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綠色建筑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當前綠色自然空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基于可持續發展而產生的設計理念,將其與建筑設計進行融合,不僅使得我國建筑行業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實現建筑行業的轉型及升級,滿足建筑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因此,此次研究的現實意義非常重大。
1綠色自然空間概述
綠色空間是一個合成概念,其意義較為寬泛,其內在理念中包含了環境保護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其對于生態多樣性的保護也有很大的作用。該理念已經逐漸延伸到社會上的各個領域中,而在建筑行業中的綠色自然空間理念的應用,則是在對于建筑進行設計時充分地運用各種綠色自然元素,將其與現代化的建筑空間合二為一,不僅可以建造出更加具有現代化觀感及功能的城市建筑,而且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及工作空間,還最大化的保證了對于自然環境的友好。在對于建筑進行設計時,其中包含多少綠色元素及環保概念也會決定該建筑的設計是否符合標準,也對城市建筑的標準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不論是從建筑設計的硬性指標來看,還是從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及工作空間,或是為了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都要建造出一個融合了綠色自然空間概念的城市建筑群,最大化的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綠色發展道路。
2綠色自然空間設計原則
(1)生態化。生態化是我們在實施綠色空間概念的最基本的原則,首先,在設計建筑時,設計師應當充分的使用建筑特有的條件來抵御大自然帶來的侵害,在對于建筑選址時應當選擇自然地貌宜居且自然災害發生少的位置,保障人們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其次在建筑的設計中保障不會由于建筑的落地及人們的定居對環境帶來危害,環境與人們應當是共同存在發展的,現代科技的發展不能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1]。最后,在通過建筑產生的人與自然中盡可能的利用到自然資源幫助人類發展,可以利用居住地的風能、水能、太陽能等自然資源,既保證人類對于資源的需求又可以最大化的保護環境。
(2)節能環保。為了在保持城市化進程的同時并最大限度的減少能源的消耗量,我們在設計建筑時應當考慮并運用到更多的環境保護的理念及節約的原則,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最大,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同時在對于建筑設計中,還要盡可能多的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提升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程度,在建筑情況允許下,將不可再生資源改為使用可再生資源,降低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2]。
3綠色自然空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1)結合自然環境。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想將綠色空間的理念融入到其建筑設計中,就要將建筑與環境間的關系協調好,做好它們的有機結合,不可過于重視人文環境而忽略了自然環境,也不能不理解自然環境對于建筑的影響,這樣就難以正確的理解自然與建筑之間的關系并且做到將它們進行完美融合。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建筑落地的當地的環境的現狀,它會對于建筑的類型、結構、建材等都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優秀的建筑設計者必須在設計建筑時將各方面因素都考慮到,將自然環境最大程度與其所設計的建筑結合,將建筑融入環境中,彼此共同存在[3]。在對建筑外觀設計時,要參考當地地理外貌、氣候以及多種地理要素,應當運用自身的能力去解讀當地環境,以保證其建筑設計可以完美的融合于當地環境中。此外還要考慮到當地氣候對于建筑的影響,不同地域的氣候有著差異化的風格,不可以追求極致的藝術而忽略了建筑的實用性,設計師應當根據當地氣候去細化建筑中的設計細節,將環境中的風、光等因素充分的運用起來,使得建筑帶有當地特色的自然色彩,使建筑與自然和諧相處。
