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新能源汽車新型產業生態鏈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隨著全球環保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在適應碳中和、低碳生活的過程中,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國政府近年來在政策、資源上的傾斜,使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長期發展依然是該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新型產業生態鏈的構建成為提升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
1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的構成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的大體分類中,可以將其分為上、中、下游的生態鏈參與者,上游則是由生產、政府組成,中、下游則是由原材料零部件、汽車制造商以及服務商、客戶等參與者組成。通過供應鏈實現良好的供需平衡關系,并達成生態鏈價值的協同效應。
1.1上游生產者
在新能源汽車生產的過程中,制定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政策的政府部門、展開技術創新的研究機構、汽車企業均是上游生產者。在進行研發的過程中,不僅僅包括汽車生產技術、電池、充電技術,還包括一系列的軟硬件技術的升級和建設。而在實施的過程中,政府必須要對產業進行有效的規劃,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以確保前期投入不會對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等造成過多的經濟負擔[1]。而消費者、汽車企業的各種行為,同樣也會對政府制定、實施對應的制度政策產生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作為技術創新產業,其創新能力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研究機構、高校在展開零部件、配套軟硬件、整車等技術創新升級的過程中,需要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和購買體驗。在此過程中,產業生態鏈的通力合作是確保新能源汽車行業創新能力、發展能力的重要基礎,同時也能夠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1.2中游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汽車制造商
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中游則由各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商所組成。由于新能源汽車在生產的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較為復雜,特別是電池生產的原材料主要以鋰礦、鈷礦等資源為主,在其生產整車和零部件的過程中都會消耗相應的原材料。而零部件制造商則根據廠商的需求生產各種零部件,為汽車企業提供整車生產的基礎。而整車的生產過程中,零部件廠商取得資金展開零部件生產,汽車生產廠商擇優選擇相關的零部件以滿足生產的需求,并針對消費者和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以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2]。
1.3下游配套設施、服務供應商、消費者
在生態鏈中下游則由配套設施、服務供應商、消費者所組成:配套設施主要有充電設施、電池回收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和服務所構成,服務供應商主要由售后組成,充電、電池的使用效率對于用戶的汽車使用體驗具有直接的影響,而電池的回收可以有效解決廢舊電池的處理問題,并與中游電池生產商展開回收利用具有直接的聯系。而消費者則需要根據自身的消費需求,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采購相關的車輛,由車企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售后服務以及配套的設施,從而提升消費者的車輛使用體驗[3]。并在此基礎上,由政府帶頭采購公用車輛,并帶動私用車輛消費者進入到新能源汽車的選購過程中,在大量的推廣和普及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提升下游配套設施的覆蓋率,并使其的服務變得更加完善有效。
2新能源汽車新型產業生態鏈構建的意義
2.1提升生態鏈主體創新效率
從生態鏈構建的角度上來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生態鏈上游、中游、下游的職責、需求具有較大的差別,同時又密切相關。而在建立新型產業生態鏈的過程中,就將上游中游下游視為統一的整體,在明確其分工職責的同時,建立良好的合作路徑,從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資源資金浪費。一方面,政府和企業在分析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消費需求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及時性,從而做出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并使相關的政策能夠促進產品需求與行業發展的相互匹配,從而使生態鏈具有更好的協同效應,幫助產業主體的創新效率獲得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產業鏈各環節的職責分工,可以進一步明確輔助性企業的工作內容,特別是鋰礦、硅、鋼、稀土等輔助性企業,良好的協同作用可以有效確保其在生產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市場的強有力保障,并進一步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4]。在此過程中,生態鏈中游運行的情況會對消費者的需求、使用體驗帶來直接的影響,良好的中游生態鏈運行,可以使生產者做好生產任務的順利銜接,并提升汽車產品的質量和使用效果,并為下游的消費者提供可靠的服務,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提升生態鏈生產能力
我國近幾年來對新能源汽車在資金和政策上的傾斜,使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但即使在這種條件下,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依然比傳統汽車要高。導致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生態產業鏈的生產力缺失。前期建設相關生產設施的過程中,成本投入過高,在短期內的生產成本較高,從而導致我國逐漸撤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優勢不再那么明顯。為此,在新型產業生態鏈構建的過程中,需要確保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明確每一個節點的分工、生產內容,并通過及時的信息共享來確保生產過程中能夠得到各參與方的及時指導。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而對于政府來說,新型產業生態鏈的構建可以進一步確保全局統籌思想觀念的落實,在建立產業政策和財務稅收政策的過程中,也可以與市場、汽車企業、消費者等各參與者的實際需求相符合,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效的統籌管理,在提升產業生產能力的同時,積極發揮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優勢,使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勢頭得以保持。
3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構建面臨的問題
3.1政策不完善、研發投入不合理
首先,國家在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前期的規劃并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管措施,導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質量控制措施、補貼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引起騙補等現象的出現,使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現退坡的現象。例如2022年的新能源補貼標準相比2021年已經減少了30%,而在2023年以后的新能源車輛上牌后,不會再給予政策補貼。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有效解決行業亂現象,但同時對于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對企業的產銷成本帶來較大的壓力。其次,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含量較高、涉及的專業領域較為復雜,而我國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并不成熟,盲目發展、盲目投資的現象比比皆是,從而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時間較晚,專業的技術人才、機構相對比較缺乏,而人才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該方面的缺口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的發展面臨較多的問題[5]。此外,汽車產業在研發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在新能源汽車面臨生存壓力的情況下,投入研發的成本會逐漸削減,很難獲得穩定的資金保障。而這些研發結構不合理以及資金不足的問題,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面臨較多的困難,很難滿足日新月異的市場發展需求。
