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初中英語課堂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2017年,我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頒布并開始實施,加之基礎教育課程理念的不斷升華,我國基礎英語教育也開始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不僅要求關注教師的教育教學,也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同時對英語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了解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非常重要。針對這些現狀,很有必要從教育的三要素出發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有利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路徑。
1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含義
有效教學的理念產生于20世紀上半葉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其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1]。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主要表現為教學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2],即教師通過符合教學規律的有效性教學,能夠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相對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3]。而筆者認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結合,即在每一堂課上,教師可以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學生可以有效地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從而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2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2.1課堂組織形式單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桌椅的擺放一般采用“秧田型”,教師站在講臺上,以講授課本為主,而學生的討論通常以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就課本知識進行角色朗讀或者訂正答案等,很少會涉及相互討論或任務型的活動。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交流較少,教師只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不管不顧教學效果,師生之間缺乏相互學習和相互討論,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動腦的能力[4]。
2.2教學方式有待改進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時,一些教師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教科書上的知識進行機械地講解,并著重督促學生掌握這些理論知識,并沒有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作為教學重點,更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別差異性,這使得學生缺乏英語交流和鍛煉能力的機會。近年來,雖然國家倡導實行素質教育,但很多教師盲目跟風進行新課程改革,過多地崇尚新的教學方法[5],片面地使用多媒體教學,過度地放任學生。因此,在缺乏正確引導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沒有得到實際改善,目前的教學方式有待改進。
2.3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導,學生被動地學習[6],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缺乏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主控制,老師關注一下,就認真學,老師忽視了,就放松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學校往往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教師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家長督促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等,這讓學生缺乏自主探究和積極思考的意識,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進而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與同學教師交流學習的主觀能動性。2.4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傳統的教學評價是一種單一的評價模式,它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多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學習過程的發展,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3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路徑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其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教師)、受教育者(學生)和教育影響[7]。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對這三要素進行有效的組織。
3.1教師方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教師要上好一堂課。一堂完整的英語課包含五個部分:組織課堂教學,復習舊知識,進行新授課,鞏固新授課和布置課后作業。
1)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首先,上課前教師要調整學生的準備狀態。若課前學生的整體精神狀態和積極性不佳,教師可以寓教于樂,通過播放有趣的視頻、振奮的音樂以及組織多樣的活動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通過眼神的交流、肢體動作、聲音的高低起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小組或者個人競賽活動,建立獎懲制度,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有效地復習舊知識在一堂新授課之前,教師往往會帶領學生復習和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為了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復習前,教師應結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案;復習時,教師應該既注意復習內容的全面完整,又要注意復習方法的靈活多樣,復習提問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不能隨機機械地復習,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能力;復習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或者在接下來的新授課中,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聯系,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
