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化工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核心是培養和造就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并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創新型人才。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繼承輕創新、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觀,過分強調課堂知識的傳授,把實踐教學放在次要的位置。在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往往注重學生書本知識掌握得如何,考試成績的好壞,而學生也把主要精力放在習題的練習上,把考試獲得高分定為學習目標。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創新思維欠缺、動手能力差、繼續學習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將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滿足不了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學生都渴望有機會可以嘗試一些教學之外的東西,各類競賽活動正好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求,讓學生把基礎課學得更扎實,使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1-3]。高等院校化工類專業是集理論性、技術性、實踐性為一體的專業[4,5]。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化工類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學科競賽是聯系理論教學和實踐力的有效橋梁[6,7],是鞏固和拓展知識與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僅靠在校園里苦讀書本、紙上談兵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通過與學科競賽相結合,構建科學合理、實效性強的實踐教學平臺,才能夠培養出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具有工程能力、創新能力,能夠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型專業人才[8,9]。本文在總結我校化學工程學院近幾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基礎上,初步建立了以化工類學科競賽為主體的多學科競賽培訓體系,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構建一個特色鮮明大學生多學科競賽平臺。
1組建大學生課外實踐創新中心,構建學科競賽的管理平臺
以化學工程學院為例,學院基于全院師資力量和現有實驗教學中心,積極爭取學校和企業的聯合支持,成立了“英華園”大學生課外實踐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該中心為各類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吸引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實訓。院系領導高度重視實踐創新活動,在院內教師工作會議、學生大會中高度表揚參與活動的師生,引導師生認識到實踐創新活動的重要性。并由學生會新聞部門負責宣傳,樹立起典型榜樣,供學生學習。在學院工作中要求各部門予以協助,提供所必須的條件,保障中心運行良好。中心緊密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培訓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及課題的把握能力。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基礎上,將參與項目的學生培養為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
1.1注重多環節培養創新力
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注重多環節培養創新力。開題階段,指導教師專門向學生傳授文獻查閱方法、記錄總結方法;創新性題目選題、立題方法。正式立題前,組織全體師生討論、評論所選題目,多角度講解如何提高題目的創新性,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項目開展階段,培養學生處理、解讀及總結實驗數據的能力,督促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1.2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結合本科教育中的基本實驗技能大賽,選派專門實驗教師進行培訓,集中提高全體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結合本科課程實驗成績、實驗技能大賽成績和在中心進行實踐創新中的表現,發現學生個體的不足,并進行督促改進。
1.3提高學生的課題把握能力
為提高學生的課題把握能力,在項目開展階段,通過定期的高頻度報告、總結,注重培訓學生的課題進展自我評價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項目調整能力,提高其項目數據的完整性、新穎性。
2建立全開放的創新實驗室,構筑學科競賽的基礎平臺
2.1實驗室應采取多種形式面向學生開放
各實驗室應根據“資源共享、對外開放”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全面開放、定時開放、預約開放等多種形式面向學生開放。所有的法定工作日,創新實驗室均保持開放狀態,每天由一名指導教師值班,同時保證常規藥品充足、儀器設備運轉良好,創新實驗室實施開放式預約管理,學生可以到實驗室分組預約,也可個人預約,得到實驗室負責人的批準后,即可按時進入創新實驗室進行實驗研究;值班教師全程監控學生實驗情況,對同學的疑問給予必要指導;在安全防護設施上,改造升級了創新實驗室內通風設備、電源電線必須標準安裝,嚴禁不規范拉線。實驗室內配置了滅火器、醫用急救箱及噴淋洗眼器等,在有安全隱患處張貼了警示標識,并且給所有進入創新實驗室的學生配備了護目鏡、防護服、手套及口罩,并且對所有進入創新實驗室的學生進行安全常識培訓。
2.2建立健全實驗室開放及運行管理機制
