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內部審計全覆蓋實現路徑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2018年,中共中央改革審計管理體制,成立了中央審計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堅持、兩個加強。2020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對審計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強調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推進審計全覆蓋,全面提升審計監督效能,不斷開創審計工作新局面,要求審計機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依法履職盡責,扎實勤勉工作。2021年“十四五”規劃指出,新時代賦予審計工作新職責新使命,審計工作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開展,在審計理念、審計手段、審計管理的改革創新上下功夫,不斷完善審計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省屬高校均成立了獨立的審計機構,人員組成主要有會計專業、工程專業、信息專業等人員組成,主要開展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程結算審計等。內部審計方式方法方面,加強精細化管理,突出重點,審計方式方法不斷改進,切實履行內部審計職責;通過審計內部控制、創新審計方式,拓寬審計領域和范圍,逐步實現審計全覆蓋。內部審計范圍方面,內審機構近年來開展了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程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采購審計等審計業務,為高校項目管理、采購招標、業務流程再造、內部控制等制度完善建設等提供審計建議,推動長效機制建立。在審計整改方面,建立審計整改工作流程,整改責任人根據整改指令制定詳細、可行、責任到人的整改計劃報內部審計部門備案,內部審計部門定期進行督辦檢查,確保整改到位。內部審計資源整合方面,內部審計與紀檢、財務、人事、組織等部門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在干部管理、項目管理及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配合聯動,形成監督合力,提升干部管理規范,識別業務風險,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內部審計單位外審項目方面,重視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遴選工作,內外機構聯合推進開展項目工作;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逐步開展。
二、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盡管高校內部審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審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得到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在審計全覆蓋背景下,在內部審計環境及業務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一)內部審計環境方面(1)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的指導薄弱,內部審計規劃與計劃完全按教育行業部門及高校的規劃和要求進行,內部審計的開展基本依據高校黨政安排。(2)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及評價不到位,高校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簡單,未開展外部質量評價工作。(3)審計人員能力與審計全覆蓋要求有差距。審計全覆蓋要求內部審計范圍寬廣,更貼合業務教育教學管理,對內部審計人員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有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審計人員掌握綜合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高質量的審計全覆蓋對審計人員來說有一定難度。
(二)在內部審計業務方面
(1)內部審計工具總體相對落后。近年來,高校大量采用信息化建設,包括財務、資產、學生管理研發、科研管理、教學管理等,在教學業務管理信息化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人力,業務管理信息化程度較高,但在內部審計技術方面,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也開始應用,但相對于高校業務信息化相對滯后。(2)內部審計工作領域較窄。高校傳統上以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基本建設審計為主,績效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物資釆購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等開展得較少。(3)審計業務與教學業務融合較弱,審計建議不能獲得充分信任。由于審計人員專業性的原因,審計業務與教育教學關聯性較差,尤其在雙一流建設、學科建設、科研管理等方面,內部審計著眼于財務收支方面,所提出的審計建議層次不高,審計咨詢功能受到制約。
三、高質量推進內部審計全覆蓋的路徑
推進審計全覆蓋,全面提高審計質量,需要創新內部審計管理機制,加強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的指導和監督,增強審計獨立性,改善內部審計環境;同時內部審計需要改革創新,切實提高內部審計水平,實現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因此需要從這兩個路徑來推進高質量內部審計全覆蓋。
(一)科學統籌內審工作
1.優化政府審計指導監督模式政府審計作為具有強制性質的獨立性機構,重點明確、規范性強、程序嚴謹,同時兼顧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內部審計注重內部管理,切合教育教學管理,熟悉各項業務流程,對內部風險把控較強,更加注重審計的效益性,但審計獨立性較差。因此,加強政府審計對內部審計的監督、指導工作,加強內部審計獨立性,并在法律法規等合法性審計上給予技術支持,需要完善審計監督體系,構建國家審計為主,強化內部審計監督為輔,審計成果共享的雙向聯動機制。
2.統籌審計規劃與審計計劃國家審計在制定審計規劃和年度審計計劃時要考慮對內部審計工作統一安排部署,對重大審計項目進行協調,對可信任的內部審計資源可以統一調配,對內部審計質量需要監控和管理,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要有督導,國家審計安排年度審計計劃時,適當通過行政手段安排布置內部審計工作任務,并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內部審計部門在制定自己的審計規劃和年度審計計劃時,需要對接政府審計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強內部審計與政府審計溝通協調,充分發揮審計結果應用,提升審計站位。
