功能之間的關系,對近年提出數據式審計模式的思想通過高校審計實務案例加以實證。他分別從海量數據處理、信息深度加工、非會計主體(即會計主體內獨立部門的賬目)審計的平衡檢驗等這三方面體現數據式審計模式的應用成效,特別提出計算機審計實務要注重“分解事件、化難為易”的思想。王昌民等(2010)[29]指出可以利用地理空間數據來開展計算機審計的工作,開發有針對性的《地理信息輔助審計軟件》從而提高審計過程中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丁朝霞(2011)[30]在介紹計算機審計的經驗與啟示時指出在選擇審計軟件的過程中,應選擇接口功能強大、兼容性強的軟件,審計質量才有保證。周廉東等(2011)[31]通過理解供水企業的營業收費業務流程,以供水企業營業收費系統數據為基礎,對供水企業的營業收費業務進行檢查分析,隨后采取現場審計實施系統(AO)進行輔助審計,確立計算機審計在城市供水審計中的總體思路,并建立相應的數據模型以及實施計算機審計。劉國城等(2011)[32]以中觀IS審計為研究基礎,選取風險管理為研究視角,借鑒國外與信息系統相關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理論,對我國中觀IS審計風險的管理框架進行初步論述,提出一系列的中觀信息系統審計風險管理的理論借鑒。

仉素琴等(2012)[33]在分析我國計算機審計項目組織與管理時指出撰寫專家經驗、提煉情景案例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專家經驗能夠降低審計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審計風險,規范審計作業。魏文婷等(2012)[34]認為比較普遍的計算機審計的工作形式和內容有:目標信息系統數據采集、審計分析建模以及風險監測和評估這三步驟,并從數據質量審計、信息安全等方面進一步說明在信息系統審計中怎樣去用好計算機審計。

5.我國計算機審計模式研究的評析

本文基于計算機審計工作模式的發展,對我國2007年以來的計算機審計工作模式研究的發展做了歸納梳理,發現存在幾個特點:

(一) 在計算機審計的模式方法的理論研究方面,技術有待深入。國內計算機審計模式沒有能夠像國外的那樣,在上世紀末就提出了連續審計的核心概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相反,我國的計算機審計還處于起步的階段,它的理論體系還有待完善。而且有些學者的研究只停留在泛泛的表層上,沒有圍繞一個核心作出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二) 在計算機審計的模式方法的實務研究過程中,研究由注重微觀方面的任務型研究轉向宏觀方面的關系型研究。計算機審計在實務中,由剛開始的二十一世紀初要側重于審計分析模型構造方法和審計工作指南、查找審計線索方面的研究,慢慢過渡到現在的以“風險管理”為研究視角,降低員工勞動強度、保證審計質量、建立模式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三) 從更進一步來講,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計算機審計模式的風險機制欠缺嚴重。一方面是由于計算機審計的管理機制正處在摸索階段,這方面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給相應的計算機審計工作帶來許多的風險及挑戰;另一方面是由于審計人員不能正確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從而導致審計結果與事實不符,給企業經濟帶來了不可逆的經濟損失或聲譽損害。

6.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系統歸納和梳理信息化環境下計算機審計的一些思路,分別從理論和實務的角度進行闡述,最后針對這些模式和方法提出見解,希望能夠對完善計算機審計模式和方法的體系有所啟發。(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4][5]常啟軍.計算機審計模式研究述評[J],財會通訊,2008 (6):81-83.

[2]Groomer SM, Murthy US.Continuous auditing of database accounting systems using embedded audit modules.Information System Journal,1989.

[3]AICPA/CICA, Continuous Auditing,Research Report.The 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Toronto, Ontario, 1999.

[6]劉汝焯.信息環境下的計算機審計方式[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23):14-19.

[7]謝岳山.聯網環境下信息系統審計的體系架構[J].審計研究,2009(5):37-39.

[8]金治中.計算機審計若干概念辨析[J].財會月刊,2012(2):69-71.

[9]管亞梅.數據式審計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財會通訊,2007(10):55-56.

[10]鄭偉.美國數據審計發展的啟示[J].中國審計,2008(7):50-51.

[11]劉朝暉,黃春枝,雷曉梅.信息系統審計外包的風險及其控制[J].中國內部審計,2011(9):65-66.

[12]謝瑾.內部審計控制信息化之我見[J].中國內部審計,2012(1):72.

[13]安兵.計算機審計工具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分析[J].財會通訊,2007(4): 64-65.

[14]王昊, 陳偉,朱文明.可視化數據處理方法在計算機審計中的應用[J].中國審計,2007(12):46-47.

[15]陳大峰,馮國富,汪加才.P2P技術下的計算機協同審計[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24):46-50.

[16]吳沁紅.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0(7):91-94.

[17]楊霞光.審計信息化課程建設思考[J].財會通訊,2010(8):152-154.

[18]石勇,崔超,趙曉光.網絡環境下政府信息系統審計研究[J].財會通訊,2010( 8) : 117-118.

[19]叢秋實,黃作明,柳巧玲.面向服務架構的計算機審計系統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3(2):35-41.

[20]黃冰,程洪濤.淺談電算化環境下的內部會計控制方法[J].財會通訊,2007(7).

[21]徐瑾.基于信息化環境下數據式審計的特征與實施路徑[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24) :50-55.

[22]王風華.不同 ERP 應用模式下的會計處理流程與審計流程分析[J].財會月刊, 2011(3):36-37.

[23]鄭偉.試析電子政務審計[J].審計研究,2007(4):38-42.

[24]王琦峰,李彬.電子政務審計信息化框架構建[J].財會通訊,2009(12):116-117.

[25]馮國富,劉軍.一種基于數據流圖的審計分析模型構造方法[J].審計研究, 2009(4):30-34.

[26]王大勇,李榮,杜鳳紅.計算機審計數據庫系統分析研究[J].中國審計,2009(7): 67-68.

[27]張連豐.計算機技術在證券公司客戶交易行為審計中的方法和技巧[J].中國審計, 2009(9):68-69.

[28]高浩瑋.基于高校財務信息平臺的數據審計模式及實務探究[J].審計研究,2010(6):59-65.

[29]王昌民,李亞輝,郭亞汾等.利用地理空間數據開展計算機審計[J].中國審計,2010(1):71-72.

[30]丁朝霞.90 萬元差額的啟示[J].中國內部審計,2011(10):61.

[31]周廉東,翁美麗,周學軍.計算機審計在城市供水審計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 2011(5):95-96.

