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篇鄉(xiāng)鎮(zhèn)景觀提升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0引言
現今鄉(xiāng)村振興政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廣,美麗鄉(xiāng)村景觀建設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村莊作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主體,融合有生產、生態(tài)、文化、生活等多樣化的屬性。但由于村莊的經濟發(fā)展較為薄弱,導致現狀的村莊大多基礎設施缺失、景觀環(huán)境雜亂,并且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長及鄉(xiāng)村旅游帶來的高密度人群,這些問題成為村莊景觀提升與功能性改造的重中之重[1-2]。為更好地探討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方式,以梧桐鎮(zhèn)坂埕村景觀提升項目為例,詳細闡述美麗鄉(xiāng)村的景觀提升手法,旨在為美麗鄉(xiāng)村的發(fā)展與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
1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梧桐鎮(zhèn)下屬的坂埕村。坂埕村緊靠閩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風景優(yōu)美,水利資源豐富,為古時候主要水運樞紐。村莊距縣城30km,距離福州市區(qū)60km,屬福州1h旅游圈內,203省道從村中通過,整體交通便捷。村莊東與上埕村接壤,西與春光村相接,南靠彌勒峰,北與溪北村隔大樟溪相望。村落面積560hm2,全村人口591戶,約1825人,轄內有3個自然村和10個村民小組。村內有廊橋、菜籃公、農場、塔山公園、濱水觀光道等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同時還擁有塔山遺址、雷寨嶼、蘭亭宮、五爺廟、土地廟、老碼頭、古民居、木帆社等文化悠久的歷史遺存,是一處青山環(huán)抱、綠水環(huán)繞的自然鄉(xiāng)村勝地。
2現存問題
2.1村莊景觀環(huán)境臟亂村莊的生活方式單一,多與農業(yè)生產活動相關,且各家各戶的外部景觀多為村民自行打理,導致村莊外部空間景觀品質參次不齊[3]。目前而言,坂埕村村莊景觀盡管只有最低程度的綠化,但村莊內存在多處可利用的綠地空間,村莊整體景觀品質有較好的提升空間。
2.2村莊特色缺失隨著近年來網紅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村莊景觀的建設大多傾向于打造網紅打卡點,導致各個村莊的景觀形態(tài)千篇一律,缺乏當地獨有的特色[4]。坂埕村目前著力發(fā)展村莊旅游,致力于打造良好的村莊旅游環(huán)境,這便要求景觀的建設要與當地生活習俗接軌,而不是隨波逐流地打造網紅打卡點。設計應著重發(fā)掘村莊特色,營造景美、水清、人暖的優(yōu)質村落景觀。
2.3文化內核薄弱坂埕村具有豐富的村莊文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護與開發(fā),導致文化彰顯不足。近年來,隨著游人品味的提高,人們越發(fā)追求有文化、有品質的村莊景觀[5]。因此,重新激活村莊文化成為村莊景觀提升的重點。
3設計策略
3.1景觀環(huán)境提升鄉(xiāng)村景觀的構成包括山、水、林、田,設計應通過整合現有的自然景觀資源,明確村莊的風貌特色與環(huán)境特征,并利用綠化工程、市政改造,最后聯合水利、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多部門,協作建設,為村民與游人提供景色