統籌規劃創新實驗室開放工作,建立健全實驗室開放及運行管理機制。學院對創新實驗室實行教學副院長、系主任等不定期抽查、學院期初、期中、期末巡查、學校學期檢查的安全工作機制,檢查內容包括實驗室安全制度,設備的完好情況,用電、用水、用火、實驗室門窗、滅火設備、安全指示標識等內容。創新實驗室每次實驗前要檢查設備的完好情況,對于存在故障的儀器設備,實驗教師需及時上報進行維修,維修不了的需上報學院,經鑒定小組鑒定確定報廢后,上報資產處報廢;實驗完畢離開實驗室之前關好門窗,切斷電源、水源和火源,并做好安全記錄,出現問題立即上報學院和教務處。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維護及時,保證了創新性實驗的正常開展,為參與課外實踐創新實驗的學生提供良好條件,滿足學生常態化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需求,構筑了學科競賽的基礎平臺,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供了堅強保障。
3開設系列實踐選修課,構筑學科競賽的培訓平臺
自2017年開始,以化學工程學院為例,其下設的五個專業,即應用化學、環境工程、能源化學工程、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及輕化工程專業,結合專業特點開設了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系列選修課,構筑了學科競賽的培訓平臺。
3.1開設化工專業創新與創業系列課程
以課堂教學為主體,開設化工專業創新與創業系列課程,面向學院全體學生開設創新教育基礎必修課。以創新思維引導、激發、培養為主要目標,開設創新教育基礎課程,為學生創新創業奠定基礎。創新教育課程以創新理念介紹、創新意識樹立、創新思維訓練為主要內容,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課程為主干,開設2~3門公共基礎課。課程建設前期,根據學院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情況開設公共選修課,待課程體系完善,具備教學條件后改為公共必修課程。將創新教育融入專業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運用創新思維方法。針對各專業特點,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專業教育,開展以專業相關領域、行業為背景的創新教育。通過課程或講座形式,啟發學生將創新理念與所學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使各專業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專業內涵,達成在學科專業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可能。面向有創業愿望的學生開設創業教育選修課程,使之具備基本的創業技能。對通過創新基礎教育,萌發創業愿望,并有適合創業項目的學生開設創業教育選修課程,在經濟理論、企業管理、營銷管理等方面提供教學支持,引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SIYB等初創企業者培訓課程,通過模擬公司體驗教程了解創辦企業和管理企業的基本流程。
3.2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筑學科競賽的培訓平臺
以實驗教學和專業實習為兩翼,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筑學科競賽的培訓平臺。在實驗教學和專業實習中,鼓勵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驗證專業學習中產生的創新想法。有效利用學校實驗教學和專業實習資源,以項目組或課題組為形式,對專業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實驗研究,在實驗和實習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識,求證學習中的新想法和新思路。建設有專業背景的創新創業實踐場地,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學生可依據創業的需要,進入對應實踐場地進行實踐和學習,并為項目啟動提供場地、辦公設施和資金的適當資助,鼓勵學生參加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各級各類學科競賽。
4組建學生科研團隊,申報和實施大學生創新項目,構筑學科競賽的科研平臺
以歷屆競賽中獲獎項目或核心技術為依托,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興趣組建或參與學生科研團隊,競賽隊伍可以是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共同組成,也可以是單一學科背景的科研團隊,在團隊內學習技術、鍛煉協作能力,滿足多學科競賽平臺構建的需要。我院高度重視學生競賽活動,并以開展學生競賽活動為依托,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式、研究式、創新式的學習與實踐,將大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和學科競賽納入培養方案課外培養計劃中,緊密結合我院現行的課程設置情況,并充分體現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和熱點,制定實施細則,以第二課堂教育和校園文化活動輔助課堂教學,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課題主要來源為四個方面:(1)我院擬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學生自擬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教師的教學、科研、生產、管理等不同領域中基礎性、應用型和開發型的研究課題,經細化或轉化為學生能夠完成的研究項目;(4)企業界需求的創新研究項目。近三年,我院教師共指導學生申報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5項,其中《高級氧化技術協同BAF工藝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廢石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臭氧化苯酚廢水研究》《微生物固定化技術在生物聚合硫酸鐵制備中的應用研究》《牛糞秸稈堆肥過程中反硝化基因調控對氮素保護的影響》及《鎳/鈀/泡沫銅電極的制備與應用》等8個項目被評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活性炭的氨氣熱改性及其熱再生實驗的研究》、《復合絮凝劑的制備及其對染料的脫色研究》、《鈀/氧化石墨烯/泡沫銅修飾電極制備及對2,4-二氯酚降解的研究》、《鐵碳微電解處理印染廢水的效能及生物毒性研究》、《SiO2改性超疏水復合膜制備及應用》等15個項目被評為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向日葵桿化學法制漿性能評價》、《廢人民幣紙漿配抄瓦楞原紙技術開發》等12個項目被評為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踐證明:以申報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載體,利用選題多樣化,學生小組化,指導方式多元化的方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5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及教師的科研項目,構筑學科競賽的檢測平臺