篇3

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是指各級審計機關依據本級人大審查和批準的年度財政預算,對各預算執行部門,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籌集、分配和使用財政資金情況的真實、合法、效益性所進行的審計監督,是各級審計機關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目前,各級各部門基本實現了財務核算、預算管理等的信息化,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已無法滿足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各部門的信息系統,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通過把傳統的審計思路轉換成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并建立相應的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型,分析電子數據,查找問題,才能更好地完成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工作,進一步發揮審計效力。

一、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建立背景與意義

信息化不斷發展,各級各部門均實現了財務核算、預算管理等的信息化,適應時代要求,迫切需要審計人員使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審計;與計算機輔助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也相繼出臺。被審計單位應當按照審計機關的要求,提供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電子數據和必要的計算機技術文檔等資料。審計機關在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審計時,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這也為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實施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現場審計實施系統》、《審計數據采集分析軟件》等審計軟件在審計系統中推廣運用,也為計算機輔助審計提供了技術支持;為了培養能勝任計算機審計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審計署、各級審計機關均定期開展計算機審計相關培訓,并要求培訓人員學以致用,從而使得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有人員保障。因此,在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時運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審計是必然的結果,對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建立的探究有其現實意義。

二、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建立探究

(一)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建立思路

信息化的發展,電子數據量的劇增,審計人員已不能單純的采用傳統的審計方式,逐個的查看每一筆交易資料,而需要建立相應的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審計。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模式的建立,就是將計算機技術運用于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除了集合計算機審計特有的方法外,最主要的就是轉變觀念,將傳統的手工審計的思路轉換成運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審計,圍繞部門預算編制以及執行的合法、合規、效益性進行審計。

(二)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模型建立

審計人員構建審計模型輔助審計時,通常需要經過數據采集、數據清理、數據轉換、數據驗證,然后根據需要構建審計中間表,進而形成計算機審計數據分析模型,具體如下:

1.數據采集

在審計時進行的數據采集,就是根據審計的需要,采集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中或其它相關電子數據的過程。采集數據的工作主要圍繞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采集來開展。在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財務數據重點采集的數據包括:會計科目表,憑證表、余額表,輔助表等;業務數據的采集主要有:預算指標表、追加預算表,撥款記錄匯總表、憑證明細表、年初數表、項目表、科目代碼表等數據表。

2.數據清理、轉化與驗證

數據采集完成后,需要對采集來的數據進行清理。主要原因在于:被審計單位的數據來源渠道多樣、種類繁雜,數據可靠性不足,可能存在一些數據質量問題,為了滿足后面計算機審計數據分析的需要,不讓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后續審計工作所得到的審計結論的準確性,因此,完成數據采集后,審計人員必須對從被審計單位獲得數據進行相應的清理。

3.建立計算機審計模型

經過采集、清理、轉換以及驗證后,數據的存儲形式已大致能滿足構建審計模型的需求。圍繞具體的審計事項,將現有數據M行整合,形成一系列審計中間表,將這些審計中間表集中到我們的審計處理軟件中,就可以建立各種審計分析模型了。

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型的建立主要分為從橫向、縱向的整體數據進行比對的宏觀分析模型以及面向數據的從微觀角度進行的分析模型。

(1)宏觀分析模型建立

宏觀分析模型注重從整體對數據進行分析,橫向、縱向上比較部門不同年份、季度、月份預算執行情況,例如將部門“三公經費”進行年度對比,可以從總體上把握部門執行厲行節約條例情況。最終,實現從大局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解決審計中發現的問題。

宏觀分析模型的建立,主要使用的是各種審計軟件的分析匯總功能,通過分析匯總形成部門不同年度、季度、月度不同指標的匯總數據,然后實現數據的對比,還可以輔助使用各種統計圖表,例如柱狀圖、餅狀圖、條形圖、直線圖等,從而更加直觀的看出其變化趨勢,在趨勢中看出問題,達成審計目標。

(2)微觀分析模型建立

在現有審計環境下,審計的對象不再局限于文檔、表格、描述等,主要的審計對象是電子數據。審計證據的獲得,多是采用計算機技術構建微觀審計分析模型,分析電子數據取得。例如,在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通過數據采集、整理后形成審計中間表:部門預算指標表、收入以及支出表,然后將三張表關聯后對比分析,便可以直觀的看出單位指標、收入以及支出之間的差異情況。

三、結束語

在實踐中,大量運用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能大大提高審計部門的審計效率,減少人為判斷因素造成的影響,提高審計結論的客觀性。同時,部門預算執行計算機審計分析模式的建立,在原理上并不復雜,可以進行較大范圍的推廣。在計算機審計方面,儲備相應人才,發揮計算機審計的優勢,也是時下審計部門積極籌備及執行的重要方案。

篇4

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均將“地方普遍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提上議程,并將其作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國家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文件2014年5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鼓勵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院校。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本文就審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下,探討如何對計算機審計課程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

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里面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備金融、經濟、法律、管理、會計等相關基礎知識,掌握現代審計理論、方法和手段,掌握外語和計算機工具,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技能,通曉會計、審計和經濟法律基本理論和實務,能從事政府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資產評估、會計咨詢、會計服務等財經工作并具有創新精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方案里面,計算機審計課程安排在大三下半學期授課。前期授課過的專業課程有:基礎會計、中級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法規、審計學原理。后期將要授課的專業課程有:財務報表審計、專業審計綜合實訓、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資產評估等。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計算機審計課程著重于對審計軟件的學習,學生普遍學習下來,對該門課程的印象無異于在手機上學習一款應用軟件一樣。傳統教學將計算機審計作為一門單純的軟件工具的學習課程。在應用型教學下,這樣的模式應該進行如下創新:

1.學習目標的創新。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要因材施教,針對前期學生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在計算機審計這門課程上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傳統模式下,目標更側重于計算機審計軟件的使用方法、技術和工具運用,熟練計算機審計實務中銷售與收款業務循環的審計、采購與付款業務循環的審計、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審計、投資與籌資業務循環的審計、貨幣資金的審計、完結階段審計等軟件操作。而在創新的學習目標下,學生們除了要掌握計算機審計軟件的使用方法,更要掌握各個循環下計算機軟件的設計原理,計算機軟件的設置是否滿足了審計目標的實現,是否能將大部分重要的審計底稿都完整體現,一旦出現非常規情況下,算機軟件的程序將如何更改以便滿足審計目標的實現。

2.學習案例的創新。針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前期學生已經學過了大部分的會計理論知識,對審計學原理也有了初步掌握,后期即將要學到的是財務報表審計、專業審計綜合實訓等。這就意味著在計算機審計這門課,如果所用的案例是較為復雜甚至是涉及較多的調整分錄是不適合的,比較復雜的案例應該是放在后期學習的專業審計綜合實訓課上使用。在計算機審計這門課上,所使用的教學案例應該是規模雖小,但是大部分的科目都有發生額的一個小公司案例,在利用這樣的案例教學中,學生將學到如何在電腦上查詢一個完整公司的賬目,如何能將查到的信息作為審計證據用審計軟件保存下來。

3.學習軟件的創新。計算機審計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復習和應用審計學原理的一個學習過程,又是學習將計算機應用于審計工作底稿的過程。在傳統模式下,大部分高校都是從專門的軟件公司購買審計軟件作為教學軟件。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建議從實際審計工作中獲取審計人員的工作軟件。比如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喜歡用EXCEL軟件設置審計公式,在審計EXCEL軟件下做工作底稿。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妨使用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EXCEL軟件,這樣培養出來的審計專業學生,面對自己曾經學習過的軟件,在工作崗位上上手很快。