(2)加強綠化設計。最能夠直觀的表現出綠色自然空間與建筑融合的當代設計就是目前很多建筑中出現的各種綠化空間,例如空中花園以及小區綠化設施等,在建筑設計中從橫縱兩個方向最大化的布局出立體的建筑綠化空間。設計師將綠色元素融入其設計的建筑當中,為建筑使用者打造出更加貼近自然的空間,使其感受到自然的氣息,因此,對于建筑綠色化程度的評判中會將整個建筑群落中的綠化程度作為考量[4]。在為建筑群落選擇其裝飾綠植時,就應當充分地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氣候及地理環境,選擇適宜的生長綠植,如果基于對環境美化或者空氣凈化等角度不得不選擇一些與當地氣候環境有差異的綠植時,我們就要充分的了解引進綠植的生長習性,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化境,做好植物的培養及護理等工作。在選擇綠植時,我們還應當注意各種植物的搭配,在綠植的種類上要選擇喬木類綠植以及灌木類綠植進行搭配,在植物的顏色上要選擇多種顏色進行搭配,同時保障顏色的運用要符合整體建筑的風格,共同營造出綠色建筑空間。我們在設計建筑群落時經常會運用綠植墻來對區域空間進行分割,這時應當使用天南星科類的長青的綠色植物,可以保證植物的長期使用,不會隨著季節變幻而發生變化[5]。
(3)充分運用自然水景布局。水景比其他種類的自然元素更加具有靈動性,并且很多人在建筑中對于風水的布局也有很深的講究,所以在營造綠色建筑空間時就要充分的運用水景,結合其他自然元素將自然風光完整的與現代建筑融合[6]。在現代建筑中對于水的體現,雖然大多面積較小,但是其風格展示卻自成一體,以小空間營造出一整個水景氛圍,滿足了人們對于居住處有流水的需求。為了實現這種建筑中的水景氛圍感,設計師則要將動態及靜態水景結合使用,用流水景色提升建筑中的柔和感及靈動感[7]。其中對于靜態水景的打造會使靜態的水與山石、花草、游魚等共同構建出一幅相對靜態、柔美的自然景觀,可以根據建筑中的具體需求,選擇是單一水景的建造,還是構建出多種自然元素結合的群落化水景,使得靜態水景也具有多層次的觀感[8]。
(4)充分運用自然采光。目前很多著名的高品質建筑也是將自然光線運用到了極致,從而打造出極具表現力并震撼人心的優質建筑物。例如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該建筑便將自然光運用到了極致,運用獨特的手法并處理自然光線,使其建筑在自然光的加持下更加具有靈動感,在教堂的頂蓋及祭壇上,對于自然光線的運用更是賦予了這所教堂一種神秘的色彩,讓很多信徒都對這里心馳神往,而這也是眾多建筑設計師最想參觀地之一。對于自然采光,分為室內和室外采光兩種,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使得建筑的光感景色表現力十足[9]。對于室內的采光設計,門窗的設計則是重點,可以盡可能的采用落地窗或者大窗低臺形式,而在北方高緯度且較為寒冷地區則可以加大窗戶的高度并減小寬度,且使用封閉式落地窗,保障充足采光的同時減少冷氣進入,還可以與室外景觀交相呼應,增加室內空間的延申感,更加提升人們在建筑中的舒適度[10]。而對于室外采光設計,則會在建筑間的距離上做工作,了解建筑所在當地的日照情況,設計樓間距時保障每個建筑都不會影響其他建筑的采光,同時高層建筑也不會影響低層建筑的采光,對于建筑的外觀設計也要保障不會因為某些反光材料造成光污染,從而影響室內采光。目前已經出現了多種形式的建筑材料可以輔助采光,例如異型百葉,這種(建筑設計)2022年11月·551·建筑材料可以最大化的減少建筑材料對于自然光的抵擋,而天頂全息導光玻璃系統則會使得建筑內部的采光效果更好,使得室內的接受自然光范圍更廣,為人們帶來更加舒適的光感環境。新技術及新材料的應用,希望能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1]。
綜上所述,怎樣把綠色空間概念最大程度的引入建筑設計中,使得建筑在滿足人們對于建筑的現代化需求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這需要我們更深層次的探索。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建筑時,應充分將建筑應有的硬性要求與我們對于環境及生態保護的需求相結合,最大化的將建筑與自然環境相融合,在建筑設計中運用綠色植物、自然光、水景等綠色元素,使其設計的建筑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推進城市化建設的綠色發展,并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董玥 單位: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綠色建筑研究2
1引言
建筑智能化技術能夠為廣大用戶創造出一個更加方便、安全、智能化的建筑居住環境,目前我國的建筑領域正在逐步向綠色以及生態環保的方向轉變,建筑智能化施工建設內容和內涵也會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因此,在建筑智能化技術使用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該通過綠色制造技術理念,將其使用在工程項目建設和投入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建造出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
