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部第二十四期來華留學英語師資(醫學細胞生物學)培訓班共招收了46名學員,均為活躍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一線、且具有來華留學生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在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精心安排下,學員與培訓教師集中培訓,暢所欲言,交流活躍,在短短一個月的集中脫產學習過程中,迅速開拓了視野、學習了經驗、提升了能力,也結識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兄弟院校的優秀教師,對于留學生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為提升來華留學生教學質量、深化留學生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據。
1培訓意義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全英文醫學教育已經逐步成為除漢語言外教育規模最大的教育方向,因此加強醫學專業課英語授課師資建設,提高授課水平和質量十分緊迫[1]。但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尚顯不足、國內教師的外語授課能力也參差不齊,因此教育部舉辦的來華留學英語師資培訓班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推動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次培訓的目的是針對醫學細胞生物學英文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設置多樣化課程,引入國內外關于留學生醫學教育的先進教學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師的英語授課技巧、教學方法,進而提升專業課程英文授課質量。
2培訓日程安排
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遺傳學系作為本期培訓的主要承辦單位,調動了全院英語授課師資力量,聘請了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校內外優秀教師,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內容和計劃。本次培訓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培訓總體歷時四周,前兩周為線下脫產集中培訓,后兩周為線上培訓,內容涉及留學生醫學教育現狀、優秀團隊及精品課程、國內外專家講座、示范教學、語言培訓、授課研討與說課、教學經驗交流、全英文授課展示等。
3培訓內容與體會
3.1專家講座教育部、天津醫科大學相關專家首先進行了專題報告,使學員全面了解來華留學臨床醫學專業(MBBS)建設的概況、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和國內外醫學細胞生物學的教學研究現狀。隨后,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高校的資深教授從教學團隊建設、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文獻獲取、中外文化差異等方面傳授經驗,高屋建瓴地闡釋優質課程的建設理念、對外交流的主要原則。為適應新時期對留學生教學的要求,培訓中心特別邀請了北京大學吳丹副教授分析了新時期留學生教學模式的轉化,邀請首都醫科大學王宇童教授分享了留學生遠程教育的經驗,為優化留學生教學模式,提高留學生遠程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提供借鑒。
3.2示范教學為促進學員順利開展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和實驗教學,培訓中心首先邀請獲得國家級教學比賽一等獎的谷超、余婧等教師進行了全英文授課示范,樹立英文授課的標桿。隨后,由天津醫科大學遺傳學系教師針對全部理論課及實驗課教學內容逐一進行示范教學,其中還包括正在實施的創新性實驗改革。考慮到國外留學生的學習習慣,培訓中心還整理了國外名師授課視頻予以播放和點評,比較了國內外教學組織的異同點,推動了留學生教育的國際化。正是這種毫無保留的實戰經驗傳授,提供了解決留學生教學瓶頸問題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對重點的把握、對教學難點的詮釋。
3.3語言培訓留學生授課教師的英語表達能力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培訓中心邀請了具有多年師資培訓經驗的外籍、中籍專家從詞源推衍、課堂用語及日常交流等方面進行針對性培訓,幫助教師在短時間內規范課堂語言,提升課堂組織和師生交流能力。
3.4教學研討受制于教學條件、語言和文化差異等限制,多數留學生課程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更不利于發掘創新思維。如何采用適宜的方法促進留學生的主動學習,確保留學生教學的質量至關重要。廈門大學葉軍教授給出了以科研為導向建設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思路,幫助教師充分利用留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和細胞生物學的科研先鋒特點,讓學生的奇思妙想點燃創新的學習熱情。
3.5學員展示說課與英文授課展示是本次培訓的重要項目。說課是指由學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由專家與聽者點評與提問,從而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天津醫科大學遺傳學系教師準備了細胞內膜系統、細胞骨架等五個經典章節的說課展示,并分別對各組學員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學員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經過歷時近三天的準備、說課、點評,學員全面理解留學生教學的關鍵,迅速提升了課堂組織能力。在全英文授課展示中,學員靈活運用授課技巧,完成了學習-實踐-再提高的升華。