4.學習形式的創新。在現實審計工作中,大部分的審計工作都是由專門的審計團隊完成。這就意味著團隊精神非常地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應安排學生按組分為每一個審計團隊。每一個審計團隊配合完成一個審計案例的作業。在這組審計團隊中,也要模擬實際審計工作的角色安排,有審計負責人,有審計復核人,有審計助理。在針對計算審計案例審計中,也按循環分配審計工作。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尤其注重強調審計團隊的合作精神,杜絕個人主義在團隊中發展。

5.學習過程的創新。在傳統的計算機審計課程中,教學過程側重于學習使用審計軟件。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下,計算機審計課程教學過程應側重于學習設計、更改審計軟件,將軟件視為一個可以隨時更改的工具,做到以審計為主,以工具為輔這樣的學習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復習重申審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在實際審計工作的應用,以審計應用為主,而計算機軟件應作為一個輔助工具,側重于傳授計算機軟件如何為審計服務,一旦審計具體目標有所變化,如何重新設計和更改計算機軟件,使學生明確計算機軟件只是一個輔助工作,重點是將學會將軟件程序設計成適用于不同審計目標的軟件。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是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一個重要工作。計算機審計又處于起步階段,如何避免按照傳統模式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實務工作能力,增強學生使用多變審計工作環境的能力,這些問題都是高校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對計算機審計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成為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馬述珍.計算機審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科技視界,2013(31).

篇5

(二)審計線索的變化。使審計的內容更加復雜,這不僅增加了審計的難度,而且原有的手工審計也不能滿足日常審計的要術在手工記帳條件下,作為審計對象的會計憑證、帳簿、報表等。一般由幾個部門或幾個人分別控制,牽制性強,使于互相監督,而且各種會計資料都是可見性文字、數據記錄,并要求嚴格按照統一的數據處理方式程序來進行。手工記帳若被修改,會留下蛛絲馬跡,便于查找。因此進行審計時,有清晰的線索可尋。

但是,計算機記帳采用的是電磁信號的轉換、數據輸入、輸出及存儲介質化、舞弊者不僅可以操作計算機對數據資料和程序進行修改、復制甚至銷毀,篡改后可立即消除有關信息,不留任何痕跡。由于數據處理程序化,集中化,在審計中即使發現可疑之處進一步追索也比較困難,這無疑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原有的手工審計方法也力不從心,而且外部審計也不能滿足日常監督的需要、這些迫切需要利用內部審計優勢,采用新的審計方法,適時開展審計,以適應會計電算化的需要。

(三)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由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審計方法和審計線索的改變,決定了對審計人員素質要求的提高,不懂計算機的審計人員,會因為審計線索的改變而無法跟蹤審計,會因為不懂電算化系統的特點和風險,而不能識別、審查其內部控制;會因為不懂使用計算機而無法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這無疑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置身于單位內部,情況熟、信息靈、便于從事經常性審計工作的優勢迎接挑戰。

二、構筑會計電算化下的內部審計新模式

(一)構建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新的內部控制制度會計電算化實施后,除原由手工條件下的一些內部控制制度必須保留外,內部審計人員還應該要求增加適應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控制制度的新內容,并強制或監督會計部門執行。以確保會計核算軟件正常和安全運行,免遭天災人禍的干擾破壞,向提供準確無誤的會計信息。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內容:

1、機構及人員的管理和控制會計核算軟件正式使用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參與對原有的會計機構所做的調整,并對各類人員制定崗位責任制。其崗位包括基本會計崗位和計算機系統崗。在機構調整時必須體現組織控制原則,即職權分離,有效地限制和及時地發現錯誤。特別是對系統管理員和系統操作員,不能由軟件開發人員和維修人員擔任,做到崗位職責權限分明,互相牽制。并且審核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以把住整個帳務處理的核心與關鍵,規定只有通過審核的數據才能進人計算機處理,業務文件必須保留審核人員的簽章。而且還需要一位不直接介入計算機處理的內部審計人員通過查閱業務活動記錄,對其進行檢測。根據內部牽制原則和工作需要。基本會計崗位和電算化崗位可以在保證數據安全條件下交叉設置,并保持相對穩定。

2、操作控制操作控制是一項重要控制內容。如控制不嚴,容易造成對系統的破壞或給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機。為防止利用計算機系統舞弊,審計人員對操作控制主要通過制定一套完整而嚴格明確的操作規程來實現。具體講;

(1)權限控制:每個操作人員必須采用各自的密碼運行自己所負責的會計核算業務,防止操作人員未經授權有意或無意進入系統從事本人業務范圍以外的工作。

(2)嚴格遵守計算機操作程序。每個操作員要按會計制度和會計電算化的要求,完成系統各個模塊的運行。

(3)遵守上機操作記錄制度。認真作好操作記錄、交接記錄及運行日志,以便查找非法進入,明確責任,保證會計數據安全。

(4)系統管理員要定期檢查機內軟件和會計數據是否被他人非法修改,更換及破壞等。

(5)防止計算機病毒的破壞。規定機器的使用范圍,規定軟盤專用,備份盤的使用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對計算機和軟件進行病毒檢查。

3、系統維護的管理和控制系統維護包括對硬件、軟件和數據的維護。審計人員對核算軟件的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于防止對會計核算軟件的非法修改和刪除。同時要建立、健全防止機病毒的措施。

4、電算化會計檔案資料的管理和控制電算化會計檔案資料是指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紙質憑證、帳簿和報表,以及各種磁性介質的數據資料。內部審計人員要著重對會計資料是否雙份備份、異地存放,以及是否采取了防磁、防火、防潮措施進行審查和控制。并且會計檔案保管期限要按《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二)重筑內部審計新除了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外,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和正確性,防止假帳真作,非法篡改程序等舞弊行為產生,還要采用新的審計方法,利用計算機對會計帳務處理進行測試和檢驗。根據各單位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不同階段(單位運行或化)選用不同方法。常用的審計方法有:

1、計算機外部審計法計算機外部審計法是把計算機視為一種記帳工具,審計人員根據原始數據,通過手工操作或借助于計算機進行運算,將處理結果與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的輸出對比,檢驗其是否正確的方法。這種審計方法并不涉及計算機如何記帳,如何運行處理,也不使用數據磁盤對計算機進行測試檢查。所以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對計算機知識不太了解的內部審計人員可采用。但工作效率低,出現時很難確定是由于計算機硬件、軟件還是操作人員,而導致非法帳務處理的問題。該方法僅適應于會計電算化的初期。

2、計算機檢測審計法

(1)重新處理法。為審查計算機數據處理結果是否正確,使用原來的程序與數據在內部審計人員的參與或監督下,重新處理一遍,看其是否與原來的結果一致的方法。其審核重點是審查操作運行情況,如果不一致要進一步查明原因,為評價提供依據。

