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探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隨著中國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明顯提升,而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理應肩負起為國家發展與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這一重任。為此,高等院校在舞蹈課程教學環節中,應當針對學生的藝術素質展開有效的培養活動,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激發學生對舞蹈課程的學習興趣,助力學生早日成為國家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1.舞蹈課程與高校學生藝術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
舞蹈教學在提升高校學生藝術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藝術素養都會體現在學生的審美之中。充分掌握舞蹈技能與舞蹈知識,在提升學生的舞蹈水平以及藝術素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高等院校的舞蹈課程教學活動,可以豐富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與校園生活,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確保學生始終處于身心健康的發展狀態,積極迎接每次教學活動,真正意義上感受到舞蹈作品中的獨特魅力。除此之外,科學開展舞蹈課程,可以確保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順利完成舞蹈課程的訓練任務,通過學習不同類型的舞蹈作品,激發學生對藝術的領悟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除此之外,舞蹈教學活動是形成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載體。但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中國高等院校在舞蹈課程教學中的投入不足,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舞蹈課程教學體系,因此舞蹈課程教學活動難以滿足現代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部分學生由于課余時間不足或者舞蹈技術較為薄弱,不愿意參與到舞蹈課程的學習中來,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舞蹈課程教學的水平都造成了負面影響。為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高等院校舞蹈教師應當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展開科學培養,助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1.1科學開展舞蹈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對舞蹈藝術的認知程度
舞蹈不僅是高等教育中一門應用性、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獨立的高雅藝術,科學地開展舞蹈課程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到舞蹈作品的美感。通過舞蹈鑒賞,可以使學生近距離學習較為基礎的舞蹈知識,充分體會到舞蹈作品當中的獨特魅力,提升學生對舞蹈作品的理解程度。學生只有精準掌握舞蹈作品的內涵,才可以領會舞蹈作品當中所呈現的精神情感并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為此,高等院校應當開設欣賞類課程,并且將其作為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有效途徑。
1.2科學開展舞蹈教學可以培養學生高尚情操
高校舞蹈課程內含豐富的文化元素,所蘊含的文化知識應用范圍較廣,綜合性較強,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美學素養、哲學思維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人文精神。高校學生通過學習舞蹈課程,不僅可以收獲舞蹈知識,領會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舞蹈風格特點,感受不同民族的異域風情,而且還可以通過學習舞蹈課程,近距離感受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除此之外舞蹈課程具備極強的感染力,陶冶情操,滿足學生精神層面的實際需求,高校學生在舞蹈藝術的熏陶下,更加容易形成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就此方面而言,高等院校在開設舞蹈課程時,可以將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操守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發揮舞蹈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
1.3科學開展舞蹈課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舞蹈是一種極為獨特的人文行為藝術,為保證舞蹈作品的觀賞性,每個舞蹈動作都需要經過精心設計。舞蹈動作設計需要得到形象思維的支持,高校學生在舞蹈課程學習環節以及舞蹈欣賞環節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并領悟舞蹈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在舞蹈作品欣賞環節中,學生可以順利進入精神放松狀態,情感需求得到極大滿足,生活壓力與學習壓力也能得到有效舒緩,從而確保學生通過舞蹈課程產生心理愉悅之感,助力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綜合素質發展,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
1.4科學開展舞蹈教學活動有助于美學教育工作開展
舞蹈課程是一門系統性較強的藝術類學科,教學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是高等院校開展美學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舞蹈教學活動比較形象和直觀,學生可以在舞蹈課程學習環節中,盡情感受舞蹈作品之美,并且在舞蹈動作設計環節中融入個人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提升學生對美學的感悟能力與理解程度。這種優質的現代化教育功能,無法被其他學科所取代。與此同時,舞蹈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良好的形象體態,助力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最為基礎的美化學生價值觀念與美譽水平,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念、行為觀念以及事業觀念,確保學生的心靈與形體形成統一。
1.5科學開展舞蹈課程教學活動科學開展道德教育
舞蹈課程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展現出其他課程難以媲美的德育教育功能,舞蹈訓練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集體性活動,需要學生長期堅持,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通過集體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責任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確保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訓練任務。各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助力。不僅如此,高校舞蹈訓練活動是一項較為艱辛的教學活動,長時間的舞蹈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忍耐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親身參與到舞蹈課程的學習環節,可以感受舞蹈教學活動中所蘊含的道德教化,順利完成道德教育的目標。
2.高校舞蹈課程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實踐策略
