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探索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引言
進入新時期背景下,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英語作為一項重要的語言工具,具備較強的英語職業能力對學生未來就業與職業發展意義深遠。但由于當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并不樂觀,為遵循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屬性,需基于職業能力培養導向,重新定位公共英語課程的重要性,推進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深化改革,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
一、職業能力培養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承擔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使命和責任,加強職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職業能力培養滿足高職學生的就業需求。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類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具備英語社交能力,英語職業能力是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構成,對學生就業實踐意義深遠。因此,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其英語職業能力,為學生日后就業、勝任職業工作崗位奠定堅實基礎,滿足高職學生的就業需求。其二,職業能力培養能夠提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時效性。長期以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始終凸顯知識本位、教師主導,過度注重公共英語知識輸出,忽視和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職業能力。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凸顯教學實用性、職業性特點,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彌補公共英語傳統教學模式的諸多弊端。其三,職業能力培養可以推動公共英語教學深化改革。基于職業能力導向重新審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標,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革新重知識輕技能的教學理念和現狀,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實現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標。
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清晰職業性是高職教育最基本的屬性,各類課程教學目標均需要圍繞職業性特點而設定。而當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目標設定不清晰的問題,并未充分認識到職業性對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價值。由于缺少清晰明確的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導致公共英語教學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教學亦面臨諸多現實困境和阻礙。基于傳統教學理念下,高職院校普遍認為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是培育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英語能力,甚至部分高職院校認為公共英語課程開設不必要,肆意占用公共英語課程開展專業課教學,這種不合理的現象,究其根本是認為公共英語課程對高職院校職業人才培養無法發揮作用,而專業課程教學才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路徑。錯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影響下,高職院校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公共英語課程價值的唯一指標,忽視在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訓練和培養學生英語時間能力,過度為學生灌輸公共英語理論知識,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逐漸消退,使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與職業能力難以契合社會發展需要,不利于高職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
(二)教學內容同質化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職業能力提供服務,要求教學實踐中基于職業能力導向,不能過度局限于書本理論知識。當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同質化十分嚴重,并未結合高職學生的專業特點與特色開展針對性教學,導致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難以運用于專業實踐,學無所用的教學現狀使學生失去英語學習興趣。主要原因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內容與時代脫軌,缺少較強的職業特色,面對各專業學生選用“一本通”的英語教材,即不同專業、不同職業發展方向的學生,均學習相同的公共英語內容,一刀切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難以針對性培育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亦難以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和企業用人需求,增大了高職學生求職就業難度。除此之外,缺少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校本教材,高職院校對公共英語教材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導致教材發展落后,尚未形成與專業相結合的公共英語教材,課程教學缺少有力的教材支撐。
(三)教學方法滯后性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根本目的,是日后能夠在工作中靈活運用英語語言溝通交流,提高學生職業勝任能力與競爭能力。而高職院校采用滯后性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成為影響公共英語教學實效性的最大掣肘。我國高職院校前身大多是職高、中專,升為高職院校后雖然擴大辦學規模,但資金投入力度相對不足,高職院校將大部分資金用于專業建設,對于英語教學專用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方面,投入力度明顯不足,導致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手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軟硬件支撐。加之高職院校師資力量有所不足,缺少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且教師更注重評職稱、科研工作,對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創新缺乏重視度,導致長期沿用傳統滯后的教學方法。
(四)師資力量待提升現階段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缺少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實效性。大部分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均來自于高校英語專業、翻譯專業以及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這些教師大多畢業后進入高職院校參與教書育人,其英語語言基礎十分扎實,但知識結構面相對狹窄,缺少充足的實踐教學經驗,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教學目標認知不夠清晰,并未意識到公共英語教學為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服務功能和作用。教師在開展公共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并未積極與學生展開交流和互動,公共英語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的銜接度、融合度不足,難以發揮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應有之義。與此同時,大部分公共英語教師均教學理念落后,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側重于語言知識傳授和語言技能培養,忽視職業工作崗位對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教學的針對性、職業性嚴重不足,難以強化學生的英語職業水平。此外,高職院校對英語教師培訓力度薄弱,教師缺少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難以了解當前職業崗位對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要求,不具備雙師型教師的基本素養和能力。
三、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
