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校圖書館的社區服務策略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在傳統的社區資源中,適合閱讀的空間、優質書刊及有效信息、信息技能的培訓等都比較匱乏,而高校圖書館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提高思想認識、凸顯服務的針對性、打造各類型特色閱讀空間、創新借閱模式、體制機制創新、融匯社會資源等,是實現高校圖書館與社區服務無縫銜接的有效路徑。社區是組成社會文明的基本單元,是承載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主體,社區的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決定著社區民眾的幸福程度,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傳統的社區資源中,適合閱讀的空間、優質書刊及有效信息、信息技能的培訓等都比較匱乏。而高校圖書館本身就在這幾個方面都具有先天優勢。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是提高社區民眾精神文明程度的最有效辦法之一。通過不斷的閱讀、學習和培訓、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其性情,文明其精神,形成文明風尚,不斷積累,從而趨近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一、高校圖書館開展社區服務的作用和意義
首先,把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延伸到社區,節省了社區群眾外出尋求圖書和信息資源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的支出,減少了信息獲取成本,方便社區群眾的生活,提高獲得感和幸福感。其次,高校圖書館提供帶有高校特色的專業書刊、信息、精神文化產品、設備技術、舒適的閱讀空間、針對性的培訓和信息咨詢服務等,能夠優化社區居民的信息環境,調動閱讀積極性,激發深入學習的興趣,提高辦事效率,有助于建設學習型社區,引領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對于高校圖書館自身的發展來說,開展社區服務為高校圖書館的自我發展提供了發展機遇。高校圖書館通過社區服務,能夠顯著提高影響力和知名度,有利于圖書館資源、技術和人員的價值發揮,更有利于優秀文化和理念的傳播、新興技術的普及,有利于拓寬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資源。因此,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的建設是一個多贏的舉措。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的拓展是圖書館功能的必然延伸,也是高校圖書館在新形勢下發展的必然,是一項最大程度地實現高校圖書館社會價值的工程。其終極目標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二、高校圖書館的社區服務開展現狀與不足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工作已經在探索中逐步展開,雖然發展相對緩慢,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各高校圖書館利用各自的區域優勢開展了一系列的服務。有的面向社區建立了資源共享的機制,利用網絡虛擬空間提供數字文化的服務;有的面向社區打造了交流互動、協作學習和信息知識共享的學習空間;還有的為社區居民進行了不同主題的信息技術培訓;更有推廣閱讀,打造書香社區,為全民閱讀貢獻力量的;還有協助社區黨建、參與未成年人教育和社區文化治理,開展便民服務的。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提高了參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拓展了社會服務的范圍,也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長,實現高校圖書館與社區公共文化的共同發展。但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視。
1、認識不到位,積極性不高一些高校圖書館在開展社區服務的過程中受到傳統辦學思想的影響,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社區服務的重要性,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這些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更為明顯。高校圖書館開展社區服務受到各自經費和人員編制的制約,如果這方面本身就不足,很難奢望其開展富有成效的社區服務。更多的一些有余力的高校圖書館只是因為管理者站位不高,忽視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價值,認為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可有可無,沒有推動其發展的積極性。
