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探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要求教師培育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在該階段打到良好的學習基礎,對今后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利用多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效率。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在新課改背景下,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狀況,希望對促進小學生良好數學素養的形成有所幫助。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師缺乏課堂創新,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我國素質教育雖然有所發展,但是各級學生還是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在課堂的時間設置上,采取滿堂灌的形式,重視教師的講授,并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課堂教學創新的重視不夠,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
(二)不重視教學設計,不利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不重視數學教學設計,大部分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等開展教學內容。出現考什么教什么的現狀。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教師不重視與學生的互動,教學情境、教學設計單一,填鴨式的教學根本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小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興趣,無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三)教師課堂評價缺少表揚、鼓勵
教師不重視課堂評價,評價過程中缺乏公平性。鼓勵、表揚的基本是優等生和后進生,中等生常遇到的是不認真聽課的誤解。當所有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給予優等生和后進生的是表揚與肯定,而對中等生的就是平平淡淡,缺少感情的評價。從中可以觀察到,教師對待學生給予的評價是不同的。優等生和后進生不論回答正確還是錯誤,都能得到教師的表揚、鼓勵或肯定。而中等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評價是“嗯、可以”等,導致中等生沒有回答問題的激情;回答錯誤時,更多是教師的質疑和誤解。長此以往,容易導致中等生害怕失敗,用不回答來逃避錯誤,逃避失敗,避免教師對自己的誤解。這種只重視學生成績的評價方式,以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嚴重的泯滅了學生的創造力,十分不利于小學生應用能力的形成,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二、新課改下完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策略探究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容、教學大綱開展數學知識的傳授,教學內容無法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識記,提倡題海戰術,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會留給學生很多作業進行練習。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下降。長久以往十分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不斷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加大教學方法的運用,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核心,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提高小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單元時,為了連貫使學生形成連貫的系統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先回顧除法,引出除法中無法除盡的算式的處理辦法,然后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之后讓學生體會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聯系,有層次地推進學生對分數計算的理解。在計算過程中,可以表示除法算式中的商,解決除法算是中(5÷6)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即為A÷B=A/B。然后通過“分餅”教學內容的安排,讓學生明確分數還可以用來表示平均分的結果。進而更好地開展后續的計算問題,通過分數小學生可以解決之前除法無法解決的問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小學生計算興趣的提升。在提升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后,小學數學教師要切實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跟進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任務的分配,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再分配任務時,要保證層次感,如果教師采取難度一致的任務分配,很可能學習好的學生已經會了,但是卻超出了學習差的學生的接受范圍。無法切實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切實實現將課堂歸還學生的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加大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改革,針對學情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教師要加大引導學生思維,使小學生的思維引導在正確的方向上,使小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在進行習題演練時才能更為準確與效率。讓小學生做會課堂的主人,促進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例如,在進行20以內的加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靜態的數字轉向充滿動態感的多媒體上,將靜止的數字更為生動地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進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的理解。在講解乘除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更能提高小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在這里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連連對”的游戲,教師現在黑板上列出一組乘除法題,并且讓學生抽取教師做好的相應號碼,每組題目得出的結果會對應一個小學生,當結果出現之后,對應號碼的學生在進行接下來的計算,反復循環。使學生在緊張激烈的游戲中,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繼續計算下去的過程就是培育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
(二)結合教學內容,加大情境教學運用