(一)樹立職業化課程教學目標為凸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需要在英語教學中融合專業知識,明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基礎,以服務高職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為核心的公共英語教學目標,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著重培育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不斷推進公共英語教學深化改革。高職英語教師需正確認知,在公共英語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相關英語知識,完成英語教學任務,更要結合專業技能培育,使學生靈活掌握并運用。高職院校需合理設置公共英語課程,將課程劃分為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和交流課程,擴充公共英語課程比例,并重新構建公共英語教學目標,不能盲目追求提高學生的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和英語考試成績,而是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使每個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均形成鮮明且具特色的課程教學目標。例如,高職院校的經管服務類專業,強調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等職業技能;制造類專業則強調英語閱讀能力、翻譯能力,使學生能夠看懂外文文獻資料等。高職院校各類專業需根據專業特點與特色,樹立職業化的課程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繼而通過公共英語課程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
(二)有所側重的選擇教學內容長期以來,高職學生對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重視度較低,并未充分認知英語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當今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就業及長遠職業發展,英語職業技能均不可或缺。所以,在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重點強調英語技能與學生職業發展之間的密切關聯性,幫助學生轉變錯誤的思想認知,使學生結合自身的專業能力發展與未來職業需求,明確自身在公共英語知識學習中的側重點,并意識到公共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礎能力前提下,著重凸顯學生的專業特色。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眾多,不同專業有著差異化的培養目標和職業發展路徑,需要有所側重和針對性地選擇公共英語教學內容。例如,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內容,需以語法、翻譯、口語等知識和技能為主;旅游管理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內容,側重于信息介紹、人際交往、溝通表達等內容。總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根據專業特色和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有所側重的培育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如高職新聞學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側重于培育英語交流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擴充學生專業英語詞匯量,圍繞職業內容培育英語職業能力。除此之外,加強校本教材建設,圍繞各專業職業發展需求,打造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公共英語教材體系,使學生循序漸進提升英語應用能力與職業能力。
(三)引用多樣化課程教學方法由于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水平相對薄弱,缺少充足的學習興趣,且高職院校長期運用公共課堂開展教學滯后性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削弱了課堂教學實效性。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需創新課程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發展方向,針對性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教學。將公共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劃分,根據模塊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首先,在聽力模塊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聽力材料,更要在教師的引導與帶動下,能夠自主復述、翻譯英語聽力材料,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語言表達錯誤,但不要挫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著重培育其英語表達能力、聽力能力。其次,在閱讀模塊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理解特定語境下的單詞含義,更要將相同的單詞和語句放置于不同的語用情境下,引導學生再次理解。針對閱讀文章中的重難點語句,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摘抄和記錄,在深刻領會語句用法后進行不同語境的熟練運用。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與未來工作環境,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使學生在反復訓練中具備英語職業能力,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再次,課外模塊教學過程中,重點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可以選擇英語影視作品、英語演講片段等,讓學生自主觀看和學習,在興趣驅動下主動探究,發現英語學習的樂趣,不斷彌補自身英語職業能力存在的不足,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最后,在知識應用模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角色扮演法開展教學,每個小組設置特定的情境任務,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展開英語對話的實際練習,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對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我國高職院校需加強雙師型公共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是廣大公共英語教師不僅掌握扎實理論知識,且具備突出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在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傳授知識并培養其職業技能,將高職學生打造為契合崗位需求,且具有較強職業勝任能力的綜合型英語人才。一方面,高職院校需加強雙師型教師人才引進,合理設置公共英語教師準入門檻,重點考察英語教師的雙師型素養。通過引進雙師型英語教師充實整個師資隊伍,為公共英語教學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加強現有公共英語教師的職業培養,為公共英語教師提供外出學習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同時,高職院校可以強化校企合作,為公共英語教師提供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使公共英語教師深入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以及公共英語在職業領域的應用情況,提升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能力與教學針對性,轉變自身落后的思想觀念,積極在企業真實工作環境與工作任務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為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不僅需契合社會和職業市場的現實需要,亦要彰顯職業院校英語教育的特色,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公共英語教學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要路徑。對此,高職院校需深入了解各類職業崗位對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要求,不斷深化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升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英語知識學以致用,增強就業能力與競爭能力,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雨曦,麻淑濤.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2(3):65-66.
[2]孔翠蓮.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校園英語,2021(20):58-59.
[3]蔡媛.英語技能競賽與職業能力相結合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3):184-185.
[4]吳筱明.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3):185-187.
[5]徐虹.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理念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研究[J].海外英語,2020(17):154-155.
作者:郝星星 單位: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