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模塊化教學設計實踐研究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模塊化教學設計實踐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模塊化教學設計實踐研究

臨床檢驗醫學是建立在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實驗室技術和醫療儀器設備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由血液學檢驗、生物化學檢驗、人體寄生蟲學檢驗、微生物學檢驗、免疫學檢驗等多門主干學科組成,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免疫學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是以醫學免疫學檢驗技術的原理、方法為基礎的一門多學科綜合體[1-2]。通過此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系統地掌握臨床免疫學及免疫學檢驗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臨床免疫學檢驗的常規方法和檢驗技術,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和技能對臨床遇到的相關疾病進行診斷、鑒別診斷和評價,逐漸養成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或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3-4]。

1《臨床免疫學檢驗》現有的教學模式及存在問題

《臨床免疫學檢驗》作為一門專業課,是基礎免疫學與檢驗醫學的交叉學科。基礎免疫學著重于免疫學基本理論知識,而臨床免疫學檢驗更側重于應用免疫學的理論和技能為臨床疾病的診治提供重要的數據指標,現已涉及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腫瘤免疫、移植免疫等多個領域[5]。隨著基礎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檢驗技術和方法不斷問世,不斷有新的免疫學檢驗項目用于臨床。因此,《臨床免疫學檢驗》也在不斷發展和更新[6]。《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內容主要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理論內容主要為免疫學檢測理論、技術及其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包括基礎的免疫學檢測理論和技術,臨床免疫性疾病及其檢測項目,以及免疫學檢驗的最新發展。實驗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通過實驗課的教學促使學生掌握免疫學檢驗的檢測技術和方法,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并了解這些檢驗技術方法在臨床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建立系統的臨床檢驗思維[7-8]。由于此門課程的基礎理論內容和基礎免疫學有部分重復,免疫性疾病的內容又與臨床學科有交叉,而且各種檢驗方法和技術容易混淆,知識點較細小而分散,各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盡相同。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缺乏統籌安排,忽視了此門課程與基礎免疫學和臨床醫學等學科的交叉聯系,造成了部分教學資源的浪費。《臨床免疫學檢驗》更偏重于免疫學在臨床疾病診療過程中的應用,學生如不能明晰與《免疫學》的這一點區別,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存在盲目性,不能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單純依賴教師的授課內容與方法,難以學以致用。而且傳統的課程設計注重理論內容,應用內容不完善,與實際應用不能充分融合,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未能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有效整合課程內容,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困惑混淆,較難形成系統的知識架構,影響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臨床實踐的能力幫助甚小。因此,如果要避免讓學生感覺《臨床免疫學檢驗》就是《免疫學》的“加長版”,就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在課程設計方面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利用基礎免疫學知識幫助臨床診療的思維能力,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2《臨床免疫學檢驗》模塊化教學實踐

2.1《臨床免疫學檢驗》模塊化課程設置模塊化教

學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開發出來的以技能培訓為核心、以現場教學為主的一種教學模式,有模塊式技能培訓和能力本位教育2個主流流派,強調實用性和提高能力[9-10]。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為順應新時代的學科發展形勢和學生特點,模塊化教學模式逐漸在我國被引進和推廣,在醫學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2.1.1理論課程模塊化課程設置本院在《臨床免疫學檢驗》教學過程中將內在邏輯聯系緊密、教學目標和學習方式要求相近的教學內容整合為幾個相對完整獨立的課程模塊,見表1。理論教學分為基礎理論、實驗技術、臨床免疫性疾病及其檢測項目3個模塊。基礎理論部分主要為回顧和加強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中涉及的免疫學基礎知識,方便后面2個理論模塊的學習和理解。實驗技術模塊著重介紹免疫學檢驗技術方法的實驗原理和應用。第三模塊介紹臨床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腫瘤等,以及在這些免疫性疾病診斷過程中檢測項目的應用。每學期初教研室集體備課會,總結上學年教學經驗,對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交流,討論解決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師資配伍和教學安排。保證每學期每個獨立模塊的教學由1名相應的專業教師負責授課。為保證獨立模塊之間的相關性和延續性,集體備課時也會討論確定1名教師對各模塊的內容進行串講,避免了各授課教師教學內容重復,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2.1.2實驗課程模塊化課程設置實驗課程的開設