2.1完善舞蹈課程教學內容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高校舞蹈課程的教學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教學形式枯燥乏味等問題。追根溯源是由于部分高校舞蹈教師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仍然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開展舞蹈課程教學活動,此種硬性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對舞蹈課程的學習熱情與喜愛之情。為此,高校舞蹈教師應當積極創新舞蹈課程的教學觀念,探索更加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舞蹈課程教學模式,不斷豐富舞蹈課程的學習內容,創新舞蹈課程的教學方法,開展具有實踐性質的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教學環節,向學生進一步展現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深度內涵,提升學生對舞蹈作品文化內涵的重視程度與理解程度。例如:在高校舞蹈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為激發學生對舞蹈課程的探索欲望、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投影設備,為學生播放舞蹈教學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舞蹈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確保學生積極主動地對舞蹈作品開展自主想象、自主思考與自主分析,在舞蹈訓練環節,融入個人思考與個人理解。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凸顯學生在舞蹈課程學習環節當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我發展空間與自主訓練空間,結合學生的舞蹈基礎,展開精準示范、精確指導,保證學生得以掌握動作要領,確保學生舞蹈領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舞蹈水平穩固提升。
2.2積極創新舞蹈課程教學理念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對高校舞蹈課程缺乏應有的重視,并未意識到舞蹈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鑒美能力、藝術素養與核心素養等方面的優勢。不僅如此,高校舞蹈課程的訓練形式過于單一,往往以基礎訓練為主,部分高校教師并沒意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學生在缺少教師科學指導的情況下,訓練環節存在片面認知或訓練盲區,無法精準地發現自身在運動環節當中的問題。例如:在舞蹈訓練環節,應當保持身體的協調性,操之過急容易出現呼吸不暢等問題。部分學生對舞蹈課程也存在片面理解與錯誤認知,不愿意將寶貴的學習時間放在學業以外的課程當中。為此,將高校舞蹈課程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藝術素養教育與高校舞蹈課程教學活動之間建立緊密聯系,以此確保二者可以相互促進與相互補充,通過舞蹈課程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在此基礎上,應當做好舞蹈課程的宣傳工作,使校內教育人員充分意識到舞蹈課程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轉變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學生對舞蹈課程的固有思想,深刻感受到舞蹈課程的藝術傳播價值以及獨特魅力,理解舞蹈課程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藝術素質方面的重要促進作用,從內心深處提高對舞蹈課程的理解程度與重視程度,明確舞蹈課程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發展方面的促進作用,領會舞蹈課程的真諦。在新時期背景下,隨著中國高素質人才需求量的不斷提升,對高校學生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要面臨紛亂復雜的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具有極高的要求。科學開展舞蹈課程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在促進學生的藝術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3創新舞蹈課程教學模式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雖然部分高校意識到舞蹈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重要促進作用,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對舞蹈課程缺乏認知與理解,所采用的舞蹈課程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與學習興趣,學生始終處于機械式的訓練狀態與學習狀態之中,難以生成對舞蹈課程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熱情,對舞蹈動作缺乏深度理解,始終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無法順利完成舞蹈知識內化,更無法領會舞蹈作品的真正內涵,舞蹈課程的教學效率也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舞蹈課程教學模式,突破常規舞蹈課堂教學方法的限制與制約。例如:在高校舞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互聯網當中搜索與本課教學主題相關的內容,借助多媒體投影設備,為學生播放優質的教育資源,凸顯學生在舞蹈課程學習環境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將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通過分組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訓練意識與學習的積極性,營造積極向上、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逐漸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舞蹈課程的學習環節中。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定期組織校外實踐活動,滿足學生了解社會的實際需求,確保學生可以將課堂所學內容與技能合理地應用于實踐當中,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高等院校應當引進具備良好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舞蹈教師,由專業的舞蹈教師開展授課活動,提升舞蹈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在舞蹈教學環節增設個人展示環節,充分展示舞蹈的獨特魅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質。
3.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舞蹈課程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藝術素質的重要途徑,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高校舞蹈教師可以通過完善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積極創新舞蹈課程的教學理念、創新舞蹈課程的教學模式等方式開展舞蹈課程教學,在完成舞蹈課程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質。
【參考文獻】
[1]盧悅宜,張賜東.“俱樂部制”模式下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改革探索———以龍巖學院體育舞蹈俱樂部模式為例[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21,41(3):115-120.
[2]王穎,鄧璐赟.高校舞蹈教育與社區公共文化的交互關系研究———以搭建規范的廣場舞業界平臺為例[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20(6):101-106.
[3]喬俏.嶺南音樂相關課程在廣東高校開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以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為例[J].藝術評鑒,2021(6):129-131.
[4]劉偉.高校表演專業學生體育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研究———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表演專業為例[J].科技資訊,2019,17(28):252-253.
[5]高星.高校體育舞蹈教學課堂實效性的提升路徑研究———以河北傳媒學院體育舞蹈專業為例[J].青春歲月,2019(31):97.
[6]王茹艷.“停課不停學”高校舞蹈教學實踐案例分析———以首都師范大學“青少兒舞蹈教學與創作”課程為例[J].戲劇之家,2021(2):125-126.
[7]王薇艷,鄒軍.后現代主義視角下高校舞蹈編導教學的實踐與探討———以“教、學、展”模式為例[J].藝術研究,2021(5):112-113.
[8]劉雅.“以賽促教”地方高校舞蹈教學模式研究———以湖南理工學院舞蹈實踐教學為例[J].藝術評鑒,2019(14):128-129.
作者:高晉 單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