2、缺乏正確的自我定位,服務特色不明顯當前高校圖書館只一味地展示自身的優勢,照搬校內讀者服務的方式,服務效果不理想。沒有深入到合作社區民眾中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不能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具體表現在多個方面,在信息資源的提供上:品類單一,不夠多元;紙質書刊多,數字資源少,視聽資源更少;知識類書刊多,即時性的實用信息較少;書刊學術性較強,通識類不夠多;教育類、文學類書刊多,營養健康科普類、大眾休閑娛樂類、紀實類、漫畫類、生活類、兒童讀物等書刊不夠豐富。在服務模式上:傳統的到館借閱獨占鰲頭,創新的借閱模式甚少。代買書刊、快遞書刊,數字文獻傳遞實施不多。但不得不說,只要有創新的借閱模式,不管是24小時自動借還,還是流動書車上門服務、圖書投遞至社區的借閱服務等,都會成為服務亮點,引來一片叫好。在服務種類上:常態的借閱服務普遍開展,但信息咨詢服務普遍沒有深入展開,常規問題解答比較及時,個性化的專題性問題,回應不多,更不能跟蹤嵌入式服務。學習空間供給不足,閱覽室有余而自習室不足;專題培訓較少,跟隨式輔導和便民措施展開不多等。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的開展有一定基礎,必然受到多種條件和因素的制約,因此有必要對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開展的策略進行研究,提高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的能力。
三、高校圖書館的社區服務策略和建議
1、凸顯服務的針對性高校圖書館開展社區服務,要有針對性地分析社區居民信息需求的重點、難點、痛點,找準定位,開展針對性服務。如果社區多數人群從事某一種產業,例如商品批發、農產品交易、果品產業、教育培訓等,高校圖書館可以總結某類人群面臨的主要問題,歸類索因,探討解決路徑,也可以針對優勢產業進行人員信息培訓、平臺搭建服務、信息對接等,還可轉化推廣高校優勢學科的知識產權等,也可融合線上線下,促進資源、信息的整合、分布、共享、匹配、對接等服務,使得居民使用“內容加社交”的自媒體平臺更加得心應手??傊找欢ㄒ嗅槍π?,這樣才會有效果。
2、打造各類型特色閱讀空間傳統的“課桌式”閱讀空間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讀者的需求。住房跨越式發展培養起了居民對特色閱讀空間的強烈需求。當前,社區居住環境中普遍缺乏社區閱讀空間,但居民對此卻有比較強烈的需求,這二者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因此在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時,第一要務就是打造社區特色閱讀空間,為居民閱讀提供有效的直接支持。新一輪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號召相關主體積極興建城市閱讀空間、社區書房、孺子書房、農家書屋、24小時自習室等,這為高校圖書館打造各類型閱讀空間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和強有力的政策、資金、平臺的協同支持。高校圖書館要創新發展,可以根據不同社區的區位、屬性、居民現實需求等,打造不同特色、多元一體的文化空間,創設自己的品牌。既可以“圖書館+書店”,也可以“圖書館+教育培訓+托管”“自習室+信息環境支持”“社區書房+便民服務”等,既可以借書、購書、看書,也可以更具創新性,具備信息查詢、數字閱讀、教育活動(作業輔導、手工、繪畫、聲樂、表演、朗誦等活動)、文化沙龍、文創展覽(采購)、便民服務等功能,起著信息服務、教育培訓、文化引領、美育熏陶等作用。這些家門口的閱讀空間,便捷、舒適、融合多種服務業態。居民徜徉其間,與閱讀結緣,同智者對話。涌動的信息、知識、文化、精神,如同涓涓細流,滋潤心田。
3、創新借閱模式傳統借閱模式就是單一地到館借閱。在追求便捷性為第一要務的當代人的眼中,已經顯得太不方便了?,F在各地圖書館已經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本地政策,創新借閱模式,逐漸發展成為更加便捷、豐富的借閱形式。有24小時自助借還服務、流動書車上門服務、圖書投遞至社區的借閱服務等,做法成熟有效。高校圖書館也可借鑒這些成功做法,在快遞方便的社區開展圖書投遞至社區的借閱服務。也可通過微信公眾號,采用每次可以借閱更多的家庭讀者證,綁定電子讀者證,不用帶卡,只要手機在手,就可以館、社通借通還,線上線下聯動,也可網上免費預約借閱,云打印、預定座位、預定講座服務、預約空間等。也可以提供聽書音頻資源,掃碼聽書等。
4、挖掘數字閱讀資源的潛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下所有的傳統媒體都在坍縮于流媒體當中,其功能效應也正在坍縮于數碼媒介。在數字閱讀已成為主流的當下,人們點開手機就可將圖書館的數字館藏資源匯聚于指尖,進行數字閱讀。而這種數字閱讀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實施推廣難度不大。高校圖書館要順勢而為,充分挖掘自己的數據資源優勢,占領社區居民的數字閱讀陣地。高校圖書館自建和購買了眾多的數字閱讀資源,有的多達兩三百多種,中外文都有,品類繁多,內容專業、權威、新鮮,又系統全面,只要給予合理規劃安排,就能在不增加很大成本的前提下,綻放出巨大的效能。高校圖書館可以選擇性地投放居民感興趣對口數字資源。像超星電子圖書、掌閱精選數字閱讀平臺、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中國大學mooc(慕課)、“知識視界”視頻教育資源、大英百科學術版、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都有廣泛的普適性,具有良好的開放基礎。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也可以面向社區居民開放自己的信息化服務平臺,讓社區居民可以通過手機、計算機、平板電腦等接收高校圖書館的數字閱讀資源,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取專業信息。
