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職旅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課程思政相關概念解讀
1.1課程思政概念解讀
目前,學界對課程思政的概念界定仍存爭議。從定性的角度,存在著“教育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論。韓玲[3]等學者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或課程觀,是高職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有益借鑒。高德毅[4]、湯飚[5]等學者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思政教育方法,其本質是思政教育活動。前者強調課程思政是一個將知識內化的過程,后者強調課程思政是實現思政教育的“隱性課堂”。總體而言,雖然兩種觀點立論視角不同,但目標一致,都強調課程思政是為了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就課程思政的完成過程而言,各家觀點較為一致,都認為課程思政是將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結合的過程,都強調思政元素與教學全過程的融合。綜上,本文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以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其過程是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的結合,通過思政元素與教學全過程的融合,最終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完成育人使命。
1.2思政元素概念解讀
在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中,提煉和融入思政元素是一個核心環節。《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1]。由此可見,思政元素的本質是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意識、精神情懷、德行的集合。而思政元素的來源是廣泛的,可以是思政學科、其他專業學科,也可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業文化,既來源于書本、文件,也來源于社會實踐。
分析高職旅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的構成,應在理解課程思政以及思政元素內涵的基礎上,結合旅游英語專業和旅游行業的實際情況來展開。
2.1高職旅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轉型持續進行,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日益復雜,一系列思想問題隨之產生。而具體到旅游英語專業,由于社會和旅游行業發展狀況的影響,本專業的學生存在著缺乏專業認同感、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加之疫情對旅游業的持續沖擊,又進一步打擊了他們對旅游行業的信心。以上問題須通過加強思想引領來解決。專業教育所無法解決的難題和痛點,恰是課程思政最好的切入點。精神上所缺的“鈣”,正應用思政元素的“藥”來補。
2.2高職旅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的構成
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挑戰,須通過引入課程思政理念來予以應對,同時還要系統梳理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形成有針對性的思政元素體系。結合國家相關文件對課程思政的規定,以及課程思政的概念,依照“對癥下藥”的原則,就可以大致梳理出思政元素體系的構成。該體系以價值觀為核心,具體包括理想信念、意識、精神情懷、德行等。
2.2.1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思政元素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定“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并牢牢抓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線,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2.2意識
意識是人腦對于客觀世界的反映,最終會影響到人的具體行動。旅游英語專業學生應具備的意識包括法律意識、公民意識、勞動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安全意識等。其中,法律意識、公民意識、勞動意識和創新意識是對所有專業學生都適用的一般性要求,而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則是對旅游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性要求。
2.2.3精神情懷
精神情懷作為指引人前進的內驅力,會讓人形成意識和行動上的自覺。精神情懷具體包括工匠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家國情懷、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等,其中以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最為重要。工匠精神具有德技合一的特點,“是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靈魂特征”[6],是職業道德中敬業樂業精神的集中體現。家國情懷是對國家、家鄉的情感認同,是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是身為中國文化宣傳大使的導游所必備的精神品質。
2.2.4德行
道德是求學和為人的根本,旅游英語專業學生既要遵守基本的公民道德準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要遵守旅游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堅持旅游行業“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核心價值觀。
3高職旅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的來源分析
思政元素體系包含很多內容,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就要系統回答思政元素從哪里來這一問題。對此,《綱要》明確指出,要“從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首先,旅游英語專業、旅游行業應該是思政元素的內部來源,專業培養要求和行業領域中蘊含著服務意識、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其次,與專業和行業相關的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時事政治、社會公序良俗是思政元素的外部來源。
3.1精耕細作,在專業、行業內部深挖思政元素
在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因此,思政元素必須具有專業適用性,而從專業、行業內部挖掘的思政元素,在與專業課程融合時較少存在“排異反應”,具有很強的專業適用性。
3.1.1從旅游英語專業本身挖掘思政元素
旅游英語專業本身蘊藏著豐富的思政元素,主要“隱藏”在專業知識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中。其一,旅游英語專業知識體系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如:導游基礎知識包含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介紹;導游業務與法規知識是針對職業素養、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最直接的教育;服務禮儀知識則涵蓋了服務意識、職業素養等思政元素。其二,人才培養方案包含旅游英語專業對學生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總體要求,課程標準則是對能力和價值觀目標的細化。如廣東某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操守的人才”為培養目標,而其相關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則從導游、酒店等不同課程視角,設計了禮儀規范、服務安全事項等細化目標。
3.1.2在旅游行業中尋找思政元素
旅游行業是旅游人才培養的就業出口,旅游行業本身也蘊藏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具體而言,其中既包括職業道德規范、技能標準等顯性思政元素,也包括家國情懷、工匠精神、創新意識等隱性思政元素。可以說,源自旅游行業的思政元素是最生動的課程思政教學素材,它們最具教育的實效性。
3.2廣搜博采,在國家、社會層面提取思政元素
作為國家的公民,學生每時每刻都受到國家政策與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其中與專業密切相關的部分恰是優質的思政元素。與專業、行業相關的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以及時事熱點、地方文化資源等,是獲取思政元素的重要外部來源。
3.2.1黨和國家的宏觀政策與時事熱點是優質的思政元素
及時搜集貼合旅游教育、旅游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時事熱點,如《“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等,將其與相關課程內容結合,能夠有效增強課程的前瞻性,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和政治覺悟的提高。
3.2.2優秀的地方文化資源是極具特色的思政元素
向海內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旅游行業從業者的分內之事,也是旅游英語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特別是具有嶺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文化資源等,都是頗具特色的思政元素。這一類思政元素內容豐富,較為貼近學生生活,且易于融入旅游英語專業課程體系。針對思政元素挖掘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和痛點,具體的破解之法其一在于挖掘標準的確定,其二在于系統化思政元素體系的建構。我們應在深入分析課程思政和思政元素內涵的基礎上,結合黨和國家相關文件,以及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構建多元、科學的旅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以實現思政元素與課程體系的全面融合,從而實現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2-09-30].
[2]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6)[2022-09-30].
[3]韓玲.文化自信視閾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四維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5):65-69.
[4]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5]湯飚.關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4):42-44.
[6]張旭剛.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價值、困囿與掘進[J].職業與教育,2017(21):65-72.
作者:張目 單位:廣東行政職業學院文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