3.6經驗交流培訓結束前,培訓教師和學員針對教學技巧、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進行了更深層次的交流,分享了各自珍藏的細胞生物學經典英文教材、推薦了RCSB數據庫、Nikon圖庫等優質影音資源,介紹了如何用Excel快速統計形成性評價分數的經驗技巧。培訓中心還組織各校學員建立留學生考試題庫,豐富了留學生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體系。
4教學改進
近年來,留學生課程只能采用遠程線上教學模式。為盡量保證在線教學中取得與線下教學基本實質等效的教學效果,保持我國醫學教育的國際聲譽,教師必須革新教學理念,加強信息技術使用并切實提升在線教學能力[2-4]。經過本次系統培訓,筆者依據分享的經典教材、圖庫、測試題庫和教學體會,重新梳理了教學重、難點,優化了課堂流程和英文講稿,更新了多媒體課件和測試題,并將科研成果引入綜合性實驗的拓展學習中,完成了留學生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全面優化和改進。
4.1建設基于SPOC平臺的留學生細胞生物學在線實驗課程
4.1.1完善實驗教學資源庫針對細胞生物學基礎實驗內容,筆者選取操作者的視角進行實驗操作視頻的錄制,增強了臨場感,操作視頻配以英文字幕和解說,更便于留學生的自主學習;從在線圖庫、視頻庫中選擇優質實驗圖片和視頻,重新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上的視覺感受;從學校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精選虛擬實驗作為課后拓展學習資源,既增加了學生的操作感,又提升了實驗熟練度;綜合既有題庫及本次培訓新組建了考試題庫,補充隨堂測試題,制作課前、課后測試卷,便于學生及時發現并彌補學習薄弱點。
4.1.2優化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筆者強化形成性評價,設置在線學習情況、課堂簽到、彈幕/投稿發送、在線討論與展示、隨堂測試的評價分值,從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等方面考核留學生的學習情況;優化終結性評價考核內容,增加實驗分析和實驗設計題目,以全面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用和創造等能力。
4.1.3建設在線課程基于學校的學堂云SPOC平臺、實驗教學資源庫和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筆者建設留學生細胞生物學在線實驗課程,依據實驗難度,劃分出細胞形態觀察、細胞活體染色、細胞生理活動觀察、細胞培養、細胞成分的顯示、藥物影響細胞骨架與細胞形態的實驗觀察等六個實驗教學單元。每個單元包括課前和課后兩部分。其中課前部分包括實驗視頻、圖文資料和課前測試,課后部分包括拓展學習、在線討論、課后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測試成績均按一定比例計入形成性評價成績體系。在實驗教學單元之外,筆者還設置調查問卷,從教學內容、教師授課、視頻和試題質量、學習感受等角度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質性評價,便于對留學生在線教學的持續性優化。
4.2教學改革實施本次教學改革針對大學二年級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1班(共計22名學生)實施。在開課前七個工作日,筆者發布在線課程及開課公告,明確教學日程、教學內容、教學流程和具體學習要求;設置每次課的課前學習與測試、課后學習與測試的截止時間,確保學生在課前完成預習、在課后完成復習;在每次雨課堂直播教學過程中,引入1-2個討論主題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及師生互動,發布3-5道隨堂測試題,確保學生當堂掌握學習要點,也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情、調整授課節奏;結課后,發布調查問卷,要求學生以匿名形式完成調查,以確保教學評價的客觀性。
4.3教學效果評價與反饋學生對本學期在線實驗教學的總體滿意度為95.45%,90.91%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改革能促進自己的主動學習,所有學生均認為該在線課程有助于提升對實驗要點的掌握和對實驗操作過程的熟悉。雖然不能進行實際操作,但學生對視頻的制作、教師的教學水平給予了很高評價,同時也提出強化實驗技巧的詳盡演示,增加虛擬仿真實驗數量等建議。這為進一步提升在線課程質量提供了有益的依據。
5展望
新時期給來華醫學留學教育帶來了新變革和新挑戰。“教育師為先”,師資力量是保障線上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重要因素。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接受了系統的師資培訓,保證了全英師資的持續性發展。相信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探索,我國必將以優質的醫學留學生教育質量、良好的國際聲譽為世界輸送具有競爭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薛敬玲,韓莉,余峰,等.參加教育部MBBS病理學教學培訓后的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8):690-692.
[2]汪雅晨,張海英,毛星寧,等.后疫情時代來華醫學留學生全英語授課師資培訓的思考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2):15-16.
[3]黨潔,王婭娜,馬占兵,等.新冠肺炎疫情下來華留學生細胞生物學云課堂的建設和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6):7-9.
[4]賀穎,周白雪,賈利云,等.基于SPOC的醫學細胞生物學線上教學實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13):113-116.
作者:于敏 周穎 李曉東 單位:中國醫科大學國家衛健委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醫學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