3)有效地開展新授課新授課包含導入新課和新授課兩部分。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為了有效地進行新課導入,教師在采用視頻導入、情景導入、頭腦風暴等導入法的基礎上,更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思維的觸點,創設真實的語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使學生在輕松活潑而又感興趣的課堂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參與教學過程中[8]。當進行新授課前,教師要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所要使用的教育方法,設計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和所要回答的問題,準備好所要使用的教具,以及預測課堂中的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此外,教師應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例如,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精通詞匯的相關知識,才能給學生分析詞匯結構,區分同義詞反義詞等。新授課時,教師要把課堂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鼓勵學生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4)有效地鞏固新知識課堂鞏固階段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知識落實、技能培養、語言運用的重要環節。為了有效地鞏固新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的基礎上養成及時復習的好習慣,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和概括[9]。其次,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時,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采用形式多樣的復習方法,以免造成學生的厭倦和用腦疲勞。在學習完新的知識點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掌握,然后進行當堂抽查,幫助學生進行及時的鞏固,以便之后更容易地理解與運用。
5)有效地布置作業布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素養的重要途徑[10]。初中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避免讓學生枯燥地抄寫單詞句子和機械地背誦課文,而是通過觀看英文片段、角色扮演、演講和朗誦英文詩歌等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的活動,使學生在運用英語的同時并掌握知識,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實施形成性的教學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形成性教育評價的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評價標準、內容、過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11]。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準確具體客觀,機智巧妙,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3.2學生方面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學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識,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合理利用時間,才能實現課堂中自我學習的有效引領[12]。
1)學生課前做好預習,課后做好復習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課前預習可以為上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提高聽課的效率[13];課后復習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加深印象。在進行英語課堂之前,學生應該預習上課所要學習的單詞,閱讀上課所要學習的文章,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一個框架,及時發現疑難問題,對不會的知識進行標記,上課老師講解的時候認真聽講。此外,學生還要溫故知新,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提高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2)學生跟隨教師指令,合理分配時間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會遵循一定的順序性和邏輯性,講解的內容一般由易到難,因此,學生要緊跟老師講課的節奏,否則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句話的遺漏,就有可能影響對后面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中,如果老師講解的內容沒有記錄下來,學生可以先做好標記,下課后再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如果因為短暫地耽擱影響了整節課的學習進度,則會得不償失,不僅會影響到學習的心情,而且不利于有效地掌握知識。
3)學生把握自身主體意識,不斷練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要主動地抓住機會,勤于練習,才能提高其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此時學生應根據教師的方法和要求進行練習。因為一些知識只有學生自己親身體會與應用,不斷地輸出,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3教育影響方面教育影響作為教育的構成要素,不僅包括受教育者所要學習的教育內容,還包括運用教育內容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靈活地運用它們,又要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系。
1)精選教育內容學生在校所學習的教育內容是指狹義方面的教育內容。在進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時,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而應該以課本為跳板,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將所學習的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相融合,并適當地補充一些文化和歷史,增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從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靈活選擇教育手段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利用實物、掛圖、卡片等教具進行演示,使得學生將實物、圖片或者某個動作與英語有機地聯系起來[14],看到實物、圖片或者動作就能聯想到某個知識點,看到某個知識點就能聯想到直觀的印象,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恰當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
3)靈活選用教育方法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保持學生對課程的新鮮感,教育方法要靈活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積極創設開放式教學氛圍,讓學生多想、多聽、多看、多講,如詞匯教學,可以通過圖片、實物、同義解釋、情景等形式來呈現,讓學生全面理解詞的含義,再通過句式、情景對話等方式,進行操練,使學生掌握運用[15]。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采用激勵式和啟發式的教育方法,創設明確具體、難度適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動腦動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其成為學習的主人[16]。小組活動也是一種常用的教育方法,學生可以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又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最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4總結