3.2中游質量安全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的過程中,用戶使用中的質量安全問題,使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可靠性產生疑問。首先,新能源汽車的運行過程中剎車失靈故障比較常見,即使是一些龍頭企業,其自身的剎車失靈故障依然存在。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控制系統與傳統的燃油車系統有所區別,在設計的過程中面臨較多的問題,從而導致其在實際駕駛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操作失誤或者指令沖突而引發控制系統的故障,對行車安全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其次,在消防單位對汽車火災事故的統計數據中,2022年一季度發生的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高達640起,而引發火災事故的場景更加復雜,充電、行駛、車輛靜止時都可能出現起火現象,而引發起火的原因也十分復雜,不僅僅包括電池故障、碰撞變形等問題導致的問題。此外,新能源汽車由于電池技術的影響,續航縮水的現象也十分常見。特別是在寒冷天氣時的使用過程中,電池技術的限制使車輛的續航時間遠低于廠家宣傳的標準。在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消費者的實際體驗和消費欲望便會受到直接的影響,在對新能源汽車帶來不良口碑效應的同時,也會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推廣帶來阻礙,也不利于整個生態鏈良好的循環,從而導致汽車產業的發展受阻。
3.3中下游供需失衡
隨著我國近年來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中游原材料的價格開始增長,并伴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原材料短缺現象變得更加明顯。而在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過程中,電池的需求量只增不減,在大量原材料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價格上漲的情況可能長期持續,同時部分原材料企業借機哄抬物價,也讓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造成新能源汽車電池、動力部件生產成本提升的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進一步帶來了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在下游充電樁、配套服務的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問題。首先是充電樁的數量并不滿足當前的實際需求,與新能源車輛銷售數量的不匹配,導致充電樁設施無法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同時,現階段的充電樁設施多分布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由于充電樁設施的缺乏,欠發達地區的用戶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會存在一定情況的消極情緒。而在私人充電樁的建設過程中,安裝難度較高,且缺乏配套設施,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私人消費積極性降低。其次,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供應緊張,而回收效率卻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回收的過程中,不同車企的電池回收標準具有較大的差別,使回收業務的展開面臨較大的阻礙。同時,大部分報廢電池的回收多以小作坊的形式展開,缺乏相關的資質和正規的操作流程,從而導致報廢電池的回收面臨較多的問題。此外,新能源汽車的服務供給存在嚴重的缺口,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差別,使其很難使用相同的售后服務網絡。而技術上的服務也需要服務人員具有專業的水平,在服務跟不上的情況下,勢必對消費者的使用帶來困擾。
4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的構建路徑
4.1政策的有效完善
首先,應當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監管,并充分研究市場的需求,精準制定政策并進行實施。一方面,需要建立政策落實和發展的保障監督體系,建立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生產標準,并明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相關生產行為,在加強違法行為處置的同時,還需要通過有效的引導,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合作發展的行業生產行為[6]。另一方面,則需要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發展趨勢以及當前市場現狀,對政策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從而針對市場的具體情況進行差異化發展,以確保相關政策得以充分落實;其次,則需要根據地方政府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政策調整,因地制宜的展開市場推廣政策,以確保行業的有效發展。
4.2研發水平的提升
首先,在研發水平提升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在積極調整研發戰略的同時,還需要改善研發成本的投入結構,將資源重點投入到電池技術升級、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并進一步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深化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礎上,企業也應當建立明確的人才選拔機制,在建立人才儲備體系的基礎上提升人才建設的水平;其次,則需要進一步對研發企業加強相關的補貼力度,完善審批流程和標準,積極引導研發機構、企業進行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并在此過程中,需要根據市場和消費者的反饋,改進研發結構和生產工藝,從而在促進消費的同時,帶動生態鏈的有效循環。
4.3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質量問題
首先,應當從技術、充電服務等多個角度上解決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問題,在改善電池生產工藝的同時,還需要規范廠商的宣傳策略,針對地域、季節等情況,合理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宣傳,并公布實際的續航參考范圍;其次,在車輛生產的過程中必須以車輛安全作為首要的設計生產目標,并在此過程中加強生產質量管理。完善車輛設計的同時,還需要對充電系統、電池系統、車身結構、電氣系統等進行全面的安全設計,并有效控制環境對車輛所帶來的影響。此外,還應當進一步優化汽車控制系統,并為消費者提供車輛駕駛安全培訓,并積極完善車輛系統故障的應急處理,避免相關問題引發的事故現象。
4.4調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供需結構
首先,需要積極解決電池原材料短缺的問題,加強國內礦產資源開發的同時,還需要致力于打擊市場不良競爭,并進一步建立完善的資源回收機制,使生態鏈的供需環節得以有效銜接,從而做好材料、零部件的穩價工作;其次,則需要進一步加強充電樁的設施規劃,在實現高速路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擴展充電樁的物質范圍,并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建立良好的養護、服務措施,使充電樁設施得以合理的利用,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感受。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在進一步建設電池回收利用網絡的同時,還需要打擊小作坊展開的非法競爭問題。另一方面,則需要根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特點,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標準,培養專業服務人才的同時,進一步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規劃,從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售后服務水平。
5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新能源新型產業生態鏈的關聯度較高,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生態鏈牽一發動全身的現狀,避免單打獨斗局面的產生。而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需要進一步展開深入的合作,在加強新能源技術、產業升級的同時,還需要通過積極的規劃,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紀琴,余雨奇.政策補貼、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基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視角[J].工業技術經濟,2021,40(08):40-46.
[2]李英艷,黃體允.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8):17-19.
[3]金林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發展措施分析[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阿文),2020(05):166-167.
[4]李家錦.研究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協同創新發展[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02):131-132.
[5]黎仕增.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發展對策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02):175-178.
[6]程東澤.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協同創新發展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8,38(01):46-50.
作者:孫俊杰 單位:上海前晨汽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