3.2特色產業(yè)融合鄉(xiāng)村獨特的生產生活習俗與城市生活形成顯著的差異化風貌,這也為村莊的特色產業(yè)打造奠定獨一無二的基礎。相比于鄉(xiāng)村風光游賞型體驗,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體驗類的游玩項目更具吸引力。通過將自然風光、特色產業(yè)、人文習俗相結合,創(chuàng)造更高級、更有趣的村莊旅游品類,在提升景觀品質的同時,激發(fā)村莊活力。
3.3彰顯鄉(xiāng)土文化鄉(xiāng)土文化的回歸體現在村莊景觀設計的細節(jié)之中,是村莊鮮活生命力的表現。有溫度、有情感的鄉(xiāng)村文化更是村莊文化保護與發(fā)展的重點。村莊景觀的提升不僅僅是對綠地空間的梳理重建,更是對鄉(xiāng)村文化內涵的引導與傳承,二者的結合讓景可欣賞、可共情、可參與、可閱讀。
4總體設計
基于鄉(xiāng)村現狀問題,該項目將在村莊景觀提升中融入本土文化與民俗特色。鄉(xiāng)村景觀環(huán)境的提升改造是整體景觀品質的基礎,文化、民俗的融入是提升場地精神的重要內容,通過在設計中融入民俗與文化資源,并利用景觀的方式呈現,從而打造出綠水青山,文韻盎然的坂埕村景觀風貌。設計內容主要涉及道路綠化提升(濱水路、卵石路、東側延長道)、螺寨島基礎設施提升、村內綠地景觀提升、塔山公園入口形象提升等方面。
5詳細設計
5.1道路綠化提升道路綠化的提升主要包括濱水景觀路、卵石路、東側延長道3個部分。設計的主題思路是以茶(農作物)造景,合理利用周邊的農耕地塊,通過種植成片的茶樹,營造浪漫的村莊景觀動線;同時,為打造變化多彩的沿線景觀,設計還采用如竹子、麻木、梅等當地特色樹種進行點綴搭配,突出村莊的鄉(xiāng)土風貌,塑造小而美、精且優(yōu)的村莊道路景觀。(1)濱水路景觀提升。濱水路全長210m,設計通過清理水岸殘留的雜樹與垃圾,保留水域周邊的大胸徑(胸徑≥12cm)樹種。在對坑洼場地進行平整后,通過種植茶樹,對喬木底層裸露的黃土進行遮蓋,這樣,可收獲茶葉的茶樹不僅成為景觀的一部分,還可兼顧生產生活的需要。道路親水一側則是成行種植福建山櫻花,形成探水櫻花的水岸景觀。濱水緩坡部分則是建設種植格柵,補植狼尾草、翠蘆莉等易于成景的草本植物,詮釋景致宜人的濱水風光帶。(2)卵石路景觀提升。卵石路全長約240m,與水岸約有5m間距,道路與水岸間為卵石灘。設計貫徹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就地取材,以卵石打造一條濱水浪漫線。通過修整卵石灘上的雜木,路側適當補植水杉、落羽杉、垂柳等耐水濕喬木,水岸層則搭配鳶尾、菖蒲等水生植物,局部以再力花、睡蓮、美人蕉、二月蘭等色彩豐富的植物,打造植物組團節(jié)點,增強道路沿線景觀的可賞性,塑造自然生態(tài)、綠意盎然的濱水體驗。(3)東側延長道景觀提升。東側延長道全長約330m,原道路兩側無喬木配置,整體沿線無遮陰處,無停留空間,缺乏景觀效果,整體使用感不佳。設計通過選取水杉、香樟、苦楝等高大遮陰喬木作為行道樹,從觀賞的角度出發(fā),以起伏的林冠線作為村莊的形象界面,成為村莊的名片;舒展的冠幅可提供充足的遮陰,緩解村民夏季受烈日暴曬的困擾。喬木下方則采用茶樹結合灌木花卉,以茶樹為主,局部點綴毛杜鵑與龍船花,同時草本層以自播草花的形式建設,將整體打造為四季有花、野趣十足的村莊風光帶。
5.2螺寨島基礎設施提升螺寨島為村莊特色的文化遺存,是該區(qū)域的一大重點文化保護區(qū)。該區(qū)域延續(xù)古時上島方式,以小舟擺渡上島。設計通過對原有老舊碼頭的改造提升,形成富有中式韻味的新型置石碼頭,以此滿足日益增多的游人需求。沿島水岸則以民俗意向構筑物作為點綴,如烏棚木舟、燈籠親水平臺、黃花風鈴木平臺等,供上島游人打卡拍照,記錄下該村莊的特色文化。設計還對寨墻進行修復,同時結合木質兒童游樂設施,打造原生野趣的兒童游樂場地。整體的鋪裝材料以木板、鵝卵石、河石、透水磚等綠色環(huán)保材料為主,打造自然舒適,與森林自然環(huán)境相協調的游道景觀。螺寨島城墻改造圖與兒童游樂場場地效果圖分別如圖1、圖2所示。
5.3茶園景觀提升坂埕村以茶葉為主要農作物,大大小小的茶田形成獨具一格的土地肌理。由于茶田是農家自發(fā)開墾,且部分農戶的茶田荒廢或種植其他作物,導致茶田整體形態(tài)雜亂無序。設計從茶葉種植入手,依據現有地形地貌,沿山體等高線重新梳理茶田邊界,增加流暢的采茶步道,方便村民日常生產勞作與游人的茶山觀光游玩。茶園局部搭配種植櫻花、黃花風鈴等植物,以孤植的形式布置,并在采茶步道兩側增加少許的香樟,形成良好的林蔭休憩帶點與景觀停留點,增強茶園的觀賞性。
