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制造業企業經營質態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遵義市區域經濟及制造業情況
遵義位于貴州北部,面積307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59.23萬人,是貴州省第二大城市。遵義市是新興工業城市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黔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西電東送”能源基地之一。根據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遵義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169.9億元,同比增長10.3%。遵義市重點監測的工業行業中,傳統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3.6%。新興產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0.2%、0.1%和0.3%。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
(二)遵義市制造業企業發展經營質態
遵義市制造業企業大多仍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遵義市通過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產業向產區集聚、資源向產業集中、企業向園區聚合、要素向園區聚攏,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同時,推動園區集約、錯位、協同發展,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圍繞園區首位產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引導上下游配套企業向園區集聚,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目前開發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遵義市全面實施產業園區提質升級工程,到2025年,力爭建成千億元級園區2個、五百億元級園區3個、百億元級園區6個;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同時,加大對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和成長性好的企業的扶持力度,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00戶。
二、遵義市制造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制造業項目貸款資源不足
宏觀上,由于遵義市先進制造業發展不足和核心技術控制不足,制造業發展面臨著市場挑戰。遵義市產業集群尚處于形成初級階段,供應鏈不完善。大多數制造業企業是加工制造、能源化工和初級加工的傳統企業,高科技核心企業和領先制造企業數量較少,導致現階段優質制造項目貸款資源不足。(二)制造業企業提質增效面臨挑戰受生產經營等多種因素影響,制造業企業,特別是制造業小微企業提質增效面臨挑戰。例如,一些制造業小微企業尚未建立健全現代財務運營管理體系,缺乏市場化、規范化、嚴謹的科學管理理念和組織體系,這在不同程度上加劇了銀行業金融服務的風險控制和監管成本。
(三)制造業的投融資需求受諸多因素影響
第一,技術因素。在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過程中,一些制造業企業未能跟上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投資和收益損失。第二,成本效益制約。在融資成本方面,一部分制造業企業出于自身財務考慮,傾向于使用短期貸款和發行融資成本較低的債券,導致對中長期貸款的需求較少。
(四)金融服務制造業企業發展的質效有待提升
目前,遵義市制造業企業種類繁多,上下游產業鏈較長。在技術和管理不斷改革創新的現階段,制造業企業的金融需求呈現多元化特征。不同產品、不同渠道、不同融資模式對制造業的發展具有異質性影響。目前,制造業金融服務仍存在渠道和產品相對單一的問題,特別是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融資租賃、股權融資、供應鏈融資等金融創新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亟待提升,金融服務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求尚未完全匹配。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產品和服務的不匹配,某些中小微企業仍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融資難的問題。
(五)潛在信用風險把控難度較大
制造業企業容易受經濟波動影響,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比較敏感。此外,制造業具有鏈條長、關聯面廣、影響因素多的特點,對風險審查、審批和識別提出更高要求,潛在的融資風險把控難度較大。
三、金融服務制造業企業發展的策略與建議
(一)建立“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合作模式,探索專設制造業股權投資基金和信用風險補償基金利用風險補償基金進一步降低銀行貸款風險。一是商業銀行應為不同類型的先進制造業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融資服務和產品。對于政府投資項目,可通過政府采購服務融資模式提供中長期貸款,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積極提供融資租賃、專項建設資金等金融產品。二是對于成長型企業,可探索利用投貸聯動和“投—貸—補”模式,積極引導風險投資和產業基金,支持創新型、成長型制造業企業股權融資,為企業提供全面支持;對于成熟型企業,可與之合作開展產融結合試點,通過支持其跨境并購、海外投資、轉型升級等方式,助力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創新中小企業“應急循環貸款”等融資模式,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助力中小企業降低資金鏈斷裂風險。
(二)探索信貸服務新路徑,釋放金融服務新動能
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制造業貸款的統計監測、評估和比較機制,將信貸資源向制造業傾斜。積極對接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清晰劃分營銷層面和經辦、管理層面的風險管控職責,嚴格落實貸前風險管控,明確貸后管理責任人和日常管理要求,保護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形成“敢貸、愿貸、會貸”機制。同時,優化金融機構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考核評價機制,激發商業銀行為先進制造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內在動力;建立先進制造業風險預警機制,防范業務風險。
(三)創新多元化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質效
在信貸資源配置方面,通過進一步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整個產業鏈優化升級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優勢產業,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因勢利導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構建以綠色食品工業為主導、其他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并進的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提升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可通過開展制造業企業專場營銷等方式,深入挖掘制造業企業需求,做好精準營銷。通過銀行內信貸、普惠、結現、個人等業務部門間的協調聯動,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例如,可根據制造業特點和需求,重點圍繞制造業行業中上下游客戶多、供應鏈鏈條長的大型集團客戶和行業龍頭企業,制定供應鏈融資方案及授信方案,依托供應鏈拓戶優勢,做長供應鏈條,做大融資業務量。通過創新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務,綜合運用信貸、債券、金融租賃、股權融資、產權質押、供應鏈融資、票據貼現等手段,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全方位的融資支持,提升制造業金融服務質量。
(四)立足區域經濟實際,優化信貸投向布局
一是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比重;二是規范供應鏈金融發展,構建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完整供應鏈信貸體系,開展全鏈信貸服務,加大對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三是要保持對實體經濟金融支持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落實延期還本付息、降費讓利等相關政策,主動滿足制造業企業貸款續期需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四是全面推進綠色信貸,認真落實綠色信貸“一票否決”制度,積極將信貸資金投入綠色經濟發展領域;五是優化信貸投資方向,利用好信貸資源,加大對制造業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作者: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