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獻研究雜志》是中國學術界專注于古代文獻整理、研究與理論探討的重要學術期刊,致力于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該雜志創刊于20世紀80年代,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后人文社科領域復興的時期,旨在響應國家“整理古籍、發掘文化遺產”的號召,為古文獻研究者提供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雜志以“實證與理論并重”為特色,內容涵蓋文字學、版本學、目錄學、歷史學、哲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其刊發的論文注重第一手文獻的發掘,強調嚴謹的考據方法,同時關注數字化技術、跨文化比較等現代研究手段的應用。代表性欄目包括“新出文獻釋讀”“古籍整理方法論”“域外漢籍研究”等,曾多次策劃專題如“簡帛文獻與先秦史重構”“《永樂大典》全球整理”等,在學界產生廣泛影響。
雜志編委會由國內頂尖文獻學家組成,如李學勤、裘錫圭等學者曾參與指導。多年來,該刊不僅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還與美國、日本、歐洲的漢學研究機構建立合作,推動了中國古文獻研究的國際化。近年來,雜志進一步關注“古籍保護技術”“人工智能與文獻識別”等前沿議題,體現了傳統學術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研究成果 綜述及快報
(1)注釋請置于正文內(加圓括號);參考文獻請按本刊格式要求進行標注,不要采取腳注、尾注形式,直接按序列于文末即可。
(2)引文引完整的一段話,引號的句號在引號內;引不完整的一段話,即文字前面不是句號或文字從句中引,句號在引號外。引文最后如是感嘆號、問號,一般放在后面一個引號里面。
(3)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形式,必要時可加適當的輔助線,表格上方須寫清表序和表名,且表序應在內文相應處標明;掃描、電腦繪制的圖片要求清晰、色彩飽和。
(4)題名:簡明、具體、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題名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公式。
(5)投稿時請附一簡短的第一作者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位(碩士以上者)、職稱、職務、研究方向、聯系電話(至少給出辦公電話)和E-mail地址及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ORCID等。
(6)本刊作為匯編作品,版權屬本刊編輯部所有。所投稿件必須是署名作者本人實際完成,不存在任何違反學術規范情形,不存在任何知識產權爭議。
(7)摘要和關鍵詞:摘要300字左右為宜,要求客觀反映文稿的主要內容;關鍵詞為3-5組。論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均需有相應的英文翻譯。
(8)凡來稿應主題突出、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語言精練、邏輯嚴密、圖表清晰。
(9)引征二手文獻、資料,需注明該原始文獻資料的作者、標題,并在其后標注“轉引自”及該援引的文獻、資料等。
(10)基金項目:格式如:“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獲多個項目資助的,項目之間用“;”分隔,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個基金項目。
古文獻研究雜志在線訂閱 半年刊
主辦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350.00/1年
人氣:3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