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作物發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0引言
貴州大氣降水豐富但山高坡陡,降水流失相對較快,又因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導致農業基礎脆弱,糧食產量不穩,土地利用起來十分困難[1]。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貴州因當地的氣候條件、降水量、人為因素等原因,形成了喀斯特特色地貌,巖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導致了貴州的耕種地很少,人均耕地面積才0.05公頃,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省作為全國一個地理環境及文化環境都較為特殊的一個省,為幫助農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提升全省整體經濟水平,對農村經濟作物發展的研究,已刻不容緩。
1脫貧前經濟作物情況研究
貴州省土壤瘠薄,水利灌溉條件差,某些作物如玉米等的單產水平不高,投入產出率低,比較效益差,經濟效益“不劃算”。根據調查數據,貴州農戶脫貧前種植的主要經濟農作物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脫貧前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中,瓜、果、蔬菜等占比是27.94%,糧油作物的占比是20.63%,藥材種植的占比最少,占比7.62%。這些數據表明了村民脫貧前種植的主要經濟農作物不是優勢經濟作物。據調查,有50.48%的村民因為對農產品選擇品種以及種植過程的問題處理不當而導致農產品最終收益減少。圖2是脫貧前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比例情況,可以看出有28.89%的村民種植的農產品在菜市場自行售賣,占比最少的是網上售賣,僅占總量的5.40%。帶動貴州地區脫貧以及如何拓寬貴州農產品的營銷渠道,創新營銷策略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以真正實現助農增收,拉動貴州農業經濟的發展[2]。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迫切需要根據地理和地質條件特色順勢而為,把諸如玉米這些經濟作物減下來,從而大力發展具有貴州特色的高效經濟作物,比如中藥材類,貴州是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大力推進優勢經濟作物結構戰略性調整,走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是貴州農村地區完成鄉村振興戰略任務制勝的法寶,也是貴州省優先考慮采取的手段。同時,需加強對農戶進行專業技術方面的服務。例如,邀請專家到村進行農業授課,為農戶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據調查數據可知,脫貧期間有55.24%的農戶接受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幫扶,幫扶效果顯著。
3幫助農村培養專業技術人員
作為全國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前沿重鎮和開放式脫貧試驗區,在精準反貧困上取得的進展和經驗具有全國性意義,同樣,其面臨的基本困難和問題,也是全國性特點的表征[3]。因此,尋找關于鄉村振興下可持續化發展的動力源,從而防止群眾返貧,仍舊任重而道遠,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據了解,貴州省農村未來關于農業銷售技能提升方面有計劃有需求的人占55.87%左右,政府和相關扶貧部門可以考慮為村民們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圖3為獲得農業種植證書意向數據統計。由圖3可以看出,未來有獲取農業種植資格證計劃的村民較少,占42%左右,其中希望獲得農業技術指導員證書的人最多。從村民年齡與計劃獲得農業種植證書情況,我們了解到,有未來計劃的村民中年齡分布主要在18~40歲之間,其中對未來計劃最多的一個年齡分段是26~30歲之間,其次是18~25歲,他們的未來計劃多種多樣,表現出了年輕人敢想敢沖的勁頭,也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對他們有更多的優惠政策和培訓引導。
4結語
本文通過研究貴州省農村地區大力發展地區農業經濟作物,實現農民收入增長的情況。采取調查問卷數據結合大量資料的方式,提出了農民脫貧后,優勢經濟作物產量保持可持續化提高的動力源,為防止農村返貧,保持本地區農村經濟可持續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很多農民有學習新技能的意愿,展現了貴州省人民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景與希望,為貴州省人民的全面奔小康目標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希.貴州省農業扶貧及建設新農村專項研究———以從江縣為例[J].貴州農機化,2021(3):46-48.
[2]趙藝璇.肖利平.微信平臺下貴州農產品的營銷策略研究———以貴州修文獼猴桃為例[J].貴州農機化,2018(3):20-23.
[3]王春光.貴州省脫貧攻堅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18.
作者:荀昀 付驕陽 司馬澤金 張軼 崔波 單位:貴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