3.審計力量協同,需要加強培訓與交流內部審計人才培養可以參考會計領軍人物的經驗,會計領軍人才培養項目自2015年啟動,培養了一大批能夠擔任行業領軍重任的專業人才,培訓效果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內部審計人才可以依照會計領軍人才經驗,持續跟蹤、培養一大批杰出人才,帶動內部審計高水平發展。政府審計機關要通過審計力量協同,調用內部審計人員,提升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和業務素質,制定人員調用計劃,不斷提升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4.發揮審計協會作用,資源共享內部審計協會在審計全覆蓋的推行中,通過審計指南、行業規范的建立,審計技術的推廣,推動內部審計職能發揮,促進會員在完善內控機制、防范風險和完善公司治理上發揮作用。內部審計協會可以突出管理職能,建設大數據應用平臺,利用自身優勢,統籌省級數據庫建設,協助內部審計部門建立審計信息化及預警平臺建設,推動審計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二)加強單位內部審計管理,提升審計質量
1.加強審計與教育教學融合,加強高校風險預警
內部審計部門及人員利用自身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審計業務與教育教學業務結合,向學校的管理者建言獻策,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科研的需要為導向來開展審計活動。建立風險檢測系統和風險預警系統,通過風險模型來進行風險預警,內部審計加強對高校運行的風險預警。
2.適應發展,優化審計流程
審計人員應發揮高校治理的整體作用,通過審計工作和業務工作的結合,站在不同角度審視審計部門在業務活動中的作用,堅持以審計職能為核心,挖掘、分析重要數據,充分運用大數據模式,不斷優化審計流程。
3.加強審計現場管理,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
審計現場管理是實現審計職能落實的途徑,審計思路的創新,審計流程的優化,最終都要在審計現場管理中提議體現。對前期審計項目及時予以梳理和總結,不斷調整審計資源配置,調整審計思路和重點,要對審計方案認真討論,聽取不同意見,切實把審計方案落實到位。
4.重視審計結果運用和整改工作,提升審計效益
在學校管理層面重視整改工作,在結果運用及審計整改中建章立制,將有關運用及整改體現在年度考評及績效考核中。
5.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一是不斷更新內部審計人員,提高內部審計人員錄用標準,拓寬內部審計人員專業背景,適應內部審計發展需求。二是加強內部審計人員流動管理,有計劃培養年輕審計人員在不同崗位掛職鍛煉,熟悉單位業務活動,鼓勵內部審計人員參加政府審計和行業審計項目,提升業務能力,拓寬審計視野。三是加大內審人員繼續教育力度,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鼓勵內部審計人員參加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對考取注冊會計師、國際內部審計師、造價工程師、大數據工程師等任職資格的予以獎勵,能夠使內部審計人員一專多能,擴大知識面,培養復合型人才。
6.加強審計外包管理
基于內部審計部門對社會審計的工作負責,因此內部審計部門應加強對審計外包工作的管理。嚴把遴選關口,不能以價格高低作為選取的重要依據,應把該事務所職業能力、對行業的熟悉程度、行業內歷史審計業績、審計方案的優劣作為選取的重點;在審計現場,應安排內部審計專門人員予以配合,在協調審計工作的同時,監督社會審計現場審計情況;計質量進行評估,并作為將來選取社會審計機構的重要依據;在審計報告階段,對審計重要事項、審計重點要進行復核,確保審計質量。
7.創新審計技術方法
在審計數字化、信息化建設中,要加強系統化思維,圍繞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對審計組織方式、業務流程等進行流程再造,加快實現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在信息化數字化過程中,通過標準審計模式及大數據數據分析,查找可疑、異常的數據,并對未來數據進行模擬,審計的有效性、前瞻性得到體現,審計人員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職業判斷中,審計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為審計全覆蓋提供有力工具。
8.加強審計質量評估,不斷提升審計能力
內部審計必須建立全面的質量保證與改進程序,通過督導、分級復核、質量評估等方式控制內部審計質量。一是定期自我評估。根據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手冊,審計機構應定期進行自我評估,自我評估重點應在業務層面,對環境層面的自我評估可能會不真實。二是開展外部評估。建議逐步由政府審計機關組織對內部審計進行初步質量評估,在評估初期,可以由單位之間互評,改善內部審計環境。通過質量評估,給予一定的整改時間,在整改期后,重新組織質量評估。從政府審計來看,可以對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設置等級,評估等級較高的設置為值得信任的內部審計,在政府審計計劃時可以考慮降低審計頻次;評估等級較差的單位,將增加審計頻次,增加審計深度,從未壓實內部審計責任,給內部審計壓力和動力,促進內部審計發展,推動審計全覆蓋。
結語
內部審計全覆蓋是審計全覆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將提高審計全覆蓋的效率和效果,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將充分提高審計全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高校的內部審計實踐對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和內部審計全覆蓋需要政府審計的指導和監督,通過政府審計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管理,改善內部審計環境,加強審計規劃、審計計劃管理,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通過內審協會的專業指導和業務培訓,提升內部審計的規范性和客觀性、科學性,通過審計質量評估,在改善內部審計環境的同時,提高審計質量;內部審計部門通過擴大審計范圍,提升審計站位,將管理思維、增值服務充分體現在日常審計工作中,在審計工作中加強現場管理,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充分發揮審計職能,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風險預警能力,獨立、客觀地做好第三道防線,才能做好加強高校治理的作用。“有為才能有位”,內部審計部門在增值服務中,不斷提高審計質量,從而擴大審計范圍,才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實現審計全覆蓋。
參考文獻:
[1]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署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網站,2021.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新華網,2015.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新華網,2015.
[4]何延平.國家治理視角下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7.
[5]楊紅.基于公司治理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
[6]方博.企業集團管理審計相關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7]黃溶冰.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發現與問責悖論[J].中國軟科學,2012.
[8]林凡祥.論大數據與企業財務風險預警[J].納稅,2019.
[9]李美芳,陳菡,陳少華.全覆蓋背景下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協同機制研究[J].財政監督,2019(14):70-75.
[10]鄭石橋.內部審計領導體制: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7(08):127-133.
作者:王戰峰 王禾玲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