2住宅工程中建筑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2.1照明系統智能技術應用在當前的住宅工程電氣設計中,照明系統是最為常用的系統設備之一,而基于人們對現代化社會活動的基本需求,照明系統也逐漸成為建筑整體能耗運行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我國照明系統的能耗問題曾經也是國家一度所關注的社會能耗問題,隨著智能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提升住宅照明系統自動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也成為了可實現的工程方向,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住宅工程之中,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照明系統在建筑整體能耗運行過程中的占比,同時更能夠促進我國住宅工程的現代化發展。例如:“智能感光傳感器”便是當前我國住宅工程中所廣泛應用的一項智能化節能照明技術。這一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原理在于:結合住宅外界光源亮度從而分析住宅室內光照信息,以此實現住宅照明系統的開關啟動及調節控制。從當前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一照明系統智能技術目前在我國的住宅工程中已經具備較為成熟的技術應用基礎。
2.2空調系統在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空調是整個建筑物中無法缺少的家電設備,將建筑智能化技術和綠色制造技術理念進行有機融合,使用在空調系統中,也能夠獲得非常良好的環保效果。例如,可以在建筑智能化技術中運用BMS智能系統對空調進行調節,通過集中管控,基于建筑物的外部環境溫度狀況,對空調的實際運行狀況進行動態化的追蹤。例如: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冬天十分寒冷,因此大部分的家庭除了暖氣和地熱之外,還會安裝一定的空調設備。因此,將BMS智能系統使用在北方建筑物中,對空調的運轉時間進行嚴格的管控,依照室內的溫度狀況來自動化的調節空調溫度,有效避免資源浪費,也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1]。即便是BMS智能系統出現故障問題,部分功能無法使用,但是自帶的預警系統,也能夠將故障問題自動上報給維修部門,以方便維修部門對其進行第一時間的維修。除此之外,BMS智能系統還能夠對溫度進行實時監控,對濕度進行合理化的控制,因此對于建筑智能化技術和綠色制造技術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2.3門禁系統門禁系統目前已經非常普及,其主要作用就在于保障當前小區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此若是能夠將BMS智能系統和小區門禁系統兩者之間有機融合,可以在第一時間更為精準地對陌生人員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危險判定,并對陌生人員訪問狀況和數據進行有機整合,在系統中進行自動化的處理,最終構建出一套更為完善的電子數據庫,進一步保障小區居民的居住安全。我國早期的門禁系統大多數都是用在寫字樓的辦公室,其主要的目標就是對員工的出入狀況進行監控,但是將其運用到建筑智能化技術中,隨后綜合綠色制造技術以及建筑智能化技術中自帶的空調和燈光調控功效,能夠全方位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還能對環境進行綜合監管,為居民創造出一個更加安全和舒適的外部環境[2]。
2.4信息集成系統我國現代化的建筑智能化技術使用需要具備一套較為完善的信息技術系統,通過居住環境的智能化監控以及數據信息的集中采集,能夠將小區中不同子系統的價值和優勢展現出來。在綠色智能化房屋的信息集成系統中,包括火災自動報警、樓宇全面監控以及小區的安全防范,不同子系統之間的有效整合,對建筑物中的所有設備進行動態化的監管。而在綠色節能上,通過智能化房屋的信息集成系統,能夠對普通子系統和整個系統展開綜合性的全面分析,對設備進行統一化的調度,促使建筑物在系統功能上能夠真正實現節能減排。除此之外,智能化集成系統也可以對各類施工設備展開實時化的監控,根據設備的實際運轉需求,對運轉的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有效地維護設備,保證設備一直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3]。
3住宅工程中綠色建造技術的應用
3.1主體結構綠色材料技術在土木工程實際施工中,要嚴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質量,在綠色建筑材料選擇上,應結合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為合適的材料來進行使用,在體現經濟性、有效性的同時也能夠為土木工程質量提供保障,進而避免因材料問題而產生工程質量問題。其次,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技術的更新換代,只有合理應用到綠色建筑材料,才能使土木工程施工符合當下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將各項施工工序細致化,充分體現出綠色建筑材料的良好性能,才能為工程質量提供保障。目前,西方發達國家通過更為先進的工程施工技術發現:通常情況下,6層以上的住宅建筑,若想要提升其建筑的自身使用壽命,其鋼筋混凝土受力結構應采用HRB400+級綠色輕型鋼筋;混凝土豎向承重結構則應采用等級在C50+強度范圍內的高性能綠色混凝土,使用高性能綠色混凝土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建筑結構中梁柱截面尺寸,并且提高結構的耐久性,這樣的高耐久性結構則能夠至少讓住宅建筑的實際使用壽命遠遠高于50a的平均使用壽命[4]。