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校煙草工程特色青年教師問題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把“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煙草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在于由原料向卷煙產品加工服務,主要解決“一片煙葉到一支卷煙”轉變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科學技術問題。培養目標是具備煙草工程領域產品設計、工藝制造、煙草化學與調香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級煙草工程技術人才,滿足煙草行業生產管理、教學科研等方面的需求。因此,要完成新時代煙草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任務,就必須有一支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關愛學生成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本文剖析了目前煙草工程特色專業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及相關解決對策。
與傳統專業相比,煙草工程專業從業教師具有如下特點:從人數上看,由于開設煙草工程專業的院校不多,招生規模有限,從而造成煙草從業教師人數相對匱乏,具有較大的教學、科研壓力;從年齡結構上看,青年教師人數所占比例較大,青年教師作為煙草從業教師的中堅力量,具有思維敏捷、敢于創新、學歷學術水平高的優點,但教學基本功較差,教學實踐以及生產一線工作經驗不足,缺乏對煙草工商企業崗位實際工作內容的認知;從學歷結構上看,煙草從業教師的入職門檻為博士學位,但是具有煙草博士學位授予資格的高校較少,造成煙草工程從業教師博士所學專業多為非煙草工程專業,專業匹配度較低,缺乏煙草工程專業的學習及科研經驗,導致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初期在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方面會面臨諸多困難。
2高素質專業化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2.1完善崗前培訓,提升青年教師綜合素質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兩大抓手是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1]。青年教師是高校的新生力量,大多數青年教師是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入職前已有大量的專業知識儲備,工作熱情高,但是普遍存在實踐經驗不足,對學校的發展規劃了解不深入等問題,在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方面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改進。因此,系統、完善的崗前培訓可以使教師更好、更快地融入學校環境,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和綜合能力,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青年教師隊伍必不可少的環節。青年教師由于崗位類別、專業特色、學緣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崗前培訓主要由普適性培訓和個性化培訓兩部分組成。普適性崗前培訓除包含思想政治、師德師風、校情校規和職業道德等常規培訓外,還需涵蓋入職試講、教學觀摩、精品課程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教學名師交流座談會等多種形式[2]。個性化培訓主要針對煙草從業教師,增加煙草工程專業、技能等相關方面的培訓,使青年教師熟悉“一片煙葉”到“一支卷煙”的全過程,盡快完成從“煙草門外漢”到“優秀煙草從業教師”的轉變。
2.2提高實踐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在新農科、新工科背景下,在產出導向(OBE)理念指導下,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顯得尤其重要。這要求煙草從業教師需要有雙重身份,既是具備先進教學理念的教育者,又是技術嫻熟的一線高級技師[3]。目前,青年教師在教學一線占比較大,但青年教師企業一線實踐經驗少,對企業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規范的了解不多,難以獨立承擔課程改革后的任務。因此,學院可根據青年教師的研究方向以及授課內容安排實踐實訓單位。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國內外訪學的形式去其他高校交流學習,學習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學科發展前沿;也可以去煙草工商企業生產一線實訓,實時了解生產實際情況,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分析煙草生產加工過程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豐富課堂內容,提升教師授課水平。
2.3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落實好的根本任務[4]。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建設列為青年教師培養的“必修課”,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政治,顧大局,勤進取,樂奉獻,秉承“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治學理念,積極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崇尚高尚師德,嚴格職業操守,精心培育人才。二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模式。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實踐等方面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在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2.4以老帶新,定期開展集體教研活動青年教師雖然經過了崗前培訓,但由于培訓專業性不強、培訓時間短等因素,青年教師的教科研水平仍然偏低[5]。因此,為了促進煙草從業青年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學院特制訂“以老帶新,比學趕幫”的團隊培養模式,依據青年教師的個人意愿和學術特長,將其納入合適的教研團隊中。在團隊專家教授的帶領下,讓青年教師可以及早在教學、科研、技術服務中找準位置、明確目標、確立方向、提升價值。在教學上,采用集體備課制度,進行常態化、規范化交流,老教師傳授經驗,從教學大綱、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程思政等各個方面加以引導,幫助青年教師及早地融入教師隊伍。在科研上,新老教師之間建立導師制,每位青年教師都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指導。一方面緩解了青年教師課題經費少、研究目標不明確、研究方向不固定、實驗室不穩定等問題,讓青年教師潛心做學問。另一方面,專家教授可以分享科研政策、申報科研課題的流程、科研課題組織運作的方法、科研思路擴展等方面的經驗,幫助青年教師迅速了解本專業的科研特點,形成穩定、貼合學院辦學特色的科研方向[6]。在技術服務上,煙草工程專業青年教師往往對行業的生產運作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在專家教師的帶領下深入生產一線,加深其對行業現狀的了解,挖掘生產中有研究價值的學術問題。