5.4村內綠地景觀提升村莊內部有較多荒廢的綠地,設計通過清理場地中的雜木與雜草,補植茶樹、竹子等當地樹種,同時靈活利用宅旁綠地布置菜園,打造家門口的生產性景觀。從使用功能出發(fā),設計結合村內部分綠地,打造活動廣場,為農家秋收時節(jié)晾曬稻谷與晚間的運動健身提供場地支持。為建設良好的村內景觀環(huán)境,設計在現有行道樹種的基礎上,局部增加色葉、色花的喬木與灌木;在原村道的基礎上,重鋪道路鋪裝,并對破損的道路進行修補。村內綠地景觀提升效果圖如圖3所示。
5.5塔山公園入口景觀提升塔山公園的植被茂密,整體的綠化層次單一,缺乏自然特色。設計通過梳理塔山公園東側的雜木,重新鋪設登山游步道。在游步道沿線點綴種植櫻花,形成多彩的登山景觀,并在游步道終點設置觀景平臺,為游人打造登山目的地。在山腳新建收費停車場,不僅能滿足旅游旺季時的停車需求,緩解村內車輛亂停放的現狀,更能增加村莊的經濟收益,回補公園管理維護的開銷。為增強塔山公園的游玩特色,設計以門樓的形式搭建上山入口,在兩側護坡處,結合螺寨島上獨特的城墻形態(tài),打造文化護坡,并增添碧桃、櫻花、紫玉蘭等開花植物,營造文韻悠遠、觀感十足的公園入口景觀。塔山公園入口效果圖如圖4所示。
6專項設計
6.1綠化專項村莊的整體綠化將采用生產性植物作為主體,色葉色花植物作為輔助。對于村莊的宅前屋后空余綠地,可通過協同農家種植蔬菜、果樹的方式,形成良好的生產性綠化景觀。在美化鄉(xiāng)村景觀環(huán)境的同時,也可增強綠地的實用性。當地部分房屋樓前種植有楊梅與柑橘等果樹,設計考慮對村莊內空置的宅旁綠地進行果樹補種,形成成片的果林綠化,提供特色的村莊景觀體驗。針對部分宅基地較大的農家,還可將空地改造為植物生態(tài)園,通過種植當季蔬菜,打造小型生態(tài)采摘園,以采摘綠色有機蔬菜與小西紅柿、草莓等體驗為亮點,吸引游客,提升經濟。
6.2燈光專項本著綠色低碳的設計理念,坂埕村的路燈采用50W的太陽能LED燈,路燈整體高度6m,沿村莊各道路以25m為間距,均勻布置,布置總長度約1575m。對于村莊道路寬度較小處,采用單側布置的形式,滿足村民日常夜間出行的照明需求。
7結語
美麗鄉(xiāng)村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內容,關乎到村莊景觀的建設與提升,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設計師們應秉持初心,注重發(fā)掘村莊的文化特色與場地精神,將它們融入于美麗鄉(xiāng)村的景觀建設之中。只有經濟、文化、自然相交融的村莊景觀,才能營造出真正宜居、舒適的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1]薛俊菲,施寧菊,馬濤,等.江蘇丘陵地區(qū)美麗鄉(xiāng)村農業(yè)景觀系統(tǒng)多維構建——以南京市樺墅村為例[J].江蘇農業(yè)科學,2021,49(17):9-18.
[2]梁永祥.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美麗鄉(xiāng)村景觀改造實踐淺析[J].南方農業(yè),2021,15(30):42-43.
[3]林瑋.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漳平市遂林村美麗鄉(xiāng)村景觀設計[J].南方農業(yè),2022,16(15):256-260.
[4]李明睿.美麗鄉(xiāng)村背景下的汾陽市南垣寨村規(guī)劃設計[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
[5]陳港能,邱雨靖,江瓊,等.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引導下的美麗鄉(xiāng)村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J].城市建筑空間,2022,29(1):3-4.
作者:肖欣福 單位:福建泛易園林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