實施有效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中,英語教師需要科學合理的路徑來實現,即通過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復習舊知識,有效地進行新授課,有效地鞏固練習新知識,有效地布置作業來發揮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同時,通過靈活地選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三個要素,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主動地參與課堂,以此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徐燕 王洪淵 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
初中英語課堂論文2
1引言
由于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中外合作交流的不斷深入,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就逐漸凸顯出來,英語教學方面的問題也引起了我國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不再只是單純地進行語言知識的灌輸,而是要重視語言習得能力與交際能力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把重心放在對于語言的機械性操練上,更要把目光投向學生創新、合作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教師如何在英語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課程目標去設計一些任務型活動,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實踐,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以及靈活運用語言,便成為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2概述“任務”
2.1任務的內涵任務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理解并產出目標語或者是通過目標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的重點在于意義,它必須與真實的世界形成一定的關聯,任務的結果是評判該任務完成狀況的主要依據。根據我國現階段重視通過考試而選拔人才以及外語課堂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的現實特征來看,任務應該是教師為了教學而設計的多樣化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活動,其目的是完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2任務設計的類型在我國初中英語的課堂上,任務主要涉及聽、說、讀、寫幾個基本方面,重點在于讓學生學習系統的語言知識以及訓練有意義的現實交際。從性質上看,任務分為交際性任務和非交際性任務;從形式上看,任務分為單項任務以及雙向任務;而從結果上看,任務則分為限制性任務和開放性任務。
2.2.1交際性任務和非交際性任務學生是語言知識的學習者以及交際過程的協商者[1]。交際性任務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以外也能運用目標語去進行自然交際。這類任務對真實性的要求很高,新手教師設計起來也許會有些困難。例如,角色扮演,英語演講等。非交際性任務的重心則放在語言知識上,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非交際性任務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比較常見,教師比較容易設計和操控。例如,中考試卷中用于考察語言形式的“單項選擇”和“句型轉換”。
2.2.2單向任務和雙向任務單向任務規定只能由一個人根據已知的信息去完成任務,而雙向任務則要求參與該項任務的所有人都通過交際去填補信息盲區,最終完成任務。以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9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為例:LookattheconversationandwritedownwhatBob’sfavoritesubjectsareandwhyhelikesthem.這個任務不需要與別人溝通,學生只要觀察教材或教師給出的對話就可以完成。以同一個任務為例,我們將它改成雙向任務:Pleaseinterviewthreeclassmatesaboutwhattheirfavoritesubjectsareandwhytheylikethem,thendoareportin60words.改進過后的任務需要該學生與至少三名同學合作互動之后才能完成,這樣就是一個很好的雙向任務的典范。2.2.3限制性任務和開放性任務限制性任務一般來說有且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而開放性任務的答案往往不止一個。對于英語交際課堂來說,教師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任務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學生也能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為例:ReadJane’sdiaryandanswerthequestion:DidJanehaveagoodtimeonMonday?很明顯這是一個限制性任務,因為它的答案已經被教師提前設定好了。如果我們把它改為:Talkaboutwhatyouthinkagoodvocationshouldbelike.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開放性任務,因為學生可以回答任何他們能想到的答案,此任務沒有確切的標準。
3英語課堂任務設計的原則
任務是交際性語言教學的最基本的單位,一整套邏輯相關的任務組成了整堂課的框架。在我國的初中英語課堂中,任務主要承載兩個教學目的:一是傳授學生專業的知識;二是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任務時要遵守以下的四項原則:真實性原則;互動性與合作性原則;信息差原則;系統性原則。
3.1任務的真實性原則語言輸入的質量是語言輸出的保證[2]。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語言的意義與使用。教師所設計的課堂任務應該是要求學生通過使用英語來完成不同的與生活或學習相關的真實任務,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種任務的真實性以任務的自身設計和任務的完成形式所體現。任務自身的真實性是指教師所設計的任務必須與學生真實的生活相關;而任務完成形式的真實性則要求學生要有和現實社會一樣的真實交際。也就是說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任務,確保學生可以真實地運用語言去交流。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最先要考慮合適的場合,然后在課堂中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該情境必須具有真實性,在實際的生活中對其有真實的交際需要,如此一來,任務就應該滿足這種交際需求,使其更貼近于學生的生活。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8Isthereapostofficenearhere?中的產出部分為例:T:Guys,let’sdoarole-play.Onestudentactsasthepolice?manandtheotherasthepersonaskingfordirections.Discusswithyourpartnerandmakeadialoguesinsixminutes.YoucanrefertothecluesonthePPT.Iwillchoosesomeofyoutoshowus.Clues:Where's...?It'snextto....Isthere...?hotel/postof?fice...教材中的此項任務被設計成了常規的對話,沒有考慮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問路情境,這樣就成了一個機械性的對話練習。