2.5加強信息化技術培訓,助力打造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效率是高質量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青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式,實施“在線+面授”“理論+仿真”“理論+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第一,依托超星學習通、微課、慕課以及騰訊會議等在線開放平臺輔助教學,積極打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使傳統教學課堂得以延伸,彌補傳統課堂受地域、時間制約的缺點,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第二,利用仿真軟件模擬現場實操,提供多樣化實驗環境,解決高危、巨耗、破壞性實驗條件有限的問題,提高實驗效率,擴充實驗內容。第三,聘用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教學、實訓指導,整合企業資源;共建能夠對接崗位需求的實踐實訓基地,讓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企業實際工作環境。
2.6加強對青年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建設高質量青年教師隊伍,必須定期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監測工作。只有通過評估,才能及時了解情況,對青年教師教學質量進行全面考查,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同時,為了確保教學的高效性,促進教學中雙向信息的反饋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可以從價值引領、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喜愛度等方面展開評價。學生每學期以匿名方式提交評教打分表,督導團隊可以通過聽課,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等方面開展評價,團隊成員之間也可以通過交流、觀摩等方式進行互評。
2.7提高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在學校建立和發展之初,存在過于注重對教師教學成績的考核,而忽視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的現象。部分高校沒有充分認識到提高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所學校的知名度,導致學校在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水平提升與輔助方面缺位。學校只有充分重視和支持科研創新,將科研創新能力放在學校發展的首要位置,才能幫助青年教師改變對傳統科研創新能力的認識,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在科研創新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建議學校的管理者從青年教師的科研培訓、考核獎勵以及青年教師的創新水平出發,加大對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資金的投入,提高他們對科研創新的熱情。還要制訂有關的財務保障制度,全力確保資金有效應用于科研創新,更好地幫助青年教師增強科研創新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學校要為青年教師創設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氛圍,鼓勵青年教師積極進行科研創新,讓青年教師樂于創新、敢于創新[7]。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國家對科研創新能力越來越重視,提高學校青年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勢在必行[8]。
3結語
綜上所述,青年教師為高校教學的主力和踐行者,本文系統闡述了現階段煙草相關專業從業教師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煙草工程專業現狀及其學院辦學特色,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進方案,旨在為打造一支“政治素養高、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煙草特色專業高素質青年教師隊伍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陳萍.新時代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某高校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9):14-16.
[2]張紅,王雪婧,趙銘欽.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探究[J].決策探索(下),2020(1):67.
[3]凌潔,宋軍旺,劉彥峰,等.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改革與建設[J].公關世界,2021(7):84-85.
[4]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9-14.
[5]楊宏,錢小華.智慧教育背景下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以成都師范學院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33(2):28-31.
[6]孫亞楠,云菲,宋朝鵬.特色涉農專業青年教師培養模式探索[J].決策探索(下),2021(7):63-64.
[7]曾沁凌,王健.皖南地區基層電大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64-66.
[8]李靖靖.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11-13.
作者:張紅 趙銘欽 來苗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