主體結構綠色材料具有諸多優點,例如:“自重輕、強度高、施工快、基礎施工取土量少,對土地破壞小、大量減少混凝土和磚瓦的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等等。”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其主體結構綠色材料在建筑使用壽命結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有利于建筑節材等。高層、超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非常理想。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步提高,鋼結構建筑在我國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外目前主要使用490MPa~590MPa級的高強度鋼材,790MPa級鋼材也在積極推廣使用[5]。
3.2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建筑行業是我國現代經濟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其不僅決定著國民經濟的消費趨勢,同時也影響著我國整體的經濟結構轉型。因此,在當前的經濟建設高速發展背景下,住宅工程中的環保性也必須在質量及成效方面有所提升,逐漸重視到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在住宅工程中的應用重要性,從而通過綠色資源的充分利用,以“綠色經濟”為發展導向,推動國內建筑行業的整體升級發展,以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實現建筑行業的經濟影響效益增值,最終實現建筑行業對于國家經濟優化轉型的重要價值。在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應用方面,需融入綠色節能理念,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減少必要資源的浪費。建筑設計要考慮節約用水,加強建筑雨水收集系統,循環利用水資源,減少浪費,除了增加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外,這當然也是減少日常用水量的好辦法。
為了減少供電和照明方面的能耗,還可以通過使用新能源來解決這個問題,制定更合理的指導方針,通過加強建筑物的隔熱或使用密度更高的建筑材料來設計門窗。此外,建筑中的綠色環境極大地影響著居民的體驗,通過綠色能源理念的體現才能切實發揮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的效能與作用。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但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與以往相比,人們的環保意識大大提高,更加重視各種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住宅工程中應注重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的使用,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人們對節能環保的技術需求。“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是我國應對全球環境惡化的正面態度,同時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與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在當前的住宅工程中運用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則能夠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在持續減少生態污染問題的同時,促進我國未來的經濟建設與社會格局良好發展[6]。當前,“風能”、“水能”以及“光能”等都是我國運用極為廣泛的綠色能源,這樣的綠色資源再生利用技術來源不僅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綠色能源補給,同時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基于此,在住宅工程中則可以在建筑外圍架設光能蓄水器及光能電源板,還可以根據住宅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小型風力發電機或者屋面綠化技術等等,選擇屋面綠化技術讓建筑吸收部分CO2室溫氣體排放,同時還能夠起到一定的屋面雨水收集作用。屋面綠化技術能夠通過對屋面雨水的有效收集,將收集到的雨水有序排入到附近的屋面綠化帶中,并通過網格滲井排到末端地下面積中,以此實現屋面綠化帶的自然灌溉與地下水的人工補充,這樣不僅實現了住宅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綠色經濟”目標,同時更促進了住宅工程的綠化用水目標,讓住宅能夠收集更多的自然界可再生能源,以此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7]。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民環保意識大幅度提高和國家全力推進可持續性發展的大背景下,建筑智能化技術和綠色制造技術兩者之間的有機融合是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將智能技術和綠色制造理念融入到住宅工程項目的建設中,合理分配使用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實現能源循環,并達成綠色制造及節能的現代化發展目標,為人們創建出一個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實現人和自然與建筑物之間的和諧共存。