筆者在本文中重新設計的任務就是以教材中的任務為基礎,對其進行內容的豐富與擴充,讓學生以警察和路人的身份來進行問路活動。如此一來,這項任務就變成了一個雙向的、開放性的,且具有交際目的的任務。根據教師給出的線索,學生可以和同伴編寫對話,身處于比較真實的情境中去使用本單元的重點句型與詞匯,在確保真實性的前提下,又可以實現語言形式與意義的和諧共存。任務的真實性不只是在知識產出部分有所體現,它應該被展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7中,有一篇閱讀文章是講述天氣情況的。因為在之前的課程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天氣的新單詞和重點句型,那么在這堂閱讀課的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小小天氣預報員”活動。通過讓學生扮演預報員來播報天氣,教師不但可以檢驗上節課的學習效果,還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自然而然地把他們帶入本節課的主題中。天氣預報是學生在實際生活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真實場景,設計這個導入活動貼近于學生真實的日常生活,有明確的輸出目的,對于天氣現象的各種表述也進行了具體的強化,這就是一個既有真實性又有交際性的任務。
3.2任務的互動性與合作性原則教師設計出來的任務要有明確的目標并有一個清晰的層次,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由簡單到復雜,由初級任務遞進到高級任務[3]。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在任務進行的各個階段都要引導學生去接收并運用輸入性材料,給他們創造接觸、理解、內化、使用語言的契機。英語課堂任務的互動可分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課堂提問,它同樣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使用的主要交流方式。筆者在觀摩了當地幾所初中的英語教學錄像之后,發現了一個共性問題:教師提問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在英語課堂中,師生問答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經過精心設計或思考的提問容易違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教學規律,這樣就會破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差”,完善課堂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舊知識帶動新知識的習得。現階段我國初中英語課堂還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師生之間是一對一的問答模式,老師提問什么問題,學生就回答相應的答案,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學習的機會。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表達和交流的環境,多提出議論性的話題,用合作探討分析問題去代替機械性的回答,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更有利于產生更準確、更全面的評估與反饋。例如:與朋友討論一本雜志(listening、writingandspeaking)、角色扮演模擬問路(listeningandspeaking)。在英語課堂中,提問也并非教師的特權。學生可以相互提問,相互討論,運用思維的相似性或互補性來進行合作學習。之后,學生可以進行自評和互評,或者是以小組成果展示的方式進行反饋。在整個教學任務中,教師要始終保證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合作性的活動,使學習者通過交流與合作,自主研究問題并完成任務。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任務要有一定的輸出性交際目標。
3.3任務的信息差原則在課堂提問的環節,我們提到了“信息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信息差原則也是一個重要的依據。信息差原則就是指在英語課堂中,學生通過交際填補雙方可理解的信息缺口以完成教師設定的真實的任務,從而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自然地習得語言,使信息達到平衡,實現交際的目的。這就要求學生一定要進行合作協商,但傳統的英語課堂對于這一點體現得較少。信息差任務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是很重要且應該被普遍使用的。例如:在學習“Iwonderif...”句型時,教師對學生說“Iwon?derifyouareaboy.”這種問題就明顯缺乏“信息差”。因為明知故問沒有信息盲區也沒有實現交際的真實性,它只是單純的機械性練習。學習句型對于初中生來說是很枯燥的,教師如果可以利用信息差創設一個情境,不僅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還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以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4Where’smyschoolbag?為例:教師將四種表示方位的短語寫在黑板上,然后默想其中的一種,并用幾個句子描述,讓學生利用排除法推斷自己心中想的是哪種,并說出完整的句子。T:Mybagisnotonthetable,andmybagisnotinthedesk.Mybagisnotbehindthedoor,andmybagisnotneartheblack?board.Whereismybag?Ss:Yourbagisonthechair.教師設計這個任務,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先前的經驗去猜測。如此,師生之間就產生了“信息差”,他們之間的交流不再是機械性的句型操練和單詞替換,而是在交換信息。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雙向且富有交際性的任務。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練習了重點句型,掌握了相關的語言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動機。
3.4任務的系統性原則英語課堂的任務設計是一項完整且周密的工作,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注意到任務所囊括的各種因素。例如,學生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如何完成任務的。同時,教師也需要明確任務的系統性。在一組縱向的任務中,任務的順序是要被引起重視的。也就是說,教師要精心安排某一個單獨任務所出現的時機,以及該任務在整個系列任務中所要發揮的作用。在我國初中英語的課堂上,任務的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所設計的任務要能夠幫助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不是隨意添加的。無論是任務的開展形式還是具體內容,都要與課程的既定目標相匹配。除此之外,任務的系統性還要求任務設計具有層次性。任務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注重形式過渡到注重內涵。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的閱讀課為例:Task1T:Guys,youneedtoreadthepassagequicklyandanswerthequestion.Youhavetwominutestofinishit.Ifyouwanttogetyouranswerquicklyandaccurately,it'sagoodideatopayattentiontothefirstsentenceofeachparagraph,asitoftensummarizesthewholeparagraph.Q1:Whatisthemainideaofthisarticle?Task2T:Readthearticleasecondtimeanddecideifthefollowingsentencesarecorrect.Youcanfindsentencesinthearticlethatlooksimilarandreadthemcarefully.Then,Iwillchoosefourstu?dentstoansweritandtellusthereasons.1:NobodyinAmericarememberswhokilledDr.King.2:RobertwaseatingdinnerwhenDr.Kingwaskilled.3:Katethoughtherfriendwastellingthetruthabouttheevent.