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應用理論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進階式教學規律,實驗課程主要設計了臨床試驗和研究性實驗2個模塊,見表1。學生通過臨床試驗模塊掌握臨床免疫學檢驗方法的基本流程、技術和應用。在此基礎上引入部分研究性實驗內容,鼓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2名教師負責1個模塊,授課時1名教師主講示教,1名教師配合。對研究性實驗模塊一般安排有課題或參與課題的教師負責,這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分享自己的研究課題或提出科學問題,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設計實驗、分析結果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性思維。與理論教學一樣,每學期初集體備課時不僅要總結上學年教學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方案;還要根據專業發展和學生反饋適當引進和規劃新的綜合性實驗,合理安排各模塊課程內容。對于實驗教學,除要注意串聯各實驗模塊的內容外,授課教師也要注意與理論教學內容聯系,理論指導實驗,不能將實驗教學獨立分割出去。只有將理論與實驗、理論課程各模塊之間、實驗課程各模塊之間相對獨立教學,又有機地整合起來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2模塊化教學效果學生的認可度和實際教學效

果是判斷課程改革效果的標準[11]。本研究設計了調查問卷,由2016、2017、2018級3個年級的學生在自愿、匿名的情況下完成調查。共發放問卷105份,收回96份。調查問卷包括課程目標明確、課程內容條理是否清晰、能否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否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否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是否有助于學生培養科研興趣和科研思維和研究性實驗模塊難度,以及對此教學方法的綜合評價8個方面。每項設置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3個維度。結果顯示,62.50%(60/96)的學生對于此門課程模塊化教學授課非常滿意,31.25%(30/96)的學生比較滿意。課程設置改革后86.46%(83/96)的學生表示課程目標更加明確,88.54%(85/96)的學生表示課程內容條理更加清晰。95.83%(92/96)的學生表示此種課程設置方式能很大程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81.25%(78/96)的學生反映模塊化課程設置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并可以提高實踐操作能力。33.33%(32/96)的學生表示研究性實驗設計內容具有一定難度,其中4.17%(4/96)的學生認為內容很難,不容易接受。見表2。通過在醫學檢驗專業《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中的實踐,結合問卷調查和教學反饋意見總結分析發現,此種模塊化教學方式能夠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事物內在邏輯聯系,環環相扣,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一方面,理論知識的模塊化設計實現了由淺至深、從理論到實踐應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改善,很好地培養了今后的學習工作中獨立發現問題、并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實驗部分的設計不僅保證了學生掌握臨床試驗技能,研究性實驗模塊的設計也大大培養了學生早期接觸科研的興趣和創新能力,以及對于科學問題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假設的科研思維。

3未來教學展望

《臨床免疫學檢驗》是一門理論知識內容豐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能掌握基礎的免疫學理論和免疫學檢驗技術,還要具有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更高一個層面上希望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其在實際學習工作中發現問題,通過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傳統《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體系層級性和邏輯性不強,內容分散,且與基礎免疫學、臨床免疫學等課程的內容重復交叉,導致不能充分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學生學習困惑不清等。模塊化教學通過有邏輯性地整合課程內容和教育資源,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免疫學檢驗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搭建條理清晰的知識框架,進階式地深入學習各種技術方法的優缺點和區別聯系,及其在不同類型的免疫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12]。并適時適度地引入部分研究性內容,以期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思維。大部分師生對模塊化課程設置改革的教學效果表示滿意,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培養研究興趣和思維的教學改革目的。部分學生表示研究性實驗難度較大,因此,后續在該部分實驗內容設計上要更契合本科生的知識體系和接受能力;并且計劃優化學生分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踐效果反饋不斷進行調整,做到動態分組。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除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的過渡銜接和模塊設置外,更要用一種探索的、發展的理念審視模塊化教學,立足學生的能動性、臨床思維和科研思維的培養,使模塊內容具有良好的銜接性、過渡性和層級性。

參考文獻

[1]韓昵薇,杜文勝,何應中.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5):787-789.

[2]呂世靜.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的發展與現狀[J].檢驗醫學教育,2010,17(3):39-43.

[3]魏巍,趙春艷,黃曉華,等.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245-246.

[4]胡黎婭.醫學檢驗實踐教學引出的思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9):1142-1144.

[5]謝閨娥,杜晶春,徐霞.PBL教學法在臨床免疫學檢驗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3):428-429.[6]郭靖,王曉紅,羅開軍.臨床免疫學檢驗教學實踐與反思[J].基礎醫學教育,2020,22(11):809-811.

[7]馬琳琳,艾金霞,褚為.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理論與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9):1007-1008.

[8]王國亮,孔曉慧,焦宏.淺析臨床免疫學檢驗教學中的理論聯系實際[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

(9):52-53.[9]劉偉,劉玉霜.“雙一流”建設下高校研究生課程體系模塊化與開放式教學創新[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3):98-102.

[10]林予松,李潤知,高文逸.基于模塊化課程體系特點的交叉學科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8):84-87.

[11]曲學彬,李風,張寶樂,等.多模塊化的醫學研究生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10):10-12.

[12]黃婉,李郁,蔣建利,等.醫學細胞生物學模塊化教學的應用與評價[J].轉化醫學雜志,2017,6(1):32-35.

作者:張夢瑩 周軍 謝而付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