作者:陸勤學 葛健 黃偉 單位: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綠色建筑研究3
1引言
裝配式住宅建筑是綠色建筑發展的風向標,對未來住宅建筑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有效融入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更新建筑設計工藝,進而滿足綠色發展需求,降低能耗損失,滿足節能減排的綠色發展需求。
2裝配式住宅建設技術
2.1基本原理在裝配化施工中,裝配式建筑屬于直觀表現,主要是借助工廠生產預制部件,有效將這些部件應用于建筑工地進行裝配而成,顧名思義便是“拼積木”式建筑。在應用過程中,主要涉及了標準化設計、一體化裝修、智能化應用、裝配化施工以及信息化管理等環節。和傳統建筑相比之下,在前端設計、后期施工和裝修等環節主要強調的內容都是模塊化和標準化,此外,還需要有效融入工廠數字化管理,進而滿足施工質量高標準和高效率需求,有效提高裝配式住宅建筑的性價比。
2.2技術特點在綠色建筑中應用裝配式住宅能夠保障建筑質量,有效將暗柱應用到預裝配式中,套筒(或漿錨)續接柱主筋,這種施工方法能夠縮短預制墻體的施工時間,提高預制施工效率。施工過程中,可以減少現場腳手架和模板的應用,能夠滿足資源節約需求,降低造價的同時,減少木材使用量[1]。此外,在預制外墻和屋面板中,采用保溫隔水防護措施,借助透水鋪面,除必要的柏油路外的其他表面處理都有效應用透水鋪面;在機動車停車場頂板規劃中,可以應用人工植栽地面來滿足雨水截留的需求。對于現場施工易破壞現象而言,在提高建筑施工質量的同時,需要在裝配式住宅建筑中應用綠色節能方式來降低能源使用率。在構件生產模具應用率的提高方面,需要結合《裝配式住宅建筑設計標準》和設計要求,在項目的地下室、樓面大開洞周邊樓板、電梯井以及衛生間等相關區域中都需要有效借助現澆方式。在PC設計所涉及的內容和范圍確定時,需要結合建筑方案有效規避潛在的標高高差,對于鋼筋使用過多或者連接構造比較復雜的構件而言,需要有效應用PC構件[2]。同時,標準化設計也是需要注重的關鍵內容,必須選擇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結構部分,而在相關樓層間功能布局以及結構出現變化時,需要將梁、板、剪力墻的截面一致,在預制構件中應用PC設計能夠滿足設計中“少規格、多組合”的要求,進而控制PC構件的類型,滿足構件生產模具的使用率和預制構件標準化提高需要。
3項目實施范圍
在當前我國很多省市中,都出臺了一系列裝配式建筑配套措施和指導意見,并且有效提出裝配式建筑在發展過程中的要求,促使很多住宅建筑逐漸應用裝配式建筑方式。主要涉及的內容有:在單體建筑中需要預制內外墻板、樓板和樓梯板的應用比例需要保持在60%以上;采用預制裝配率需要保持在30%以上;裝配式住宅建筑需要應用預制樓梯板、疊合樓板以及內隔墻板等。
3.1應用現狀項目在市場上的應用主要以現澆建筑為主,但對于我國建筑市場而言,采用現澆式建筑在應用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工期長、模板用量大、受季節性影響和現場濕作業量大等弊端。由于經濟和綠色環保意識逐漸加強,在建筑中需要不斷應用裝配式建筑,進而有效節約木模板工料,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的同時,加快施工進程,且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融入綠色建筑理念,符合我國未來綠色建筑發展需求。
3.2預制裝配平面拆分方案示例自江蘇省出臺裝配式建筑措施和指導意見后,蘇州金茂2號樓和3號樓均采用裝配式建筑設計方案,在設計的過程中,內隔墻主要采用的范圍為1層~17層,在應用的過程中,由于樓電梯間以及強弱電井等相關部位受到板材切割工作煩瑣和工序復雜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部位未能采用裝配式內隔墻,其余部位均應用裝配式內隔墻。對于PC疊合樓板而言,主要使用的樓層范圍集中在8層~17層之間,僅在臥室,客餐廳,書房等管線,點位預埋較少的部位采用,有效規避了衛生間、廚房以及陽臺等部位應用較多線管預埋,PC樓梯板的主要使用范圍集中在8層~17層樓面。對于精裝部分而言,在衛生間和廚房都有效應用了集成式吊頂,而在臥室、走道和餐廳等部位應用干式輔裝,樓梯間和陽臺采用了裝配式欄桿,在該方案中,精準修部分預制裝配率Z3值大約為82.5%,該值乘以0.3的權重系數之后得到的值約為25%。在滿足預制內外墻板、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的情況下,通過對裝配式內外圍護構件提供的預制裝配率Z2進行測算,得到測算值約為46.3%,通過乘以0.15的權重系數后,此項值約為7%。在滿足預制內外墻板、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的情況下,通過對PC樓梯和疊合板的預制率Z1進行估算,得出該經驗估算值約為7%,將該估算值乘以權重系數0.55后能夠得出此項值約為3.5%。結合上述分析,在滿足預制內外墻板、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的情況下,按照此方案可以將總預制裝配率控制在30%的要求。同時,如果僅考慮臥室干式輔裝,客廳和餐廳等區域可以不用采用干式鋪裝,能夠得出Z3×0.3的值約為13%,在此基礎上將前兩項預算裝配率加上之后能夠得到23.5%的裝配率。