(2)編程驗證法。內部審計部門根據帳務處理的流程按照審計要求設計、編制適于本單位計算機帳務處理過程檢驗的樣本數據磁盤,審計人員只要將檢測磁盤插人財務部門使用的計算機中進行檢測運行,并將結果打印或顯示出來,經過分析,推斷出該計算機帳務處理程序是否準確與合法,其特點是從計算機內部對帳務處理運行過程進行審計,防止非法篡改。此種方法優于計算機外部審計法。

(3)計算機聯網審計法。聯網審計法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傳輸進行審計,它既為財務部門多機連接實施多功能帳務處理奠定了基礎,也為審計部門利用計算機通過審計線路來檢測財務部門計算機帳務處理的全過程,隨時檢查處理帳簿的正確性、合法性。這一方法在運作時需要在審計部門安裝檢測機,并采用專用審計程序隨時檢測,審計人員只需通過操作本部門與財務部門相聯網的計算機便可對日、月、季及年度的各帳簿實施審計,這種方法具有不受時間限制,效率高的特點,并保證了審計的質量。

篇6

1、有窮性: 一個算法必須保證執行有限步之后結束;

2、確切性: 算法的每一步驟必須有確切的定義;

3、輸入:一個算法有0個或多個輸入,以刻畫運算對象的初始情況,所謂0個輸入是指算法本身定除了初始條件;

篇7

本書共7章。1. 引言,介紹了人工神經網絡(anns)、模糊規制庫(frbs)、人工神經網絡與模糊規制庫的協同、基于知識的神經計算、模糊全排列規制庫;2. 模糊全排列規制庫,引入定義、輸入輸出映射;3. 模糊全排列規制庫和人工神經網絡的等價性,介紹模糊全排列規制庫和前饋的人工神經網絡、模糊全排列規制庫和一階遞歸神經網絡(rnns)、模糊全排列規制庫和二階遞歸神經網絡、總結;4. 規制簡化,介紹靈敏度分析、一種簡化模糊全排列規制庫的方法;5. 采用模糊全排列規制庫的知識提取,主要包括艾里斯分類問題、發光二極管顯示屏識別問題、l4語言識別問題;6. 人工神經網絡基于知識的設計,包括直接法、模塊法;7. 結論和后續工作,后續工作包括規則化的網絡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進行知識提取、從支持向量機中做知識提取、從網絡訓練中做知識提取。

本書簡明扼要,內容新穎,適合模糊集、粗糙集、神經網絡、演化式計算、概率和論據推理、多值邏輯等相關領域研究生和研究人員參考學習。

篇8

決算審計的提前介入,與原來的開工前審計有著本質的不同,開工前審計主要是對工程進行政策性審計,資金是否到位?各項報批手續是否完善?目前,這項審計已經不再作強制性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建設主管部門對工程開工前進行行政許可,這里所說的提前介入,是指在工程招標階段,決算審計人員參與其中的工作,從而在控制工程造價方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設計圖紙審核和圖紙交底階段

在這個階段,決算審核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熟悉圖紙,盡量把圖紙中有關計價的內容全面了解,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確定是否可以完成準確計價。這一階段主要的問題是圖紙中表述不清楚的或未做表述的,決算審核人員一定要及時糾正或做出詳細的表述。如工程設計中,有些圖紙對外墻面磚的規格圖紙中沒有明示,只提供相應的標準圖集做法,而標準圖集中只提供做法、施工程序和施工材料,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涉及材料規格,因此,這種情況對招標文件而言就會造成表意不準,會給有的投標單位造成可乘之機,在投標報價中標明套用造價低的規格或已經淘汰不用的規格,到后期施工時造成甲方不得不變更,并以圖紙或清單未涉及為由要求調整造價;再如,有些分部分項工程,多數圖紙中一次設計往往達不到施工深度,需要有資質的單位二次設計,二次設計最好在招標前完成深化設計,否則,就會導致報價的差異,如外墻花崗巖幕墻,一次設計中由于深度不夠,后期施工中,變更就非常難控制,像角鋼龍骨防銹這樣一個看起來非常小的問題,差異也非常驚人,按刷紅丹防銹漆兩遍和表面熱鍍鋅兩種處理方法比較,差價就會達十幾倍之多,同時,也會造成投標的標準不統一,各單位之間的報價沒有可比性。因此,在圖紙審查階段或交底階段一定要給出所有的做法詳細而明確的表述,圖紙深度一定要達到施工要求,一方面給各投標單位創造一個公平的投標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少后期變更。

三、工程招標、標底審核階段

做好這一階段的審計關鍵是對清單和投標報價的審核。清單計價下的招標,準確地工程量計算是前提,準確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工程量數量的準確,既不能少算或漏算,也不能多算或重復計算,二是子目內容的全面,包括子目類型要全,不論數量多少,應該出現的子目都要出現;在子目說明中,包含的內容一定要全面,表述要到位,要逐字推敲,力爭不要出現漏洞,也不能隨意刪減、省略,更不能想當然的認為“這種表述中已經包含了某種做法”。

四、合同簽訂階段

合同簽訂前,必須認真斟酌合同中關于變更調整價格的條款,做到防患于未然。現行格式合同中,對于涉及工程量變更的幾種情形,調整價格有明確的規定:

1.合同中有適用于變更工程的價格,據合同中已有的價格變更合同價款。

2.合同中只有類似的變更工程的價格,可以參照類似價格變更合同價款。

3.合同中沒有適用于或類似變更工程的價格,由承包人提出適當的變更價格,經工程師確認后執行。

但在實際執行中,情況要遠比合同中規定的復雜,如合同中已有的項目變更,變更量過于大,價格如何調整?合同中一般都有工程量增加(減少),單價應適當下調(上漲)這樣的合同條款,真正實施時,會引起執行困難,工程量增加(減少)多少可以下調(上漲)?下調(上漲)的幅度是多少?工程量增加(減少)與價格下調(上漲)是否一種線性關系?,像這樣籠統的表述對后期變更造價調整沒有絲毫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在目前建筑市場并不完善,清單計價剛剛開始實行的情況下,許多施工單位為獲得更大的利益,利用和業主掌握的施工成本方面信息的不對稱,漫天要價,在工程量減少時盡量多的提高價格,在工程量增加時則不同意降低價格,總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使事情的復雜程度大大的增加。如果決算審計人員在簽訂合同時就在條款中明確規定:清單中已有或類似的項目增加(減少)的比例超過n%,則雙方應協商調整價格,調整幅度m%,該子目最低下降或增加幅度是多少。這樣的條款可執行度就大大增加。同時,對于清單中沒有涉及到的項目變更,定價原則要明確,建議采用套用定額或綜合定額法,再優惠一定的比例,這樣雙方都可以接受;或采用市場詢價法,但必須事先有約定,否則,施工單位就會以個體單位成本原因增加報價,雙方協商難度非常大,最后往往是業主不得不接受不合理的價格。

五、施工過程中,決算審計要嚴格審核

工程施工中,變更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變更的多少和程度,但工程變更往往會導致清單子目中的施工內容和施工程序發生變化,這種情況在簽證中一定要注意,如某裝飾工程,由于后期增加了設備,導致原屋面網架荷載不足,經專業設計單位設計后,業主要求施工單位對網架進行加固處理,施工單位在報送變更價格時,包含了網架安裝和滿堂腳手架費用,從變更本身來看,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和原來的清單報價比較,就會發現,原報價中吊頂子目中已經包含滿堂腳手架的費用,實際上腳手架是重復計算。那么,如何做好常見工程變更的審核?

