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學·輯刊》雜志,半年刊,由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主管,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特稿、漢學一家言、學術訪談錄、漢學文獻研究、漢學家專頁等。
《國際漢學》雜志是國內唯一一份專注于海外漢學研究的正式學術期刊。該雜志的內容涵蓋了國際漢學研究的歷史、成果和最新進展,旨在向國內外學術界介紹世界各地的漢學研究,拓寬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視野。它還積極推動國內學者對域外漢學的研究,倡導國內外學者之間的對話與合作,提升漢學研究的整體水平。總的來說,《國際漢學》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份持續出版的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學術刊物,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一份致力于海外漢學(中國學)研究的正式專業期刊。
特稿 漢學一家言 學術訪談錄 漢學文獻研究 漢學家專頁等
(1)本刊審稿期限為三個月,自稿件投遞之日起三個月內未收到回復者,可自行處理。
(2)投稿時請附一簡短的第一作者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位(碩士以上者)、職稱、職務、研究方向、聯系電話(至少給出辦公電話)和E-mail地址及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ORCID等。
(3)來稿所涉及的項目如果為國家或地方基金課題,請在來稿中注明課題項目、編號、來源,本刊將優先錄用。
(4)題名。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應緊扣文章主題,用語用詞嚴謹規范且利于網絡檢索。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和代號。
(5)引文標示應全文統一,采用方括號上標的形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半角方括號中,如:“……模式[3]”。
(6)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圖表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5位以上數字以“萬”“億”作單位;根據需要,小數位不超過三位(含)。
(7)引言:主要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圍,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意義以及前人的主張和學術觀點,已經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包括論文擬解決的問題、研究范圍和技術方案等。
(8)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對應,亦可略有擴展。摘要中不應有圖、表、化學結構式、參考文獻、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縮寫。
(9)來稿政治、學術等內容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如不愿被修改者,請在來稿時說明。來稿要有新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學術價值。
(10)參考文獻:論著文章要求15條以上,主要引用近3~5年內的新文獻。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