4案例項目概況
在案例項目選擇的過程中,主要選擇的項目用地主要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中環線內,所用的項目用地面積為80044m2,對該項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B04-1單位地塊面積為10630.3m2,該面積內的用地以綠化為主,而在B04-2的用地面積中,占有平方以69413.7m2為主,該占地用途以住宅用地為主。在該項目的規劃中,主要目的是利用周邊環境,涉及了西側60m的綠化帶和東、北兩側的河流資源,主要建筑屬于住宅小區,以高層單元住宅和底層排屋為主。對于工程住宅而言,采用的建設用地面積高達69413.7m2,項目的計容建筑面積大約為102530.86m2,對該項目的容積率控制主要以1.48為主,如圖1所示。
5建筑綠色應用
5.1外觀設計概念在裝配式住宅外觀設計中,需要營造出綠樹成蔭的綠色環境,有效將喬木、花草和灌木進行搭配。通過這種設計方式有效發揮景觀生態的價值,彰顯各區位的特色和空間風格,進而創造出豐富的視覺體驗和空間層次,同時滿足用地需求和生態維護,外觀設計如圖2所示。對于裝配式外墻板而言,應用工法一次性完成施工為主,進而減少大量的現場裝修作業,甚至還能減少材料堆置和時程,可以更好地滿足施工維護和管理需要,以此降低后期施工穩定性導致瓷磚剝落帶來的風險。在外墻板的色彩計劃中,需要采用豐富、和諧的配色和體量,進而以此方式來塑造安康住宅效果。
5.2建筑性能評估
5.2.1材料在該項目實施中,采用的材料需要具備環保性能,在生產過程中有效滿足綠色發展需要,有效降低碳排放量,此外,采用的建筑材料需要具備可降解性,比如,可以針對性升級外立面的墻體瓷磚。
5.2.2節能裝配式建筑的外墻保溫和隔熱是核心技術,主要涉及容易從內部遭人為破壞、結露、占用內室面積和保溫剝落現象不斷發生等[3]。因此,需要對外墻板進行升級,但在外墻板節能優勢方面,需要有效借助夾心保溫預制外掛板(三明治板),這種技術需要具備一定的工業化手段才能滿足技術需求。
5.3常見節能設計在建筑節能設計中,需要對外殼進行設計,主要涉及了樓梯間的自然采光以及適當的門窗開口比例;此外,在空調節能設計方面,主要涉及的公共空間設計采用分離式冷氣設計為主;關于照明設計需要滿足分區多段設計、優質的節能燈設計以及腳手架模板的生產節約[4]。同時,在預制裝配式建筑中,建筑構件需要有效應用吊裝裝配的方式進行施工。在設計的過程中,由于未采用現場混凝土澆搗和濕作業,能夠降低廢棄物排放和污染源產生,原則上能夠抑制廢水和廢漿對環境帶來污染。采用工廠預制構件生產方式,能夠減少車輛運輸,對揚塵污染進行控制,且對外墻面磚采用預制可以降低落塵污染。在整體結構進行預制可以避免采用振搗棒、混凝土泵、裝修錘擊等,進而降低這種施工方法帶來的噪聲污染,且項目不用在夜間進行施工,可以避免光污染現象的發生。
5.4CO2和廢棄物減量指標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分析形態系數發現,主要遵循建筑平面規則,呈現出來的格局以方正對稱為主。而在輕量化系數方面,需要應用輕量干式隔間。對于維修性設計而言,在給排水和電氣通信方面的線路需要采用獨立和專用的管道間,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維修便利性需求。通過對廢棄物減量指標進行分析,需要采用自動化工法,主要涉及的內容有輕量灌漿墻隔間、木模系統模板以及預制裝配式外墻系統。6結語裝配式住宅建筑是未來建筑發展的技術和工藝導向,在綠色建筑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研究裝配式住宅時需要對其技術原理、特點和應用現狀等進行分析,有效結合案例進行輔助分析,進而總結出一套比較完備的綠色建筑裝配式住宅施工方案,這對于裝配式住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姜金龍.裝配式住宅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實例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30):41-54.
[2]馬建華.裝配式住宅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實例分析[J].建筑發展,2018(3):48-49.
[3]劉桂良.試論裝配式住宅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J].建筑·建材·裝飾,2021(3):145-146.
[4]呂怡哲,丁杰.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與突破——健康、低碳、智慧住宅新策略[J].建筑技藝,2019(10):118-121.
作者:劉傲東 陳浩 李林林 單位: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