5、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信息咨詢服務是圖書館的基礎服務之一。其開展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但其服務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程度。高校圖書館本身就設置有信息咨詢部門,長期開展相關服務,具有成熟體系、模式和多樣的咨詢方法,完全可以依賴于這些專業館員的技能優勢,面向社區居民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咨詢服務。專業館員通過分析相關海量數據內在關聯、揭示行業內在規律,結合具體項目,進行價值最大化,為服務對象傳達有價值的信息,支撐科學決策、教育咨詢、項目設計等,有的放矢解決問題。配合嵌入式服務,更能實現個性化、系統化、快捷、高效。
6、注重基礎性和便民性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要注重基礎性和便民性,比如打印、掃描、復印、文件美化設計等,面向社區讀者開放此類服務,可以通過適當收取費用的形式向居民有償開展。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享等活動,推廣全民閱讀。也可以開展健康培訓、信息技能培訓等。各地的高校要結合實際情況,抓住居民信息需求方面的難點,找到開展服務的正確形式和方便的渠道。
四、高校圖書館開展社區服務注意事項
1、分清主次,理順機制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要注重平衡校內讀者和社區居民的資源、人員、資金等的供給。必須在保障校內服務教學、服務正常讀者的前提下,開展社區服務,否則就會本末倒置。
2、吸納和對接社會資源高校圖書館要積極協調社區、平臺商、數據商、愛心企業、公益團隊、協會、志愿者等第三方社會力量,尋求經費、人力、平臺、技術和場地等的合作和支持,吸納和對接這些社會資源。當下商家獲取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而社區的居民作為流量,是線上線下商家都爭取的。高校圖書館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要有“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的理念,借助于重組流程,最大限度地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把學校、圖書館、社區以及其他社會資源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因勢利導地開展社區服務,實現持續的多贏。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在社區服務工作中,要善于發現社區居民的需求難點和痛點,針對性地輸送優質資源、信息、知識、文化和新技術入社區,靈活地因地制宜地展開豐富多彩的服務,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文化機構主體責任,增強民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文以載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增強民眾精神力量,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參考文獻
[1]盧永朋,莫遠征:《中西部中小型圖書館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建設與運行研究——以來賓市圖書館市民閱讀交流大廳為例》,載《文化月刊》,2022(9):108-110頁。
[2]彭秋平:《基層公共圖書館新形態:我國新型閱讀空間建設發展研究》,載《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9):4-6+10頁。
[3]孔令暉:《安徽合肥:城市閱讀空間書香四溢》,載《中國文化報》,2022-09-20(6)。
[4]尹桂平,張曾昱:《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的路徑探索》,載《出版廣角》,2019(11):83-85頁。
[5]江秋菊:《活動理論視角下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理論模型構建要素研究》,載《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2):69-78頁。
作者:屈亞文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