1.注意核對工程變更

一般來說,項目變更時,對于變增的變更,施工單位都及時要求變更函,但對于變減的工程量,施工單位并不積極,這就要求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能及時給出變更文件。對于既有變增又有變減的情況,就要十分注意,變增的工程量中是否已經扣減了相應的變減的工程量?如某工程將走廊鋁合金格柵燈調整為普通吸頂燈,施工單位在變更簽證中只是提到增加走廊吸頂燈,沒有扣減相應的格柵燈,如果不到現場或在圖中核對變更,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

2.單純的材料變更,一定要充分了解材料價格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單純的材料價格變更是很常見的,如材質變更、質量等級變更、規格型號變更,這類變更的關鍵是材料價格的確定,一定要對市場行情有足夠的了解、貨比三家,要親自去市場,親自去詢價。如某工程用電線,原設計是鋁線。施工中調整為**牌的銅芯線纜。施工單位在變更時附上該廠家的公開報價單并在此基礎上優惠5%,經決算審計人員仔細了解市場后,發現在同等采購規模下,公開報價可以優惠30%,后來與施工單位核對,施工單位不得不承認高報價,按照決算審計人員的意見進行了調減。而大多數材料,魚龍混雜,同一品牌下的產品有不同的檔次,同一檔次的產品由于品牌不同,價格千差萬別,因此,對材料的了解是為這類變更簽證把關的關鍵所在。

3.對于清單中沒有的項目定價,雙方要協商確定

對于清單中沒有的項目的變更,價格要雙方確定,定價原則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小型變更或單純的人工變更,以計日工單價的形式確定。

(1)市場上產品競爭比較激烈,價格機制比較完善的,可以采用市場詢價、加權后確定,對于這類定價,一般不建議業主選用市場詢價中得到最低價作為價格變更的依據,這樣相當于鼓勵、縱容或逼迫施工單位采用低質低價或假冒偽劣產品。

(2)采用新技術或新工藝或市場價格競爭少的項目,最好能套用定額確定價格,定額中沒有此類價格的,可以會同施工單位分別估算出人工、材料、機械臺班費用,然后組價形成新的價格。

在工程竣工決算中,要仔細做好最后的把關。

六、決算中的注意事項

在定額計價模式下,這一階段是最重要的環節,決算審計人員這一階段也開始介入,幾乎所有的工作量都集中在這一階段。但在清單計價模式下,如果決算審計人員提前介入,竣工決算的工作量就不是很大,但決算中依然要注意:

1.工程變更簽證單必須有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三方蓋章簽字認可,任何一方缺少手續都不能進入決算,此外,對于變更中內容不全或沒有工程量和工程內容只有金額的簽證也不能進入決算;沒有形成書面資料的口頭承諾更不能進入決算。

2.仔細核對簽證變更單,特別是那些單純扣減工程量工作內容的簽證單,施工單位是否進入了決算,是否進行了全面的扣減。此外,還需注意的是那些既包含變增又包含變減的簽證單,如果變增的金額少于變減的金額,在造價中是否進行了調整,該簽證單是否按實進入決算進行計算。

篇9

Computer Research Learning Patterns

Li Qin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261000,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study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students from the natural,social and life choices and determine the subject to study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o acquire knowledge,apply knowledge,ask questions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blems,and get rich and multifaceted experiences,while access to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a learning activity.

Keywords:Research learning; Computer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主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科學地研究問題的方法,并獲得豐富的而且多方面的體驗的同時,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一種學習活動。特別是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可以廣泛地應用研究性學習模式。因為研究性學習,其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顯而易見,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別是教師如何適應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將影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收效。

在高等職業院校中,計算機課有其自身的特點:應用性強、學生基礎差異大。這些特點是計算機課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但在研究性學習中這些特點恰好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應用性強,即學生可以應用他們掌握的知識來處理各種他們喜歡研究的課題;學生基礎差異大,即學生在確定研究課題時可以量力而行。所以教師在研究性學習的背景下去考慮計算機課將會有很大的主動性。

研究性學習模式同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相似,都需要先講授基礎知識和操作方法,在此基礎上,應用研究性學習模式來鞏固和強化所學的知識,并把它應用到實際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不僅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計算機教學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提出任務

根據計算機學科教學內容的要求,以生活性、實用性理念為指導,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教師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文字、圖像、動畫和視頻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出學生感興趣的任務和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性,指導學生主動地去收集、處理信息。比如:正在學習Microsoft Office 2000,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Word的知識制作班級的課程表,值日表;制作《班刊》;還可以設計和制作個人求職簡歷,甚至還可以利用所學的Excel的知識把自己在學校的每個月的收支情況記錄下來,并進行有效的統計和管理。這樣,在學生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可以看見學生的成果,學生是樂此不疲的,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事實也的確如此,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自選主題

學習內容選擇的適當與否,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及效果。內容選擇恰當,聯系實際,可能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效果會更佳。反之,學習的過程及效果則一般。在本環節中,教師需要指出所要完成的任務應覆蓋哪些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知識,并和學生一起詳細地分析重點和難點,遇到困難如何去解決問題。比如:母親節要到了,可以讓每名學生了解母親節的來歷,并回顧一下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母親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的成長的。本階段,教師的指導作用至關重要,是成敗的關鍵。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的基礎知識和信息素養水平存在差異性,在確定主題和任務時,教師需要耐心督促、指導和檢查學生的研究計劃,以免出現無具體目標,或是目標、主題過大。

三、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將研究的體驗及研究成果一并保存到計算機中,利用投影儀和網絡等設備開展交流與協作,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我個人認為在該過程中,應該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讓學生明白,責任心是他們完成任務的前提。

2.所要研究的主題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

3.對于基礎好的學生,適當提高其課題的難度。

4.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差的學生。

5.要求每位學生認真填寫進度日志。

四、總結評價

發揮計算機網絡和計算機設備在評價中的優勢,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作為計算機課教學的研究性學習模式,既重過程,又重結果。因此,在評價中,通常將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通過評價對計算機課教學起到激勵、導向和促進的作用,保障研究性學習正常有序地進行。本階段,可以利用投影儀和網絡教學平臺將學生的成果,如Flash作品,個人網站等,放在校園網上展示。并通過小組間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以及基于小組評價基礎上的學生自評等方式,對研究成果進行水平性評價。通過開展多元化評價,既實現了評價活動中的合作和交流,也體現了評價的開放性和過程性。同時它借助網絡,又能相對地減輕教師負擔,科學、全面且易實現。