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信息化教學發展的需求,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對小學生的知識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小學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大情景教學的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使小學生能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利用三角形穩固原理制作三腳架等。但是縱觀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脫軌的現狀。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加大結合教學內容,加大教學情境的運用,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化意識,切實提高小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識,通過生活化、學生身邊的例子,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加大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利用。例如在學習“比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天安門升國旗的視頻,借此提出數學問題:天安門的國旗的長度是5M,寬為3.3M。那么怎么計算長和寬的倍數關系,借此引出“比”的概念,就是5/3.3表示長和寬的比。然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課下了解比的概念,從而使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小學生能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對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進行處理,保證小學生能獲得扎實的數學知識。小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階段人類的發展規律,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小組合作、知識競賽等活動,提高小學生計算興趣,促進良好教學目標的實施。例如,在學習“小學除法”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創新課堂形式,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促進小學生對小學除法的理解。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師應該在課程之間,回顧以往學習的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然后列出兩組小數除法,讓學生觀察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不同,當學生發現小數除法的被除數為小數時,教師針對這兩組小數除法算式進行計算教學,使學生明確小數除法是將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除到小數點部分有余數時,可以添“0”在繼續除。在進行計算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小超市的活動,用學生的書本、鉛筆、或玩具作為買賣的道具,讓學生模擬超市買賣場景,將學生分為銷售員和消費者,在一買一賣中使學生提高對數學計算的認識,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三)加強教學設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本班級實際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教學設計環節,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加大多媒體的運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通過多媒體將數學知識更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促進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位置”一課時,教師在講解完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采取動態的圖形,向小學生展示五排五列的小動物。然后播放小動物的聲音,讓小學生指出發出叫聲的小動物處在幾行幾列。同時也可以就地取材,請一名學生到講臺上,由教師說出一名學生的姓名,在講臺的學生說出該名學生所在的行列位置。學生對學習的情景活動極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因此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景,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教學的方式,通過將班級學生分成小組,小組內的成員根據問題分工合作,集思廣益解決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利用小組教學模式,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中,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計算教學時,應該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形成。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這單元時,由于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圖形面積的計算,所以在本課學習時,教師應該針對這四種圖形之間的組合開展,一方面,鞏固學生已學圖形知識回顧,另一方面,將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教師在進行本課講解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的形式,先將幾種之前學習過的圖形進行展示,回顧各圖形面積的計算方式。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這些圖形的自由組合,并讓學生利用七巧板進行拼圖游戲,開展“拼一拼”的游戲活動,看看哪位學生拼出的圖形最多,使小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課堂知識。然后讓學生觀察圖形估算面積,引出分割線、添補法、割補法等概念。并通過例題講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然后通過“小豬建房子”案例,利用多媒體將各種圖形進行結合,通過一步一步地疊加圖形,讓學生觀察房子平面包含的圖形,然后組織學生根據學習的內容進行計算,將靜態的線條轉向充滿動態感的線條,將靜止的線條字更生動地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計算熱情的提升。
(四)強化課程評價體系構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好壞,這種評價方式無疑是忽視學生主體的評價方式。所以基于新課程背景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大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完善、客觀的評價方式,全方面地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而不是僅以成績進行評價。例如在學習“三位數乘以兩位數”“除法是兩位數的除法”時,教師可以通過筆試測試或是通過課堂測試的方式。教師根據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正確率,進行分析,分析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是由于馬虎還是由于沒有掌握計算方法,然后在課上在進行知識點的梳理。教師針對作業給出的評語要針對學生的錯誤給出針對行的意見,讓學生反思是由于馬虎還是由于計算方法沒有掌握,提高學生良好計算能力的形成。教師還可以通過數學認知評價維度,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該維度主要是針對學生的理解與認識開展的評價方式,即為學生能在之后的學習情景中聯系到之前所學習的內容,學生能在具體的習題、生活中運用好所學習過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角的度量”單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進行實際的操作,當風箏飛起來后,讓學生觀察飛在天上的風箏與地面形成的角,然后在畫一個兩條線段只有5厘米的100度的鈍角,然后讓學生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大部分學生都會認為根據風箏與人的朝向認為是風箏與地面的角,所以認為100度的鈍角大。但是這種認識確實片面的,因為教師并沒有指出具體的角,這就是認識與理解上的錯誤,因為風箏與地面的另一面角也是100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加強引導學生思維、認知的評價方式,擴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大教學觀念的轉變,加大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讓小學生的求知欲持續升髙,積極參與課堂練習。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更大程度提高,還能讓他們的綜合能力進一步發展。而且也會在無形中有力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實效改善,助力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科學、持續發展。
作者:楊平會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柏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