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培養他們的閱讀技巧,應該是閱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上述例子所選的就是一堂閱讀課的略讀與精讀活動部分,它們的目的就是要訓練并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技能。從性質上看,這兩項任務都屬于非交際性任務。第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在略讀之后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而第二個任務則是要求在仔細閱讀之后能明白并且準確判斷文章的具體內容。教師在布置這兩項任務的過程中,還對學生講解了有關如何迅速并準確地獲取文章大意、理解并提取有效信息的閱讀策略,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教師設計這兩項任務可以很好地體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我們不難發現,任務一和任務二之間的關系也是層層遞進的,難易程度有所區分并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這一點符合系統性原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這種任務活動的安排,也與學生的認知發展順序相吻合,可以幫助其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與技能。
4結束語
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想設計出有效的課堂任務,教師必須要明確其內涵、類型以及設計原則。本文從這幾個角度出發,結合案例闡釋了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堂任務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此外,初中教師在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的同時也應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堂,從而提升專業技能,以便能更好地開展日后的教學[4]。
作者:桂陽子單位: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初中英語課堂論文3
1概述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英語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所占據的比例越來越重要,教師要提高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而語法作為英語的結構,在整個英語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甚至作為整個音義相結合的產物,其具有一定的組織性,能夠組成最新語言結構,而詞匯作為整個語法的重要環節,往往會與語法相結合,將英語本身的內容與意義完成展現出來語[1]。但從我國目前初中英語教學情況來看,初中教師雖然已經逐漸意識到語法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并逐漸開始實施相關策略來創新語法教學,但由于受到很多內外因素影響,導致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同時逐漸成長為初中教師非常看重的問題,同時是教學爭議最大的學科,并且由于新課標的改革,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求采用最合理的語法教學方式,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法的應用水平和英語成績,還要引導學生對英語語法有深入了解。
2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很多教師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當中,采用說教式教學,完全是照本宣科,對課本內容進行復制教學,學生無法得到靈活記憶,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根本無法做到融會貫通,甚至很多學生在課堂后就會忘記內容,這給學生學習積極性帶來嚴重打擊。并且部分教師采用題海策略,以題目數量為基礎,采用大量做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很多學生將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用在記單詞當中,根本無法理解英語語法當中的內容[2]。由于英語屬于一種特殊的語言,對使用者的要求較高,如果單純地理解其中含義無法有效應用,必須要掌握語言組織結構與含義才能實際應用。如果教師只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不僅會對學生學習效率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使學生對英語感到厭惡。與英語詞匯教學相比,兩者具有明顯的差異,語法學習不能采用背誦來記憶,要求學生對語言結構有深入了解。同時在英語語法教學課程當中,由于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溝通,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給學生學習興趣帶來嚴重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在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同時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緩解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3]。
3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語法教學具體措施
3.1明確語法教學目的由于初中學生的心智沒有發育完全,對事物沒有成熟的判斷,很容易被東西吸引,導致在英語課堂上學習無法集中,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整個語法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確定正確的教學方向與目標,給后續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在整個英語語法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4]。教師要深入了解語法教學相關知識,真正認識到語法教學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當中,要以英語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語法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語法教學質量。以一般將來時為例,教師要提前對學生基本情況有所了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完全掌握英語知識點。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學生要進一步了解英語語句的變化、用法以及結構的改變,有利于應用到實際對話當中[5]。同時教師可以將句式、結構、用法出現的變化,通過多媒體課件完全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相關內容有一定了解。當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后,教師要懂得為學生布置專屬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課堂內容進行簡單對話,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如:A:Whatareyougoingtodoontheholi?day?B:IamgoingtovisittheGreatWall。A:Whataboutyou?B:IamgoingtopracticespeakingEnglishtoimprovemypronouncation。A:AreyougoingtobeanEnglishteacherinthefuture?B:Yes.
