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改革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0引言
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培養能在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進出口公司、外向型生產企業、國際物流企業等單位就業,在外貿和跨境電商崗位群從事跨境物流、跨境店鋪運營、客戶服務、外貿跟單、報關報檢等工作的人才,其實踐操作性和應用性較強。近年來,隨著電商滲透率提升和傳統外貿轉型加速,跨境電子商務出現爆發性增長,尤其是疫情暴發后,跨境電商飛速發展,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當前,跨境電商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企業對于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與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出現較大偏差。在實際課程教學中要重視理論基礎教育與實踐操作教學的有機結合,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崗位輪訓,把企業運營融入課程改革中,可結合不斷涌現的新的跨境電商平臺和新的跨境營銷模式,對跨境電商課程教學不斷創新,凸顯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1研究意義
目前研究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面的相關課題較多,學者多集中在跨境電商課程體系或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研究,部分研究則集中于跨境電商相關課程的改革研究,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改革研究則很少。人才是行業騰飛的重要支撐,伴隨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跨境電商人才的供求失衡問題日益凸顯。但軟件的虛擬性和封閉性導致實訓流程所依托的交易情境過于簡化,模擬軟件的呆板性使實訓的過程類似游戲,學生按軟件設定的程序即可走完業務流程。而且在封閉的軟件環境中由參與課程的學生人數來模擬市場規模,無法與現實市場條件下復雜、多變的商業世界發生真實互動,學生無法產生真實的交易體驗,因而無法學到真正的操作技能。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多樣性和規則的復雜性,一款軟件只能模擬一個跨境電商平臺,局限性較強。學生所學的知識往往與企業實際經營情況脫節,因此無法達到企業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要求。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改革,縮短了專業技能培養與崗位技能需求的距離,探析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對未來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當前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2.1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緊缺據調查,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最急缺的崗位是運營推廣,這就需要學生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站內推廣與站外推廣技巧,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站內和站外推廣獲得流量,提高轉化率。但是運營推廣類崗位所需的推廣技能具有難學更難測的特點。要訓練推廣技能,首先要解決推廣資金的來源問題,其次要對推廣結果有一個直觀的效果展示。同時,該技能難測的特點給企業招聘帶來巨大的困難,企業無法判斷應聘人員是否真正掌握推廣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2.2人才培養高度依賴社會教育力量由于跨境電商是新興學科,變化快,技能考核標準、動手操作能力要求高,要求學生畢業就能上崗,而學校偏重理論的教育方式在實踐教育方面達不到市場要求。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賴社會力量,如阿里里巴巴集團的“百城千校”培訓、1+X證書培訓及eBay的“E青春計劃”等。由于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量巨大,特別是國家出臺政策大力扶持跨境電商發展后,跨境電子商務教學機構以及企業大學等培訓機構不斷涌現,高校由于沒有真實公司,無法運用真實賬號進行跨境電商運營實踐,使得高校教學在跨境電商技能教學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主陣地作用。
2.3沒有真實跨境電商操作平臺,教師教學受限高校限于場地、管理等要求,對校企合作要求較高,企業很難進駐學校。教師從學校畢業后,大多直接進入高校教學,很少有跨境電商實踐機會。由于缺少實踐工作經驗,沒有跨境電商實操平臺賬號,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更多是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也只能停留于模擬軟件操作層面。沒有真實平臺供操作,教師的實踐教學缺乏載體,很難教授學生實際平臺操作技能。
2.4跨境電商實踐教材缺乏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是近年來的新興專業和新開課程,2020年才被教育部列為高職新專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高等職業院校相匹配的教材仍以理論講解為主,實訓教材缺乏,有些實訓教材及模擬軟件僅是針對單一跨境電商平臺(如速賣通)的講解,教材的實用性、廣泛性不足,不能全面講解多平臺實戰操作,這和當前跨境電商的真實市場環境不相匹配。
2.5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學生實踐環節欠缺隨著主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入駐門檻提高,院校無法為學生提供大量賬號進行平臺訓練。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合適的產品,沒有店鋪,無法熟練掌握平臺操作流程與規則。流量獲取成本逐漸增高,院校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推廣資金,也無法對推廣結果進行量化考核。部分有社會資源的教師采用友好企業賬號進行示范講解,沒有資源的教師只能用模擬軟件讓學生掌握跨境電商大概的業務流程。在此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道操作的模塊,紙上談兵,連某些平臺規則和基本運營都未掌握,缺乏實踐能力。