篇10

雖然計算機在大學應用教學中被廣泛的應用,但是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原因在于:在大學課堂之上,很多教師都會使用計算機,但是基本是使用計算機放映外文電影或者是播放教學幻燈片。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說改變了傳統的板書教學,但是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還是和如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背道而馳。如今高校改革是為了提倡教師個性化教學,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使用計算機制作幻燈片在技術角度來說實現起來比較簡單,而且有利于教師對所要講解知識的梳理。但從教育方面來說,使用幻燈片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幫助是微乎其微。對于教師而言,教書育人是責任,但使用最佳的方法,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則是一種藝術。因此,我們必須要考慮如何正確的使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如何能夠發展我們個性化的“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1 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施的原因

這種模式的誕生,最初是因為外界的壓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校園之外的公司、企業、政府機要部門迫切的需要大學生能夠熟練的使用英語,可以運用英語進行必要的交流和工作,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基于這種壓力,教師希望有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英語使用能力。但是,如何進行創新,如何可以收到最大的效益這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誕生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教學模式并非是萬能的,它也是一種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必然會進入歷史的長河。而且我們也應該知曉,使用該教學模式是為了更好的滿足教學需求,并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要成為它的主人,而非“仆人”。

2 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關系

使用計算機教學,使用該模式就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嗎?使用這種具體的教育技術手段,學生就一定可以得到最大的受益嗎?教育界的教師和相關教育者進行思考和討論,其結果得出:使用該種模式,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外語學習效率。但注意并不是因為該模式的實施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是伴隨這種模式的實施使得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得以實現,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外語學習效率。

關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一些教師認為是因為計算機的使用,解放了他們的體力勞動,使學生不用費力費神的去抄寫筆記,他們可以使用U盤短時間內完成拷貝,節省了他們時間,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但筆者想說,計算機教育技術的實施僅僅是一種手段,它并不能直接性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至于使用計算機后,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一方面是因為使用計算機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增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使用計算機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得以實現,使得教學任務和目標更加清晰與準確,避免了許多的彎路,從而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使學生的效率得以明顯的提升。

3 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真正實施

教學機器可以使學校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是斯金{在19世紀60年代初就給出的結論。雖然如今并沒有看到他所提到的“超級教學機器”。但是如今我們可以確定,計算機對于我們的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其影響也是越來越深遠,但由于計算機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所以并沒有人可以準確的預測出在將來的計算機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在我國的教育界,何克抗教授對于教育技術進行了三個階段的預測,分別為: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其中這第三個階段依然被我國教育界所接受。之后他又指出,從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基于計算機教學的新模式,是一個根本的轉變,是由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改變。英語作為教學中的一個學科,同樣具備這樣的道理。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能否得以實現,能否成功的提高學生的學校效率,其關鍵在于解放教學理念。

由于解放教學理念是關鍵,所以教師應該擺正自身位置,應該由原先的傳授者轉變為指導者或者引領者。允許學生擁有自己的主見和觀點,允許他們能夠各抒己見。在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下,應該通過計算機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讓他們去討論,運用外語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在實踐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4 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鼓勵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主動性,這句話經常會被提及,但是很少會真正實施。簡單來說,鼓勵學生主動性,是該教學模式的目標,是通過使用計算機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鼓勵學生在課堂之上的主動性,而并非單純的使用計算機,這是“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目的與目標。

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可以使用幻燈片,雖然電子幻燈片在教學技術上表現的能力比較“弱小”,但是不可否認,它還是有一定的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然也可以使用。通過幻燈片可以為學生提供視頻、圖像、文字等資料,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擴展他們的眼界,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筆者認為,使用幻燈片僅僅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工具,不要將其定義為直接授課工具,這樣會更好一些。

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持,教師不僅要會使用基本的計算機工具,如PPT、Excel等,還應該掌握一些新興的技術,了解多宗教育工具,有利于教師在備課時選擇更適合的工具,從而可以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效率。

參考文獻

[1] 豐久光,王巍.對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重新審視[J].電化教育研究,2010(11):97-103.

[2] 賈f.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模式之構建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4.

[3] 陳冰冰,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環境下教師信念研究(之二)――“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的認知與實際課堂教學情況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8(4):11-15.

[4] 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學考察[J].外語電化教學,2006(6):3-10.

篇11

近年來,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技術發展迅速,得到了業界的高度關注。云計算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預計云計算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2410億美元。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對云計算的定義是:云計算作為一種模式,提供了能夠隨時隨地、便捷地、隨需應變地通過網絡訪問可配置計算資源(例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和服務)共享池的能力,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供應并釋放,使得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的交互降到最低。

二、云計算服務模式

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包括三種,分別是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以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簡單地說,SaaS是通過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PaaS 是通過互聯網提供應用程序運行平臺服務,IaaS是通過互聯網提供基礎設施服務。

三、云計算服務模式的專利申請分析

本文對云計算服務模式的相關專利申請進行了檢索、統計和分析。由于專利公開的滯后性,僅以2013年之前的數據進行統計。

3.1專利申請量年度分布

圖1示出了云計算服務模式的專利申請在各個年度的分布情況。2005年起開始出現SaaS相關專利申請。2005年至2006年是SaaS相關專利申請的起步階段,每年的申請量僅有幾件。2007年到2008年期間,專利申請量緩慢增長,每年有十幾件的申請量。自2009年起,SaaS技術專利申請進入快速增長期,申請量開始大幅度攀升。2012年的SaaS專利申請量接近百件。之后,專利申請進入平穩發展期。

PaaS與IaaS的相關專利申請起步較晚,直至2009年才開始有相關的專利申請。2011年專利申請量開始迅速增長,2012年之后進入平穩發展期。可見,PaaS與IaaS的專利申請起步時間晚于SaaS,PaaS與IaaS的專利申請數量一直少于SaaS,但近幾年PaaS與IaaS發展迅速,有趕超SaaS的趨勢。

3.2 SaaS服務模式相關專利申請分析

在SaaS服務模式下,提供商將運行在云基礎設施上的應用提供給消費者使用,消費者可以通過類似Web瀏覽器的瘦客戶端界面,在各種客戶端設備上訪問這些應用。

對SaaS服務模式的相關專利申請進行統計,申請量排名靠前的企業有IBM、SAP、愛立信、ORACLE、NEC等。IBM 作為全球云計算技術的領軍企業之一,長期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發,并積極進行專利布局。

3.3 PaaS服務模式相關專利申請分析

在PaaS服務模式下,消費者使用提供商所支持的編程語言和工具,將自己創建或獲取的應用部署到云基礎設施上。

對PaaS服務模式的相關專利申請進行統計,申請量排名靠前的企業有RED HAT、ORACLE、曙光、IBM、惠普等。RED HAT正處于從頂級Linux企業向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轉型的過程中,該公司在PaaS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3.4 IaaS專利申請分析

在IaaS服務模式下,向消費者提供處理、存儲、網絡和其他基礎計算資源,從而消費者可以在其上部署和運行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在內的任意軟件。對IaaS服務模式的相關專利申請進行統計,申請量排名靠前的企業有IBM、惠普、華為、NEC、富士通等。值得一提的是,IBM公司在SaaS、PaaS和IaaS各個服務模式的專利申請量均比較靠前,已經逐步形成了全線開花的產品線,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中占有主導地位。