為強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增進學生間的交流學習與協作,活躍校園學術氛圍,學校要求各院組織開展大學生競賽“一院一賽”制活動,我院根據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特點,承辦了全校范圍內的“化學實驗技能大賽”,可涵蓋校內多學科、多專業的學生,每年舉辦一次,參加人數上千人,現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增強了實踐能力,為后續在高規格學生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基礎。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各級各類大學生競賽,為多學科競賽平臺的構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檢測。在學校和學院倡導下,我院各專業教師積極開展學生創新與實踐指導,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提供思路與方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三年,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化工設計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生物學實驗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吉林省大學生環境創新科技競賽等多項賽事累計達1000余人次,指導學生獲得成果70余項:國家級成果17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項、國家級二等獎6項、國家級三等獎10項;省部級成果41項,其中省級一等獎8項,省級二等獎16項,省級三等獎17項,獲得省級及以上獎項的學生達300余人次。支持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從中熟悉科研活動的過程和規律,如組織學生參與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廢水脫氮效能與同步硝化反硝化動力學研究”、“硅藻土的表面疏水化改性及其在造紙中的應用研究”、“金屬有機骨架(MOF)改性硅藻土在造紙中的應用”、“水溶性殼聚糖衍生物類造紙增強劑的作用機理和應用研究”等,由教師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提高科研能力,使學生了解了本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現狀,激發了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良好互動。
6結語
綜上,根據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需求,社會及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實踐動手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要求日趨提高,通過“依托學科競賽,構建化工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思路,形成具有共性、實踐指導性和應用推廣性的創新成果,不僅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而且有望實現高等教育的“雙突破”,即:突破傳統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分離,實現理論向實踐轉化;突破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實現兩者統一,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路徑參考,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服務地方經濟,發揮高校在社會、企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花會娟,郭建鋒.學科競賽平臺下理工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9(3):48-50.
[2]饒國武,陳云峰,劉婭婷.以學科競賽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探討[J].高校論壇,2019(11):23-23.
[3]王宏宇,丁建寧,徐坤.一流工科專業建設的內涵與課程體系構建思路[J].黑龍江教育,2021(8):20-23.
[4]臺玉萍,張長水,柴元武,等.化工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廣州化工,2019,47(4):164-166.
[5]陳立宇,趙彬然,聶艷,等.新工科人才培養導向的化工類延伸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行[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1):88-93.
[6]劉簫音,王凱,任立新,等.“以賽促學”培養化工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2022,38(5):63-67.
[7]范明霞,胡兵,袁頌東,等.以化工設計競賽為載體推動教學改革[J].實驗室科學,2019,22(1):221-223.
[8]廖尾英,吳楠,王新雷,等.以化工競賽為契機促進化工專業建設[J].山東化工,2020,49(5):166-167,171.
[9]成建國,段建國,趙悅,等.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提升化工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內蒙古石油化工,2022,48(2):68-71.
作者:賈艷萍,張海豐,張蘭河,李正,張健 單位:東北北電力大學