3.2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有效性在整個語法教學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多種不同教學方式進行語法教學。在傳統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通常會將教學內容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不同教學方式,不僅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語法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英語語法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Howcanwebecomegoodlearners”單元時,教師要以教材目標為載體,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這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將學習中的問題展現出來,并提出相應建議。比如教師可以在臺下選擇一位學生上臺來講出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學生:Englishisalanguagewithawiderangeofap?plications.Manybeginnersthinkitisaverydifficulttasktocom?plete.Butforme,IfoundawaytolearnEnglisheasily.First,IwillfindlotsofEnglishtapes.Second,IwatchalotofEnglishvideosandmovies.Meanwhile,inmysparetime,IoftenlistentosomeEnglishsongsandrecitethelyrics.That'swhyIhavemaderapidprogressinEnglish.IfyoucandoitlikeME,thenyouwillgetgoodgradesinEnglishsubjects.通過這種介紹自身學習方法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其他人學習方法,加以借鑒,解決自身語法學習存在的問題。并且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情境,以Howtosolvetheproblemsencounteredinlearning為主題,引導學生回憶平時自身在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6]。
3.3科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整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過程當中,要構建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作為輔導教師開展語法活動的工具。在傳統教學過程當中,通常會將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如果學生學習成績好,就代表那個學生語法知識好。這種評價方式雖然有一些效果,但是過于片面。在語法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要在這個評價基礎上,對學生開展全方面評價,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語法對于英語的重要性,了解到自身在語法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合理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有利于后續英語教育能夠順利進行。教師在整個評價活動當中,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而不是使用簡單的很棒、很好等詞語來評價。要真正指出學生表現好的地方,讓學生能夠從評價的語氣當中感受到真誠[7]。如學生說:Thereisatableandfourchairsintheroom。教師就可以從句子Therebe融入當中be單復數使用情況進行評價,來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發揮出良好的學習效果。
3.4加入語篇,提高學生對理解的運用在傳統語法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通常會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從詞語一直延伸到句法,但還沒有延伸到篇章,因此,在面對一些語法特殊現象無法進行詳細說明。而將句子語法融入篇章當中,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法知識的了解,還能讓學生明確文章的方向。換句話而言,就是將語法知識與語篇相結合,能夠進行多樣化流暢輸出。如:教師可以以特定話題為基礎,讓學生以自身含有的語法知識作為載體,將語法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讓語法應用作為教學的重要元素。教師可以通過形象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其有初步了解:OnthemorningofChil?dren'sDay,Tomandhisfatherwentfishingbytheriver.AfterawhileTomcaughtasmallfish.Hetookthefishhomeandputitonthetable.Tomlookedatthefishandsuddenlyfeltsorryforitanddonotwanttokillit.Sothefishwentbacktotheriver.Buttotheirsurprise,thelittlefishabigfish.這種故事介紹的方式,不僅提高學生課堂知識印象加深,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4總結隨著新課標不斷深入,對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語法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要學會英語單詞的含義,還要學會語法應用。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雖然在中國沒有在國外那樣的學習環境,學習起來相比于漢語比較困難,但只要教師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同樣能提高學生語法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整個語法學習過程中,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多運用語法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將學會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同時也要把握好英語語法教育力度,采用最合理、最科學的方式創新語法教學,從而發揮語法教學的真正作用,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徐詩瑤.PACE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初探——以Unit5現在進行時為例[J].英語教師,2021,21(8):122-125.
[2]韋笑.多模態教學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以七年級下冊“現在進行時”語法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21(6):36-39.
[3]王文雁.興趣引導學習,自主促進提升——論初中英語課堂語法教學創新策略[J].新課程,2021(14):165.
[4]陳黃芪,林大津.初中英語教學語法的當代博雅教育觀——評《博雅初中英語語法》的系統性、應用性和實用性[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5(1):156-160.
[5]夏琪鳳.基于“用教材教”理念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及反思——以Unit8FashionGrammar為例[J].英語教師,2021,21(2):145-149.
[6]蘇麗琴.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以人教版(Goforit!)八年級上冊Unit7Willpeoplehaverobots?GrammarFocus語法課為例[J].空中美語,2021(5):28-29.
[7]賴晨思.初中英語讀寫結合的教學設計及注意問題研究——以Unit3Shouldfriendsbethesameordifferent?公開課為例[J].英語教師,2021,21(9):121-125.
作者:侯立敏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