3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改革理論依據
3.1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是職業教育的特點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是一種具體的課程模式。姜大源[1]認為:工作過程系統化是以過程性知識為主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序化的參照系,以工作過程作為課程設計的參照系更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以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為例,課程涉及店鋪注冊與選品、上架商品、運費和物流設置、營銷、客戶服務等,而這些都是一個個碎片化的知識,課程每個章節的內容好比一顆顆散亂的珍珠,只有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課程才能把這些珍珠串成項鏈放入場景應用,這也是職業教育的特色。
3.2課程改革優于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專業課程體系是基于某專業所具備而其他專業所不具備的綜合知識構建的實現專業教學目標的系統,是一種知識的堆積。姜大源[2]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結構邏輯之一是:應用性訴求強調“課程不再是搭建一個存儲知識的倉庫,而是構建一種應用知識的過程”。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取得模塊化、項目化改革和工作過程系統化改革等成績,特別是工作過程系統化改革解決了從經驗層面的技能上升到策略層面的技能培養問題,凸顯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重視人的個性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取向。因此,課程始終是教育的核心,教師和硬件建設等也要圍繞課程,課程改革要優于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4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改革措施
4.1創新課程教學模式進行跨境電商校內實訓的教學模式改革,通過“雙導師制”對學生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目標。授課采用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提供真實工作崗位,打造與企業需求高度匹配的課程,可實現學生與企業零距離就業。教學模式采用公司制,引入企業真實環境,學生3~5人為一個商業團隊,每個團隊安排一名指導教師,進行真實的跨境電商運營。學生在校期間擁有自己的跨境電商實戰中心,擁有真實的跨境電商運營賬號,打造上課即上班、上班即上課的教學模式。以全方位的企業跨境電商項目實戰體驗、全流程的公司化運作、規范的實戰操作引領跨境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改革。
4.2把企業真實運營融入課程實訓,實現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邀請校企合作企業在校內創辦真實跨境電子商務公司,開設跨境電商平臺業務,讓學生做真實業務,把企業運營融入課程改革中。在學生開課之初進行理論教學,占總學時的1/3,剩余2/3的時間由教師或學長帶領學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每一屆學生在理論課程結束后,可隨著上一屆學生進行真實業務操作,采用以老帶新、屆屆更新的形式進行業務跟進。在跨境電子商務理論教學時可進行多個平臺綜合講解,在實踐教學中可讓學生分組、分角色參與不同平臺業務,以輪訓的形式在不同平臺上做業務,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4.3把碎片化的課程知識融入崗位輪訓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學中涉及跨境平臺選擇、選品、平臺規則解讀、商品上架、運費和物流設置、營銷促銷、客服溝通等知識點,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跨境電商課程改革,可把學生按這些知識點對應的崗位進行輪訓。即讓學生在不同的職業崗位輪訓,如跨境電商選品專員、跨境電商運營專員、跨境電商視覺營銷、跨境電商物流管理、跨境電商客服等,對學生進行相對應能力的培養。重點把國際物流海外倉、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商務英語溝通等核心課程融入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操作,以促進跨境電商人才綜合能力的提升。
4.4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通過課程改革,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國家“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阿里巴巴直播大賽”等實戰比賽,創辦公司做真實業務,以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業就業,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切實提升學生創業實踐能力,提高跨境電商專業學生就業率及滿意率。因此,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跨境電商課程改革可以較全面地訓練學生的跨境電商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可以緊跟企業需求與發展,并隨著跨境電商平臺規則的更新和跨境電商營銷科技手段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同步和更新。如將最近新興的直播課程加入工作過程中,與時俱進地培養高質量、符合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70.
[2]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教育與職業,2017(13):5-12.
作者:盧秋萍 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