四、總結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飛速發展,云計算服務模式的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持續穩步增長。相對于PaaS和IaaS,SaaS是云計算領域發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服務模式。SaaS的專利申請量遠大于IaaS和PaaS,目前仍然是專利申請的熱點。由于IaaS和PaaS的專利申請起步不久,相關技術領域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建議我國企業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探索SaaS、PaaS和IaaS等多種服務模式的應用,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積極進行專利布局,減少產業化道路上的專利壁壘。

篇12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Deep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Computer Major

Pang Xiyu Wang C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7,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of computer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school and enterprise sepa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limited to the form and so on, the paper analyzed how to reform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of computer major, and how to apply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pla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put forward a set of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deep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applied the method to our school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t made a certain effect.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deep cooperation; Curriculum design; Computer major

課程設計是高校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專業主干課程的理論授課結束后繼而進行的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該環節是所授理論和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是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載體,在工科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計算機專業是強調以應用和工程為導向的工科專業,需要充分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高校的計算機專業都設有課程O計,旨在通過團隊式合作、研究式分析、工程化設計來實現特定的系統,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實現個人發展及滿足就業需求。然而,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各高校對課程設計環節的理解與實施的力度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充分利用這個環節受到專業、系統的實踐與訓練。因此,非常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與探討[2]。

目前,如何安排課程設計環節的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縮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差距,是各大高校研究的熱點。山東交通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長期以來一致堅持走校企合作的路線,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圍繞著如何將校企合作深度融入到課程設計的教學中,進一步加提升課程設計的效果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 高校計算機類專業課程設計面臨的問題

目前高校計算機類的專業主要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等方向,目前這些方向都開設了一些課程設計實踐課程例如C語言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高級語言(JAVA、C++等)課程設計、web應用程序開發、綜合實訓等。經過對國內多所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調研,結合該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教學的實際情況,發現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計教學面臨著課程設計設置缺少銜接、與相關企業實際運作項目脫離、教學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3-5]。

1.1 課程設置缺少銜接

課程設計之間相互獨立,缺少應有的銜接和關聯,設置混亂。目前高校在安排課程設計任務時,都是將各門課程設計作為獨立的個體,單獨安排指導教師,各門課程設計都是由不同的指導教師來負責,這樣在制定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計劃和課程設計質量標準時,指導教師往往只從自己所負責的課程設計出發,無法充分考慮到學生已經參加過的課程設計和以后要參加的課程設計,忽略了課程設計之間應有的銜接和關聯。

實際上,計算機專業多門課程設計之間是存在一定關聯的,例如C語言課程設計和數據庫課程設計是高級語言課程設計的基礎,如果在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種關聯,將數據庫課程設計安排在了高級語言課程設計的后面,沒有將它們恰當的銜接起來,會出現在進行高級語言課程設計時,還要補習數據庫方面的知識,在進行數據庫課程設計時,這些知識又重復了一遍,浪費了時間,從而導致兩門課程設計的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1.2 校企合作局限于形式

課程設計的題目應用性不強,與相關企業實際運作項目脫離,校企合作局限于形式。校企合作是解決高校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目前高校都重視校企合作,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大部分高校的做法為:學生在校學習3年,去相應的企業實踐鍛煉1年或者學生畢業后,經過培訓機構的實訓,然后再去企業工作。這種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學校和企業也建立了橋梁,但是沒有將學校和企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企業人員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培養中。

同樣,國內高校在計算機類專業的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上,部分高校采用由學校教師單獨指導的方式,教師設計課程設計題目,下達課程設計任務書,學生在機房實驗室進行課程設計,教師隨時指導和答疑,這種方式會帶來下面一系列的問題。

(1)缺乏項目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雖然本校教師在指導課程設計時也會讓學生組成項目團隊,項目團隊里面也會進行分工,但是事實證明,這種項目團隊很多時候趨于形式,反而存在一定的弊端,項目團隊的任務往往由項目組中的能力強的同學來完成,項目組其他同學參與的成分較少,達不到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如果課程設計不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則會導致課程設計只注重個人實踐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團隊協作的優勢,而這點是與企業實際的軟件開發模式不相符的。

(2)往往只注重編碼,缺乏軟件開發規范等其余重要相關知識的培養。

計算機類企業為了提高軟件開發質量,降低開發周期,增強代碼的可重用性和易讀性,企業內部的開發是要嚴格遵循一系列的開發規范,其中包括命名規范、代碼規范、開發文檔的編寫、測試等,這些往往要占據整個開發工作的70%以上,但是在高校課程設計中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此,企業對招聘過去的應屆畢業生,要重新進行軟件開發規范相關知識的培訓,這樣一來,企業和學校的工作就重復做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由于在學校進行過學習,學生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對企業進行的相關培訓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除了該校教師指導課程設計外,部分高校的課程設計由培訓機構來參與指導。計算機專業培訓機構伴隨著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當前國內計算機專業培訓教育機構尚處在一個由發展起步階段向爆發性成長期轉型的過渡階段,為了打開市場,培訓機構會主動和各高校取得聯系,請求參與指導學生的課程設計,由于培訓機構的出發點是吸引學生去自己的培訓機構參加培訓,所以在課程設計期間會加入一定的企業宣傳,其次,培訓機構的教師在參與指導課程設計時,往往只教學生怎么做,不解釋為什么這么做,雖然課程設計完成了教學目標,實現了一些模塊或者功能,但是很多學生根本不了解為什么這么做,從而造成了理論知識的缺乏,這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職業發展后勁不足。

1.3 教學方式單一

課程設計的教學方式單一,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目前,國內高校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指導教學時,基本上采用在課程設計期間將學生安排在機房做任務,課程設計的時間都是以周為單位的,例如C語言課程設計一般是1周,Java或者C++課程設計一般是2周,學生長時間待在機房里面對著電腦,難免會產生厭倦。另外,沒有考慮學生自身的多元性,目前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是按照班級分班進行的,有些學生在做課程設計任務時,覺得老師布置的題目很難,無從下手,索性去玩游戲或者做一些與課程無關的事情,而有些學生則能比較輕松的完成實驗或者課程設計的題目,剩余的時間也浪費掉了,這種情況是由于學生的自身能力參差不齊造成的,教師在下達課程設計題目時沒有考慮學生自身的多元性。

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高校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努力探索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2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

山|交通學院2013年獲批為“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高校,是教育部“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項目首批試點院校。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長期以來一致堅持走校企合作的路線,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圍繞著如何將校企合作融入到課程設計的教學中,讓企業真正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中,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具體方案如圖1所示。

2.1 基于校企聯動和體系化視角的教學方案的制定

針對各個課程設計之間缺少應有的關聯以及校企合作局限于形式的問題,該校計算機類的專業將整個課程設計作為一個體系,采用基于校企融合的組合方式制定教學實施方案。在制定課程設計的實施方案時,學校組成一個課程設計教學團隊,企業組成一個課程設計教學團隊,校企雙方的兩個團隊共同進行課程設計的設置以及課程設計內容的制定,在縮短學校和企業之間差距的同時,也注重鞏固學生理論知識,實現“校企融合,構建生態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最終目標。

