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生態環境保護機構編制要素保障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近年來,蒙陰縣結合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工作實際,著力完善體制機制、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強化編制保障,為破解制約生態保護和發展的難點、堵點提供有力的機構編制保障。
一、聚焦組織協調領導,創新體制機制。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涉及部門領域多、任務重的實際,切實強化組織領導,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一是構建三級推進機制。縣級層面,設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主任的縣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統籌領導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委員會下設生態環境組等多個工作專班,具體負責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組織協調、政策研究、工作推進、督導考核等工作。鎮街層面,分別設立鎮、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承擔屬地生態環境保護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工作。村級層面,成立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議事會,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網格化治理,推行生態網格長、網格員責任制度。二是創新執法司法管理機制。成立蒙陰縣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執法司法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織領導和統籌推進生態環境執法司法工作。創新生態環境執法、生態警長、生態法庭、生態環境訴訟“四位一體”執法司法模式,探索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調工作勤聯動,成員單位齊抓共管、合力攻堅。三是推行“三長”生態保護制度。以林權、水權等制度改革為契機,建立“林長制”,大力實施“河長制”“湖長制”,制定出臺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的意見,不斷健全公益林管護、水資源保護、城鄉一體管護、事故應急、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特別保護等制度,有效保護了自然生態原貌和生物多樣性。
二、聚焦組織體系完善,優化機構設置。一是縣級在設立生態環境分局的基礎上,設立縣委直屬事業單位“中共蒙陰縣委生態文明發展中心”,專門負責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推進及相關服務保障工作;結合蒙陰縣森林覆蓋率高、林業發展保護任務重的實際,保留設立縣林業局;設立縣林長制辦公室,推行林長制管理辦法;為切實抓好全縣水生態管護工作,專門設立河湖長制辦公室、云蒙湖生態區管委會、岱崮地質公園研究中心等具有蒙陰特色的資源管理保護機構。二是鎮街統一設置生態環境保護辦公室等工作機構,建立健全縣鄉兩級管理保護組織體系,為全縣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三、聚焦履職效能提升,厘清職能定位。從加強部門履職效能提升入手,持續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開展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職能運行評估。一是理順有關部門職責職能。堅持“一個事項由一個部門統籌管理”,對生態環境、林業、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綜合行政執法等多個涉及生態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部門職責職能予以全面梳理、歸并,及時調整公布了權責清單,明確了權責實施主體。二是賦予鎮街更大管理權限。加強鎮街生態環境保護辦公室職能建設,將環境資源綜合保護和規劃利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大氣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和工礦污染監管,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人居環境改善、環衛一體化等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各項工作權限,全部下放到鎮街。三是厘清各方職責邊界。深化《縣鄉屬地管理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制度》,進一步厘清縣鄉之間、部門之間關于生態環境管理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職責任務邊界,構建了縣鄉兩級職責明晰、權責統一的生態環境管理保護職能體系,有力推動全縣生態環境管理保護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四、聚焦監管執法能力,強化人員編制保障。一是優化人員編制配備。按照“編隨事調,人隨編走”原則,采取跨部門跨領域調劑的方式,先后為生態環境、林業、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農村、生態文明發展中心等部門(單位)增加人員編制50余名。同時,結合鄉鎮(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向鎮街一線傾斜編制資源,切實加強了基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量。二是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縣級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內部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強制權,組建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加強鄉鎮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的人員編制和職能建設、對派駐鎮街執法隊伍的統籌管理協調能力建設,大力推行“屬地管理”“網格化治理”“鄉呼縣應”一體化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水平。
單位:蒙陰縣委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