目前國內本科高校學制四年,共分八個學期。校企雙方的課程設計人員在設置課程設計課程時,將本科四年所有的課程設計看成一個體系,按照“注重銜接,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原則,注重各個課程設計之間的關聯,C語言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設計是其他課程設計的基礎,應提前安排,所以將C語言課程設計安排在第二學期,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課程設計安排在第三學期,JAVA課程設計是web應用開發課程設計的基礎和前提,Java課程設計安排在第四學期,web應用開發課程設計安排在第五學期,競賽實訓和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踐必須以其他課程設計為基礎,只有其他課程設計進行完畢,才能進行競賽實訓和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踐,所以將競賽實訓安排在第六學期,第七學期進行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踐。從而解決了目前應用技術型高校在課程設計的設置上忽視銜接設置混亂的問題。

此外,校企雙方在制定課程設計的內容時,圍繞著以“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雙向提升,兼顧校企雙方,實現就業”為核心目標進行設計,教師和企業人員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研發出兼顧學校和企業雙方的課程設計題目,同時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和覆蓋,例如在JAVA課程設計中通常會涉及到數據庫應用程序的編碼,相應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類型和各種sql語句、觸發器、存儲過程等內容就需要在數據庫課程設計中涉及,競賽實訓和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踐所涉及的web應用程序開發、高級語言語法等知識點在相應的課程設計內容中應涉及到。

2.2 教學實施過程

在課程設計的的教學過程中,從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升課程設計的效果。

(1)將課程設計的組織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興趣。

目前,應用技術型高校課程設計的組織形式基本上都采用集中型,例如C語言課程設計的周期為1周,這1周的時間學生集中呆在機房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的組織形式單一,針對這種情況,校企雙方的課程設計指導老師根據各個課程設計的性質,靈活組織課程設計,例如C語言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設計、高級語言課程設計周期較短,具體實施時采用集中型;對于周期較長的競賽實訓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組織方式,學生自己找地方進行課程設計的任務,校企雙方的指導教師定期集中進行指導和檢查;對于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踐課程設計的地點選在企業的實訓基地,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通過與企業近距離的接觸,使學生較早的了解真實的企業工作氛圍和環境。

(2)增強針對性,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保證課程設計的效果。

在課程設計中,打破傳統分班進行的教學方式,校企雙方課程設計指導教師根據學生該課程的期末成績以及平時成績中的上機成績,對參加課程設計的學生進行分層次,課程設計的題目按照難易程度分為難題、一般題目、較容易的題目,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課程設計的題目。這種方案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利用課程設計的時間,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對這門課程的興趣,保證了課程設計的順利進行。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在日常生活的深入普及,對傳統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教育作為國之根本,也已經感受到在線課堂、微課等最新信息化教育技術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校企雙方課程設計指導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課程設計的知識點、難點等制作成慕課、微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靈活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重復利用網絡資源,節約成本。目前,該校計算機專業已經擁有專門的慕課、微課錄播室和工作室,將制作成的慕課、微課以各個課程設計的名字存n,并根據情況不斷對慕課庫、微課庫進行更新、補充和完善。

實踐證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或者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學習,而且由于每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基本保持不變,拍成微課,可以在多年級中重復利用。

2.3 教學管理

創新管理模式,嚴格的教務管理是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該校計算機專業采用“一校雙師”駐點式管理方法,校企雙方課程設計指導教師全程跟蹤課程設計,在課程設計結束后,通過與學生座談、填寫課程設計回訪表的形式對進行完畢的課程設計進行分析總結,集思廣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進一步完善課程設計的教學。

3 結語

近幾年來,該校計算機專業一直堅持走校企合作路線,不斷改進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與國內多個知名軟件開發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了多個穩定的實習基地。與國家重點軟件企業上海啟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啟明基地;與濟南凌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凌佳基地;與國內最早從事IT外包業務的柯萊特公司成立了柯萊特基地;與大連華信成立了華信基地;與杭州東忠軟件有限公司成立了東忠基地;與NEC軟件(濟南)有限公司成立了NEC基地;與上海微創軟件有限公司成立了微創基地;與濟南元成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元成基地;與中訊軟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中訊基地等等,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9%,先后多次在山東省企校合作培養人才工作會議、省科技工作會議、軟件工作會議上獲得表彰或做交流發言,獲得了“企校人才對接工程優秀院校”、“山東省企校合作人才培養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當然,該校計算機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取得的這些成果離不開政府的強力主導,以及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積極支持和引導。相信通過各級政府、高職院校、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新時期產業結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只要我們把握住機遇,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成,龐希愚.新形勢下軟件外包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3):109-110.

[2] 毛艷,韓利凱.探索校企結合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0(4):31-33.

篇13

目前已經公認懷孕前和孕早期口服小劑量葉酸可以預防50%-70%神經管缺陷發生,昌吉市轄城區6個街道辦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農牧業鄉鎮90個村衛生室,每年孕產婦5000余人,為提高昌吉市人口出生素質,預防神經管缺陷,進一步做好婦幼保健工作,依據《自治區預防神經管缺陷增補葉酸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昌吉市人口出生實際,國家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2010年在昌吉市啟動以來,積極探討葉酸發放、隨訪統一模式。

1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制定出《昌吉市市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成立由領導組成和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領導小組、專業技術指導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充分發揮婦幼三級網絡作用,依托婦幼網絡拉網式摸底掌握服葉酸目標人群,將當地有計劃生育意愿的婦女列為免費服葉酸人群,其中曾服過癲癇藥物和生育過神經管畸形的婦女列為服葉酸重點人群,制定葉酸發放、隨訪流程并以版面形式上墻到每一個村衛生室。

2 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和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利用婦幼專干例會以會代訓,進行專題講座,并舉辦有各鄉鎮村衛生室村醫參加的專題培訓班,系統培訓工作流程、隨訪、登記等專業知識,同時利用科技之冬在農牧區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地方財政大力支持下,克服交通不便等諸多困難,圍繞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核心信息,自編通俗易懂宣傳單并大量印制、發放,通過各項咨詢活動、大型健康教育培訓、醫療就診、入戶訪談、婚姻登記處設立咨詢臺、觀看光碟等多種形式向目標人群宣傳預防出生缺陷知識,爭取目標人群配合, 提高葉酸發放的服藥率和依從率 。

3 將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工作納入婦幼保健常規。目前昌吉市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工作已經納入工作常規,

3.1 為農牧區及城區涉農社區提供由自治區統一招標免費葉酸,建立出入庫登記,設專人管理。

3.2 在昌吉市城區4個涉農街道辦和10個農牧業鄉鎮所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村衛生室均為葉酸免費發放點。按照葉酸領取、發放程序,保健院設有專人負責并進行出入庫詳細登記和保管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